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文学的社会功能及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文学的社会功能及实现
作者:向巴多吉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5期
摘要:文学作品一般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读者可通过文学作品看到社会生活内容,了解各个地区的政治经济、自然风光、丰富人们的阅历,从而达到启迪人们的智慧,提高观察和认识社会人生的能力,这就是文学的社会功能。一般认为文学具有认识、教育和审美三大功能,这三大功能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可以通过文学的创作主体、读者以及出版社的积极参与得以实现。
关键词:文学作品;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15-0227-02
文学的社会公能以及价值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历来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特别是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和大众消费时代,文学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是文学存在是否重要甚至必要的重要依据。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充足的理由,都有其安身立命的基点和必须恪守的准则,这是一个事物的根。文学也不例外也有其自己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文学的社会功能是通过文学的特性表现出来,是文学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
一、文学的社会功能
1.文学作品的认识功能。
文学的认识功能是指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形象对生活的真实反映,能让读者从中了解一定时代、民族的社会生活状况,获得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社会习俗等方面知识,开阔读者视野,促使读者正确、深刻地了解社会人生。优秀的作品一般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因此,从这个意义来讲然就可通过文学作品看到社会生活内容,了解各个地区的政治经济、自然风光、丰富人们的阅历,从而达到启迪人们的智慧,提高观察和认识社会人生的能力,所以被高尔基誉为“时代的生活和情绪的历史”。诸如郦道元的《水经注》全书叙述了祖国南北1252条水道的源流经历以及沿岸的城邑建筑、人物故事、历史古迹、神话传说和风土人情,描绘祖国山川壮丽秀美的景色,同时记述各地的名胜古迹、神话传说、风土人情,在面前呈现了一个真实的大自然景象。因此有学者认为《水经注》,不但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一部山水游记的先导。如《河水篇》写吕梁山“……其山岩层蚰衍,润曲崖深,巨石崇竦,壁立干仞。河流激荡,涛涌波襄,雷游电泄,震天动
地。”作者只摄取身临其境时耳闻目睹的一个镜头,以聊聊数语加以描状,就把吕梁山峥嵘磅礴的气势呈现于眼前。列宁把托尔斯泰作品称作“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毛泽东把《红楼梦》称为是“封建社会的没落史”,从这些评论中可知,文学的认识功能其实也就是文学真实性的价值实现。
2.文学的教育功能。
文学的教育功能是指作家在作品中通过对生活本质的挖掘和自己思想、情感倾向的流露,能对读者的政治倾向、价值观念、道德情操、人生理想等精神品格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文学的描写他并非完全是客观的,仍带有作者的一些主观色彩,形成主客观相结合的审美趣味和理想。审美的趣味显示着作者对生活现象的好恶,对他描写事物的褒贬态度,从而形成一种审美的情趣。这种审美评价往往为读者在艺术享受中不知不觉地所接受,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思想和精神面貌,陶冶着他们的心灵,这就是“寓教于乐”。“寓教于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审美感情活动,也可以说是艺术的感情教育。汉朝《毛诗序》中说:“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这里说的是《诗经》的教育作用。萧统评陶渊明的作品功能时说:“有能观陶渊明之文者,驰竟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禄可辞,不必傍游泰华,远求柱史。此亦有助于风教也。”在文学教育功能上,一般分为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以及情感教育。政治教育指文学要为现实政治服务。如《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主义精神的诗歌,表现出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充满忧患意识和干预政治的热情。在道德教育方面,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显示出这些道德思想的巨大威力。
3.文学的审美功能。
作为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审美功能。我国知名美学家敏泽教授认为:“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其根本特征和价值根源在于审美。审美价值是艺术的其它社会价值的安身立命之所。”…文学的教育功能、认识功能都是以审美功能为前提的,它们不可能采取独立的方式存在,而只能寓于文学的审美功能之中。这种审美功能主要表现为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作品通过对对象的艺术的描写,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感情、深逡的思想,从而绘入一种赏心悦目的审美快感。马克思说过:“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任何文艺作品除了表达作者对于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显示作者对于社会生活的态度和倾向之外,它还要确立一定的审美理想,即以审美情感为核心而使审美要求达到系统化、体系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原则和标准,这种审美理想往往能够对于人们的审美趣味、审美要求、审美观念、审美能力产生有力的感召和塑造作用。这就是文学的审美功能。文学的审美功能主要通过语言表现出来,语言是文学审美价值的主要载体。如在《葫芦信》中,勐遮王子召罕拉把景真公主南幕罕比作“一颗灿烂的宝石”,这句话看似没有什么新意,但紧接下来的唱词就
非常形象生动:“但愿我是一个银匠,把宝石镶在我的心上,世间所有的金银珠宝啊。再也不会在
我眼前放光。”几句朴实的话,就把一个年轻人对一个美丽姑娘的爱慕之情形象地表达出来。在《线秀》里,线秀向线玲求爱时唱道:“亮晶晶的宝石啊,开口回答吧,不讲满一箩箩,也要讲豌豆粒那么大,我就好把它包好带回家。”这是一个憨厚的小伙子对心爱姑娘的诚挚追求,短短几句话就把小伙子焦急、迫切的心情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
二、文学社会功能的实现
文学作品独立的虚构的再造的世界,它同客观世界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不是一个静态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分阶段逐步实现的过程,同读者的接受和认可有着不同的联系。所以文学的功能在从创作——作品——鉴赏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实现的。作家在文学的创作过程中对文学的功能价值做了相关的规定,是作品的社会功能得以实现有了可能,在读者的积极参与下,文学批评的介入最后使得文学的作品得以实现。
1.文学创作的主体是作家,没有作家就没有创作。
作家的人生经验、心理特征和创作个性等主观因素,对文学创作具有直接的影响:而作家置身于其中历史环境和文化语境,以及业已存在的文学传统和各种惯例,则以或隐或显的方式,制约和规范着他的创作活动。文学家的创作是一种意识活动,作家所描述得社会活动与其他事物相
互联系中,往往具有很多属性,这些属性形成了一个功属性系统,-作家在面对客观事物的功能属性,摘取现实中的审美因素,不但不排除非审美因素,相反,总是把非审美因素中的认识因素、道德因素、政治因素,甚至自然因素交融到审美因素中去,以其独特的方式凝聚政治、道德、认识各种因素,从而使作品具有多种社会功能。
2.读者的积极参以及出版商的介入使得文学的社会功能得以实现。
文学作品创作完成以后,只有经过初版变成作品,送到读者手中,文学的作品才有可能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出版社和出版商是文学作品社会功能得以实现的中介形式。读者是在文学作
品社会功能价值的实现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不论从哪方面讲,文学作品社会功能的客体是读者。读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去感知它,在感知的过程中接触文学的多种功能,只有在文学作品能够满足接受主体的心灵和情感需要时,才能被作为审美对象来接受,这样,在作品和读者之间便因人生价值的相同而沟通了,作品的潜在功能体系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