岩性描述模板

合集下载

危岩勘查描述模板

危岩勘查描述模板

表3.6-1 W1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建议说明表位置剖面1计算受力分析图aβαbvGOHhhwh危岩照片岩性变质砂岩基座岩性变质砂岩岩层产状273°∠28°分布高程(m)861.90~857.42 危岩形态不规则块体块体规模(m)(长×高×厚)3.3×3.75×1.5 危岩体积(m3)18.56主崩方向(°)76°崩塌方式滑移式最大垂直落差(m)136.90m最大水平落距(m)95.67m控制结构面及其描述①组裂隙,产状为87°∠55°,延伸3~4m,间距0.50~2.00m,张开度20~30mm,裂面粗糙,局部粘土或碎石充填;②组裂隙,产状为200°∠76°,延伸3~5m,间距3.00~4.00m,张开度5~20cm,裂面粗糙,局部粘土或碎石充填;③岩层产状:273°∠28°④边坡坡向:75°∠70°剖面、立面图比例尺:1:10075°51'结构面赤平投影分析图NESW1234①岩层产状:273°∠28°②裂隙LX1产状:87°∠55°③裂隙LX2产状:200°∠76°④边坡坡向:75°∠70°稳定性定性分析基本稳定稳定性定量分析计算参数γ天=23.6kN/m3,γ饱和=23.8kN/m3 ,S=29.56㎡ Q=34.88 kN/m,α=70°,L=3.35m,h w=2.12m。

计算结果及稳定性分析工况1 F=1.324工况2 F=1.190工况3 F=1.268稳定性综合评价工况1 稳定工况2 欠稳定工况3 基本稳定治理措施建议清除表3.6-2 W2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建议说明表位置剖面2计算受力分析图aβαbvGOHhhwh危岩照片岩性变质砂岩基座岩性变质砂岩岩层产状273°∠28°分布高程(m)851.12~848.29 危岩形态不规则柱状块体规模(m)(长×高×厚)3.14×4.31×1.4 危岩体积(m3)8.44主崩方向(°)123°崩塌方式倾倒式(重心在内) 最大垂直落差(m)125.32m最大水平落距(m)60.50m控制结构面及其描述①组裂隙,产状为130°∠40°,延伸3~8m,间距1.00~5.00m,张开度10~20mm,裂面粗糙,无充填;②组裂隙,产状为200°∠78°,延伸3~5m,间距3.00~4.00m,张开度5~30cm,裂面粗糙,无充填;③岩层产状:273°∠28°④边坡坡向:123°∠55°剖面、立面图比例尺:1:100123°37'结构面赤平投影分析图NESW1234①岩层产状:273°∠28°②裂隙LX1产状:130°∠40°③裂隙LX2产状:200°∠78°④边坡坡向:123°∠55°稳定性定性分析稳定稳定性定量分析计算参数γ天=23.6kN/m3,γ饱和=23.8kN/m3 ,S=2.77㎡ Q=3.27 kN/m,α=66°,β=80°,f lk=108kPa, H=3.2m,h=3.19m,a=0.58m,b=0.79m,h0=1.61m。

岩性描述模板

岩性描述模板

岩芯描述模板黏性土(黏土、粉质黏土):颜色、手可搓成3mm泥条,土质均匀(较均匀、不均匀),含(砂、砾)%,硬塑(坚硬、半坚硬、硬塑、软塑、流塑,应分段描述)。

粉土:颜色、手搓砂感明显,不易搓成3mm泥条,土质均匀(较均匀、不均匀),含(砂、砾、碎石)%,稍湿(分段描述稍湿、潮湿、饱和)、中密(分段描述松散、稍密、中密、密实)。

砂类土:颜色,颗粒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砂岩(或其它岩石)碎屑,砂质均匀(较均匀、不均匀),含(土、砾、碎石)%,稍湿(分段描述稍湿、潮湿、饱和)、中密(分段描述松散、稍密、中密、密实)。

碎石类土(细圆砾土、粗圆砾土、卵石土):颜色、颗粒成分以砂岩、灰岩(或其它岩石)为主,板岩(或其它岩石)次之,浑圆状(圆棱状),粒径组成:2-20mm约占%,20-60mm 约占%,60-100mm约占%,100-200mm约占%,大于200mm约占%,余为砂粒、粘粒。

稍湿(分段描述稍湿、潮湿、饱和)、中密(分段描述松散、稍密、中密、密实)。

碎石类土(细角砾土、粗角砾土、碎石土):颜色、颗粒成分以砂岩、灰岩(或其它岩石)为主,板岩(或其它岩石)次之,尖棱状,粒径组成:2-20mm约占%,20-60mm约占%,60-100mm约占%,100-200mm约占%,大于200mm约占%,余为砂粒、粘粒。

稍湿(分段描述稍湿、潮湿、饱和)、中密(分段描述松散、稍密、中密、密实)。

人工填筑土:主要以(按标准岩土名称命名,如粉质黏土、碎石土、卵石土、粗砂等)为主,颜色、土质均匀(较均匀、不均匀),含(土、砂、砾)%,碎石类土需描述颗粒成分及粒径组成,硬塑(黏性土描述坚硬、半坚硬、硬塑、软塑、流塑);稍湿(粉土、砂类土、碎石类土描述稍湿、潮湿、饱和)、中密(粉土、砂类土、碎石类土描述松散、稍密、中密、密实)。

淤泥质粉质黏土:灰黑色,土质均匀(不均匀、较均匀),含(砂、砾石)%,软塑(流塑),手捏有砂感,含腐殖质,有臭味。

岩性描述——精选推荐

岩性描述——精选推荐

岩性描述一 灰岩与白云岩浅灰色-青灰色厚层块状白云质灰岩 颜色为浅灰色-青灰色 层厚大于1米 细晶结构 厚层块状构造 主要成分为微晶-细晶方解石 约占90%左右 其次为白云石 含量小于10% 另含少许泥沙质。

表层致密坚硬 地貌上形成明显的陡坎或山峰 风化面常有白云石粉及纵横交叉的刀砍状溶沟 裂隙面可见方解石细脉充填。

灰色-青灰色砂屑白云质灰岩 颜色为灰色、青灰色 偶见深灰色 手摸砂感强烈 具砂屑结构 中厚层状或厚层块状构造。

主要成分为泥晶-粉晶方解石组成 约占80%左右 其次为砂屑 约占10% 白云石及少许泥质成分占10%。

方解石脉较发育 颜色为灰白色 脉宽约10-15cm不等 局部地段具不同程度的褐铁矿化或铁染现象。

因风化淋滤钙质流失的缘故 表层颜色变为土黄色 常见连续的陷坑或凹槽。

浅肉红色钙质白云岩 岩色风化面呈浅肉红色 新鲜面呈白色-浅肉红色 主要成分为白云石占95% 其次为方解石及次生方解石 约占5%。

白云石多呈自形晶 或泥晶、粉晶。

呈亮晶、粉晶结构 厚层块状构造。

微晶生物屑砂屑含白云质灰岩 生物屑-砂屑结构 生物屑占30% 内碎屑占55% 胶结物占15%。

砂屑成分主要为泥晶灰岩 胶结物为方解石、白云石及少许泥质 为亮晶 粒径在0.02mm左右。

断层构造角砾岩 风化面为褐黄色、土黄色 新鲜面为青灰色 角砾状结构 块状构造。

角砾成分主要为青灰色白云质灰岩、深灰色灰岩、砂屑白云质灰岩、泥晶灰岩 其次为石英岩、火山岩等 砾石含量占40-70%以上。

胶结物成分以钙质、泥砂质为主 少许铁质 约占30-60% 胶结方式为接触式胶结。

砾石大小不等 一般为1-4cm左右 大则可达10cm以上。

砾岩呈棱角状 砾径小的具一定的磨圆度 无分选性 固结成度较差,为典型的断层构造角砾岩特征。

白云岩 一种以白云石为主要组分的碳酸盐岩。

常混入方解石、粘土矿物、石膏等杂质。

外貌与石灰岩很相似 滴稀盐酸 5% 极缓慢地微弱发泡或不发泡。

岩性描述

岩性描述

岩浆岩部分: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岩石风化面黄褐色,新鲜面灰白色。

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

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自形,板状,粒径1-4mm,含量46%;钾长石浅肉色,板状,大小2-4mm,含量15%;石英:它形粒状,粒径0.5-3mm,含量21%。

角闪石:半自形-自形长柱状,分布均匀,定向分布,粒径1-3mm,含量13%;黑云母:半自形片状,分布均匀,定向分布,含量3%;少量磁铁矿和副矿物含量约2%。

黑云母花岗岩1:浅灰红色。

中粒结构。

块状构造。

主要由黑云母、长石、石英构成。

另有少量角闪石、榍石、磁铁矿等。

黑云母黑色,板状,大小约1-2mm,有一组极完全解理,玻璃光泽,含量约10%。

角闪石黑色,短柱状,长约2mm左右,可见纵向的平整解理面,玻璃光泽,含量约5%。

长石灰白色或浅肉红色,粒状或宽板状,大小3-5mm为主,解理发育,玻璃光泽,含量约55%。

石英灰白色或烟灰色,粒状,大小约1mm左右,有时聚集成团,油脂光泽,含量约30%。

榍石褐黄色,平行四边形自形晶,粒度小于1mm,磁铁矿黑色粒状,呈星点状分布黑云母花岗岩2:浅肉红色。

中粒结构。

块状构造。

主要由长石、石英和黑云母构成。

长石以浅肉红色为主,部分浅灰白色,粒状或厚板状,大小2-4mm为主,解理发育,玻璃光泽,含量约60%。

石英烟灰色,透明粒状,大小1-2mm为主,有时聚集成团,含量约30%。

黑云母黑色或墨绿色,板片状,大小1-2mm,珍珠光泽,含量约10%。

黑云母斜长花岗岩:浅灰白色。

中粒结构。

块状构造。

主要由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构成。

斜长石灰白色,少数略带淡红、淡蓝色调,板状或粒状,大小3-5mm为主,解理发育,玻璃光泽,含量约67%。

石英烟灰色或淡灰色,粒状,粒度较细,约1mm左右,油脂光泽,含量约25%。

黑云母黑色板状,大小2-5mm,一组极完全解理,薄片略带褐色,珍珠光泽,含量8%。

中细粒碱长花岗岩:岩石风化强烈,多呈砂状,新鲜面肉红色。

三大岩石描述范本【范本模板】

三大岩石描述范本【范本模板】

目录1、沉积岩 (2)1。

1沉积岩总体描述顺序: (2)1.2陆源碎屑岩的成分 (2)(一)碎屑成分 (2)(二)填隙物成分 (3)1。

3 陆源碎屑岩的结构 (3)1。

4陆源碎屑岩的构造 (3)1。

5 陆源碎屑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即描述的格式要求) (4)1.5。

1 粗碎屑岩的观察和描述实例 (4)1.5。

2 砂岩的观察描述要求及描述实例 (6)1.5。

3 粉砂岩的观察描述要求及描述实例 (7)1.6 泥质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即描述的格式要求) (8)1.7 碳酸盐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即描述的格式要求) (10)1。

8 火山碎屑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即描述的格式要求) (12)1。

9 自生沉积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即描述的格式要求) (13)1。

9.1 硅质岩 (13)1.9。

1 磷质岩 (13)2、变质岩 (16)2。

1 变质岩的成分 (16)2。

2 变质岩的结构 (17)2。

3 变质岩的构造 (19)2。

3 变质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即格式要求) (21)2。

4变质岩中常见18类变质岩基本名称的主要特征 (22)2。

5 变质岩的分类 (25)3、岩浆岩 (26)3.1 岩浆岩的分类 (26)1、沉积岩1。

1沉积岩总体描述顺序:1.颜色;2.结构特征;3.构造特征;4.碎屑成分、特征及含量;5.填隙物类型、成分、特征及含量;包括杂基和胶结物6.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7,定名;由于不同类别沉积岩粒度,成分等不同,因此描述不同沉积岩时,亦有不同之处,现分别详述。

陆源碎屑岩:碎屑成分主要是来源于陆源区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沉积岩泥岩碳酸盐岩自生沉积岩(硅质岩,磷质岩等)1。

2陆源碎屑岩的成分陆源碎屑岩主要由碎屑和填隙物组成。

填隙物包括杂基和胶结物.(一)碎屑成分碎屑成分主要是来源于陆源区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它包括了火成岩、变质岩及早先形成的沉积岩的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矿物稳定性由高到低顺序:石英〉白云母>钾长石>中酸性斜长石〉黑云母〉拉倍长石〉角闪石〉辉石>钙长石〉橄榄石最常见的碎屑物质有:1.石英碎屑:石英是碎屑岩中出现最多的矿物,且多集中于砂岩和粉砂岩中.2.长石碎屑:是碎屑岩中含量仅次于石英的另一重要组分,长石碎屑中常见的是钾长石,尤其是微斜长石更为多见,其次是酸性斜长石,而中基性斜长石则较少。

矿区岩性文字描述

矿区岩性文字描述

都龙矿区岩性文字描述一、片岩类灰色二云石英片岩,局部夹变粒岩。

岩心:块状至碎块状。

灰白色含钙质二云石英片岩,局部偶见斑点状黄铁矿。

灰白色含钙质二云石英片岩,局部偶见斑点状黄铁矿。

灰-灰白色二云石英片岩。

岩心:碎块状。

灰-灰白色二云石英片岩,底部为硅化二云石英片岩。

岩心:碎屑状。

灰-灰白色二云石英片岩。

岩心:碎屑状、碎块状。

灰色钙质二云石英片岩,顶部矽卡岩化,局部偶见斑点状、细脉状黄铁矿、磁黄铁矿。

岩心:碎块状、碎屑状。

灰色、褐红色时石英云母片岩。

其中25.64米见木楂,估计打到老坑道;25.79米见铁闪锌矿团块,推测为老坑内废渣堆积矿石。

岩心:碎块状。

浅灰色、灰白色石英云母片岩。

见矽卡岩角砾,偶见黄铁矿。

浅灰色矽卡岩化石英云母片岩。

其中372.65-375.97、385.71-392.47米见黄铁矿、磁黄铁矿呈细脉状、散点状分布。

岩心:块状、碎块状。

灰色石英云母片岩夹石英团块,局部见细粒黄铁矿。

岩心:块状、碎块状、碎屑状。

灰色矽卡岩化片岩,局部见黄铁矿、磁黄铁矿、铁闪锌矿。

其中55.51-57.01米为乳白色石英脉。

岩心:块状、碎块状。

浅灰色石英云母片岩。

岩心:极为破碎。

浅灰色矽卡岩化片岩,局部见有铁闪锌矿、黄铁矿。

岩心:破碎呈粉土状。

灰色石英云母片岩。

其中117.75-118.26米为乳白色石英脉。

灰色石英云母片岩。

其中138.75-140.65、144.20-147.35米见少量铁闪锌矿及黄铁矿;153.14-155.64米为泥土状,见少量铁闪锌矿;179.19-180.43米为灰绿色绿帘石、绿泥石矽卡岩,见少量斑点状铁闪锌矿。

岩心:极为破碎呈粉状、泥状、碎块状。

灰色石英云母片岩。

岩心:柱状、块状。

灰色石英云母片岩,夹少量石英团块。

其中524.45-525.55米为灰色弱矽卡岩化大理岩。

岩心:块状、碎块状。

二、大理岩类灰绿色方解石化石榴石、绿泥石、绿帘石矽卡岩,偶见星点状黄铁矿。

局部夹矽卡岩化细晶方解石大理岩。

(2021年整理)岩性描述

(2021年整理)岩性描述

岩性描述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岩性描述)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岩性描述的全部内容。

泥质粉砂岩风化面呈棕褐色,新鲜面红棕色。

水平层理发育,单层厚0。

2—0.6m;因颜色和粒度变化显示厚度不一的细层,一般细层厚0.8—2。

5cm.粉砂结构,碎屑粒度(0.06—0。

004)mm。

大小均一,砂粒分选性好,磨圆度高。

手标本触之具有微小颗粒砂感。

块状构造。

矿物碎屑主要为:石英(75—80)%,白云母(10-12)%,长石(5-6%)。

石英呈灰白色,呈微小颗粒状,常因胶结物浸染及搬运过程中的磨蚀,使表面光泽暗淡,或因受氧化铁浸染而略显灰黄色;碎屑中白云母呈片状、鳞片状,黑色、深褐色,含量较高,在阳光下呈鳞片状反光极为明显;长石放大镜下可见呈微小颗粒状,呈肉红色者为钾长石,玻璃光泽,多风化成高岭土,颗粒表面变得不光洁,略带浅土黄色,硬度也降低,见少量斜长石,白色,玻璃光泽,表面少见污染,较光洁,常被绢云母、碳酸盐矿物交代,而略带浅灰色或浅灰黄色,透明度降低.长石分选中等,磨圆度较好,多呈次圆-次棱角状。

另见有少量绿泥石,呈灰绿色土状集合体产出。

胶结物主要为方解石(滴稀盐酸轻微起泡),含量约(2-3)%。

基质多为粘土物质,主要为高岭石,含量约(5-10)%粉砂质泥岩风化面呈红棕色,新鲜面呈红褐色。

泥质-粉砂结构,手触之有轻微粗糙感。

粘土质质点占90%以上。

以刀切之则呈平滑切面,断口呈贝壳状.主要为块状构造。

风化后见有页理构造,沿层理面能剥成薄片状.泥质岩的物质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是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碎屑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碎屑,均呈粉砂混入其中.石英、长石均呈显微颗粒状,因受氧化铁浸染而略显灰黄色;云母碎屑呈鳞片状,黑色、深褐色,在阳光下呈鳞片状反光极为明显。

岩性描述

岩性描述
1、棕色富含油粉砂岩 (S3): 含油部分..色,不含油部分..色,含少量细砂,泥质胶结,疏松,加HCL-。含 油较饱满,较均匀,含油面积…染手,原油味浓,含油部分滴水不渗,呈珠 状。荧光干照呈棕黄、黄色,荧光滴照呈棕黄色。原油颜色较浅,油质轻。 岩屑呈颗粒状及散砂状。 2、棕褐色油浸粉砂岩 (S3): 含油部分以棕褐色为主,少量棕灰色,不含油部分呈…色。含少量细砂,泥 质胶结,较疏松。含油较均匀,但不饱满,略染手,具原油味,含油面积…, 含油部分滴水微渗一渗,呈馒头状。萤光干照棕黄~淡黄色,三氯甲烷浸 泡溶液呈浅棕黄色。原油颜色较浅,油质轻。岩屑呈颗粒状、散砂状。 3、灰色油斑粉砂岩 (S3): 含油部分颜色棕黄色,不含油部分颜色为灰色。含少量细砂,泥质胶结,较 疏松。含油不均,呈斑块、条带状分布,不染手,可闻到原油昧,含油面积..含 油部分滴水渗入。荧光滴照亮黄色。加HCI- , 岩屑呈颗粒状及散砂状。 4、浅灰色油迹粉砂岩 (S3): 含油部分棕黄色,不含油部分灰色。含少量细砂,泥质胶结,较疏松。含油 岩屑约占定名岩屑15%左右。分布不均呈斑点、斑块状分布,可闻到油味,不染 手,滴水浸入。萤光干照淡黄色,三氯甲烷浸泡溶液略具淡黄色。加HCl +, 岩 屑呈颗粒状及散砂状。 5、黑褐色油浸中砂岩 (Ng): 含油部分…色,不含油部分…色.成份以石英为主,少量长石及暗色矿物。 含较多细砂及少量粗砂,次棱角~次园状,分选中等。泥质胶结,疏松。含油 较饱满,均匀,含油面积…,不染手,原油味淡,含油部分滴水不渗,呈珠状。 萤光干照暗棕色,三氯甲烷浸泡溶液呈棕黄色。原油呈黑色,稠,油质重。岩 屑多呈凝块状。 6、褐灰色页岩 (S3):
局部见灰色泥质斑块。较致密,加HC1+, 岩屑呈团粒状。 37、浅灰色灰质砂岩 (S2): 成份分主要为石英,少量长石及暗色矿物。砂粒以细砂为主,含少量粉砂。

模板岩性描述

模板岩性描述

....1、板岩:黄褐色,矿物成分为绢云母、石英、方解石、炭质等,结晶程度差,尚保存较多泥质成分,具变余泥质构造,板状构造,多呈薄层状,质地较坚硬,锤击声较清脆;锈染较严重,强风化;2、千枚岩:银灰色,矿物成分为绢云母、绿泥石和石英,含少量长石及碳质、铁质等物质,细粒鳞片变晶构造,千枚状构造,在片理面上有小皱纹构造,呈薄层至中厚层状,质地较硬,节理裂隙较发育,中等风化;3、砂岩:棕、黄色,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长石、及粘土矿物等,砂状构造,块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胶结物为硅质,质地较坚硬,锤击声较清脆,弱风化;4、灰岩:灰色、灰白色,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其它矿物成分有粘土矿物、石英粉砂、铁质微粒等,碎屑构造〔晶粒构造〕,薄层~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可见方解石脉;弱风化,锤击声脆,岩质较硬,未见有溶蚀现象;5、片岩:灰白-灰-灰黑色,矿物成分主要有绿泥石、石英、方解石、白云母等,鳞片变晶构造、纤状变晶构造和斑状变晶构造,薄层状〔层厚3-50mm〕构造,岩石蚀变较弱,局部见脉状和不规那么脉状碳酸盐化和硅化;质地较硬,弱风化;6、白云岩:灰白色,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常混入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粘土矿物,细粒或中粒构造,块状、角砾状、砾状构造,性脆,硬度小,用铁器可划出擦痕,岩石外表可见刀砍状痕迹,节理裂隙发育,锈染较严重,弱风化;7、辉绿岩:深灰、灰黑、灰绿色,由辉石、基性长石组成,辉绿构造或次辉绿构造,粒度较小,节理裂隙发育,有石英岩脉填充,呈碎块状,弱风化;8、花岗岩:黄色带粉红、灰白色,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和云母,半自形粒状构造或似斑状构造、块状构造,质地坚硬致密,节理裂隙较发育,弱风化9、泥岩:棕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如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等组成,其次为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质地松软,固结程度较页岩弱,重结晶不明显;构造极细粒,肉眼无法识别颗粒,层理不如页岩发育,节理裂隙发育10、砾岩:红褐色,30%以上由直径大于2mm的颗粒碎屑组成,碎屑组分主要为岩屑,有少量矿物碎屑,填隙物为砂、粉砂、粘土物质等,粒径2~10mm,泥钙质胶结,圆棱-浑圆状,磨圆度较差11、凝灰岩:颜色以灰白色为主,凝灰构造,块状构造。

各类地质描述示例

各类地质描述示例

各类地质描述示例1、岩性描述(1)沉积岩示例石英砂岩,灰白色(颜色),中粒砂状结构(结构),块状构造(构造),石英砂约占90%,粒径0.5-0.8mm,粒度基本均匀,局部见有少量长石和黄铁矿(矿物成分,粒度变化情况,)。

胶结物为硅质,胶结致密、坚硬(胶结物成分)。

产状:100°∠75°。

(2)变质岩示例绢云母片岩,浅灰白色,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为石英,含量85%左右,具有明显的拉长现象;次有长石,含量占5%;绢云母呈鳞片状,含量约10%,在片理面上绢云母呈了较连续的定向排列,形成明显的片理。

片理产状:100°∠75°。

(3)火成岩示例凝灰岩,浅绿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要成分由绿色火山灰(玻屑)组成,颗粒肉眼难分辨;次晶屑约占25%,主要成分为无色透明、具玻璃光泽、解理清楚的透长石,以及烟灰色、具贝壳状断口的石英和少量黑云母。

(4)侵入岩示例斑状花岗岩:灰色,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似斑晶主要为长石,大小12×6-4×2毫米,风化后白色,含量10%。

基质主要由长石、石英、黑云母组成,显晶质,粒径多为1-2毫米,含量约90%。

(5)碎裂蚀变带描述示例碎裂蚀变带:碎裂蚀变带带长200m(长度),宽lm~20m(宽度),带内岩石以碎裂岩、构造角砾岩为主(成分):其中碎裂岩呈褐红色、灰红色,碎裂结构,无定向构造;构造角砾岩呈褐红色,角砾呈棱角-次棱角状,角砾大小不等:一般砾径为lcm—lOcm,大者达30cm,角砾成分为白云质大理岩、石英、滑石等,角砾含量约85%左右,角砾岩呈颗粒支撑,孔隙式胶结,腔结物为钙质和铁质。

带内岩石具硅化,滑石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褐铁矿化。

赤铁矿化、铅锌矿、孔雀石化、兰铜矿化、锰矿化等【先蚀变后矿化,由主要到次要】。

带内有细脉状、网脉状石英充填(其它特征)。

破碎带倾向30°-50°,倾角为-80°不等(产状),断面大部分清晰可见,呈波状弯曲,部分平直.断层性质分别为压扭性逆断层,张性正断层,平移断层。

岩性描述及蚀变类修改版型

岩性描述及蚀变类修改版型

岩性描述及蚀变类修改版型1.岩性描述一第四系(0— 2-4 米)腐殖土:黑色,由腐殖土、植物根系及少量碎石组成。

残破积:黄褐色,由砾石、碎石、砂及亚粘土组成。

砾石、碎石含量约占 %,砂约占 %,亚粘土约占 % ,碎石粒径0.5—6厘米之间,亚粘土为黄褐色,砂主要为中细砂组成。

二满克头鄂博组2 流纹质凝灰岩岩石颜色为浅灰色--灰白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晶屑和火山灰组成。

晶屑主要为长石,其次为石英,粒径大小在0.5—1毫米之间,约占岩石的5%--10%、火山灰颗粒细小,占岩石的70%左右。

岩石普遍具有轻微(绿帘石化,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呈星点状分布。

(注意:黄铁矿化向矿体逐渐增多)3 流纹质玻屑岩屑凝灰岩:颜色为黄白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50%左右的玻屑,30%左右的岩屑,5%左右的晶屑,15%左右的火山灰胶结而成。

玻屑、岩屑为流纹质,晶屑为斜长石及少量的角闪石等。

(玻屑、岩屑的含量占20-80%,叫玻屑岩屑凝灰岩)岩石具弱黄铁矿化,黄铁矿呈星点状分布。

4 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流纹质凝灰岩岩石颜色为灰绿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晶屑和火山灰组成。

晶屑主要为长石,其次为石英,呈棱角状,粒径大小在0.5-1毫米之间,约占岩石的5-10%,火山灰颗粒细小,占岩石的70%左右。

岩石普遍具强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

黄铁矿化普遍发育,呈半自形—它形细粒结构,集合体呈团块状、细粒浸染状和细脉状。

岩石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面填充石英脉或方解石脉,脉宽约1—5毫米。

5 硅化、黄铁矿化流纹质凝灰岩岩石颜色为灰绿色,变余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晶屑和火山灰组成。

晶屑为长石,其次为石英,粒径大小在0.5—1毫米之间,约占岩石的5%,火山灰颗粒细小,占岩石的70%以上。

岩石普遍具强硅化,局部见有石英细脉。

黄铁矿化普遍发育,黄铁矿呈半自形—它形细粒、集合体有团块状、细脉状。

6 . 凝灰质砂岩(二版可印选其一)版一,深灰色、灰绿色,中-细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岩屑、砂屑组成,岩屑为凝灰质,砂屑为长石及石英等、岩石具弱绿泥石化,绢云母化。

(完整word版)各种岩性描述(130种)

(完整word版)各种岩性描述(130种)

岩石的观察与描述及实例岩浆岩的观察和描述对各类岩浆岩的观察和描述,要从以下方面入手:l.颜色岩浆岩的颜色大致可分为浅色、中色和暗色几种。

观察时,应分出原生色(即新鲜面的颜色)及次生色(即经过次生变化后风化面的颜色)。

原生色可反映岩石的成分及形成环境,次生色可反映岩石的经历过程。

深成岩的颜色深浅,是暗色矿物含量和浅色矿物含量比率的反映。

辉长岩、撖榄岩为深色;闪长岩为中色;花岗岩、霞石正长岩为浅色。

浅成岩的颜色深浅,多受矿物拉度大小。

结晶程度的影响,如微晶和隐晶质岩石比相同成分的深成岩颜色深。

喷出岩的颜色深浅,则受到岩石成分、次生变化、结晶程度等方面的影响。

此外,还受到强烈氧化燃烧作用的影响.通常玄武岩类多呈黑、黑绿色、蚀变后呈中绿~浅绿色;安山岩类呈深灰、暗紫~紫红色;流纹岩类呈浅灰~粉红色。

描述岩石颜色时,应分出新鲜面(原生色),风化面(次生色),分别加以描述. 2.结构显晶质岩石,其主要造岩矿物粒度大致相等时,应写出粒度与习惯用结构名称。

如中粒辉长结构、粗粒花岗结构、中粒二长结构、粗粒半自形结构等;隐晶质至玻璃质岩石,应写明隐晶质结构或半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

具隐晶质至玻璃质的岩石,以及其它显微结构的岩石,只有在岩石薄片鉴定的情沉下,才能定出其具体结构.3.构造最常见的岩浆岩构造的种类不多,只须准确描述即可.侵入岩多具块状、斑杂状、条带状构造;喷出岩则多具气孔、杏仁、流纹构造等。

4.矿物成分对矿物成分的观察和描述应包括以下内容:矿物名称、物性特点、粒度大小、百分含量等。

对显晶质等粒结构的岩石,应描述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次生矿物。

描述时应按含量多的先描述,含量少的后描述,即“先多后少”的顺序。

对矿物特征的描述应包括以下几方面:颜色、形态及鉴定特征(包括可反映岩石的结构、构造等特征)、粒度、目估百分含量等。

岩石具斑状或似斑状结构时,应首先指明斑晶矿物在整个岩石中的目估百分含量,然后以斑晶矿物含量“先多后少"的顺序描述其特征。

现场编录地层岩性描述示范

现场编录地层岩性描述示范

现场编录地层岩性描述示范现场编录地层岩性描述示范1、强风化灰岩(泥灰岩、粉砂质灰岩、燧石灰岩)年代:T、P、C、D、OXX色,隐(显、粗)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以方解石为主(含泥质、粉砂质、燧石),XX胶结,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间有XX充填,方解石脉发育;有溶蚀现象(小溶孔);岩芯多呈XX状,锤击声较脆,岩芯采取率约XX%,回次RQD=XX~XX%。

2、弱风化灰岩(泥灰岩、粉砂质灰岩、燧石灰岩)年代:T、P、C、D、OXX色,隐(显、粗)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以方解石为主(含泥质、粉砂质、燧石),XX胶结,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间有XX充填,方解石脉发育?有溶蚀现象(小溶孔);岩芯多呈XX状,锤击声脆,岩质较新鲜,岩芯采取率约XX%,回次RQD=XX~XX%。

3、微风化灰岩(泥灰岩、粉砂质灰岩、燧石灰岩)年代:T、P、C、D、OXX色,隐(显、粗)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以方解石为主(含泥质、粉砂质、燧石),XX胶结,偶见节理裂隙,方解石脉发育;有溶蚀现象(小溶洞、溶槽、溶沟);岩芯多呈长柱状,节长XXcm,锤击声脆,岩质新鲜,岩芯采取率约XX%,回次RQD=XX~XX%。

4、强风化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粉砂质白云岩)年代:T、C、D、OXX色,隐(显、粗)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以方解石、白云石为主(含泥质、粉砂质),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间有XX充填,方解石脉发育;有溶蚀现象(小溶孔);岩芯多呈XX状,锤击声较脆,岩芯采取率约XX%,回次RQD=XX~XX%。

5、弱风化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粉砂质白云岩)年代: T、C、D、OXX色,隐(显、粗)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以方解石、白云石为主(含泥质、粉砂质)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间有XX充填,方解石脉发育;有溶蚀现象(小溶孔);岩芯多呈XX状,锤击声脆,岩质较新鲜,岩芯采取率约XX%,回次RQD=XX~XX%。

岩性描述

岩性描述

第五层 黄土
D07
第一层 60cm,大型波浪槽状交错层理,下部为细砂,上部中砂夹砾石
第二层 70cm,细砂,水平层理,底部含砾石
第三层 70cm,细砂,水平层理,南部平行层理尖灭
第四层 50cm,砂砾互层,砾石一般为5cm,分选差,磨圆中等
第五层 40cm,泥质粉砂,结构疏松
第六层 冲积物
第二层 细粒砂,平行层理,厚40cm 含水较多
第三层 20cm,中粗粒砂夹一层砾石,分选磨圆好
第四层 10cm,中粒砂,结构疏松,含少量砾石,石英较多,可见波痕
第五层 25cm,细砂,含少量砾石,水分较多,平行层理
第六层 100cm,底部为3cm砾石层,砾石分选差,磨圆中等,上部为粗粒砂,无层理,水分少
第一层 170cm,中粗粒砂,含石英长石,水平层理,底部细沙为平行层理
第二层 200cm,砂砾互层,含多层砾石,砾石层与砂层互为交错层理,粗砂,砾石平均4cm,分选性磨圆度中等
第三层 30cm,泥质细砂,水平层理
D05
第一层 底界不清,中细砂,结构疏松,分选中等磨圆差,水平层理
第二层 60cm,砂砾混杂,长石石英中粗粒砂,砾石层分选磨圆差,大的6-8cm,小的1-2cm
第七层 60cm,砂砾互层,平行层理,含多个细层砾石,分选差,磨圆度差,呈定向排列
D03
第一层 70cm,砾砂互层,3层砾石层,砾石直径最大为7cm,一般为3cm,分选性差,磨圆中等,底部砂层呈平行层理
第二层 70cm,长石石英砂,中细粒,一般为1cm左右,无层理
第三层 冲积物
D04
D08
第一层 底界不详,可见110cm,中-细砂,偶夹砾石,水平层理

岩芯描述【范本模板】

岩芯描述【范本模板】

钻孔描述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 干强度低, 韧性低.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野外岩性描述【范本模板】

野外岩性描述【范本模板】

泥质岩的野外观察与描述1.颜色:常见灰白、灰绿、褐黄、紫红、黑等色.⑴影响因素:粘土含量和混入物成分;⑵据颜色判断粘土矿物和混入物成分:不含混入物:白色、灰白色含铁质氧化物:红色、紫红色含细分散黄铁矿或有机质:多呈黑色、黑灰色2.矿物成分:肉眼难以鉴定,因此只根据颜色、硬度、点酸起泡情况等判别混入物成分。

3。

结构:常见泥状结构、粉砂泥状结构、鲕状和豆状结构等。

野外鉴定依据: 泥状结构:具贝状断口、手捻有滑感、刀切面光滑平整。

粉砂泥状结构:断口粗糙、手捻有粗糙感、刀切面不光滑.砂泥状结构:则能肉眼分辨出碎屑颗粒。

4。

构造:水平层理、干裂、雨痕、页理(最常见,系成岩后生作用泥土矿物定向排列而致.页理发育的泥质岩称为页岩;页理不发育的泥质岩称为泥岩).5.生物化石:常含较多的生物化石,沿页理分布。

6.物理性质:注意断口、光泽、粘舌性、可塑性、以及吸水膨胀性等.7。

其他特征:岩层厚度、产状、与上下岩层的接触关系.8。

综合定名泥质岩的野外命名颜色+混入物成分+结构+页理发育情况如:黑色含粉砂质碳质页岩泥质岩描述举例1. 蒙脱石粘土岩:浅肉红色,泥状结构,块状构造。

硬度小,固结程度低,较疏松。

断口粗糙,略具滑感。

在水中易泡软并剧烈膨胀,膨胀后体积增大2~3倍。

含少量次生碳酸盐矿物和碎屑物质.2. 黄绿色粉砂质页岩:黄绿色,风化后呈褐黄色,粉砂泥状结构,页理发育,手捻有粗糙感,易破碎成碎片状,沿页理面有少量白云母分布,其他碎屑肉眼难以分辨。

碳酸盐岩的野外观察与描述(二)2.碳酸盐岩的命名野外碳酸盐岩命名时,以上述表中的名称作为基本名称,结合结构(粒度)特征进一步细分。

命名原则:颜色+层厚+特殊构造+颗粒类型(结构)+基本名特殊构造:为叠层构造、鸟眼构造、示底构造等化学构造如:浅灰色中层鸟眼状微晶白云岩如:灰黑色中厚层虫屑泥晶灰岩(三)碳酸盐岩野外观察描述的内容⑴颜色碳酸盐岩的颜色多为各种色调的灰色,色调的深浅主要与有机质含量有关.有机质含量高时,岩石可呈黑灰色或黑色;含铁质时可呈红或黄色;含泥质时多呈褐黄色。

地球地层时代划分及岩性【范本模板】

地球地层时代划分及岩性【范本模板】
整合接触
下统
石龙洞组
∈1sl
深灰色中厚层状白云质
整合接触
天河板组
∈1t
深灰色及灰色薄层泥质条带灰岩夹少许黄绿色页岩及鲕状灰岩
整合接触
下古生界
寒武系
下统
石牌组
∈1sp
灰绿色薄层状砂质页岩
整合接触
水井沱组
∈1s
黑色薄层含炭质灰岩与薄层炭质页岩互层,黑色页岩中含巨大碎石结核最大直径1m以上(又称“飞碟石”)
整合接触
中统
巴东组
第三段
T2b3
紫红色粉砂岩、泥岩夹灰绿色页岩
整合接触
第二段
T2b2
灰、浅灰色中厚层状灰岩、泥灰岩夹页岩、泥岩
第一段
T2b1
紫红色、灰绿色中厚层状粉砂岩夹泥岩、页岩
嘉陵江组
T2j
灰白色厚层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整合接触
下统
大冶组
T1dy
灰色、浅灰色薄层状灰岩
整合接触
上古生界
二叠系
上统
吴家坪组
地 层 岩 性 表



地层名称
岩组
代号
岩 性 简 述
备 注
新生界
第四系
全新统
Qh
粉质粘土、粘性土、碎石土、砾石层
更新统
Qp
粘土夹砾石,底部为新滩砾岩
仅见于新滩龙马溪附近
中 生界
侏罗系
下统
香溪组
J1x
黑色厚层底砾岩,含砾石英砂岩
整合接触
三叠系
上统
沙镇溪组
J1s
含炭质页岩及煤层、顶部为灰黄色厚层石英砂岩
莲沱组
Z1l
紫红色、灰绿色砂岩,含泥质比较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芯描述模板
黏性土(黏土、粉质黏土):颜色、手可搓成3mm泥条,土质均匀(较均匀、不均匀),含(砂、砾)%,硬塑(坚硬、半坚硬、硬塑、软塑、流塑,应分段描述)。

粉土:颜色、手搓砂感明显,不易搓成3mm泥条,土质均匀(较均匀、不均匀),含(砂、砾、碎石)%,稍湿(分段描述稍湿、潮湿、饱和)、中密(分段描述松散、稍密、中密、密实)。

砂类土:颜色,颗粒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砂岩(或其它岩石)碎屑,砂质均匀(较均匀、不均匀),含(土、砾、碎石)%,稍湿(分段描述稍湿、潮湿、饱和)、中密(分段描述松散、稍密、中密、密实)。

碎石类土(细圆砾土、粗圆砾土、卵石土):颜色、颗粒成分以砂岩、灰岩(或其它岩石)为主,板岩(或其它岩石)次之,浑圆状(圆棱状),粒径组成:2-20mm约占%,20-60mm 约占%,60-100mm约占%,100-200mm约占%,大于200mm约占%,余为砂粒、粘粒。

稍湿(分段描述稍湿、潮湿、饱和)、中密(分段描述松散、稍密、中密、密实)。

碎石类土(细角砾土、粗角砾土、碎石土):颜色、颗粒成分以砂岩、灰岩(或其它岩石)为主,板岩(或其它岩石)次之,尖棱状,粒径组成:2-20mm约占%,20-60mm约占%,60-100mm约占%,100-200mm约占%,大于200mm约占%,余为砂粒、粘粒。

稍湿(分段描述稍湿、潮湿、饱和)、中密(分段描述松散、稍密、中密、密实)。

人工填筑土:主要以(按标准岩土名称命名,如粉质黏土、碎石土、卵石土、粗砂等)为主,颜色、土质均匀(较均匀、不均匀),含(土、砂、砾)%,碎石类土需描述颗粒成分及粒径组成,硬塑(黏性土描述坚硬、半坚硬、硬塑、软塑、流塑);稍湿(粉土、砂类土、碎石类土描述稍湿、潮湿、饱和)、中密(粉土、砂类土、碎石类土描述松散、稍密、中密、密实)。

淤泥质粉质黏土:灰黑色,土质均匀(不均匀、较均匀),含(砂、砾石)%,软塑(流塑),手捏有砂感,含腐殖质,有臭味。

淤泥质砾砂:灰黑色,砂质较均匀,含30%粘粒,含腐殖质,有臭味,其余同砂类土描述
溶洞:全充填(或半充填),充填物为砾砂,颗粒成分主要为石英和长石,含约10-15%的砾石,粒径1-3mm,成分为砂岩。

颜色,饱和,稍密
溶洞:空洞,无充填。

基岩按风化带分层描述:
全风层:按相应土类型来描述。

强风化层:需描述清楚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胶结性、岩芯破碎程度、碎块坚硬程度
弱风化层:需描述清楚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胶结性、岩芯完整程度、岩块坚硬程度、RQD值
泥岩:全风化,岩芯风化呈硬塑土状,局部夹少量岩块,用手可掰断。

砾岩:全风化,岩芯风化呈中密含砾土状,局部夹少量岩块,用手可掰断,含约20%的砾石,尖棱状,粒径2-30mm,成分主要为砂岩。

泥岩:含砾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或泥岩,灰褐~青灰色,弱风化(强风化),泥质结构,厚层(薄层、中厚层或巨厚层)状构造,含砂质和约%的砾石,成分为,粒径mm,遇水膨胀,易崩解成碎块,岩质坚硬(较硬、较软、软),用手可掰断,岩芯呈柱状,节长……cm,
砂岩(含砾泥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或砂岩):黄褐色,弱风化(强风化),泥(钙)质胶结,粉细粒(中粗粒)结构,厚层(薄层、中厚层或巨厚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岩质坚硬(较硬、较软、软),含约% 的砾石,节理较发育(不发育、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芯呈柱状,节长~cm,其中m~m为碎块状,块径~cm,钻进时无(有)异常情况
砾岩:胶结物为紫色,颗粒杂色,弱风化(强风化),泥质胶结,充填砂粒,砾状结构,块状或厚层(薄层、中厚层或巨厚层)状构造,砾石成分主要为砂岩,多呈尖棱状,磨圆度差,粒径组成:2-20mm约占%、20-60mm约占%、60-100mm约占%、100-200mm 约占%、大于200mm约占%。

岩质较硬,锤可击碎,节理较发育,岩体完整,岩芯呈柱状夹碎块状,节长~m,块径~m,钻进时振动较大
花岗岩:杂色,全风化,原岩结构完全破坏,但尚可辨认,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粒径一般不大于5mm,岩芯坚硬土状,含较多砂砾
板岩:青灰色,弱风化(强风化),块状或厚层(薄层、中厚层或巨厚层)状构造,岩质较硬,锤击可碎裂呈块状,节理较发育,裂隙面有黑色锈质,岩体较完整,岩芯呈柱状夹碎块状,节长m,块径m,钻进平稳
石灰岩:青灰色,弱风化,隐晶质结构,厚层状构造,岩质坚硬,锤击声清脆,反弹,节理裂隙较发育,10~12m处溶隙、溶孔和溶蚀凹槽等溶蚀现象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芯呈柱状夹碎块状,节长m,m~m、m~m为碎块,为机械破碎,块径cm~cm
凝灰岩:紫红色(灰绿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或中厚层状(薄层、中厚层、厚层、巨厚层),矿物成分主要为火山碎屑物质(熔岩),含石英(长石、云母),岩质坚硬(较硬、较软、软),节理较发育(不发育、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芯呈柱状,节长~cm,其中m~m为碎块状,块径~cm,钻进时无(有)异常情况
断层描述:
构造角砾岩:灰色(灰白色等),压碎结构,为重新胶结而成(不是重新胶结的可不写),成分主要为砂岩(砂砾岩、砾岩等),角砾占%,成分为,粒径mm,m见断层泥(糜棱岩化),岩质坚硬(较硬、较软、软),节理较发育(不发育、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芯呈柱状,节长~cm,其中m~m为碎块状,块径~cm,钻进时无(有)异常情况
碎裂岩:灰色(灰白色等),碎裂结构,岩石受挤压破碎严重,成分主要为砂岩(砂砾岩、砾岩等),角砾占%,成分为,粒径mm,m见断层泥(糜棱岩化),岩质坚硬(较硬、较软、软),节理较发育(不发育、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芯呈柱状,节长~cm,其中m~m为碎块状,块径~cm,钻进时无(有)异常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