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础课程大纲
国学文化课程纲要

国学文化课程纲要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存在的意义是通过学习国学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发展历史。
我校是一所城区中心学校,考虑到现代人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的缺失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同时,现代生活节奏非常快,知识文化速食性的情况十分严重。
当代小学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虽然在学习过程中的收集资料等等的方式变多也更加便捷(例如可以使用电子设备等等),不可否认这样学习的效率会更好,但与此同时也会让学生们缺失了自己努力探索、与他人进行合作探究等等的机会与可能性。
而且语文学科十分枯燥,小学生会没有兴趣学,利用国学在某种情况下也可以换种方式来讲授语文知识。
所以决定进行国学文化相关课程,希望从小对孩子进行培养,使之一步一步发展成为性格、身心、文化底蕴等等更加健康,深刻的合格公民。
一、课程目标总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国学经典,认识国学经典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学习国学文化学会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具体来讲:1.激发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体会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提升人文素养。
,2.学会朗读和诵读,乐于背诵、积累国学经典精粹篇章,增强文化底蕴,滋养语文素养。
3.欣赏并感受国学经典精髓的自然美,人文美,提高语言鉴赏力。
4.形成一定的收集、整理、传播、交流,运用信息的能力。
5.使学生具备与他人合作完成事情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课程安排为每周两课时(一课时40分钟),一学期上十周。
2.编写《国学文化》的校本教材,精选适合小学生成长,学生能够接受的,既便于学习又适合诵读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
3.朗读:此时不必向学生解释意思,只需让他们反复进行诵读,对国学有一定认识并且能够处于国学环境即可。
4.阅读:通过上一部分的朗读,学生们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相关知识。
在阅读过程中,注释的详解以及老师们的讲解能够使同学们对文章有一个充分的理解。
5.巩固:老师们精心选取合适的文章,在不进行讲解的状况下,让同学们通过合作、查阅书籍等方式(最好不使用电子设备)来理解文章。
《国学通识教程》课程大纲

国学通识教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国学通识教程英文名称:课程编码:学分: 4 学分总学时:28 学时适用专业:五年制一年级理论学时:28 学时实训学时:0 学时执笔人: 冯杜娟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国学虽不是一门专业、一个科目,但却是各种学问生发的土壤。
大到中国文化的标志,促进民众了解本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小到增进个人的文化内涵,护养根本,滋养灵魂。
国学,不可不立。
目前国学教育普遍存在两个问题:—是教材无选择性;其次是教学无整合性。
《国学通识教程》是一个国学的入门课程,主要让学生通过“主题学习”,激发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体会国学经典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人文素养。
二、教学基本要求:(一)知识性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国学经典,认识国学经典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技能性目标1、学生掌握主题式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朗读和诵读,乐于背诵积累国学经典精粹篇章,增强文化底蕴,滋养语文素养。
2、形成一定的收集、整理、传播、交流、运用信息的能力;3、学生具备一定的与人和谐共处的能力。
(三)体验性目标1、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初步建立良好的道德心理机制;2、欣赏并感受国学经典精髓的自然美、人文美,提高语言审美鉴赏力;3、激发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体会国学经典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人文素养。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讲仁孝篇8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教材中有关仁孝的成语、名言和《弟子规》“入则孝”部分的解析;完成弟子规“孝”的背诵和默写教学重点:弟子规一、案例回放二、 经典解析 三、 延伸阅读 四、 拓展训练 五、 主题活动 六、 生活力行第二讲诚信篇 8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教材中有关诚信的成语、 子规》“信”部分的解析;完成弟子规“信”的背诵和默写 教学重点:弟子规 一、 案例回放 二、 经典解析 三、 延伸阅读 四、 拓展训练 五、 主题活动 六、 生活力行第三讲友爱篇 8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教材中有关友爱的成语、 子规》“出则弟”部分的解析;完成弟子规相关内容的背诵和默写 教学重点:弟子规 一、 案例回放 二、 经典解析 三、 延伸阅读 四、 拓展训练 五、 主题活动 六、 生活力行五、 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考核形式应采取主题和分,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按 照每次主题的名言和《弟名言和《弟教学任务和作业,左后综合算出总成绩。
幼儿园国学教育课程大纲

幼儿园国学教育课程大纲幼儿园国学教育课程大纲一、课程背景和目的1.1 课程背景:幼儿园是儿童起步学习的重要阶段,对于培养幼儿的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至关重要。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幼儿园国学教育旨在通过传授国学经典、培养文化自信,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2 课程目的:幼儿园国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礼仪规范、自我修养、道德品质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通过这门课程,幼儿将能够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情绪调控能力、以及创造力。
此外,课程还旨在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热爱国学,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要点2.1 课程内容:幼儿园国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经典名著、民间故事、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等方面的内容,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具体课程内容包括:(1) 国学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等;(2) 中国历史:如《古事记》、《宋词三百首》等;(3) 中国传统文化:如书法、绘画、剪纸等;(4) 中国文化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5) 民间故事:如《孔子的故事》、《爱因斯坦和小学生的故事》等。
2.2 教学要点:在课程教学中,要抓住以下重点:(1) 用寓言故事和形象化的手段来讲述国学内容,以便幼儿理解和记忆;(2) 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自由地表达对国学的理解和感受;(3) 结合游戏和实践活动,引导幼儿亲身体验和感知中华传统文化;(4) 制定个人学习计划,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并给予表扬和奖励;(5) 通过互动教学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3.1 教学方法:幼儿园国学教育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幼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主要教学方法包括:(1) 讲授:老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国学经典、民间故事等课程内容;(2) 课堂互动:老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促进幼儿的积极参与和思维发展;(3) 观察和实践: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 游戏化学习: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体验;(5) 集体活动: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国学教育方案之课程大纲

课程内容总括1、文化课程:经典一《弟子规》――精读精解,学以致用.该书以《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纲,分五个部分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的守则规范。
该书被认为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的最佳读物.国学堂通过解读、引导背诵及实践指导等方式让少儿无形中将圣贤言行贯穿于日常生活。
经典二《二十四孝故事》――故事教学,寓学于乐。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国传统美德、传统文化之精髓。
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本经典的选讲旨在通过通俗易懂的孝敬长辈的故事,让少儿形成孝亲的价值观,改变身心。
经典三《千家诗》――诗词熏陶,出口成章.《千家诗》用以陶冶少儿性情的诗歌读本,旨在用咏歌古诗“以养其性情”。
共选诗 200余首,大部分语言流畅,词句浅近,易读易记,包括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如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等名诗。
通过经典古诗的讲读让少儿的文学修养得到提升,语文成绩无形提高。
经典四《论语》――名句选讲,奠定基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们熟知的很多名言都来自《论语》.本书影响了全亚洲及更广范围,其中许多思想至今仍被人们视为至理。
本经典的学习使少儿对我国基本价值观念的仁、义、礼、智、信等有一定理解,摄取经典智慧,奠定国学基石。
经典五《道德经》――玄妙哲理,提高悟性.《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被誉为“万经之王”,对我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发生了深刻影响。
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不遗余力地探求其中奥秘,此书是世界上除《圣经》外发行版本最多的著作。
学堂选讲其中一些体现做人智慧和事物哲理的名句提高少儿悟性。
其他经典《大学》、《易经》等――简单了解,博学多闻。
通过对其他经典的介绍和一些经典语句的简单讲解,让少儿接触更多的经典,为其以后的国学学习提供参考。
《国学》教学大纲培训讲学

《国学》教学大纲
《国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国学是一国所固有的学术。
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学;国学经典,是最有价值的书,是蕴含着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
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多学习一下国学经典。
特别是我们的孩子。
让他们在最宝贵的年龄读最有价值的书,就好像师从圣哲,从人生的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去展开他们的人生。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当前很多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市场经济和现代文明的冲击,富有个性的他们平常养成很多的坏习惯,如: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文明礼貌意识淡薄、诚信观念淡薄;性格暴躁,情绪低落,行为懒散、抑郁、消沉;思想感情存在缺陷,产生麻木,脆弱,经不起挫折,自暴自弃,爱慕虚荣等。
希望通过对国学的学习,能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有益于学生安身立命。
从而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其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国学经典大纲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3. 帮助学生领悟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4课时四、教学内容1. 国学经典概述2. 《弟子规》学习3. 《论语》学习4. 诗词鉴赏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国学经典概述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国学经典的概念和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国学经典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2. 讲解国学经典(1)讲解国学经典的起源、发展及主要流派。
(2)分析国学经典对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深远影响。
3. 学生互动(1)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学经典的了解和感悟。
(2)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第二课时:《弟子规》学习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弟子规》的作者、背景和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弟子规》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2. 讲解《弟子规》(1)逐句讲解《弟子规》的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2)引导学生学习《弟子规》中的孝道、礼仪、诚信等道德观念。
3. 学生互动(1)学生背诵《弟子规》的部分内容。
(2)教师点评学生的背诵,强调实践《弟子规》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论语》学习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论语》的作者、背景和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论语》对个人修养、社会道德的影响。
2. 讲解《论语》(1)选取《论语》中的经典语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学习《论语》中的仁爱、礼仪、诚信等道德观念。
3. 学生互动(1)学生分享自己对《论语》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第四课时:诗词鉴赏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引导学生思考诗词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诗词鉴赏(1)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词,进行讲解和分析。
(2)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韵律、意境和情感。
3. 学生互动(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词,并尝试进行鉴赏。
《国学》教学大纲

《国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国学是一国所固有的学术。
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学;国学经典,是最有价值的书,是蕴含着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
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多学习一下国学经典。
特别是我们的孩子。
让他们在最宝贵的年龄读最有价值的书,就好像师从圣哲,从人生的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去展开他们的人生。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当前很多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市场经济和现代文明的冲击,富有个性的他们平常养成很多的坏习惯,如: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文明礼貌意识淡薄、诚信观念淡薄;性格暴躁,情绪低落,行为懒散、抑郁、消沉;思想感情存在缺陷,产生麻木,脆弱,经不起挫折,自暴自弃,爱慕虚荣等。
希望通过对国学的学习,能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有益于学生安身立命。
从而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其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国学 教学大纲

国学教学大纲国学教学大纲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观念。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国学,制定一份国学教学大纲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国学的定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国学教学大纲的制定。
一、国学的定义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包括经典文化、历史文化、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
国学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仪、忠诚、孝道等传统价值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国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阅读能力,了解其思想内涵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能够运用国学思想解决现实问题。
三、教学内容1. 经典文化:教授《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讲解其中的思想精髓和实践意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2. 历史文化:介绍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和人物,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3. 哲学思想:讲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观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社会伦理等问题。
4. 文学艺术: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诗经》等,让学生欣赏和理解其中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和意义。
2. 阅读分析:组织学生阅读国学经典,进行文本分析和思想解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3. 实践体验: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建筑等国学文化遗址,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4. 创新研究:鼓励学生开展国学研究项目,如撰写论文、举办学术讲座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术能力。
五、教学评价国学教学的评价应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国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国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700122016课程英文名称: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Search Foundation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国学基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的一门选修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国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国学发展的历史,掌握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提高文学鉴赏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本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国学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着重了解国学的发展和基本内容,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语言文字形成的原因。
(三)实施说明1.国学基础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使用,共24学时。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采用教师讲授、分析,与学生自行阅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组织学生自行阅读的前提下,写出书面发言提纲,开展课堂讨论,使学生了解国学发展的历史轮廓。
3.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
4.本课程建议采用课堂讲授、对话、讨论以及实际运用能力考查等多种教学手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对选修课的要求已完成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二年的学生。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习题的选择以围绕教材筛选出的练习题为主,同时在讲授过程中加以扩充,实践环节可通过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知识比赛,观看反映国学内容的历史影视作品,并对著名作家和作品进行课堂辩论,还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演。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考核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国学发展的历史,掌握国学基础知识和发展情况,能结合社会现实体会中国的文化。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查成绩占70%。
(七)参考书目《国学基础教程》,刘韶军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二、中文摘要国学基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的一门选修课。
国学的教 学 大 纲(完)

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名称:国学(三字经)(二)开课对象:中职学生(三)课程类型:专业课程(四)总学时数: 28学时(五)课程性质:考查课国学是我校规定的理论课程。
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展需要的。
教学目的通过对三字经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做人的基本道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二、章节课时分配表课时分配表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部分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第二部分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曾玄。
乃九族,人之伦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第三部分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故,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辨王载,说仁义。
中庸者,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大学者,乃曾子。
自修齐,至治平。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易诗书,礼春秋。
乐经亡,馀可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有国风,有雅颂。
号四诗,当讽诵。
周礼者,箸六官。
仪礼者,十七篇。
大小戴,集礼记。
述圣言,礼法备。
诗既亡,春秋作。
国学机构课程设置方案模板

一、课程概述1. 课程名称:国学经典启蒙班/进阶班/高级班2. 课程目标: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 课程对象:4-18岁青少年儿童及成人4. 课程学制:根据年龄段和课程难度,分为启蒙班、进阶班和高级班,学制为1-3年。
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1)蒙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等;(2)诗词歌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选读;(3)文言文阅读与写作:古文阅读、文言文写作技巧;(4)书法:硬笔书法、毛笔书法;(5)茶艺:茶文化知识、泡茶技巧;(6)礼仪:传统礼仪知识、生活礼仪实践。
2. 进阶课程:(1)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2)诸子百家:《论语》、《孟子》、《庄子》、《老子》、《墨子》、《韩非子》等;(3)史书:《史记》、《资治通鉴》等;(4)文学:先秦散文、唐宋八大家、明清小说等;(5)绘画:国画、书法艺术欣赏与创作;(6)音乐:古琴、古筝、笛子等乐器演奏与欣赏。
3. 高级课程:(1)国学哲学:《周易》、《道德经》、《庄子》等;(2)史学:《史记》、《资治通鉴》等;(3)文学:明清小说、近代文学、现代文学等;(4)艺术:国画、书法、音乐、舞蹈等;(5)国学应用:企业文化、家庭教育、社会交往等。
三、教学方式1. 讲授法:由专业教师进行系统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学经典;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3.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书法比赛、茶艺表演、礼仪实践等;5.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课堂纪律等;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的作业质量、完成速度等;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掌握程度;4. 实践活动:学生的实践成果展示,如书法作品、茶艺表演等。
国学一年级上教学大纲

小学一年级国学教学大纲教师:张梦梦一、指导思想国学不仅是我们建构和谐社会赖以取资的文化资源,而且是思想理念资源,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一个人的“道德”、“品行”很多时候都是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一所好的学校,不仅需要优秀的老师来教导学生学知识、学做人,更需要为学生创造耳濡目染的学习氛围。
我们学校想通过营造这样的一种氛围,熏陶学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目标要求熟读背诵、真正理解《弟子规》,知道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
中间穿插讲授我国传统节日、习俗和汉字字形的含义及其演变。
四、教学计划1.《弟子规》共40节课,本学期学习19节课。
*掌握知识:第一章—开宗明义;第二章—入则孝;第三章—出则悌;第四章—谨。
学会,在家孝敬父母,出门与人如兄弟姐妹一般友好相处,做事谨慎小心。
(熟读背诵)*教学方法:每个课时讲授1至2节课,每3节课欣赏一集《中华弟子规》短片。
2.画出汉字&我们的节日,共7节课,其中“画出汉字”3节课,“我们的节日”4节课。
*掌握知识:画出汉字:汉字字形的含义及其演变。
通过汉字了解历史,通过历史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有哪些字体和那些历史意义。
我们的节日:讲授我国传统节日、习俗。
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各地对于传统节日的不同庆祝方式,以激励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热爱。
*教学方法:PPT课件,小故事和短片。
五、教学计划表格周次教学内容课时备注1 《弟子规》的第1、2课2 短片欣赏2 《弟子规》的第3、4课 2 短片欣赏3 《弟子规》的第5课及画出汉字1 24 国庆5 《弟子规》的第6、7课 2 短片欣赏6 回顾:第二章入则孝 27 《弟子规》的第8、9课 2 短片欣赏8 《弟子规》的第10课及画出汉字2 29 《弟子规》的第11及画出汉字3 2 短片欣赏10 回顾:第三章出则悌 211 《弟子规》的第12、13课 2 短片欣赏12 《弟子规》的第14课及我们的节日1 213 《弟子规》的第15、16课 2 短片欣赏14 《弟子规》的第17课及我们的节日2 2 短片欣赏15 《弟子规》的第18、19课 2 短片欣赏16 回顾:第四章谨 217 我们的节日3、4 2 短片欣赏18 总复习弟子规 219 期末复习 2。
培训班国学课程计划

培训班国学课程计划第一课:国学概论1.1 国学的概念及其内涵1.2 国学的历史渊源1.3 国学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第二课:儒学经典导读2.1 《论语》:经典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2.2 《大学》:大学之道,教育之道2.3 《中庸》:中庸之道,治国之要第三课:道家经典导读3.1 《道德经》:道家思想的核心3.2 《周易》:易经的阴阳哲学和变换之道3.3 《庄子》:庄子的自然主义思想第四课:佛学经典导读4.1 《心经》:佛教的基本信仰和修行方法4.2 《金刚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主要内容4.3 《涅槃经》:涅槃之道,解脱之门第五课:国学教育与家庭教育5.1 国学对家庭教育的启示5.2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国学教育5.3 学习国学对于家庭教育的实际指导意义第六课:国学与人生修养6.1 国学对人生修养的指导意义6.2 如何借助国学提升个人修养6.3 国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第七课:国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7.1 如何传承国学文化7.2 如何创新国学教育7.3 国学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第八课:国学视野下的世界8.1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世界的地位和作用8.2 如何以国学之眼观世界8.3 国学思维对当代世界的启发第九课:国学与中国文化传统9.1 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9.2 如何借助国学认识中国文化传统9.3 国学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价值第十课:国学与社会发展10.1 国学思维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0.2 如何借助国学推动社会进步10.3 国学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以上是《国学入门》课程计划的基本框架,具体教学内容和方式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国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借助国学之智启发智慧,提升品德修养,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国学课程纲要

国学课程纲要一、指导思想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学生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完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目标1、通过精典讲解,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格局、建构信仰;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学生的一生提供营养。
2、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从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六大方面能力细化落实。
学生从中感受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3、开启学生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慧,使识字、阅读、记忆、观察、思维、判断、想象、决策、创造、体能、灵感等潜力得到更为科学、更为高效的开发和培育。
4、开设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陶冶其性情,提升自身修养。
三、实施方案1、要求夯实字词,规范书写笔记。
每节课前候课时至少诵读10分钟,每节课要求课前听写生字词语,难易程度和数量参考学生所在年级和语文基础知识水平。
2、加强课内师生互动,提升国学课堂趣味,在朗读和互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敢于发言,条理清晰,声音洪亮,站姿良好。
要求每节课安排一个学生进行演讲小训练,时间5分钟。
演讲内容提前准备,必要时由任课教师指导。
3、各段国学课的最低教学目标:生字、课文能达到默写背诵的程度,低年级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要求,生字达到默写,课文需要会背诵;各班要求留随堂作业(每日一讲,课外阅读要求每天至少半个小时;课后留背诵古诗文的作业,每周一至两首,古诗文内容根据学段参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4、国学课堂内设作文课,每季度24课时内完成4节作文课,年度作文课程教学目标:16节作文课,要求孩子基本掌握记叙文的基本写法,完成写人,写景,记事,状物写作训练,每个专项训练四节课,全年拿出高质量作文16篇。
《国学入门》教学大纲修订

《国学入门》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英文译名: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Search entry 课内总学时:30 学分:2课程类别:选修课开课对象:所有专业学生执笔人:尹乐平编写日期:2014.12一、课程定位国学乃是国魂之学,代表着民族精神,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
国学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文化与学术的总称。
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史中历代智者创造、传承下来的有关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系统而完整的知识、文化和学术体系。
这个体系涉及中华民族心理、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等。
北宋张载说:国学的宗旨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因此,国学是高职、高专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必需的。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国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国学的概念、发展、学习国学的意义研读国学的方法,并指导学生开展阅读国学经典的活动。
2.能力目标:了解国学的内涵,国学的历史发展及其主要经典等,丰富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3.素质目标:本课程作为人文通识课,始终坚持文化立人的思想。
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社会发展;承续学术传统,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实现社会和谐。
三、课程设计1.设计理念寄望于通过国学入门,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思维水平。
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多种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不断提高我院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实现人文精神的传承,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
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深厚的人文感情、浓卓越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社会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2.设计思路(1)理论讲解与国学经典学习相结合。
《国学基础》课程大纲

《国学基础》课程大纲《国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国学基础英文名称:课程编码:学分:4学分总学时:32学时适用专业:五年制二年级航空服务专业理论学时:32学时实训学时:0学时执笔人:冯杜娟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国学虽不是一门专业、一个科目,但却是各种学问生发的土壤。
大到中国文化的标志,促进民众了解本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小到增进个人的文化内涵,护养根本,滋养灵魂。
国学,不可不立。
《国学基础》是一个国学的入门课程,主要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中,为学生构建一个了解国学、学习国学的框架体系。
二、教学基本要求:1.介绍国学的内涵、外延及发展演进;介绍国学的内容框架体系;介绍经史子集三教等有关内容。
2.学会诵读经典、乐于背诵经典、增加文化底蕴。
3.构成一定的搜集、整理、传播、交流,运用国学科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章目一二三四五六课程引入国学概述(一)国学概述(二)国学概述(三)国学概述(四)经学(一)教学内容教学时数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作业作业作业作业作业教学方式或手段备注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经学(二)经学(三)经学(四)史学(一)史学(二)史学(三)子学(一)子学(二)子学(三)课程答疑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作业作业作业作业作业作业作业作业作业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谈国学详述8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学的内涵及发展演变;掌握国学的框架体系。
教学重点:什么就是“国学第一节什么就是国学一、何谓“国学”?二、国学的框架体系三、有“西学”,所以有“中学”、“国学”――国学概念的历史总结四、中西方知识形态与学术分类差异――新国学的历史任务第二节为什么要学国学一、为什么要研究“国学”?二、关于现代“国学”热的思考第三节朱子家训诵读第二谈经学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经学的发展历程及框架体系。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汉语言文学专升本专业国学基础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汉语言文学专升本专业国学基础教学大纲国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教育部指定的师范院校中文系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掌握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全面认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为全面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习本课程之前应该修完中国古代文学史、古代汉语等课程。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是能够体现民族精神的以儒、释、道为主的思想文化。
其中重在了解儒、释、道思想对中国民族生存发展能发挥着伟大作用。
主要采用经典阅读和文献研究法。
2、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国学的基本轮廓。
儒、释、道思想的兴衰变化、联系交融等情况,进而展示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的传统道德境界,进而帮助学生建构完美的人格。
3、教材教参 1.《中国思想史》张岂之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3年3月 2.《中国文化史》冯天瑜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__5年11月 3.《国学概论》章太炎、曹聚仁中华书局 2021年5月 4.《国学概论》章炳麟岳书社 2021年1月 5.《国学概论》刘毓庆北师大出版社 2021年8月 6.《论国学》刘梦溪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年 4、教学方式本课程一讲授为主,学生诵读、阅读为辅的方式组织教学。
5、教学内容及时数根据汉语言文学专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教学时数为36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 1.绪论(2学时)基本内容:主要介绍国学的涵义、主要内容及学习国学的目的意义。
重点:学习国学的目的意义难点:国学的定义 2.第一章儒家思想(9学时)第1节孔子的主要文化思想基本内容:全面介绍孔子的仁、礼、中庸和谐等文化思想。
重点:孔子关于仁的思想难点:中庸的哲学内涵第2节孟子的主要文化思想基本内容:全面介绍孟子的仁政、性善等文化思想。
国学课程纲要

国学课程纲要一、国学课程的背景分析:国学经典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使学生积极、健康、快乐的成长。
这样的成长可以概括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头脑和丰厚的人文底蕴。
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因此,在小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学生: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老师常常犯难,常常苦恼。
一方面,学生的语文学习只局限于与学习成绩有直接关系的十几篇课文上,课外知识的积累少的可怜,知识面狭窄,读写能力不高.另一方面,信息时代不健康信息对孩子影响太大,传统道德品质在孩子身上缺失。
我们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孩子们不喜欢优秀的传统,而是周围的环境及教育者提供的太少.教师:大多数教师在参加工作后除了教材和教参外,很少阅读其他书籍了。
许多教师成为近乎纯粹的“工作者”,其他与工作无直接关系的学习很少涉及,知识贫乏,视野狭窄.而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影响着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最终将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课程:国家课程中有关国学的教育内容较少,而作为国家小公民的学生却应该从小了解祖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并从中汲取养分,为一生的幸福奠基.因此开发国学校本课程,正是对国学课程的有力补充.基于以上对各方面的认识与对国学经典内涵的思考,学校将结合实际,围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目标,将“国学经典伴我成长"确立为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主题。
针对学生的特点,从形式到内容,从途径到方法,从校内到校外,让国学经典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中,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家庭,走进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和育人过程。
2024年中学书法与国画基础课程大纲

2024年中学书法与国画基础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2024年中学书法与国画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书法与国画技能。
通过系统化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国书法与国画的起源、发展和传统技法,并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艺术造诣。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2.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3. 掌握基本的书法与国画技法,并能够独立运用于实践创作中。
三、课程内容1. 中国书法基础1.1 中国书法的起源和发展1.1.1 中国书法的历史渊源1.1.2 不同书体的演变1.2 书法基本功训练1.2.1 书写姿势与笔法1.2.2 基本笔画与结构1.2.3 墨的使用与调配1.3 常用字体的书写1.3.1 楷书1.3.2 行书1.3.3 草书2. 国画基础2.1 国画的概述与分类2.1.1 中国国画的起源和发展2.1.2 山水画2.1.3 花鸟画2.2 基本绘画技法2.2.1 画笔的选择与保养2.2.2 线条与构图技巧2.2.3 层次与透视关系2.3 国画作品欣赏和模仿2.3.1 学习经典作品的欣赏与模仿2.3.2 实践创作小作品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书法与国画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2. 示范演练:教师现场演示正确的书写和绘画技法,学生进行模仿并进行指导;3. 实践创作:学生进行独立或团体实践创作,教师提供个别指导和建议;4. 作品欣赏:学生观赏名家作品,通过分析与欣赏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五、考核与评价1. 书法与国画练习册的书写与完成情况;2. 实践创作的成果和创作过程的记录;3. 信手拈来的书法与国画作品的创作质量;4. 考试或综合评价。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中学书法教程》2. 《中学国画教程》3. 《名家经典作品欣赏》七、其他规定1. 学生需自备相关绘画和书法用具,如毛笔、宣纸、墨汁等;2.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完成相关作业和创作要求;3. 学校将组织书法与国画比赛和展览,学生可参与并展示个人才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基础课程大纲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国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国学基础
英文名称:
课程编码:
学分: 4学分
总学时:32学时
适用专业:五年制二年级航空服务专业
理论学时:32学时
实训学时:0学时
执笔人: 冯杜娟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国学虽不是一门专业、一个科目,但却是各种学问生发的土壤。
大到中国文化的标志,促进民众了解本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小到增进个人的文化内涵,护养根本,滋养灵魂。
国学,不可不立。
《国学基础》是一个国学的入门课程,主要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中,为学生构建一个了解国学、学习国学的框架体系。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国学的内涵、外延及发展演变;了解国学的内容框架体系;了解经史子集释道等相关内容。
2.学会诵读经典、乐于背诵经典、增加文化底蕴。
3.形成一定的收集、整理、传播、交流,运用国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讲国学概述
8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学的内涵及发展演变;掌握国学的框架体系。
教学重点:什么是“国学
第一节什么是国学
一、何谓“国学”
二、国学的框架体系
三、有“西学”,所以有“中学”、“国学”
——国学概念的历史回顾
四、中西方知识形态与学术分类差异
——新国学的历史任务
第二节为什么要学国学
一、为什么要研究“国学”
二、关于现代“国学”热的思考
第三节朱子家训诵读
第二讲经学
6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经学的发展历程及框架体系。
教学重点:经典概述
第一节经学的发展
一、“经典”的确立
二、历代经学
第二节经典概述
一、易经
二、诗经
三、“三礼”
四、春秋
五、孝经
六、尔雅
七、“四书”
第三节:经学与传统文化
一、史部目录学
二、经部史籍简说
三、史籍的传统分类
四、经学与学术
(经学与中国哲学)
第三讲经学
8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史学的基本情况;掌握史籍的分类。
教学重点:史籍的分类。
第一节史学概述
一、中国史学之性质与意义
二、史家的精神与传统
三、中国史学的三个系统
第二节史籍的分类
一、史籍的分类
二、中国史学的三个系统
第第三讲:子学
6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子学基本情况及发展历程;了解先秦诸子的思想体系教学重点:先秦诸子的思想体系
第一节子学概说
第二节诸子精神与文化思潮的变迁
第三节先秦诸子
五、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考核形式应采取闭卷考试形式,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六、大纲说明:
本课程教学应本着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出发,着重学生个人修养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盛邦和:《解体与重构——现代中国史学与儒学思想变迁》
桑兵:《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龚成鹏:《国学入门》
钱穆:《国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