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水资源情况
西安市自然资源
西安市自然资源
西安市位于中国陕西省中部,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都。
西安市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包括山川、水域、植被等。
在西安市境内,有秦岭山脉的余脉,山势起伏,气候宜人。
下面将从地理环境、水资源、植被等多个方面介绍西安市的自然资源。
地理环境:西安市地处关中平原东南部,秦岭山脉的北部,地势东高西低。
这种地理环境使得西安市气候多样,有雨量充沛的春夏季和阳光充足的秋冬季,适宜农作物生长和生态环境维护。
此外,西安市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等,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水资源:西安市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渭河、灞河等。
这些河流为当地农田灌溉、城市供水提供了重要支持。
此外,西安市的地下水资源也十分丰富,为城市居民的日常用水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西安市还加强了水资源保护工作,致力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植被:西安市植被覆盖率较高,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完整。
西安市周边的秦岭山区更是植被种类丰富,是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的天堂。
政府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保护植被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综上所述,西安市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是一座生态环境优美的城市,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西安市阎良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概述及存在问题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阎良 区内地下水的供求矛盾日益显现 。地下水的大量无序 开采已引起全区范围地下水位整体下降 ,七 、八十年代 的农用井已大部分吊空 。地下水开发利用和无序性和 盲目性导致全区地下水资源家底不详 、水帐不 清。在 一些地方 ,污染水、苦咸水 、高氟水直接 威胁着农村人 畜饮水安全 ,制约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为了彻底摸 清家底 ,瞄准工作方向 ,理清工作思路 ,根据上级安排 , 我们于 2006 年初 ,着手筹划开展阎良区地下水资源调 查和评价工作 。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 , 逐步掌握全区 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及其时空分布规律 , 对现状用水 及其合理性进行调查分析 ,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 ,通过 分析 、预测 ,对供需形势进行评价 ,进而 促进全区地下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
阎良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由阎良区水务局组织 实施 。该项工作从 2006 年 10 月开始 ,采用物探方法 对该区内地下水含水层埋深 、厚度等进行了为期 13 个 月的野外探测 ,共完成物探地质剖面 30 km ,精测剖面 15 km ,测探点 260 处及有关物理测量和水化学分析。 经收集资料、调查汇总 、分析计算 、编制图表 、编写报告 等阶段 ,现已基本完成 。现就这次地下 水资源评价工 作概述如下 :
2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主要成果
211 潜水水资源量勘测成果 根据野外物探电勘测成果和阎良区潜水含水层容
性、富水性及补给关系 ,按照水资源均衡计算法对阎良 区北部黄土台塬区 100 m 以内 ,平原区 60 m 以内的潜
水进行了综合分析计算和校核 ,得出阎良区在历年平 均降水年份条件下 ,区内潜水天然资源补给量为 4 803 万 m3 。在天 然补 给资源 量中 ,降 水入 渗补 给量为 2 6 74 万 m3 ,潜水侧向径流补给量为 1 368 万 m3 ,地表水 入渗量 (即地面灌溉入渗 )为 760 万 m3 ,分别占潜水天 然补给资源量的 55168%、28149% 和 15183%。大气 降水入渗仍是区内潜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其次是地下 侧向径流 和地表入 渗补给 。由此我们 可以清 楚地看 到 ,维持目前现状自然采补平衡的前提是 ,我区地下潜 水资源总量为 4 8 03 万 m3 。
西安的“水荒”及其解决
且要早搞。确定西安市为建设单位,由西安市委托省水电设计院勘探设计。同时还就整 个工程资金的来源进行了研究。1982年4月14日,省政府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在黑 河建库解决西安城市用水和农业用水问题。4月26日,西安市政府向省政府提出报告,
陕西西安水质问题严重水资源保护任务重
陕西西安水质问题严重水资源保护任务重尊敬的读者: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的水质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保护任务变得十分紧迫。
作为一座重要的历史名城,西安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众多游客向往之地。
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快速增加,水质问题成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本文将就西安市水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西安水质问题的现状1. 水源污染严重西安市的水源主要来自于渭河、灞河和引黄灌区的供水径流,而这些水源已经遭受了严重的污染。
由于渭河和灞河流域的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大,水质已经明显下降。
在引黄灌区,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方式导致了农药、化肥等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大量入侵,直接威胁到了水质安全。
2. 地下水超采问题突出随着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的快速增长,西安市的地下水超采问题日益突出。
长期高强度可持续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质下降以及土壤沉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
这不仅对城市供水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也给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二、西安水资源保护的挑战1. 宏观层面的问题在水资源保护方面,西安市存在着宏观层面的问题。
首先,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相关措施和制度缺乏针对性和执行力度。
其次,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缺乏统一指挥部署,相关部门分散、信息共享不畅,导致监管不到位。
最后,公众缺乏水资源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水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2. 技术应用和管理问题在技术应用和管理方面,西安市也面临一系列挑战。
首先,水资源监测和预警体系不够健全,对于水质变化和危害的及时发现和预警存在困难。
其次,水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缺乏先进的节水技术和管理经验,浪费严重。
最后,现有的环境监测能力和执法力度有限,监管难度大。
三、西安水资源保护的对策1. 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针对西安市水资源保护的现状和挑战,我们应该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西安市水资源情况
西安市水资源情况1 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西安市是陕西省省会,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西安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地质地貌有秦岭山区、骊山丘陵区、黄土台塬区及关中的渭河平原区,是陕西省粮、棉、油、瓜果、蔬菜生产的重要基地。
1.1自然地理概况1.1.1地理位置西安市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八百里秦川中部的渭河两岸。
地理坐标北纬33°39′~34°45′,东经107°40′~109°49′,东西长204Km,南北最大宽约116Km,面积10108Km2。
地形南高北低,呈阶梯结构,从南向北依次排列着秦岭山地、黄土丘陵沟壑,黄土台塬、山前冲洪积扇,渭河及其支流冲击平原。
平原地区高程400m左右,黄土台塬区500~700m之间,浅山丘陵区500~1000m,秦岭中高山区800~3000m,秦岭山地是西安市水资源涵养区。
1.1.2气候概况西安市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全是多年平均气温为13.3℃,日照时数1684~2243h,平原区干旱指数为1.29~2,无霜期220d左右,最大冻土厚度为45cm。
西安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40.4mm,其中秦岭山区835.6mm,台塬区708.5mm,丘陵区700.1mm,平原区637.5mm,降水受地形影响明显,总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增加,最低值在渭北,关山站多年平均降水量515.7mm,最高值为秦岭山区960.3mm,相差近一倍。
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8、9、10四个月,占全年总降水量60%以上,最高达77.1%。
蒸发量在地区分布上与降水量相反,变化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减少,平原区向山区递减。
1.1.3河流水系西安市区域地貌,98.43%的面积在黄河流域,1.57%面积在长江流域;西安市主要河流水系分布纵横交错,素有“八水绕长安”的美称。
市区东有灞河、浐河,南有潏河、滈河,西有皂河、沣河、涝河、黑河,北有渭河、泾河、石川河等,其中集水面积大于50Km2的河流40余条,大于1000Km2的河流有六条。
西安水资源状况及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节水减排机制研究
1 0 0万人 ,是城 市人 口最 密集 的公共 机构 ,也是城 市最 大
水污染加剧 、水供需 紧张 、水 资源短 缺 以及 用水效 率低 下 等现象 日益严 重 ,影 响 了我 国经 济 和社 会 的可持 续 发展 。 2 0 1 0年 《 中 国可持 续发 展水 资 源 战略研 究 综合 报 告》 显
示 :我 国人均水资源量为 2 2 2 0 m ,到 2 0 3 0年我 国人 口达到 最高峰 1 6亿 的时候 ,人 均水 资 源量将 降 到 1 7 6 0 m 。按 国 际标准 ,人均水资源量少 于 1 7 0 0 m 为用水 紧张 的国家。可 见 ,我 国面临着严 峻的水 资源利用 形势 。解 决缺 水 问题 需
3 .用 水 工 艺 落 后
一
方 面 西 安 市 的企 业 大 多 是 老 企 业 ,设 备 陈 旧 ,工 艺
落后 ,水的重复利用率较低 ,除火 电行业水 的重 复利用 率 在9 0 %以上外 ,其他工 业均在 4 0 %左 右 ,乡镇 企业 更低 , 工业用水定额较先进地 区偏 高。另一方 面 ,关 中灌溉历 史 悠久 ,灌 区多 为老灌 区,工 程年久 失修 ,输 水损失 大 ,平
专题
西 安 水 资 源 状 况 及 西 安成 阳 国际机 场 节 水 减 排机 制研 究
・ ・ ・ ・ 高 戈
( 西部 机 场集 团有 限公 司机 场 建设指挥 部 )
随着人 口的不 断增长 和国 民经 济 的加速发 展 ,我 国的 最小值 的 2 . 8 9倍 ;年 内降水主要集 中在 6— 9月 ,4个月 降 水量 约占全年 降水量 的 5 7 %。从空 间分 布看 ,径 流主要分 布在 山区 ,山区径 流 占地表 径流总量 的 8 6 . 4 % ;平 川和 台 塬 阶地 区仅 占 1 3 . 6 %。
西安市再生水利用状况和对策研究
西安市再生水利用状况和对策研究摘要:本文在分析西安市再生水利用状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西安市再生水利用的可行性,最后提出推动西安市再生水利用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再生水利用;水资源;西安市0 引言西安市目前地表水资源总量为23.47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25立方米,仅为陕西省人均占有量的1/4、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远低于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须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用水量日益增长,供需矛盾日趋凸显,为了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陕西境内实施了一系列的“南水北调”工程,基本解决了目前的缺水状况,但根据长远规划来看,要实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还要进一步寻求稳定的水资源。
目前我国一些缺水城市和世界上许多面临着严重水危机的国家都在积极利用再生水,实践证明再生水具有不受气候影响,不与临近地区争水源,稳定可靠的特点,作为供水水源,在一定使用范围内是比较经济、可靠的,是解决城市缺水的重要途径之一。
1 西安市再生水利用状况近几年,西安市积极利用引导和示范投入手段,促进再生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合理开发,同时,于2012年制定并审批通过了《西安市城市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管理条例》。
以此为契机,西安市的再生水利用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1.1再生水利用作为生态景观用水丰庆公园是我市第一家大面积大规模使用再生水作为生态景观用水的公园,位于公园中心位置的丰庆湖,湖面面积56亩,自2005年10月正式开园注入自来水后,湖水7年来没有换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湖水浑浊,水质逐渐下降,自2012年10月起,公园从排水、清淤、冲洗,到引入再生水注入湖中,历时约2个月,将湖水由原来长期采用的自来水全部更换为再生水。
1.2 再生水利用作为生活杂用水西安思源学院是西安市环境保护局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被授予污水再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的单位。
目前,学院的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等大小32栋建筑物、1000多间集体和单体的卫生间、48万平方米绿地以及清洗道路、建筑施工等全都用上了再生水,学院每年可节省自来水100多万立方米,节约资金300余万元。
西安市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
是 全 国人 均 水 平 的 1 . % 。 降 水 量 和 径 流 量 的 67
时间 分 配 不 均 匀 , 内 降 水 主 要 集 中 在 4— 1 月 , 年 0 为
在工农业用水效 率上 , 农业用 水效 率仅 为 3 %左右 , 0 与发 达 国家 7 %~8 %的利用 率相 距 很远 , 0 0 工业 生产 中水 资源重 复利用率也很低 , 不超 过 5 %。工 业 用水 万元 产值 用 水量 0 近 20 , 0 m3而发达 国家工业用 水 的重复 利用 率 已超过 8 %, 0 工业万元产值耗 水量 不足 3 m3 0 。市区污水 集 中处 理率仅 为
段 渭 河 、 河 水 质 均 劣 于 V级 。 旧 城 区 及 相 邻 的 北 郊 污 灌 灞 区 , 中 有 4种 以上 污 染 物 超 过 饮 用 水 标 准 , 大 超 标 率 达 水 最
2倍 以上 , 质严重 恶化 , 水 既不 能饮 用 , 不 能做工 业 用水 。 也
同 时 废 渣 和 垃 圾 随 处 堆 放 , 水 直 接 灌 溉 农 田 , 地 表 水 和 污 使
市 22 0 0年 水 资 源 的 供 需 平 衡 进 行 了 预 测 , 出 了 实 现 水 资 源 供 需 平 衡 的 相 关 措 施 。 提 关 键 词 : 资 源 ; 需 平 衡 ; 安 市 水 供 西
中图分类号 :3 P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9 X(0 2 0 —0 3 —0 10 —5 8 2 0 )2 0 1 3
维普资讯
20 0 2年 5月 第 1 8卷 第 2期
陕西 教 育学 院学 报
J un l fS a n iIsi t fE u ain o r a h a x n t ueo d ct o t o
西安市的水资源问题_惠泱河
1998年8月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 ug.1998第28卷第4期 Jour nal o f N or thwest U niver sity(N atural Science Edit ion) V ol.28N o.4西安市的水资源问题0惠泱河(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710069,西安;44岁,副教授)摘 要 分析了西安市区水荒的成因是:水资源较少、城市发展过快与水污染严重等。
提出解决缺水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建立“串珠状”城市供水系统;节约用水与污水资源化;控制市区发展规模。
指出解决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西安市;水荒;可持续发展分类号 S237.1;S273.4西安市位于陕西省的中部,东经107°40′~109°49′,北纬33°42′~34°45′,面积9983km2。
辖8区5县,北部属渭河平原,南部属秦岭山地。
本文所指的市区包括新城、碑林、莲湖、雁塔、未央、灞桥6区,面积854 km2,位于渭河南侧的阶地平原上。
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它作为中国的古都之一,已有3100多年的发展历史。
现在西安已成为我国北方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科技、商贸、旅游和文化中心,是我国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特大型城市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一直是西安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地表水的污染日趋严重,更加剧了西安市区的水荒;地下水过量开采,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明显。
因此研究西安市的水资源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西安水荒成因的分析,提出解决市区缺水问题的主要对策,以便为西安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部分科学依据。
1 水资源问题对西安城市发展的影响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直接影响着西安城市的发展,历史上如此,现代更是如此。
1.1 水资源与古长安的变迁逐水而居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
在我国历史上先后有12个王朝在西安地区建都,历时1152年。
西安市高陵区泾河水质报告
西安市高陵区泾河水质报告1 概况1.1 泾河基本情况泾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乌鼠山,流经陇东高原、天水盆地、关中平原(宝鸡、咸阳、西安、铜川、渭南等重要城市和杨陵区),至潼关港口入黄河,共经甘肃、宁夏、山西三省(区)26个县(市、区),干流全长818 km,流域面积134766km2,其中陕西境内河长502.2 km,西起宝鸡,东到潼关,南依秦岭,北至黄龙山,流域面积67059 km2.1.2 泾河水系特征泾河北岸支流源远流长,但数量较少,主要有金陵河、千河、漆水河、泾河、石川河和北洛河等;南岸支流均发源于秦岭北坡,比降大,流程短,流域而积小,由西向东主要有清姜河、石头河、黑河、涝河、沣河、灞河、尤河等.泾河是泾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流经宁夏、甘肃、陕西三省,至陕西省高陵县的泾渭堡汇入泾河.泾河全长455km,流域而积4.54万km2.陕西段河长275km,流域面积0.94万km2,仅占总流域面积的21%.省内支流有黑河、三水河和泔河等.北洛河是泾河第二大支流,发源于陕北吴旗白于山区的草梁山,流经延安地区,穿越渭北高原东部至大荔县朝邑入渭,全长680.3km,区内长145km,全流域面积26905km2,区内面积3813km2,河系不发育,仅有石堡川、白水河、大峪河等短小支流.1.3泾河流域社会经济概况泾河流域地处陕西中部,包括宝鸡、咸阳、西安、杨凌、铜川、渭南等6个地市,工业集中,人口密集,农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科技、教育实力雄厚,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及信息中心.2007年区内总人口2340万1.4污水排放现状泾河横贯关中地区,已经成为关中地区的排污河,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入,使泾河深受其害.从2007年监测资料来看,泾河水不仅作为饮用水源己经不可能,作为农业灌溉用水也受到严重的威胁,而且干流水体鱼类等水生生物已经基本绝迹.泾河不仅基本丧失了它原有的功能,还影响到黄河的水质.关中地区入渭排污口及排污状况统计结果见表2.表2 泾河流域关中地区排污口及排污状况统计表排污口指标及单位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杨凌合计排污口总计污水量(108?m3/a) 4.46 1.03 0.94 1.028 0.167 0.080 7.71COD(104?t/a) 9.35 2.90 1.993 2.52 0.334 2.52 17.12NH3—N(104?t/a) 0.832 0.217 0.205 0.174 0.023 0.009 1.46排污口数量(个) 117 11 101 13 67 3 3121.5面源污染区域非点源污染的产生主要是降雨径流过程,土地利用类型、植被情况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泾河水系水质污染主要来自点源污染,即城镇工业及生活废污水的大量排放所致.由于没有对河流面源污染状况做详细调查监测,在此仅对能够产生面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作些分析.区域面源污染的发生(1)与该区的水土流失密切相关,经多年治理后,1995年度关中地区尚有水土流失面积1.63万km2,占关中总土地面积的29.5%,占全省的流失面积26.9%.年产沙量5529万t,占全省7.4%,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998t/ km2.(2)与土壤背景值有关,泾河流域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1%、0.08%、49PPM、7.4PPM、155PPM,含量都稍高于全省的平均值,西安市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为最高,依次是宝鸡、铜川、咸阳、渭南等市.在自然区域上的分布呈现出关中平原腹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渭北原区.(3)与农药化肥的使用状况有关,据统计,泾河流域农药年总使用量为4728t,亩均使用量0.279kg,高于全省亩均使用量的81.2%;化肥年总使用量341.5万t,亩均使用量128kg,高于全省亩均使用量70.2%.农药亩均使用量西安市为最高(0.348kg),依次是渭南、咸阳、宝鸡、铜川.农药亩均使用量超过0.5kg的有西安的四个郊县及泾河两岸的部分县.西安市莲湖区高达0.761kg/亩.咸阳市的化肥亩均使用量超过150kg,其中有10个县超过200kg/亩.(4)与大气污染与酸雨有关,据监测,1995年泾河流域7个市县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85mg/m3,日均值范围为0.003—1.130,超标率14.1%,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只有铜川市,出现在冬季;7个县市氮氧化物年均值为0.042 mg/m3,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日均值范围为0.002—1.000,超标率9.8%;总悬浮颗粒年日均值为0.618 mg/m3,日均值范围为0.063—2.439,超标率为70.6%,7个县市年日均值全部超标;自然降尘年平均为24.51t/km2.月,超过我省暂行标准(18.0 t/km2.月)的0.36倍.年平均降尘量范围为12.26—41.46 t/km2.月;1995年关中地区降水PH值范围为4.35—9.35,全年采集酸雨总量占采水总量的2.75%,酸雨样品占总雨量的2.0%.。
西安市自然资源
西安市自然资源
西安市位于中国陕西省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西安市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植被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介绍西安市的自然资源情况。
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西安市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
西安市水域资源主要集中在渭河和长安区的凤凰池等水体,为当地居民提供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
土地资源
西安市土地资源丰富,主要以耕地和林地为主。
西安市的耕地面积较大,粮食生产稳定。
同时,西安市的林地资源保护良好,有利于生态平衡的维护。
植被资源
西安市的植被资源种类繁多,包括针叶林、阔叶林和灌木丛等。
西安市各区县都有不同程度的森林覆盖,保护植被资源对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矿产资源
西安市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铁矿石、石灰石等。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需要合理规划和环保措施的支持。
总体来看,西安市自然资源的丰富多样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也需要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西安市阶梯水价标准
西安市阶梯水价标准西安市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人口众多,城市建设不断完善,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水资源,西安市政府制定了阶梯水价标准,以鼓励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首先,根据西安市的实际情况,我市将居民生活用水划分为三个阶梯,即基础阶梯、中间阶梯和超额阶梯。
基础阶梯是指每个家庭每月享受的固定用水量,超过基础阶梯的用水量则按照中间阶梯和超额阶梯的价格来计费。
这样的分级计费方式,既能保障每个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又能鼓励居民节约用水,避免浪费。
其次,西安市的阶梯水价标准采用了差别化定价的方式,即用水量越多,价格越高。
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居民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同时,对于一些高耗水行业和企业,也能够借助高水价的压力,推动其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实现绿色发展。
再者,西安市政府还对居民节水行为给予了一定的奖励政策。
例如,对于节水明显的家庭,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水费减免或者其他形式的奖励。
这样的政策不仅能够激励居民积极参与节水活动,还能够营造全社会共同节约用水的良好氛围。
总的来说,西安市的阶梯水价标准在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引导居民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这种差异化定价方式,不仅能够让用水者更加理性地使用水资源,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用水结构,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随着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西安市政府还将不断完善阶梯水价政策,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希望广大市民能够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从自身做起,共同参与节约用水,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守护水资源,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西安市水资源情况
1 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西安市是陕西省省会,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西安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地质地貌有秦岭山区、骊山丘陵区、黄土台塬区及关中的渭河平原区,是陕西省粮、棉、油、瓜果、蔬菜生产的重要基地。
1.1自然地理概况1.1.1地理位置西安市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八百里秦川中部的渭河两岸。
地理坐标北纬33°39′~34°45′,东经107°40′~109°49′,东西长204Km,南北最大宽约116Km,面积10108Km2。
地形南高北低,呈阶梯结构,从南向北依次排列着秦岭山地、黄土丘陵沟壑,黄土台塬、山前冲洪积扇,渭河及其支流冲击平原。
平原地区高程400m左右,黄土台塬区500~700m之间,浅山丘陵区500~1000m,秦岭中高山区800~3000m,秦岭山地是西安市水资源涵养区。
1.1.2气候概况西安市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全是多年平均气温为13.3℃,日照时数1684~2243h,平原区干旱指数为1.29~2,无霜期220d左右,最大冻土厚度为45cm。
西安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40.4mm,其中秦岭山区835.6mm,台塬区708.5mm,丘陵区700.1mm,平原区637.5mm,降水受地形影响明显,总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增加,最低值在渭北,关山站多年平均降水量515.7mm,最高值为秦岭山区960.3mm,相差近一倍。
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8、9、10四个月,占全年总降水量60%以上,最高达77.1%。
蒸发量在地区分布上与降水量相反,变化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减少,平原区向山区递减。
1.1.3河流水系西安市区域地貌,98.43%的面积在黄河流域,1.57%面积在长江流域;西安市主要河流水系分布纵横交错,素有“八水绕长安”的美称。
市区东有灞河、浐河,南有潏河、滈河,西有皂河、沣河、涝河、黑河,北有渭河、泾河、石川河等,其中集水面积大于50Km2的河流40余条,大于1000Km2的河流有六条。
现代西安水利的发展与未来前景
现代西安水利的发展与未来前景一、西安水利的历史发展西安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其水利工程的建设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秦朝开始,西安就开始修建灌溉工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安逐渐形成了以城镇为中心、水系纵横的水利布局。
在现代,西安的水利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城市供水、排水和治理水体等方面的设施和技术不断完善,为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现代西安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西安的水资源利用基本上以北线水源为主,包括临潼、泾阳、石泉、旬邑等地区,由此引入的黄河水也是西安的重要水源。
目前,西安城市对这些水源的利用率较高,城市居民用水及工业生产用水的总量已经占用了这些水源的大部分,而在当地农业生产上则很少利用这些水源灌溉。
这也意味着,西安未来的发展,需要寻找到新的水资源供应方式,并进一步挖掘现有的水资源潜力。
三、西安市区供水系统现状分析目前,西安市供水有两个主要体系,即北线水源和灞河水源,该市的供水能力近年来一直在增长,受西安市区供水中心投入使用的影响,以及其他新建的供给水源的开发利用,在大规模供水量和供水质量等方面,西安市的供水系统目前已经成为全国城市供水发展的先锋。
四、西安市城市排水系统现状分析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排水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解决这个问题,西安市在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更新上进行了大量的投入,现在的城市排水系统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普及到了市区的每个城区,并根据各个城区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排水情况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五、西安市资源回收与再利用现状分析为了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节约,西安市水利部门与供水部门合作推出了资源回收和再利用计划。
按照该计划,西安市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回收并利用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通过高层建筑、公园的喷淋、冲洗公共场所等方式进行利用;回收市政府、商业以及医疗机构的雨水,在经过处理后,作为田间灌溉、红树林恢复等方面的原材料。
以上是对于现代西安水利的五个议题的论述,下面将就与西安水利有关的五个案例进行分析:一、西安灞河山地处理区治理工程项目该项目的建设是为了治理灞河水体,通过草坪、花坛、湿地等自然植被,保留并营造水体的自然景观,减少化工厂和行业企业的排放量,提高河水的水质、恢复河岸景观,以期在未来实现西安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应对西安市水资源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应对西安市水资源问题的思考与建议——浐灞生态区水环境治理范式(第十三期处级公务员培训学员第三课题组)内容提要: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逐水而居,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
中国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西安建都,古都的变迁和当时水资源及环境问题密切相关。
当今,西安已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科技、商贸、旅游和文化中心。
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西安市将形成“东连临潼、西接咸阳、南拓长安、北跨渭河”的发展新格局,昔日的“八水绕长安”将不可避免的成为西安的城中河。
国务院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将西安定位为国际化大都市。
所以,水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资源价值和人文价值尤为重要。
然而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进入本世纪后,西安市委、市政府把水问题放在首要位置来抓,尤其是水环境治理进程明显加快。
孙清云同志明确指出:“西安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下大力气解决水的问题”。
实践证明,解决好水问题,对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西安来说,是一个紧迫而重大的战略问题。
就水量而言,西安市水资源总量为26.8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350立方米,相当于全省人均量的1/3,全国人均量的1/6、世界人均量的1/25,远远低于国际公认500立方米的绝对缺水线,是全国最缺水的城市之一。
另外,随着西安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供水、蓄水、调水、节水、排水、治水等问题尤显凸出。
目前,关于西安市水问题多倾注于“水量”的理论研究,抑或涉及“水质”和某单一问题的探讨,而关于水环境治理的思路尚未形成系统和完整的构架,致使城市因缺水总觉“血脉不旺”。
从战略上讲,水环境治理既是解决西安水资源矛盾的有效途径,又是彰显西安水生态品相的最佳选择。
本文用浐灞生态区水环境治理的五个范式,针对性的探讨了西安市水资源的五个问题,并提出五项建议。
正文:一、对西安市水资源问题的思考1.水资源总量偏少,制约经济发展。
西安市水资源状况
西安市水资源状况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需达到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为1000立方米,而西安市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不足380立方米。
这个数量仅相当于全省人均占有量1/3。
全国人均占有量1/6。
可以看出,西安市属严重缺水地域。
水资源欠缺已成为严重制约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是21世纪的重要议题之一。
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水资源的时空散布不均西安市的径流主要由降水形成,具有时空散布不均的特点。
从时间上看,降水量的年际转变较大,年内分派不均,连年平均降水量为744mm,最大降水量为903.2mm(1983年),最小降水量为312.2mm(1995年),最大值是最小值的倍;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四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7%。
从空间散布看,径流主要散布在山区,山区径流占地表径流总量的%;平川和台塬阶地域仅占%。
水质污染严重西安市水质污染情况十分严峻,污染正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区域向流域扩展,水质污染加重了城市的缺水程度。
用水工艺掉队一方面西安市的企业大多是老企业,设备陈腐,工艺掉队,水的重复利用率较低,除火电行业水的重复利用率在90%以上外,其他工业均在40%左右,乡镇企业更低,工业用水定额较先进地域偏高。
另一方面,关中浇灌历史悠长,灌区多为老灌区,工程年久失修,输水损失大,平均渠系利用系数不足,大型灌区浇灌水利用系数仅为左右。
近些年来,增强了节水办法,浇灌用水定额有较大幅度降低,但在全国仍属较高水平。
节水意识薄弱,浪费严重居民:缴了钱的水随意用2009年3月21日,在西安市东关南街一公用自来水用水点记者看到,有很多人在洗碗、担水、洗菜……记者发现,即便装水的盆满了,也没有人去关掉水龙头,任其向外溢水,流入下水道。
一名洗菜的女士手里拿着一把葱,用大桶接满水后就开始清洗,因水太满,葱刚放进去,水就流出来了……见此情景,记者提示她们应节约用水。
西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讨
20 0 7年 1月 第2 9卷 第 1期
地 下 水
Gr u d wa e o n tr
Jn 2 0 a .,0 7
Vo . 9 NO. 12 1
西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的探讨
樊 春 贤
( 陕西省水利 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 陕西 西安 7 0 0 ) 10 1
1 2 水资 源特 性 。
系列环境 地质 问题 。象征 西安古 代文 明 的明代钟 楼
已下 沉 3 5mm, 9 唐代 大雁 塔 向西北 方 向倾斜 了 11 0 0 mm, 形势 十分 严 峻 。2 O世 纪 9 O年代 初 , 国务 院批 准
修建 西 安市黑 河 引水 工 程 , 0 2年该 工程 建 成后 , 20 每 年可 向西 安市 供水 3 0 . 5亿 m。大 大缓 解 了西 安城 市 ,
[ 关键词] 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资源性缺水; 水资源保护; 措施
[ 中图分类号] T 1. V2 3 9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0 04—18 (0 7 0 -0 1 0 1 4 20 ) 1 0 7- 3
西 安是 闻名世 界 的文化 古都 , 是黄 河流 域 最大 的 教 育 、 技 、 商 、 游 城 市 , 市 面 积 9 9 3k , 科 工 旅 城 8 m。
骊 山丘陵 。 1 1 2 水资 源量 ..
20 0 0年 全市 总人 口 6 8万人 。西安 的水 资 源极 为短 8 缺 , 均 水 资 源 占 有 量 3 6 m。 仅 相 当 于 全 国 的 人 1 ,
1 。长期 以来 , 市依靠 单一 的地 下水 源供水 , 3 城 随着 社会 经 济 的发 展 , 供需 矛 盾 日益加 剧 , 下水 严 重 超 地
西藏的水资源
西藏的水资源第一篇:西藏的水资源西藏的水资源一、河流的形成及特点(一)河流的形成、分布与地质构造、地形及气候的关系1.河流的形成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由于青藏高原经历了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山多次大的地质构造运动,使西藏不断脱离海浸,由北向南逐渐形成了昆仑山、喀拉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和喜马拉雅山脉,同时还发育起无数条支脉,纵横交织在高原面上。
在这些山脉之间,经雨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等常年不断的冲刷、侵蚀、滞留等形成了众多的江河和湖泊。
2.河流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总的来说藏东南和藏东地区河网密度最大,愈往西北河网密度愈小。
具体的来说,西藏的地势大体上是西部和北部海拔高,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气候属于半干旱、干旱的寒带,年平均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有的地区不足50毫米,年平蒸发量在2 000毫米以上;中小河流大多是间歇性的。
西藏的东部和东南部平均海拔在3 500米以下,气候属于湿润亚热带和半湿润亚热带,年平均降水量为500~1 50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500~1750毫米;河流都是常年性的。
西藏的南部平均海拔为3 500~4 500米,年平均降水量为400~50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750~2000毫米,大部分河流是常年性的,只有部分河流是间歇性的,而且河谷比较宽阔,水流比较平缓,河流两侧滩地、阶地宽广。
(二)河川径流的形成与补给型式的关系西藏河川径流是由雨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三种补给型式组成的,其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量在西藏河川径流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是西藏河流的一个重要特点。
根据西藏河川径流的补给型式,大体上可将全自治区划分成几个地区:藏西部、北部的河川径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中部和南部的河川径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帕龙藏布以及喜马拉雅山麓的一些河川径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东部的几条大河的河川径流则为混合型补给,中小河的河川径流多以雨水补给为主。
雨水补给型为主的啊流的河川径流特征为:6~9月份水量最大;以地下水补给型为主的河流的河川径流特征是水量比较稳定,以冰雪融水补给型和混合型补给的河流的河川径流特征是年际变化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西安市是陕西省省会,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西安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地质地貌有秦岭山区、骊山丘陵区、黄土台塬区及关中的渭河平原区,是陕西省粮、棉、油、瓜果、蔬菜生产的重要基地。
1.1自然地理概况1.1.1地理位置西安市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八百里秦川中部的渭河两岸。
地理坐标北纬33°39′~34°45′,东经107°40′~109°49′,东西长204Km,南北最大宽约116Km,面积10108Km2。
地形南高北低,呈阶梯结构,从南向北依次排列着秦岭山地、黄土丘陵沟壑,黄土台塬、山前冲洪积扇,渭河及其支流冲击平原。
平原地区高程400m左右,黄土台塬区500~700m之间,浅山丘陵区500~1000m,秦岭中高山区800~3000m,秦岭山地是西安市水资源涵养区。
1.1.2气候概况西安市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全是多年平均气温为13.3℃,日照时数1684~2243h,平原区干旱指数为1.29~2,无霜期220d左右,最大冻土厚度为45cm。
西安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40.4mm,其中秦岭山区835.6mm,台塬区708.5mm,丘陵区700.1mm,平原区637.5mm,降水受地形影响明显,总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增加,最低值在渭北,关山站多年平均降水量515.7mm,最高值为秦岭山区960.3mm,相差近一倍。
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8、9、10四个月,占全年总降水量60%以上,最高达77.1%。
蒸发量在地区分布上与降水量相反,变化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减少,平原区向山区递减。
1.1.3河流水系西安市区域地貌,98.43%的面积在黄河流域,1.57%面积在长江流域;西安市主要河流水系分布纵横交错,素有“八水绕长安”的美称。
市区东有灞河、浐河,南有潏河、滈河,西有皂河、沣河、涝河、黑河,北有渭河、泾河、石川河等,其中集水面积大于50Km2的河流40余条,大于1000Km2的河流有六条。
除渭河、泾河及石川河是过境河以外,其余均为境内河流,都发源于秦岭北麓和骊山丘陵区,由南向北经过洪积、冲击平原注入渭河,为渭河的一、二级支流,峪口以上山高林密,人迹稀少,水量充沛,河流上游水质良好,是西安市地表水的主要来源。
1.2社会经济概况1.2.1社会情况西安市总面积10108Km2,中心城区227Km2。
辖“9区4县”即: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
另有“5园区1港2基地”即高新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沣渭新区;国际港务区;国家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
1.2.2经济发展“十一五”期间,西安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一个新台阶;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势产业逐步形成;新区带动作用明显,经济总量迅速扩张;投资规模逐步扩大;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发展成效显著。
2009年底西安市常住人口数843.46万人,户籍人口781.6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5%,其中市辖区常住人口647.28万人。
西安市生产总值(GDP)2719.10亿元。
1.3 水资源概况根据1980~2005年水文资料,西安市水资源总量23.47亿m3。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34 m3,相当于全国平均(2098 m3)水平的11.6%。
水资源总量按地域分布;黄河流域22.56亿m3,其中,渭河南岸20.92亿m3,渭河北岸1.64亿m3;长江流域0.92亿m3。
西安全市地表水资源量19.73以 m3,地下水资源量14.32亿 m3,重复量10.57亿m3。
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7.50亿m3,占全市自产地表水资源量的38%;地下水可利用量为9.07亿m3。
1.3.1 地表水资源西安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9.73亿m3,20%、50%、75%、95%频率的年径流量分别为26.63亿m3、18.00亿m3、12.75亿m3、8.02亿m3。
河流除秦岭南部的湑水河、南洛河等属于长江流域外,其余大部分属于黄河流域渭河水系。
地表径流山区大于平原,由南向北递减。
秦岭山区占全市土地面积的49%,年径流量占到全市总量的82%,平原、台塬区年径流量占全市总量的18%。
西安市地表径流年际、年内分配不均,径流量丰水年为枯水年的4~7倍,年径流量的50%~60%集中在每年汛期的7~10月,枯水期一般在冬春或春夏之间,径流量相当于全年的1/50,部分河流枯水年和干旱季节基本断流。
境内50余条较大河流出峪口以上大多水质良好,峪口以下污染逐渐加重,目前多数呈现Ⅵ类、Ⅴ类,甚至劣Ⅴ类水质。
1.3.2 地下水资源西安市平原区松散岩类空隙水分布广泛。
根据地下水埋藏条件、水动力性质,并结合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将全市300m深度以内含水岩组划分为潜水与承压水两大含水岩组。
渭河南北冲洪积平原含水层分布广泛而连续,地下水补给条件好,水量较为丰富,其中以渭河漫滩、一、二级阶地及秦岭山前洪积扇群含水层厚、颗粒组,富水性强,而黄土台塬和渭河高阶地富水性相对较差,单井涌水量较少。
西安市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0.79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5.20以m3,平原区与山丘区重复计算量1.67亿m3,全市地下水资源量14.32亿m3。
地下水渭河以南矿化度较低,水质较好,但局部已受到一定污染;渭河以北大部分区域矿化度高,水质较差。
2 水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水务改革与发展及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水利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水务工作取得巨大成就。
但水务事业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
2.1 水务发展历程唐代以前西安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战国时“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故早有“天府”、“陆海”之誉。
主要表现为水资源丰沛,所谓“八川绕长安”,八川即泾、渭、灞、沣、滈、浐、泬(潏)、涝,这些河流都有丰富的水资源,富有灌溉之利。
战国末年的郑国渠,汉代以来的漕渠、白渠、六辅渠、龙首渠、灵轵渠、成国渠、蒙笼渠等灌溉渠道,都是引泾、渭河为水源的,所以农作物,又多为水稻,可见早在二千年前关中平原已形成了水利灌溉网络,渭、泾等河流水量之丰富。
(4)农村水利西安市目前已达农村水利化标准,已建成引水工程、排水泵站外,建成34处万亩以上灌区,37处5000亩以上抽水泵站,126处4500亩以下抽水泵站,总设计灌溉面积150.3万亩,实际有效灌溉面积71.5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74.55万亩。
现有干、支斗渠长度3170km,灌区衬砌渠道1734Km,衬砌率54%。
(5)节水工程西安市基本形成节水型社会框架。
西安市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1,2009年万元GDP用水量为57.19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新鲜水用水量)为39.97m3,工业用水重复率(根据纳入市节水办计划用水管理的工业企业的管理数据)为85%,城市节水器具普及率为90%。
2.3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2.3.1“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1)水资源开发利用“十一五”期间,已完成“引乾济石”调水工程,引湑济黑调水工程以及石砭峪引水复线工程,启动李家河水库供水工程。
李家河水库已经开工建设。
(2)防洪保安按照“十一五”规划,计划新增各类堤防工程40.7km,实际完成81.42km。
实际治理建设喝道工程处数为29个,坝垛为305个;新建防汛道路累计总长度为70.5km。
相继实施了渭河城市段综合治理工程、浐灞河城市段综合治理工程、市区北郊排洪渠系综合治理工程、皂河、太平河等防洪工程,并不断加大以堤防及水毁修复工程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力度,使全市防洪标准显著提高,其中渭河城市段防洪标准达到了300年一遇洪水标准,有效地提高了西安市区的防洪能力。
(3)供水、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回用西安供水建设取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十一五”计划完成城镇供水2.6亿m3/a,累计达到10.8亿m3/a,实际完成的给水工程建设项目主要有:曲江加压站(5万m3/d)改扩建工程、南郊水厂加压站(10万m3/d)工程、曲江水厂技术改造(60万m3/d)工程、第二水厂地表水工艺改造(12万m3/d)、洪庆加压站(5万m3/d)改扩建工程已投入运营;完成城市老化管网改造(DN100-DN1000)40km;城市管网(DN200-DN2000)改扩建工程,完成输配水管网113km;纺织城加压站工程前期已完成,目前该项目正处于建设中;第三、四、五水厂工艺改造项目前期筹备工作已完成;水质检测能力已达到106项检测能力,并通过国家认证的检测资质。
解决饮水问题总人数为148.09万人,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解决饮水问题总人数139.40万人,分散式供水工程解决饮水问题总人数为8.69万人。
“十一五”期间,西安市已建成运营的污水处理厂共12座,分别是第三、第四、第五、第七、第八、第九污水处理厂和临潼区、阎良区、高陵县、周至县、蓝天县污水处理厂及户县第一污水处理厂,设计污水处理能力82.1万m3/d。
2010年这些项目建成后,西安市的污水处理总体能力将达到123.1万m3/d,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94万m3/d。
西安市再生水能力能力为16万m3/d,其中第一污水处理厂6万m3/d,第二污水处理厂5万m3/d,第三污水处理厂5万m3/d。
目前市区已建成再生水管线总长度25.8km,拥有用户15家。
(4)农村水利“十一五”期间,共完成各类小型水利工程1.2万处。
新建配套机电井3501眼,修复机井680眼;新修集雨水窖260座,加工提高61座;改造抽水站18处;新建干、支、斗渠268km,改造326km。
完成新修及改造基本农田40万亩。
“十一五”期间累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万亩。
“十一五”初期,农村人口有398.6万人,饮水安全达标的人口有199.6万人,未达标的人口有199万人。
“十一五”期间规划解决111.3万人饮水问题,实际建成农村供水工程1200多处,解决130万人的饮水问题。
(5)节水工程“十一五”期间,节水灌溉面积计划新增100万亩,2009年已完成节水灌溉面积70万亩;计划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4%,城市生活节水器具推广率达到9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实际上西安市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71%,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为28m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城市生活节水器具推广率达到90%,基本完成了“十一五”下达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