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发展史(战后)

合集下载

二战后日本经济增长历程GDP

二战后日本经济增长历程GDP

1955-2010年日本GDP变化情况数据来源:日本统计局年份名义GDP(亿日元)名义增长(%)实际增长(%)名义GDP(亿美元)年平均汇率(美元兑日元)1955 83,695.0 232.49 360 1956 94,222.0 12.6 7.5 261.73 360 1957 108,583.0 15.2 7.8 301.62 360 1958 115,383.0 6.3 6.2 320.51 360 1959 131,903.0 14.3 9.4 366.40 360 1960 160,097.0 21.4 13.1 444.71 360 1961 193,365.0 20.8 11.9 537.13 360 1962 219,427.0 13.5 8.6 609.52 360 1963 251,132.0 14.4 8.8 697.59 360 1964 295,413.0 17.6 11.2 820.59 360 1965 328,660.0 11.3 5.7 912.94 360 1966 381,700.0 16.1 10.2 1060.28 360 1967 447,305.0 17.2 11.1 1242.51 360 1968 529,749.0 18.4 11.9 1471.53 360 1969 622,289.0 17.5 12 1728.58 360 1970 733,449.0 17.9 10.3 2037.36 360 1971 807,013.0 10 4.4 2241.70 360 1972 923,944.0 14.5 8.4 2999.82 308 1973 1,124,981.0 21.8 8 4150.15 271.07 1974 1,342,438.0 19.3 -1.2 4591.89 292.35 1975 1,483,271.0 10.5 3.1 4989.81 297.26 1976 1,665,733.0 12.3 4 5622.73 296.25 1977 1,856,220.0 11.4 4.4 6953.96 266.93 1978 2,044,041.0 10.1 5.3 9833.27 207.87 1979 2,215,466.0 8.4 5.5 10007.53 221.38 1980 2,401,759.0 8.4 2.8 10592.57 226.74 1981 2,579,629.0 7.4 3.2 11696.88 220.54 1982 2,706,007.0 4.9 3.1 10864.01 249.08 1983 2,817,671.0 4.1 2.3 11863.38 237.51 1984 3,005,430.0 6.7 3.9 12653.38 237.52 1985 3,204,187.0 6.6 4.4 13432.49 238.54 1986 3,354,572.0 4.7 2.9 19906.08 168.52 1987 3,497,596.0 4.3 4.2 24181.39 144.64 1988 3,739,732.0 6.9 6.2 29182.46 128.15 1989 3,999,983.0 7 4.8 28993.79 137.96 1990 4,300,398.0 7.5 5.1 29700.93 144.79 1991 4,582,991.0 6.6 3.8 34021.16 134.71 1992 4,710,207.0 2.8 1 37190.74 126.65 1993 4,753,811.0 0.9 0.3 42750.10 111.2 1994 4,884,500.0 2.3 0.6 47788.87 102.211995 4,951,660.0 1.4 2 52643.63 94.06 1996 5,050,120.0 2.0 2.7 46425.08 108.78 1997 5,156,440.0 2.1 1.6 42618.73 120.99 1998 5,049,050.0 -2.1 -2 38568.86 130.91 1999 4,976,290.0 -1.4 -0.1 43686.16 113.91 2000 5,029,900.0 1.1 2.9 46672.54 107.77 2001 4,977,200.0 -1.0 0.2 40954.50 121.53 2002 4,913,120.0 -1.3 0.3 39182.71 125.39 2003 4,902,940.0 -0.2 1.4 42292.25 115.93 2004 4,983,280.0 1.6 2.7 46060.45 108.19 2005 5,017,340.0 0.7 1.9 43141.36 116.3 2006 5,073,650.0 1.1 2 45998.64 110.3 2007 5,155,200.0 1.6 2.4 43780.89 117.75 2008 5,051,120.0 -2.0 -0.6 48845.57 103.41 2009 4,709,367.0 -6.6 -6.3 50303.00 93.62 2010 4,792,231.0 1.8 3.9 54607.30 87.751955-1993年,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GDP)使用的基期价格是1990年价格。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2023-10-31contents •战后经济恢复期(1945-1955)•经济高速增长期(1955-1973)•经济调整与泡沫破裂(1973-1990)目录contents •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发展(1990-2010)•当前日本经济发展趋势及挑战(2010-至今)目录01战后经济恢复期(1945-1955)二战后,日本经济体制受到严重破坏,经济一度陷入崩溃。

经济体制崩溃国民经济水平下降物资匮乏战争期间,日本经济被强制征用,导致国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战后初期,日本物资极度匮乏,生活必需品严重短缺。

03战后经济崩溃0201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实施军事占领,并推动了一系列民主化改革。

美军占领撤消军队,实行和平宪法,禁止军事武装力量。

非军事化改革建立议会民主制度,实施普选,允许自由政治活动。

政治民主化改革美军占领与民主化改革随着美军的援助和国内重建的需要,日本经济逐渐恢复。

经济恢复与产业重建经济恢复政府扶持重要产业,如钢铁、煤炭、电力等,以重建工业基础。

产业重建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以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和军事需求。

优先发展重工业02经济高速增长期(1955-1973)产业升级与工业化总结词这一时期,日本成功实现了产业升级和工业化,为经济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详细描述日本在战后初期,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逐渐向重化工业和机械制造业转型。

政府对新兴产业给予税收和贷款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

这些措施促进了产业升级和工业化,使得日本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总结词日本通过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实现了贸易自由化和资本积累,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

详细描述在产业升级和工业化过程中,日本成功地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并实施了一系列贸易自由化政策,如降低关税、取消进口限制等。

这使得日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日本市场。

这些措施促进了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发展,为日本经济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日本50年代至90年代的11次经济景气循环

日本50年代至90年代的11次经济景气循环

日本50年代至90年代的11次经济景气循环战后日本经济的景气循环从1950年至1993年,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11次景气循环。

在1945—1950年期间,也出现过两次循环,但由于统计数字不全,未能进入经济企划厅正式列出的战后景气循环的行列中。

下面,将从景气循环的角度再一次重温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历程。

第1 次循环景气上升过程(大约1950年6 月—1951年6 月):特需景气1950 年6 月美国侵朝战争爆发,带来了“特需景气”,使日本经济得以摆脱道奇推行“超紧缩”财政政策所导致的严重的萧条局面。

在特需及出口增加的刺激下,生产与设备投资很快上升,景气迅速恢复并出现繁荣。

但是,在1951年7 月开始停战谈判之前,美军就逐渐停止了物资储备与采购,致使景气于1951年6 月从上升转为下降。

景气下降过程(1951年6 月—1951年10月)特需带来的景气随着特需的中断而转为萧条,下降过程仅持续了4个月,于1951年10月结束。

但是,另一种说法是,下降过程一直持续到1952年4 月。

第2 次循环景气上升过程(1951年10月—1954年1 月):投资消费景气特需景气结束以后,在个人消费方面,由于特需景气中人们收入的增加,加上人心趋于安定以后出现了“消费饥饿感”,导致购买力开始扩大。

1952、1953 年度个人消费增加了近30%(已除去物价上涨因素)。

在企业投资方面,虽然特需景气“风光不再”,但是,以电力、钢铁、海运、煤炭等产业部门为中心,在特需景气中积累了资本的企业仍为补充、修理、更新、添置机械设备而开展了积极的设备投资。

在政府支出方面,公共投资也有所增长。

上述因素导致出现了繁荣局面,被称为“投资消费景气”。

景气下降过程(1954年1 月—1954年11月):初次碰上“国际收支的天花板”由于消费、投资的迅速增长,导致进口的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出口却由于特需减少、美国景气下降(对美出口减少)而增长缓慢,进口增加和出口减少导致经常收支在1953年迅速恶化,同时外汇储备迅速下降,俗称碰上了“国际收支的天花板”,政府、日本银行不得不采取紧缩政策,于1953年9 月开始抑制贷款,景气转入下降过程。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合作
日本在国际经济舞台上非常重视合作,积极参与各种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经济合 作组织。例如,日本是亚太经合组织的重要成员之一,积极参与推动区域经济一 体化进程。
竞争
日本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例如,在高科技领域,日本与美 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和印度的 崛起也对日本经济形成了挑战。
日本面对老龄化社会和经济活力问题的挑战
老龄化社会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日本社会面临着养老金、医疗保健和劳动力等方面 的挑战。为应对这些问题,日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提高退休年龄、 改革医疗制度等。
经济活力问题的解决
为提高经济活力,日本政府积极推进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和创业,鼓励企业进 行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此外,加大对年轻一代的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职业 机会和发展空间,以激发经济活力。
贸易往来
日本与亚洲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历史悠久,是这些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 一。日本从这些国家进口原材料和食品,同时向这些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和 高科技产品。
投资合作
日本在亚洲其他国家也积极进行投资和合作。例如,日本在亚洲的直接投资 总额中占比很大,投资领域涉及制造业、金融、服务业等。
日本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合作与竞争
对外经济合作和贸易自由化
加入国际经济体系
日本在战后加入了国际经济体系,参加了关贸总协定等国际组织,推进了贸 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
对外直接投资和合作
日本企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和合作,推进了国际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加强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
04
经济泡沫和破灭
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过度繁荣
经济崩溃和国际金融危机
泡沫破裂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战后经济恢复、经济高速发展、经济低速发展、长期经济停滞这四个阶段。

一、战后经济恢复阶段(1945-1955年)日本穷兵黩武,侵略亚洲、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使国内军事经济畸形发展,国民经济疲惫不堪。

战争后期,由于美军的空袭,以东京为首,全国119 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到处都变成一片废墟和焦土。

特别是广岛和长崎,更遭到了原子弹的毁灭性破坏。

与1934-1936 年相比,1946 年国民经济和生产能力的下降情况是:实际GNP 为62%,人均实际GNP 为55%,人均实际个人消费为57%,创造业实际工资为30% (1947 年),工矿业生产为31%,(其中煤炭53%、钢材10%、纺织品7%),农业生产为79%。

由于战败,对外贸易几乎彻底中断了,与战前相比,1947 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不少艰难和蜿蜒,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1946-1951 年度,经济增长率为9.9%,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22.8%;1951-1955 年度,经济增长率为8.7%,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11.3%。

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1955-1972年)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过三大景气时期,分别是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

神武景气 (1954 年11 月-1958 年6 月) :景气持续了31 个月,实际经济增长率1956 年度7.5% 、1957 年度7.8% ,1958 年降为6.2%。

岩户景气 (1959 年4 月持续到1962 年10 月) :景气持续42 个月,1959、1960 、1961 年度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也分别达到了9.4% 、13.1%和11.9%,1962 年降为8.6%。

伊奘诺景气(1965 年11 月-1970 年7 月):景气持续期间为57 个月,1966- 1970 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2% 、11.1% 、11.9%、12.0% 、10.3% ,1971 年降为4.4%。

日本经济发展史及其汇率变动

日本经济发展史及其汇率变动

浅析日本经济发展史及日元汇率变化趋势摘要: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日元作为战后升值最快的货币之一,在外汇交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本文简述日本经济发展史,并分析日元兑美元汇率的变化趋势。

关键字:经济发展史汇率趋势一、日本经济发展史日本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重失败后,却出人意料地在短短不到三十年时间内异军突起,一跃成为当时继美苏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工业国和经济强国。

日本经济的发展大致分成以下阶段:战后复兴期、高速成长期、稳步成长期、泡沫经济的膨胀与破灭时期(一)战后经济复兴(1946—1955年)战争结束后的日本经济处于极度混乱和疲乏状态,工矿业生产水平只相当于1941年时的七分之一,严重的粮食危机和通货膨胀遍及全国。

当时支配日本的联合国军,以经济的民主化和非军事化为目标,重点实施了解散财阀、分散少数企业对经济的控制权和确立劳动权等三项政策。

在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后,美国开始将重点转向帮助日本重建经济。

朝鲜战争爆发后,在日美军的“特需”大大激发了日本企业的生产和投资活动,日本工业的潜在力量得到恢复和发展。

到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已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

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曲折,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代了很大的成功。

1946-1951年度,经济增长率为9.9%,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22.8%;1951-1955年度,经济增长率为8.7%,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11.3%。

(二)经济高速增长〔1955—1972〕从1955年开始,日本经济由战后复兴期进入高速成长期。

日本在50年代至60年代末约二十年的高速成长期中,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经济发展速度。

在外部经济环境方面,进入60年代以后,日本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关贸总协定的要求,逐步放宽了贸易和外汇管制。

1964年,日本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第八位条约国,即对贸易活动原则上不实行外汇管制。

随后,日本又开始着手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企业开始相互兼并。

战后日本经济

战后日本经济

停滞与低迷阶段:1991~2001
年度 名义GDP增长率 实际GDP增长率 1991 5.5 2.9 1992 1.8 0.3 1993 1.0 0.4 1994 0.4 0.6 1995 2.2 3 . 0 1996 2.9 4.4 1997 0.6 -0.0 1998 -2.0 -1.9 1999 -0.7 0.5 2000 -0.6 1.0
表1
1950
主要发达国家实际经济增长率的比较 (1950-1975年,单位:亿美元、%)
1955 1960 1965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日 美 西 德
GNP
110
240
430
891
2042
2313
3060
4170
4633
5013
增长率
GNP 国 增长率 GNP 增长率 英 GNP 国 增长率
随着91年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日本在整个90年代持续着低迷的经济发展 趋势,增长率不高,甚至出现长时期的负增长。 80年代以前,日本一直是世界经济的优等生。然而, 90年代以来,日 本经济却失去了往日的辉煌。1992-2000年,日本年均实际经济增长率只 为1.0%;其他有关指标是家庭和个人消费年均增长1.4%,个人住宅投资和 企业设备投资则分别为-3.1%和—0.2%。等于说国民的收入消费能力和企 业的生产能力没有什么变化。
高速发展阶段:1955~1972



日本经济在此期间经历了三次高潮,三次“景气”。 神武景气(1954年11月-1958年6月) 持续了31个月,实际经济增长率1956年度6.4%、 1957年度7.5%。 岩户景气〔1959年4月持续到1962年10月〕 持续42个月,1959、1960、1961年度的实际经济 增长率也分别达到了11.2%、12.2%和11.7%。 伊奘诺景气〔1965年11月-1970年7月〕。 持续期间为57个月,1966-1970年度,年均实际 经济增长率为11.8%,如此长时间的持续的高速经 济增长,不仅在日本历史上是罕见的,而且在发达 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由于伊奘 诺景气的出现,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就达到了光辉的 顶点。

战后日本经济史

战后日本经济史

战后日本经济史
战后日本经济史是指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今天的
经济进步历史。

在二战中,日本经历了巨大的损失,赔偿金的支出源源不断,而国家经济也受到重创。

日本国家当时正面临着突然和巨大的负债以及物资荒、城市毁灭和当地经济崩溃的压力,源源不断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压力也更加添加了额外的压力。

海外军事控制期间,美国有意地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来促进日本经济的发展,如:对外开放市场、实施经济强化政策,以及建立独立的财政机构来制定政策。

日本政府在1946年通过了一项减赤计划,其目的是通过减少
政府出口,支出削减财政赤字,从而改善日本经济状况。

1951年,日本加入了《日美宪章》,承诺改革国民经济,并于
1955年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此后,日本经济开始蓬勃
发展,温暖的“昭和时代”也拉开了帷幕,2013年,日本经济
仍占有世界GDP总额的3.9%,位列全球第三。

自19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也处于停滞状态。

日本未能摆脱
银行紧缩政策带来的低利率困境,消费者情绪也受到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在2010年的世界杯和2011年的福岛核灾难之后,日本经济又一次受到沉重的打击,同时,当时日元的下跌也使得出口企业面临更多的困难。

虽然日本经济过去几十年来起伏不定,但日本政府积极推进结构性改革,不仅带来了经济增长,而且还带来了社会的变革和稳定。

在未来的数十年中,日本经济将继续实施适当的改革措施,以期保持最高的增长率和最佳的社会发展。

战后日本经济

战后日本经济

出口海外旳日本汽车
四、泡沫经济时期(1985—1992)
1985年9月,美、日、德、英、法等 五国财政部长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协议 美元贬值,日元、德国马克升值 1988年初,240:1变为120:1 1986年11月到1991年4月,年均增长率5% 股票增长率31%,地价增长15% 国土面积美国25分之一,市价五倍 买世界名画,1990年支出33亿美元 金融资产大举进军美国
岸信介(1896—1987)
三町目旳夕阳 安藤百富
3、奥林匹克景气——池田勇人内阁 吉田学校旳优异学生,忠实执行吉田路线 “轻军备,重经济,在美国保护下发展” 宽容与忍耐,调整煤矿劳资纠纷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环游世界各国,半导体推销商 为1964年东京奥运会增长公共投资 高速公路、城市列车、新干线 1963、1964年GDP年均增长率10%以上 1964年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1973年
2023年
2、稳定增长 三木武夫内阁开始连续发行赤字国债 增长公共投资、增进出口 政府推动开发新能源 企业开发节能产品 产业构造从资本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 产品“重厚长大型”转向“轻薄短小型” 1979年人均GDP与美国相同 沃格尔旳《日本名列第一》 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超出美国
家 用 电 器 旳 普 及 率
1970年大阪世界博览会
卡拉OK发明者——井上大佑
3、经济稳定增长时期(1973—1985)
1、日本淹没——战后最大经济危机 美国总统尼克松“新经济政策” 田中角荣首相“日本列岛改造论”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引起石油危机 全国抢购风潮,卫生纸、洗衣粉等 73年批发物价上升30%,零售物价上升20 小松左京旳《日本淹没》 1973年11月到1975年3月 生产指数降20%,倒闭1200家、失业112万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历程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历程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历程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战后初期,日本面临着废墟和贫困的局面,但通过政府的积极干预和发展产业的政策,经济逐渐恢复并迅速增长。

在1950年代,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计划和政策,以重建战后经济。

这些计划包括重建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扩大出口,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以及提供低利贷款和其他资金援助。

这些措施促使了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196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期。

这一时期,日本政府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培育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业公司。

汽车、电器、钢铁、化工等行业迅速崛起,成为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同时,日本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的出口导向政策,鼓励公司扩大出口市场,增加外汇收入。

然而,1980年代的日本经济发展面临一些挑战。

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也逐渐加剧。

尽管如此,日本仍然通过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如电子产品和汽车,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

1990年代初,日本经济遭遇了一次严重的金融危机,被称为“泡沫经济破裂”。

房地产和股市价格暴跌,许多银行和企业陷入了财务困境。

这一危机导致了经济停滞和长期的低增长,同时还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进入21世纪,日本经济继续面临困境,如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和公共债务问题。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如实施结构性改革、提高女性和外国劳动力的参与等,以促进经济增长。

总体上说,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经历了从恢复到高速增长再到困境的过程,政府的积极干预和产业政策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日本经验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些有启示性的经济发展经验。

战后日本经济

战后日本经济

战后日本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

1953—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10.9%,同期联邦德国为5.7%,法国为4.2%,国为4%,英国为2.5%。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1950年只有1.5%,1980年猛增为13.3%,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2位,仅次于美国。

西方有些学者把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称为20世纪的“奇迹”。

战后十年经济的重建战后,日本为医治战争的创伤,把战时工业改组为平时工业,大体上花了10年时间。

一般认为,1945—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复兴期”,即国民经济恢复和改组的时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国发布无条件投降的停战诏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宣告结束。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大规模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使日本民族遭受了一场空前的浩劫。

战争末期,包括惨遭原子弹袭击的广岛、长崎在内,全国共有119个城市化为废墟,毁于战火的住房达236万栋,900万人流离失所。

近一半的工业设备、道路、桥梁、港湾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工矿业生产急剧下降,如果以战前1934—1936年平均水平为100,1945年的工矿业生产指数仅为60.2,1946年更跌到30.7。

1945年农业歉收,大米产量只有常年的六成,酿成了严重的粮食危机。

由于物资极度缺乏,货币发行量激增,通货膨胀日甚一日。

1945年秋到1946年初,主要消费物资的黑市价格暴涨为官价的30倍到60倍。

经济上的混乱状况一直持续到1947年。

该年由著名经济学家都留重人主持编写的日本第一部《经济白皮书》承认“政府、企业、家庭皆有亏损”。

这句话概括了当时日本经济的困难局面,以至成为名言。

战后日本经济的重建是从实行“倾斜生产方式”开始走上轨道的。

为了使日本经济摆脱瘫痪状态,日本政府于1946年8月成立了经济安定本部,负责制订和实施有经济政策。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历程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历程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历程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历程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功故事。

从二战结束后的废墟中崛起,到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经济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二战结束后,日本面临的是废墟和贫穷。

战争造成的破坏使得国家基础设施严重受损,人口流离失所。

但是,日本人民勤劳智慧,通过自力更生和努力工作,逐渐恢复了国家的经济。

1950年代,美国对日本实施了一系列援助计划,包括金融援助和技术转移,为日本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日本经济迅猛发展。

它以制造业为主导,特别是汽车、电子和钢铁制造业。

日本生产出了高质量和创新的产品,如丰田汽车和索尼电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市场份额。

这些产品的成功部分归功于日本企业的精益求精和追求不断改进的精神。

此外,日本经济也受益于其优良的教育体系和高素质的劳动力。

日本政府在教育领域投资巨大,并注重培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这使得日本的技术人才得以快速积累,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然而,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19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局面开始放缓,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日本几乎没有自然资源,所以必须依赖进口,导致资源供应不足。

此外,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也给环境带来了重大压力,导致严重的污染问题。

另一个挑战是日本的人口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日本的人口开始老龄化,导致劳动力短缺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

这对日本未来经济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他们鼓励科技创新和研发投资,以提高产业竞争力。

其次,他们加大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力度,推动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此外,他们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例如延迟退休年龄和提高养老金待遇。

总的来说,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历程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过程。

尽管面临许多问题,但日本政府和人民以其勤奋和创新精神,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繁荣。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02
经济高速增长期(1955-1973 )
产业政策的实施
产业结构调整
日本政府在战后初期,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从以农业为主 向以制造业为主的转变。这包括对传统产业的扶持和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如钢 铁、汽车、电子等。
企业自主创新
在政府的引导下,日本企业开始注重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逐渐形成了以企业 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为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பைடு நூலகம்
经济崩溃与重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 经济遭受重创,国家经济陷入
崩溃边缘。
美国占领期间,日本政府开 始着手重建经济,通过恢复 生产、重建基础设施等措施
,逐步恢复经济秩序。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 如土地改革、解散财阀等,为
经济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美国占领与改革
01
美国对日本进行了军事占领,并 实施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 改革。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汇报人: 2023-12-26
目录
• 战后初期与经济复兴(19451955)
• 经济高速增长期(19551973)
• 石油危机与经济调整(19731985)
• 泡沫经济与崩溃(19851990)
• 经济全球化与新经济模式( 1990-至今)
• 日本经济的未来展望
01
战后初期与经济复兴(19451955)
贸易立国战略
出口导向型经济
日本政府实施贸易立国战略,将出口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 要手段。通过扩大出口、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日本企 业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
贸易自由化与市场开放
日本政府逐步推进贸易自由化,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吸 引外国资本和技术进入国内市场。这为日本经济的全球化进 程奠定了基础。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战后经济发展是指二战后初步恢复之后,日本在经济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历了一个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时期,被称为“日本经济奇迹”。

以下是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主要历程。

第一阶段:战后恢复与经济(1945-1952年)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几乎被摧毁。

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恢复和重建措施,促进了战后经济发展。

针对农业,政府推出了土地政策,将大规模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

对于工业部门,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财政刺激政策,通过提供财政补贴和贷款来重建企业。

此外,政府还通过制定劳动法和推动劳资和谈来改善劳动环境,提高工人的待遇和福利。

第二阶段:高度增长时期(1952-1973年)1955年至1973年期间,日本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年均增长率达9%以上。

这一时期被称为“日本经济奇迹”的黄金时代。

这是通过工业化和出口导向的经济政策实现的。

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增加了投资,包括修建高速公路和建设港口设施,促进了经济发展。

此外,政府还提供了财政补贴和低利率贷款,帮助企业进行现代化和技术升级。

在出口方面,政府实施了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以发展制造业的出口为重点,通过提供关税减免和财政支持来支持出口企业。

第三阶段:泡沫经济时期(1973-1991年)泡沫经济时期是指从1973年石油危机开始到1991年泡沫破裂为止的时期。

这一时期,日本经济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特别是金融业和房地产业。

政府鼓励银行放贷,金融业获得了大量资金。

同时,房地产业蓬勃发展,价格飙升。

在此期间,日本的股票和土地市场都处于高涨状态。

然而,这种增长模式积累了许多问题,包括过度借贷和过度投资。

1991年,泡沫破裂,日本陷入长时间的经济低迷。

第四阶段:经济停滞时期(1991年至今)自泡沫破裂以来,日本经济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包括降息、财政刺激和结构性等。

然而,这些措施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日本经济仍然面临很多挑战,包括人口老龄化和高债务等。

战后(1945-1970)日本经济发展评析

战后(1945-1970)日本经济发展评析

战后(1945-1970)日本经济发展评析摘要:自1945年二战结束以来,到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之前的这一时期,日本的经济总量以及经济发展势头都位居资本主义世界前列,长期以来,是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作为一个建立在废墟上的战败国,日本为何能够取得如此引人瞩目的社会经济发展成就?日本在战后(1945-1970)创造经济发展奇迹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由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和日本自身的内政外交政策所共同推动。

在美苏争霸的战后国际形势下,日本迅速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同时也倚仗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美苏冷战中大获红利,初步恢复了战后经济建设的元气。

而日本政府在战后积极推行符合日本国情、顺应时代发展的内政外交政策,成为日本在战后经济能够迅速崛起的重要助推器。

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对于日本乃至整个亚洲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日本不仅借此机会升级了相关的公共基础设施,依靠奥运会带动了经济,同时也提振了国民精神,向全世界展现了一个战后崛起的“新日本”。

关键词:战后;日本经济;国际格局一、战后初期的国际格局与日本1945年,在遭受两次原子弹轰炸和日军在亚太战场的全面溃败后,日本作为仅存的法西斯轴心国,终于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盟国的伟大胜利而宣告结束。

在共同打击法西斯的任务完成后,在战时并不突出的美苏矛盾,即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以意识形态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企图争夺战后世界霸权、建立战后秩序的争霸活动拉开了帷幕。

战后的日本由美军独占,因此这也大大方便了美国把日本纳入自己的全球争霸战略,作为其在远东对抗苏联的基地。

在“冷战”的国际关系格局中,日本虽然是二战的战败国,但是此时已经成为美国布局东亚的一枚重要棋子,日本也因此在军事、经济等方面获得了美国所提供的“巨大福利”。

这对于日本战后经济的重建和发展相当于起到了“造血性的作用”。

在军事上,日本成为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在东亚的反共堡垒和后勤基地,同时日本也借此机会取得了庞大的军备订单,获得了大量外汇。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特征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特征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特征二战以前,日本即为列强之一。

但在二战后期,日本的国民经济遭到了巨大损失。

一是因为长期的战争消耗了日本大量的人、财、物力;二是盟军的原子弹轰炸,破坏了日本一些工厂和生产设施,所以到1945年8月二战结束时,日本国民财富的45%以上都被耗费和破坏掉了。

战后第一年即1946年,日本的主要生产指标均大大低于战前水平,工业技术水平比美国落后了30年,劳动生产率比英、法等国也低得多。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发展速度。

1956-1973年,日本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达13.6%,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6位跃升到第2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因此被西方学者认为创造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一.日本经济的改组和恢复阶段(1945年-1955年)从1947年开始,在麦克阿瑟的主持和美同政府的扶植下,日本开始进行战后经济的重建工作。

这种经济重建,是从实行“倾斜生产方式”开始的。

所谓“倾斜生产方式”,就是在资金和原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集中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煤炭生产,用生产出来的煤炭重点供应钢铁业,再用增产的钢铁加强煤炭业。

目的是努力造成煤和钢铁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并以此为杠杆,带动整个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根据这个经济发展战略,日本政府专门设立了“复兴金融公库”。

在1947-1948年中,日本即向煤炭业发放了475亿日元贷款,占据该公库全部贷款总额的36%。

1946 年日本产煤2274万吨,而1947年则达2932万吨,增长近30%;同期的钢产量也增长了21 %。

到1948年,日本即出现了初步的经济好转迹象。

与此同时,日本的经济恢复得到美国的大力扶植。

二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本实行了单独军事占领。

之后,按照波茨坦公告的精神,美国对日本推行了旨在铲除其军国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民主改革。

如在政治和军事上,修改了日本宪法,废除了“天皇制”,并规定日本不得保持陆、海、空军及其它进攻性军事力量,军费开支不得超出国民生产总值的1%。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1945-200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战后经济恢复、经济高速发展、经济低速发展、长期经济停滞这四个阶段。

一、战后经济恢复阶段(1945-1955年)日本穷兵黩武,侵略亚洲、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使国内军事经济畸形发展,国民经济疲惫不堪。

战争后期,由于美军的空袭,以东京为首,全国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到处都变成一片废墟和焦土。

尤其是广岛和长崎,更遭到了原子弹的毁灭性破坏。

与1934-1936年相比,1946年国民经济和生产能力的下降情况是:实际GNP 为62%,人均实际GNP为55%,人均实际个人消费为57%,制造业实际工资为30%(1947年),工矿业生产为31%,(其中煤炭53%、钢材10%、纺织品7%),农业生产为79%。

由于战败,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了,与战前相比,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曲折,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1946-1951年度,经济增长率为9.9%,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22.8%;1951-1955年度,经济增长率为8.7%,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11.3%。

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1955-1972年)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过三大景气时期,分别是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

神武景气(1954年11月-1958年6月):景气持续了31个月,实际经济增长率1956年度7.5%、1957年度7.8%,1958年降为6.2%。

岩户景气(1959年4月持续到1962年10月):景气持续42个月,1959、1960、1961年度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也分别达到了9.4%、13.1%和11.9%,1962年降为8.6%。

伊奘诺景气(1965年11月-1970年7月):景气持续期间为57个月,1966-1970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2%、11.1%、11.9%、12.0%、10.3%,1971年降为4.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经济发展史(战后)默认分类 2010-01-20 11:25:22 阅读32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自1868年明治维新起,日本的经济发展史,是一部以发达国家为目标的追赶史。

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NP)跃居世界第二位。

到20世纪80年代前后,日本不仅在经济规模上仅次于美国,而且在工业技术装备水平、高精尖加工能力、产业结构等方面,均已位居世界前列。

这些表明,作为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的追赶时代在日本已经结束。

以追赶为目标建立的经济体制、生产关系以及经营思想等,面临着深刻的调整。

但是,日本似乎没有意识到大转折时期的到来。

它仍然延续过去的政策思想和发展模式,没有注意培育自主开拓发展的能力与机制。

大量的过剩资本没有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相结合,而是流向房地产和股市,制造出泡沫经济。

由此带来了难以消除的后遗症,如大量的银行不良债权,股市疲软,投资信心不足,消费低迷,巨额财政赤字等,至今困扰着日本经济。

日本经济目前正处在130多年未有的大转折时期,这是由追赶型的经济增长向成熟的、开拓发展型经济增长的转变。

这种转折,如同高速行驶的列车进入弯道,行驶速度下降是很自然的事。

但是,转折的迟误和泡沫经济带来的严重后果,加大了转折的难度。

世界经济的低迷和“9·11”事件的影响,对于日本经济有如雪上加霜。

2001年日本出现经济负增长可以说毫不奇怪。

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有其客观必然性像日本经济辉煌时期引起世界瞩目一样,日本近10年来的经济低迷,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其实,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有其客观必然性,除了日本正处在转折期之外,还有如下两方面因素。

第一,经济基数的增大。

日本的国土面积不到中国的1/25,总人口相当于中国的1/10,然而日本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却是中国的4.44倍。

这说明,日本的经济基数已经相当大。

按照2000年中日两国GDP的比值来算,如果日本GDP增长2%,中国要在GDP绝对量的增加上与日本持平,就需要有8.88%增长速度。

但是,人们却往往认为2%是低速度,8.88%是高速度。

产生这种错觉的主要原因在于只看到增长率,没有看到计算增长率的基数是不同的。

显然,同样的GDP增加量相对于不同的基数,会有不同的增长率。

基数越大,得出的增长率越低。

随着经济基数的增大,增长速度下降是一种必然趋势。

1990—2000年,日本实际GDP年均增长率约为1.75%。

同期,在7个主要发达国家中,与日本增长率不相上下的有法国(1.8%)、英国(1.94%)和意大利(1.56%)。

公认为经济增长“优等生”的德国,同期的增长率为2.25%,仅比日本高0.5%。

但是,人们并不认为英、法、意经济陷入萧条,却认为日本经济状况不好。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过去40多年日本经济一直增长较快,使人们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似乎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就应该高于其他发达国家。

一旦日本经济增长率与它们不相上下,便认为日本经济退步了。

第二,后发展效应消失。

后发展的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往往表现出很高的增长速度。

这是因为,世界上有很多成熟的技术可以模仿和引进,而不必自己从头摸索。

伴随技术引进,过去国内没有的新兴产业部门相继建立起来,产业结构同时向广度和深度扩展,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大量劳动力由农业、传统工业等低附加值部门转向高附加值部门。

新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同时也创造了新的需求,新的需求反过来又推动投资的扩大,从而形成经济整体的迅速发展。

这就是所谓的后发展效应。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的腾飞,六七十年代“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目前的快速发展,都是后发展效应的体现。

但是,后发展效应不可能永远存在。

因为,随着后发展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上的差距逐步缩小,可供模仿的成熟技术减少,新的产业部门难以像以前那样迅速地出现和建立,需求方面的新陈代谢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快。

于是,经济中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变少,甚至出现需求不足、设备过剩、资金过剩等现象。

日本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济泡沫的膨胀以及90年代以来的经济低迷,都与后发展效应消失有关。

日本提供给我们的一条宝贵教训是,作为一个后发展的国家,要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地增长,需要搞好追赶型经济发展阶段与自主开拓型经济发展阶段的衔接。

要使这两个阶段很好地衔接起来,就需要在后发展效应尚未完全消失前,培育起自主开拓创新的能力与相应的机制。

日本依然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同20世纪80年代以前相比,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确实下降了。

但是,增长速度下降并不等于经济实力下降。

日本作为世界经济第二强的地位并未动摇。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均GDP居发达国家之首。

日本的GNP于1966年超过英国,1967年超过法国和原西德,跃居资本主义国家第二位。

苏联解体后,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2000年,美、日、德三国GDP分别为99631亿、47496亿、18724亿美元,就是说,美国是日本的2.1倍,日本是德国的2.5倍。

日本的人均GNP于1987年超过美国,居主要发达国家之首。

尽管最近10年日本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但是人均GDP仍然高于美国。

1999年美国的人均GDP为34047美元,而日本是35567美元,比美国高将近4.5%。

2.世界一流的制造技术。

日本经济的强大主要在于其制造业的发达。

日本主要工业部门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已赶上甚至超过了美国。

日本拥有世界一流的制造技术,在微电子、半导体、计算机、工业机器人、超导应用、光纤通信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领域,在碳纤维、精密陶瓷、纳米技术等新材料领域,日本业已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即使是传统产业,日本在某些方面也具有绝对优势,例如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建造,日本几乎100%地占领着世界市场。

3.研发投入居发达国家前列。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而美国经济迅速发展。

导致这种反差的主要原因在于日本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不如美国。

日本现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在奋起直追。

1996年,日本用于研发方面的经费占GDP的比重为2.8%,高于美国的2.64%和德国的2.41%。

资金状况是研究开发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在这点上,日本明显强于美国。

因为美国的国民储蓄几乎是负数,而日本的国民储蓄率却是主要发达国家中最高的。

如果日本能够将强大的资金力量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结合起来,日本的发展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4.对外收支顺差居世界第一。

日本商品的性能和质量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钢管、内燃机、计算机、半导体、集成电路、轿车、船舶、游戏机及其应用软件等的出口,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近年来日本的贸易顺差有所减少,但仍然是世界上贸易盈余最多的国家。

2000年,日本的贸易收支盈余约为1166亿美元,而美国的贸易收支却是4361亿美元的逆差。

5.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外汇储备规模。

2000年末,日本的外汇储备达3616亿多美元。

同期,其他6个主要发达国家的外汇储备分别是:美国685亿、加拿大近320亿、英国446亿、德国620亿、法国415亿、意大利292亿美元。

就是说,日本的外汇储备是其他6个主要发达国家外汇储备合计额(2778亿美元)的1.3倍多。

6.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日本国内经济萧条,但依然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其对外纯资产额以年均13.4%的速度增长。

2000年,日本对外纯资产(纯债权)余额达11579亿美元,比1990年增加了2.53倍。

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

1994—1999年,美国对外纯债务额由1705亿美元增大到14736亿美元,5年间增加了7.6倍多,年均增长率达53.9%。

日本的增长潜力不可低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会受到来自国内外政治、军事、技术、能源供给、国际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对于处在大体相同发展阶段的国家而言,它们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是由其自身的增长潜力决定的。

从经济增长的构成要素分析,日本的增长潜力不可低估。

1.勤劳的国民和高素质的劳动力。

日本是世界上国民受教育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教育的发达使国民的平均素质得到提高。

日本民族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民族之一。

日本公司的许多职员把公司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做,用汉语中“勤奋”一词来形容他们的工作态度都显得过于平淡,倒是日语中的“猛烈社员”能够比较恰当地表现他们对工作的态度。

一个国家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全体国民勤奋劳动的结果。

勤奋的国民和高素质的劳动力是日本能够建成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最宝贵的基础条件,这个基础今后仍将存在。

2.大量的储蓄和充裕的资金。

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往往受到资金不足的制约,为筹措资金而背上沉重的外债,甚至陷入债务危机的国家也屡见不鲜。

日本则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日本国民有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发达国家中,日本的国民储蓄率一直是最高的。

按照“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100”的公式计算,2000年,日本家庭的平均储蓄倾向为27.9%。

大量的国民储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裕的资金。

日本资金的充裕状况也反映在对外收支方面。

如前所述,日本是世界经常收支盈余、贸易收支盈余、外汇储备、对外纯债权最多的国家。

这些表明,今后日本经济发展基本上不存在资金方面的障碍。

3.强大的实用技术开发能力。

论基础研究与发明能力,日本虽然不如美国,但是日本也有自己的强项,即实用技术开发能力和精加工能力强,将技术产品化的经验积累十分丰富。

例如,液晶显示器的原理出自美国的RCA公司,但是首先将这项技术变为商品并投入大量生产的却是日本。

再比如,古老的陶瓷技术并不神秘,但日本生产的陶瓷密封接插件、陶瓷过滤器,却几乎100%地占领着世界市场。

又比如,转子发动机是德国人发明的,但将这一发明变为产品的却是日本的一家公司。

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强弱,不仅要看它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发明或创造,更重要的是要看它能否将这些发明和发现变为产品。

科技转变为经济实力的关键是将科技发明变为产品。

从这一点上说,日本较强的实用技术开发能力,是其能够在未来维持经济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日本在加强新技术开发的同时,充分发掘以往的技术发现和发明,通过对现有各种发明的组合和再开发,创造出新的产品,有可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后发展效应消失后,日本不会再有过去那样的高速增长。

但是从日本自身的基本素质看,其经济也不会逊色于欧美等其他发达国家。

当前,美国经济衰退,欧盟经济低迷,日本经济转入负增长,亚洲面临着比1997年货币金融危机还要严峻的经济形势。

按现行汇率计算,日本的GDP相当于中国、印度、东盟以及“亚洲四小龙”等15个主要亚洲国家和地区GDP总和的1.6倍多,日本经济恢复增长对亚洲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