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

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

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科目语文课题中国园林的风格授课年级主备审核审批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能力目标:提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

3、情感目标:热爱中国的园林文化,提高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提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学法指导学习流程我的发现【导入语】(图片展示)温馨提示:同学们,课前认真收集资料,阅读课文并独立完成预习案。

温馨提示: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课文,先寻找出每道题所在的段落,然后再思考、讨论。

中国有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拙政园。

预习案第一步:独学(初读课文,理清思路)一、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拙政园跻攀晦幽篁山蹊矶顾名思义:穿凿附会:二、围绕“丰富多彩的园林文化”查找以下资料:1、园林图片荟萃;2、园林的定义、园林的故事; 3、著名的“园林”知多少;探究案第二步:群学(再读课文,筛选、整合信息)1、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中国园林的总体特点。

2、归纳中国园林风格特点具体体现在些哪面。

3、“动静之分”的依据是什么?具体如何处理。

展示要求:板书规范自信大方声音洪亮随时质疑4、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样的境界,在景物布局上应该考虑哪些因素?5、我们怎样才能真正的领略园林的美?6、谈谈本文的说明方法。

第三步:组内小展示各组组长抽取任务条,然后组内小展示,纠错。

第四步:班内大展示同学们质疑、释疑。

反馈案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检测阅读寒碧山庄,说说我国园林风格在寒碧山庄有哪些具体体现。

(1)揖峰轩()环绕中央池水的山溪廊馆()(2)中央水池西北的假山古峰,有宋元山水画意。

()(3)“寒碧山庄”暗示园中栽植着白皮松。

()(4)远翠阁可()全园,冠云峰则需()。

(5)中央水池通往池心岛的小桥。

()(6)池边走廊的空窗、漏窗能够借景。

()(7)“小桃坞”“又一村”()(8)园中书法家的石刻、花石纲的遗物以及屋室内的装饰陈设。

《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第二单元 中国园林的风格

《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第二单元 中国园林的风格

《中国园林的风格》教学设计方案一一课时。

教学目标1. 从文中了解中国园林的一些风格。

2. 了解引用等说明方法。

3. 体会语言典雅凝练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内容的理解,诗文的引用使语言典雅却难理解。

教学方法学生自读,教师结合诗文适当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有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拙政园。

其中拙政园面积约有4万平方米,水面占3/5,建筑均濒水而立,朴素雅致,始建于明正德,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

留园建于明嘉靖,以湖石峰12座著称。

如今都成风景名胜。

那么中国园林有怎样的特色呢?二学习课文1.作者简介。

2.作者选取什么方面来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阅读课文。

教师:选取造园这一独特角度进行说明。

3.分别说明课文介绍了什么内容。

(1) 点题,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之一:园有动静观之分。

庭院专主静;小园以静为主,动为辅; 大园以动为主,静为辅。

之二: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讲究诗情画意。

之三:含蓄,虚实相生,寓意含蓄。

之四:景物有仰观和俯瞰之别。

之五:景物要曲中取直,曲直自如。

之六:讲究以少胜多,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

用有形之景借无形之景达到园外有园、景外有景的目的。

之七:讲究简与深。

华丽难简,雅淡难深;还要讲究意境,注意隐显适中。

(2) 谈园林是综合性科学艺术,且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

强调赏园需要丰富的生活、渊博的知识。

小结:取造园角度介绍园林风格,引导赏园之美。

三结合诗文理解语句四作业:找一个你所喜欢的中国古建筑,试着介绍一下它的特点方案二两课时。

教学目的1.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 通过亲自进行探究实践,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读、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指导(有条件的可以在机房上课)。

本课的教学侧重于探究,如何结合课外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学会主动利用网络、书籍为我服务,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中国园林风格说课稿模板

中国园林风格说课稿模板

中国园林风格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中国园林风格的相关知识,希望通过我的说课,能够让大家对中国园林艺术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一、课程导入中国园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

从古代的皇家园林到现代的私家园林,中国园林风格以其“借景生情,以小见大”的设计理念,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

二、中国园林风格特点1. 自然和谐:中国园林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园林中的山、水、植物和建筑都力求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达到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

2. 空间布局:中国园林注重空间的流动性和层次感,通过曲折的路径、错落有致的建筑和巧妙的借景手法,创造出丰富的视觉体验和空间感受。

3. 意境营造:园林设计中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诗词、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赋予园林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4. 细节处理:中国园林在细节上追求精致和考究,无论是雕刻、彩绘还是植物配置,都力求达到艺术与实用的完美结合。

三、中国园林的分类1. 皇家园林:如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等,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体现了皇家的权威和气派。

2. 私家园林: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小巧精致,注重私密性和个性化设计。

3. 寺庙园林:如杭州的灵隐寺,结合宗教建筑与自然景观,追求宁静与超脱。

四、中国园林的代表案例分析以苏州的拙政园为例,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中国园林的设计手法和艺术特色。

拙政园以其“借景造园”的手法,将园外的山水景观引入园内,形成了园内外景观的有机结合。

同时,园内的建筑布局、水系设计、植物配置等都体现了中国园林的典型风格。

五、课程总结通过今天的说课,我们对中国园林的风格特点、分类以及代表案例有了初步的了解。

中国园林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和文化传承。

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深入地探索和体验中国园林的独特魅力。

《中国园林的风格》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中国园林的风格》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立 峰
美 人 峰
蓄 、







研读风格,深化内容
小组赏析其他风格筛选整合信息。
4段
特色: 白皮松、 梅、水
苏堤春晓
曲苑风荷
中国园林的风格
陈从周
历史悠久 风格独特 (1)

有讲 动究 静诗 之情 分画 ⑵意

丰富生活
讲有 究俯 含仰 蓄之 ⑷别

渊博知识
讲讲 究究 曲以 中少 寓胜 直多 ⑹⑺
速读课文,筛选整合信息
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
阅读全文 → 明确筛选要求

→ 确定筛选范围 → 筛选整合
14
速读课文,筛选整合信息
1、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中国园林的总 体特点。
2、归纳出中国园林风格特点具体体现 在哪些方面。 3、我们怎样才能真正的领略园林的美?
速读课文,筛选整合信息
1、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中国园林的总体特点。 要求:四字词语,总体特点 范围:文章第一段
明确:历史悠久 风格独特
速读课文,筛选整合信息
2、归纳中国园林风格特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②之一:园有动静观之分。庭院专主静;小园以静为主,动为辅; 大园以动为主,静为辅。 ③之二: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讲究诗情画意。 ④之三:含蓄,虚实相生,寓意含蓄。 ⑤之四:景物有仰观和俯看之别。 ⑥之五:景物要曲中取直,曲直自如。 ⑦之六:讲究以少胜多,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用有形之景借无 形之景达到园外有园、景外有景的目的。 ⑧之七:讲究简与深。华丽难简,雅淡难深;还要讲究意境,注意 隐显适中。
《中国园林的风格》
职高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课《中国园林的风格》知识分享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课《中国园林的风格》知识分享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课《中国园林的风格》《中国园林的风格》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陈从周:中国著名园林学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

中国有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拙政园。

北京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面积约4万平方米, 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

它以水景著称(水面占全园的3/5), 主要建筑均濒水而立, 朴素明朗, 自然雅致, 风格独具, 誉为“园中精华”。

二、分析课文1、作者选取什么方面来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选取造园这一独特角度进行说明。

/2、分层第一部分(1):点题,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第二部分:(2-8)具体介绍我国园林风格。

第2段:“静观”与“动观”。

园有动静观之分。

庭院专主静;小园以静为主,动为辅;大园以动为主,静为辅。

网师园为南宋侍郎史正志万卷堂故址,堂侧建有花园,名“渔隐”。

清乾隆年间,宋宗元购得重建,借渔隐原意改名网师。

后归瞿远村,再加修葺(qì),始成今状。

1982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3年8月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第3段:讲究诗情画意。

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讲究诗情画意。

第4段:讲究“含蓄”与“耐人寻味”。

含蓄,虚实相生,寓意含蓄。

寒碧山庄——(现名留园)位在阊(chāng)门外,占地约50亩,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原为明嘉靖时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时刘恕改建,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当时以造型优美的湖石峰十二座而著称。

经清太平天国之役,苏州诸园多毁于兵燹,而此园独存。

光绪初年易主,改名留园。

中职语文外研版职业模块《中国园林的风格》教学设计

中职语文外研版职业模块《中国园林的风格》教学设计

中国园林的风格(教学设计)陈从周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提高学生筛选、整合、把握信息的能力,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

3.培养热爱中国园林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体味语言的简洁典雅的特点。

教学重点1.梳理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提高学生筛选、整合、把握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热爱中国园林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体味语言的简洁典雅的特点。

教学方法点拨法、讨论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园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其他文化形态有着共通的风格特征。

中国园林可以说是三维的中国画、立体的山水诗。

(多媒体展示园林图片)徜徉其中,我们会感受到各种各样的美扑面而来,融合的文化元素让人身心放松,流连忘返。

今天,让我们进入陈从周先生营造的“文字园林”,理解中国园林的风格,感受且流连——一、作者简介陈从周(1918—2000),原名郁文,晚年自称梓翁,室名“梓室”,园名“梓园”。

祖籍绍兴,出生于杭州,为上海同济大学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散文家和书画家。

他著有《说园》、《中国名园》、《苏州园林》、《园林谈丛》等古建筑、园林专著数十部。

二、梳理课文速读课文,筛选整合信息1.作者从什么角度来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的?明确:造园。

2.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中国园林的总体特点。

(第1段)明确: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归纳中国园林风格特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2—9段)明确:①有动观静观之分(2)②讲究诗情画意(3)③讲究含蓄(4)④有俯仰之别(5)⑤讲究曲直相寓(6)⑥讲究以少胜多(7、8)⑦讲究意境(9)4.“动静之分”的依据是什么?具体如何处理。

明确:依据:动静之分,要看园林面积大小庭院专主静观;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如苏州的网师园;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如苏州的拙政园。

5.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样的境界,在景物布局上应该考虑哪些因素?明确:处理好山、水、树的关系,会借景,能入画。

《中国园林的风格》说课讲解共78页

《中国园林的风格》说课讲解共78页
《中国园林的风格》说课讲解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78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中国园林的风格课文

中国园林的风格课文

中国园林的风格课文
摘要:
一、中国园林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二、中国园林的主要类型和设计风格
三、中国园林的艺术表现和园林要素
四、中国园林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五、中国园林的现代发展和影响
正文:
中国园林,是一种独特的园林艺术形式,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以自然为蓝本,以人文为灵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一、中国园林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中国园林起源于先秦时期,成熟于唐宋时期,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

它以自然为蓝本,以人文为灵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园林注重表现自然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意境和情趣。

二、中国园林的主要类型和设计风格
中国园林的主要类型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风景名胜区等。

设计风格主要有山水园、文人园、宫廷园和寺庙园等。

三、中国园林的艺术表现和园林要素
中国园林的艺术表现主要包括山水景观、建筑景观、植物景观和动物景观等。

园林要素主要有山石、水体、建筑、植物和动物等。

四、中国园林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中国园林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儒家的礼仪、道家的自然和佛家的禅意等。

它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价值观,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和追求。

五、中国园林的现代发展和影响
中国园林的现代发展主要表现在园林艺术的创新和园林文化的传承等方面。

它对中国现代园林艺术和园林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园林是一种独特的园林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以自然为蓝本,以人文为灵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园林的风格》课件

《中国园林的风格》课件
早期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园林逐渐发展 成为具有文化、艺术和哲学内涵 的建筑空间,融合了山水、建筑 、植物等多种元素。
唐宋元明清的园林风格的园林风格以宏大、 华丽为主,注重园林的景 观效果和视觉享受。
宋代
宋代的园林风格则更加注 重自然美和意境的营造, 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 开”的境界。
传承与发展
通过教育和培训,传承中国园林的技 艺和智慧,培养新一代的园林设计师 。同时,推动中国园林在现代社会的 应用和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生活。
THANK YOU
感谢观看
04
中国园林的文化内涵与象 征意义
儒家文化的影响
仁爱与和谐
儒家文化强调仁爱与和谐,这种思想在中国园林中也有所体 现。园林中的建筑、山水、植物等元素相互呼应,营造出一 种和谐、宁静的氛围,体现了儒家“和为贵”的思想。
礼制与秩序
儒家文化强调礼制和秩序,这种思想也影响了中国园林的设 计。园林中的布局、建筑风格、植物配置等都有一定的规范 和秩序,体现了儒家“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
05
中国园林的现代应用与传 承发展
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公园
借鉴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 和元素,打造具有传统韵 味的现代城市公园,为市 民提供休闲和娱乐空间。
庭院设计
将中国园林的精髓应用于 私人庭院或住宅区,创造 宜人的居住环境,提升生 活品质。
景观设计
在景观设计中融入中国园 林的理念,提升景观的艺 术价值和审美体验。
总结词
植物配置以常绿树种为主,四 季常绿,花木点缀其中。
北方园林
总结词
规模宏大,布局开敞, 彰显皇家气派。
总结词
建筑色彩丰富,以红墙 、黄瓦、金碧辉煌为特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课《中国园林的风格》教学设计 (一)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课《中国园林的风格》教学设计 (一)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课《中国园林的风格》教学设计 (一)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 了解不同风格的中国园林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 学习古代诗文与中式园林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学习不同风格的中国园林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难点:理解古代诗文与中式园林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2分钟)
教师将一幅中国园林的画作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画作中的特点。

2. 导入(3分钟)
教师通过讲解中国园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园林的
历史渊源,并介绍古代园林的主要特点。

3. 学习(3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不同风格的中国园林,让学生了解中式园林的特点和表
现形式。

同时,教师辅导学生阅读与园林相关的古代诗文,让学生理
解其与中式园林的相互关系。

4. 练习(20分钟)
教师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考察掌握的内容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

5.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教学总结,并对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梳理。

四、教学媒体与工具
1. 电子白板。

2. 彩色课件。

3. 中式园林图片资料。

4. 古代诗文文献。

5. 练习题目。

五、教学评价
学生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快速理解并掌握知识点。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检测、小测验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中国园林的风格学案

中国园林的风格学案
(3)引用在文中的使用:3、5、7、8段。(举例说明)
三、小结:取造园角度介绍园林风格,引导赏园之美。
四、作业,课后练习1、2.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语言的典雅凝练?.
2.学习语段阅读分析的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环境、热爱生活、独立思考的品质。
[学习重点]通过语言的分析和结构疏理欣赏园林之美。
[学习难点]鉴赏作者的语言风格。
2、作者选取什么方面来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
阅读课文 选取造园这一独特角度进行说明。 3、分别说明介绍了什么内容 (1)点题,指出我国园之一:园有动静观之分。庭院专主静;小园以静为主,动为辅;大园以动为主,静为辅。
之二: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讲究诗情画意。
确立主题:丰富多彩的园林文化
1、园林的定义及规律;
2、园林图片收集;
3、着名园林知多少;
4、颐和园园林资料。
(五)拓展:
感性的把握“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引发对园林的兴趣,对园林布局的兴趣。让其他人长些见识。
(六)小结及练习:
整体解读,解决配套练习的相关题目。
(七)作业:
练习阅读段问题解答。
课后反思
一、导入:
中国有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拙政园。其中拙政园面积有约4万平方米,水面占3/5,建筑均濒水而立,朴素雅致。始建于明正德,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留园建于明嘉靖,有湖石峰12座着称。如今都成风景名胜。那么中国园林有怎样的特色呢?
二、学习课文:
1、作者简介。
陈从周(1918——2000),中国着名园林学家。本文节选自《说园》
学案:《中国园林的风格》
授课时间
第三周
课时
2课时

中国园林的风格教案

中国园林的风格教案

2013-06教学实践中国园林的风格教案文/张玉琴张治兰一、设计意图课的教学侧重于探究,如何结合课外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学会主动利用网络、书籍为我服务,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以课文为“原点”进行“辐射”,通过网络和生活的典型图片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通过探究,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由此引发鉴赏园林风格的兴趣,进而能对中国园林风格做简单的理性鉴赏。

二、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通过探究实践,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描述中国园林风格的句子。

四、课型安排阅读指导课。

五、课时安排上机准备预习一课时;课文导读一课时。

(一)第一课时教学重点:网络查询中国名园景色图片,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对美图做点评。

课前预习指导:1.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梳理并整理文章主要内容,抄写表达中国园林风格的句子。

2.网上搜索。

(1)园林的定义。

(2)查找中国四大名园以及有关图片。

(3)选取自己最欣赏的一幅图,根据课文分析图片体现出怎样的园林风格,制作图文卡片发至老师的QQ邮箱。

(4)利用网络解释文中古诗文的意思。

(二)第二课时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1.学生自学成果展示交流(分组研讨)。

(1)解释文中古诗文的意思。

(2)诗文理解质疑,解疑。

教师指导帮助。

(3)个人展示图片,朗读相对应的文字;小组内展开研讨,选出图文分析最到位的作品。

教师现场制作PPT,展示各组优秀作品;学生再读课文,朗读描写中国园林风格的句子。

2.图文品评。

欣赏美图,作者自己朗诵鉴赏文字,其他同学做评价,修改或者补充,教师点拨。

重点突出以下几点:(1)小园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以动观为主,景观为辅。

或静中生趣,或移步换景。

(2)富有诗情画意,“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3)一山一石,耐人寻味———含蓄。

(4)俯仰有别,曲直相对。

《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

《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

《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能学以致用,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

3、学习引用等说明方法,能体会典雅凝练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学习引用等说明方法,能体会典雅凝练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学法指导】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预习导学】一、知识链接1、给加点字注音。

笨拙.()山蹊.()幽篁.()模.拟()雕塑.()跻.攀()钓矶.()曲.折()穿凿.()渊.博()弦.外之音()盎.然而生()2、解释下列词语。

顾名思义:弦外之音:息息相通:穿凿附会:二、释题1、走进作者陈从周(1918-2000):中国著名园林学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擅长文学、戏曲、绘画、书法。

主要著作有:《苏州园林》《园林丛谈》《扬州园林》《说园》《书带集》《青苔集》《帘青集》《山湖处处》等。

2、中国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拙政园。

北京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面积约4万平方米, 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

它以水景著称(水面占全园的3/5), 主要建筑均濒水而立, 朴素明朗, 自然雅致, 风格独具, 誉为“园中精华”。

3、识记说明文体⑴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⑵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①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②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园林的风格定

园林的风格定
课后反思
4.小红桥外小红亭;小红亭畔;高柳万蝉声 5段
山际安亭;水边留矶 —— 仰视、俯视
5.研读风格;深化内容6段
曲中寓直 曲直自如——曲折有度
6.研读风格;深化内容7段
以少胜多 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
总结课文结构内容和语言特点
语言:典雅凝练
小结:归纳中国园林的分格
有静观与动观之分
讲究诗情画意
讲究“含蓄”“耐人寻味”
要看园林面积大小
2、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样的境界;在景物布局上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处理好山、水、树的关系;会借景;能入画
简以救俗;深以补淡;笔简意浓;画少气壮;艳而不俗;
淡而有味..——意境
3.研读风格;深化内容---小组赏析其他风格筛选整合信息..4段
含蓄、耐人寻味
美人峰 立峰 鸳鸯厅
特色:白皮松、梅、水
理论教学教案总第3-4学时
项目名称
实用阅读能力训练-帅选整合信息
授课学时
2
任务名称
中国园林的风格
教学目标
1、了解说明文基本常识..
2、了解中国园林的风格..
3、掌握引用等说明方法在文中的运用
4、领会课文语言典雅凝练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园林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园林的特点..
教学资源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是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六 小结及练习:
整体解读;解决思考练习的相关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说明文有哪些说明方法?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点拨:本文“写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自 学:
1.知作者、看背景、明基调
2.读课文、炼字词、理脉络
3.品语言、悟情感、明主旨
热身导入
1、 温故: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回顾)
第一部分(1):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总)
2、明题目
1.中国四大名园:
2.识记说明文体: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疏理文章思路。
点拨
合作探究
一、识记说明文体:
⑴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9谈我国园林是综合性的科学艺术,并且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强调赏园需要丰富的生活、渊博的知识。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
第一部分(1):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总)
第二部分(2-8):具体介绍我国园林的风格。(分)
第三部分(9):谈我国园林是综合性的科学艺术,并且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总)
(3)多媒体课件授课法。
3、热爱中国的园林文化,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中国园林独特的风格和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多角度描绘事物的方法。
2、涉及到多个段落内容的信息能正确的筛选和整合。
学习过程
学法指导
自主预习
一、我来课前预习:
1. 知人论世:
陈从周(1918-2000):中国著名园林学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擅长文学、戏曲、绘画、书法。主要著作有:《苏州园林》《园林丛谈》《扬州园林》《说园》《书带集》《青苔集》《帘青集》《山湖处处》等。
自我评价
我学会了:1.泛读、感知整体;2.精读(品读),品味语言。
我不会的:领悟和体会作者要借助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共3课时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3)把握文中重要信息,掌握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法、引导法、点拨法。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中国园林独特的风格和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多角度描绘事物的方法。
2、涉及到多个段落内容的信息能正确的筛选和整合。
学习过程
学法指导




一、我来课前预习:
继续品读感知、理清脉络:
4、根据文章内容,归纳中国园林的风格。
5、文中谈到建造园林时,认为在处理“动静之分”问题上,有一定规律可循,请从文中概括出这个规律。
⑷说明顺序: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归纳概括各段主要内容。
1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2谈我国园林有“动观”和“静观”之分。
3谈我国园林讲究诗情画意,并且要达到虽然是由人设计建造的,但就像是天然形成的一样。
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0、造园时对建筑的顶,假山的脚,水口、树梢都着意安排,这样布局的目的是什么?
引人或仰视,或俯视,使赏园有角度的变化。
11、造园时在处理“曲直之对”问题上,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请从文中概括出这个规律。
曲本直生,重在曲折有度。
12、园林的布局讲究曲折,这样布局的目的是什么?
使经过的人左右顾盼皆有景,信步其间使路程延长,趣味加深。
⑵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①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②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或知识小品文)。
⑶说明方法: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画图表(作图表)等。
动静之分,要看园林面积的大小。
6、中国园林有动静之分,请分别指出“静观”与“动观”的要义。
静观讲究静中生趣,动观讲究移步换景。
7、中国园林讲究诗情画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8、中国园林妙在含蓄,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景点的取名都耐人寻味,可以顾名思义。
9、第4段中称以白皮松为主要特色的园子为“寒碧山庄”的原因是什么?
4谈我国园林讲究“含蓄”“耐人寻味”。
5谈我国园林有仰观和俯观之别。(强调景物的设置往往与引导游人仰视或俯视有关。)
6谈我国园林要曲中寓直,曲直自如。(指出随直曲折一下,能使游人左右顾盼皆有景,信步其间便路程延长,趣味加深。)
7谈我国园林讲究以少胜多,用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
8谈我国园林像一切文学艺术作品一样,讲究“意境”。
第三部分(9):谈我国园林是综合性的科学艺术,并且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总)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脉络。(继上一节课)
点拨:PPT展示
合作探究
1、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脉络。(继上一节课)
13、园之佳者都是以少胜多,要想做到“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的基本做法是什么?
①“借景”,随着季节的变化“借”园外景物。(或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时”。)
12、园林的布局讲究曲折,这样布局的目的是什么?
本文“写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自 学:(点拨)
1.知作者、看背景、明基调
2.读课文、炼字词、理脉络
3.品语言、悟情感、明主旨




一、温故:
1、文章言简意赅地介绍了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提别强调了园林欣赏与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共3课时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3)把握文中重要信息,掌握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法、引导法、点拨法。
(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培养学生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媒体课件授课法。
3、热爱中国的园林文化,提高审美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培养学生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媒体课件授课法。
3、热爱中国的园林文化,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中国园林独特的风格和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多角度描绘事物的方法。
2、涉及到多个段落内容的信息能正确的筛选和整合。
学习过程
学法指导
自主预习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疏理文章思路。
合作


品读感知、理清脉络:
4、根据文章内容,归纳中国园林的风格。
①有动观和静观之分。
讲究诗情画意。
讲究“含蓄”“耐人寻味”。
景物有仰观和俯观之别。
讲究曲中寓直,曲直自如。
讲究以少胜多,用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
讲究“意境”。
5、文中谈到建造园林时,认为在处理“动静之分”问题上,有一定规律可循,请从文中概括出这个规律。
②“分隔”,园林空间越分隔,感到越大,越有变化。
14、作者认为“造园之理,与一切艺术无不息息相通”,那么造园时要营造那种“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境界,在景物布局方面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
一、我来课前预习:
继续品读感知、理清脉络:
13、园之佳者都是以少胜多,要想做到“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的基本做法是什么?
14、作者认为“造园之理,与一切艺术无不息息相通”,那么造园时要营造那种“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境界,在景物布局方面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中国园林讲究诗情画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4、造园与文学创作最基本的相同点是什么?
①白皮松树皮片状脱落,露出白色内皮,给人以“寒”意。
②白皮松又是常绿乔木,溢美为“碧”,所以合称“寒碧”。
10、造园时对建筑的顶,假山的脚,水口、树梢都着意安排,这样布局的目的是什么?
引人或仰视,或俯视,使赏园有角度的变化。
11、造园时在处理“曲直之对”问题上,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请从文中概括出这个规律。
第二部分(2-8):具体介绍我国园林的风格。(分)
第三部分(9):谈我国园林是综合性的科学艺术,并且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 (总)
二、评价导入。
任务驱动法:
激励评价;
学习新知
一、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回顾)
第一部分(1):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总)
第二部分(2-8):具体介绍我国园林的风格。(分)
穿凿附会:穿凿:硬要把讲不通的道理讲通;附会:把毫无关系的事硬拉在一起。生拉硬扯,牵强解释,胡乱联系。
3.评价导入。
任务驱动法:
激励评价;
学习新知
1、知作者。
陈从周(1918-2000):中国著名园林学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擅长文学、戏曲、绘画、书法。主要著作有:《苏州园林》《园林丛谈》《扬州园林》《说园》《书带集》《青苔集》《帘青集》《山湖处处》等。
《语文》基础模块
第二单元
课题:
共3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3)把握文中重要信息,掌握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