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必须记住的文化典故解析
高考语文 高中语文:常考诗歌典故+文学意象第二弹
![高考语文 高中语文:常考诗歌典故+文学意象第二弹](https://img.taocdn.com/s3/m/4ff262a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60.png)
婵娟: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 美女,故称月亮婵娟。
献芹:《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 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 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 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 “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斧正:典出《庄子·徐无鬼》,指请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 作“斧正”。
抱璞: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 不遇之意)。
射影:典出《苦热行》(南朝宋鲍照诗),比喻说此喻彼, 别有用心。
涂鸦:典出《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撰),比喻书画或文 章不像样子。
虞美人: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相 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 虞兮歌而起舞之说。辛弃疾有诗曰:“不肯过江东,玉帐匆 匆。只今草木忆英雄。”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清代有人以 虞姬口吻占诗曰:“君王意气江东,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 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该诗角度新颖,情切动人。
人杰: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仁人:典出《论语·卫灵公》喻指有博爱思想以天下为己任 的人。
传人:典出《荀子·非相》,原指道德学问能传于后世的人。 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师长精神或技艺的人。
玉成:典出《西铬》(西晋张载),比喻为人成全好事。
口碑:典出《五灯会元》,比喻众人的口头称颂。
璧还:敬词,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指恭敬地退还 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
方家;典出《庄子·秋水篇》,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 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高考古诗词常用典故汇总
![高考古诗词常用典故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9514eb4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c6.png)
高考古诗词常用典故汇总【作文一】大家好,我是一名高中生。
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我们学生们经常会接触到大量的古诗词,而这些古诗词背后的典故也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
下面,我就为大家汇总一些高考古诗词常用典故。
第一、《离骚》中的“心猿意马”这句话的出处是《楚辞·离骚》。
“心猿意马”形容一个人内心忐忑不安,纷乱不堪,不能自拔。
从此以后,这句话也成为了形容内心浮躁的代名词。
第二、山水画家谢赫谢赫是一位中国南宋时期的山水画家,他的画作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因此,他还被认为是中国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而在现代,“谢赫”这个字眼也被用来形容山水画领域中的大师级人物。
第三、《水调歌头》中的“望断天涯路”这句话出现在唐朝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中。
它意思是,眼前的天涯海角使人望而却步,无法前行。
从此以后,“望断天涯路”这个典故就被人们广泛运用于各种场合。
第四、庄子的“泥菩萨过江”这个典故来自《庄子》,意思是即使是泥菩萨也能活蹦乱跳地过河。
这个典故的寓意是,不要轻易放弃,只要想办法,总会走过困难。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汇总的高考古诗词常用典故。
希望这些典故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并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要点分析】写作重点:本文主题是高考古诗词常用典故的汇总,因此需要在开头明确要写这个主题,让读者知道文章的出发点。
其次,需要列举出几个典故,包括它们的出处、意义和使用场景等,并要用简明易懂的语言描述,让读者容易理解。
用词分析:本篇文章的语言简洁明了,词汇量并不高,但它恰到好处地凸显了文章的主题:高考古诗词常用典故。
同时,文章也使用了一些常见的成语和典故,例如“心猿意马”、“泥菩萨过江”。
这些成语和典故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也更容易让读者记住相关的知识点。
【作文二】你好,我是一名高中生。
在为高考做准备的过程中,我们学生们经常会遇到很多古诗词和典故,而这些典故是我们了解古诗词的重要途径。
在此,我就为大家简单汇总一下高考中常用的古诗词典故吧!第一、《庐山谣》中的“海角天涯”这句话最早出现在唐代李白的《秋浦歌》中,意思是远离自己的故乡。
诗词鉴赏_诗词常用典故100例 (高考备战冲刺指导)
![诗词鉴赏_诗词常用典故100例 (高考备战冲刺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3f8c5748c850ad02de80412a.png)
(高考备战冲刺指导)诗词鉴赏:古诗词常用典故解析100例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用典故和意象(重点)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用典故和意象(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5542165ed630b1c58eeb502.png)
古诗词常用典故和意象析解1.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诗词中常用手法。
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3.蝉: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4.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
希望,荒凉,偏僻,伤春,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5.南浦(水路上代表送别点)、柳岸、长亭(陆路上代表送别点):送别地的代名词。
6.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7.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8.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9.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10.松柏:人们常用松柏耐寒象征孤直坚强有生命力的品格。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11.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12.梅花:梅花是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拥有傲雪、逆境中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
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高考常考诗词典故意象
![高考常考诗词典故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8b5a5842852458fb770b569e.png)
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
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此外,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寒蝉: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4.“梧桐”叶落透悲意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
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
2004年福建卷的诗词鉴赏题为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写到了“梧桐”这一意象: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5.别时“长亭”“柳”依依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诗经》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
此外,“柳”与“留”也谐音。
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落“花”流“水”传愁绪“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
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乌鸦”“燕子”系兴衰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
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
诗歌鉴赏部分 典故
![诗歌鉴赏部分 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4eb2c589bb68a98271fefad7.png)
诗歌鉴赏部分——典故1、《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入胡天。
“雁足传书”: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想之情,乡愁。
2、《行路难》(其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垂钓碧溪”“乘舟梦日”: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3、《行路难》(其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破浪”: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玉龙”: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忠君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5、《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东风”“铜雀”:表达了诗人对周瑜的不屑与嘲讽,以及胸怀大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6、《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青鸟”:表达了相互关切之情。
7、《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含蓄的表达了词人的思想之情。
8、《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燕然勒石”:表现了词人既渴望杀敌报国又思亲念乡的感情。
9、《江城子▪密州出猎》:亲射虎,看孙郎。
“看孙郎亲射虎”:表现词人打猎时英勇形象和壮志未已的英雄本色。
10、《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遣冯唐”:哲理作者以魏尚自许,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1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八百里分麾下炙。
“八百里”描写出战前的给养准备。
1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马作的卢飞快。
“的卢”:抒发了词人决心杀敌卫国的决心。
1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子规”:传递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被贬而悲伤的情感。
14、《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15、《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高考古诗词鉴赏必备典故
![高考古诗词鉴赏必备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fe69024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8.png)
⾼考古诗词鉴赏必备典故典故执⽜⽿古代诸侯订⽴盟约,要每⼈尝⼀点牲⾎,主盟的⼈亲⾃割⽜⽿取⾎,指盟主。
后指在某⼀⽅⾯居领导地位。
《左传·哀公⼗七年》:“诸候盟,谁执⽜⽿?”黄宗羲《姜⼭启彭⼭诗稿序》:“太仓之执⽜⽿,海内⽆不受其牢笼。
”斑马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
晋国⼤⾂刑伯听到齐军营⾥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定连夜撤⾛了。
”班马为离群之马,送别诗多⽤以抒发惜别之情。
李⽩《送友⼈》:“萧萧班马鸣。
”辞第汉时,北⽅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
⼀次汉武帝要为⼤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以家为也。
”⽐喻为国忘家。
杜甫《奉和严中⾂西城晚眺⼗韵》:“辞第输⾼义,观图忆古⼈。
”烂柯古代神话传说晋⼈王质上⼭砍柴,看见有⼏个⼩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孩给他⼀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就不觉得饿了。
过了⼀会⼉,⼩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
他回到家,原来的⼈⼀个都不在世了。
喻离家年久。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
”双鲤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诗云:“客从远⽅来,遗我双鲤鱼。
呼⼉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借代远⽅来信。
《敦煌曲⼦词·鱼游春⽔》:“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双鲤。
云⼭万重,⼨⼼千⾥。
”字⾯上好像是清波上⽆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之外,烟波浩淼,⾳信全⽆。
清⼈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久,曾贻双鲤鱼。
”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
祝融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帝喾的⽕正(掌⽕之官),以光明四海⽽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神;⽕灾称为祝融之灾。
特别的琴瑟(1)⽐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琴瑟友之。
”⼜《⼩雅·常棣》:“妻⼦好合,如⿎琴瑟。
”(2)⽐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陈⼦昂《春夜别友⼈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高考复习诗词鉴赏常见典故
![高考复习诗词鉴赏常见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51e6b600bb68a98271fefa20.png)
3、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4、螟蛉《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
”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
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 高考复习诗词鉴赏常见典故 1、鸿雁《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
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
”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2、神器指帝位、政权。
《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5、月老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
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
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6、陶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
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7、祝融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8、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春山,指眉。
9、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
高考语文 高中语文:常考诗歌典故+文学意象第四弹
![高考语文 高中语文:常考诗歌典故+文学意象第四弹](https://img.taocdn.com/s3/m/b55e1f0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63.png)
怀桔(橘):指孝顺双亲。原本是指陆绩岁时,在袁术处作 客,塞在怀中三个橘子一事。陆绩回答袁术的话,表现了封 建孝道,因此倍受赞誉。他被归入“二十四孝”。后以怀橘 表示孝敬父母。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 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 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 的故诗人常常用诗歌里的“山林”和“宫阙”的形象,来表 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高考语文 高中语文: 常考诗歌典故
+文学意象
祝融: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 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 灾称为祝融之灾。
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 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 眉。
孔方兄: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 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 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 的比喻。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 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 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 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 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 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白居易的《长 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 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 称为“喜结连理”。
高考诗歌鉴赏常用典故
![高考诗歌鉴赏常用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d045c6e5f90f76c661371aa3.png)
LOGO - (company name)[键入文档标题][键入文档副标题]1键入章标题(第 3 级) (6)键入章标题(第2 级) (5)键入章标题(第 1 级) (4)键入章标题(第 3 级) (3)键入章标题(第 2 级) (2)键入章标题(第 1 级) 1高考诗歌鉴赏常用典故;1. 吐哺《史记〃鲁周公世家》载:周公在吃饭时多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为接待贤士人才而中途停止吃饭。
后来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能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如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 投笔《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当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3. 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名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要杀他,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4. 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设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5. 折腰《宋书〃隐传》载:陶渊明曾做彭泽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捶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 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人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如朱敦儒《木兰花慢》:“化碧海西头,剑履向谁收。
”7. 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高考语文 诗词鉴赏 古典诗词常用典故例析4
![高考语文 诗词鉴赏 古典诗词常用典故例析4](https://img.taocdn.com/s3/m/ec0d335102768e9951e73827.png)
诗词鉴赏古典诗词常用典故例析461、方家典出《庄子·秋水篇》,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62、等身典出《宋史·贾黄中传》,敬辞,比喻著作多,堆起来等于该人的身高。
63、西席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
64、心许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
65、三味典出《邯郸书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义)。
66、洗耳典出《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汉蔡邕),原指厌听世事,今比喻聆听、恭听。
67、斧正典出《庄子·徐无鬼》,指请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68、抱璞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
69、染指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
70、射影典出《苦热行》(南朝宋鲍照诗),比喻说此喻彼,别有用心。
71、掣时典出《吕氏春秋·具备》,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
72、青鸟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
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73、雷同典出《礼记·曲礼上》,相同的意思,或人云亦云。
74、涂鸦典出《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撰),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75、城府典出《宋史·傅尧俞传》,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
76、借光典出《战国策·秦策》,向别人询问或请人给自己方便时的套话。
77、物色典出《后汉书·严光传》,本指形貌,后指按照一定标准去访求人才。
78、不才典出《庄子·山木篇》,自谦没有才能。
79、方寸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80、提刀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
古代诗歌鉴赏中的典故
![古代诗歌鉴赏中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886d065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77.png)
59、三尺 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 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 叫“三尺法”。《汉书·杜周传》:“三尺安出哉?”
13、见背 背,离开。谓父母去世。李密《陈情表》:“生 孩六月,父母见背。”
14、逐鹿 《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 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 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 轩。”
15、三尺 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 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
10、孔方兄 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 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11、青梅竹马 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 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 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12、问鼎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 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 喻图谋帝王权位。
27、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 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 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 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 《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 日思念汪进士。在唐时甚红。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2020高考诗歌鉴赏必须记住的文化典故解析
![2020高考诗歌鉴赏必须记住的文化典故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89a93ddd88d0d232d46a09.png)
高考诗歌鉴赏必须记住的文化典故解析一、梦蝶梦蝶,也称“化蝶”。
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后比喻做梦、梦幻。
后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无题》二、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比喻坚守信约。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唐·李白《长干行》三、青衿语出《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因此用它指读书人。
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屯。
——唐·杜甫《折槛行》四、黍离语出《诗经·黍离》,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
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唐·许浑《登洛阳故城》五、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宋·秦观《踏莎行》六、投笔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
后指弃文从武。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七、还珠古时合浦地盘产珍珠,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
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
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唐·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八、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
后来就以“鸿鹄”比喻远大志向。
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宋·吴潜《八声甘州》九、青眼青眼: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憎恶的眼,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诗歌鉴赏常考意象、典故100个
![诗歌鉴赏常考意象、典故100个](https://img.taocdn.com/s3/m/5b23f63bbcd126fff7050bc0.png)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11、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
古代诗歌常用典故集释
![古代诗歌常用典故集释](https://img.taocdn.com/s3/m/6aeac376a417866fb84a8ece.png)
古代诗歌常用典故集释回顾近年诗歌鉴赏,多次用到一些常用典故。
为此,笔者收集了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些典故,以期对喜欢文字的朋友们有一些帮助。
1. 吐哺《史记·鲁周公世家》载:周公在吃饭时多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为接待贤士人才而中途停止吃饭。
后来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能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如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 投笔《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当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3. 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名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要杀他,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4. 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设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5. 折腰《宋书·隐传》载:陶渊明曾做彭泽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捶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 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人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如朱敦儒《木兰花慢》:“化碧海西头,剑履向谁收。
”7. 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鉴赏必须记住的文化典故解析
一、梦蝶
梦蝶,也称“化蝶”。
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后比喻做梦、梦幻。
后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无题》
二、抱柱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比喻坚守信约。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唐·李白《长干行》
三、青衿
语出《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因此用它指读书人。
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屯。
——唐·杜甫《折槛行》
四、黍离
语出《诗经·黍离》,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
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唐·许浑《登洛阳故城》
五、尺素
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宋·秦观《踏莎行》
六、投笔
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
后指弃文从武。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
七、还珠
古时合浦地盘产珍珠,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
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
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唐·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
八、鸿鹄
《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
后来就以“鸿鹄”比喻远大志向。
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宋·吴潜《八声甘州》
九、青眼
青眼: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憎恶的眼,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唐杜甫《短歌行》
十、东山高卧
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
后指隐居。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唐·李白《梁园吟》
十一、柳营
指军营,《史记》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
周亚夫细柳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方可入营。
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唐鲍溶《赠李黯将军》
十二、画眉
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
后以此形容夫妻相爱。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十三、豆蔻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唐杜牧《赠别》
十四、烂柯
任昉《述异记》讲述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
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
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十五、金乌
传说太阳里有三足乌。
后以“金乌”作为太阳的代称。
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唐·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
十六、桑榆
传说太阳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树上。
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唐·王勃《滕王阁序》
十七、东篱
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宋·李清照《醉花阴》
十八、寒食
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
晋文公为纪念他,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该节由此而来。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韩翃《寒食》
十九、斑竹
湘妃竹。
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
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唐·刘禹锡《泰娘歌》
二十、采薇
殷商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商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唐·王绩《野望》
二十一、汗青
古时字写在竹简上,先用火烧竹简,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
后指书稿、史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二十二、鸡黍
《论语》记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了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
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二十三、折腰
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遂辞官归隐,后喻指屈身事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十四、雕虫
语出汉代扬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
”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唐·李贺的《南园》
二十五、梨园
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唐·白居易《长恨歌》
二十六、楚帐、楚歌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间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喻孤军被围或处境窘迫。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唐·李商隐《泪》
二十七、怀橘
指孝顺双亲。
典出《三国志》“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
下马入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宋·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