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概论第三章中国烹饪工艺2
烹饪概论第三章中国烹饪工艺2教学文稿
①直切 • 又叫跳切,从上往下,垂直下刀,垂直提刀。
2020/4/9
②推切与拉切 • 推切是刀与原料垂直,刀由后往前推去,一刀推到底。 • 拉切是刀由前往后拉,一刀拉到底。
2020/4/9
③锯切 • 切时刀先向前推,然后再往后拉,像拉锯一样。
2020/4/9
④铡切 • 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右手提起刀柄,左手握住刀背前端
基本料形
条的加工
刀工应用: 质地坚韧的原料,条要略细一 些;质地软嫩的原料,条要切 的略粗些。
2020/4/9
2020/4/9
料形与应用
基本料形
丝的加工
刀工应用: 质韧而坚的原料,可加工细些, 质地松软的原料可加工的粗一 些。
2020/4/9
2020/4/9
切丝的注意事项: ①片的厚薄要均匀,长短基本一致。 ②片的排叠要整齐,切时不易滑动。 ③左手安稳原料,刀距要均匀。 ④根据原料的性质决定丝的方向。 ⑤防止出现连刀。
剞刀法,又称混合刀法,是对平、直、斜刀法的综合运用。
2020/4/9
料形与应用
块 (花刀块) 厚片 条 丁
整
糜
片
形
粒 (泥)
段(粗条)
2020/4/9
薄片 丝 末
料形与应用
基本料形
2020/4/9
块的加工
加工采用的刀法: 无骨的原料用切,带骨的原料 用剁。
常见的块形: 正方块、长方块、菱形块、三角块、 劈柴块、瓦块
2020/4/9
分解工艺的作用
2020/4/9
便于烹制和调味
便 于 造 型 和 美 化
2020/4/9
便于食用和消化
2020/4/9
烹饪工艺学课件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烹饪工艺学课件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中国烹饪工艺技术的基本要求,理解中国烹饪的主要特点,了解中国烹饪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的简单过程。
本章共讲述二节内容:第一节中国烹饪概述第二节仍任工艺学的基本要素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国烹饪概述一、中国烹饪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国烹饪的主要特点。
三、烹饪和烹调的定义及其区别。
第二节烹饪工艺的基本要素一、中餐菜肴制作的一般程序中餐菜肴的加工程序大体如下:1、原料的鉴别和选择。
首先要保证新鲜,确保卫生安全。
2、原料的初(粗)加工,目的在于除去原料中不可食用的部分,包括粗糙、异味、污秽、有害等部分。
3、根据菜肴制作要求、选择原料中最实用的部分,即利用原料不同部位的不同特点,分别制作不同特色的菜肴。
4、根据菜品的设计要求,对不同档次的原料进行精加工,包括刀工处理、整体菜肴的坯型设计,浆汁糊芡的配置和运用等等。
5、进行菜肴的整体组配,主配原料的种类、加工形态和用量要恰到好处。
6、进行熟制处理。
7、根据中式菜肴讲究色、香、味、形、质的风味要求,进行分为调配,其具体实施往往贯穿在菜肴制作的全过程中。
8、将经过熟制和风味调配的菜肴成品进行上桌前的造型设计,选择符合美学要求的盛装器皿和使用合理的盛装技巧。
9、进行点缀、围边等美化处理,务必要符合卫生安全标准,切不可以造成二次污染。
10、上桌时要注意菜肴食用的温度要求,用于卷包等辅助食品和蘸浸的外用调料碟要配全品种,一起出台。
二、烹饪工艺的基本要素1、原料我们在当代选择食物的原料时,至少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保护地球生态的半衡,许多种过去长期食用的野牛动植物,应该也必须退出人们的食谱,这一点已经是刻不容缓;②以现代科学的成就去总结验证历史上那些曾经被人们信奉的传统说法,合乎科学的要发扬光大,积极推广,不合乎科学的应该予以废弃,不要再以讹传讹;③继续扩大食物原料资源的普查,引进新品种。
烹饪概论 第三讲
第二节 中国菜点的构成
二、二烹、饪宫的廷作菜用
宫廷菜是宫廷中帝后嫔妃和皇子、公主的专用菜品。 它起源于夏初,延续到清末,经历4000余年,各代风格 不尽相同。周代讲求“五味调和,烹饪得宜,珍馐宴享, 饮膳有序”;汉代重视“尊古合仪”,吸收西域菜和少数民族 菜;元代提倡“食饮必稽于本草”(饮膳配置以中医养生观作 依据),突出羊馔;清代健全光禄寺(掌管皇家饮膳的机构) ,席、菜均有“定式”。
如《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家宴”,上海解放前上层工商界人士聚餐的“莫有才厨房”。
商贾菜代表品种也不少,如云林鹅、香螺先生(鸡汤氽香螺 片)、柳蒸糟鲥鱼、台鲞煨肉、鸿运当头(烤乳猪)、大鹏展翅 (广东菜、多用家禽制作)等。
第二节 中国菜点的构成
二、五烹、饪寺的观作菜用
寺观菜又称素菜、释(Shi,释迦牟尼的简称,泛指佛教)菜、斋菜、道观菜或香积厨,出现在东汉 ,主要指大乘佛教徒和全真派道人食用的菜点。它包括清素(全部禁绝荤料)的寺院素食和宫廷素食, 以及花素(适当辅以荤料)的民间素食和市肆素食,活跃了2000余年。
第二节 中国菜点的构成
二、九烹、饪外的来作菜用
外来菜,即引进的外国菜品,早在秦汉已见端倪。外来菜进入中国后,大致有三种情況: ①保持原有风貌,正宗风味不变。这样的菜式不多,仅在少数都会著名西菜馆供应,主厨者多为外国名师。如北 京马克西姆餐厅和莫斯科餐厅。 ②移植改造,最常见的方法是“中料西做”和“西料中做”,如玉米羹、炸猪排,风味介于中、西之间,也有吸引力。 ③模仿西菜西点,创制新品种,如鲈鱼生鱼片、啤酒鸭等。大多采用西式烹任法,追求新奇和刺激,销路看好。
烹饪概论
(第四版)
第三讲 中国菜点
1 第一节 中国菜点的属性与命名
2 第二节 中国菜点的构成
烹饪概论PPT_图文
广义:除菜肴制作外,还包括面点制作。
烹饪史
烹饪史是研究中国烹饪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的科学。
烹饪史研究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
断代史研究、专题史研究 地方史研究、通史研究 烹饪文物研究、烹饪古籍研究
烹饪工艺学
烹饪工艺学是研究中国菜点烹调工艺法则与规
一、筵宴的环节 宴会设计环节 菜点制作环节 接待服务环节
基础 关键 保证
二、筵宴的构成
酒水冷碟 开席见彩 热炒大菜 美食纷呈 饭点茶果 以精取胜
龙头 象肚 凤尾
三、筵宴的要求
1、主旨的鲜明性 2、配菜的科学性 3、工艺的丰富性 4、形式的典雅性 5、接待的礼仪性
第四节 筵席改革与试行分餐制
一、筵席改革
陶鼎
陶钵
先秦青铜炊餐具
饕餮纹鼎
四羊方尊
龙纹斝
父丁簋
铜牛尊
春秋战国的烹饪
1 以人工培育的农产品为主要食源。 2 铁质锅釜崭露头角,动物性油脂和调味品日渐增多,菜肴制法和
味型也有新变化。 3 继周天子食单后,又推出新颖的楚宫宴席,形成南北争辉的局面。 4 出现南北风味的分野,地方菜初露苗头。 5 烹饪理论初有建树,推出《吕览·本味》和
3 水烹法和气烹法的发明
陶
水烹:以水作传热介质
罐
煮、熬、焖、煨
汽烹:以蒸汽作传热介质 蒸、酿
陶 甑
第二节 中国烹饪的发展
四个历史时期:
先秦时期
汉魏六朝
隋唐宋元 明清时期
先秦时期
新石器时代
约6000年
夏商周三代
约1300年
春秋战国
约500年
《烹饪概论》教学课件 2中国烹饪简史
25
任务二 了解中国烹饪的发展
中国烹饪的发展大体上可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
先秦时期
汉魏六朝时期
隋唐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一、先秦时期的烹饪发展
先秦时期是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即从烹饪诞生之日起,到公元 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止,共约 7800 年。这是中国烹饪的草创时期, 其中包括新石器时代(约 6000 年)、夏商周时期(约 1300 年)、春秋 战国时期(约 500 年)3 个各具特色的发展阶段。
随后出现的“肜羹”(牛肉和豆叶 加盐煮制而成)、“臐羹”(羊肉 和苦菜加盐煮制而成)和“膮羹” (猪肉和薇菜加盐煮制而成)等, 在盐的使用上更加讲究。
23
任务一 了解中国烹饪的起源
根据记载,我国与盐同时期发现的调味品还有梅子、香草、苦 果和野蜜。盐加上这 4 种调味品,便构成了咸、酸、香、苦、甜这 5种味道,再加上咸的副产品——鲜,与当代烹饪的7种单一味型就 只差一个辣了。
而当时在复合味型方面,我国祖先同样有所建树,他们将盐和 梅子等物混合使用,创造出了“和羹”,它具有咸、鲜、酸、香的 复合美味。
在商朝历史文献《尚书·说命下》中记载有“若作和羹,尔惟 盐梅”的名言,即要想做出美味的和羹,就必须用盐和梅子。
24
任务二 了解中国烹饪的发展
《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420—589年)的重要农 学书籍,作者是中国古代杰出农学家贾思勰。全书共10卷, 92篇,还有自序和杂说各一篇。其中涉及烹饪的有27篇,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动植物烹饪原料的品种、性能、产地和 养殖方法,详细地记述了众多调味品的生产工艺,收录了 众多菜谱,分析了不少烹调方法,且第一次记录了中国面 食的制作技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善的一部古农书和 古食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食品科学专著。
中国烹调工艺学二
二、烹制工艺对烹饪原料的影响 1.有效的杀灭烹饪原料中的病菌、毒素; 2.提高烹饪原料的消化吸收率; 3.诱发烹饪原料中的香气,形成符合美味; 4.是烹饪原料色泽鲜艳,形态美观。
三、加热对原料的影响 1.分散作用 2.水解作用 4.酯化作用 3.凝固作用 5.氧化作用
6.其他作用
第二节
传热的基本方式
2、原料香气的组配原则 案例分析:广西历史名菜耗油柚皮鸭 3、原料口味的组配原则 4、原料形状的组配原则 5、菜肴原料与器皿的组配 第三节 筵席菜肴的组配工艺 (2课时)
一、定义及构成 1、定义
筵席菜肴的组配工艺,简称筵席配菜,是根据筵席的规格和要求,按 照一定标准、原则、比例对多种类型的单个菜肴进行合理搭配组合,使其 成为具有一定质量规格的整套菜肴的设计、编排过程。
芡汁是决定菜肴质量的重要方面,在于它对菜肴具有改善口 感、融合滋味、增加光泽、保持温度、突出风格和减少养分损失的 重要作用。
第三章 烹制工艺基础
第一节 烹制工艺的概念和作用 一、烹制工艺的概念 烹制工艺是根据烹调和食用的要求,利用一定的设备工 具,通过一定的烹制方式,对烹饪原料进行加热处理的方法 和过程。
三、单个菜肴的组配基本要求 1、按照菜肴的质量标准和净料成本进行组配 2、必须将主料和辅料分别放置 3、物尽其用,综合利用 4、注意营养成分的配合 四、单个菜肴组配的基本形式和种类 1、组配的基本形式 2、单个菜肴组配的种类 五、组配单个菜肴的基本原则 1、原料色彩的组配原则 以主料的色彩为基调,以辅料的色彩为辅色。要求辅料的色泽应 适应主料。 案例分析:辽宁名菜鸡丝豌豆
∆ 热传递的几种介质
热传导的几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一、水为介质(对流)
底部水在加热 的过程中密度减 小,体积增大向 上运动的过程中 体积增大密度减 小,向上方移动.
《烹饪概论》教学课件 3中国烹饪工艺
1.烹饪工艺流程的概念 烹饪工艺流程就是将烹饪原料加工成菜点成品的整个操作过程。一个烹饪工艺流程的形成,
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将不同工序拼凑起来,而是根据加工目的,选择合适的设备,采取恰当的工 艺顺序组合而成的。
30
任务三 了解中国烹饪工艺的现代化
一、饮食观念科学化
自古以来,我国便有“民以食为 天”的说法。我国古人将饮食需求的 层次划分为果腹、品味、畅神三个阶 段。而随着时代进步,现今,人们对 于饮食需求的层次有了新的划分,即 食饱、食味、食疗三个阶段。
食物原料 多元化
饮食观念 科学化
中国烹饪工 艺的现代化
因料调味
26
任务二 分析中国烹饪工艺的要素
(1)下料准确:调味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主要在于下料的品种、顺序和数量是否准确。 下料的品种主要取决于菜品的口味,下料的顺序主要取决于菜味的主次,下料的数量主要取决 于菜量大小。
(2)保持风味:进行调味时应充分考虑菜品所属菜系和风味特点,不能过于随意,以保 持菜品应有的风味特色。
掌握要领 勺工技术由端握勺、晃 勺、翻勺、出勺等技术 环节组成。
动作简捷 只有简捷利落、连贯协调、 一气呵成的勺工操作,才 能符合成菜的工艺标准。
勺工操作的 注意事项
24
基础过硬 勺工要求操作者具有良好 的身体素质和扎实的基本 功
灵活运用 根据实际因法、因料运 用勺工,才能烹制出符 合风味特色要求的菜肴。
一、中国烹饪工艺的特点
中国烹饪之所以能够世 界驰名,与中国烹饪工艺的 特点是密不可分的。
08
形色俱佳
01
选料广博严谨
07
(完整版)烹饪概论教案(最新整理)
烹饪概论电子教案目录知识类别章目名称课时分配教师讲授重点综述绪论:什么是烹饪?2第一节中国烹饪史第一章中国烹饪简史4第四节中国烹饪工艺学第二章中国烹饪原理技术规范6第二、四节中国烹饪学第三章中国菜品4第一、四节同上第四章中国筵宴4第二、三节第五章中国烹饪风味流派6第一、二节第六章中国饮食民俗4第一节第七章中国饮食文化2第一节中国烹饪市场学第八章中国当代餐饮市场4第一、二节(总计36学时)绪论什么是烹饪?第一章中国烹饪简史第一节中国烹饪的起源第四节中国烹饪史的启示第二章中国烹饪原理与技术规范第二节中国烹饪的民族文化特质第四节中国烹饪工艺的现代化第三章中国菜品第一节中国菜的属性与命名第二节中国菜品的构成第四节当代菜品流行潮与迷宗菜第四章中国筵席第二节筵席的结构第三节筵席设计的原则与要求第五章中国的烹饪风味流派第一节什么是烹饪风味流派第二节中菜主要流派第六章中国饮食民俗第一节饮食民俗概述第二节年节文化食俗第七章中国饮食文化第一节饮食文化概述第二节中国烹饪文化遗产第八章中国当代餐饮市场第一节中国当代餐饮市场的格局第二节市场需要的新型厨师教案(1)授课内容:《烹饪学科中的基本概念》绪论:什么是烹饪?第一节烹饪学科中的基本概念授课对象:三年制中职烹饪专业学生科目《烹饪学科中的基本概念》授课班级:2008级烹饪专业任课教师:***授课时间:第*周第* 课时教学提示:绪论主要介绍烹饪学科中的七个基本概念和本书的学习方法,作为本书的总纲。
通过教学,让学生对中式烹饪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绪论安排2课时,教师只讲三个基本概念,其余部份学生自学。
课题:烹饪学科中的基本概念课时安排:2课时本课类型:专业理论课授课使用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烹饪概论》知识目标:烹饪、烹调技术和烹饪学这三个概念。
能力目标:掌握学习烹饪理论的基本方法。
德育目标:中式烹饪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地位,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热爱中式烹饪。
情感目标:烹饪专业是服务业,培养学生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意识。
烹饪概论第三章中国烹饪工艺3
雕刻形式
立体雕
雕刻形式
浮雕
雕刻形式
镂空雕
食品雕刻的原则
适时雕刻,按质雕刻
节约时间,确保卫生
原则
不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可食性第一
第六节 制熟工艺
1 制熟工艺的概念与性质
制熟工艺的概念 通过一定的方法,对菜点生坯进行加工,使食物卫
生、营养、美感三要素高度统一,成为能直接被食
用的食品加工过程。
盐致嫩 酸致嫩
第五节 优化工艺
5 着衣工艺
用蛋、粉、水等原料组合在食料外层蒙上保护膜或 外壳的加工,如同为菜点原料置上外衣,即为着衣
工艺。
着衣工艺在烹调中的作用
保嫩与保鲜
着衣工艺在烹调中的作用
保形与保色
着衣工艺在烹调中的作用
增强风味融合,使菜品质构更合理
着衣的方法
在原料表面裹上一层较薄的粘
在烹饪原料中添加某些化学剂或通过物理的手段,
使原料组织结构疏松,提高原料的持水性,改善
原料的组织结构成分,提高其脂含量,使原料质地
比原先更为滋润彭嫩的加工,即为致嫩加工。
致嫩剂
又称嫩化剂、肉类嫩化剂,通
常是指可以使肉类组织嫩化的
致嫩剂 添加剂。目前使用的致嫩剂主 要可以分为碱性剂和蛋白酶两
类。蛋白酶类致嫩剂主要有木
第三章 中国烹饪工艺
教学内容
一、中国烹饪工艺的内容组成与基本特点
二、中国烹饪选料与清理工艺
三、分解工艺
四、混合工艺
五、优化工艺 六、制熟工艺
教学要求
明确中国烹饪工艺的概念、内容组成和基本特色;
把握中国烹饪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与具体操作方法;
全面掌握中国烹饪工艺体系的内在规律和民族个性。
(完整word版)烹饪概论教学大纲(word文档良心出品)
烹饪概论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和任务
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烹饪专业的理论课之一,主要从中国烹饪史、中国烹饪工艺学、中国烹饪学及中国烹饪市场学等方面,介绍了有关烹饪基本理论的要点和规律性的法则,主要内容:中国烹饪简史、中国烹饪理论和技术规范、中国菜品、中国筵宴、中国烹饪风味流派、中国饮食风俗、中国饮食文化、中国当代餐饮市场等。
2)课程任务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烹饪的发展的历史和中国现代烹饪的一些理论,利于今后在理论研究和操作技能上的发展和提高,以便适应中国和世界餐饮潮流的发展趋势。
具体要求是:
(1)明确学习本课程与烹饪专业的关系,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为学生丰富专业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认识中国烹饪发展的历史、中国菜品、烹饪风味流派。
(3)了解中国烹饪原理和技术规范、中国筵宴、中国饮食民俗和中国饮食文化等。
(4)掌握中国菜品命名的方法和原则、中国当代餐饮市场的形势等。
(5)培养学生传承中国烹饪文化、具有创新意识和洞察中国当代餐饮市场的能力。
2、课程内容、能力目标和学时分配
1、教学建议
1、讲授中联系中国烹饪史、中国烹饪工艺学和厨房管理学等相关知识。
2、理论联系实际,联系本地食俗、风俗和饮食习惯进行讲授。
3、第三、四章的中国菜品和中国筵宴属于本书重点内容,让学生学会菜肴命名的方
法,懂得中国宴席设计和安排的相关知识。
4、鼓励、引导学生查阅各种资料,了解国内外餐饮行业发展信息,同时有意识地提
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
安排学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餐饮活动方案、宴会菜单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第三章 烹饪工艺及技术
01
(六)追求造型与色彩俱美的视觉感受
成品造型工艺又称菜肴装饰造型艺术,是指采用适当 的原料或器物,经一定的技术处理后,在餐盘中摆放成特 定的造型,以美化菜肴、提高菜肴食用价值的制作工艺。
菜肴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厨房烹调好以后必须盛 装在一定的器皿中才能上桌供人食用。一盘造型美观、装 饰精致的菜肴,可以刺激人们的食欲。
调味可以使菜肴获得滋味,协调菜肴滋味,使菜肴更加多样化。它还可以突出地方 风味,如提到麻辣、鱼香味就会联想这是川菜的特色。调味是美化菜肴色泽达到欣赏烹 饪艺术的重要手段。
02
酸味的特点不能独立成味,需在咸味的
基础上调制复合。调味中掌握的原则是
3
“酸而不涩”。
辣味特点是刺激性强,辣味分为香辣、辛
4
辣。调味中掌握的原则是“辛而不烈”。 辣味过重会压抑鲜香味。
庖丁解牛的故事形象地描述并反映出中华厨艺刀法蕴含的哲学思维。厨师精湛的厨艺刀法 无论对原料胴体的分档取料,还是对基本料形的切割,都有一种内在节奏的控制,依乎肌理, 顺其自然。在切割劳动中,厨师获得了手工艺术空间的无限自由,并在长期实践中把刀法归 纳为平刀法、斜刀法、直刀法、剞刀法和其他刀法五大类。
02
7
能补充和强化菜肴的风味。有增鲜、和
味与增浓复合味感的作用。
苦味是唯一不能单独作为调味品的基本 味,苦味的特点是清香的苦味或芳香的
嗅觉味。
02
五、制熟工艺
(一)制熟的文化内涵
烹饪工艺中的制熟是一个文化概念,表现的是烹饪制作食物的一种终端形态。食品的 成熟并不是一定需要经过加热变性,只要经过特定的加工,使食物“安全、营养、美感” 三要素得到统一,符合能被直接食用的标准即可。由此可见,食品成熟的概念、食品中熟 食的标准,都是以是否符合能直接食用,安全、营养美感得到统一为依据的,包含物质和 精神的文化因素,绝不能理解为将水烧开至100℃沸滚那样简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粒、末的加工
丁:以粗条上取下叫指丁,用于炸、
基本料形
熘;从细条上取下叫小丁,用于炒或
做馅心料形。 粒:粒也呈方形比丁略小,米粒,绿
豆粒等。
末:末的尺寸小于粒,常见姜末、蒜 末。
料形与应用
1、多种刀法相互配合; 基本料形的 加工注意事 2、原料形状注意形态美观; 3、料形运用配合烹调要求; 4、料形加工把握大料大用、小 料小用的原则,合理使用原料,
段的长度:
段的长度3.5cm、4.5cm、5.5cm三种。
料形与应用
片的加工 基本料形 刀工应用: 涮、汆汤的片可薄一些;熘、 炒等片可厚一些。
名称 菱形片 长方片 骨牌片 麦穗片 牛舌片 柳叶片 灯影片 连刀片 长对角5 长6 长5 长10 长10—15 长6 长8 长10
成形规格(厘米) 短对角2.5 宽2 宽2 宽2.5 宽3——4 宽2——3 宽4 宽3 厚0.2 厚0.4 厚0.2 厚0.1—— 0.3 厚0.1 厚0.1—— 0.3 厚0.1 厚0.3
指甲片
长1.2
宽1.2
厚0.1—— 0.2
料形与应用
条的加工 基本料形 刀工应用: 质地坚韧的原料,条要略细一 些;质地软嫩的原料,条要切 的略粗些。
名称 大一字条 小一字条 筷子条 象牙条
成形规格(厘米) 长6 长5 长4 长5 粗1.2 粗1 粗0.6 粗1 (梯形)
料形与应用
丝的加工 基本料形 刀工应用: 质韧而坚的原料,可加工细些, 质地松软的原料可加工的粗一
砧板的保养 ③ 砧板长期不用时,应清洗 干净,竖立放稳;也可用洁
布盖住,放在通风处,防止
发霉、变质。禁止在阳光下 曝晒。
刀法与种类
常见刀法 直刀法 平刀法 斜刀法 剞刀法
直切 推切 拉切 锯切 铡切 滚切
平刀片 推刀片 拉刀片
斜刀片 反刀片
直刀 与 斜刀 配合 使用
直刀法也称企刀法, 它是指刀刃与砧板上 的原料成垂直的运刀 方法,包括切、剁、 劈等。
鸡肉顺纹切
依 料 用 刀 , 干 净 利 落
牛肉横纹切
规格一致,适合烹调
合理用料,物尽其用
主 次 分 明 , 配 合 得 当
刀具与砧板
批刀(片刀、薄刀) 刀具的种类 及用途 特点——轻而薄,刀口锋利, 钢质纯硬,是最常用刀具之 一。 用 途 —— 精 细 原 料 的 加 工 (肉片、肉丝等)。
1 分解工艺的概念、作用和内容
分解工艺的概念 指对烹饪原料按照一定标准进行有规则的分割,使
之成为满足烹饪和饮食需要的更小单位和部件。
分解工艺的作用
便于烹制和调味
便 于 造 型 和 美 化
便于食用和消化
分解工艺的内容
刀工工艺
拆卸工艺 剞花工艺
第三节 分解工艺
2 拆卸工艺
分档
出骨
取料
依据原料身躯器 官结构特征,将 其分割成相对完 整的更小部件档 位。
a. 擦干表面的污物,防止生
刀具的保养 锈。
b.不经常用的刀在刀身两面
涂一层植物油,防止生锈。
刀具与砧板
按材料分: 木制砧板和塑料砧板。 砧板的种类
刀具与砧板
优质的砧板应具备:
①抗菌效果好:银杏木和紫
砧板的选择 椴木
②防凹能力强:银杏木、榆
木、柳树木等
刀具与砧板
① 新砧板要加工定形;
② 砧板使用时要旋转使用;
剞花原料的选择
原料必须具有一定面积的平面 2、利于剞 花的实施 结构,利于剞花的实施和刀纹 的伸展。
剞花原料的选择
原料应具备不易松散破碎而有 3、突出条 纹的表现力 一定韧性和弹力的条件,具有
受热或卷曲变形的性能。
剞花的刀法
直剞 常用刀法 斜剞 混合剞
剞花的刀法
麦穗花刀 常用剞花刀 法 菊花形花刀(荔枝形花刀) 蓑衣花刀 柳叶花刀
①直切 • 又叫跳切,从上往下,垂直下刀,垂直提刀。
②推切与拉切
• 推切是刀与原料垂直,刀由后往前推去,一刀推到底。 • 拉切是刀由前往后拉,一刀拉到底。
③锯切 • 切时刀先向前推,然后再往后拉,像拉锯一样。
④铡切 • 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右手提起刀柄,左手握住刀背前端, 刀柄翘起,刀尖下垂,在原料所要切的部位上用力压下 去; • 另一种是把刀按在要切的部位上,左右两手同时摇切下 去,要求用力均衡。
项
物尽其用。
第三节 分解工艺
4 剞花工艺
剞花工艺的概念与目的 概念:在原料的表面切割成某种图案条纹,使之受 热收缩或卷曲成花形的加工。 目的:缩短成熟时间,使热穿透均衡,达到原料内
外成熟、老嫩一致。 美化
剞花原料的选择
①原料较厚不利于热的均衡渗 1、具有剞 花的必要 透
②过于光滑不利于裹附卤汁
③有异味不便于在短时间内散 发
刀具与砧板
斩刀(骨刀、厚刀) 刀具的种类 及用途 特点——重约一公斤以上, 背后。 用途——斩带骨及质硬的原 料。
刀具与砧板
前批后斩刀(文武刀)
刀具的种类 及用途 特点——前部类似批刀,后 部近于斩刀,兼有批刀和斩 刀两种用途。 用途——前部用于加工精细 原料,后部用于加工带骨及 质硬的原料。
刀具与砧板
些。
名 称
粗丝
二粗丝
R1、R2
成形规格(厘米) 长10 长10 长10 长10 粗0.4 粗0.3 粗0.2 粗0.1
细丝 银针丝
切丝的注意事项: ①片的厚薄要均匀,长短基本一致。 ②片的排叠要整齐,切时不易滑动。
③左手安稳原料,刀距要均匀。
④根据原料的性质决定丝的方向。 ⑤防止出现连刀。
料形与应用
⑤滚刀切 • 每切一刀,就把原料滚动一次。
⑥劈 • • • • a.直劈 把刀对准要劈的部位,用力向下直劈。 直劈 b.跟刀劈 把刀刃先砍入原料要劈的部位,然后刀与原料一齐起 落。 • c.拍刀劈 • 刀对准原料要劈的部位,右手握紧刀柄,左手用力拍 打刀背,将原料劈开。
跟刀劈
拍刀劈
⑦剁
• • • • a.排剁 双手同时各执一把刀,一上一下地躲下去。 b.直剁 左手按稳原料,右手提刀直剁下去。
1、麦穗花刀 • 先斜刀切,再转角度后直刀切的方பைடு நூலகம்。
2、菊花形花刀(荔枝形花刀) • 先直刀切再旋转角度继续直刀切的方法。
3、蓑衣花刀 • 原料一面先剞成麦穗花刀,另一面在直切平行刀纹的方 法。
4、柳叶花刀
• 加工成长尖的柳树叶形,分别在两侧剞出均匀的齿状刀 纹,然后切成片状。
第三章 中国烹饪工艺
教学内容
一、中国烹饪工艺的内容组成与基本特点
二、中国烹饪选料与清理工艺
三、分解工艺
四、混合工艺
五、优化工艺 六、制熟工艺
教学要求
明确中国烹饪工艺的概念、内容组成和基本特色;
把握中国烹饪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与具体操作方法;
全面掌握中国烹饪工艺体系的内在规律和民族个性。
第三节 分解工艺
剞刀法,又称混合刀法,是对平、直、斜刀法的综合运用。
料形与应用
块 (花刀块) 整 片 形
厚片
条
丁 糜 粒 (泥)
段(粗条)
薄片
丝 末
料形与应用
块的加工 基本料形 加工采用的刀法: 无骨的原料用切,带骨的原料 用剁。
常见的块形: 正方块、长方块、菱形块、三角块、 劈柴块、瓦块
料形与应用
段的加工 基本料形 加工采用的刀法: 植物性原料一般采用直切,动 物性原料采用直切或剁的刀法。
平刀法是指运刀片料时把刀放平,使刀面与砧板平行的 一种刀法。可分为平刀片、推刀片、拉刀片。
平刀片 适用于片一些无骨软嫩的原料,如豆腐及豆干等。 推刀片 适用于片一些熟的原料以及较嫩脆的原料。 拉刀片 适用于片一些略带韧性的原料,如鱼肉片、猪肉片等。
斜刀法是指运刀时刀身 与砧板上的原料成一定 角度的一种刀法。 分斜刀片与反刀片两种。 斜刀片——适用于片一 些质地松软或带脆性、 韧性的原料,如片鱼片、 角螺片。 反刀片——常用于片一 些较脆的植物原料,如 片芥兰头、香菜心。
依据原料的骨骼 、肌肉的组织结 构,将其骨与肉 分离为两部分。
依据原料的风味 品质特征,从各 个部位分别留取 适用于烹饪需求 的部分。
第三节 分解工艺
3 刀工工艺
刀工工艺的概念 指根据原料属性、构造特点以及菜肴制作的要求, 运用不同刀具,使用各种刀法,将原料加工成一定 规格形状的操作技艺。
用刀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