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课教案(非常实用)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优质课教案_5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优质课教案_5

《归纳说明类作文优秀例文的选取标准》教学设计【内容分析】讲评说明类作文,选取例文很重要。

一篇很有典型意义的说明类作文,对于教师的指导写作和学生训练提升极富参考性。

但什么样的作文才是说明类例文?说明类作文例文选取有何标准?这种标准对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无提升?这些,正是本课题要研究的意义所在,也是本课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归纳说明类作文例文的选取标准。

说到说明类作文例文选取的标准,其实并没有专门的教材和相应的指导资料。

本教学设计中的说明类作文例文选取的标准,其来源主要是参考说明文文体知识、中高考评分标准、作文讲评的常规事项和部编教材中有关说明类作文的零星指导,以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归纳总结。

该标准遵循“从写作实践中来、完善后又指导写作实践”的“实战化”原则,突出“实践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特色,努力提高学生说明类阅读和写作的素养。

此处特别说明,本教学设计中涉及到的说明类作文的例文,特指那些正面、优秀的典型习作、范文。

归纳的说明类作文优秀例文选取的标准如下:一、基本要求:1.文面上——字数达标,字体工整,文面整洁。

2.语言上——文从字顺,语言准确,有表现力。

3.结构上——完整严谨,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4.内容上——应切题、具体,中心明确。

二、文体和内容方面的要求:1.说明文文体特征鲜明。

(能运用一定的说明顺序对说明对象进行准确、严谨地说明,能够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

另外,表达时应节制情感)2.内容具有一定的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3.鼓励有想象力、有创意的表达和学以致用的创作。

从以上标准看,基本方面的要求实际上是所有文体的学生习作都必须遵循的,说明类作文包括其优秀例文当然要遵循这些要求。

文体和内容方面,要求1作为说明类作文的“身份证”,必须突出;要求2基本同前;要求3是指有所创新、尝试的说明类作文,例如想象类说明文、说明类应用文等,注意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能力。

【学情分析】经过初中三年教师的写作指导和学生的大量训练,学生对写作,尤其是记叙文写作及对其评价已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包括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表达、文面书写以及情感渗透、创意表达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同步作文指导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同步作文指导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同步作文指导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1.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让他们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认真观察和比较的好习惯。

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

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虽说都是笔,却不完全一样。

这就告诉我们在描述一个事物时,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

二、例文引路感受特色香烟的自白朋友,你一定认识我。

不信?请睁大眼睛瞧一瞧——瘦长而圆滑的身材,雪白的皮肤,戴一顶海绵帽子。

你说我是香烟?对了,在下正是。

(开头运用外貌描写写出了香烟的外部特征,语言幽默诙谐。

) 我的“作用”确实不小。

人们参加社交活动少不了我,我成了男子汉“气派”的体现;平常办事少不了我,据说不管多难办的事,只要我出面准能成;提神醒脑开通思路也少不了我。

甚至只要一打开电视,就可以看到我的身影:屏幕上的那位作家,在昏暗的灯光下苦苦思索着,桌角的那只烟灰缸里满满堆积着我的残骸——一顶顶海绵帽子。

(第2段重点写香烟的作用。

)实际上,我是由烟草加工而成的,我的体内含有一种叫尼古丁的有毒物质。

可别小看它,我们兄弟20个所含的尼古丁量,足以毒死一头强壮的大公牛!人体一旦吸进50至70毫克的尼古丁就会死亡。

虽然人们吸一支香烟吸收的尼古丁并不会达到使人立即死亡的地步,但长期吸取,就好像慢性自杀一样。

不但如此,我的体内还含有多种致癌物质。

据现代科学家分析,这些物质会促使人患肺癌、喉癌、食道癌等。

有调查数据表明,近年来我的主人们得肺癌的概率比普通人高10倍,得喉癌的概率比普通人高5.4倍,得食道癌的概率比普通人高3.4倍。

这些数字,也常常使我胆战心惊。

(第3段主要写香烟的内部成分以及香烟的危害。

)现在,我的外衣越来越精美,身价也越来越高了。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写作《写一篇游记》教案1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写作《写一篇游记》教案1

《写一篇游记》教案精彩开篇词同学们,本单元的几篇文言文都是游记。

游记一般是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如某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游记时,要注意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游记大多是以旅程、行踪为线索串联起来的。

写游记要写出景物的特色,重点描写最吸引人的景物。

在描写景物时,还要融入自己思维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1.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只有把握住景物各自不同的特点,笔下的景才会有个性,才会活起来,文章才能写得深写得透,才会感染人。

2.记叙清楚,重点突出。

可按时间先后顺序,或者按移步换景顺序,或者时空两者融入在一起,以游踪为线索,走一程,写一物。

再者,在所记述的景物中,要分清主次详略,抓住重点,写具体,写生动。

3.要寓情于景,融理于景。

游记中的写景,一般是为了抒情言志。

写作中须把情、理渗透到对景物的描绘绘画之中,做到景与情、景与理上午统一和融合。

4.要有点艺术色彩。

可以把游地的历史、名胜、人情、习俗、文物、特产以及民间传说、文人诗句等加以融会贯通,穿插引用,多层次、多侧面地描绘景物、烘托景物,使画面显得充实饱满,富有情趣和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们外出旅游的机会多了,城市的繁华、乡村的秀美、名胜古迹的魅力,无不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能把这些印象变成文字,写成有机,那是很有意义的事。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作者写游览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文章。

游记偏重于描绘某一地方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珍贵物产、风土人情或者政治生活、社会风尚等。

优秀的游记作品具有景物的实在性、情感的真挚性、人称的自我性和寓意的社会性等特点。

游记的题材非常广泛,凡是游览中见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以及听到的神话传说等,都可以作为游记的材料。

但怎样才能把游记写好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么写游记。

二、文题展示把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写下来,一方面留给自己可时时回忆的有趣的、特殊的经历;一方面介绍给别人,让大家都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玩、奇妙的地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

2、感受桃花源美妙社会生活,明确的写作目的。

教学过程:一、回忆所学,检查字词积存(1)根本实词(2)常用虚词(3)古今异义(4)一词多义二、再读课文,概述课文1、以渔人的口吻叙述文本故事2、以村人的口吻叙述文本故事3、以读者的口吻叙述文本故事4、师生沟通,理清思路三、析读文本,感受美妙1、感受桃花源的漂亮2、感受桃花源的神奇3、感受桃花源的人物4、用自己的话概述向我们呈现出的桃花源怎样的社会图景?四、联系背景,体悟表达1、补充创作背景,结合本文,说说的写作目的。

2、局部探究,体会表达之妙(1)体会以下句子各有什么表达效果A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B 渔人甚异之C 缺乏为外人道也D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E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2)为什么要将仆人公设计成“渔人”,为何不将仆人公设计成“猎人”或其他什么人呢?五、总结课堂,共性评价1、总结本课教学2、的这一抱负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日我们应当怎样对待这样的抱负?《陋室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文言词汇,体会文章的写法特点。

2、理解的思想感情,熟悉作品的现实意义。

3、用不同时代的眼光对待古代文化,客观地评价古人。

教学重点:诵读品尝美丽的语言。

教学难点:1、体会本文的写法特点。

2、理解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在大唐的历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三十四岁那年,由于参与政治革新活动,一觉醒来被赶出了朝廷。

十年后,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一首惹祸的诗:紫陌红尘扶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由于这首诗,他又被贬到连州。

一贬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岁再回到长安时,玄都观里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乱草。

这不怕惹祸的诗人,又写了一首《再游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精选12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精选12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文题2、读---读准字音,读出句读,把握感情基调3、掌握重点词语、特殊句式4、掌握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教学过程一、由“世外桃源”导入,并释题。

——计划2分钟桃源----桃园(辨析理解)二、走近作者,你对陶渊明了解多少呢?(提前布置预习)—计划3分钟预设: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又名潜,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生活在东晋的分裂崩亡时期和晋末的换代之际,社会矛盾尖锐,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对东晋的黑暗现实不满而归隐,一生好酒,常设酒宴客。

三、读---读音、句读、感情基调(给予准确的评价、恰当的鼓励)计划12分钟1、全班齐读,自我评价。

2、教师范读,同学们评价。

3、分组读,其它组评价。

4、学生个人主动读,同学们评价。

预设:为(wèi)(wéi) 夹(jiā)数(shuò)陌(mò)要(yāo)语(yù)诣(yì)骥(jì)咸(xián)四、重点词语的理解(提前布置预习)———计划10分钟1、指出下列标记词语的古今意义阡陌交通(古义:互相通达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芳草鲜美(古义:花今义:芳香)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羹味道美)咸来问讯(古义:都今义、盐味)咸来问讯(古义:讯问消息今义:调查、讯问)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子单今义:男子的配偶)来此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与外人间隔(古义:隔断、隔绝今义:距离)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条件关系关联词,不管) 便扶向路(古义:沿着今义:携扶、搀扶)便扶向路(古义:原先今义:朝着)处处志之(古义:作标记今义:志向、意志)寻病终(古义:不久今义:找)延至其家(古义:邀请今义:延长)此中人语云(古义:说今义:云朵)缘溪行(古义:沿着今义:缘分)欲穷其林(古义:走到......的尽头今义:贫穷)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篇2一、教材分析:《陋室铭》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千百年来经久不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优秀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优秀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优秀教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优秀教案1.桃花源记2.陋室铭爱莲说3.核舟记4.大道之行也5.望岳春望石壕吏兴趣情境导引先请同学们读一那么故事。

有人丢了一把斧子,心里疑心是邻居的儿子偷去了。

因此,看他走路的姿势,像是偷斧子的;看他脸上的表情,像是偷斧子的;看他说话,像是偷斧子的。

总之,看他的一举一动、面目表情没有一样不象是个偷斧子的。

没有多久,这人去山谷刨土,找到了失去的斧子。

隔了几天又看到了那个邻居的儿子,看他的动作态度,就没有一样像是偷斧子的了。

师:有谁读不懂的吗?生:没有。

师:再看下面这那么故事,有谁读得懂吗?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

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俄而,其谷而得其斧。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生:我发现这两那么故事说的是同一件事。

师:有多少人同意这一说法。

尽管第二段故事不能每个字都理解,但多读几遍还是有能读出大意的。

第一那么故事就是根据第二段翻译过来的,那么第二段不也是汉字写成的吗?为什么读不懂呢?生:它是文言文。

师:对,是文言文。

是古人写文章专用的语言。

(古人说话与写文章用不同的语言。

)学文言文有什么用呢?这么深奥难懂,因我们中国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这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宏大的奉献。

这文化遗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自豪。

我们这些中华民族的子孙,有责任传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自觉学好文言文,换句话说,为传播文明就必须学好文言文。

同时,现代语文是古语文的继承和延续。

大量的古人语言仍存活在现代人的语言中,如成语就是明证。

因此,要学好现代语文也必须学好文言文。

但是要翻开这一文化宝藏的大门,想不花力气可不行。

其首要条件是必须掌握相当数量的古文,由此循序渐进,才能积累大量的'语汇,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才能去阅读那卷帙浩繁的文化典籍,汲取中华文明的精华,进而做人类文明的承载者、传播者。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7课时——写作指导课(学校实用备课,可直接打印)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7课时——写作指导课(学校实用备课,可直接打印)
学生按照要求练笔。
完成后,展示交流,评价。
阅读作文题目。
列作提纲。
按要求完成作文。
学生可能会猜得五花八门,此时猜什么都可以的,这正为本次写作训练提供了基础。
学生可能会有所发现,但是不一定能够和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联系起来,教师要引导明确。
有的学生可能只选择其中一种写,这也可以教师要以鼓励为主,不能千篇一律的要求,对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写两种。
1.通过观察比较,抓住事物的特征;
2.通过引用资料,清楚地说明事物特征;
3.通过合理使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征。
学习活动一:阅读“写作实践二、三”题目,选择自己想写的一题。
学习活动二:认真阅读写作提示,列出写作提纲。
(评价设计:通过以上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根据写作提纲,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除完成本次写作训练目标外,还要注意书写认真工整美观,书面整洁,标点符号使用规范,写够字数等。)
学生猜谜。
学生猜谜。
比较两次猜读的发现,明确说明一个事物首先要抓住特征。
回顾内容,谈印象及理由。
阅读“写作导引”,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
根据要求练笔。
写完后,小组内、班内互猜,互评,看谁写得事物特征最明确突出,能让别人以最快的速度猜出来。
(2)注意一个事物的独特特征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3)恰当引用资料。
(4)运用生动形象的说明方法。
学习活动三:仿照课的一开始的猜谜,选择一个常见的事物,写一小段说明性的文字,让同学猜一猜,看谁写得事物特征最明确最突出。
学习活动四:完成“写作实践一”
要求:认真阅读题目要求和写作提示。
(评价设计:通过以上学习活动,突出并落实了本次写作重点。)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含写作、口语交际、名著导读)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含写作、口语交际、名著导读)

【新教材】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18.《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在写作目的及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

学习本文平实而准确的说明语言。

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本质特征,举典型实例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献身科学的志向和严谨务实的精神。

教学设想:在教学中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点。

这是说明文的灵魂,只有特点抓住了,明确了,才能把事物说明白;而说明方法则是为说明事物的特点而选择的。

在本文中,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举典型实例,它在课文中占的比重大,说明作用显著,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说明文的本质特点,因此,应把对实例的分析放到重要位置,把实例与事物本质特征的关系讲明白。

学习说明文语言可以采取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语言来完成,也可以与略讲其他说明方法(如打比方)和学习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结合进行。

注意不要讲成有关桥梁知识的课。

安排两课时。

教学重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分析赵州桥这一典型实例。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抓住事物本质特征,举典型实例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课前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解题。

1.注音:弧形拱桥陡坡和谐饮涧匀称桥墩郦道元2.解释词义和字义:惟妙惟肖和谐匀称古朴巧妙绝伦以上两项可出示小黑板或利用投影。

3.讨论课题。

(1)分析"中国石拱桥"达个短语的结构。

名词性偏正短语。

中心词--"桥"几个定语--"中国"(的)--"石"材(的)--"拱"形(的)连缀起来,是"中国的石材的拱形桥"。

(2)"拱"字释义。

拱形是一种什么形状?请用"拱"字组几个词。

"拱",本义是"两手相合,上举以示敬意",如"拱手",可组词:拱抱,拱卫,拱门,桥拱,斗拱等,取义引申"环绕"、"弧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材分析】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作文教学,主要围绕说明文展开练笔。

说明文的写作,在整个初中学段呈现出“鸡肋”之势,因为中考不考,但整个初中学段,只有本单元会单独聚焦说明文的写作,所以面对尴尬的鸡肋,也应该有滋有味地去品味,因为从着眼学生终生发展的角度,实用文写作的意义也不容小视。

让我们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中国石拱桥》是说明文的典范,桥梁专家茅以升用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朴素的文字,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文中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将中国石拱桥悠久的历史、优美的形式、精巧的结构,清楚明白地介绍给读者。

其总分总的结构,和由一般到特殊、由独拱石桥到联拱石桥的说明顺序,都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更有文化底蕴和审美高度,叶老从苏州一百多处园林中提炼出其共有的特点,并围绕这一特点娓娓而谈,用质朴而简洁的文字,逐点一一解说,让读者禁不住感叹,说明文也如此妙曼和多汁。

所以本单元的练笔,将以教材为基点,链接师生的生活,学习抓住景物特征,让学生轻松而愉悦地学会写说明文。

【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作文,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2.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3.养成细心观察事物特征的习惯,学会锤炼语言,表达准确、简明、严密。

【预习提示】1.联系生活实际,寻找自己印象深刻、感触最多的事物,看看打算如何抓住特征进行说明?2.自己读过的说明类文章中,你最欣赏的是那几篇?为什么?【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同学们,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差不多,但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

这告诉我们,即使是看起来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虽说都是笔,却不完全一样。

所以,我们在说明一样事物的时候,就要抓住它的特征,这样才能把它说清楚。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包括《藤野先生》、《背影》、《散步》和《吆喝》四篇课文。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记叙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个单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如何分析和欣赏记叙文,同时也能培养自己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记叙文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情感以及欣赏文学作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情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所表现的人际关系和美好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情感,欣赏文学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本课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氛围。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态度。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范文三篇描写一件事物,特征描写更能突出这件事物。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范文一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通过本次作文教学,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2、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

二、教学重点:怎样抓住特征进行说明三、教学难点:对“特征”的理解四、教学设想:接着出示两段说明同一种动物的文字,并且结合例文赏析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事物特征;再指导学生学习抓住特征的方法,并进行片段训练;然后对整篇习作进行构思指导;最后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教学步骤导入: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

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虽说都是笔,却不完全一样。

写说明文,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

(一)猜一猜谜:1、出示投影片1:“全身盖着一层雪白的毛,它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有嘴,有鼻子,有眼睛,长着四条腿,一条尾巴。

”请你根据说明内容,猜猜写的是哪种动物。

(生猜一阵后)师小结:上述文字正因为没能说清这种事物自身独有的标志,所以不好猜。

(板书:独有标志)现在我们把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独有标志换上另外一个名称,即事物的特征。

(板书:事物的特征)今天,我们学习如何说明事物的特征。

(板书课题:说明事物的特征)过渡语:事物的特征即这一事物的独有标志。

究竟什么是独有标志呢指导学生理解“特征”。

2、出示投影片2:“长着一身柔软的雪白的毛,嘴巴是三瓣的,一双眼睛又红又亮,两只耳朵很长。

”问:你能看出写的是哪种动物吗为什么比较投影片2,问:为什么投影片2能更清楚的看出是写兔小结:兔。

写出了兔的毛、耳朵、眼睛处的独有标志。

3、出示投影片3:(小白兔)指导学生继续观察,分析其形态,问:它还有哪些标志“嘴巴尖尖的,耳朵有时直竖,前腿短,后腿长。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学习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式,发现事物的特点并进行具体描述;3.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写作实践。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抓住事物特征的基本方法、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通过学习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从而能够准确抓住事物的特征。
-举例:《背影》中关于父亲背影的描述,强调作者如何通过观察,抓住父亲背影的特征并进行生动描绘。
-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指导学生运用丰富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使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更加生动形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观察、分析、比较和具体描述这些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抓住特征”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描述学校的一处景物。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各组挑选一个事物,通过观察、分析,抓住其特征并进行描述。
1.多设计一些观察类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发现事物的特征。
2.加强写作训练,让学生多练习描述事物,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024年八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掌握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并背诵重点句子和段落。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本单元涉及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疑问,并自主寻找答案。

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的重点句子和段落,以及其蕴含的深刻意义。

文学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在课文中的具体体现。

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古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学生在阅读中对于深层次情感和思想内涵的把握。

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所学文学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新课讲解:教师逐段讲解课文,重点讲解生字词、难句和文学手法。

结合课文内容,介绍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针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练习题,如填空题、选择题等。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纠正,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与课文相关的其他问题,如文学手法在其他作品中的运用等。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进行课堂交流和讨论。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提出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方向。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提出下节课的预习要求和预习方法,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策略分析
1.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2.研讨式。
课前准备
教师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练读磁带。
学生
预习课文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第课时)
2.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的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1)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2)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
(3)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
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培养学生自、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
探究升华
四、
文章脉络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思考、研讨下列问题:
2.语言准确严密。
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和严密,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如《中国石拱桥》第2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句子中的形式与结构是递进关系,词、句的次序,严格遵循了语言的准确和严密的要求。
3.以点带面的说明方法。
我国的石拱桥,正如文中所说“几乎到处都有”,“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而作者却从浩如繁星的桥中选出极具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了石拱桥的特征,让读者能够通过几座桥大致了解中国石拱桥。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课题
17中国石拱桥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一位桥梁专家,他虽然只是向普通读者介绍有关中国石拱桥的一般性的知识却显得高屋建瓴,游刃有余。作者抓住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举例说明,要言不烦。多处运用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体现了作者谨严的治学态度。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中的“比较”一词去掉行吗?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题写作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题写作教案

主题写作课
【学习内容】
教材: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图书:“片段集锦”、《动物为什么不锻炼》
2.引导学生阅读《动物为什么不锻炼》,看看作者是抓住什么特征来进行说明的。

答案示例:
作者列举了最具有代表性的黑熊和候鸟两个例子,说明了大部分野生动物可以进化出相对固定的生长模式,无须锻炼就能保持肌肉活性。

三、指导明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学写事物说明文:
1.观察比较抓特征。

抓住事物的主体部分或关键部分,仔细地观察和比较,找出该事物的独特之处以及与其他事物的共同特点。

2.合理安排结构顺序。

说明文的结构顺序应符合大多数读者的思维逻辑,合理的顺序会帮助读者快速把握关键信息,顺畅地理解文章内容。

我们在写作时可以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段落间如何衔接过渡更便于读者理解接受。

3.恰当运用说明方法。

我们在写作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可以参考图书中第134 页的“片段集锦”,每一个小片段都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采用了恰当的说明方法,使得文章科学严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或生动有趣。

四、练笔重习得
完成教材第 119 页的写作实践一。

【板书设计】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1. 观察比较抓特征
2. 合理安排结构顺序
3. 恰当运用说明方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教案

如何在作文中说点儿道理?一、在描写和叙述之后,自然而然地说出道理。

也就是经过充分地描写和叙述之后,在文章的结尾处说几句点明意旨的话。

这种“卒章显志”的写法,一要注意富有哲理,二要注意语言精练。

二、随文夹叙夹议,分层说点儿道理。

既叙事又议论,能较好地突出文章的中心。

要注意叙与议之间的有机融合,在描写和叙述之后,水到渠成地生发道理。

三、通过写景状物阐发深刻的道理。

生活中本是平平常常的事物,如果换一种眼光来观察,它们就会变得像人一样具有许多美好的精神品质。

可以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灯小时候,记忆中的灯虽然是黄色的、朦胧的,但依然让我回味无穷。

那时房子很暗,也很潮湿,墙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但是墙上的那盏灯照亮了我对整个童年的回忆。

小时候,我非常喜欢拉灯玩,看着那灯一闪一灭,就像是我的眼睛,我会感到很快乐,但是妈妈看到了总会喝斥我。

我不明白为什么,便问妈妈,妈妈说随意拉灯灯泡是会坏掉。

于是我知道了像灯泡那样美丽的东西也会坏掉的。

但是那个灯泡始终没有坏掉,我也在它的陪伴下度过了最幸福的日子。

我和姐姐、爸爸妈妈睡在一张大大的床上,温暖的黄色的光洒在我们的脸蛋上,洋溢着幸福。

我和姐姐的争吵打闹声充满了那间小屋的每个角落。

对了,还有小猫咪,总在我们的脚下蹭它的身子,黄色的灯光照在它的眼睛里,反射出诡异的幽蓝光芒。

但是那天,我伸出手去拉灯绳的时候,突然“啪”的一声,灯绳断了。

我想,我那幸福美好的童年也随着那根断掉的灯绳断掉了吧。

那年,我考上了初中。

爸爸用大手将那只灯泡拧了下来,换上了一个被叫做节能灯的东西。

爸爸说,这样的灯泡又亮又省电,我在晚上就能很好地学习了。

灯拉开的那一瞬间光突然清晰地射在了爸爸的脸上。

我眯起眼睛,看见了爸爸脸上深深的皱纹。

从那以后,我突然明白了许多的道理。

在那片白光的笼罩下我变得成熟起来。

日子过得很简单但是很快乐。

每天天还没亮,白色的灯就已经亮了。

晚上,我在灯下伏案学习,任凭母亲心疼地让我睡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多么舍不得那片珍贵的白色灯光和青春的时光一块儿流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作文课:学会说点儿道理
一、学习目标:1、学会说点儿道理,写“一事一议”的记叙文。

2、练习写简单结尾点明中心的记叙文
二、范例讲析
怎么在记叙文中议论?
方法一:先叙后议
先叙后议(总结式)。

这时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或一段文字的结尾,其作用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等。

一叙一议
1、示例:这个枕头刚做好的时候,我总觉得它不好,还觉得有点硬,所以就置之不用了.有一次吃晚饭时,我问妈妈:“这个枕头里装的是什么?”妈妈说是柏树的籽儿。

我又问:“怎么才装那么一点?”妈妈有点不高兴地说:“那么一点儿?让你爸爸走了多少路,流了多少汗。

那么一点儿?都是为了你,为了让你头脑清醒些,去去火。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我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

这小小的枕头,系着爸爸对我的爱,系着深深的父子情。

议论句:最后一句。

形式:先叙后议。

作用:点明了枕头中所蕴涵的亲情。

2、为下面这篇文章补写议论性结尾。

(100字以内)
一件难忘的小事
夏季将近来临,这天阳光明媚,暖暖的照在人身上。

记得那天我和妹妹没事在院子里玩,妈妈来到我们的面前说:“你们没事把院里的石头捡捡。

”我和妹妹都不想去干活,妈妈说:“捡一个小时给10元钱。

”10元钱对于我们来说可不是小数目,我们高兴地答应了。

我们开始装模作样的捡,心里想着反正一个小时到了,钱就会到
手,管它捡不捡得完呢。

时间很快就过去半个小时了,我们没捡多少。

就在这时看到了妈妈满
头大汗。

正在奋力的将石头装在担子里,然后一担一担的挑到院子外。

妈妈迎着太阳,迈着大
步,汗珠顺着脸直往下淌,脸上还带着笑容。

在妈妈那里,似乎劳动就是一种快乐。

看到这,
我惭愧极了,想想自己的行为,真是对不起日夜操劳的父母。

每天有事没事跟他们唱反调,叫
我们做点事就牢骚满腹,在学校读书,还以为自己是天下最苦的人。

这件事过去了好几年,我都清楚地记得。

补写:因为是它,让我体会到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更深含义。

父母之恩是山涧的一泓
清泉,让你永远清凉。

是暖暖的太阳,温暖照射着你。

三、写作指导
揭示规律(一)
以记叙为主,在记叙中运用恰当的议论。

叙的是故事,议的是思想。

“叙”的是记录见到的、听到的、经历的事,“议”是体悟事中“情”、发现事中“趣”、提炼事中“悟”、探
究事中“意”、阐发事中“理”。

练习:下面这段话中的议论有毛病,请先指出毛病,再做修改。

雨,尽情地下着。

走出考场,我看到雨中走来了我的母亲,她很快汇入前来接考生的家长的人群。

在考场楼前,在那一大群母亲中,她的个子是那么小,可她也象每一个母亲那样,挺起矮小的身子,急切
地在那些从考场里涌出的孩子中寻找着我。

她打着一把雨伞,可那伞哪是为了遮挡她的身体!她把伞的一
大半用来遮挡手中的东西,那是我的衣服、雨鞋,还有蛋糕、汽水、饼干。

我到了她眼前,她眼泪汪汪的
看着我,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母亲看到我时的那种目光。

那是难以用语言描绘的目光,那是母亲眼里特有
的光华。

结尾的议论空洞,不具体。

修改:那目光温柔、火热,像和煦的春风,像灿烂的阳光,蕴含着母亲对我的无限的关爱。

四、课堂小结:注意避免几个问题:
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

应该需要时才议论。

二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

五、写作文题
生活中有一些事情,是不是曾经让你受到过触动?比如,一次顺利的或失败的考试,一次故地重游,偶遇一个经久难忘的人……试自拟标题,记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穿插一些议论。

不少于600字。

六、方法引导
在叙述、描写之外,有时还需要我们发表一点恰当的议论,也就是在作文中直接表达自
己的看法。

记叙文中的议论,可以使文章的思想更深刻、主题更显豁。

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
一两句议论,有时就能使一篇貌似平常的文字变得精辟,粲然生色,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1.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掌握一定的方法:①泼墨法。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在文章的
结尾处集中一大段语言文字进行议论,给人以“泼墨如雨”的感觉。

②点示法。

即用很少、很
精粹、很关键的文句,或在文章的开头,或在文章的结尾,或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在文章的结尾)“点”一下,人们往往称这一“点”为“画龙点睛之笔”。

③呼应法。

主要表现为首尾呼应,结尾与文题呼应。

这种方法使用熟了,也可以用于段与段之间的呼应。

④穿插法。

也就是以叙为主,边叙边议的方法,其笔法是在文章的一个一个的层次之中安排议论的内容。

2.记叙文中的议论形式,主要有三种:①是先议后叙。

这种形式指文章一开头,先就某个人
物或事物提出问题,或者发表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评价,然后引出正文。

②是夹叙夹议。

这种形式指文章各段落一边记叙、一边议论,记叙与议论密切结合,贯穿始终。

夹叙夹议的文章,议论与记叙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条理性,而且能使文
章逐层深化,增强文章的说理性。

③是先叙后议。

这种形式指文章先集中笔墨,对人物或事物
进行详细记叙,然后再发表议论。

3.需要注意的是:①文章应以记叙为重点,在详细记叙的过程中发表简短、甚至是片言只语
的议论。

②议论属直接说理(叙述、描写属间接说理),因此运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语言要明了,不能含含糊糊。

③议论既可以是作者对问题发表见解、主张,也可以借文章人物之口,品
评其他人物或事件,阐述人物自身的见解。

【佳作欣赏】
登华山
在我的记忆里,有一颗珍藏的宝石。

它时时闪烁着光芒,激励我、鞭策我。

这就是
我第一次成功站在华山之巅。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去登华山。

当我站在山脚下,仰望华山。

那巍峨高耸的山
峰如把把利剑直插云霄,仿佛已触碰到了玉帝的天宫。

山间松柏苍翠,云雾缭绕,弯弯的山道
随着山势消失在雾霭深处。

天空中不时有几只可爱的山雀掠过,啾啾的鸣叫声随着山风逐渐远去。

这美丽的景色使我迫不及待地想登上山顶,一览华山的壮美。

开始向山上走。

此时的山势平缓,走起来挺轻松。

我一边听着音乐,哼着小曲儿,
一边欣赏着两边的山景,踏着轻快的脚步向前走着,时不时的还停下来留个影,喝喝水,好不
惬意。

可是好景不长。

山越来越高,台阶越来越陡。

随着山势,树木也渐渐稀少。

正午的
骄阳如火一般烤着山道,突兀的山峰在阳光下反射出刺眼的白光。

此时的我失去了刚才的潇洒,汗流浃背,腿也酸痛起来。

我抬头望望远在云端的峰顶,心中涌起一股畏难的情绪。

不禁脱口说道:“唉!这要爬到什么时候呀!”说着,就一屁股坐在了路边的岩石上。

嘴里念叨着:“不走了,不爬了,太累了!”爸爸妈妈哄我没用,鼓励我也没用。

我就赖着不走了。

这时,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儿从下面爬了上来。

满头大汗,喘着粗气。

嘴里还不停
说着:“加油,加油!”给自己鼓劲。

当他从我身边爬过去的时候,还冲我噘噘嘴,斜斜眼。

仿
佛看透我是个胆小鬼。

“人家比你小,都不怕。

你一定能爬上去。

”妈妈又鼓励我。

我没吱声,低着头看着脚尖。

此时耳机里传出周杰伦的《千山万水》:“有目标就不累,跟着我超越……”对,有目标就不累!我咬紧牙关,向着那山顶攀登。

我要超越自己。

爬过千尺幢,穿过白尺峡,越过苍龙岭,攀上金锁关。

到了,到了!南峰近在咫尺了!最后两级,我一步跨了上去,把华山踩在了脚下。

第一次站在华山之巅感觉真好。

成就感、自豪感顿时在我心头升起。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看着眼前浩瀚的云海,它不停地翻卷、堆叠。

一会儿如万马奔腾,一会儿如波
涛汹涌。

这云涛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我的心灵。

想想刚才怯懦的我,如果没有继续攀登,怎能
感受到这第一次的成功,怎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色。

我为我没有畏难而庆幸,我为我战胜自己,成功登顶而自豪。

迎着凉爽的山风,“荡胸生豪气”。

我的第一次成功登顶华山的经历,定会伴随着我的成长走下去。

【名师点评】作者运用时间先后顺序记叙了自己第一次登华山的经历,表现了自己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特点。

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运用了心理描写和衬托的写法,既写出了
小作者的真情实感,又使文章曲折多姿。

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既抒发了自己登山成功的自豪,又说明了只有勇敢、自信、坚强才能成功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