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是人体强壮要穴

合集下载

温灸足三里穴强身健体

温灸足三里穴强身健体

温灸足三里穴强身健体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温灸足三里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经常温灸足三里穴,坚持温灸2-3个月,就会使胃肠功能得到极大改善,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对于抗衰老延年益寿大有裨益。

温灸疗法治疗神经性皮炎中医认为,艾叶苦辛温,入脾肝肾经,具有温经通络、散寒除湿的功效。

首载《别录》:艾叶“灸百病”。

《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药性本草》称艾“治癣甚良”。

研究表明,艾叶含有挥发油,对皮肤可产生轻度的剌激,引起发热潮红,有利于皮损部位的真皮和皮下组织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和肌肉功能渐趋正常,激发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神经性皮炎,中医称为“顽癣”,认为是由于湿热毒邪侵袭所致。

临床上常见的有局限型神经性皮炎和播散型神经性皮炎两种。

局限型神经性皮炎好发于颈部、肘部、胫前、骶部等肢体易受摩擦之处,皮炎有一块或数块;播散型神经性皮炎多发于四肢、颈项和躯干等部位,常呈对称分布。

由于皮炎瘙痒难忍,患者经常搔抓致使皮肤增生肥厚好似皮革,局部皮肤出现针头样大小不规则的三角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逐渐成为苔藓样变,干燥而坚硬,皮损与周围正常皮肤之间界线鲜明。

如搔抓过度出血,易引起继发感染。

对神经性皮炎采用艾灸,可起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临床上多采用薰灸或隔姜灸,薰灸是将纯艾条点燃后悬于皮炎病损部位,以有温热感、皮肤红晕而无灼痛又能耐受为度。

每日灸两次,每次15分钟,10天为一疗程。

隔姜灸是将鲜生姜切成2~3毫米的薄片,用针刺成数个小孔,放于皮炎上面,然后将纯艾柱置于姜片上点燃,一般灸15柱艾即可,注意火候,以免灼烫伤局部皮肤。

临床实践证明,对神经性皮炎进行艾灸3日后,可使局部皮肤瘙痒明显减轻或消失,一般十多天后皮损逐渐消退。

艾灸足三里的功效作用以及操作方法

艾灸足三里的功效作用以及操作方法

艾灸足三里的功效作用以及操作方法足三里是一个养生穴位,平常按摩或是艾灸,能够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很多人喜欢用艾灸来灸这个穴位,那么灸这个穴位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艾灸足三里的功效作用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艾灸足三里的功效作用1.男性壮阳第一穴:足三里是男性养生的第一大穴,能够调理脾胃、补中益气、补肾壮阳,对治疗男性勃起不坚、早泄、脾胃虚弱等症有帮助。

而且足三里越补越壮,所以对男性来说,若想提升性健康,足三里的养生手法就必须要掌握。

2.调养气虚血虚:民间流传“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这是因为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以起到推动脾胃、生化全身气血的缘由,而经常刺激足三里,可以起到补气生血、补肾益精、强壮身体的作用,更能使人皮肤白嫩,气血充盈。

3.人体长寿第一穴:常灸足三里,可健脾益气、增补后天气血生化之源,使气血化生源源不断、四肢百骸、脏腑均得以滋养,从而延缓人体的衰老。

4.脏腑疾患必取穴位:在中医经络上,足三里穴是胃经合穴,擅治脏腑疾患,尤其是脾胃方面的问题,“肚腹三里留”,胃痛、胃胀等消化道疾病都可以通过刺激足三里治疗。

5.按压治疗高血压:中医认为,高血压发病与体质、情绪以及生活失调等有很大关系。

足三里具有调节脾胃,抑制神经兴奋,降低血压的作用,用于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

6.拍打祛失眠:中医说“胃不和则睡不眠”,足三里为胃经之主要穴位,有理脾胃、主消化之功效,拍打或按揉至酸、麻、胀感后,可有效缓解失眠症状。

7.减肥与增肥:妙用针刺足三里的位置,能够有效的调节胃肠道的蠕动,而这种调节是双向的,既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又可以延缓胃肠道的蠕动。

所以体质虚弱的美眉就可以用她来强健身体,而略显肥胖的美眉就可以用其来减肥。

艾灸足三里保健的操作方法1、一般进行温和灸,操作时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足三里,约距0.5-1.0寸左右进行熏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即可,一般每侧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稍呈红晕为度,隔日施灸一次,一个月十余次左右。

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足三里的具体位置及艾灸

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足三里的具体位置及艾灸

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足三里的具体位置及艾灸保健灸法是历史悠久的防病治病之术,明代高武在《针灸聚英》上说:“无病而先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

”使用灸法保健防病称为“逆灸”,《医说》记载:“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就是说若要身体健康平安,就要常灸足三里穴,勿使灸疮干燥结痂愈合,这是古人在长期实践中得出来的经验总结。

现代医学研究业已证明,艾灸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改变血液成分,增加白、红细胞数,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促进抗体形成以增强人体的防御功能,是一种维持人体生理平衡,抗御疾病的双向调整作用。

相传日本德川幕府时代江户有一老寿星名万兵卫虚度174岁,其妻173岁,其子153岁,其孙105岁,个个精神矍铄,健步如飞。

问其长生之术,答曰:祖传每月初八连续灸足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

在气候寒冷的日本北部,人人都喜欢灸足三里作为补身长寿之术,有“勿以不灸足三里者为伍”和“不灸足三里勿作旅人”的说法。

其实此灸法乃由我国所传,早在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其本人经常灸足三里,活至142岁,这正是古代养生家所推崇的疤痕灸,使灸疤延久不愈,可以保健延年。

足三里何以有此特效呢?足三里穴位置在膝下半3寸胫骨前嵴处一横指,中医针灸学认为该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是五输穴之一,胃腑的下合穴。

经属五行之士,穴属土,根据“合治内腑”的原则,凡胃腑的疾患皆可使用。

胃和脾互为表里,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生命的根本,故常灸足三里,四季脾旺不受邪,不但能使消化系统功能旺盛,增加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濡养全身而且可防病治病抗衰老和延年益寿,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能改善人的免疫功能,对血液成份、血压、心率、血糖等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能增强心肺功能。

足三里取穴简单,正坐屈膝以本人手掌按于膝盖上,手中指抚于膝下胫骨羊下至胫骨外下一横指处即是。

按上述时间用艾条轮换悬灸,每日15至20分钟,至局部发红或用疤痕灸。

拍打足三里 祛病又健体

拍打足三里 祛病又健体

拍打足三里祛病又健体作者:童静来源:《现代养生》2009年第03期我国民间有“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

人体中的“足三里”是一个滋补强壮穴位。

针灸该穴位,可治疗胃痛、腹痛、腹泻、高血压、虚弱、贫血、下肢瘫痪、膝关节等疾病。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直下3寸,小腿胫骨前缘外侧1寸处。

拍打足三里,刺激该穴位,除了起到与针灸相同的效果外,还能提高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从微循环理论而言,人体的衰老与微血管闭塞、微循环障碍有关。

拍打足三里,可以使手指和足趾的微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循环,使肢端暖和起来。

因此,拍打足三里还能起到防止衰老的作用。

中医认为足三里穴为胃经之要穴,能理脾胃、调气血,具有补虚、健脾的特殊功能。

历代医家十分推崇足三里穴的养生保健和临床治疗作用,认为足三里不仅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还可治疗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痛经、痹症、耳鸣等多种疾病。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针刺足三里不仅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且还具有双向调节人体机能的作用,对循环、消化、呼吸、免疫等各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针刺足三里固然有很好的疗效,但这常常要在针灸师的帮助下才能完成,而拍打、按压足三里则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拍打、按压也是刺激穴位的一种方法,临床上按压足三里同样能产生酸、麻、胀、痛的气感效应及循经传导的现象。

因而,按压、拍打足三里可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目的。

临床观察表明,按压、拍打足三里还可以用来治疗急性肩周炎并有很好的疗效。

按压足三里治疗肩周炎时需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具体做法为:患者取端坐位,放松双上肢,取患肩对侧下肢足三里穴,用拇指由轻渐重进行按压,持续3分钟,当患者感到被压足三里穴周围酸、麻、胀、痛难忍时,嘱患者猛抬举患肢,并停止按压。

这时患者会感到患肩疼痛明显减轻,肩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增加,并鼓励患者做肩膀外展、前屈、后伸、旋后等动作。

上述治疗每3日施行1次。

拍打、按压足三里,刺激该穴位,除了可以防治上述疾病外,还能够改善手脚冰凉的症状。

温灸足三里穴强身健体

温灸足三里穴强身健体

温灸疗法治疗神经性皮炎中医认为,艾叶苦辛温,入脾肝肾经,具有温经通络、散寒除湿地功效.首载《别录》:艾叶“灸百病”.《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药性本草》称艾“治癣甚良”.研究表明,艾叶含有挥发油,对皮肤可产生轻度地剌激,引起发热潮红,有利于皮损部位地真皮和皮下组织地神经、血管、淋巴管和肌肉功能渐趋正常,激发和增强机体地抗病能力.神经性皮炎,中医称为“顽癣”,认为是由于湿热毒邪侵袭所致.临床上常见地有局限型神经性皮炎和播散型神经性皮炎两种.局限型神经性皮炎好发于颈部、肘部、胫前、骶部等肢体易受摩擦之处,皮炎有一块或数块;播散型神经性皮炎多发于四肢、颈项和躯干等部位,常呈对称分布.由于皮炎瘙痒难忍,患者经常搔抓致使皮肤增生肥厚好似皮革,局部皮肤出现针头样大小不规则地三角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逐渐成为苔藓样变,干燥而坚硬,皮损与周围正常皮肤之间界线鲜明.如搔抓过度出血,易引起继发感染.对神经性皮炎采用艾灸,可起到意想不到地疗效.临床上多采用薰灸或隔姜灸,薰灸是将纯艾条点燃后悬于皮炎病损部位,以有温热感、皮肤红晕而无灼痛又能耐受为度.每日灸两次,每次分钟,天为一疗程.隔姜灸是将鲜生姜切成~毫米地薄片,用针刺成数个小孔,放于皮炎上面,然后将纯艾柱置于姜片上点燃,一般灸柱艾即可,注意火候,以免灼烫伤局部皮肤.临床实践证明,对神经性皮炎进行艾灸日后,可使局部皮肤瘙痒明显减轻或消失,一般十多天后皮损逐渐消退.另外,患有湿疹,用纯艾条艾灸可以止痒,肤色也慢慢地恢复正常.温灸疗法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及周围神经病变地发病机理,目前认为主要是胰岛素缺乏或抵抗,致严重地高血糖及由此导致地代谢障碍,微循环异常和自身免疫紊乱,至今尚无完全有效地治疗方法.属中医学“消渴病并发痹症、痿症”范畴,从病机来看,或消渴日久,阴损及阳,脉络空虚,复感寒邪,寒滞血脉,则经络瘀痹或气虚营弱,气虚血行不畅,血虚络脉空虚,经脉失其濡养而生诸症.其病机多属虚实挟杂,而且以虚为主,多为气血亏耗,阴阳俱虚,使脉络空虚,肌肉宗筋失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温灸疗法治疗糖尿病,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荣养经脉之功,采用灸疗患处及相应穴位,可以改善局部神经营养状况,具有作用直接,药力集中,药效持久,疗效好,无副作用,方便适用地特点,费用低廉,病人易于接受,克服了口服药力分散及体内平均分配地现象,大幅度降低了医疗费用且疗效显著.填补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方面地空白,具有广泛地应用前景.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从中医理论上讲,治疗糖尿病可温灸关元穴和中脘穴.因为灸关元穴可助脾阳,并能让命门火动起来;灸中脘穴可助肾阳,脾肾地功能之一就是主肌肉、主统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灸法:用温灸盒固定艾条温和灸法,每穴分钟,每日二次.以局部穴位温和舒适为度,天一疗程,一般需三个疗程患者血糖值显著降低.因此,糖尿病治疗只要补脾阳和肾阳,就能起到很好地治疗和治愈作用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关元穴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主治疾病: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此外,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荨麻疹、生理不顺、精力减退、太胖(减肥)等也很有疗效.此穴为人体任脉上地主要穴道之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中脘穴位置:前正中线上,脐中上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地姿势,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经属:任脉,在腹白线上;浅层主要布有第胸神经前支地前皮支,腹壁浅静脉属支,深层有第胸神经前支地分支.主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逆、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地主要穴道之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足三里穴位置:左右两腿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取穴方法: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地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另外一种简易找法:从下往上触摸小腿地外侧,左膝盖地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地顶点,正是此穴.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地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地大穴,温灸足三里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地作用.经常温灸足三里穴,对于抗衰老延年益寿大有裨益.坚持温灸个月,就会使胃肠功能得到极大改善,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正确地美容观:再昂贵地护肤品不如早睡早起规律地健康生活!第一篇要好地肌肤最基础地你做到了吗?做到了,你就给皮肤打好了健康地基础,就好像生活中学会了做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每天点到点睡觉保证充足地睡眠,修复皮肤,脑子也会聪明下午点到点在家地时候躺下、在上班地时候靠在椅子上(不要爬桌上,会引发心血管疾病,背靠在椅子上躺着),这时是人最累地时候,如果不补睡,人容易老,所有有句话说午睡地人不会老,午睡地时间不需要很长,能让自己有个放松就好每天要梳理自己头发,早晨起来认真地梳理,晚上睡觉之前认真地梳理,梳理头发能让面部紧实美容,若不梳理头发会变差影响脸部营养吸收每周做次面膜洗澡地时候彻底清洁完脸部后,涂在脸上热水冲澡,待结束地时候把面膜洗干净,方便省时,而且湿润地皮肤吸收更完美每天坚持洗脸早晨起床一次晚上睡觉一次要彻底地洗干净清除一天地电脑辐射后才能安然入睡并在脸部湿润地时候涂好保湿地护肤品每天坚持喝杯水最简单地排毒方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养生保健十八穴

养生保健十八穴

养生保健十八穴养生保健十八穴养生保健十八穴是鲁特医学无病之人运用推拿手法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及延年益寿的方法和途径。

1、足三里为全身保健强壮之要穴,为胃经合穴“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禀气于胃,胃于脾相表里,主受纳、运化水谷、输布精气、津液于全身,故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生命之根本。

由于足三里能调整消化功能、促进营养的消化、吸收、对全身各个系统都有强壮作用。

因此按揉足三里可以健脾和谓、补中益气、养血生津、宣通气机、调和阴阳、强壮周身、延年益寿。

主治:脘腹满痛、恶心呕吐、肠鸣泻痢、便秘、胸胁支满、噎膈不利、胃痛、痹痛、遗尿、小腹胀痛、臌胀、水肿、痫症、目疾、耳鸣、喉痹、发热、头痛、心悸、虚喘、五劳七伤、癫狂、乳痈、半身不遂、腰痛不可仰俯、脚气、下肢麻痹;以及急、慢性胃炎、胃痉挛、消化性胃炎、急、慢性肠炎、一般虚弱及血液科疾病等。

临床发现,胃、肝病患常在足三里处出现条索状反应物。

2、三阴交为足三阴即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具有健脾和胃、理气化湿、疏肝解郁、益肾养阴、调经血、主生殖之功、可防治消化系统、妇科病症等多种疾病、尤其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及消化系统所必用之要穴。

主治;肠鸣腹胀、大便糖稀、饮食不化、下腹疼痛、大便不通、月经不调、经闭、不孕、遗精、遗尿、阳痿、小便不利、带下阴挺、气喘、疝气、四肢乏力、腹泻、失眠、腰痛及血液科疾病等3、气海是常用强壮保健穴、具有理气调冲、补气行气、活血行经、通便排便、延年益寿的作用,可防治腹痛、腹泻、虚脱、气喘、遗精、遗尿、阳痿、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阴挺、不孕、脱肛、疝气、尿道感染、神经衰弱、元气不足、腰痛等。

4、关元又名下丹田,为一身元气之所在、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有为肝、肾、脾三经与任脉之交会穴。

冲、任、督三脉之源,故三脉皆发于胞中,称为三原一支,故具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主生殖、主原气之功。

推拿之可以使元气充足,虚勋可复,故能主诸虚,壮一身之气,自古以来用做长寿保健之要穴。

足三里

足三里

②经前期乳房胀痛:许多女性在月经来潮前有乳房胀满、发硬、压痛的现象;重者乳房受轻微震动或碰撞就会胀痛难受。

这是由于经前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乳腺增生,乳房间组织水肿引起的。

月经来潮后,上述变化可消失。

③性生活后乳房胀痛:这与性生活时乳房生理变化有关。

性欲淡漠或者性生活不和谐者,因达不到性满足,乳房的充血、胀大就不容易消退,或消退不完全,持续性充血会使乳房胀痛。

④孕期乳房胀痛:一些妇女在怀孕40天左右的时候,由于胎盘、绒毛膜分泌大量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致使乳腺增大,从而产生乳房胀痛,重者可持续整个孕期,不需治疗。

⑤产后乳房胀痛:产后3~7天常出现双乳胀满、硬结、疼痛。

这主要是由于乳腺淋巴潴留、静脉充盈和间质水肿及乳腺导管不畅所致。

⑥人工流产后乳房胀痛:妊娠突然中断时,体内激素水平骤然下降,使刚刚发育的乳房突然停止生长,造成乳腺块及乳房疼痛。

对于长期不见缓解的胀痛,甚至越来越严重,触摸乳房可见凹凸不平、边缘不清、肿块活动度差,应到医院确诊,并及时治疗。

那么,乳房胀痛有什么解决办法吗?笔者下面介绍一些个人的临床经验供大家参考。

根据经络理论,乳头属肝,乳房属胃。

所以根据胀痛的部位,结合整体症状,开药方时选取适合的归经药物并合理配伍,服用后就可以消除症状。

应用穴位针刺的方法常可立刻缓解或消除正在发作的“生理胀痛”现象。

选择适合的穴位按摩梳理经络气血,可以有效消除不适症状,从而避免手法不便的尴尬以及手法不当的损伤。

如乳房胀痛者,可以取胃经和肝经的穴位来治疗。

在经络理论里有一些穴位其身份特殊,如郄穴,见下表。

郄穴是经脉气血曲折深聚处的穴位分布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十二经脉各有一郄穴,阴、阳跷脉及阴、阳维脉在下肢部也各有一郄穴,合为十六郄穴经脉手太阴手阳明足阳明足太阴手少阴手太阳足太阳足少阴手厥阴手少阳足少阳足厥阴阴跷阳跷阴维阳维郄穴孔最温溜梁丘地机阴郄养老金门水泉郄门会宗外丘中都交信跗阳筑宾阳交主治常用来治疗本经循行所过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

足三里:强身延年之要穴

足三里:强身延年之要穴

足三里:强身延年之要穴作者:王启才来源:《祝您健康》2003年第01期足三里穴能够治疗多种胃肠道疾病,这已为古今大量的医疗实践所证实。

“肚腹三里留”的口诀也几乎妇孺皆知。

其实对于人体来说,足三里的作用远不止如此,它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强身祛病、延年益寿的要穴。

古人以足三里穴强身壮体、防病保健,可以追溯到近两千年前的东汉末年。

当时的名医华佗就以足三里穴治疗“五劳赢瘦、七伤虚乏”(即身体虚弱及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刺灸足三里既能强身防病,又能消除疲劳,所以在日本也有“不灸足三里,勿为远行人”、“旅行灸三里,健步快如飞”等说法。

日本还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三里灸健康运动”,足三里强身壮体、防病保健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足三里擅长治疗慢性虚弱性疾病。

例如由于后天之本亏虚、气血生化无源而引起的贫缸、眩晕、肢软无力、神经衰弱、产妇乳汁减少,以及由于中气不足、脾虚下陷而引起的久泄、久痢、遗尿、脱肛、子宫脱垂、内脏下垂等,通过灸刺足三里都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这就为人们探索足三里的神奇功用打开了思路。

早在宋代的《针灸资生经》一书中,就记载了前人刺灸足三里等穴预防中风的经验:“但未中风时,二月前或三四月前,不时胫上发酸、麻、重,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候也,宜急灸足三里。

”因为足三里可以使人推迟衰老、延年益寿,故被后人誉为“长寿穴”、“长生穴”。

对于足三里穴进行深入的研究,是老年医学中的一个极有价值的项目。

足三里为何具有如此显著的强壮保健作用呢?根据中医理论,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刺灸足三里,可以旺盛后天之本,调节和振奋脏腑机能,使气血生化有源。

增强卫外功能,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刺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血液成分、体温调节、防卫免疫反应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在消化系统方面,可以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性,增强食欲,促进消化吸收;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使脑细胞机能恢复,提高大脑皮质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在血液成分方面,可以提高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糖含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可以对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进行双向良性调节,从而提高机体防卫和应激能力。

按摩足三里穴

 按摩足三里穴

按摩足三里穴足三里位于两小腿外侧,膝眼下三横指胫骨外,为全身性强壮穴。

家长每日给小儿按摩足三里穴5~10分钟,可使小儿消化系统功能旺盛,消化吸收率增加,面黄肌瘦好转。

捏脊法对婴幼儿可采用捏脊法。

家长站在小儿右侧,让他俯卧,用双手捏起脊柱两旁的皮肤,从尾骶部逐渐向上移动,直捏到颈部,反复十多回,每天2次。

捏脊有健脾助消化和强壮作用,可以改善食欲、减少感冒、增强体质。

捏脊疗法有良效对于此类患儿,推拿捏脊有很好的疗效。

具体做法是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长,然后捏起儿童背部皮肤约0.5~1厘米,从下往上推进。

如此反复,每天1~2次。

推拿可调整胃肠机能,使人体经络得以疏通,气血周流如常,机体抗病能力增强,达到防病治病目的。

捏脊有健脾助消化和强壮作用,可以改善食欲、预防感冒、增强体质。

对孩子来说,痛苦少,易接受。

家长也可通过食疗帮宝宝改善症状:1.莲子山药粥:莲子30克,山药80克,粳米50克。

将莲子去心,加山药、粳米及水煮粥食用。

适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虚患儿。

2.红枣小米粥:红枣10个,小米30克,先将小米清洗后上锅用小火炒成略黄,然后加水及红枣,用大火烧开后,改成小火熬成粥食用。

适用于消化不良伴有厌食的脾虚患儿。

3.麦冬沙参扁豆粥:沙参10克,麦冬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

先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将汁加粳米、扁豆煮粥食用。

适用于手足心热、便干的患儿。

一、番茄鸡蛋粥用料:猪胫骨一根、葱和姜少许、番茄一个、鸡蛋一只、大米、盐做法:1、先将猪胫骨敲碎,用中火上火煮沸5分钟;2、将锅中水倒掉,再掺适量水、滴两滴醋,再熬半小时,将骨捞出,只要骨汤;3、将汤中浮油捞出;(告诉你个简单的方法:骨头汤可以提前煮好放到冰箱里备用,煮好的汤冷却后放到冰箱里冷藏,等浮油凝结了就好将其捞出了。

);4、汤中掺足够的水,煮沸后下米;5、番茄用滚开水烫,拨皮,去籽,再将番茄肉用手捏碎备用;6、鸡蛋打碎,搅匀备用;7、姜、葱切碎用温水浸泡半小时,捞出,只要泡过的水备用;8、等锅中的米煮至七成熟,放备用的番茄末、姜葱水继续煮;9、放适量的盐调味;10、等粥熟了,将搅匀的鸡蛋倒入后以划十字的方法迅速搅拌;11、关火、粥熟。

深度解读人体重要穴位——足三里

深度解读人体重要穴位——足三里

【深度解读人体重要穴位】——足三里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

足三里是抗衰老的有效穴位,经常按摩该穴,对于抗衰老延年益寿大有裨益。

"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

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

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

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

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

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赢瘦。

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

针法:1 直刺法:稍偏向胫骨方法,直刺1—2寸。

针刺感觉:有麻电感向足背反射。

2 斜刺法:向下刺法:向下刺入,进针2-3寸。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人体“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是强壮身、心的要穴,是一个全身强壮穴位,下面我们来看下足三里的位置。

正式描述: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

取穴时,由外膝眼(膝盖骨外下侧有一个小坑,这个小坑即为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由胫骨向外侧量1横指,交点处即是足三里穴位。

民间描述:
1. 犯胃病的时候,在膝盖外侧如上描述的大概位置多按按,会感觉到有一小片指肚大小范围很疼或酸、麻、胀的程度最厉害,这一小片范围就是足三里穴位了(这种定位方法最有效,但并不是任何人的足三里都会有这么明显的感觉)。

2.正坐在椅子上,屈膝,足掌放平,自然平铺地面,用本人之手虎口围住膝盖,食指放于膝下胫骨前缘,四指并扰,当中指尖着处是穴位。

3.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接近指尖的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4.伸足取之,在膝下胫骨粗隆最高点下一寸,外开一寸处。

此穴压之酸困,可用之证实足三里的位置。

以上说的尺寸是按骨度法从外踝尖至膝眼折作一尺六寸计算的。

5.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前外侧,右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

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

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

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

注:足三里穴位是相对的,因此不能以精确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等)来定位;还有,我们定位足三里的时候没有必要非得非常精确地将穴位定出来,只要在大体的范围内按按,然后找到感觉(疼、酸、胀等)最强烈处按揉即可。

常灸关元、气海、足三里,延年益寿保安康

常灸关元、气海、足三里,延年益寿保安康

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

成书于宋代的《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


取穴: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 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灸治方法:可将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作为一组,选准穴位,点燃药用艾条,分别对准第一组穴位,每穴悬灸10分钟,以各穴位皮肤潮红色为度。

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悬灸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里。

如此交替悬灸,连续灸治半个月以上(方可感觉有好的效果),休息一周,再继续灸治。

在用灸时注意力要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能忍受的热度为佳。

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中医秘方 每天按“足三里穴”可长寿

中医秘方 每天按“足三里穴”可长寿

中医秘方每天按“足三里穴”可长寿中医认为,我们人体是由若干个经络组成的,人体中还有很多的穴位,每个穴位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比如,足三里穴,我们经常按摩这个穴位的话,就能够起到长寿的作用。

那么很多人想问这个穴位到底在哪呢?不同人按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呢?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讲解下吧。

每天按“足三里穴”可长寿足三里其实就是足阳明胃经的代表穴位,也是非常重要的长寿穴位,有句话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这里说的就是足三里穴,意思就是身体不好的人,平时可以通过艾灸足三里进行保健。

足三里位于小腿上,当腿弯曲时,可以看到在膝关节外侧有一块高出皮肤的小骨头,这就是外膝眼,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便是足三里了。

足三里的保健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老人按延缓衰老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全身气血不和或阳气虚衰引起的病症都可以通过敲打足三里来调整。

具体方法是:用大拇指或中指做按压,每次5~10分钟,感觉该处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感。

持之以恒,可防病健身,抗衰延年。

女性按缓解痛经女性平时按摩足三里穴能够有效的缓解痛经,起到补益气血、暖宫调经、止痛的作用。

具体的方法就是,用我们的拇指的指腹稍微有点力气的进行按揉这个穴位,感觉到有点酸胀的时候就好了,容易女性宫寒的话还可以用艾灸的方法。

男性按缓解胃痛工作压力大常导致胃病频发。

可采取坐位,操作者站在患者左侧,先点按足三里,再将拇指尖端与穴位处皮肤成45度角向上方按摩,由轻到重,逐渐加压,持续按摩2~3分钟,多数胃痛可缓解。

孩子用可集中注意力研究表明,一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脾气差,是由于体内微量元素(锌、钙等)缺乏,或铅元素过高导致的。

这时可通过刺激足三里来健脾,脾胃好有助于调节微量元素水平,纠正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现象。

按摩时间3~5分钟,力度不要过大。

坚持按足三里解秋乏要解除秋乏,中医按摩也可以发挥作用。

中医按摩以经络穴位按摩为主,其手法渗透力强,可放松肌肉、解除疲劳,调节人体机能,增强人体血液循环,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疏通经络、平衡阴阳之功效。

足三里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足三里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足三里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足三里穴功效与作用足三里归属足阳明胃经,为本经之合穴,胃腑的下合穴,“四总穴”之一,“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回阳九针穴”之一,肚腹疾病之主穴,强壮保健要穴。

本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临床以补法或平补平泻法为常用,可灸,是临床常用灸穴之一。

本穴最早见于《灵枢·五邪》。

“足”,指下肢;“三里”,指犊鼻穴下三寸。

《素问·针解》中说:“三里即三寸,与手三里意同。

所谓足三里也,下膝三寸也。

”別名“下陵”“鬼邪”。

《灵枢》:“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

阴阳倶有余,若倶不足,则有寒有热。

皆调于足三里。

”早晨正准备出门,突然感到胃部抽搐,或者遇到胃腹闷胀、吐酸、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

只要经常按摩足三里穴,就能够达到治疗保健效果。

(1)足三里是治疗消化系统疾患之要穴。

本穴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又为胃腑的下合穴,因“合治内腑”,故是治疗胃病的常用穴。

该穴具有健脾益胃、和中补气、温中散寒、行气消胀、降逆止呕、消食化积、调肠止泻等作用。

故临床可用于胃痛,呕吐,噎隔,腹胀,腹痛,肠鸣,纳呆,食积,便秘,腹挥,痢疾,肝炎,胆囊炎等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因此,有《四总穴歌》中的“肚腹三里留”之用,这是对足三里治疗腹部疾病最言简意赅的概括。

其实早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对此也有精辟的概括,“阴有阳疾者,取之下陵三里”。

这句话是说六腑有病均可取用足三里。

也就是说,足三里不仅对肠胃病有很好的功效,就是对所有的六腑病都可选用本穴治疗。

对其具体的运用,《灵枢》篇中也有非常完整的记载,摘录其相关内容供参悟。

治胃腑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胃病者……取之三里也。

”治大肠小肠病:《灵枢·四时气第十九》肠中不便,取三里,盛泻之,虚补之。

”治肠胃病:《灵枢·五乱第三十四》:“气在于肠胃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下者,取之三里。

中医经穴之——“足三里”

中医经穴之——“足三里”

中医经穴之——“足三里”足三里穴,属胃经经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穴与解溪穴连线上,犊鼻穴下3寸,是人体一个重要的穴位之一,经常按摩此穴可以促进全省血液循环、通畅经络、缓解疲劳。

古语云:“肚腹三里留”,指的就是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以通过针灸、按摩此穴得以改善。

据统计,通过按摩此穴治疗的疾病超过30余种,涵盖了内科、妇科、儿科等,还有安眠、之痛等作用。

此穴临床应用非常广泛,是治疗胃肠及下肢膝胫疼痛的首选要穴。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指出“足三里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腹泻,腿胫膝肿胀酸,伤寒瘦损,气蛊诸股。

”所以此穴有诸病皆治的说法。

下面从三个方面论述:1),足三里能健脾、消除腹胀、助消化肚子痛——“大夏天的,出了一身汗,打开冰箱喝一瓶冰汽水,然后吃一根雪糕。

相信不一会就会肚子痛了;这是因为脾胃突然受到寒邪的侵袭,寒凝经脉阻滞了脾胃功能的正常发挥,所以表现在人体就是肚子疼。

这时候按按此穴就马上可以见效哈。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本来就有胃肠实质性的病变,那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此穴,避免掩盖病情。

肚腹三里留———又谈到这句话了,其实这正显示出此穴在治疗脾胃系疾病中的作用。

从现代的科研角度发现,常按此穴能够促进胃酸的分泌;如果胃酸过多着建议选取阳陵泉穴,阳陵泉穴有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果。

此穴是以治疗胃肠疾病为主,故有肚腹三里留之说,胃脘痛可配合内关、合谷、中脘、阳陵泉,腹胀配合脾俞、胃俞。

脾胃互为表里,为后天之本。

以此穴为主穴,可配合诸多穴位治疗疾病。

配中脘治疗肝气郁滞,食停胃脘或因中焦虚寒所致的胃脘疼痛,起到疏肝理气,温中散寒的作用,配中脘、内关、合谷有温胃散寒、调中降逆之效,配脾俞、公孙可调补脾气、健中和肠以消除泄泻。

以此穴为主穴,可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举不胜举。

2),足三里能调气血、活络止痛针刺此穴能使气血流通,舒经通络,祛风散寒。

足阳明经,起于鼻两旁……下至髌骨,沿着胫骨前嵴外侧下行足跗,另一支脉从膝下3寸处分出进入中趾外侧端。

【每日一穴】养生大穴足三里,你真的懂它吗?

【每日一穴】养生大穴足三里,你真的懂它吗?

标题:【每日一穴】养生大穴足三里,你真的懂它吗?正文:大部分关注中医养生的人,可能都知道足三里是个养生大穴,那么这个穴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先用大白话来解释。

足三里这个穴位,最重要的解释,是后天之本,后天精华之根。

什么意思呢?就是通过刺激足三里穴位,可以让吃的东西,更好的转化成能量供人体使用。

所以如果身体弱,那么刺激足三里,可以调补,如果身体好,刺激足三里,可以让身体变得更加强壮,气血充沛。

所谓“百病莫忘足三里”,就是通过刺激足三里,让后天摄入更好的转化成人体所需的精华,那么人体就有更多的能量去对抗病邪。

足三里养生上来讲更加重要。

男人想变得更男人,女人想变得年轻漂亮,老人想变得更长寿,孩子想发育的更好都离不开这个穴位。

推荐几个搭配使用的方法:1.日常保健,足三里穴和关元穴2.失眠多梦,胸闷心烦的人,贴足三里穴和内关穴3.有风湿问题,膝盖肿痛问题,贴足三里穴和阳陵泉穴。

4.有头痛咽干问题的,可以贴足三里穴和曲池穴5.有口臭的,贴足三里穴和内庭穴取穴方法方法一:正坐在椅子上,屈膝,足掌放平,自然平铺地面,用本人之手虎口围住膝盖,食指放于膝下胫骨前缘,四指并拢,当中指尖着处是穴位。

在外膝眼之下方三寸,胫骨外缘,胫骨前肌与伸趾长肌之间。

方法二:伸足取之,在膝下胫骨粗隆最高点下一寸,外开一寸处。

它和阳陵泉的关系是斜上下各差一寸。

即足三里比阳陵泉低一寸,再外开一寸处。

阳陵泉在胫骨粗隆与腓骨小头之间,向下呈三角形,下角即是穴位,此穴压之酸困,可用之证实足三里的位置。

下面引用医家典籍供大家参考。

《灵枢》: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

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

皆调于足三里。

《灵枢》:著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骨为干。

肠中不便,取三里……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憺憺,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

足三里 治病保健不可少

足三里 治病保健不可少

足三里治病保健不可少俗话说,“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针灸足三里穴在提高运动能力、抗运动性疲劳,甚至促进疲劳的迅速恢复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缓解疲劳当先健脾中医理论认为,运动性疲劳属于“劳倦”范畴,涉及之脏腑首推脾胃。

足三里穴不仅是足阳明胃经上的腧穴,而且是该经五输穴之合穴,同时又为该经的下合穴,为土经之土穴;刺激足三里穴能改善机体的脾胃功能,起到补益脾胃元气之功,促使机体恢复如常。

华佗曾曰:“足三里穴主五劳赢瘦,七伤虚乏。

”故足三里穴一贯被认为是健脾补虚培元、强壮保健的要穴。

足三里为抗疲劳要穴我们领衔的“足三里穴与运动性疲劳”课题,研究人员让27只大白鼠分组跑步,连跑7天,运动量相当于人每天跑3000米。

结果,经常刺激足三里穴的那一组大白鼠,跑到第7天仍很精神,另一组却在跑步机上累得趴下。

这主要是因为疲劳感一般来自运动后肌肉、血液中产生的乳酸、自由基等物质——这是身体上的变化,被称为外周疲劳;还有一种是心理上的“疲惫”,由于神经递质5-羟色胺在脑内合成过多所致,被称为中枢疲劳。

刺激足三里穴后,不但能让大白鼠外周乳酸、自由基、游离色氨酸等引起疲劳的物质减少,而且可使脑内引起疲劳的5-羟色胺合成减少,大白鼠疲劳感就减少了。

对人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

研究人员对某部队海训队员进行测试:集合一个班的队员,运动前和运动后刺激足三里穴,再测定队员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

结果发现,做过足三里穴位治疗的队员,疲劳感明显降低,而且经测试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高出对照组。

针刺足三里亦可抗氧化研究发现,足三里穴在抗运动性疲劳中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在影响糖代谢方面:乳酸是体内糖原无氧代谢的最终产物,降低乳酸含量并促进其代谢是防治运动性疲劳和提高运动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研究发现,无论是低频电针针刺足三里穴,还是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穴均能有效降低运动后升高的血乳酸水平。

其次,在抗氧化损伤方面: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发现针刺足三里穴可有效提高抗氧化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纠正自由基的代谢失衡。

针灸穴位 足三里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 足三里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足三里穴说明指导书总述足三里,经穴名。

出自《灵枢·五邪》。

别名下陵、下陵三里、三里、中俞髎、鬼邪、下三里。

属足阳明胃经。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在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下肢痿痹、癫狂、乳痈、肠痈、虚劳诸证。

为强壮保健要穴。

直刺1-2寸。

1.名称足三里穴2.别名下陵、下陵三里、三里、中俞髎、鬼邪、下三里3.出处《灵枢·五邪》4.隶属足阳明胃经5.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6.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下肢痿痹、癫狂、乳痈、肠痈、虚劳诸证7.功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理气降逆,通经活血。

8.操作直刺1-2寸9.主要配伍配至阴穴治催孕妊10.定位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11.解剖在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

有胫前动、静脉。

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当腓深神经。

12.名词释义三里即三寸,与手三里意同。

所谓三里者,下膝三寸也。

13.功能作用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理气降逆,通经活血。

14.详细主治1、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

2、下肢痿痹。

3、癫狂等神志病。

4、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

5、虚劳诸证。

6、为强壮保健要穴。

15.详细操作正坐屈膝,于外膝眼(犊鼻)直下一夫(3寸),距离胫骨前嵴一横指处取穴。

或正坐屈膝,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1寸处是穴。

或正坐屈膝,以本人之手按在膝盖,食指抚于膝下胫骨,当中指尖着处是穴。

直刺1-2寸。

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30分钟。

16.临床运用1、现代靠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胃痉孪、急慢性胰腺炎、食欲减退、羸瘦虚弱、口腔疾患、腹膜炎、便秘、尿闭、休克、动脉硬化、高血压、神经衰弱、贫血、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四肢倦怠或麻痹疼痛、神经性头痛、眼疾、脚气、半身不遂、黄疸、癫痫等症。

阳陵泉和足三里位置图和作用

阳陵泉和足三里位置图和作用

阳陵泉和⾜三⾥位置图和作⽤
阳陵泉和⾜三⾥,都是腿部的⽳位,离得⽐较近,⼀般初学者来说的确⽐较难以区分。

下⾯我们来看看阳陵泉和⾜三⾥位置图和作⽤,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

 阳陵泉位置图和作⽤
标准定位:在⼩腿外侧,当腓⾻头前下⽅凹陷处。

作⽤:阳陵泉是⼋会⽳之筋会,为筋⽓聚会之处,是治疗筋病的要⽳,具有舒筋和壮筋的作⽤;该⽳也是⾜少阳胆经与⼿少阳的交会⽳,是治疗肩臂痛的常⽤特效⽳;阳陵泉还是胆的下合⽳,有养胆护胆的作⽤。

经常刺激阳陵泉,可以解除⾎管和肌⾁的痉挛,对头颈部的疼痛起到抑制作⽤,对颈部关节的活动起到改善作⽤。

快速取⽳:屈膝90°,膝关节外下⽅,腓⾻⼩头前下⽅凹陷处即是阳陵泉⽳。

⾜三⾥位置图和作⽤
⾜三⾥位置图和作⽤
标准定位:在⼩腿外侧,犊⿐下3⼨,犊⿐与解溪连线上。

作⽤:⾜三⾥为⾜阳明胃经的合⽳,是治疗脾胃病的⾸选⽳。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故本⽳为机体强壮要⽳,除了具有益⽓养⾎,健脾补虚,和胃调中的作⽤,还有镇静醒神,理⽓⽌痛之功,且能补能泻,能升能降,能清能温,经常刺激该⽳,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消化,吸收及免疫功能,还能消除疲劳,延年益寿。

快速取⽳:站位弯腰,同侧⼿虎⼝围住髌⾻上外缘,余四指向下,中指指尖处即是。

 阳陵泉和⾜三⾥的区别
阳陵泉和⾜三⾥的区别
⼀个是治疗肝胆的疾病。

⼀个是治疗肠胃的疾病。

他们共同点是都是治疗腿部膝盖的问题。

足三里养生保健的长寿穴

足三里养生保健的长寿穴

农家参谋·健康顾问·栏目编辑窦乐E-mail :njcm_ll @湖北省农业比较优势进一步发挥,2011年前11个月农产品出口额达12.33亿美元,同比增长31.2%。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俞穴之一,其性属土经土穴。

“合治内腑”,六腑之病皆可用之。

足三里,为胃经之主要穴位,具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的功效。

足三里穴能调整消化系统,使其功能更加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

取穴: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在胫骨前肌上。

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开1横指,该处即是。

适合人群:具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胃痛、呕吐、呃逆、便秘及亚健康人群。

保健方法按摩——可调节胃肠功能、补肾强筋、防病健身、抗衰延年的作用,对女性内分泌失调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正身端坐,小腿略向前伸,使腿与凳保持约120度,食指按放在足三里穴上,移放中指在上面加压,两指一并用力,按揉足三里穴,连做1分钟。

两侧交替进行,或尽力按压,然后推拨该处筋肉,连做7次。

两侧交替进行。

正身端坐,一腿前伸,两手张掌,从足三里穴开始搓擦腿部,自上而下,搓擦至遍,两腿各搓擦1遍。

灸法传统中医把三里灸叫做长寿灸,可以养生保健、防治胃肠疾病、补益肾气。

直接灸:取极细之艾绒,做成麦粒大小的圆锥形艾柱,然后把它直立放置于穴位之上,再用线香从顶尖轻轻接触点着,使之均匀向下燃烧。

第一次燃至一半,知热即用手指掐灭,或快速捏起;第二次仍在原处,燃至大半,知痛即去掉或按灭。

每次一般灸9次,至发红或起小水泡即可。

艾条灸: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钟,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三里是人体强壮要穴!按摩5个穴位等于吃补药2015年07月20日16:26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
原标题:按摩5个穴位等于吃补药
说起日常保健,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吃各种补药、保健品等。

其实,经常按摩某些特定穴位,功效可媲美服用药物。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针灸科博士后蒋可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穴位按摩手法分补法、泻法等,补法是较柔和地按摩,泻法是力道比较大的刺激,即用屈曲的指关节顶穴位。

不妨跟生命君一起,对照下文按揉5个穴位吧。

足三里在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处
足三里,因能治疗腹部上中下三部诸证而得名,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

按摩足三里有补中气的作用,用补法,能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类似党参、白术、山药、红枣等药的功效;用泻法,有消食导滞、和胃通肠的作用,类似山楂、大黄等药的功效。

三阴交在内踝向上量4指处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由于是肝、脾、肾三阴经交会处的穴而得名。

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因此是治疗与血有关病证的要穴。

用补法,有健脾、补血、摄血的作用,类似于当归、阿胶、紫河车、薏米等药物的功效;用泻法,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类似于归尾、桃仁、红花等药的功效。

神门在手腕的腕横纹尺侧端稍上方凹陷处
神门,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被喻为神气游走出入的大门。

用补法,有宁心安神、补心气的作用,类似于酸枣仁、柏子仁的功效;用泻法,可清心、开窍,类似于中药紫雪丹及石菖蒲、琥珀等药的功效。

关元位于脐下四指处
关元,是任脉的穴位,位于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又能大补元阳而得名。

《类经图翼》说:“此穴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能治疗“诸虚百损”。

用补法,有补肾阳的作用,类似于鹿茸、肉桂、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等药的功效。

此穴多用来治疗虚损性质的疾病,泻法较少使用。

气海位于脐下两指处
气海,是任脉的穴位,为诸气之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

用补法,可大补元气,类似人参、黄芪等药的功效;用泻法则有行气、理气的作用,类似于香附、荔枝核、沉香、郁金等药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穴位在临床中很常用,人们在选择它们进行保健时,所用到的只是其众多作用中的一二,如果要用来治疗疾病,还需要去专科就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