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的特征

合集下载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
构的复杂程度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也会影响 认知结果。 2)认知者的性格 自信的人认知具有独立性,不容易为他人左右。 年龄、性别、定势也都会影响认知结果。 3)认知者的需要 需要影响认知方向和倾向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偏见
偏见往往是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 础的,因此有过度类化和先入为主的倾向
以及对有关线索的分析而进行的 社会认知还必须依赖认知者的思维活动,如信
息加工、推理、分类和归纳 这种推测与判断往往会发生偏差
2、社会认知的特征 1)选择性。人们是根据社会刺激物的社会意
义的性质及其价值大小而有选择地进行社会认 知的。 2)认知反应的显著性。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 刺激下个人心理状态所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 将随着个人对社会刺激的意义理解的程度而转 移。“关心则乱”。 3)认知行为的自我控制 。指的是自我意识对 个体的自我体验的控制。
人们之所以对他人的评价如此宽容,原 因可能是
人们希望自己周围都是好人好事,这样 自己会感觉舒服些;
人们通过对他人的宽容来显示自己的大 度与仁慈
4、投射作用。个体认知他人时,把自己 的特性归属到他人身上的现象。个体总 是假定他人与自己是相同的
二、社会偏见 1、社会偏见就是社会刻板印象 社会刻板印象就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群
情境(外在)归因:判断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来自外 部力量,如个体的周围环境、他人对个体行为的强制 作用、外加奖赏或惩罚、运气、任务的难易等。
个人倾向(内在)归因:判断个体行为的根本原因是 个体本身的特点。如人格、品质、动机、情绪、态度、 能力
2、韦纳的理论
韦纳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学生倾向于将某项作业 或考试上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下列四种原因的一 种或几种四类
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 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 和推测的过程 人需要对外部世界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原因解释, 从而对事物有预见性,以便对环境有所控制, 并使自己的行为有明确引导 归因不仅仅是一种心理过程.更是人们的—种 需要

05社会认知

05社会认知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选择性 互动性 防御性 认知的完形特性
三、社会认知的图式
(一)图式的涵义和分类 图式是有关某一概念或刺激的一组有组织 是有关某一概念或刺激的一组有组织、 图式是有关某一概念或刺激的一组有组织、有结构的 认知。 认知。 泰勒和克劳克把图式分为四种: 泰勒和克劳克把图式分为四种: 人的图式: 人的图式:指人们对某一特殊个体的结构 自我图式: 自我图式:指人们对自己所形成的认知结构 角色图式: 角色图式:指人们对特殊角色者所具有的有组织的认 知结构 事件图式:指人们对事件的系列顺序的图式, 事件图式:指人们对事件的系列顺序的图式,尤其是 指一段时间内一系列有标准过程的行为。 指一段时间内一系列有标准过程的行为。
返回
第五节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一、海德的素朴心理学 海德的理论主要涉及人们行为的原因源, 海德的理论主要涉及人们行为的原因源, 即关注他人行为的因果关系。 即关注他人行为的因果关系。这一套理论我们已经 提及,简单说,人行为的原因分为两种:一种是个 提及,简单说,人行为的原因分为两种: 体自身之外的原因, 体自身之外的原因,在作归因时将行为的原因归之 于此就称作情境归因; 于此就称作情境归因;另一种是个体自身之内的原 因,在作归因时将行为的原因归之于此就称作个人 倾向归因。海德认为, 倾向归因。海德认为,每个人都会投入大量的精力 去寻求对他人行为的原因解释。 去寻求对他人行为的原因解释。
由此他提出了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归因所应遵循 的三条原则: 的三条原则: 差别性原则。如果将“ (1)差别性原则。如果将“结果归因于那样一种事 只有当它出现时结果才出现,它不存在, 物,只有当它出现时结果才出现,它不存在,结果 便不出现” 此时,可以认为差异性高;反之, 便不出现”,此时,可以认为差异性高;反之,则 差异性低。 差异性低。 一贯性原则。 (2)一贯性原则。“行为者的反应必须前后一 不因时因地而异,此时一贯性高;反之, 贯”,不因时因地而异,此时一贯性高;反之,则 一贯性低。 一贯性低。 一致性原则。 (3)一致性原则。在“所有的认知者都以同样的方 式作出反应” 一致性高;反之,则一致性低。 式作出反应”时,一致性高;反之,则一致性低。

社会知识和社会认知的规律和特征

社会知识和社会认知的规律和特征

社会知识和社会认知的规律和特征社会知识和社会认知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取的重要知识和认知能力。

它们是人们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中,社会知识和社会认知形成了一定的规律和特征,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一、社会知识的规律和特征1. 多元性社会知识是有很多不同方面的,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等。

在不同的领域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知识,并且这些知识之间也会相互交叉和融合。

因此,社会知识具有多元性的特点。

2. 动态性社会知识是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的。

社会生活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新事物的不断涌现,都在推动着社会知识的更新和扩展。

因此,社会知识具有动态性的特点。

3. 共性社会知识不是某个人的专有财产,它是社会成员共同分享的知识。

这种知识是基于共同的社会实践和文化传承而形成的,反映了社会的共同认知和生活经验。

因此,社会知识具有共性的特点。

二、社会认知的规律和特征1. 相对性人类社会是由不同的群体和文化构成的,它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因此,社会认知具有相对性的特点,不同文化和社会群体的认知会有所差异。

2. 内在性社会认知是人们的一种内在认知能力,它来源于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和交流,同时也受到个体思维方式、认知模式和习惯的影响。

因此,社会认知具有内在性的特点,是由人类自身的认识机制所决定的。

3. 实践性社会认知是紧密联系于社会实践的,是人们在实际生活过程中获取的知识和认识。

只有通过实际参与社会生活,才能对社会进行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社会认知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总之,社会知识和社会认知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和规律。

了解这些特征和规律,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和推进社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七章 社会认知

第七章 社会认知
√ 1、评价(好——坏);
2、力量(强——弱) 3、活动(积极——消极)
人们一般根据什么来评价他人的好坏呢?
评价 好的评价
不好的评价
社会特性
助人的 真诚的 宽容的 平易近人的 幽默的 自负的 易怒的 令人厌烦的
不受欢迎的
智能性
科学的 果断的 有技能的 聪明的 不懈的 愚蠢的 轻浮的 动摇不定的 不可靠的 笨拙的
第七章 社会认知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
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 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一)具有选择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并都根据自己的思 维方式作出反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来形成对观察对象 的印像。
1、以往对报偿和惩罚原则的体验 2、刺激物的作用强度
三、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1、对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认知:是疏远还是亲近 的?或是对立的?(都会影响与他人交往的交往动 机)
2、对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认知:所交往的对象,他 的人缘怎么样?通过观察他周围的人而了解他的为 人。(看一个人,要看他周围的朋友)
第三节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一、认知者的因素 (一)原有经验 (二)价值观念 (三)情感状态 情感状态是影响社会认知活动的直接积极因素 此情此刻的情绪状态:喜好感、厌恶感
两种达到完整认知的途径:继续认知,添枝加叶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
一、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
(一)仪表:着装、体形、高矮 (主要是人的物理特征) (二)表情认知:
语言表情:说话的语气、音量、节奏 非语言表情:面部表情;肢体表情;眼神;语言表情
二、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他人进行性格认知 1、情绪特征:遇到事情时的反应 2、意志反应:对所从事的事情的坚定程度 3、习惯化行为方式 长期的人际交往形成对某人的性格认知

什么是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的特征

什么是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的特征

什么是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的特征社会认知主要是指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对人的行为原因的认知。

那么你对社会认知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社会认知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社会认知的定义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志作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主要是指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对人的行为原因的认知。

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认知的过程既是根据认知者的过去经验及对有关线索的分析而进行的,又必须通过认知者的思维活动(包括某种程度上的信息加工、推理、分类和归纳)来进行。

社会认知是个体行为的基础,个体的社会行为是社会认知过程中作出各种裁决的结果。

社会认知的基本对象社会认知对象的范围很广,包括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

对他人表情人是一种富有表情的社会人,人的表情是反映其身心状态的一种客观指标。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根据他人的表情来判断其心理,判断的正确程度取决于认知者对他人表情的认知与解释。

人的表情以面部表情为最重要,此外身体的动作与姿态、说话的语调等也是属于人们表情范围之内的种种形式。

对他人性格对他人性格的真正认识,必须通过长期的观察才有可能。

但对他人性格的某些方面,在较短时期内也是可以认识到的。

了解一个人的过去生活道路,甚至是了解一个人在家里兄弟姐妹中的排行,都会有助于了解其性格特征。

对性格认知的研究,因其缺乏科学的、客观的标准而相当困难。

对人际关系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包括两层意思:一为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知;二为对他人与他人之间的认知。

在社会生活中,个体往往根据他人经常表达的意见、表露的态度和情绪,来推测人与人彼此之间的关系。

它使得对人际关系认知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认知者的情感成分参与其中。

对人际关系的认知是否正确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到能否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

(2)遵从;(3)自我表现;(4)施惠
求职中印象管理的策略
• 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讨好、自我抬举 、恳求 • 保护性印象管理策略:归因、合理化理 由、事先声明
脸与面子:中国人的印象整饰
• 鲁迅在《说“面子”》一文中,曾借外国学者之口,将其称为理解
“中国精神的纲领”,“只要抓住这个,就像二十四年前的拔住了辫
案例研究
• 非洲土著能否识别别我们的情绪吗?
图1 斯科勒斯伯格的面部表情环
(三)目光接触
注视与瞪视:目光接触的非言语线索。
(四)人的体态表现 体态指的是个体身躯各部位表现于外的状态,又 分为静态的和动态的两种。 (五)人的行为方式 了解一个人如何行动、怎样行动和有什么行动、 表现怎么样,对于正确地认识和评价此人,形成关 于此人的一个准确的知觉印象,都会是十分有益的 。
试》
关于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讨论
• 卢钦斯:在关于某人的两种信息连续被人感知 时,人们总倾向于相信前一种信息,并对其印 象较深,即此时起作用的是首因效因;而在关 于某人的两种信息断续被人感知时,起作用的 则是近因效应。 • 认知者在与陌生人交往时,首因效应起较大作 用,而认知者与熟人交往时,近因效应则起较 大作用。 • 怀斯纳: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究竟何者起作用 ,取决于认知主体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评价。
的一致,他就可能接受一项重大、更不合意的要
求,又称作“得寸进尺”效应 。 • “门面”效应(door-in-the-face)
当人们拒绝了别人的一个大要求后,常常会为 保面子而接受别人提出的另一个小要求。这种现 象也称做“门面”效应 。
2、讨好
• 面对不同的对象,行为主体或有意“ 夸大” 自己,或有意“贬低”自己以“讨好”别人, 强化别人对他的某种印象。 • 琼斯的四套讨好策略(1)恭维或抬举别人;

第四章 社会认知

第四章 社会认知

│ 陶醉于自己的容貌 │
• │ 爱好数学和科学 从不哭哭闹闹 │ 起居洁净

• │ 临危不惧 往往以领导者自居 │ 文静

• │ 竞争心强 能够区分理智与情感 │ 有强烈的安全需要 │
• │ 逻辑性强 抱负宏大
│ 欣赏艺术和文学 │
• │ 无依赖感 不因相貌而自负(zìfù) │ 善于表达脉脉温情
精品PPT
• 怀斯纳: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究竟何 者起作用,取决于认知主体的价值选 择和价值评价
精品PPT
3.晕轮(光环(guānghuán))效应
•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是指当认 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好 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还倾向于据此 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就象刮 风天气之前晚间月亮周围的大圆环 (即月晕或称晕轮)是月亮光的扩大 化或泛化一样,故称之为晕轮效应。 许多社会心理学家都对晕轮效应的存
精品PPT
男女(nánnǚ)大学生对两性角色赋予的不同期望特征
• │ 攻击性强 善于经营
│ 喜欢聊天

• │ 独立性强 直率
│ 做事得体、分寸感强 │
• │ 情绪稳定 谙于事理
│ 雅淑温柔

• │ 客观性强 感情不易受打击 │ 敏感

• │ 不易受外界影响 冒险精神强 │ 虔诚笃信

• │ 支配感强 果敢
关于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讨论
• 卢钦斯:在关于某人的两种信息连续 被人感知时,人们总倾向于相信前一 种信息,并对其印象较深,即此时起 作用的是首因效因;而在关于某人的 两种信息断续被人感知时,起作用的 则是近因效应
• 认知者在与陌生人交往时,首因效应 起较大作用,而认知者与熟人交往时, 近因效应则起较大作用;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的基本对象
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
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范围
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1、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
• 仪表认知是对人的体 形外貌、衣着打扮以 及气质等综合性的外 部特征的认知 • 表情认知是指对认知 对象的面部、眼神、 视线、言语等方面流 露出的情绪、情态的 认知。
表情认知
面部表情:面部肌肉
• 生动性 • 与易得性很相关的一 个概念是生动性。生 动性是指事件的具体、 形象,容易想象,研 究者认为,判断者更 容易被生动的信息所 影响,而不是平淡的、 抽象的或者统计的数 据
• 3.调整性启发(adjusted heuristic)
人们进行判断时,先抓住某一个锚定点开始,然后逐 渐地调整,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也称锚定启发 (anchoring heuristic) 比如,同学买了一件衣服让你猜他(她)花了多少钱, 你没有买过这种衣服,但你知道一位朋友买了类似衣 服的价格,于是,你就可以说出一个大致的价格。
心理学实验3
• 问被试以下问题:在一般的英文词汇中,第一 个字母是r或k的单词(如road,king)和第三 个字母是r或k的单词(如car,awkward)哪个 更多一些。 • 在152个被试中,105个被试选择前者。但实 际上,后者是前者的2倍。因为更容易想到的 是以r或k为开头字母的单词,而不是以r或k作 为第三个字母的单词,所以人们会错误估计了 两类字母的对比例。
社会认知的特征
认知的选择性
认知反应的显著性
认知行为的自我控制
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 社会知觉对他人、他人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感知与认知 • 社会印象是人们通过与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 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象。 • 社会判断包括预见性判断和超标准化判断。

第四章社会认知

第四章社会认知

2.好坏评价的重要性 奥斯古德提出了三个基本的维度:评价(好—坏)、力量 (强—弱)、活动(积极—消极)。也就是说,人们基本 上是从评价、力量和活动这三个角度来描述对一个人的印 象的。其中,好坏评价在印象形成中最为重要,一旦人们 对他人或事物的判断在这个维度上确定下来了,其他两个 维度的作用就不太大了。
二、印象形成的主要法则
1.信息加工的主要模式
①累加模式 累加模式指我们在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把认知到的有关他 人的各种品质相加,求其和,以此形成对他人的总体看法。 ②平均模式
平均模式指我们把认知到的有关他人的特征信息相加,然 后再求其平均值,以此平均值为基础,形成对他人的印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③加权平均化模型 人们形成整体印象的方式是将所有特质加以平均,但对较 重要的特质给予较大的权重。比如对科学家而言,智力因 素的权重大;而对演员来说,则是吸引力的权重大。相对 前两个模型而言,加权平均模型能够解释的范围更广,它 是我们对他人形成整体印象时最常使用的模型。
四、印象管理
试图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就是印象管理。 (一)印象管理的理论 角色理论认为:人的态度和行为怎样为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及 社会角色期望所影响。 角色理论的精彩比拟就是:人生是一个大舞台,社会中的人 如同舞台上的演员扮演着特定的角色,遵守着一定表演规范, 展示着各异的表演技能。而这种自我表演实际上就是印象管 理的过程。
怎样识别欺骗的行为和非真实的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可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比较容易控制的表现; 二是个体不大留意或难以控制的身体姿态和眼神等。 识别谎言——非语言背叛了“他” 1.微表情——瞬间闪现的面部表情。
2.各通道间表达的不一致。
3.说谎的人音调经常升高,并且他们更加犹豫,还 会有很多错误发生。 4.撒谎的人比说实话的人更经常眨眼睛、瞳孔扩大。 5.撒谎的人有时会表现出夸张的面部表情。

第4讲 社会认知

第4讲 社会认知
就动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归因理论,该理论要说明
的是归因的维度及归因对成功与失败行为的影响。 Weiner认
为,内因与外因的区分只是归因的维度之一,在归因时人们 还从另外一个维度,即稳定与不稳定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两 个维度互相独立,就象平面坐标系中的X轴与Y轴一样。
39
Weiner1972年的归因模型
23
2 、 整体印象的三个理论模型: 平均模型(The Averaging Model)
第一次约会时苏珊对约翰的印象 约翰的个别特质 清 洁 聪 明 体 贴 苏珊的评定 +10 +10 +4
矮 小
衣着随便 整体印象
-5
-9 +10/5=2.00
24
累加模型(The Additive Model) 对信息的整合方式是累加而不是平均,正性信息加到已经
气、自信、百折不挠等。
自我图式(Self-schema):
人们对自己所形成的认知结构,与自我概念有着紧
密的联系。比如你认为自己聪明,有同情心,以及
乐于助人,都是自我图式的内容。
团体图式:
对某个特殊团体的认知结构,有时候也叫团体刻
板印象( Stereotype)。团体图式使得我们将某
些特质归于一个特殊团体的成员所共有。比如常
了普遍偏高的现象。与这种偏差相反的是负晕轮效应,也
叫扫帚星效应(forked tail)。
Hale Waihona Puke 27晕轮效应的证据(Dion 、Berscheid 、Walster 1972)
特质描述 人格的社会融洽性 职业地位 称职的丈夫(妻子) 称职的父母 社会幸福及职业幸福 总幸福 结婚的可能性 漂亮的 65.39 2.25 1.70 3.54 6.37 11.60 2.17 普通人 62.42 2.02 0.71 4.55 6.34 11.60 1.82 丑的人 56.31 1.70 0.39 3.91 5.28 8.83 1.52

认知心理学 第十三章 社会认知

认知心理学 第十三章 社会认知
第十三章 社 会 认 知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配套教材 供本科应用心理学及相关专业用
【本章要点】
在阐释社会认知基本概念与基本对象的基础上,分析 了社会认知的特点与内隐社会认知的性质,并解释了社会 认知发展的趋势与特征及代表性理论,最后探讨社会认知
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CONTEXT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特性 第三节 社会认知的个体发展 第四节 社会认知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
“社会认知” 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领域,较狭隘的解释就是 人们如何理解社会以及他们在其中的位置。——奥古斯汀
“社会认知” 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 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莫斯科威兹
“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 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时蓉华 “社会认知”可以定义为“用认知的方法研究和解释社会行 为及社会信息加工的一门科学”。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二、社会认知的基本对象
从认知对象来看,社会认知主要包括:人、物、事。 从过程或者阶段来看,社会认知主要包括:社会知觉、社 会印象、社会判断。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三、社会认知偏差 (一)社会认知偏差的定义
指在认知他人、形成有关他人的印象的过程中,由于认知主体与认知 客体及环境因素的作用,社会认知往往会发生偏差。
(二)社会认知偏差的种类
首因效应
(primacy effect)
首因效应是指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 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现象。 近因效应是指在总的印象形成过程中,最近获得的信息比 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第3章社会认知

第3章社会认知

二、社会知觉的影响因素
1.个体因素 从知觉主体看 从知觉对象看 2.情境因素
三、社会知觉偏差
(一)首因效应
1.什么是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是一个人在同他人初次接 触时所形成的最初印象。是一个人通过对他人的 外部特征的感知,进而取得对他的动机、情感、 意图等方面的认识,最终形成关于这个人的印象 。 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 就能产生第一印象。 对某人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会影响到人们对他以后 一系列行为的解释。 如看到一个人举止热情大方,便容易得出其聪明、 慷慨、能力强的结论。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二、社会认知的内容 (一)对自我的认知 对自我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行为的认识和评 价。 对自我的认知既有主观的感情色彩,又带有一定的客 观性。 一方面,个体的知识经验、性格、意图等因素会影响 自我对自身的情绪、人格、动机、行为等综合社会属 性的感知和评价;另一方面,个体也经常从周围其他 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即他人经验)认识和审视自 我。 包括自我概念和自尊。

人们在认知他人时总好把自己的特性赋予他人身上。
(八)自我中心偏差

人们常常夸大自己在某种事物中的作用的倾向, 称为自我中心偏差。
(九)自我服务偏差
人们常常有对自己的良好行为采取居功的态度,而 为自己的不良行为进行开脱的倾向,被称为自我 服务偏差,也叫自我提升偏差。
四、认知启发与社会知觉偏差
认知启发:人在社会认知中喜欢走捷径,并不对关于 他人所有信息进行感知,而是倾向于抄近路,感知 那些最明显、对形成判断最必要的信息的现象。它 是人们经常快速、简便进行推理,得出结论的决策 法则,很容易出现偏差。
童 梦 奇 缘
(三)晕轮效应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 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 社会认知

核心品质) (三)中心特性 (核心品质) 阿希的实验: 阿希的实验: S. Asch, 1946对晕轮效应进行了验证。给被研究者7个词 对晕轮效应进行了验证。给被研究者 个词 对晕轮效应进行了验证 汇:
聪明、灵巧、勤奋、热情、坚定、能干、 聪明、灵巧、勤奋、热情、坚定、能干、谨慎 聪明、灵巧、勤奋、冷酷、坚定、能干、谨慎 聪明、灵巧、勤奋、冷酷、坚定、能干、 处于中心位置的个性特点
6.首பைடு நூலகம்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即首次或最先的印象, 首因即首次或最先的印象,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第一 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首因效应指的是在社会认知过 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首因效应指的是在社会认知过 程中,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程中,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指的是最后的印象 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指的是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 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指的是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 知具有重要的影响。 知具有重要的影响。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基础和相关概念 知觉(perception): 知觉(perception):
按照一定的方式对感觉到的信息进行加工, 按照一定的方式对感觉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形成综合和解释过 包括:察觉、分辨、识别、确认四个子过程。 程。包括:察觉、分辨、识别、确认四个子过程。
认知(cognition): 认知(cognition):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关系: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关系:
首因效应主要对陌生人起作用, 首因效应主要对陌生人起作用,近因效应主要对 熟人起作用。 熟人起作用。 除非后来得到的信息被彻底整合, 除非后来得到的信息被彻底整合,否则近因效应 是暂时的。 是暂时的。

第三章 社会认知

第三章  社会认知

第三章 社会认知第一节 社会认知及其特征一、社会认知的含义:在社会心理学中,我们将对他人、他人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感知与认识称为社会认知。

二、社会认知的途径1、人的面部表情2、人的言语活动3、人的体态表现4、人的行为方式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包括:社会知觉、社会印象、社会判断。

一、社会知觉对人的知觉远比对物的知觉要复杂得多。

作为物的存在,其自身的各种属性和特征相对地要稳定持久,易于从直观上去认识和把握。

但人的变化和发展不仅是复杂多样的,而且是持续不断的,单从直观的形式上是无从认识和的把握的。

对物的知觉主要是根据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来进行的,较少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对人的知觉则会受到对象所具有的各种社会特征和属性的影响。

在对人的知觉中,知觉者与被知觉者双方处于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中,知觉者的种种活动和表现会影响被知觉者,被知觉者的种种活动和表现也会影响知觉者。

R .H.沃尔夫对婴儿微笑的研究出生后三周的婴儿对人的说话声会作出微笑反应。

第四周前后见到人脸时也会作出微笑反应。

当婴儿出生后3-6个月时,就可观察到他对周围刺激物作出的分化反应。

此时当给婴儿看各种各样的戏剧表演用的脸谱时,婴儿即会作出微笑反应;而当给婴儿看其他非人的刺激物如奶瓶等时,婴儿则无微笑反应。

婴儿的这种对人的刺激物才有的微笑反应被称作“社会微笑”。

二、社会印象定义:社会印象是在社会知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社会印象是人们通过与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象。

社会印象与社会知觉的区别A、社会印象不象社会知觉那样直观,它具有间接性。

B、社会印象不象社会知觉那样单一和零散,它具有综合性。

C、社会印象一旦形成就不易发生改变,不易为理性所说服,它具有一定程度的固执性。

有必要指出的是,社会印象不单单指我们对认知对象──人的外表的记忆,其中也包括了对人的行为、人格乃至情绪特征的记忆。

三、社会判断社会判断的特点A、预见性特征在正确的认知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判断,可以预见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或社会行为在另一种场合出现的可能性和条件。

第二章 社会认知

第二章 社会认知

5
我们是如何认识别人以及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 人的心理世界与外部世界是如何联系起来的?为 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凭借经验就可以对形势 做出有效并且准确的判断?为什么在另外一些时 候,我们却未能形成对周围世界的客观了解?哪些 因素影响了我们认识他人和世界的准确性呢? 诸如此类的问题,几乎都是社会认知的研究 对象。
16
2、面部表情
保罗.埃克曼:
快活
悲哀
惊奇
懊恼 愤怒
恐惧
17
一般通过眼神、肌肉动作表现. 面部表情是一种“世界语”,其中,目光 在日常生活中作用是巨大的。 通过对人的面部表情的观察和分析,可能 了解到其内心的活动、欲望、意图和状态,借 此即可形成对他人的认识。
18
3、姿态与动作(身体语言)—体态
38
故事2:
放学后,詹姆单独一人离开教室,出了校 们,走上那一段长长的回家路。街上阳光照耀。 他沿着树阴一边走。他看见迎面走来的是前天晚 上认识的漂亮女孩,但他横过马路走进一家饮食 店。店里挤满了学生,他看到几张熟悉的面孔。 他静静地等着,直到柜台上的人注意他之后才买 了饮料,找到一张边上的桌子坐下来喝饮料。喝 完就回家了。
29
(1)光环作用(晕轮效应)
一个人被赋予了一个肯定或有价值的特征后, 会被赋予其他许多积极的特征。
30
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博达列夫的实验

向两组大学生分别出示同一个人的照片。对 第一组的人说他是恶贯满盈的罪犯,对第二组 的人说他是大科学家。 然后请他们对照片上的人进行描述。 第一组的人说深陷的眼窝表明他有仇恨,突 出的下巴,证明他残酷无情! 第一组的人说深陷的眼窝表明他有智慧,突 出的下巴证明他意志坚强!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 社会认知n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 社会认知n
第三章 社会认知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第二节
第三节
社会认知偏差
印象管理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一、社会认知的含义 二、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三、归因 四、社会认知的途径 五、社会认知的特征 六、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社会认知的含义
社会认知是个体对自 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 行为动机、意向行为 等作出推测与判断的 过程,是根据认知者 的过去经验及对有关 线索的分析而进行的, 包括对知觉对象的感 知、印象、判断、推 测和评价在内的社会 心理活动。
判断1
Smith先生个子不高有些秃头戴一副眼睛,会开车, 诗也写得非常好,请问他是学者还是司机? 单身汉的要求
作用:一是每个群体都有其特殊的风格,其成员总 有共同的特征,有正确的一面。 二是个人的特征常常与其所在的群体中其他成员大 不一样,发生基率谬误(即个体忽视事物发生的概 率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三)社会判断
1.含义
2.社会判断的途径:认知启发
八旬老翁摔倒无人敢扶 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2009年09月24日07:48
重庆晚报
1.社会判断的含义
社会判断是在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基础上对 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 评价是人们在对社会事件(人或物或关系) 的某些方面的性质、特征、过程、类型、作 用等进行测定和评估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总 体看法。 推论是在评价的前提下,运用概念系列进行 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认知过程。
李本华和杨国枢关于刻板印象的研究(1969)
种类:国民刻板印象、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种族刻板印 象、职业刻板印象 形成途径:一是通过与某些人或群体频繁接触而达成的 认识,二是通过他人介绍、媒体传播等见解资料而获得。 作用:积极方面,刻板印象本身包含有一定的合理的真 实的成分,或多少反映了认知对象的若干实际状况,因 而有助于简化人们的认识过程,为人们迅速适应社会生 活环境提供一定的便利。 消极方面,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很难 随现实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而会阻碍人们接受新事物; 隐没了个体所特有的东西,易犯过度概括的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的特征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什么是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的特征》的内容,具体内容:社会认知主要是指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对人的行为原因的认知。

那么你对社会认知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什么是社会认知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社会认知主要是指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对人的行为原因的认知。

那么你对社会认知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什么是社会认知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社会认知的定义
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志作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主要是指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对人的行为原因的认知。

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认知的过程既是根据认知者的过去经验及对有关线索的分析而进行的,又必须通过认知者的思维活动(包括某种程度上的信息加工、推理、分类和归纳)来进行。

社会认知是个体行为的基础,个体的社会行为是社会认知过程中作出各种裁决的结果。

社会认知的基本对象
社会认知对象的范围很广,包括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

对他人表情
人是一种富有表情的社会人,人的表情是反映其身心状态的一种客观指标。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根据他人的表情来判断其心理,判断的正确程度取决于认知者对他人表情的认知与解释。

人的表情以面部表情为最重要,此外身体的动作与姿态、说话的语调等也是属于人们表情范围之内的种种形式。

对他人性格
对他人性格的真正认识,必须通过长期的观察才有可能。

但对他人性格的某些方面,在较短时期内也是可以认识到的。

了解一个人的过去生活道路,甚至是了解一个人在家里兄弟姐妹中的排行,都会有助于了解其性格特征。

对性格认知的研究,因其缺乏科学的、客观的标准而相当困难。

对人际关系
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包括两层意思:一为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知;二为对他人与他人之间的认知。

在社会生活中,个体往往根据他人经常表达的意见、表露的态度和情绪,来推测人与人彼此之间的关系。

它使得对人际关系认知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认知者的情感成分参与其中。

对人际关系的认知是否正确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到能否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

社会认知的特征
社会认知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认知选择性
人们是根据刺激物的社会意义的性质及其价值大小,而有选择地进行社会认知的。

认知反应显著性
这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刺激下,个人心理状态、情感、动机所发生的某些变化,这种变化随着个人对社会刺激的意义所理解的程度而转移。

行为自我控制
这是自我意识发挥作用的结果,它使个人的认知体验不被他人所觉察,从而使个体与外界环境保持平衡。

社会认知的方式
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

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认知方式有场依赖型(field dependence)和场独立型(field independence)、冲动型和沉思型、具体型和抽象型三类。

场依赖型
场依赖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的线索为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尤其易受权威人士)的影响,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从他人处获得标准。

行为常以社会为定向,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交活动。

因此,他们这类学生适合于那些强调"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

场独立型
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经验、价值观)为依据,他们不易受周围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倾向于对事物的独立判断。

行为常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关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喜欢独处。

因此,他们不适合于那些"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更喜欢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学习。

冲动型
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他们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思考,有时问题还未搞清楚就开始解答。

这种类型的学生认知问题的速度虽然很快,但错误率高。

冲动型学生在运用低层次事实性信息的问题解决中占优势。

沉思型
沉思型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在确认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会给出答案。

这种类型的学生,认知问题的速度虽然慢,但错误率很低。

沉思型学生在解决高层次问题中占有优势。

具体型
具体型学生在进行信息加工时,善于比较深入地分析某一具体观点或情境,但必须向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有关信息,否则很容易造成他们对问题的偏见。

研究表明,这类学生在结构化教学方法(如演绎法和讲解法)之下,成绩会更好。

抽象型
抽象型学生在对事物进行认知时,能够看到某个问题或论点的众多方面,可以避免刻板印象(对人与事物认知的先入为主性),能够容忍情境的模糊性。

社会认知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