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陵墓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12课)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一遍过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12课)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一遍过

背记手册 (三)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12课)--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一遍过 【背课标+背线索+背考点+图片解读+易错点+分类速查】1.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2. 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单元时空】(时空定位把握脉络)时间事件作用/地位/重要史实公元前 221 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前221年-前207年*区别秦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皇帝制度、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焚书坑儒 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公元前 209 年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前 207 年 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 秦朝灭亡 公元前 202 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汉文帝景帝继续推行,出现“文景之治”,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物质基础。

(梳理考点夯实基础)考点1、秦灭六国考点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考点3、巩固统一的措施经济措施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长度、容量、重量单位)影响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便利了经济的发展交通措施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

影响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促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军事措施设郡派兵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等郡军事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回被匈奴占领的地区筑长城在原有北方诸侯国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影响对边疆地区的开拓和经营,使其管辖的范围大为拓展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考点4、秦的暴政秦始皇评价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注重发展生产,加强对社会的管理,对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

丧事的做七

丧事的做七

丧事的做七民间有“守七”的习俗,死者自去世之日起,其家属每隔7日要设祭1次,俗称“做七”。

直到49天,第七个七日---“断七”为止。

其中以“头七”和“五七” 最为隆重。

“在“五七”的前一夜,很多地方都流行搭“望乡台”。

传说,死者只到那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就会在阴间里登上“望乡台”眺望阳间的家室,会见亲友。

江南一带习惯在台上放把靠背椅,在椅子上放置一件死者的衣衫,上面罩把伞,由道士做法事。

时辰到时,道士会拿一张白纸去往牌位上粘,若是粘住了,即喊:“亡魂回家了。

”顿时家人哭作一团。

到了七七四十九天,便要做"断七"。

断七过后就出了孝期。

按照古代的丧俗,灵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

据说是希望死者还能复生。

三天还不能复活,希望就彻底破灭了。

实际上停柩的时间长,是由于当时丧礼繁缛复杂,尤其是天子诸侯,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随葬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近代以后,灵柩一般都在“终七”以后入葬。

按传统的说法,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

事实上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佛教认为,除罪大恶极的立即下地狱,善功极多的人立即升天,灵魂一般并不能够马上转生。

没有转生的亡灵不是鬼,是在死后至转生过程中的一种身体,等待转生机缘的成熟。

所以,人死之后七个七期中,孝属或亲友如果能请僧人来为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处。

所以,佛教主张超度亡灵最好是在七七期中。

如果过了七七期之后,亡灵托生的类别已成定案,再做佛事,就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却不能改变他已托生的类别了。

如果一个人,生前作恶很多,注定来生要托生畜类,当他死后的七七期中,如果有孝属亲友为他大做佛事,使他听到出家人诵经,当下忏悔,立意向善,他就可以免去做畜牲,而重生为人了。

而道家也认为超度度亡灵最好是在他“七魄”没有散尽之前。

“做七”期间的具体礼仪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

有些地方,旧丧俗中的第五个七天,必须由外嫁女回来,这一天的费用完全由外嫁女负担,如果死者没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孙女来做。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 (共34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 (共34张PPT)
请回答:
①辽朝“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澶渊之盟
②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当时在职的宰相是谁?
1005年
寇准
③这一历史事件给人民带来了和平安定的生活,但也有它的消
极影响,它的消极影响是什么?
大大加重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增加了北宋的财政危机。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并不意味着它完全统一了 中国,与其并存的有契丹在北部建立的辽政权,党项族在西北部建立的西 夏政权。历史上这些民族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耶律阿保机和元昊 分别是他们的民族的杰出领袖,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导入新知
萧峰是契丹的血统,那么契丹是 什么时候建立的呢?与北宋有怎样 的关系呢?同时期和契丹并立的民 族还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 学习《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这 一课。
契丹族与 党项族
找到下图中并立的政权
知识延展
契丹族的起源
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 说:有男子乘白马自湟河(今西拉木 伦河)而来,女子乘青牛自土河(今 老哈河)而来,二者相遇,结为配偶, 生八子。他们的子孙繁衍成为八个部 落,逐渐发展成为以后的契丹族。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上午2时30分13秒上午2时30分02:30:1321.9.6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知 识 延 展 — — 契丹人的衣食住行
北宋与辽、西夏并存中有战也有和,但和平相处是辽宋、夏宋关系的主 流。其中辽对北宋的大举进攻是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澶渊之盟”是北 宋统治者屈辱妥协的结果。后来,北宋与辽、西夏等,通过和议维持了较 长时期的和平关系,各民族进行着经济、文化的交流。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
清西 陵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雍正、嘉庆、道光 、光绪
河北省易县 宝城
世界文化遗产
宝顶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汉茂陵:位于陕西兴平县,是西汉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 的一座。陵园内城东、西、北三面城门遗址保存较好。陵 四周有20余座陪葬墓,其中霍去病将军之墓,形式象祁连 山,郁郁葱葱,墓前有马踏匈奴、跃马、卧牛等16件大型 石刻,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成组的石 刻艺术珍品,已被定为国宝。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黄肠题凑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砖石墓:中国古代墓室制度的一次划时代的大变 化。西汉中期流行空心砖墓,西汉晚期开始出现石 室墓,墓室中雕刻着画像,故称“画像石”或“画 像砖”。墓室的结构和布局,也是仿照现实生活中 的住宅。从东汉到隋、唐、宋、元、明、清各代, 砖石发券或砌筑的墓,一直在不断发展,逐渐达到 完善地步。 帝王墓穴被称之为地宫、玄宫、幽宫,因其结 构豪华富丽,堪与帝王的人间宫殿媲美,俗称之为 地下宫殿。最著名的是明代万历皇帝的定陵。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②奴隶社会的殉葬:进 入阶级社会以后,贫富 分化进一步明显,王和 贵族墓的随葬品极其丰 富精美,有青铜器、玉 石器、漆木器、骨角器 等。商代还流行人殉制 度,即用活人来为死去 的氏族首领、家长、奴 隶主或封建主殉葬。除 了人殉之外,还有“人 祭”。一直延续了1000 多年。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护陵监:明清时称陵监,是专门设置的保护陵园 的机构。每一个皇帝陵都有一个护陵监,用来防盗 挖和破坏,确保陵墓安全。监的外面有城墙围绕, 里面有衙署、市街、住宅等建筑。

七年级下册语文《巍巍中山陵》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巍巍中山陵》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巍巍中山陵》教案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七年级下册语文《巍巍中山陵》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七年级下册语文《巍巍中山陵》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

2.学习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3.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教学重难点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以及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教学准备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讲解这篇课文,要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明确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在此基础上,再去理解如何抓住特征,有重点地说明事物,揣摩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思路。

以上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人。

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笔墨,去瞻仰一下中山陵。

(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刘叙杰,东南大学古建筑研究所教授。

二、自主学习师:本文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1。

)1.认真读课文。

朗读或男女生分角色读。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写中山陵的巍巍气势与写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4.本文是介绍中山陵的,为什么文中第2自然段用一多半的文字写钟山的地理形势、优美景色?5.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人选的?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6.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是“值得称道的”?陵园大道及其周围栽种的树木,与陵园庄严肃穆气氛的形成有何作用?7.文章第7—1l自然段分写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自然段还要总写陵园的平面布局?8.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第7讲短暂的隋朝和唐朝的开国与盛世

第7讲短暂的隋朝和唐朝的开国与盛世

规范答案 (1)有。正是鉴于隋朝“征求无已……穷兵黩武, 百姓不堪,遂致灭亡”之教训,唐太宗才“夙夜孜 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从而出现政治清明 的“贞观之治”。 (2)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在调整统治政策,以 缓和阶级矛盾。 (3)农民的劳役负担仍然很重。 (4)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注意调整统治 政策,爱惜民力,终于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但这种治世局面只是相对于其他历史时期而言的。 由于其地主阶级的本性,农民所受的剥削仍然很重。
视角二 紧扣教材重点 本讲的重点内容有:隋朝的统一和历史地位,
唐朝前期的盛世。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过程、历 史意义和隋朝的大运河等一直是近年高考关注的重 点。“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尝试命题2 唐太宗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
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2)政治制度:隋朝在借鉴前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上,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对唐朝及以后 历代王朝的政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社会经济:隋朝沿用北魏的均田制和租调制, 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开通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 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进行大规模的工程 建设,都为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4)经验教训:隋朝因暴政而亡,客观上为唐初统 治者提供了反面经验和教训,促使唐朝前期连续出 现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盛世局面。
面的出现是否有关系?(1分)理由何在?(4分)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什么实质问题?(2
分)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2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贞观之治”中能够得出什
么认识?(4分)
答卷抽样 答:(1)有。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励精图 治,才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2)“百姓”力量巨大。调整统治政策,以确保自 己的统治长治久安。 (3)人民的负担沉重。 (4)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缓和社会矛盾,才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明孝陵

明孝陵

主要建筑
神道部分 主体建筑
其他部分 陵墓地宫
第一部分是蜿蜒曲折的陵墓神道。自下马坊至孝陵正门(文武方门),包括下马坊、神烈山碑、大金门、神 功圣德碑及碑亭(俗称四方城)、神道石刻和御河桥。
第二部分明孝陵寝主体建筑。自正门至崇丘,包括文武方门(即正门)、碑殿、享殿、大石桥、方城、明楼、 宝顶等,筑有围墙。
文史专家大胆猜测了地宫殿堂的设计,参照生人居住的宫殿,因此一般应有主次之分,大跨度条石起券的拱 券门作为明孝陵建筑的主要特征在地宫中也许会继续使用,主大殿应布置成厅堂的样式,摆放一些祭祀用品,并 设一大缸,缸内盛香油,点长明灯。后殿作为地宫的主要部分,按照惯例应是摆放皇帝、皇后棺椁及各种随葬品 的地方,朱元璋与马皇后的灵柩就停放在后殿的棺床上。
明孝陵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1 历史沿革
03 主要建筑 05 旅游信息
目录
02 建筑布局 04 文物价值
明孝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 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寝。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 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桥下御河河道已实施清理改造工程,流经御桥的河水清澈不绝。第三组御桥处于方城之前,石造单券拱桥, 长57.5米,宽26.6米,两侧石栏、螭首多残毁,但桥身体量宏大,结构牢固,做工细腻,是明初桥梁建筑中的杰 作。过了这座御桥便是朱元璋长眠之地,因此称其"升仙桥"。
从1997年开始,文物工作者利用精密磁测等高科技手段对明孝陵进行了长达6年的考古勘探,地宫经探测被 认定位于明孝陵圆形宝顶下面,地宫建筑面积根据探测结果竟达4000多平方米,几乎是已发掘的定陵地宫面积的 3倍。明孝陵地宫的具体形制还不能清楚知道,但从明孝陵现存建筑、明故宫建筑遗存上大量使用石料作为建筑基 座的现象,以及已经发掘的定陵地宫全部用石材构筑的实例可以推断,孝陵地宫应该也是全部用石材构筑的大型 殿宇式地下建筑。

破题致胜——期末复习检测高二语文:第7讲+伶官传序(欧阳修)+Word版含解析.doc

破题致胜——期末复习检测高二语文:第7讲+伶官传序(欧阳修)+Word版含解析.doc

一、作者文体导读1、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累赠太师、楚国公。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

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2、主要作品(1)文章:《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文》、《卖油翁》;(2)词作:《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诉衷情(清晨帘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馆梅残》)、《生查子(去年元夜时)》、《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3)诗作:《戏答元珍》、《题滁州醉翁亭》、《忆滁州幽谷》、《画眉鸟》。

3、故事背景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言。

《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

此文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论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全文主旨:盛衰之理,决定于人事。

然后便从“人事”下笔,叙述庄宗由盛转衰、骤兴骤亡的过程,以史实具体论证主旨。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堂练习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堂练习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13.
汉与匈奴相约和亲,匈奴却背约入侵劫掠,而文帝只命令
边塞戒备防守,不发兵深入匈奴境内,不愿意给百姓带来困扰和痛苦。
这直接反映出汉文帝的统治政策是( C )
A. 以农为本
B. 废除严刑峻法
C. 休养生息
D. 建立中央集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材料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 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 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史记·高祖本纪》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上述材料反映的都是历史上同一个人物的功绩,这个人物是谁?(1 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历史功绩。(3分) 人物:汉高祖刘邦。历史功绩:建立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促进 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稳定了社会局势。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人物能够“取天下”的原因。 (2分) 善用人才,深谋远虑。
衣式彩绘跽坐侍女俑。此俑五官端正,神态平和从容,与秦始皇陵兵马
俑的神情肃穆形成鲜明对比。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的统治政策是( D ) A. 严刑峻法
B. 大肆征伐
C. 强化专制
D. 休养生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要求他的陵墓只可用瓦器,而保定满城汉墓(葬着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

古代中国的各个时期的坟墓和陵墓有哪些特点

古代中国的各个时期的坟墓和陵墓有哪些特点

古代中国的各个时期的坟墓和陵墓有哪些特点1.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

这些坟墓多为土葬,墓主人通常是部族首领或贵族。

墓葬中常有陶器、玉器、石器等随葬品。

2.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夏朝的贵族墓葬、商朝的墓葬和周朝的墓葬。

墓葬形式多样,有土葬、木葬、石葬等。

随葬品种类丰富,包括青铜器、陶器、玉器等。

3.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诸侯国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多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更加丰富,出现了金银器、玉器、漆器等。

4.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秦朝的陵墓和汉朝的陵墓。

秦朝的陵墓以秦始皇陵为代表,采用地宫式结构,规模宏大。

汉朝的陵墓以汉武帝陵为代表,采用宝城式结构,墓室装饰华丽。

随葬品种类繁多,包括陶器、铜器、玉器、金银器等。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三国时期的君主墓葬、两晋时期的贵族墓葬和南北朝时期的陵墓。

墓葬形式以土葬为主,结构简化,随葬品种类减少。

6.隋唐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隋朝和唐朝的君主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丰富,包括陶器、瓷器、玉器、金银器等。

7.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五代十国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较小,结构简单,多采用土葬。

随葬品种类较少,以陶器、铜器为主。

8.宋朝: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宋朝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适中,结构简洁,多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以瓷器、玉器、铜器为主。

9.元朝: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元朝的君主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丰富,包括瓷器、玉器、金银器等。

10.明朝: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明朝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丰富,包括瓷器、玉器、金银器等。

11.清朝: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清朝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采用砖石结构。

7年级历史教案(精选10篇)

7年级历史教案(精选10篇)

7年级历史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7年级历史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7年级历史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

通过联系以往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措施与明朝的相关措施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教材分析】本课的重点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

明太祖通一系列措施加强君主集权,奠定了明朝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

这些措施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等,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

这是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变化,是君权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

【教学过程】一、明朝的建立时间:1368年都城:应天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对比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与明朝的中央政权机构示意图,有什么变化?——少了三省这一环节,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对比元朝的行省制度与明朝的三司,有什么不同?——地方三司直属中央。

朱元璋为什么要取消三省,设立三司。

从中央到地方政权组织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谁的权力增强了?——皇帝明朝时期,皇帝的权力空前加强。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_秦末农民大起义【课件】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_秦末农民大起义【课件】

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①目的: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②影响:对古代文化造成了严重摧残和破坏。
前212年坑儒
一、秦的暴政
2.暴政的表现 (5)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死。继位的秦二世对民众的压迫更为残酷。
➢ 将秦始皇无子嫔妃全部陪葬

➢ 把修骊山陵墓的工匠全部活埋
一.陈胜、吴广起义
1.直接原因:
因大雨戍守误期按律要被处死。
2.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
3.起义时间地点: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 前209年 大泽乡 举大名耳,王侯将相
4.领导人:
宁有种乎?
陈胜、吴广
大泽乡起义
5.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斩木为兵 鱼腹丹书
揭竿为旗 篝火狐鸣
二、陈胜、吴广起义 6.起义经过 大泽乡起义
一、秦的暴政
1.秦始皇的统治特点 ①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注重发展生产,加强对社
会的管理,对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希望让自己的皇位千秋万代世袭下去的梦想是否实现了?为什么?
秦朝时民谣 我家有三子: 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 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
二 世
➢ 诛杀兄弟、姊妹22人

➢ 任意屠杀文武大臣

➢ 不断增加赋税和徭役…
赵高指鹿为马
秦二世胡亥
“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 日成积于市,杀人众者为 忠臣。” 使民众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进史一记步·激李化斯了列阶传级》矛盾
二、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有900多个农民被 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 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泥泞, 无法前行,不能按期到达。按照 秦律,戍守误期要被处死。他们 当中的领队人陈胜和吴广认为, 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于是杀 死押队的军官,对众人说:我们 因遇雨误期,肯定要被杀头;即 使去戍边,大多数人也会死去。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 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他 们的号召下,大家热烈响应,决 心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他们砍 削树木,做成兵器,举起反抗的 旗帜。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 起义爆发了。

讲英烈的演讲稿400字7篇

讲英烈的演讲稿400字7篇

讲英烈的演讲稿400字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学习总结、实习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e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 such as learning summary, internship report, work plan, experien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 etc.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 please pay attention!讲英烈的演讲稿400字7篇对很多人来说,参与演讲活动之前,都需要事先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演讲稿,演讲稿的写作对于每一个上台演讲稿的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讲英烈的演讲稿400字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7陵墓

7陵墓
南宋——“浅埋”、“龟头屋”
6、 明孝陵——“方城明楼”,“宝城宝顶”, “神道”
7、 明十三陵——选址,长陵(神道、陵门、 祾恩门、祾恩殿、内红门、二柱门、石五供、 方城明楼、宝城、宝顶)
陵陵墓墓
8、清陵:神道、“方城明楼”、“宝城宝 顶”、哑吧院、桥及碑亭
小结:建筑轴线越来越长,越来越符号 化,强调理性、等级、秩序、礼仪
陵陵墓墓
陵陵墓墓
陵陵墓墓
陵陵墓墓
陵陵墓墓
陵陵墓墓
陵陵墓墓
陵陵墓墓
陵陵墓墓
陵陵墓墓
陵陵墓墓
陵陵墓墓
陵陵墓墓
陵陵墓墓
陵陵墓墓
陵陵墓墓
陵陵墓墓陵陵ຫໍສະໝຸດ 墓陵陵墓墓陵陵墓墓
陵陵墓墓
陵陵墓墓
陵陵墓墓
陵陵墓墓
陵陵墓墓
陵陵墓墓
陵陵墓墓
陵陵墓墓
陵陵墓墓
陵陵墓墓
陵陵墓墓
二、陵墓
事死如生、纪念祷告、荫庇子孙、防盗 保存尸体——土葬、悬葬等 消 灭 尸 体 ——火 葬 , 水葬,天葬
一、发展过程
1、 地上部分——葬而不坟、“方上”、 “以山为陵”、“宝城宝顶
2、 地下部分——黄土小穴、木椁羡道、 “黄肠题凑”、砖石墓室、“凿山为穴”
3、陵园建筑——寝殿、神道、护林监
陵陵墓墓
二、实例:
1、 战国墓——中山国王“兆域”图 2、秦始皇陵——选址、规模、兵马俑、地宫、 陵园门、技术 3、六朝薄葬——战事、薄死重生、佛教的影响 地面讲究,地下简单——加长神道、梁萧景墓 4、唐乾陵——以山为陵、因山为阙、凿山为 穴 合葬制 “柏城”、四门
陵陵墓墓
5、 巩县宋陵——“七帝八陵”、陵区大、单 体小、“五音”

《盗墓笔记》读书笔记(优秀7篇)

《盗墓笔记》读书笔记(优秀7篇)

《盗墓笔记》读书笔记(优秀7篇)《盗墓笔记》读书笔记篇1最近几天,我迷上了一本由南派三叔写的盗墓冒险小说——《盗墓笔记》,其在畅销排名榜上名列前茅,是近年来中国出版界的经典之作。

这套书讲述了一群盗墓高手在盗墓的时候发生的许多诡异的事,阴森的光线,恐怖的古尸,离奇的失踪……现在想起来还让人感到后怕,古墓里面机关重重,稍有不慎性命难保,可越迷惑越想看,我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不可自拔。

同时也被作者渊博的知识所折服,从文物鉴赏到历史事迹再到医学知识,作者无不信手拈来,可以想像作者肯定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积累构思素材,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完成了这部畅销小说。

这其中还发生了一件让人毛骨悚然的小故事,一天晚上,我看到妈妈已经入睡了,于是我就在被窝里偷偷的打开手电筒翻起书津津有味的“品尝”起来,“水底古墓里发现了一缕头发,而且还能动,一般人马上想到有鬼,幸亏中间隔着一块石块,它也冲不过来……”突然,门打开了,吓得我猛得一合书,“奇奇,天这么晚了,怎么还不睡觉呀?”妈妈的话一下子把我拉回了现实中,害得我出了一身冷汗,还真是虚惊一场!在看这套书的过程中,就连五岁的小表弟也来凑热闹,拿起一本书也学我的样子读了起来,“宝宝,你大字不识几个,能看懂吗?”舅妈风趣的说。

“这不是龙……是屎………”表弟嘟着小嘴喃喃的念到,大家顿时哄堂大笑,原来他把“这不是龙虱,是尸蹩”读成上面这样笑料百出的句子。

《盗墓笔记》读书笔记篇2有人把它当做一本书来读,有人把它看做一个世界。

三叔才是真男神。

这部书槽点不少,挖坑不填,主角总受,三叔也真是的居然被读者一嚷嚷原设定都不要了?然而它的价值仍然达到了同时代的各色小说望尘莫及的高度。

三叔的家庭是有故事的大家庭,幼年的他沉浸在一个个真实而光怪陆离的故事世界,从此他的人生轨迹与“故事”不再分离。

青年时代的三叔好学勤奋,苦练写作,从现在的作品来看,三叔文笔成熟,尽管他苦练多年的技巧看上去更像是说书先生的口若悬河欲擒故纵。

中国陵墓建筑

中国陵墓建筑

孔子成人后想去祭祀父亲时,却找不到墓地,后来经 过许多老人的回忆,费尽工夫才找到了。 孔子是一个很“重礼”的人,他认为子孙祭祀祖宗是 必要的礼节。为了经常方便的前来祭祀、悼念祖先, 于是他就在父亲的墓上培土垒坟作为标志。
(一)“方上”形式 是早期帝王墓上封土坟头的一种形式,盛行于秦汉 时期。它在墓坑上用土层夯筑,形成上小下大的方 锥体。因其上部为一小方形平顶,如锥体截去掉顶 部,故名曰“方上”。
(二)“以山为陵”形式 就是利用山的丘峰作为陵墓坟头,既能体现帝王的浩 大气魄,又可防盗。
安葬唐太宗李世民 的昭陵,就选择了 海拔1188米的九嵕 山为坟,凿山建造。
(三)“宝城宝顶”形式
二、陵园布局
(一)祭祀建筑区 廊庑,拼音为láng wǔ,释 义为指“堂下周屋”,即堂下 四周的廊屋。分别而言, 廊无壁,仅作通道;庑则 有壁,可以住人。
第三节 陵墓建筑
课前回顾
1.宫殿的布局有怎样的特点? 2.宫殿的主要陈设有哪些?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3.故宫的建筑分为哪两大部分,各自包括哪些 地方? 4.古代帝王亲自参加的祭祀活动有哪三项? 5.天坛的主体建筑有哪些,布局呈什么形状?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 基于人死而灵魂不灭的观念,普遍重视丧葬,因此, 无论任何阶层对陵墓皆精心构筑。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陵墓建筑得到了长足的发 展,产生了举世罕见的、庞大的古代帝、后墓群。 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陵墓建筑逐步与绘画、书法、雕 刻等诸艺术门派融为一体,成为反映多种艺术成就的 综合体。
一、封土的沿革
墓葬社会现象是在灵魂观念的基础上出现的。从考 古发现来看,在18000年前,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在 死者身上撒布着赤铁矿粉粒,随葬品有燧石、石器、 石珠和穿孔的饰品。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层男女合 葬墓和家族合葬墓中,男随葬品有农具,女随葬品 有纺轮等,都说明人们认为人虽死,但灵魂未死, 他们到另一个世界团聚、生产、生活,并保佑活着 的人生活顺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庙宇。以后这种

陵旁边立庙的制度

一直延续到西汉末。


(黄肠题凑)
中 国 建 筑 史(第七讲 陵墓)
5.因山为坟——唐
中 国 建 筑 史(第七讲 陵墓)
6.浮厝之制——南宋
• 宋六陵在绍兴城东南 18公里的攒宫村,为 南宋帝、后陵寝。有 高宗永思陵、孝宗永 阜陵、光宗永崇陵、 宁宗永茂陵、理宗永 穆陵、度宗永绍陵, 徽宗亦归葬于此,称 永祐陵,世称宋六陵。
中 国 建 筑 史(第七讲 陵墓)
清东陵、西陵
满族人关后有两处集中的帝陵区,一在北京以东125公里燕 山南麓遵化马兰关附近;一在北京西南12D余公里易县西永宁山下, 称西陵。入关后最早的两位清朝皇帝顺和康熙葬在东陵,第三代 雍正原来也在此建陵.动工后发现穴中土质不良,遂在易县另行 择址,故有西陵,从此各代帝后分别葬在二陵。
中 国 建 筑 史(第七讲 陵墓)
毛泽东纪念堂 设计要旨: 符合毛主席 纪念堂的性格, 庄严肃穆、美 观大方。 符合总图 规划要求,要 有民族风格, 要和人民大会 堂、历史 博 物馆相协调。
——高亦兰:毛主席纪 念堂设计过程总结, 《建筑史》2003.1
中 国 建 筑 史(第七讲 陵墓)
中 国 建 筑 史(第七讲 陵墓)
印山越王陵
中 国 建 筑 史(第七讲 陵墓)
4.方上陵台——两汉
西汉继承了秦
代陵寝制度并且有
所发展。陵园里只
有一个重城,陵墓
在陵园的中央,坐
西朝东。陪葬墓区
也在陵墓前方。西
汉初期,帝、后在
一座陵园内异穴合
葬。从文帝开始,
帝、后各建一座陵
园。到景帝的时候,
在文帝霸陵旁也建
——孙中山先生葬事筹
备处编:《孙中山先生陵墓 图案》,上海,民智书局, 1925,页5-8。
中 国 建 筑 史(第七讲 陵墓)
凌鸿勋(评委,交 通大学校长,铁 路工程专家)指 出,征求条例中 规定的“Chinese Classic”一语,因 中国向无建筑专 史,“Classic”一 字,本来无所专 指。 “应采取国
中 国 建 筑 史(第七讲 陵墓)
7.集中神道——明清
•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北十公里天 寿山南麓,是明朝最大的陵墓群,十三 陵有成祖朱棣的长陵、仁宗朱高炽的献 陵、宣宗朱瞻的景陵、英宗朱祁镇的裕 陵、宪宗朱见深的茂陵、孝宗朱佑樘的 泰陵、武宗朱厚照的康陵、世宗朱厚璁 的永陵、穆宗朱载後的昭陵、神宗朱翊 钧的定陵、光宗朱常洛的庆陵、熹宗朱 由校的德陵、思宗朱由检的思陵。陵区 范围约四十多公里,东、西、北三面群 山耸立,重峦叠嶂,如拱似屏。南面为 蟒山、虎峪山相峙扼守,气势磅礴的大 宫门坐落在两山之间,为陵区的门户。 整个陵区得天独厚,雄伟壮观。从明成 祖朱棣选为陵址开始,一直到明朝灭亡, 历经二百余年,陵园经过不断修建,成 为一座规模宏大、建筑完美的陵墓建筑 群。
中 国 建 筑 史(第七讲 陵墓)
u1.不封不树——原始社会 2.墓而不坟——夏商 3.墓上起坟——周、秦 4.方上陵台——两汉 5.因山为坟——唐 6.浮厝之制——南宋 7.集中神道——明清
中 国 建 筑 史(第七讲 陵墓)
1.不封不树——原始社会
古也墓而不坟。 《礼记·檀弓上》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
中 国 建 筑 史(第七讲 陵墓)
清陵形势分析
中 国 建 筑 史(第七讲 陵墓)
定东陵
中 国 建 筑 史(第七讲 陵墓)
• 中山陵 揉合中国传统建筑风
格与现代建筑技术。 祭堂图案 “须采用
中国古式(Chinese Classic)”, “或根 据中国建筑精神特创新 格亦可” 。
墓室建筑 “在中国 古式虽无前例,惟苟采 用西式,不可与祭堂建 筑太相悬殊”。
不树,丧期无数。《易·系辞下》
中 国 建 筑 史(第七讲 陵墓)
2.墓而不坟——夏商
中 国 建 筑 史(第七讲 陵墓)
3.墓上起坟—)
中 国 建 筑 史(第七讲 陵墓)
3.墓上起坟——周、秦
始皇初即位, 穿治郦山,及并 天下,天下徒送 诣七十余万人, 穿三泉,下铜而 致椁,宫现百官, 奇器珍怪徙藏满 之,令匠作机弩 矢,有所穿近者 辄射之,以水银 为百川江河大海, 机相灌输,上具 天文,下具地理, 以人鱼膏为烛, 度不灭者久之。
粹之美术,施以 最新建筑之原理, 巩固宏壮,兼而 有之”,才能 “表现孙先生笃 实纯粹深厚之国 性”,“发扬吾 民族之精神”, 在东方建筑史上 留下一个纪念。
——上海 《民国日报》,1925 年9月26日。
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
中 国 建 筑 史(第七讲 陵墓)
中 国 建 筑 史(第七讲 陵墓)
中 国 建 筑 史(第七讲 陵墓)
帝王陵墓,实际上包括陵墓及其附属建 筑,合称为陵寝。我国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夏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时三千余年,其 间,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和 地方政权,共有帝王五百余人。至今地面有 迹可寻、时代明确的帝王陵寝共有一百多座, 分布在全国半数以上的省区。所以我国的帝 王陵寝不仅数量众多、历史悠久、在世界上 独一无二;而且布局严禁、建筑宏伟、工艺 精湛,具有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占 有重要的地位。
东陵有帝陵五座.即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国、咸丰定 陵和同治惠陵。孝陵居中,景、裕二陵一东一西,定陵在裕陵更 西远处,惠陵在景陵东南远处。清代实行如后妃先死,帝即与其 合葬,后妃后死,则在帝陵附近(通常在东侧)为后妃另行建造 陵寝的做法,故东陵又有孝东陵、景妃陵、景双妃陵、裕妃陵、 两座定东陵(葬咸丰朝慈安、慈掉两位皇后)、定妃陵和惠妃陵。 此外,在整个陵区南缘还又一座昭西陵,葬埋辈分最高的孝庄文 皇后(孝庄文皇后为皇太极妃、顺治生母,顺治登基后尊其为皇 太后,陵名依沈阳皇太极昭陵为准,故称昭西陵)。全部陵区共 有陵寝十四座,葬五位全皇帝及皇后、妃、嫔、福晋、格格等总 计一百五十七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