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全文计划(细节版)
中国制造2025全文计划(细节版)目标中国制造2025计划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主要内容1. 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 加强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建设创新型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 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 产业结构优化-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 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3. 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提倡绿色制造,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加强环境保护监管,建设生态环境友好型制造业。
4. 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 加强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
- 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
- 鼓励创新创业,支持创新型企业和创业者。
5. 国际合作与开放-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
- 参与全球价值链,提高国际分工水平。
- 推动贸易自由化,促进国内外市场对接。
实施机制1. 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导向的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2. 加强政策支持,提供财税优惠和创新创业扶持。
3. 增加研发投入,优化科技创新体系。
4. 完善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和公平竞争。
5. 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及时纠正问题和调整方向。
实施路径1. 制定实施规划和时间表,明确目标和任务。
2.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统一协调机制。
3. 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社会支持度。
4.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计划顺利实施。
5. 持续评估调整,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
成效评估1. 经济指标:提高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增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2. 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3. 环境效益: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4. 人才培养:培养一批高素质技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
5. 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地位。
国家级-中国制造2025(全文)
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制造2025》纲要
《中国制造2025》纲要《中国制造2025》开篇即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针对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和科技水平不高、资源环境约束、要素成本上升的短板,《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由大变强的跨越。
第一步,到2025年进入制造强国行列。
第二步,到2035年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
为此,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一是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
包括:依托企业、科研院所等建立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强信息栅格、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试验;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等。
二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包括: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统筹利用生产与消费、传统与新型基础设施等投资基金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等。
三是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包括:允许符合条件的科技人员持股;落实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改革试点经验等。
四是加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包括:推动创新中心建设总体规划落地实施,着力打造若干具有国内辐射引领作用的创新中心等。
五是推进产学研用结合。
包括:健全科研院所运行保障机制,适当增加研究课题自然科学基金中工业领域资助占比等举措;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等。
六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包括:加快工业信息物理融合、探索开展跨界融合示范、全面推行循环生产方式和“工业+互联网”模式等举措。
未来5年的工作重点和战略支撑可以概括为:实施八项专项、夯实四个基础、打造四大工程、实现两个“四强化”、提升我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
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是什么2017年将是我国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关键一年,有关部门将出台一系列举措,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持续落地和制造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那么,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任务是及目标什么?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下面随小编一起来了解相关资料吧。
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目标是: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通过“三步走”最终实现中国制造业强国的核心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2049年),制造业强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第一步目标是制造强国战略实现的关键,因此在《中国制造2025》中制定了细化的目标。
即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
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
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 融合迈上新台阶。
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见图1-4)。
将实行五大工程,具体介绍如下。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重点开展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训等工作。
制定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遴选、考核、管理的标准和程序。
到2020年,重点形成15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力争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
中国制造2025知识概述
中国制造2025知识概述《中国制造2025》是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印发的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文件,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主要内容中国制造2025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五五十”的总体结构:“一”,就是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最终实现制造业强国的一个目标。
“二”,就是通过两化融合发展来实现这一目标。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来引领和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这也是我国制造业所要占据的一个制高点。
“三”,就是要通过“三步走”的一个战略,大体上每一步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来实现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目标。
“四”,就是确定了四项原则。
第一项原则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第二项原则是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
第三项原则是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第四项原则是自主发展和合作共赢。
“五五”,就是有两个“五”。
第一就是有五条方针,即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和人才为本。
还有一个“五”就是实行五大工程,包括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工程、强化基础的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和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十”,就是十大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个重点领域。
二、一条主线“中国制造2025”以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
主要包括八项战略对策: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制造基础;提升产品质量;推行绿色制造;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三、四大转变一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二是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
三是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
四是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简读《中国制造2025》
简读《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九大任务、十大重点领域和五项重大工程。
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1.三个阶段
2025 年中国制造业可进入世界第二方阵,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 年中国制造业将位居第二方阵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2045 年中国制造业可望进入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
2.九大任务
1)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2)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3)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4)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5)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6)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7)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8)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9)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3.十大重点领域
1)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
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3)航空航天装备
4)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5)轨道交通装备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7)电力装备
8)新材料
9)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10)农业机械装备
4.五项重点工程
1)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面向未来的10大重点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的工程,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2)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只有通过智能制造,才能带动各个产业的数字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3)工业强基:实施工业强基主要是为了解决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落后问题。
4)绿色制造: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则是要努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和资源的制约问题。
5)高端装备创新:在实施互联网、数控机床、大飞机等专项的基础上,推进新的高端装备创新专项。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国制造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5年5月8日《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七:《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七:《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规划,目标是将“中国制造”打造成创新驱动、品质升级、绿色发展、面向全球的高端制造,以提升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在全球制造业分工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那么,《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呢?本文将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品质提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人才培养等方面详细解读。
一、技术创新目标1.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自主创新: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突破,实现自主创新。
2.强化标准与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标准化与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中国制造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加速技术转化和推广:积极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将先进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4.推进国际创新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创新合作,加速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二、产业结构升级目标1.优化产业布局和组织结构:加速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和组织结构。
2.推进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快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加强供应链管理和优化:完善供应链管理,提高供应链效率,优化供应链结构。
4.增强产业链融合和协同创新能力:加强产业链融合和协同创新,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三、品质提升目标1.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优化设计、制造和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2.促进品牌建设和营销: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提升中国制造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3.加强质量监测和监管:加强质量监测和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智能制造目标1.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逐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的制造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2.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促进产业上下游资源共享和合作创新。
《中国制造2025》(全文,2015年5月19日发布)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国制造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5年5月8日(本文有删减)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中国制造2025全文及解读
中国制造2025全文及解读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站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那么中国制造2025全文及解读是怎样的呢,以下是pincai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制造2025全文及解读李克强: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制造”走遍世界,甚至可以说是“无所不在”。
但我们从最初实行“三来一补”开始,大量代工生产的还是消费品。
很多人出国买东西,回来一看,“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但只要去厂房看看,商品的品牌、制造的装备,绝大多数都是国外的。
这是我们必经的一个历史阶段,是以开放推动发展的必由之路。
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国际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应对这种全球性的经济下行压力,发展中国家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发达国家也在推进“再工业化”进程。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审时度势,积极从两方面进行全球布局:一方面,传统的“中国制造”、以代工生产的消费品仍在继续出口;另一方面,中国装备“走出去”异军突起,反过来带动了中国制造的全面升级。
我们提出“中国制造2025”,实际上是推进“中国制造”的不断升级。
要扎实推进中国制造2025,努力形成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中国制造2025”的“要害”:“智能制造”一定要建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础上李克强:“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要害”,就是“智能转型”。
工信部正在积极推进“智能制造”,用信息化提升装备制造的水平。
这也与推进结构调整的两大“支点”相吻合。
第一个“支点”,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今天看来,传统发展的动能有所减弱,传统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所以我们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这与中国“智”造紧密相连。
中国制造2025(全文)
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制造2025全文解读精选5篇
中国制造2025全文解读精选5篇《中国制造2025》如何实现篇一很显然,《中国制造2025》的本质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基础上,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变革。
而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制造亟待注入创新驱动活力,只有制造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质变,才能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重要支撑力量。
可以预见,《中国制造2025》必将会带动技术创新的浪潮,制造业将经过科技创新的雕琢焕发容颜。
那么,《中国制造2025》如何实现呢?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规划力争通过“三步走”来实现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规划提出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等九项任务,其中还将要突破发展的重点领域细化为包括信息技术产业在内的十大领域。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吕铁表示:“三步走战略是比较事实求是的,是立足于我国制造业实际的安排。
它不同于德国工业4.0计划只针对高新技术,而是将围绕整个制造业做大、做精、做强。
我国制造业中不同的行业差异很大,一些行业需要长期积累。
”吕铁认为:“规划将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而不是扩大制造业规模作为基本的政策指向。
这也体现了生产性投资驱动向创新性投资驱动的转变。
”不过,制造业发展依然面临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的障碍。
吕铁指出:“制造业的资金回报率才5%到6%,和金融、房地产行业相比制造业的平均利润率很低。
如果没有相应扶持措施,企业不可能长期从事制造业领域。
”基于此,吕铁之前曾撰文指出要让制造业的高生产率反映到资本的回报上,从根本上优化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环境,坚定企业家投资实业的信心,解决制造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
《中国制造2025》明确9项战略任务
的整体竞争力。
《中国制造2025》明确9项战略任务
7
22
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中国制造 2025》提出了深 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
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 组织实施机制等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 《中国制造 2025》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 识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
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 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 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中国制造2025》明确9项战略任务
6
22
《中国制造 2025》明确,通过政府引导、 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 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 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
《中国制造2025》明确9项战略任务
1
22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 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
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
得的战略机遇,突出创新驱动,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 优势,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 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 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
16
22
战略任务和重点 (五)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 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中国制造2025的名词解释
中国制造2025的名词解释
中国制造2025(Made in China 2025)是中国政府于2015年发布的一项战略计划,旨在推进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中国经济由“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型增长”,乃至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
该计划提出了九大重点领域:信息技术与高端装备、航空航天及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铁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和医疗装备。
通过支持技术研究与开发、加强标准与认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推动国际合作等一系列措施,力求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转型。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到2025年,使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进入全球前列,中国成为全球制造强国。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中国制造2025计划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有人担心该计
划会导致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加剧,引起国际贸易摩擦,并被指责为一种经济国家主义。
因此,中国政府在推进该计划过程中也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力求达到合理平衡和国际合作。
中国制造2025
14
二、德国工业4.0
德国为了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全球竞争,稳固
其制造业领先地位,正在开始实施一个称为 “工业4.0”(Industrie 4.0)的宏伟计划, 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
创新,被看作是提振德国制造业的有力催化剂。
15
“工业 4.0”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 第四次产业变革,“工业4.0”战略将建 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 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改变创造新价值 的过程,重组产业链分工。
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
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 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 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中国制造2025”
2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 国民经济的支柱,是人民幸福安康的
物质基础。
3
实施《中国制造2025》
实施工业强基工程 实施智能制造工程
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
点领域突破
发展 加强质量和 品牌建设 深入推进 制造业结 构调整
发展水平
加快提升产品质量 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
完善质量监管体系
夯实质量发展基础 推动制造业品牌建设
业
持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 稳步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优化制造业发展布局
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强化服务功能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质量为先
质量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支撑经济转型升级
的基石。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坚持走以
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推动“中国制造”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 竞争优势转变
9
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破解资源、能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关键所在
中国制造2025全面解析(详尽版)
中国制造2025全面解析(详尽版)中国制造2025全面解析(详尽版)引言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政府制定的第一个十年行动计划,旨在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本文档将全面解析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战略、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为深入了解这一战略提供详细参考。
一、目标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三个主要目标:1. 制造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重点领域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制造业质量效益大幅提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6以上,制造业利润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3. 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制造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比例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二、战略中国制造2025实施“三步走”战略:1. 第一步(2016-2020年):制造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质量效益稳步提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 第二步(2021-2025年):制造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质量效益大幅提升,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3. 第三步(2026-2035年):制造业创新能力世界领先,质量效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结构全面优化。
三、重点领域中国制造2025聚焦十大重点领域: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包括集成电路、智能硬件、5G等。
2.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
3. 航空航天和高端装备制造:航空器、卫星、高端装备等。
4. 新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等。
5. 生物医药和医疗设备:生物技术、高性能医疗器械等。
6. 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
7. 电力装备:高效节能变压器、智能电网设备等。
8. 农业机械装备:高效农业机械、智能农业设备等。
9. 环保和节能装备:大气治理设备、水处理设备等。
10. 新能源与节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
四、政策措施中国制造2025实施以下政策措施:1. 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中国制造2025》明确9项战略任务(最新版)
战略任务和重点 (七)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持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 稳步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优化制造业发展布局。
战略任务和重点
(八)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强化服务功能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战略任务和重点 (一)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加强关键核心研发。
提高创新设计能力。
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强化知识产权运用。
战略任务和重点 (二)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
《中国制造2025》明确9项战略任务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
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
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 得的战略机遇,突出创新驱动,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 优势,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 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制,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细化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
实到位。
发展形势和环境
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我国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建设制造强国任务艰巨而紧迫
指导思想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
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量增效为 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 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荐智能制造为主攻方 向,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施,确保各项任务落
实到位。
《中国制造2025》明确9项战略任务
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中国制造 2025》提出了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制造2025》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中国制造今后要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因素,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
‚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是要立足现实,突出重点,把规划做细、做扎实。
‚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
只要在某些领域能完成突破,就能为未来打一个很好的基础,让中国制造‘十年磨一剑’,十年上一个新台阶!‛
《中国制造2025》是什么?
《中国制造2025》是着眼于整个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所制定的一个长期的战略性规划。
其创新之处在于:通篇贯穿了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内容,重点实施了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发展、高端装备创新五大工程,编制高端领域技术路线图的绿皮书。
《中国制造2025》为什么?
一是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需。
各国都相继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推进,中国政府在推进制造业的发展方面,也需要一个应对的蓝图。
二是金融危机后各国制造业发展都出现了一些新动向。
比如说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取得实质性进展,新兴发展国家的产业调整步伐也在加快,中国作为第一制造大国,也需要有应对的措施,来提升自身产业的竞争力。
三是经过六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在许多非常重要的领域已经具有了全球的竞争力。
《中国制造2025》干什么?
《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思路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人才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中国制造2025》怎么干?
一是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
我们需要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不改变它原来的隶属关系,在现有的研究院所、大学和企业的基础上,以产业联盟的形式来承担制造业强国建设的核心任务,市场化的组建,阶段性地形成成果。
突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始终把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因为中国制造业的产能已经很大,220多种产品的产量世界第一位,有些产品的产量已经达到全球生产能力的50%、60%以上。
所以,产能扩张不是主要目的,主要是创新,创新再创新,缩短在高端领域与国际的差距。
二是大力推进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也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主攻方向,通过智能制造带动各个产业的数字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
三是工业强基工程。
中国制造业落后,很大的一个是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比较落后,我们要实施工业强基工程。
四是绿色发展工程。
我们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是环境和资源,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以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已经成为中心任务。
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绿色发展在工业领域里有许多重大任务,因为工业占整个我们国家能源消耗的73%,在节能减排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有巨大潜力和空间。
五是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有一些工程我们已经在做,比如说‚核高基‛、互联网、数控机床、大飞机等专项,我们还要推进一些新的专项来启动,以提高整个装备制造业的水平。
《中国制造2025》啥特色?
《中国制造2025》不是一般性行业发展规划:
我们不把它作为一个常规性的行业规划,比如说‚十三五‛、‚十四五‛这样一个规划来看待。
它是着眼于整个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所制定的一个长期的战略性规划。
它不仅仅要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稳定发展,还要实现在应对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中,实现高端化的跨越发展。
与以往规划的不同点,就体现在它的战略性、长期性,以及对新技术革命的应对措施,把它作为重点。
《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的比较
相同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要特征是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
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革命与能源、医疗、制造、交通、农业、媒体等相结合,会产生新的产品、新的业态、新的模式和新的技术,产生巨大产业影响力。
比如说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这一变革的趋势和核心就是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在这一点上,《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都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
差异化:第一,德国制造业具有强大的技术基础,所以它直接实施工业4.0,在两化融合、信息化推动‚互联网+‛等各方面具有优势,而且产业技术比较好。
中国是在工业2.0、3.0和4.0同时推动的情况下,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要实现高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任务比德国实现工业4.0更加复杂、更加艰巨。
制造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很高的领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实现《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目标,落实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来推进。
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务实地推动制造业强国的建设,包括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制定‚1+X‛的实施方案和规划体系。
同时扩大《中国制造2025》在国内国际的影响,进一步形成广泛共识,形成合力,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和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叠加起来,共同推进制造强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