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急诊科的管理与护理
医院急诊科病人管理制度
医院急诊科病人管理制度第一章急诊科简介第一条医院急诊科的职责和目的医院急诊科致力于为病人供应24小时全天候的急诊医疗服务,快速、高效地对待和治疗急性病情,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急诊科的职责包含但不限于:1.对急诊病情进行初步评估与处理;2.为体温、心跳、血压、血氧等关键生命体征异常的病人供应立刻护理;3.为急性损害(如创伤、烧伤等)的病人供应紧急救治;4.布置院内外其他科室的转诊和病案协作工作;5.对急诊患者进行追踪随访。
第二条服务对象急诊科接诊对象为经过初步推断可能存在急性病情的全部患者,包含但不限于不明原因昏迷、心肺骤停、创伤等。
第三条急诊科的管理和组织结构1.急诊科由一位主任医师领导,配备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护士、行政人员等工作人员。
2.主任医师负责急诊科的整体管理和决策,对各项工作负有最终责任。
3.护士长为急诊科的护理工作负责人,负责护理人员的培训、引导和质量掌控等工作。
第二章病人就诊流程管理第四条就诊流程1.患者到达急诊科后,由护士进行登记,如遇到危重病例应立刻布置快速初步救治。
2.快速初步救治后,由医生进行初步评估,并订立相应的治疗方案。
3.依据病情和治疗需求,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试验室检查、放射学检查、手术等。
4.医生依据初步诊断结果和治疗需求,为患者进行治疗或转诊至其他科室。
5.患者治疗完毕后,由护士进行复查和随访,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五条病情评估和分级1.急诊科依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依照国家标准将病人分为不同级别,包含急重病人、急诊危重病人、急诊创伤病人等。
每个级别的病人都有相应的优先处理和治疗流程。
2.医生和护士应依据病人情况进行快速准确的病情评估,并快速将病人分级,确保高危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第六条病人随访1.患者治疗完毕后,急诊科应负责对病人进行随访。
2.随访内容包含患者病情转归、出院后医嘱的执行情况、复诊情况等。
3.随访结果应及时记录在患者病历中,并依据需要,及时与其他科室沟通和协作,以确保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和病愈情况。
急诊科留观管理制度
急诊科留观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急诊科留观管理工作,提高留观患者的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相关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急诊科的留观管理工作,包含留观患者的接诊、察看、护理和转归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定义1.急诊科留观:指患者因病情需要进一步察看、治疗,但不需要住院的情况下,在急诊科设立的留观区察看和处理。
2.留观医师:指负责留观患者接诊、察看和护理工作的医师。
3.留观护士:指负责留观患者的日常护理和监测工作的护士。
4.留观患者:指经急诊科医师评估后,需要进一步察看、治疗但无需住院的患者。
第二章留观患者的接诊与察看第四条接诊流程1.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工作人员需在留观患者登记簿上登记患者信息,包含姓名、年龄、性别、病情描述等。
2.留观患者需要在留观候诊区等待,等待留观医师接诊。
第五条接诊要求1.留观医师应当及时接诊留观患者,并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
2.留观医师应当依据患者的病情,订立留观察看计划,并记录在患者病历中。
第六条察看项目1.留观医师应依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病情,订立相应的察看项目,包含生命体征、疼痛评估、病情变动等。
2.留观护士应依照规定的察看项目进行监测,并及时记录患者察看结果。
第七条留观时限1.留观的时限一般不超出24小时,如患者病情需要连续察看,可以延长留观时限,但需经留观医师书面同意。
2.对于不同病种和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依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留观时限,但不得超出72小时。
第三章留观患者的护理和管理第八条护理要求1.留观患者的护理工作应加强,包含饮食、洗漱、床位的整理和消毒等。
2.留观护士应依照患者的病情和医嘱,供应必需的护理和帮忙。
第九条环境管理1.留观区的环境应保持乾净、安静,确保患者的休息和察看。
2.床位、用具等应依照要求进行消毒和清洁,防止交叉感染。
第十条医嘱执行1.留观医师依据患者的察看结果和病情变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医嘱。
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定
医院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根据卫生部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制定我院急诊科设置和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设置,加强管理,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急诊科,并按照本规范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医院急诊科是社会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院内急症救治的首诊场所。
急诊科负责24小时为来院的急诊患者进行抢救生命、稳定病情和缓解病痛的处置,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急诊救治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第五条急诊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药品等条件,以保障急诊救治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各类辅助检查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急诊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有条件的可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和安全保卫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有明显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
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清楚明显,紧急救治相关科室的服务能够保持连续与畅通。
第九条急诊科应明亮通风,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儿科急诊应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
第十条急诊科抢救室应临近急诊入口,设置一定数量的抢救床,每床占地面积以14-16平方米为宜。
抢救室内应备有完好的急救药品、器械及处于备用状态的心肺复苏、监护等抢救设备,并应具有必要时施行紧急外科处理的功能。
急救护理第3课医院急诊科管理教学教案
Hale Waihona Puke 考勤(2min)■【教师】清点上课人数,记录好考勤
■【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
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
知识讲解
(40min)
【教师】展示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
一、急诊科的任务
(一)急诊
急诊接受各种来源的急症危重患者,24 小时随时应诊。到达医院后,急诊护士负责接收、预检分诊、参与治疗和护理。其后按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留观、转入相应科室、各专科重症监护病房或综合性危重病监护病房。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设计
第1节课:考勤(2min)--知识讲解(40min)--作业布置(3min)
第2节课:知识讲解(40min)--课堂小结(3min)--作业布置(2min)
第3节课:知识讲解(40min)--课堂小结(3min)--作业布置(2min)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急救物品应做到“五定”,即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清洁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7)隔离室:应设在分诊室附近,一旦发现传染病可疑者,应立即进行隔离,并通知专科医生会诊,确诊后将转送专科病房或专科医院,并注意对环境进行消毒及按规定报告疫情。
(8)重症监护室(ICU):急诊 ICU 是对在急诊科诊断未明、生命体征不稳定、暂时不能转送的危重或急诊术后进行加强监护。其位置最好和急诊抢救室相临,以便充分利用资源。床位数主要根据医院急诊人数、危重症所占比例以及医院有无其他相关 ICU 等因素来确定。
第3课医院急诊科管理
课题
医院急诊科管理
课时
4课时(180min)。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说出急救绿色通道的管理制度。
最新急诊科建设及管理指南(试行)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
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当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相连接的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当清楚明显。
在医院挂号、化验、药房、收费等窗口应当有抢救患者优先的措施。
第九条急诊科医疗急救应当与院前急救有效衔接,并与紧急诊疗相关科室的服务保持连续与畅通,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的可及性。
第十条急诊科应当明亮,通风良好,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第三章急诊科管理与护理
二、急诊科的设置
急诊专科诊室
设有内科、外科、儿 科、妇产科、眼科、 耳鼻喉科等专科诊室
二、2 急救器械
0 3 抢救室急救药品
0 4 重要的抢救物品
二、急诊科的设置
急诊监护室
2-8 张 床 , 每 张 床 不 少 于 15㎡, 床 间距大于1m,最少配备一个面积 不少于18㎡的单人间,用来收治 隔离患者。室内配备必要的抢救 仪器,药品和物品。
三、急救绿色通道
三、急救绿色通道
急救绿色通道的人员要求:
1.医务人员均有义务积极参加“绿色通道”的抢救工作。 2.急救绿色通道的各个环节医务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3.院内紧急会诊原则上相关科室医师在5分钟内到达抢救现 场。 4.急救绿色通道的各个环节人员均能胜任各自工作,必须 有两年以上的急诊工作经验。 5.急救绿色通道的各个环节人员应定期沟通,探讨出现的 新问题,寻找解决办法,以完善急救绿色通道整个工作环 节的衔接。 6.设立急救绿色通道抢救小组,由业务院长领导,包括急 诊科主任、护士长和各相关科室领导。
第二节 急诊护理工作流程
接诊 急诊护理
A B
C D
分诊 转诊
第二节 急诊护理工作流程
知识链接
急诊科患者和家属普遍存在焦虑、急躁、易怒、悲观、恐 惧的心理状态,在就诊过程中,多数认为自己的病是最严 重的,希望得到医护人员最先的诊断和治疗。因此,为了 保证危重患者的早期救治以及防止急诊科医疗纠纷的出现, 分诊护士必须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沟 通,安抚患者的情绪,忍耐患者的偏激言行,并采取行之 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从而安排患者有序就诊。
1.对于他杀、自杀、交通事故、殴斗致伤及其他涉及法律 问题的患者必须实行人道主义精神,主动采取积极救治的 原则。 2.急诊护士接到涉及法律问题的患者后,应立即通知护士 长、科主任、并同时向医务科、保卫科等有关部门汇报。 3.护理记录书写必须实事求是,及时、准确、清晰,病历 要注意保管,切勿遗失或涂毁。 4.如遇服毒患者,应将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取样保留送 实验室鉴定。 5.涉及法律问题的患者在院留观期间,必须有家属或公安 人员陪守。
急诊科建设和管理规范指南规范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
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当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相连接的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当清楚明显。
在医院挂号、化验、药房、收费等窗口应当有抢救患者优先的措施。
第九条急诊科医疗急救应当与院前急救有效衔接,并与紧急诊疗相关科室的服务保持连续与畅通,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的可及性。
第十条急诊科应当明亮,通风良好,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_图文
急诊科的工作质量要求
• 5 优化的急诊工作流程:救治流程;抢救流程 ;转归流程。
• 6 完善的急救备用物质管理机制:各种抢救物 品、药品要实行“四定”,即定数量、定地点、 定人管理、定期检查,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原 则上急救仪器不得轻易外借。每周检查仪器设 备功能及保养清洁,并记录。有故障的仪器悬 挂故障牌,转移至非医疗区,及时送修。
急诊科的布局
• 辅助设施: • 急诊挂号室
急诊检验室 急诊CT室
急诊收费处 急诊超声室
急诊药房 急诊X光室
具体设置与布局
• 预检分诊处
• 急诊诊室
• 急诊抢救室 • 监护室
• 急诊观察室 • 急诊手术室
急诊科的设置
• 急诊科人员编制 • 根据规模确定编制 • 发展趋势:专业急诊医护人员 • 注意:新老搭配,梯队建设
长时间?Βιβλιοθήκη 急诊分诊病情分类如得不到紧急救治, 很快会导致生命危险
有潜在危及 生命的可能
Ⅰ类:危急症 Ⅱ类:急重症
一般急诊急性症 状不能缓解的病人
Ⅲ类:亚紧急症
可等候
Ⅳ类:非紧急症
• 病人就诊的先后顺序 第一类:需紧急抢救,立即处理 第二类:优先就诊 第三类:病人病情较稳定,但仍需在3—6 小时内治疗者 第四类:病人病情轻,无生命危险,可在门诊治 疗或次日就诊者
(2)急救绿色通道的硬件要求
1
2
3
4
方便有效的 通讯设备: 设立急救绿 色通道专线
急救绿色通 道流程图
急救绿色通 道的醒目标 志
急救绿色通 道的医疗设 备
急诊护理管理制度范文
急诊护理管理制度范文急诊护理管理制度范文一、前言急诊科是医疗机构中最重要、最繁忙和最难度较高的科室之一。
因为它接收所有急诊患者并提供及时救治,处于医疗机构的医护站与复杂的医疗资源之间,具有急需、急救、急转、急诊等复杂多样的特点。
为了保证急诊科的工作效率和病人就诊的质量,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急诊护理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二、急诊护理管理制度的目的1. 保证患者以正确的方式进入急诊科,能够获得有效的救治;2. 提高急诊科的工作效率,实现短时间大量患者的检查和治疗;3. 保证急诊患者的安全,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4. 优化急诊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提高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三、急诊护理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急诊患者的收治和分流①病人到达急诊科后,应由护士迅速识别并区分是否属于紧急情况,如生命威胁、急危重症等,立即安排相应的急救措施;②将病人分流至不同的治疗区域,分为绿色区、黄色区和红色区。
绿色区主要面对非急症、非危重患者;黄色区主要负责急症、中等危重患者;红色区主要负责危重患者;③根据患者病情严重性和就诊顺序,合理安排患者进入治疗区域,以优化急诊资源的利用。
2. 急诊护理流程①护士应根据病人的诊断和治疗需求,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和制定护理计划;②快速分诊,迅速完成体格检查、生命体征监测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③根据护理诊断,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确保护理质量;④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安慰,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
3. 急诊药品和设备管理①急诊科应保证充足的急诊药品和设备,定期检查并更新药品和设备的有效期;②实行过期药品的清退和设备的报修制度,确保急诊科的药品和设备的正常运作;③护士应熟悉常用的急诊药品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流程和标准执行。
4. 急诊护理记录和统计①护士应及时、准确地记录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并在护理记录单上标明时间;②对于重症患者,护士应实施特殊护理措施,并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和护理措施;③完成急诊护理统计表,及时反馈和总结数据,以便进行科学评估和优化急诊护理工作。
医院急诊科管理制度
医院急诊科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急诊科的管理,确保患者得到及时、规范、有效的抢救和治疗,保障医务人员的工作权益与安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急诊科的管理,包含急诊科的组织机构、工作流程、人员管理、工作纪律等内容。
第三条医院急诊科是医院门诊部、住院部之外的医疗服务部门,负责接诊和处理紧急、危重病患者,具有高度应急性和风险性。
第四条医院急诊科的管理应遵从以下原则: 1. 科学、规范、创新的工作理念; 2. 全员参加、分工协作的工作模式; 3. 安全优先、患者至上的服务宗旨; 4.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医院规章制度。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五条医院急诊科的组织机构包含: 1. 急诊科主任:负责全科的业务管理和协调工作; 2. 急诊科副主任:帮助主任管理科室; 3. 急诊医师:负责急诊患者的门诊接诊和治疗; 4. 护理人员:负责对急诊患者进行护理和监护; 5. 辅佑襄助人员:依据需要配备的试验室、放射科、药房等专业人员。
第三章工作流程第六条医院急诊科的工作流程包含: 1. 患者接诊:接诊医师负责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和诊断,依照病情分级进行医疗布置; 2. 急救处理:针对急诊患者进行抢救和处理,包含基础生命支持、药物治疗、手术干涉等; 3. 患者察看:对急诊患者进行连续察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医嘱执行:护理人员依照医嘱执行药物治疗、护理操作等工作; 5. 医疗记录:及时、准确记录患者的病情、治疗过程和护理措施; 6. 患者转诊:依据患者病情和需要,及时转诊至相应科室或其他医疗机构; 7. 急诊值班:保证急诊科24小时连续值班,保障急诊服务的连续性和时效性。
第七条医院急诊科应建立健全的急诊疾病诊疗指南,订立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和操作规程,提高急诊工作的规范性和效率。
第八条医院急诊科应配备完善的医疗设备和药物,确保急诊抢救和治疗的需要,提高工作质量和安全性。
急诊科的规范设置和管理规定
医院急诊科的规范设置和管理规定指导思想:急诊医学是一门对于急性的伤或病提供立即的评估、处置、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或死亡的专门学问,不单指危重病人,只要是突然发生的事件、事情,都是急诊医学的服务范畴,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属独立的二级临床学科。
以1983年卫生部做出医院建立急诊科的相关规定,和1987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为标志,急诊医学作为二级独立临床学科已有20余年历史,对我国急诊医学发展、人民群众健康保障,积极救治急性伤、病和应对突发事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病到医院看急诊在人民群众中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但随着形势的快速发展,使我们请醒地意识到:从原规定颁布到目前20余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人民的观念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效地保障人民的健康是体现社会文明进步最显著的标志。
由此可以看出原来的规定已远远不能指导当前快速发展的急诊医学和人文关怀的需求。
为此,卫生部委托中国医院管理协会组织医院管理专家、急诊医学专家共同起草一部新的“医院急诊科的规范设置和管理规定”,其根本遵旨是:1、以实际行动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医学科学发展的规律,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时俱进,使医院急诊科构建模式及管理模式更能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方针政策。
2、遵循“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到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诊病人能得到及时、方便、有效、安全、连续地服务,使危急重病人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治、转危为安,使病人满意、家属满意,政府满意。
3、本着有利于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急诊医疗资源,有利于医院各学科协调发展,有利于急诊医学学科的发展。
第一章急诊科的设置一、急诊科在医院功能定位1.窗口单位:集中体现医院行政管理,医疗技术水平,服务理念、精神面貌及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连续24小时服务。
2.平时主要对各种急危重病人的及时有效救治,接诊120急救车送来的多发伤、急性病人的处置。
急诊科管理制度
急诊科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急诊科的任务和职责依据医院的职能定位,急诊科负责接收和处理急诊患者,供应急救和抢救服务,为患者供应及时的、全面的急诊医疗服务。
急诊科应保证24小时全年无休,负责处理各类急性、危重病患者。
第二条急诊科的管理原则1.安全第一,患者至上。
急诊科的一切工作都应以患者的安全和利益为首要考虑,在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尽量避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2.人性化关怀,热诚服务。
急诊科的工作人员应以温暖、耐性、友好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供应细致入微的服务,让患者感受到关怀和温暖。
3.高效运行,科学管理。
急诊科的工作应高效有序,严格依照规章制度执行,保证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工作效率。
4.信息共享,协同办公。
急诊科与其他科室和相关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享紧要信息,协同工作,确保协同办公的高效性。
第二章急诊流程第三条急诊患者的接诊和分诊1.急诊科应设立特地的接诊窗口,负责患者的登记、初步评估和分诊工作。
2.接诊窗口的工作人员应依据患者的病情和相关资料,进行初步评估,并依据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分诊,优先处理危重病人。
第四条急诊医疗流程1.急诊医生依据患者的分诊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处理,包含但不限于常规检查、辅佑襄助检查、治疗及处方等。
2.急诊医生应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供应必需的医疗知识和引导,并取得其知情同意。
第五条急诊抢救和转诊1.急诊科应配备急诊抢救设备,并组建急诊抢救团队,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2.对于病情紧急或需要转诊的患者,急诊医生应及时向有关科室或医院发出转诊申请,并协调转诊流程,确保患者能够顺利转院并得到进一步治疗。
第三章急诊科人员管理第六条急诊科人员的编制和岗位设置1.急诊科的人员编制应依据医院的需要合理设置,包含急诊医生、护士、技师等。
2.急诊科应设置科室主任、副主任和科室值班长等岗位,负责科室的日常管理和工作布置。
第七条急诊科人员的岗位责任1.急诊医生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执业资格,熟识常见急症处理技能,责任心强,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和处理急诊病情。
二甲医院急诊科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急诊科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提高急诊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以及参与急诊科工作的相关科室和部门。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二章急诊科设置与运行第四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五条急诊科应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第六条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包括急诊诊室、抢救室、观察室、治疗室、药房、护理站等。
第三章急诊科人员管理第八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并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急诊科工作流程和业务知识。
第九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提高服务意识,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服务。
第十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参加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业务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四章急诊科诊疗管理第十一条急诊科诊疗工作应遵循“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第十二条急诊科接诊时,应详细询问病史、症状,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必要时进行辅助检查。
第十三条急诊科应严格执行急诊手术管理制度及流程,确保急诊手术的及时、安全开展。
第十四条急诊科应建立健全留观患者管理制度,对留观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五章急诊科感染管理第十五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手卫生、环境消毒、器械消毒等工作。
第十六条急诊科应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急诊科管理规章制度出处
急诊科管理规章制度出处第一章急诊科管理概述第一条急诊科是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是医院医疗服务的窗口,必须保障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
急诊科的管理规章制度是为了规范急诊科的医疗服务流程,确保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效率,加强医疗安全。
第二条急诊科的管理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急诊科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所有在急诊科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急诊科的管理目标是:提高急症诊疗水平,减少误诊漏诊,确保患者及时得到救治;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患沟通,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第四条急诊科的管理原则是:患者至上,医疗安全第一,科室和谐共生,管理规范严明。
第二章急诊科工作制度第五条急诊科工作时间为24小时不间断,医护人员需轮班上岗,确保随时能够接收患者就诊。
第六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应按照规定的工作岗位和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共同完成急诊工作。
第七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应遵守严格的工作纪律和规范的医疗服务流程,不得私自更改患者病历或治疗方案。
第八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应穿着整洁、统一的工作服,着装整齐,不得穿着拖鞋、短裤等不符合规范的服装。
第九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应经常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和演练,保持良好的急救技术水平。
第三章急诊科患者服务规范第十条急诊科患者服务宗旨是:患者至上,以患者需求为中心,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第十一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做到热情接待,细心倾听,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属的问题,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第十二条急诊科医护人员不得因私人原因拒绝接诊患者,不得对患者有歧视性言行。
第十三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在保障患者隐私的前提下,做好患者信息的收集、记录和保存工作。
第四章急诊科医疗安全管理第十四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做好医疗器械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安全可靠。
第十五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在开展医疗服务时应按规定穿戴手术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医源性传染。
第十六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做好药品管理,按照规定使用药品,避免药品错误使用和滥用。
急诊科建设和管理指南(试行)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
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当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相连接的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当清楚明显。
在医院挂号、化验、药房、收费等窗口应当有抢救患者优先的措施。
第九条急诊科医疗急救应当与院前急救有效衔接,并与紧急诊疗相关科室的服务保持连续与畅通,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的可及性。
第十条急诊科应当明亮,通风良好,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完整版)急危重症护理学题库(2)
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急危重症护士资格认证: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是对急诊和危重正护士的从业资格进行的认证制度,即要求注册护士在经过专门培训获得证书后方可成为急危重症专科护士。
二、选择题1.现代急危重症护理学最早可追溯到(C)A.第一个早产婴儿监护中心的建立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C.克里米亚战争期间D.北欧脊髓灰质炎大流行期间E.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神经外科术后病房的建立2.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欧脊髓灰质炎大流行期间,何种仪器首次被用于病人救治(A)A.人工呼吸机B.血液透析机C.心电监护仪D.除颤仪E.输液泵3.美国医学会于何年正式承认急症医学为一门独立的学科(C)A.1970年B.1971年C.1972年D.1973年E.1974年4.1979年,国际上正式承认急症医学为医学科学中的第多少个学科(D)A.20B.21C.22D.23E.245.1983年,哪个学科成为美国医学界一门最新的学科(D)A.急诊医学B.院前急救医学C.灾害医学D.危重症医学E.急求医学6.在我国,急症医学何年被卫生部和教育部正式承认为独立学科(B)A.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5年E.1986年7.国家学位评定委员会何年正式批准设置急诊医学研究生点(D)A.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5年E.1986年8.我国第一张ICU病床建立于(B)A.上海中山医院B.北京协和医院C.广州珠江医院D.北京304医院E.四川华西医院9.美国的急诊和危重症护士执照有效期通常为(C)A.1年B.3年C.5年D.10年E.终身10.上海市急诊适任护士认证工作始于(E)A.2002年B.2003年C.2004年D.2005年E.2006年三、简答题1.简述在急危重症护理学起源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急诊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篇)
急诊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范文急诊科是医院中负责处理急诊医疗服务的部门,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急诊科提供高质量和安全的医疗服务的重要举措。
下面是急诊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一些重要内容:1. 急诊科质量管理团队:设立急诊科质量管理团队,由急诊科主任、副主任和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团队负责制定和监督实施急诊科的质量管理制度。
2. 急诊医疗服务规范:制定急诊医疗服务规范,包括诊疗流程、病案管理、药品和器械使用等方面的要求。
并定期对急诊医疗服务进行评估和改进。
3. 临床路径管理:为常见急诊病例制定临床路径,明确诊治流程、时间节点和责任人,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4. 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对急诊科发生的医疗事故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并采取措施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5. 质量评估和监控: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监控,包括医疗服务效果评估、患者满意度调查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6. 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强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7. 医疗设备和药品管理:做好急诊科医疗设备和药品的采购、储存和使用管理,确保设备运行正常、药品使用安全。
8. 感染控制和防护:制定急诊科感染控制和防护措施,包括洗手、消毒、隔离等,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9. 患者权益保护:建立患者权益保护机制,保障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
急诊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助于提高急诊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同时,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医疗服务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
急诊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范文(2)一、急诊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实行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与急诊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两级管理,医务部、护理部、医院感染科等职能部门对急诊科有实时监管职责。
二、急诊质量管理(一)建立健全急诊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质量管理制度。
【2020实用】医院制度-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
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第八条急诊科应当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相连接的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当清楚明显。
在医院挂号、化验、药房、收费等窗口应当有抢救患者优先的措施。
第九条急诊科医疗急救应当与院前急救有效衔接,并与紧急诊疗相关科室的服务保持连续与畅通,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的可及性。
第十条急诊科应当明亮,通风良好,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急诊护理工作流程
四、转诊
抢救后,需要专科治疗或转院的患者,由护理人员亲自护 送至接收科或外院,与接收人员做好床头交接,并做好相 应的护理记录,以保证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连续性。
第三节 急诊科护理理
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要求 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制度 涉及法律问题的患者的处理
第三节 急诊科护理管理
一、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要求
二、急诊科的设置
急诊观察室
设备与普通病房相 同
二、急诊科的设置
急诊清创室:
位置应与抢救室和外科诊室 相邻。 室内有手术床、无影灯、麻 醉机、中心供氧及负压吸引 装置、无菌柜、器械柜、手 术无菌包、洗手池、污物桶、 治疗台等。 有必要的仪器、设备、物品、 药品。
二、急诊科的设置
注射室:
急诊患者进行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抽血送检的地方。 室内有护理柜、处置车、氧气筒、诊查床、诊查椅。
第三章 急诊科的管理与护理
学习目标
1 掌握急诊护理工作程序
2 熟悉急救绿色通道服务范围和工作制度
3 了解急诊科的设置、急诊科护理人 员要求、护理管理制度和涉及法律 问题的患者的处理
急诊科设置 急诊护理工作流程 急诊科护理管理
1.急诊科设置原 则
2.急诊科的设置 3.急救绿色通道
1.接诊 2.分诊 3.急诊护理 4.转诊
三、急救绿色通道
急救绿色通道的硬件要求: 1.现代化的通讯设备:电话应设立急救绿色通道专线,接
受院前急救的信息。 2.急救绿色通道流程图:在急救大厅设立简单明了的急救 绿色通道流程图,方便患者及家属快速进入急救绿色通道 的各个环节。 3.急救绿色通道的醒目标志:绿色通道的各个环节均应有 绿色或红色的标牌及箭头标志。
课后思考
1.急诊科的基本布局? 2.急诊科护士遇到有法律纠纷的患者应该如 何处理? 3.何为绿色通道?
预检分诊 LOREM IPSUM DOLOR
二、急诊科的设置
急诊专科诊室
设有内科、外科、儿 科、妇产科、眼科、 耳鼻喉科等专科诊室
二、急诊科的设置
0 1 仪器设备
急诊抢救室
0 2 急救器械
0 3 抢救室急救药品
0 4 重要的抢救物品
二、急诊科的设置
急诊监护室
2-8 张 床 , 每 张 床 不 少 于 15㎡, 床 间距大于1m,最少配备一个面积 不少于18㎡的单人间,用来收治 隔离患者。室内配备必要的抢救 仪器,药品和物品。
二、急诊科的设置
辅助科室:
急诊科不能独立无援,必须与其他相关科室相互依托,共 同完成急救医疗工作。 附近应设X线室、B超室、CT室、化验室、药局、挂号室、 收款处等相关辅助科室。
三、急救绿色通道
1 急救绿色通道服务人群 2 急救绿色通道的硬件要求 3 急救绿色通道的人员要求 4 急救绿色通道的相关工作制度
急诊护士应具有扎实的业务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 掌握主要的急危重症和生命支持治疗的基本技能,熟悉抢 救药品的应用,能熟练操作抢救仪器、分析监护数据和排 除一般故障,熟悉急诊护理工作内涵与流程,经规范化培 训合格,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培训。
第三节 急诊科护理管理
二、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制度
急诊科应严格执行《全国医院工作条例》中有关急诊方面 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条例中有关制度的要求结合急诊 科工作实际制定适合本部门急诊工作的制度及有关规定。
5.凡是抢救的患者,都应有详细的病历和抢救记录,抢救 记录填写要认真、细致、清楚。 6.转入病房时,要有医护人员陪同,并将患者病情及处理 经过与病房医护人员进行交接并在交接单上签字。 7.遇有成批伤员就诊及需要多专科合作抢救的患者,应通 知医务科和护理部人员、协助调配医护人员参加抢救。
8.严格执行交接班及查对制度,避免将未处理完的工作交 由他人处理,特殊情况需离开时必须床边交接清楚。 9.应及时、准确、详细的做好护理记录。 10.依据消毒隔离规定,对床单位、环境以及患者物品、排 泄物进行处理。
三、急救绿色通道
急救绿色通道的人员要求:
1.医务人员均有义务积极参加“绿色通道”的抢救工作。 2.急救绿色通道的各个环节医务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3.院内紧急会诊原则上相关科室医师在5分钟内到达抢救现 场。 4.急救绿色通道的各个环节人员均能胜任各自工作,必须 有两年以上的急诊工作经验。 5.急救绿色通道的各个环节人员应定期沟通,探讨出现的 新问题,寻找解决办法,以完善急救绿色通道整个工作环 节的衔接。 6.设立急救绿色通道抢救小组,由业务院长领导,包括急 诊科主任、护士长和各相关科室领导。
第二节 急诊护理工作流程
接诊 急诊护理
A B
C D
分诊 转诊
第二节 急诊护理工作流程
一、接诊
当急诊患者到达急诊室,护士应立即查看病情,及时、果 断地进行分诊,安排到相应的诊室进行就诊。如在分诊室 听到救护车报警声,意识到有突发的情况发生时,护士应 主动推平车或轮椅到急诊室门口迎候。立即检查患者的生 命体征,并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迅速通知相关科室医师 参加抢救。
5.急诊观察室 4.急诊监护室 3.急诊抢救室 2.急诊专科诊室 1.预检分诊处
10.辅助科室 9.隔离室 8.处置室 7.注射室 6.急诊清创室
二、急诊科的设置
处在入口明显位置,为患 者就诊第一站,分诊护士 为有经验者,负责分诊和 登记工作。应配备诊查床、 候诊椅、平车,电话机, 血压计、听诊器、各项登 记本、常规检验单。
知识链接
急诊科患者和家属普遍存在焦虑、急躁、易怒、悲观、恐 惧的心理状态,在就诊过程中,多数认为自己的病是最严 重的,希望得到医护人员最先的诊断和治疗。因此,为了 保证危重患者的早期救治以及防止急诊科医疗纠纷的出现, 分诊护士必须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沟 通,安抚患者的情绪,忍耐患者的偏激言行,并采取行之 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从而安排患者有序就诊。
1. 急 诊 科 的 护 理 人员要求
2.急诊科的护理 管理制度 3.涉及法律问题 的患者的处理
一、急诊科设置原则
1.楼体一侧或醒目位置,独立,有通道。 2.入口通畅,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条件允许可设 有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3.门厅应设有预检分诊处和挂号室。 4.急诊科门应宽大,大厅宽敞。 5.急诊专科诊室和抢救室应靠近大厅入口处。 6.急诊各诊室及通道要光线明亮、空气流通,保证冷暖气。 专科诊室及辅助科室应标志醒目。 7.急诊科应有醒目的路标和标志。 8.急诊科应设有急诊的通讯设备装置。 9.急诊科应设医疗区和支持区。
二、急诊科的设置
处置室:
设有治疗床、护理柜、处置台、柜内存放各种无菌包,如 导尿包、换药包、缝合包、静脉切开包、无菌手套、无菌 刀片、无菌注射器等。处置台放置消毒液、棉签、止血带、 胶布等。
二、急诊科的设置
隔离室:
供传染病患者使用。疑似传染病患者,通知医生到隔离室 进行诊治。室内有专用卫生间、必要的隔离用品及物品, 对患者的排泄物要及时处理。确定为传染病的患者,应就 地隔离,及时转入传染病房或传染病医院接受治疗。
第三节 急诊科护理管理
三、涉及法律问题的患者的处理
1.对于他杀、自杀、交通事故、殴斗致伤及其他涉及法律 问题的患者必须实行人道主义精神,主动采取积极救治的 原则。 2.急诊护士接到涉及法律问题的患者后,应立即通知护士 长、科主任、并同时向医务科、保卫科等有关部门汇报。 3.护理记录书写必须实事求是,及时、准确、清晰,病历 要注意保管,切勿遗失或涂毁。 4.如遇服毒患者,应将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取样保留送 实验室鉴定。 5.涉及法律问题的患者在院留观期间,必须有家属或公安 人员陪守。
第二节 急诊护理工作流程
分诊评估:分诊护士接诊后, 应进行必要的护 理体检。
二、分诊
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1.需进 入急救绿色通道紧急抢救者。 2.优先就诊者。3.病情较稳定, 但仍需在3-6小时内治疗者。 4.病情轻,无生命危险。
第二节 急诊护理工作流程
三、急诊护理
护理人员根据分诊了解到的情况确定进一步的处理措施。 1.对一般急诊,可在通知专科医师的同时办理就诊手续。 对病情复杂,难以确定科别的,按首诊负责制处理。 2.对危重患者,应立即通知专科医师进行紧急处理,然后 再去办理就诊手续。在医师到来之前,做好吸氧、吸痰、 建立静脉通道、测量生命体征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按病情需要送血、尿、大便常规检查和生化检查。 4.患者经抢救病情平稳允许移动时,要迅速转入病房。不 能搬动而急需手术者,应在急诊清创室进行,留观察室或 监护室继续抢救治疗,待病情平稳后再转入病房。
三、急救绿色通道
急救绿色通道服务人群:
1.休克、昏迷、循环呼吸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重要 脏器功能衰竭、生命垂危等患者的急诊处理。 2.各种急性中毒患者。 3.急危重孕产妇。 4.无家属陪同且须急诊处理的患者。 5.无法确定身份(如弱智且无人陪伴等)且须急诊处理的 患者。 6.不能及时交付医疗费用且须急诊处理的患者。 7.其他急症而有生命危险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