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养生艾灸穴位图
2016年艾灸常用穴位图详解(多图)
![2016年艾灸常用穴位图详解(多图)](https://img.taocdn.com/s3/m/c6c978ea700abb68a982fbe7.png)
• •
大家常用的保健大穴位的【取穴位置】和【主治功效】 大医堂保健艾灸师培训中心老师提醒,艾灸养生最重要的是两点:
•
• •
1: 选择产品质量好的艾条施灸:
2:坚持施灸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阿是穴】
•
阿是穴是针灸或推拿医师经常选取的穴位。阿是穴的位置确定大夫用力按压患者,当压到最痛的一 点时,患者会大叫一声“啊”,此点即是。一般认为,阿是穴是患者发病时机体任何部位出现的压 痛点。按、揉阿是穴,可使局部的气血趋于畅通,对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许多腰腿痛或肩颈痛 患者都有体会,他们腰痛捶腰,腿痛捶腿,其实这就是利用阿是穴在治疗。
【八穴】
•
•
【取穴位置】骶椎。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 一、二、三、四骶 后孔中,合称“八穴”。
人体最重要的30个艾灸穴位(附穴位图)
![人体最重要的30个艾灸穴位(附穴位图)](https://img.taocdn.com/s3/m/2f4a552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18.png)
人体最重要的30个艾灸穴位(附穴位图)有养生有态度有生活有定制一次体验的关注中医艾灸之所以走人寻常百姓家中,与简便的操作、显著的治疗功效、经济实惠和就地取材是分不开的。
艾灸除了治病的同时,还能够起到养生保健作用,这是其它治病方式所不具备的功效,并且无副作用,正因为如此,成为广大患者选择,深受百姓喜爱,千年流传至今。
文末上周养生粥福利公布了,耐心看完人们对于身体上的十二条经脉众多穴位很是头疼,让了解这么多穴位也是很困难的,为了更好的掌握穴位,本编结合穴位、取穴方法和主治病症等方面相互结合,取身上的重要的30个重要穴位,供各位艾灸朋友了解。
了解好这30个重要的穴位,便能够掌握解决身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病症。
【百会穴】:百会穴位于背部,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正坐的姿势,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
当前发际上五寸,后发际上七寸,前后发际之间的直线距离相当于12寸(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脱肛、久泻久痢等。
【肩井穴】:位于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取穴方法: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俯伏或者俯卧的姿势,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主治疾病:肩背痹痛、上肢不遂、颈项强痛等肩颈上肢部病症。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方法:取穴时正低头,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主治疾病:热病、痢疾、咳嗽、肩背痛、腰脊强、小儿惊风、中暑、呕吐、风疹等。
【风门穴】:位于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艾灸----延年益寿四大保健穴位(附穴位图)
![艾灸----延年益寿四大保健穴位(附穴位图)](https://img.taocdn.com/s3/m/5d2ec4c0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60.png)
艾灸----延年益寿四⼤保健⽳位(附⽳位图)古⼈云“家有三年艾,医⽣不⽤来”,说的就是使⽤艾灸进⾏家庭⾃我调治。
灸法四季皆可,尤以冬季为宜。
《孟⼦》中曾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孔⼦也说过“⽆病⾃灸”的话,可见艾灸这种保健⽅法⾄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存在了。
《宋史》⾥还记载着⼀则故事:宋太宗赵光义病了,他的哥哥宋太祖赵匡胤来看望并亲⾃为其艾灸,可见艾灸在当时已经是很普遍的防病治病⽅法。
艾灸法——绿⾊养⽣疗法艾灸法,就是借助艾草燃烧时发出的药⼒和红外线温热刺激,来熏灼特定的⽳位,以达到治病防病、养⽣保健的⽬的。
中医理论认为,艾灸能补⽓助阳、温益脾肾,使⼈体元⽓充⾜,精⼒旺盛,抗衰延年。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艾灸相关⽳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机体的免疫⼒,还能够增加红细胞、⽩细胞的数量和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
如果长期施灸保健⽳位,就能够达到调合阴阳,健脾合胃,固本培元,补中益⽓,强壮全⾝,祛病延年的效果。
三⼗⽽⽴要艾灸艾灸养⽣,对于30岁以上的⼈尤为重要。
王焘在《外台密要》中说“凡⼈年三⼗以上若不灸三⾥,令⼈⽓上眼暗,阳⽓逐渐衰弱,所以三⾥下⽓也。
”就是说,30岁以上的⼈阳⽓逐渐衰弱,灸⾜三⾥⽳可补⽓壮阳,不然会出现⽓短、两眼昏花等现象。
常年坚持,必获殊益。
养⽣保健灸哪⾥灸疗,⼈体有⼏百个⽳位,怎样拿捏准确?⼀般⼈能做到么?再多的⽳位,总有关键的⼏个紧系全⾝,关乎性命。
关元、命门、⾜三⾥、中脘是⼈体四⼤养⽣要⽳。
利⽤纯阳艾⽕长期温灸四⼤养⽣要⽳,具有补益肾⽓,健脾和胃,促进脾。
肾运化的作⽤。
扶养⼀⾝正⽓,使正⽓不绝,脾⼟肥沃,肾⽔充盈。
⼟沃、⽔盈、⽓⾜便能⽣长万物,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然会健康长寿了。
1.关元⽳⼜名丹⽥,任脉之⽳,在脐下三⼨处。
关元⽳是⼈体重要补⽳之⼀。
主治: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便频数、尿浊尿⾎等泌尿⽣殖系统疾病:⽉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阴挺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各种疝⽓、浮肿、中风脱证、⼀切虚劳损伤、四肢厥冷等。
女性艾灸穴位有哪些
![女性艾灸穴位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443b845901f69e3143329460.png)
女性艾灸穴位有哪些其实养生当中的艾灸就是通过疏通人们的经络来达到养生的作用,常常都会被用来治疗妇科疾病的,因为女性朋友们的妇科疾病的治疗要比男性朋友们更加复杂的,这个时候就可以采取艾灸的方法去进行治疗的,基本上来说在艾灸的时候一定要找准自己想要去达到效果的穴位,但是很多人在找穴位的时候都会变得有些错误,这个时候就会让自己的养生效果没有办法体现出来。
1、关元【标准定位】任脉穴。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小肠的募穴。
【主治疾病】肾虚气喘,遗精,阳痿,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2、气海【标准定位】人体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主治疾病】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等3、中极【标准定位】任脉穴。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膀胱的募穴。
【主治疾病】癃闭,带下,阳痿,痛经,产后恶露不下,阴挺,疝气偏坠;积聚疼痛,冷气时上冲心;水肿,尸厥恍惚;肾炎,膀胱炎,产后子宫神经痛。
4、足三里【标准定位】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
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主治疾病】足三里穴能治疗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综上所说,我们已经了解到女性艾灸穴位,那么就要根据每个人的病情情况不同,还选择不相同的穴位进行艾灸的,基本上来说关元穴位是有很多种效果的,是可以治疗相当多的妇科疾病,比方说痛经,月经不调都是可以艾灸这个穴位来达到缓解的作用,这个穴位是在人们的下腹部的。
艾灸常用穴八髎穴
![艾灸常用穴八髎穴](https://img.taocdn.com/s3/m/cddf9b305ef7ba0d4b733b2e.png)
艾灸常用穴——八髎穴艾灸常用穴——八髎穴艾灸八髎穴主要治疗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位置】:骶椎。
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用推擦法可使局部发热并向小腹放散。
八髎(liáo)位于膀胱经上,位于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左右共八穴,故名。
最早出自于《黄帝内经》,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脊椎两侧各四个,总共八个,故称八髎穴。
髎,孔隙也。
八髎五行属水,擅长调节全身的水液,疏通气血。
凡是妇科病,都跟气血水液有关。
因而,八髎能通调所有的妇科病。
命门、肾俞、志室在腰部横向同一条线上。
搓八髎是治疗妇科男科之要**诀云:大趾连通肝脾经,疏肝健脾强腰身。
小趾归属膀胱经,泌尿疾病可医治。
第四趾节通胆经,便秘胁痛奉效奇。
中医有句:“脚为肾之根”,《儒门事亲》曰:“肾主两足”。
俗语云:“脚为树根身为干,泉水滋润树茂盛”。
通过这种方法治腰疼效果极好。
我是用手背来回上下揉搓,抹点橄榄油,搓的面积尽量扩大到整个后腰部,从命门、肾俞、志室开始,一直到八髎,甚至长强。
腰为肾之府,摩击肾府,又名“擦精门”。
命门、肾俞、志室此三穴为肾精和元气聚集之地,按摩搓揉此处,可以补充元气,滋养肾精。
从而令女人身体强壮,气血充足。
命门五行属火,女人要想身体好,永远不显老,就需要命门之火不停燃烧,使肾水保持温暖畅通。
肾俞是肾的直接代言人,跟肾一样,五行也属水。
另外,凡是妇科病、肾系统疾病,在肾俞处都有压痛点。
志室是藏肾精的宫殿,五行属土。
肾水没有土的藏纳,便会泛滥成灾,女人身体的毛病也会一发不可收拾。
当你揉搓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热力从后腰部源源不断地往腹部的神阙和关元渗透。
我在上个月的时候,只要运动十来分钟身上就会发热,现在天气变冷,发热的时间要长一些,每天做个一两次可以驱寒保暖。
艾灸治病配穴一览表(附全身穴位图),终于找到了!一定要收藏!
![艾灸治病配穴一览表(附全身穴位图),终于找到了!一定要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3e062c4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8.png)
艾灸治病配穴一览表(附全身穴位图),终于找到了!一定要收藏!科名病症常见艾灸穴位呼吸系统感冒风门、大椎、太阳、尺泽、合谷、外关、足三里专灸风门、足三里可预防流感哮喘涉及该病症的处方用穴共80多个、计777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13个穴位,依次是肺俞、膻中、足三里、大椎、定喘、天突、肾俞、风门、丰隆、膏肓俞、太渊、合谷、尺泽。
(支)气管炎、咳嗽涉及该病症的处方用穴共70多个,计387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13个穴位,依次是肺俞、膻中、肾俞、定喘、天突、足三里、大椎、风门、心俞、丰隆、膏肓俞、脾俞、鱼际。
气管炎风门、大杼、身柱、隔俞、肾俞、肺俞、中府、膻中、中脘、尺泽、丰隆(化脓灸)肺结核体温正常者:肺俞、膏盲、胃俞、中脘、列缺、足三里体温略高者:大杼、身柱、曲池、尺泽,此病亦早灸长灸循环系统高血压涉及该病症的处方用穴共80多个,计269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10个穴位,依次是足三里、曲池、百会、风池、合谷、太阳、太冲、三阴交、行间、内关。
动脉硬化大杼、大椎、肾俞、阳陵泉、足三里冠心病厥阴俞、神道、心俞、天宗、膻中、巨阙、曲池、郄门、大陵、太渊、三阴交、太溪心绞痛发作时,灸郄门、内关、膻中减肥、高血脂涉及该病症的处方用穴共60多个,计219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8个穴位,依次是三阴交、足三里、丰隆、曲池、内关、阴陵泉、内庭、天枢。
心律失常涉及该病症的处方用穴共60多个,计203穴次,其中最髙频次的8个穴位,依次是内关、心俞、神门、足三里、膻中、三阴交、厥阴俞、太溪。
风湿性心脏病心俞、灵台、肝俞、巨阙、郄门、小海、神门、足三里血液系统贫血隔俞、脾俞、中脘、足三里、绝骨白细胞减少症大椎、隔俞、脾俞、足三里、关元白血病隔俞、脾俞、中脘、足三里、绝骨,心俞、大椎、血海消化系统胃溃疡中脘、肝俞、脾俞、胃俞、梁丘、阳陵泉急性胃肠炎中脘、梁门、水分、大肠俞、温溜、内关、梁丘、足三里慢性胃肠炎上脘、中脘、梁门、脾俞、偏历、足三里胃酸过多中脘、不容、巨阙、膏盲、胃仓、阳陵泉、中封、地机(不用足三里)胃痉挛中脘、梁门、章门、巨阙、肝俞、胃俞、梁丘、足三里、内廷胃扩张上脘、中脘、气海、至阳、隔俞、脾俞、胃俞、足三里胃下垂涉及该病证的处方用穴共30多个,计151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8个穴位,依次是足三里、胃俞、中脘、脾俞、气海、内关、梁门、中枢。
艾灸常用保健穴位
![艾灸常用保健穴位](https://img.taocdn.com/s3/m/b1859feacc1755270622086c.png)
艾灸补益的常用穴位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
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成效。
灸身柱穴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
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成效。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
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
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
?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灸大椎穴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
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
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灸中脘穴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
?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
〞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
〞?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
〞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黏膜襞增深、力增。
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消化吸收和增人的抵抗力,于胃脘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好效。
女性人体穴位图【正面,背面】
![女性人体穴位图【正面,背面】](https://img.taocdn.com/s3/m/16259b6019e8b8f67d1cb92b.png)
女性人体穴位图【正背面高清图解大全】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协调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
而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经络、腧穴在人体中纵横交错、沟通内外、联系上下,与人体脏腑、机体、五官的健康息息相关,能使人体气血运行畅通,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
女性人体穴位图解大全——任脉穴位各个位置01、曲骨穴 02、中极穴 03、关元穴 04、石门穴 05、气海穴 06、阴交穴 07、神阙穴 08、水分穴 09、下脘穴 10、建里穴 11、中脘穴 12、上脘穴13、巨阙穴 14、鸠尾穴 15、中庭穴 16、膻中穴 17、玉堂穴 18、紫宫穴 19、华盖穴 20、璇玑穴 21、天突穴 22、廉泉穴 23、承浆穴女性人体穴位图解任脉作用:1、曲骨穴主治身体方面:阴部瘙痒、下腹坠胀、月经不调、痛经;皮肤方面: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暗疮。
2、中极穴、关元穴、石门穴、气海穴、阴交穴穴主治身体方面: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性冷淡、内分泌失调;皮肤方面: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黄黑皮肝、体毛过多,毛孔粗大。
3、神阙穴、水分穴、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上脘穴主治身体方面: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痛、反酸、便秘、口气重;皮肤方面:嘴周暗疮、皮肤色晦无光、鼻翼两旁充血。
4、巨阙穴、鸠尾穴、中庭穴、膻中穴主治身体方面:失眠多梦、胸闷、心烦、健忘、反胃、呕吐;皮肤方面:面色苍白、肤色异常、粉刺。
5、玉堂穴、紫宫穴、华盖穴、璇玑穴、天突穴主治身体方面:咳嗽、气喘、呕吐、胸中气逆、哮喘。
6、廉泉穴、承浆穴主治身体方面:牙痛、口舌生疮、舌下肿痛。
女性人体穴位图解——足阳明胃经作用1、气舍穴、缺盆穴、气户穴主治身体方面:咽炎、扁桃体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百日咳、食道炎、火消化不良、胸膜炎;皮肤方面:皱纹、油脂旺盛、面色苍白。
女人湿气重艾灸哪里,四个艾灸排湿穴位
![女人湿气重艾灸哪里,四个艾灸排湿穴位](https://img.taocdn.com/s3/m/2249886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3e.png)
女性体内如果湿气重并且不能及时调理的话,就会出现体弱无力、食欲不振、虚胖等症状,女性朋友体内湿气重是可以通过艾灸的方式进行调理的,那么女人湿气重艾灸哪里最好呢?
女人湿气重艾灸哪里
1、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手的背侧,即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下缘的位置。
艾灸合股穴位可以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等作用。
除可以排湿,女性痛经也可以按揉合谷穴进行改善。
2、解溪穴
解溪穴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适当进行艾灸可以起到祛除全身痰湿之气的作用,可有效缓解下肢水肿症状。
每天可以分别艾灸双脚脚腕处的解溪穴个15分钟,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排湿效果。
3、曲池穴
曲池穴位于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适当艾灸这个穴位可以起到调理气血、祛除风湿等功效,对于气血瘀积、手麻、胸中烦满等症状也有调养效果。
4、足三里
足三里是一个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的穴位,并且在双腿的膝盖外下方三指宽的凹陷处各有一个,适当艾灸这个穴位可以提高整体素质,祛除体内的寒湿之气。
结语:女人湿气重艾灸哪里,女性朋友体内如果湿气重,那么可以艾灸以上穴位。
除了艾灸调理以外,女性朋友还可以通过日常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进行祛湿治疗。
女性人体穴位图【正面,背面】
![女性人体穴位图【正面,背面】](https://img.taocdn.com/s3/m/c3e44cfa7cd184254a3535e2.png)
女性人体穴位图【正不和高清图解大全】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调和与同一,完成正常的心理活动,是依附经络体系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而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经络.腧穴在人体中纵横交织.沟通表里.接洽高低,与人体脏腑.机体.五官的健康互相干注,能使人体气血运行疏浚,起到治疗和保健感化.女性人体穴位图解大全——任脉穴位各个地位01.曲骨穴02.中极穴03.关元穴04.石门穴05.气海穴06.阴交穴07.神阙穴08.水分穴09.下脘穴10.建里穴11.中脘穴12.上脘穴13.巨阙穴14.鸠尾穴15.中庭穴16.膻中穴17.玉堂穴18.紫宫穴19.华盖穴20.璇玑穴21.天突穴22.廉泉穴23.承浆穴女性人体穴位图解任脉感化:1.曲骨穴主治身材方面:阴部瘙痒.下腹坠胀.月经不调.痛经;皮肤方面:怀胎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暗疮.2.中极穴.关元穴.石门穴.气海穴.阴交穴穴主治身材方面: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性冷漠.内排泄掉调; 皮肤方面:怀胎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黄黑皮肝.体毛过多,毛孔粗大.3.神阙穴.水分穴.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上脘穴主治身材方面: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痛.反酸.便秘.口吻重; 皮肤方面:嘴周暗疮.皮肤色晦无光.鼻翼两旁充血.4.巨阙穴.鸠尾穴.中庭穴.膻中穴主治身材方面:掉眠多梦.胸闷.心烦.健忘.反胃.吐逆; 皮肤方面:面色惨白.肤色平常.粉刺.5.玉堂穴.紫宫穴.华盖穴.璇玑穴.天突穴主治身材方面:咳嗽.气喘.吐逆.胸中气逆.哮喘.6.廉泉穴.承浆穴主治身材方面:牙痛.口舌生疮.舌下肿痛.女性人体穴位图解——足阳明胃经感化1.气舍穴.缺盆穴.气户穴主治身材方面:咽炎.扁桃体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百日咳.食道炎.火消化不良.肋膜炎; 皮肤方面:皱纹.油脂兴旺.面色惨白.2.库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主治身材方面: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肋膜炎.乳腺炎; 皮肤方面:面色灰白.明亮无华.口唇惨白.眉眼之间暗青.3.乳中穴.乳根穴主治身材方面:产妇乳汁缺少,乳腺炎.肋膜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4.不容穴.承满穴.梁六穴.关门穴.太乙穴主治身材方面:胃炎.胃痉挛.十二指肠溃疡.吐逆.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肝炎肠炎; 皮肤方面:颜面浮肿,面色萎黄.色素惊慌.嘴周痤疮.鼻梁明亮无光泽.眼角外侧色斑.5.滑肉门.天枢穴主治身材方面: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痛经.便秘.内排泄掉调; 皮肤方面:黑眼圈.怀胎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6.外陵穴.大巨穴主治身材方面:胃炎,肠炎,肠痉挛,阑尾炎,肠梗阻.便秘.腹痛,膀胱炎,尿道炎.疝气; 皮肤方面:黑头.粉刺.丘疹.痤疮.油脂排泄兴旺.7.水道穴.归来穴.气冲穴主治身材方面: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卵巢机能低下.月经不调.痛经.便秘; 皮肤方面:黑眼圈.眼周皮肤明亮.怀胎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8.髀关穴.伏兔穴.阴市穴主治身材方面:下肢麻痹.痛苦悲伤.膝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脚气.水肿.9.梁丘穴.犊鼻穴.足三里穴主治身材方面:头痛.掉眠.胃痉挛.胃炎.腹泄.肠炎.肝炎.消化不良.乳腺炎.痛经.盆腔炎.高血压.贫血.风湿热.10.上巨虚穴.条口穴.下巨虚穴主治身材方面:阑尾炎.胃肠炎.胃痉挛.肠炎.便秘.消化不良.肩周炎.膝关节肿痛11.丰隆穴.解溪穴主治身材方面:掉眠.头痛.高血压.哮喘.胃炎.肝炎.肠炎.阑尾炎.便秘.肩周炎.踝关节四周组织扭伤.注:暗示穴位的“寸”,是用本身(顾客)的手指作尺子测量,被称为“同身寸”.中指中节桡侧两头的纹头距离为1寸;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也是1寸;将食指到小尾指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尺度,其宽度为3寸.任脉:主治神经体系.呼吸体系.消化体系.泌尿生殖体系病症,以及寒性病症和本经所经由之部分的病症.女性人体穴位高清图——督脉穴位各个地位:01.长强穴02.腰俞穴03.腰阳关穴04.命门穴05.悬枢穴06.脊中穴07.中枢穴08.筋缩穴 09.至阳穴10.灵台穴11.神道穴12.身柱穴13.陶道穴 14.大椎穴15.哑门穴16.风府穴17.脑户穴18.强间穴19.后顶穴20.百会穴女性人体穴位图解大全——督脉.膀胱经感化:01.络却穴.玉枕穴主治身材方面:头痛眩晕.视物不明.鼻塞.热病无汗.掉眠.02.百会穴.后顶穴.强间穴.脑户穴主治身材方面:头晕目眩.掉眠.心烦.健忘.耳鸣03.风府穴.哑门穴.大椎穴.天柱穴主治身材方面:掉眠多梦.颈椎病.头晕耳鸣.四肢举动麻痹.鼻炎.胸闷.落枕; 皮肤方面:鱼尾纹.面部皱纹.毛孔粗大.皮肤过敏.油脂兴旺.暗疮.04.大杼穴.风门穴主治身材方面:咳嗽.胸闷气喘.鼻塞.肩背酸痛.感冒.咳嗽; 皮肤方面:神经性皮炎.额头肤色明亮05.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肺俞穴.阙阴俞穴.心俞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主治:身材方面:感冒咳嗽.心慌惊骇.面红发烧.掉眠健忘.身热头痛; 皮肤方面:红血丝.毛囊炎.过敏性皮炎06.灵台穴.至阳穴.督俞穴.膈俞穴.譩譆穴.膈关穴主治身材方面:虚胖.乳房松懈.抑郁不安; 皮肤方面:面色青黄.眼袋.皮肤光滑07.筋缩穴.中枢穴.肝俞穴.胆俞穴.魂门穴.阳纲穴主治身材方面:少气乏力.精力不振.内排泄掉调.心烦易怒.食欲不振; 皮肤方面:皮肤光滑.皱纹.面色秽浊.色素沉积.口唇惨白无华.08.脊中穴.脾俞穴.胃俞穴.意舍穴.胃仓穴主治身材方面:消化不良.胃酸胃痛.痔疮.腹泻.腰背痛苦悲伤.体内湿气.腹胀.食欲不振; 皮肤方面:酒渣鼻.暗疮.红血丝.眼睑浮肿.面黄浮肿.面色潮红.油脂兴旺.嘴周痤疮.脂溢性皮炎.09.悬枢穴.命门穴.腰阳关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肓门穴.志室穴主治身材方面:月经不调.腰酸痛.口干唇燥.脚冷乏力.便秘.腹痛.小便晦气.阴部肿痛; 皮肤方面:黄褐斑.黑眼圈.暗疮.面色苍黄.肤色明亮滞浊.10.腰俞穴.长强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胞肓穴.秩边穴主治身材方面:泌尿不畅.痛经.子宫内膜炎.便秘.性冷漠.阴部湿痒; 皮肤方面:皮肤湿润.光滑.斑点.怀胎斑.11.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阴穴主治身材方面:月经不调.经痛崩漏带下.疝气.小便晦气.便秘.阴部湿痒; 皮肤方面:斑点.怀胎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面色苍黄.暗哑无光.12.承扶穴.股门穴主治身材方面: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便秘.痔疮.臀部炎症.13.合阳穴主治身材方面:功效性质宫出血.月经不调.子宫性内膜炎14.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主治身材方面: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痔疮.便秘.15.跗阳穴.昆仑穴主治身材方面:头痛.眩晕.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踝关节扭伤.膝关节炎.督脉主治神经体系.呼吸体系.消化体系.泌尿生殖体系.活动体系病症,以及热性病症和本经所过部位之病症.。
女性养生保健讲座课件(艾灸专题)
![女性养生保健讲座课件(艾灸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e5c8293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4.png)
感觉艾灸的奇妙,享受温灸的温馨!感受中华医学的博大 精深!!做一个让艾温养的女人!!!
第七、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有“若想身体安, 三里常不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 该处的皮肤起水疱,又称其为“灸花,灸疮”,这水疱流水可 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常不干”因此而来。艾灸足三里 穴,可以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刺激消化液的分泌, 从而增强消化能力。
8.更年期综合症: 肾俞穴、三阴交穴、关元穴各灸20-30分钟。 效果:通过穴位调理气血,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从而消除 更年期引起的月经变化、面色潮红、失眠、心悸等症状。
血淤在脸上是斑 淤在身上是病 艾灸活血化瘀 治病又祛斑
一般长斑的人大多都是女人,而女人之所以容易长斑,与女性体 质密切相关。
3.腹痛: 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外引起病变,而表现为腹部疼痛。根 据疼痛部位不同,可以用艾灸有针对性地中脘、神阙、足三里,各 施10-15分钟温和灸。 效果:和胃健脾、疏通大肠腑气、使津生而通,对治疗上腹疼痛特 别有效。
4.慢性腹泻: 腹泻是各种原因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或元气不足,脾肾虚衰所致, 艾灸对于治疗慢性腹泻效果很好,取穴神阙、中脘、足三里各灸1520分钟。 效果:温经祛寒、平和阴阳、调理气血、健脾和胃。
第五、神阙穴
在脐窝正中,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的功效。灸 神阙暖全身,有沟通上下的功效。而且灸神阙还可以治疗胃肠 疾病,妇科疾病,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疾病,所以阳虚体质 灸神阙可以很快得到改善,并可强健脾胃功能,预防疾病。
第六、关元穴
位置在我们的肚脐下面大约三寸的位置,是一种具有很好养 生以及强健身体功效的穴位。长期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 有效的调理气血,可防治遗尿、尿频,少腹胀痛,脱肛、疝气、 遗精,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不孕 等。
女性保健奇穴---女福穴(附图)
![女性保健奇穴---女福穴(附图)](https://img.taocdn.com/s3/m/8efb4e0776c66137ee061915.png)
保健奇穴---女福穴
顾名思义,女福穴就是给女人带来福气的大穴。
它位于外踝前侧约一寸的地方,肌肉微凸,极易辨认,可以用压痛法取准,也就是哪里最敏感、最痛就压哪里,每次按8分钟,酸胀感越强烈越有效。
女福穴止痛效果好,对于妇科疾病的一切疼痛,如痛经、产后子宫收缩疼痛,以及女子许许多多莫名其妙的疼痛等,都有显著疗效。
“女福穴”,是周尔晋先生发现并命名的。
当年周先生在安徽定远的时候,有一位妇女3次产后都患有子宫收缩痛。
她第二次产后发病的时候,周老用耳穴给治好了,到了第三次发病的时候,病情更为严重,而且小便不通,疼痛不已,耳穴也毫无效果了。
周老当时想:脚乃是肾、肝、脾3经的聚集之处,在脚上是否能找到治疗该病的高升点呢?果然,在她脚外踝前不到一寸的地方,周先生找到了一处非常明显的压痛点,指压下去,5分钟后,这位产妇不痛了,小便也通畅了。
此后,周老用这个穴给许多妇女解除了各种妇科病痛,久而久之,他就把这个位置作为一个穴固定下来,并取名为“女福穴”。
女福穴还有强壮腰腿的功能,对腰椎病与瘫痪也有防治作用。
而且,这个穴不仅仅能给广大女性朋友带来福气,同样还能给男性带来福气。
当一些朋友患有前列腺炎等男性病时,按压这个穴也会非常有效。
【精品】艾灸穴位图解
![【精品】艾灸穴位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717830bb0b1c59eef9c7b42b.png)
艾灸穴位图解【好轻松艾灸穴位疗法】艾灸:自古相传的原生态健康疗法《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艾灸是一种自古相传的中医疗法,在医学典籍出自《医学入门》里的“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和《黄帝内经》里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说法。
现在很多人都自己在家用艾灸治病,或者保健。
与拔罐、刮痧等其他中医疗法相比,艾灸的作用更好,没有副作用,操作起来更简单,花费低廉,适合普通家庭使用。
艾灸是通过艾灸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传递到经络系统,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作用于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病变部位,达到驱寒邪、补阳气、通经络、调正气的目的;起防病治病,保健强身之功效;可以有病治病、未病找病、无病养生;因此达到四效合一和三位一体的作用。
这是其他中医疗法不具备的.学会了艾灸,就等于给自己请了一位全能的家庭医生,大病小病都能治,没病也能防病保健养生。
这么好的健康方法,每个人都应该掌握。
艾灸手法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
2、间接灸:用药物将艾炷与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
如生姜间隔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等。
3、艾条灸:艾条于穴位或病变部位上施灸者即艾条灸疗法,操作常分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4、温灸器灸、艾灸盒灸:临床常用的有中华经络灸棒、随身灸、火龙罐灸、艾灸盒(一孔、二孔、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
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俞穴火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
中华经络温灸棒随身灸火龙罐灸温灸盒临床医学常用艾灸病症颈椎病的艾灸疗法【临床表现】:呈慢性发病,多数患者渐渐感到肩、臂、手的疼痛、麻木,头痛头晕,颈不僵硬,甚至握力减弱,肌肉萎缩,也可出现下肢无力或二便失常。
颈肩或上肢活动功能受限,病变棘突及患侧肩胛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扪及条索状硬结。
1、常坐不动,颈椎有压力,长久下来,会引发颈椎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灸法】:常采用艾灶灸、艾条温和灸。灸法同关元。
急性附件炎症状明显,如发热、寒战、下腹剧痛等。慢性附件炎有程度不同的腹痛,或小腹坠胀和牵扯感,具时轻时重,伴有白带增多、腰疼、月经失调等症状。
适应于妇科炎症、骨盆炎、下腹坠胀、乳房胀痛等症。ﻫ
穴位的定位及穴位的功效
1、神阙穴:肚脐
主治:温阳救逆、利水固脱。主治痢疾、绕脐腹痛、脱肛、女人血冷不受胎、中风、水肿鼓胀、肠炎、产后尿潴留。ﻫ2、水分:
定位:脐上1寸。
主治:帮助恢复腹部肌纤维的弹性,有利于收腹祛脂同时可消除水肿,小便不利,腹痛。ﻫ3、水道:
定位:下腹部脐下3寸、旁开2寸。ﻫ主治:增强腹直肌弹力纤维的弹性增强水液代谢能力,有利于皮下脂肪的消除,对痛经、闭经、小便不利有效。
4、天枢:
定位:脐旁开2寸
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月经不调等。ﻫ5、归来:ﻫ定位: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当前正中线旁开2寸。ﻫ主治:活血化淤、调经止痛、月经不调、带下、卵巢炎、秘尿系统疾病、阴*痛、男女生殖器疾病。
女性养生艾灸穴位图
———————————————————————————————— 作者:
———————————————————————————————— 日期:
ﻩ
女性养生艾灸穴位图
ﻫ
穴位的定位及穴位的功效
1、神阙穴:肚脐ﻫ主治:温阳救逆、利水固脱。主治痢疾、绕脐腹痛、脱肛、女人血冷不受胎、中风、水肿鼓胀、肠炎、产后尿潴留。ﻫ2、水分:
【中医好轻松艾灸疗法】
【灸法】:采用艾灶无疤痕灸或艾条温和灸,药物(附子饼)敷灸,每次每穴5壮或15-20分钟,灸至小腹温暖舒适,局部皮肤红晕发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注意孕妇忌用。
(3)、灸气海穴:
气海穴属任脉经穴,为保健要穴。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调理冲任及强壮作用,灸之能调整胃肠及肾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腹泻、遗尿、阳痪、遗精、月经不调、崩漏、中风、不孕有防治作用。古人有"气海者,人元气所生之地也".
子宫出现问题常出现以下症状: 如:下腹疼痛、腰痛、月经失调、骚痒、痛经、白带多、性交痛等症状,长期以来严重影响着女性的身心健康,不少病人羞于求医或者没有时间到医院治疗,一再贻误病情,以致造成了严重的后果。ﻫ适应于宫颈炎、子宫炎、白带病变症等。ﻫ1、 水道:ﻫ定位:下腹部脐下3寸脂肪的消除,对痛经、闭经、小便不利有效。ﻫ4、天枢:
ﻫ
8、子宫保养配穴:取穴:神阙、水分、天枢、关元、中极、子宫。ﻫ生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生孩子,这是女性的宿命也是一种福份。十个月,更确定地说是280天,子宫便成了养育宝贝儿最安全的窝,那么怀孕时子宫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没有怀孕的子宫大概象女性的拳头,长度是6~8cm,体积是10ml,重量是70g左右,可是怀孕后,到快要生的时候会变得特别大,体积大概要增加500倍,达到5L左右,重量1.1kg。
主治: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消除皮下脂肪的雍积、增强生殖和泌尿系统的功能,并可治疗阳痿、遗精及月经不调、蹦漏、带下等。
【常用养生保健穴位】
(1)、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五月俞穴之一,为全身最重要的强壮穴。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壮元阳,桔风邪及强身壮体益寿的作用,俗话说."若要安(足)三里不干",是古今最常用的保健穴。常用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或化脓灸。
定位:脐上1寸。ﻫ主治:帮助恢复腹部肌纤维的弹性,有利于收腹祛脂同时可消除水肿,小便不利,腹痛。ﻫ3、水道:
定位:关元旁开2寸ﻫ主治:增强腹直肌弹力纤维的弹性增强水液代谢能力,有利于皮下脂肪的消除,对痛经、闭经、小便不利有效。ﻫ4、天枢
定位:脐旁开2寸ﻫ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月经不调等。ﻫ5、中极: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
【中医好轻松艾灸疗法】
【灸法】:用温和灸每次10-15分钟,灸至局部有温热感出现红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
(2)、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经穴,为足二阴与任脉之会,手太阳小肠的募穴。具有温肾固精,益气回阳,培元固本,理气和血,通调冲任及强壮的作用,灸之能调整膀脱的张力,促进垂体…性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强身保健。古人有"关元主诸虚百才员"。对防治遗尿、遗精,习惯性便秘等有较好效果。为中老年人保健灸常用穴。
定位:脐旁开2寸ﻫ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月经不调等。ﻫ5、中极: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
主治: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消除皮下脂肪的雍积、增强生殖和泌尿系统的功能,并可治疗阳痿、遗精及月经不调、蹦漏、带下等。
6、子宫: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主治:调经理气、升提下陷、子宫下垂、月经不调、痛经、子宫内膜炎。不孕症。ﻫﻫ9、附件保养的配穴:神阙、水分、气海、天枢、中极。ﻫ附件炎是致病微生物侵入生殖器官后引起输卵管、卵巢感染的常见疾病。分急性和慢性两种。细菌可在分娩时或在施行人工流产术时侵入生殖器,也可因月经期不注意卫生用具不洁,或经期游泳和性交,使细菌乘机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