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UNMUN 2011 会议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 模拟联合国大会

会议总结

北京大学模拟联合国协会

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组委会

2011年3月

二、参会学校分析 (6)

三、会议学术质量总结 (8)

四、特色活动 (17)

五、会议调查问卷反馈 (18)

六、媒体报道 (20)

七、与中国联合国协会进一步合作的请求 (21)

八、结语 (22)

大学。

会议两所指导单位——北京大学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分别在政策和学术两方面给予大会有力支持。会议的承办方——北京大学模拟联合国协会,是北京大学团委领导下的学生社团,主要分为中学、大学和联合三个项目部,中学项目部负责该会议的所有具体承办任务。

大会组委会由项目部自行选出,并经指导单位批准后上任。组委会成员均为北京大学本科生或研究生,来自不同院系,接受指导单位的荣誉聘书,任期自每年4月开始,至下一年4月结束,共一年。根据2011年会议的需求,本届大会的组委会成员安排如下:

职位姓名来自院系主管范畴

秘书长沈希外国语学院中学项目总负责

副秘书长牟舣国际关系学院财务、地区分会

副秘书长邢源信息管理系会务、技术总负责

学术总监马瑞娜外国语学院GA, UNFF, CSW, HABITAT

学术总监吴溢慧外国语学院SC, IMO, MPC

学术总监徐慕文外国语学院UNCTAD, AU, FSC, AF

协调总监郑若愔政府管理学院高中联系人

协调总监王岩桦社会学系高中联系人

会务总监徐小溪国际关系学院会场及宾馆总负责

会务总监石舍非信息管理系会议用品总负责

公关总监刘昀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组织联络;媒体总负责

公关总监王茜茜元培学院网站建设与维护;学者、嘉宾总负责公关总监陈喆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赞助商总负责

经过组委会选拔,有60名本科生负责主持各委员会的学术工作,主要包括:议题设置、背景指导及更新的撰写、回答中学生来信或提问、主持官方论坛专版、主持大会程序、邀请学术讲座嘉宾等:

GA-LEGAL

联合国大会法律委员会Co-Director 姜斌法学08 Co-Director 张月尧法学08 AD 赵笑竹法学07 AD 赖梦茵法学10 AD 杨妍捷国关10

FSC 未来安理会AD 杨婧物理10 AD 郑雨蒙信管10 AD 李正一法学10 AD 康悦社会10

SC

安全理事会Co-Director 徐菁玮工学09 Co-Director 徐博雅外院09 AD 张梦秋元培09 AD 孙经娜光华10 AD 韩钧炀外院10

AU

非洲联盟大会Director 王筱稚元培10 AD 王子豪元培09 AD 严丹骅新传09 AD 祁祺经院10 AD 杨鹤经院09 AD 苏筱琳元培10

UNCTAD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Co-Director 杨小雨光华09 AD 刘雅清经院09 AD 余韧哲信科10 AD 王倩芸国关10 AD 张露外院10 AD 杜周安安外院10

HABITAT

联合国人类居住区规划署Co-Director 陈超外院08 Co-Director 徐天一历史09 AD 臧正城环09 AD 龙镜霓光华10 AD 周佳外院10

IMO

国际海事组织Co-Director 张世海数院09 AD 赵梓彤外院10 AD 张晨悦考古10 AD 周伊伦光华10

UNFF

联合国森林论坛Co-Director 张韦伟外院08 Co-Director 刘获国关09 AD 陈迎新外院09

组委会于2010年5月6日-16日进行了大会报名工作,共有118所中学提交了报名表。经过测试和材料审阅,经指导单位批准,共有90所学校最终获得参会资格。

2010年9月,组织方与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该公司正式成为大会赞助商。

2010年10月23-24日,组委会邀请了这90所参会高中的指导老师和学生代表来到北大,举办了一场教师会议(Teacher Training Session)。这是大会的前期筹备会,组委会现场发布了2011年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的委员会议题设置、《背景指导集》、《学术标准手册》,并根据电脑程序,现场随机进行了国家分配。此外,会议还对师生进行了议事规则培训、学术资源检索培训,并邀请了中国联合国协会、世界粮食计划署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学者们和师生们进行了四场主题鲜明的报告交流。

2011年1-2月,组委会通过网上平台收集了参会师生信息(共计794人),并同时收缴了会费。(550元/人,免除各校1名老师的会费。)由于大会属于非盈利性质的活动,经费来源主要依靠会费。会费标准根据大会成本计算,并报指导单位审批。

2011年3月10-13日,大会在北京大学顺利召开。

指导教师),577名高中生代表,52名观察员(即观摩学生),53名志愿者。参会学校分布如下:

阴影部分为本次大会未能覆盖区域。其他省、市、自治区均至少有一所学校参会。香港、澳门地区没有学校参与本次大会,台湾地区有1所学校参会。在85所拥有正式代表席位的学校中,北京市共15所,占总数的12.75%;上海市共12所,占总数的10.2%;东部沿海地区17所,占14.45%;华南地区13所,占11.05%;中部地区14所,占11.9%;东北地区7所,占5.95%;西北地区7所,占5.95%。

同往年相比,本届大会报名阶段的总数为历年最高(共118所1),说明大会的社会影响力逐年增强;但录取的参会学校数首次下降,这主要是组织方根据往年扩招对会议质量的反馈和自身办会条件做出的调整。在代表数量方面,本届大会也首次出现了人数的下降,主要原因为(一)参会学校总数减少(二)组委会对各校代表团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2从结构1截止2010年5月20日,大会官网报名系统关闭时的数字。

2在往届大会中,各校的代表总数为10人团或5人团两种,由组委会根据学校报名材料和学校的往届表现进行分配。今年的代表团改为8人/6人/4人三种,除去报名材料,组委会还根据了学校参与的网上模联基本知识测试(即学术水平测试)进行筛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