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高二区域地理《两极地区》 优质教案
两极地区教案
两极地区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与方法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学重难点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教学方法讲授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观演示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教学资源教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媒体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教学过程导入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授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巩固练习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归纳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教学评价学生表现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效果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气候特点。
掌握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学会辨别两极地区的地图和相关地理现象。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参与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自然的热情。
两极地区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两极地区教学目标:1.两极地区的范围,在交通中的重要地位。
2.两极地区的气候、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3.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两极地区主要的陆地和海洋。
4.能够在南极、北极地图上辨别方向。
5.能够分析南极、北极地区气候特点的形成原因及两极气候差别的原因。
6.理解对南极、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学生自主探究、回顾知识学生阅读补充资料两极地区部分完成以下内容:1.读南极洲简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分别是:A 洲,B 洲,C 大陆,D 洋,E 海峡,F 洋,G 洋,H 站,J 站,K 站。
2)从H站飞往J站最近距离的方向是。
3)在图中绘出西风漂流及极地东风带2.读北极地区图,完成要求:1)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①大陆,②岛,③大陆,④海峡,⑤海峡。
2)⑥附近岛屿上建有我国科考站。
⑦是暖流,⑧是寒流。
3)全球气候变暖对北冰洋地区的自然环境将产生哪些影响?二、合作探究、突破重点读“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回答1—4题。
1.仅从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看,①等温线的数值可能为(单位:℃)(c )A.–15℃,–25℃B.–15℃,–35℃C.–35℃,–25℃D.–35℃,–45℃2.南极洲的等温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c )A.地形 B.洋流C.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3.②地与③地之间的温差范围(T)为(d )A.30 < T < 50 B.50 < T < 70 C.50 < T < 60 D.40 < T < 60 4.试解释南极大陆酷寒、烈风、干燥的气候特征的成因?5.你认为南极比北极冷的原因有些哪些?地区北极地区南极地区纬度位置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海陆位置以北冰洋为主体,被亚、欧、北美三大洲所包围以南极洲为主体,被太平、大西、印度三大洋所包围地表状况60 %以上为海洋绝大部分为陆地昼夜状况4—11月为极昼,11—次年4月为极夜,极昼时间长于极夜4—11月为极夜,11—次年4月为极昼,夜时长于昼时气候类型及特征沿岸苔原气候为主,冬季长寒,夏短温,降水少、集中夏季。
2.15 两极地区-2024-2025区域地理优质教学课件
• 南极圈(66°34′S)以南广大地区 • 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
人员定居的大陆
(一)南极地区周边地理事物
巴斯海峡 澳大利亚大陆
马达加斯加岛 莫桑比克海峡
新西兰南北岛 德雷克海峡 南美洲南部
非洲大陆南部
(二)南极的科考成就
中国南极科考站包括中 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 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 仑站和中国南极泰山站。 以及在恩克斯堡岛在建 的第五个科考站中国南 极罗斯海新站。
(二)南极的科考成就
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路线
• 经停弗里曼特尔的理由 进入南极大陆前,最后一个较大城市, 补充淡水、燃料和给养。
• 由弗里曼特尔出发,向东顺时针方向航行 的原因 顺西风带和西风漂流,顺风顺水,速度 快,节省燃料和有利于航行安全。
• 一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 狂风巨浪、冰山、低温、洋流。
蓝鲸是南极最大的哺乳动物,也是世界兽类之最。南大洋中鲸的数 量和捕获量均占世界各大洋的首位。现存量100万头左右。
(二)南极的科考成就 · 罗斯海新站——环保考察
土地盐碱 化
淹没土地
海水入侵
陆地污水 排放受阻
港口、航 道功能受
影响
海平面 上升的 影响
洪涝灾 害加剧
侵蚀海岸
风暴潮作 用加剧
全球变暖使两极地区的冰川加 速融化,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 南极洲地区资源丰富,资源的经济价值高。南极洲目前保存了原始的自然环境, 未经人类开发,是地球上惟一没有工业污染的大陆,这里空气清洁、大气能见 高,是一个天然的实验室。
冰上作业
气象观测
收集陨石
(二)南极的科考成就 · 长城站——资源考察
我 国 已 于 1983 年 正 式 加 入 《南极条约》。
两极地区教学设计
封面示例:学科:地理学段:高中《两极地区》教学设计姓名:赵凤萍忻州市保德县保德中学学校《两极地区》教学设计保德中学赵凤萍教学背景: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地球上最神密的两极地区。
教材从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平利用等方面入手,系统介绍了冰雪覆盖下的两极地区,实则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以唤起学生对两极地区的向往,尤其是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会了阅读、使用地图的方法,掌握了运用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形成了依据所学知识解释地理现象,收集地理资料,查找地理信息的技能和习惯,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纬度位置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是对学习有利的一面。
两极地区气候独特,自然资源独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这是教学中的难点,需要结合图片等资料,创设情景,降低难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未来交通中的地位);2.两极地区的气候、自然资源等自然特征;3.能够分析南极、北极地区气候特点的形成及两极气候差别的原因;4.理解南北两极科学考察和保护两极环境的意义;5.能够在南极北极地图上辨别方向。
过程与方法:观察图片、多媒体展示、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自然环境特征教学难点:1.分析南极、北极地区气候特征形成原因。
2.极地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比较分析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神秘的地区,它是世界地理学习的最后一个地区(两极地区板书)。
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为我们世界地理学习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展示:极地特色风情图片导:我们首先来领略两极地区的特色风情:冰山图片:问冰山是怎样形成的?(南极大陆四周冰川断裂,进入大洋,冰山对航行不利,如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两极地区动物图片:这些动物属于南极还是北极?因纽特人生活图片:这些人生活在南极还是北极?南极有没有常住居民?(狩猎生活,住雪屋,以石料和动物皮毛做衣服。
《两极地区》教案新人教版
《两极地区》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1.1 学习目标: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
1.2 教学内容:讲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分析其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展示相关地图。
学生观看图片和视频,了解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两极地区的认识。
1.4 作业:学生绘制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并简要描述其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
第二章:两极地区的生态系统2.1 学习目标:了解两极地区的生态系统,认识其中的主要生物种类。
2.2 教学内容:讲解两极地区的生态系统特点,介绍主要生物种类。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两极地区的生态系统特点,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学生观察图片,认识两极地区的主要生物种类。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两极地区生态系统的适应性。
2.4 作业:学生绘制两极地区生态系统示意图,并列举其中的主要生物种类。
第三章:两极地区的人类活动3.1 学习目标:了解两极地区的人类活动,认识其在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意义。
3.2 教学内容:讲解两极地区的人类活动,介绍其在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贡献。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两极地区的人类活动,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学生观看图片,了解两极地区的人类活动。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两极地区人类活动的意义。
第四章:气候变化对两极地区的影响4.1 学习目标:了解气候变化对两极地区的影响,认识其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4.2 教学内容:讲解气候变化对两极地区的影响,分析其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地位。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气候变化对两极地区的影响,展示相关数据和图表。
学生观察图表,了解气候变化对两极地区的影响。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气候变化对两极地区的影响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4.4 作业:学生绘制气候变化对两极地区影响的思维导图,并简要描述其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第五章:保护两极地区的重要性5.1 学习目标:了解保护两极地区的重要性,认识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两极地区》教案新人教版
《两极地区》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在地球系统中的重要性;(2)掌握两极地区的气候、冰川、生物等自然环境特征;(3)了解人类在两极地区的活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运用比较法,分析两极地区的异同点;(3)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人类在两极地区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两极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3)人类在两极地区的活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两极地区的气候、冰川、生物等自然环境特征的理解;(2)人类在两极地区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深入探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两极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两极地区的美景;(2)提问:“你们对两极地区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2)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3. 课堂讲解:(1)讲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讲解两极地区的气候、冰川、生物等自然环境特征;(3)讲解人类在两极地区的活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4. 课堂互动:(1)小组讨论:两极地区的异同点;(2)小组讨论:人类在两极地区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布置课后作业:调查南极和北极的保护措施,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课后作业:1. 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思维导图;2. 调查南极和北极的保护措施,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自然环境特征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人类在两极地区的活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及行动。
《两极地区》教案新人教版
《两极地区》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两极地区的概述1. 教学目标1.1 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1.2 掌握两极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1.3 认识两极地区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1. 教学内容1.1 两极地区的定义和地理位置1.2 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1.3 两极地区的生态环境1.4 两极地区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1. 教学活动1.1 导入:展示两极地区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1.2 讲解:通过PPT或板书,详细讲解两极地区的定义、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环境等内容1.3 讨论:分组讨论两极地区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分享各自的观点第二章:南极洲的自然环境2. 教学目标2.1 了解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2 掌握南极洲的气候和生态环境2.3 认识南极洲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2. 教学内容2.1 南极洲的定义和地理位置2.2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2.3 南极洲的生态环境2.4 南极洲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2. 教学活动2.1 导入:展示南极洲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2.2 讲解:通过PPT或板书,详细讲解南极洲的定义、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环境等内容2.3 讨论:分组讨论南极洲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分享各自的观点第三章: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3. 教学目标3.1 了解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3.2 掌握北极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3.3 认识北极地区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3. 教学内容3.1 北极地区的定义和地理位置3.2 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3.3 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3.4 北极地区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3. 教学活动3.1 导入:展示北极地区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3.2 讲解:通过PPT或板书,详细讲解北极地区的定义、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环境等内容3.3 讨论:分组讨论北极地区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分享各自的观点第四章:两极地区的资源与利用4. 教学目标4.1 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4.2 掌握两极地区的利用现状4.3 探讨两极地区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4. 教学内容4.1 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4.2 两极地区的利用现状4.3 两极地区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4. 教学活动4.1 导入:通过展示两极地区的资源利用图片,引发学生对两极地区资源利用的思考4.2 讲解:详细讲解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利用现状以及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的措施4.3 案例分析:分析两极地区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具体做法4.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两极地区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方法,分享讨论成果第五章:两极地区的科学研究5. 教学目标5.1 了解两极地区的科学研究领域5.2 掌握两极地区科学研究的意义5.3 认识两极地区科学家的重要贡献5. 教学内容5.1 两极地区的科学研究领域5.2 两极地区科学研究的意义5.3 两极地区科学家的重要贡献5. 教学活动5.1 导入:通过展示两极地区科学研究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两极地区科学研究的兴趣5.2 讲解:详细讲解两极地区的科学研究领域、意义以及科学家的重要贡献5.3 实例分享:分享两极地区科学研究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工作与贡献5.4 小组第六章:两极地区的人类活动6. 教学目标6.1 了解两极地区的人类活动历史6.2 掌握两极地区人类活动的现状6.3 探讨两极地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6. 教学内容6.1 两极地区的人类活动历史6.2 两极地区人类活动的现状6.3 两极地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6. 教学活动6.1 导入:通过展示两极地区人类活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两极地区人类活动的思考6.2 讲解:详细讲解两极地区的人类活动历史、现状以及对环境的影响6.3 案例分析:分析两极地区人类活动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的影响6.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两极地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第七章:两极地区的保护与国际合作7. 教学目标7.1 了解两极地区的保护措施7.2 掌握两极地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7.3 认识两极地区保护与国际合作的重要成果7. 教学内容7.1 两极地区的保护措施7.2 两极地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7.3 两极地区保护与国际合作的重要成果7. 教学活动7.1 导入:通过展示两极地区保护与国际合作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两极地区保护与国际合作思考7.2 讲解:详细讲解两极地区的保护措施、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重要成果7.3 实例分享:分享两极地区保护与国际合作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保护与合作的意义7.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两极地区保护与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分享讨论成果第八章:两极地区的未来展望8.1 了解两极地区的未来发展8.2 掌握两极地区发展面临的挑战8.3 探讨两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8. 教学内容8.1 两极地区的未来发展8.2 两极地区发展面临的挑战8.3 两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8. 教学活动8.1 导入:通过展示两极地区未来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两极地区未来展望的思考8.2 讲解:详细讲解两极地区的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可持续发展路径8.3 案例分析:分析两极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挑战与机遇8.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两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分享讨论成果第九章:两极地区的探索与科研实践9. 教学目标9.1 了解两极地区的探索历程9.2 掌握两极地区科研实践的方法9.3 认识两极地区科研实践的重要意义9. 教学内容9.1 两极地区的探索历程9.2 两极地区科研实践的方法9.3 两极地区科研实践的重要意义9.1 导入:通过展示两极地区探索与科研实践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两极地区探索与科研实践的思考9.2 讲解:详细讲解两极地区的探索历程、科研实践的方法以及重要意义9.3 实例分享:分享两极地区科研实践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科研实践的过程与价值9.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两极地区科研实践的重要意义,分享讨论成果第十章:两极地区的科普宣传与教育10. 教学目标10.1 了解两极地区的科普宣传意义10.2 掌握两极地区科普宣传的方法10.3 认识两极地区科普宣传与教育的重要性10. 教学内容10.1 两极地区的科普宣传意义10.2 两极地区科普宣传的方法10.3 两极地区科普宣传与教育的重要性10. 教学活动10.1 导入:重点和难点解析1. 两极地区的定义和地理位置:理解两极地区的概念以及其在全球地理格局中的重要位置。
《两极地区》教案新人教版
《两极地区》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2)掌握两极地区的探险历史和科学研究;(3)认识两极地区的环境保护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利用资料和文献,了解两极地区的探险历史和科学研究;(3)开展小组讨论,探讨两极地区的环境保护措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两极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两极地区的探险历史和科学研究;(3)两极地区的环境保护措施。
2. 教学难点:(1)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两极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两极地区的地图、图片、资料和文献;(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3)划分学习小组,分配学习任务。
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了解两极地区的基本知识;(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两极地区的探险历史和科学研究;(3)准备小组讨论发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两极地区的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2)提问:你们对两极地区有哪些了解?两极地区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学生分享查阅的资料,了解两极地区的探险历史和科学研究。
3. 课堂讲解:(1)讲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2)讲解两极地区的探险历史和科学研究;(3)讲解两极地区的环境保护重要性。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两极地区的环境保护措施;(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意见和建议。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两极地区的特点和环境保护重要性;(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两极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高二世界地理《第十二节 两极地区》教案设计
第十二节两极地区
【填图】
1、读北冰洋图,标注0°、180°、经线和北极圈并标注北极圈穿过的国家。
2、读北极洲图,标注亚洲、欧洲、北美洲、格陵兰岛、北冰洋、太平洋、巴伦支海、白令海峡。
3、读南极洲图,标注0°、180°、30W°、130°E、60°W、120°E等经线,南极圈等纬线。
4、标注南美洲、大洋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德雷克海峡、南极半岛、文森峰。
【基础梳理】
一、南极洲
1.地球上位置最南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位置:几乎全部在南极圈内。
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
面积:世界第五大洲重要性:未来南半球大洲横越南极空中交通的惟一中间基地
2.冰雪高原: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冰层平均厚2000千米,有“冰雪高原”之称
3.寒极和风库
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原因:①纬度高――地处高纬,一年之内地面接受太阳光热最少,造成严寒。
②地势高――南极洲的高原地形和巨厚的冰层,加剧气候的寒冷,形成酷寒。
③气压高――酷寒使南极洲形成了极地高压中心,从大陆中心向边缘地带经常吹逆时针方向(即从陆地吹向海洋)的极地东风,降水稀少而风力极大,形成干燥、烈风。
酷寒使降水以暴雪形式出现,长久的积雪形成庞大而深厚的大陆冰盖。
烈风、暴雪和巨大的冰盖又是南极大陆酷寒的原因。
④洋流――南纬40度―60度持续西风环流,造成一种特殊的“风壁”。
它阻碍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也是造成该地区气候酷寒的原因之一。
暖季:11月~次年3月。
世界地理两极地区教案范文
世界地理两极地区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南极洲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掌握南极洲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知识。
3. 了解南极洲的科学研究和保护工作。
教学内容:1. 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南极洲位于地球南极,是世界上最大的洲,覆盖着大量的冰川和冰盖。
2. 南极洲的自然环境:极端寒冷的气候,独特的植物和动物生态系统,如企鹅、海豹和鲸鱼等。
3. 南极洲的科学研究:科学家在南极洲进行地球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research。
4. 南极洲的保护工作:国际公约和国家政策,保护南极洲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南极洲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南极洲的兴趣。
2. 教授知识点:通过PPT或板书,介绍南极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等知识。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南极洲的保护工作,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想法。
4. 总结:教师总结本章内容,强调南极洲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第二章:北极地区生态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掌握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3. 了解北极地区的环境变化和影响。
教学内容:1. 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北极地区位于地球北极,包括北极海冰、北极熊、海豹等生物。
2. 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和冰面生态系统等,其中以海洋生态系统为主。
3. 北极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北极熊、海豹、鲸鱼、北极狐等生物种类的介绍。
4. 北极地区的环境变化: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影响,如海冰融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北极地区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北极地区的兴趣。
2. 教授知识点:通过PPT或板书,介绍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知识。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极地区的环境变化,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想法。
4. 总结:教师总结本章内容,强调北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第三章:两极地区的资源利用与保护教学目标:1. 了解两极地区的资源种类和利用方式。
两极地区教学设计
区域地理——两极地区单元教学设计一、内容及解析1.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知识结构图如下:位置:纬度位置:南极圈以内Array海陆位置: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半球位置:全部位于南半球,跨东西半球。
位置重要性:从未来南半球各大洲间横越南极的空中交通看,南极洲是唯一的中间基地。
地形:海拔最高,高原为主,冰雪覆盖,中高周低。
“高原大陆”、“冰雪大陆”。
气候:酷寒、干燥、烈风(1)纬度高酷寒原因(2)为陆地(最低温达(3)海拔高﹣80°C (4)冰雪地面:左右)(5)西风漂流(6)空气干燥干燥原因:(1)严寒,蒸发少,水汽少(2)寒流(西风漂流)减湿作用。
烈风原因:(1)高压中心,强烈下沉;(2)地形中间高四周低。
资源:矿产:煤、铁(维多利亚地---煤;文森峰---铁)、锰、石油等。
淡水资源:大量的固体冰川。
生物资源:磷虾、企鹅、海豹、鲸等。
科学考察:1)时间:11月----次年3月(极昼期、暖季)2)科考站:长城站(60°W,60°N);中山站、昆仑站(都在80°E上)。
昆仑站海拔最高,为内陆冰盖最高点。
3)科考价值:资源(资源宝库)、环境(保存着原始的自然环境,是天然实验室)4)南极条约:和平目的;禁止军事活动;禁止放射性废物处理和任何核爆炸。
范围:北冰洋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三大洲陆地和岛屿。
气候:气温:极昼期0°----6°C;极夜期﹣40°——﹣20°。
降水量:100----250mm。
资源:矿产----煤、石油、天然气、铁、有色金属生物----北极熊、北极狐、海象、海豹、雪兔北极科考:时间----4月至10月(极昼期,暖季)科考站----黄河站(2004年建)◆中国在北极科考原因:(1)中国大陆直接受北极地区气候影响;(2)北极地区的资源主要内容:1.两极地区包括南极和北极的位置、范围,在科研和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2.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科考站3.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本单元的核心内容:南极和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地理两极地区教案
地理两极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两极地区的特点和地理环境。
2. 了解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生物资源和环境问题。
3. 掌握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理气候带和地理生态带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地理两极地区的特点和地理环境。
2. 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生物资源和环境问题。
3. 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理气候带和地理生态带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地图和图片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两极地区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两极地区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两极地区的特点和地理环境。
2. 学习两极地区的特点和地理环境(20分钟)讲解两极地区的特点和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理气候带和地理生态带等方面的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南极洲和北极地区的区别和相似之处,并进行比较分析。
3. 深入了解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20分钟)讲解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包括极寒气候、极夜、极昼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实例和图片,让学生感受两极地区的极端气候条件。
4. 探索两极地区的生物资源和环境问题(30分钟)讲解两极地区的生物资源和环境问题,包括极地动植物、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知识。
引导学生认识到两极地区环境的脆弱性,以及人类活动对两极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
5. 总结与拓展(15分钟)总结所学知识,提出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拓展学生的眼界,介绍两极地区的科学研究和保护措施,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六、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编写一篇关于两极地区的综合报告,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生物资源和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地理两极地区教案- 地理两极地区的特点和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地形- 地理气候带- 地理生态带- 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极寒气候- 极夜- 极昼- 两极地区的生物资源和环境问题- 极地动植物- 生物多样性- 气候变化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理两极地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区域地理两极地区教案
区域地理两极地区教案区域地理两极地区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通过活动,学会以极点为中心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能根据资料比较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注重读图,以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课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地理、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
难点:运用地图在极地辨别方向教学过程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四个问题:1、在南极地区,一条锈迹斑斑的铁链被放到户外后,一段时间后就变得光亮如新,为什么?2、在南极地区,一块钢板从空中坠落能摔得粉碎,为什么?3、在南极地区,各国科学考察站都把防火当作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为什么?4、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出示北极的地图,认识周边的海洋和陆地。
出示南极图,学生不但要认识到南极大陆的轮廓象大象,而且要会辨认周边的海域。
(顺口溜:脚太平洋,头顶大西洋,背靠印度洋),经度的分布(正十字位置),还有周围的陆地分布。
北极是“陆包洋”,南极是“洋包陆”。
结合相应的练习,巩固知识1、阅读材料p94页《南极地区的大风》,学生得出南极地区“风库”的特点。
2、阅读课件“极地气候资料”:得出南极地区降水少的特点,称为“白色荒漠”。
3、阅读课件中“七大洲海拔高度图”,知道南极大陆是平均海拔最高的洲,称为“冰雪高原”大陆4、课本活动p95:读图10.5,比较南北极气温,可知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南极,称为地球的“寒极”。
教师引导并小结:南极地区是世界最冷的地方。
进一步扩展解释南极比北极冷的原因(1)下垫面不一样,南极是陆地,北极是海洋。
(2)南极海拔高。
(3)南极被冰雪覆盖,对太阳光有很强的反射作用。
(4)风大情景对话:由学生和老师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对话,由学生分析对话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2024年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教案19.两极地区
19.两极地区【教学目标】1.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特征。
2.两极地区自然资源及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考点解读】1.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主要特征;2.学会分析两极地区自然环境形成的原因;3.掌握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现状及其意义。
【基础知识】一、南极地区1.位置:南极地区指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以及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各一部分。
距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南美洲,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半岛相望。
南极大陆的总面积为139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中国和印巴次大陆面积的总和,居世界各洲第五位。
2.地形:南极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为2350米,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冰层平均厚2000多米,有“冰雪高原”之称。
3.气候:酷寒、干燥、烈风。
南极地区气候酷寒,为世界最冷的陆地,各月均温都在0℃以下,年平均气温为-50℃,又称“寒极”;全年降水稀少,被称为“白色荒漠”;多烈风,有“风库”之称。
全年分寒、暖两季,4月至10月是寒季(极夜期),11月至次年3月是暖季(极昼期)。
气候成因——根本原因:太阳辐射弱。
(1)纬度高:地处高纬地区,一年之内地面接受太阳光热最少,形成严寒天气(最主要原因)。
(2)地势高:高原地形和巨厚冰层,加剧气候寒冷程度。
(3)气压高:低温使南极大陆形成了强大的高压中心,降水稀少且风力超大。
(4)洋流:南纬40°—60°的西风漂流(寒流),阻碍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严寒的原因:(1)南极地区以陆地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2)南极地区地势高,北极地区地势低。
(3)南极地区绝大部分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北极地区覆冰较少,接受太阳辐射较多。
4.资源:(1)淡水资源:冰层体积占世界冰体积的90%以上,淡水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资源库。
(2)矿产资源:煤和铁的储量丰富,印度洋沿岸地区有露天铁矿,维多利亚地有储量很大的煤田。
世界地理两极地区教案范文
世界地理两极地区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在地球系统中的重要性。
掌握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及其保护。
理解人类在两极地区的活动历史及其影响。
2. 过程与方法: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运用观察、思考、分析等方法,深入了解两极地区的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极端环境的敬畏之心,树立生态保护的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两极地区的影响,培养负责任的环境保护者。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勇于挑战和坚持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及其在地球系统中的重要性。
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及其保护。
人类在两极地区的活动历史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两极地区的特殊自然环境对生物和人类的适应性。
两极地区的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如何在保护两极地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两极地区的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
相关的科普读物、学术论文等参考资料。
教学PPT、动画、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2. 教学设施: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白板、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小组讨论桌椅、展板等学习设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两极地区的美丽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上有两极地区?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组织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两极地区的独特之处。
3. 课堂讲解:通过PPT、动画等教学辅助材料,详细讲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及其在地球系统中的重要性。
讲解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及其保护。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人类在两极地区的活动历史及其影响。
《两极地区》教案新人教版
《两极地区》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2)掌握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物的影响;(3)了解人类在两极地区的活动及对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地图,分析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通过实例,分析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对生物的影响;(3)通过资料,了解人类在两极地区的活动及对环境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物的影响;(3)人类在两极地区的活动及对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物的影响;(2)人类在两极地区的活动及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两极地区的图片、地图、资料;(2)教学课件或幻灯片;(3)教学用具(如模型、挂图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课文;(2)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2)提问:你们对两极地区有什么了解?两极地区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物的影响;(2)讲解人类在两极地区的活动及对环境的影响;(3)引导学生关注两极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
4. 实例分析:(1)展示实例,分析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对生物的影响;(2)展示实例,分析人类在两极地区的活动及对环境的影响。
5.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探讨两极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两极地区的环境保护重要性。
两极地区--教学设计
两极地区课标要求:●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分析:在人类繁衍生息的地球上,两极地区是神秘诱人的地方,是人类进行多种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
本节课主要介绍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科学考察等内容,重点突出了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及探究精神,同时地理学科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在本节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因此,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抓住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2)认识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分析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我国对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2)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极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2)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第一模块:情景导入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欣赏图片:美丽的蝴蝶。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第二模块:打开探究之门教学活动设计意图1、读“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图”,分析其特点。
为探究各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做好知识储备。
2、以北极地区为例,寻找探究学习的“金钥匙”。
(1)引导学生从纬度位置推测北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点。
(2)观察北极地区的植物、动物和因纽特人的生活照片,探究那里的动植物和人类活动是怎样适应寒冷的自然环境的?引导学生尝试推理、探究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步步推进,层层深入,突出探究学习的特点。
明确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两极地区》教案新人教版
《两极地区》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两极地区的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定义和地理位置。
让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
1.2 教学内容:两极地区的定义和地理位置。
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极地酷寒、风力强大、降水稀少。
两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冰川、海冰、极地动物等。
1.3 教学活动:地图展示两极地区的位置。
图片展示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
分组讨论两极地区的特点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章:南极洲的探索与研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南极洲的探索历史和重要人物。
让学生了解南极洲的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
2.2 教学内容:南极洲的探索历史:早期探险家、挪威探险家、英国探险家等。
南极洲的科学研究:气候研究、生物研究、地质研究等。
南极洲的环境保护:南极条约、科学研究站的管理等。
2.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南极洲的探索历史和重要人物。
视频播放南极洲的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情况。
分组讨论南极洲的探索与研究对人类的意义。
第三章:北极地区的探索与研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极地区的探索历史和重要人物。
让学生了解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
3.2 教学内容:北极地区的探索历史:早期探险家、挪威探险家、俄罗斯探险家等。
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气候研究、生物研究、地质研究等。
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油气资源、渔业资源等。
3.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北极地区的探索历史和重要人物。
视频播放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情况。
分组讨论北极地区的探索与研究对人类的意义。
第四章:两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与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和威胁。
让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保护措施和国际合作。
4.2 教学内容:两极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冰川、海冰、极地动物等。
两极地区的威胁:气候变化、过度捕猎、污染等。
两极地区的保护措施:国际条约、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等。
4.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两极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和威胁。
视频播放两极地区的保护措施和国际合作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极地区 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 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 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东西两半球地图。 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考察吗?如果我们一直往南或往北走最终会分别到达什么地方? 学生探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辨别:地球最南端、地球最北端;南极、北极;南极洲、北冰 洋;南极地区、北极地区。 小结板书:第十章 极地地区 讲授新课 假设提问:同学们,假如我们真要到两极地区旅游考察,那么,我们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呢? 探讨小结: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列举(教师注意启发或提示)交流后,教师评价概括大家的意见: 首先,需要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其次,需要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第三,需要确定去两极地区考察的时间。 投影展示:课本 P100 图 10.1“北极地区”和 P101 图 10.2“南极地区” 读图分析,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图的中心点是什么地方?(图 10.1——北极点;图 10.2——南极点) (2)图中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表示什么线?(经线) (3)图中的每一条纬线是如何分布的?(以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个同心圆圈表示的是纬线,且越向中心,其纬 度越高) (4)图中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即图 10.1——内北外南,顺西逆
2
活动与探究
简要说明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的原因。
提出问题:两极地区都是冰雪覆盖的寒冷世界,在这样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有生命存在吗?你能否说说
两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分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