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津维多利亚公园VictoriaPark看租界公园的转型-最新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园林的发展

中国近代园林的发展

社会环境的综合影响、中西园林文化的相互融合、 影响园林发展的内外因子的相互作用,共同促成了 近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园文化的成型,并最终形成 以公园为主要形式的园林发展模式。深刻理解园林 发展的时代性与民族性,探索园林发展自身的客观 规律,对我国当前及今后园林发展中国特色的探索 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实例:私家园林——西园
该园由邑人萧钦创建,萧眉仙 设计。该园始建于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历十余载至宣统元 年(1909年)竣工。园主人萧钦, 字鸣琴,潮阳县城人,生于清咸 丰7年(公元1857年)。其从建 筑承包商至洋行买办,后来成为 著名实业家,本人对建筑行业颇 为内行,他希望把西园建成一个 有岭南特色有不落俗套的岭南特 色园林。
1911年后
• 后期随着华人逐渐走出国门,侨商成为了 中国社会的新阶层,他们归国后大多在故 乡修建自己的宅邸,于是又出现了侨商园 林,这是一种与外国园林结合更深的中国 园林,如:1926年始建的立园 • 更多城市公园开始出现,普通大众成为公 园的使用者,它的功能也有所完善,虽然 它并不等同于现代公园。
维多利亚花园,又名“英国花园”, 是出现在天津的第一个英租界花园,维 多利亚花园总布局呈方形,全园以绿地 草坪为主景,无形起伏。园中心设中式 六角凉亭一座,通过四条园路,与公园 四角相连。路上设有花架,上附绿植。 中央凉亭东侧设小型六角凉亭一座,形 制与大亭相类。园西侧设温室花窖,呈 半地下式,顶部堆土成台,植有花草, 西南角初设圆亭一座,后改为假山,东 南部原设兽栏,又先后改为火警钟、欧 战纪念碑及雕塑等物,北侧原为马术训 练场,后改建戈登堂。
总结
中国近代的历史苦难太多,此时期不是园林生长繁荣的良 好土壤,外国的入侵让中国园林都打上了屈辱的烙印,在 整个社会都在崇尚西方文化的时候,园林无可避免的会被 影响,严格对称的规划、几何图形构图、雕塑喷泉等新式 小品的出现,以及各种新材料如彩色玻璃、水泥等的应用, 都是西方园林影响下的结果。而园林的功能方面更是有了 新的重大变革,随着城市公园的出现,中国园林的功能也 从供皇亲贵族和文人士大夫赏玩的地方变成了普通平民休 憩的地方。 在西方文化的有力冲击下中国传统园林并没有一败涂地,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证明它是适合中国人的,知识分子所造 的私园仍旧总体保持传统风格,但也引进了一些西方的造 园要素。

在租界时期天津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在租界时期天津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在租界时期天津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天津作为中国的历史名城,自租界时期以来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曾经是国际租界的中心,天津在这个时期经历了许多变迁,对于其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天津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首先,回顾天津租界时期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到天津成为了东方的门户。

租界时期,天津取得了城市现代化的进步,成为了商业、金融和交通的中心。

西式建筑、大型码头和发达的商业街区等都成为了城市的地标,吸引了许多外国商人的到来。

同时,天津还作为中国的开放口岸,引进了许多外来的先进技术和商业机会,为当时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然而,随着租界时期的结束,天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天津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和现代化建设。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天津成为了河北地区的门户,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交通条件。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天津设立,使得天津经济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得到了显著改善,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当前,天津正积极推进新一轮的发展。

作为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已被确定为拓展首都经济圈的核心区域。

天津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为天津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这一政策的实施将促进天津与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吸引更多的外资和人才。

同时,天津正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致力于打造成为全球性的海运枢纽城市。

这些发展的努力无疑将为天津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潜力。

在未来,天津的发展趋势将主要集中在几个关键领域。

首先,天津将继续加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

今年刚过去的“中国制造2025”峰会正是在天津召开,标志着天津在现代制造业方面的重要地位。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天津将继续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智能制造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增强竞争力。

其次,天津将大力发展服务业。

作为一个拥有庞大市场和高消费能力的城市,天津将致力于发展金融、科技、文化、旅游等服务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高品质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天津将通过吸引更多的人才和项目,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支持。

天津租界公园保护更新的思考

天津租界公园保护更新的思考

天津租界公园保护更新的思考摘要:通过对天津租界公园发展现状分析,提出租界公园保护更新存在的问题,分别是规划管理对租界公园保护漠视;建设性破坏对租界公园影响严重;公共空间私有化、商业化;保护形式消极静态、片面单一;日常维护管理不当;更新设计缺乏人性化考虑等,基于以上问题,总结出租界公园保护更新对策,有六方面:建立多层次的规划保护条例;建立历史园林保护登陆体系;以原真性为准则进行保护管理;以完整性为准则进行保护管理;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更新与再生体现人性化设计。

以期对未来妥善处理好城市发展建设与历史风貌保护的关系,如何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延续城市文脉提供借鉴。

关键词:天津;租界公园;存在问题;保护策略【文章编号】1627-6868(2016)05-0001-02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先后有九个国家在天津划定租界,在租界上,殖民者为了满足其建设和享乐,根据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分别修建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十个租界公园。

分别是维多利亚花园(现解放北园)、久不利花园(现土山公园)、皇后公园(现复兴公园)、义金路花园(原小白楼街心绿地)、海大道花园(原大沽北路旷场一带)、法国公园(现中心公园)、大和公园(现八一礼堂)、意国花园(现第一工人文化宫)、俄国花园(现十一经路海河东岸,储运公司仓库原址)、德国花园(现解放南园)[1]。

使天津的租界园林具有欧、美、日等七国园林风格的博览风韵[2]。

至今,天津仍保留有六座租界公园,它们是解放北园、土山公园、复兴公园、中心公园、解放南园、一宫花园。

这些都是天津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随着时代变迁,租界公园的风貌特征和使用功能也进行了相应的演变和重构。

但长期以来,租界公园的研究一直是被忽略,甚至冷落。

通过长时期系统的查阅资料和实地调研,发现天津现存的六座租界公园的保护更新仍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

1.租界公园保护更新存在的问题1.1 规划管理对租界公园保护漠视2005年,《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明确划定了9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和5片历史文化风貌区,租界公园就在其保护范围内。

天津人也未必见过的天津租界老照片

天津人也未必见过的天津租界老照片

天津人也未必见过的天津租界老照片天津自古因漕运而兴起,1404年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天津曾为英法美德日俄意奥9国租界,也正是由于多个租界的存在,这里中西方文明得以交融,留下了许多异国情调的建筑。

611年的沧桑巨变,这个城市见证着一个又一个时代的更迭,让我们在照片中追忆那些错过的旧时光。

租界篇英租界维多利亚路上的天津俱乐部英租界码头法租界(今和平路)法租界大清邮局法租界巴黎路德租界俱乐部德租界白河码头德租界威廉街意租界马可波罗广场日租界寿街日本驻津领事馆特三区俄国工部局(今河东区北部)30年代街景旧物篇30年代天津街道景象交通部天津航空站锅店街西头(今河北区)宁园盛景天后宫内景天津洋楼三岔河口炮台瞭望楼中国银行旧址(天津)西开天主教堂海光寺天津老电车(河北区街道)金刚桥金华桥金汤桥老龙头火车站(天津东站)天津西站天津站天津1939年闹大水1949年,河北省宝坻县8户村民在政府的帮助下,举家迁移到黑龙江省讷河县十三区张蒙古屯安家落户、开垦荒地。

图为1950年,河北移民在庭院里吃饭的情形。

1953年春节,天津市汉沽区芦台王德铸(左一)一家人吃团圆饭。

吃团圆饭是绝大多数中国家庭的守岁方式。

1953年7月2日,从日本归国的华侨抵达天津,招待所的餐厅里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招待归侨。

以下为法国外交部赠送的部分照片。

这些照片记录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天津景象。

那些街头的外国士兵,那清冷的街头,那遍布全市的西方建筑,那繁忙的海河码头,表现了那个时代天津发展的面貌。

回望那过往的时代,看到今天天津的面貌,再想到天津滨海新区已经成为国家级开发区,我们知道,我们已经走过了多么长远的道路!那些过往历史已经成为昨天,光明的前景已经在我们面前展开。

与这些灰暗的黑白照片不同,未来的天津将是一片多彩的灿烂景象。

租界文化对天津近现代公园形成的影响

租界文化对天津近现代公园形成的影响

比利时 等周通 过签订不 平等条约 和协议 在 中国天津 古城
东 南部地 区相继 设立 的拥 有行政 自治权 和治外 法权 的租 借地 , 1 8 6 0年 , 英国在天津首先设立 租界 , 随之 而来 的是多 达 九个 国家 在天津设 立租界。而天津是我国最早收 回租界
的城市 之一 , 在1 9 4 5年 , 中华民 闽政府宣 告抗 日战争 胜利
后, 正式收 回天津的最后两个租界 , 由此 , 天津租界逐渐 成
为历 史 , 租 界的社会生 活逐渐成 为人们 的记忆 , 如今租 界 及其文 化不 断被人们挖掘 和研究 , 特别是天 津租界形成 的
现代 公 园重 新进人 人们 的视 线 , 了解历史 的 同时 , 享受 其 中的各种现代元素 , 备受人们关 注。

和金城银行等 中外各 大银行 , 以及怡 和洋行和太古洋行等
洋行西部 的推广 界部分 .在 2 0世纪初 形成天津最大的一 片高级住宅 区, 时至 今 日被称 为“ 五大道 ” , 这也在现 在成
为 历 史 街 区 的 重要 观光 点 。

天 津租 界 的 历 史 渊 源
五大道在 天津 中心 市 区的南部 , 东、 西向并列着 以中 国西南名城重庆 、 常德 、 大理 、 睦南 以及 马场 为名 的五 条街 道( 另外一种 说法 是 马场道 、 睦南 道 、 大理道 、 重庆道 、 成都 道) 。天津人将其称为五大道 , 这里汇 聚着英 、 法、 意、 德、 西班 牙等 国各式风貌建筑
积约 为 4 6 0 亩, 位置 坐落在海河西岸 , 紫 竹林 一带 , 后来 逐
【 作 者 简介 】 臧 轶楠 ( 1 9 7 9 一 ) , 女, 天津 人 , 天津 城 市建设 学 院 讲师 , 研 究方 向 : 英 美语 言文 学 、 跨 文化 交际 ; 宋 永红 ( 1 9 6 3 一 ) , 女, 天津人 , 天津城市建设学 院副教授 , 研 究方 向 : 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 。

老照片:近代天津——租界是越不过去的话题

老照片:近代天津——租界是越不过去的话题

老照片:近代天津——租界是越不过去的话题位于天津老城东门外的宫南、宮北大街是天津早期一条颇具特色的繁华商业街,而最为难得的是这种特色一直保持并逐步发展到了今天。

这里所谓的“宫”,是指位于三岔河口的天妃宫(后称“天后宫”),而宫南、宫北大街的繁华也正是得益于此。

图为敕建天后宫1946年,国民政府将沿河大街、山口街与前法国河坝接顺,并统称为“张自忠路”。

张自忠,字荩忱,山东临清人,最初在冯玉祥的部队中担任高级将领,1936年5月出任天津市市长。

图为沿河大街早在康熙初年,清政府便通过官、商捐助修筑了一条由天津城区向东南至成水沽的叠道,成为连接天津与大沽、新城等地的通衢。

此后因为年久失修,到了雍正年间便坍塌损坏了。

乾隆初年,在天津道陈宏谋的建议下,清政府对此前的叠道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和延伸。

因其位于海河右岸,又直通“海下”大活口,所以人们将其称为“海河叠道”或“海大道”。

图为清末海大道1860年天津开埠,为海大道的发展带来了契机,英、法紫竹林租界就划定在海河与海大道之间。

直到19世纪末,海大道始终都是租界与华界重要的分界线,以至于在许多近代西方人看来,海大道就是“文明”的边界。

图为英租界内商业繁华的海大道英租界内的海大道最初是木质路面,租界工部局先用灰土将路面碾压密实,再将用沥青浸过的加拿大进口红松木块年轮面向上地竖排,并用钢丝固定,最后在上面加沥青混凝土碾压成路。

图为19世纪末的英租界码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侵略者用坚船利炮打破了清政府沉睡多年的壁垒,中国从此进入了命运多舛的时代。

在《南京条约》签订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东西方列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先后开辟了近三十处租界,成为了外国侨民居留、贸易的“国中之国”。

图为英租界码头租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外国人篡夺了本应属于中国政府的行政、司法方面的主权,并主要由外国领事或外国侨民选举的工部局或居留民团行使各种权力。

租界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典型代表,它是近代中国被迫走向世界的产物,对于中国城市的近化产生过复杂而深刻的影响。

天津首座英租界公园_维多利亚花园

天津首座英租界公园_维多利亚花园
园内设长椅数支,为铁艺所制,形制精美,产地为英格兰。 现为条形坐凳,沿园路设置。
现园内有一牛型花岗岩雕塑,为 1990 年制成,名“孺子 牛”。
园内原设路灯,灯杆采用曼佗罗式铁艺装饰,颇为精致。现 园内无高杆灯。
2. 3 植物造景
该园采用英国风景园林疏林草地之形式,东侧草坪平坦开 阔,仅在边缘沿道路种植稀疏的树木,西侧种植较密。现园内南 侧草坪改为活动场所,设有乒乓球、羽毛球、儿童游乐器械等, 每日游人不断。而园内繁茂之树木,多为解放后所植。 2. 3. 1 花坛花架
1 历史沿革
1860 年 10 月,清廷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设天津为 通商口岸,划天津部分区域为英租界。1945 年,国民政府颁布 《接受租界及北平使馆界办法》收回英、法、意三租界,此 85 年 间,天津历有英、法、美、日、德、俄、奥、意、比等九国租界,是我 国租界最多的城市。
租界内,“街道宽平,洋房整齐,路旁树木、葱郁成林。行人 蚁集蜂屯,货物如山堆垒,车驴轿马,辄夜不休”。其中,计有公 共园林 10 座,分别为英租界维多利亚花园、义路金公园、久不 利花园、皇后花园;德租界德国花园;俄租界俄国公园;法租界 海大道花园、法国花园;日租界大和公园;意租界意国公园等。 英租界的维多利亚花园(今解放北园),规划于 1860 年,是天津 英租界最早的园林。
2. 2 花园建筑
2. 2. 1 中央景亭 中央景亭为中式的六角攒尖亭,原亭檐口设一仙人及三走
兽 ,为全园主景。现亭基座及柱础为混凝土结构,上铺石材,柱 由混凝土制成,朱红色,亭顶为灰色筒瓦。枋内外以山水、花卉、 虫鱼为题,间有红楼人物故事,绘有苏式彩画。亭内设有吊顶, 中为西番莲花纹样,由中心向四周成白至蓝逐层褪晕。
维多利亚花园建成之初,北侧一角曾为马术训练场。 1890 年 5 月,英工部局在该地建工部局大楼一座,因纪念 戈登将军 定名为戈登堂。该建筑由建筑师昌布尔设计,费银 32000 两修筑,采用英国中古时期的城堡风格。

天津租界建筑风格介绍

天津租界建筑风格介绍

天津租界建筑风格介绍
天津是中国近代唯一一个拥有租界的城市,是中国北方的一座开放城市。

它也是近代中国与世界交流最早的地区之一,曾被誉为“东方芝加哥”。

天津的租界历史可追溯到1900年八国联
军入侵北京后,清政府被迫与八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将天津
及北京部分地区割让给西方列强。

20世纪初,天津成为北洋政府直隶总督驻地,设督署直管
县制。

随着英、法、美、德等国在天津的设立领事馆,在租界内先后设立了工部局、巡警部、法院和银行等机构。

1925年3月
1日,国民政府将天津法租界改名为“天津市”。

租界内有英、法、德等16国领事馆。

据统计,租界内有房屋4万余间,其中住宅1.4万余间,办公楼2000余间,洋行、商店1000多家。

天津的建筑风格多样。

外国领事馆建筑有英国驻津总领事馆、法国驻津总领事馆和美国驻津总领事馆等;中国驻军营房建筑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华北司令部营房、国民党政府陆军第七集团军司令部营房等;私人住宅建筑有英商福昌洋行、汉寿仁记洋行和鸿记洋行等。

—— 1 —1 —。

到天津不得不去的地方天津租界(分布图8大租界详细历史)

到天津不得不去的地方天津租界(分布图8大租界详细历史)

到天津不得不去的地方天津租界(分布图8大租界详细历史)
天津租界,是1860年至1945年期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俄国、日本、奥匈帝国和比利时通过与满清当局签订条约在天津境内所占据的“国中之国”。

各租界区之间,文化、制度、建筑风格甚至法律都不尽相同,往来穿梭于不同的租界区需要九大宗主国所批准的特殊证件。

1860年,英国首先在天津设立租界,最高峰时有9个国家在天津设立租界。

同时,天津也是中国最早收回租界的城市之一。

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在对日战争胜利后,正式收回天津的最后两个租界。

天津租界是西洋文化和中国传统及地域文化承载体,是天津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北方最为繁华的“畿辅首邑”,见证了天津近代的繁荣和辉煌。

天津租界中具有各国风格样式的建筑在中国接收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留,使得天津老城区至今依旧保留着百年前的风格。

天津租界历史地图:
天津租界在建设伊始多挑选在原天津市区(老城厢)周边及沿海河一带建设发展,大致在今日的和平、河西、河北、河东几个区。

租界历史长达85年,宗主国留下了大量带有其文化符号的建筑,形成今日津门“万国建筑博览”之奇观;部分建筑在唐山地震中损毁和在城市发展中被拆除,但是多数大型单体租界建筑仍旧保留了下来,以堂皇、尊贵的傲颜俯视世人,仿似诉说着那个辉煌的老天津、仿似诉说着一段只属于天津的繁华。

天津租界文化及其历史意义

天津租界文化及其历史意义

重庆道于1922年建成,当时名爱丁堡道、剑桥道;1929年,大 年建成,当时名爱丁堡道、剑桥道; 重庆道于 年建成 年 理道、睦南道、常德道、重庆道、成都道先后建成; 理道、睦南道、常德道、重庆道、成都道先后建成;但当时却被命 名为英国街名———大理道当时叫新加坡路,睦南道当时叫香港道, 大理道当时叫新加坡路, 名为英国街名 大理道当时叫新加坡路 睦南道当时叫香港道, 常德道当时叫科伦坡道,重庆道当时叫爱丁堡道, 常德道当时叫科伦坡道,重庆道当时叫爱丁堡道,成都道当时叫伦 敦路。 敦路。
天津租界是西洋文化和中国传统及地域文 化承载体,是天津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化承载体, 分,曾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北方最为繁华 徽辅首邑” 的“徽辅首邑”,见证了天津近代的繁荣 和辉煌。 和辉煌。天津租界中具有各国风格样式的 建筑在中国接收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留, 建筑在中国接收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留, 使得天津老城部分区域至今依旧保留着百 年前的风格。 年前的风格。
五大道得点: 五大道得点: 第一,它形成了姿态万千的西式建筑群体景观; 第一,它形成了姿态万千的西式建筑群体景观; 第二,建筑的私密性构成了深幽寂静的街市风格; 第二,建筑的私密性构成了深幽寂静的街市风格; 第三,近代许多政客买办、达官显贵居于此, 第三,近代许多政客买办、达官显贵居于此,使五大道成为近代 名人荟萃之地。 名人荟萃之地。
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
自此之后, 自此之后,法、美、德、俄、日等国陆续在天津设立年 年
1860年12月17日英租界开辟,初期面积约 年 月 日英租界开辟 初期面积约460亩。位置在海河西岸, 日英租界开辟, 亩 位置在海河西岸, 紫竹林村一带。后来不断扩展,形成东临海河, 紫竹林村一带。后来不断扩展,形成东临海河,北面沿宝土徒道 现营口道)与天津法租界毗邻,西到海光寺大道(现西康路), (现营口道)与天津法租界毗邻,西到海光寺大道(现西康路), 南沿马场道到佟楼。 南沿马场道到佟楼。1897年3月31日,天津英租界向西扩展到墙子 年 月 日 这个扩充界有1630亩。1902年10月23日,面积 亩的天津美 河。这个扩充界有 亩 年 月 日 面积131亩的天津美 亩的 租界并入 成为天津 并入, 租界并入,成为天津 英租界的南扩充界 的南扩充界。 英租界的南扩充界。 1903年1月14日,天津 年 月 日 英租界再度向墙子河 再度向墙子河以 英租界再度向墙子河以 西扩展了3928亩,称为 西扩展了 亩 推广界 推广界。

天津租界介绍

天津租界介绍
天津租界介绍
天津租界,是1860年至1945年期间,英国、 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俄国、日本、 奥匈帝国和比利时等国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 和协议在中国天津老城东南部区域相继设立 的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的租借地。 1860年,英国首先在天津设立租界,最高峰 时有9个国家在天津设立租界。同时,天津 也是中国最早收回租界的城市之一。1945年, 中华民国政府在对日战争胜利后,正式收回 天津的最后两个租界。
大北道(Derby Road)--贵州路 康伯兰道(Cumberland Road)--昆明路(马场道至成都道) 奥克尼道(Orkney Road)--昆明路(成都道至营口道) 海光寺道(Hai Kwan Sou)--西康路
天津英租界维多利亚道
贸易
英商皇家四大行: 怡和洋行 太古洋行 仁记洋行 新泰兴洋行, 德商礼和洋行
文赛道(Windsor Road)--汉阳道 孟买道(Bombay Road) --潼关道 体伯瑞道(Tinperary Road)--汉口道 怡丰道(Avon Road)--湖北路(南京路至重庆道) 泰安道(Tyne Road)--香港路 西德尼道(Sydney Road)--澳门路 牛津道(Oxford Road)——新华南路(南京路至马场道) 摩西道(Mersey Road)——南海路 威灵顿道(Wellington Road)--河北路(南京路至马场道段) 三安道(Shannon Road)--山西路(南京路至成都道) 西芬道(Severn Road)--湖南路 伯斯道(Perth Road)--长沙路(南京路至西安道) 加的夫道(Cardiff Road)--长沙路(西安道至重庆道) 克兰特道(Clyde Road)--芷江路 得列道(Delbi Road)--广西路 格拉斯哥道(Glasgow Road) --桂林路、武昌路 益世宾道(Eastbourne Road)--柳州路 约克道(York Road)--南宁路 匹伯利道(Peebles Road)--苍梧路 马耳他道(Malta Road)--衡阳路 登百敦道(Dumbarton Road)--云南路

天津英租界里的维多利亚公园

天津英租界里的维多利亚公园

天津英租界里的维多利亚公园19世纪末英租界在天津设立后,今天的解放北路、营口道至开封道一段名为“维多利亚道”。

随着这条路上的利顺德大饭店开业,无数达官显贵聚会于此,可门前不远处的臭水坑实在有碍观瞻。

于是有英商提议,将水坑填平建成公园。

公园用大约一年的时间修建好,园内的设施和建筑材料均来自英格兰。

1887年6月21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诞辰50周年之日,公园正式开放,因地处维多利亚道,又有纪念日的意义,公园被命名为“维多利亚公园”。

1909年的英租界维多利亚公园维多利亚公园整体设计上以英国传统风格为基础,但又在公园中心位置建造了一座中式六角凉亭,吸收了中国中式园林的特点。

公园四角开门,早期公园里常有马术表演、动物展出和露天音乐会等活动。

当时园内只准外国人出入,不经英租界当局允许华人不准入内。

因为外国商人、船员常常来此拍照留念,所以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当年这座公园的照片。

英租界维多利亚公园和戈登堂维多利亚公园位于原英租界,东面为维多利亚道,又称中街(今解放北路),南面为咪哆士道(今泰安道),西面为海大道(今大沽北路)。

1886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臭水坑,英租界工部局将水坑填平后建成公园,于1887年6月21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皇诞辰50周年之日正式开放,故称“维多利亚公园”,又称“英国公园”。

英租界内的麦多士路该公园占地18.5亩,呈方形。

在造园的设计上,以英国传统风格为基础,吸收了中国园林自由式布局的手法,形成了半规则半自然式的中西合璧园林。

1890年5月,英租界当局在花园北侧建成了一座欧洲古典风格的城堡建筑,为英租界内最高行政机构工部局,名“戈登堂”。

维多利亚公园海光寺大钟1900年前的海光寺大钟花园建成之初,园内安置了一座大钟。

这座大钟由德国铸造,重13000斤,是德国政府送给清王朝的礼物。

李鸿章最初把这座大钟悬于海光寺,并派机器局的技师在钟上刻了全本《金刚经》经文。

日租界在海光寺附近建成后,日本人把这口钟转送给英租界工部局,作为消防警钟悬于维多利亚花园。

天津租界公园发展脉络解析

天津租界公园发展脉络解析

天津租界公园发展脉络解析摘要:按照时间顺序将天津租界公园的发展脉络分为形成发展期(1880-1949年)、改造重建期(1950-1978年)、历史嬗变期(1979年至今)三个时期。

分别对每个阶段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详实的分析归纳总结,意在梳理脉络,为保护天津传统文化,为天津租界公园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天津;租界公园;发展脉络1.天津租界公园历史沿革天津地处京都门户,1860年天津开放为通商口岸以后不久,至1902年,帝国主义列强在天津共有英、法、美、德、日、俄、意、奥、比九国租界。

在九国租界内,从1880年第一座公园即海大道花园至1937年最后一座公园即皇后花园,先后开辟了十座之多的租界公园。

根据租界公园发展的沿革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形成发展期、改造重建期、历史嬗变期。

2.原租界公园的形成发展期(1880~1949年)1880年到1937年,天津租界内曾修建十座租界公园。

分别为:维多利亚花园(现解放北园)、久不利花园(现土山公园)、皇后公园(现复兴公园)、义金路花园(原小白楼街心绿地)、海大道花园(原大沽北路旷场一带)、法国公园(现中心公园)、大和公园(现八一礼堂)、意国花园(现第一工人文化宫)、俄国花园(现十一经路海河东岸,储运公司仓库原址)、德国花园(现解放南园)。

2.1海大道花园租界内第一座公园是位于法租界的海大道花园,位于原海大道(今大沽北路)与巴斯德路(今赤峰道)交汇处。

建于1880年,占地约23.6亩。

据《天津通志?城乡建设志(上),1989年编》,海大道花园与其西面的“法国花园(今中心花园)早先同为一园,后因法租界扩建房屋占用海大道花园大片土地,保留下来的部分建成法国花园。

据张焘《津门杂记》记载:“园于庚辰岁构于海大道之西,地广百数十亩,路径曲折,遍栽花木,小桥流水,绿柳浓荫,规模略具,每当夕阳欲下,西人挈眷携童徘徊其问,为消遣之地,而华人散步闲游,亦概不禁阻云。

”花园的景色,近似自然田园风光。

老公园的改造提升探讨——以解放北园改造为例

老公园的改造提升探讨——以解放北园改造为例

老公园的改造提升探讨——以解放北园改造为例作者:张楠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5年第5期张楠(天津市园林规划设计院,天津300021)摘要: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结构的变化、新城区的膨胀及老城区的结构性衰退,使城市老公园的改造和提升成为了摆在园林工作着面前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天津市解放北园(原维多利亚花园)为例,探讨老公园的改造提升要点及方向。

关键词:老公园;改造;分析老公园作为城市记忆的物质载体之一在城市、行业及个体三个层面上记录着城市记忆。

(1)老公园依据老城区早期规划而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城市发展的格局及建设水平。

(2)老公园是一个时期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的缩影,是研究当时的规划思路及设计风格、手法的实体资料。

(3)老公园是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许多老公园已成为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现有城市老公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第1种是近代历史上租界开辟的公园;第2种是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向公众开放形成的公园;第3种是民国以后新建的城市公园;第4种是改革开放以后设立于城市新区或城郊景区内的新型公园,带有主题公园和游乐园的性质。

本文探讨的解放北园改造工程属于第一种,本文以恢复重建公园场所记忆及体现改造项目中的人文关怀为切入点研究老公园的改造,一方面通过对老公园及其所在环境的保护与再生寻回正在消失的城市记忆;另一方面是从人文精神角度出发通过对老公园自身文化价值的挖掘与重建引发人们对于老公园的归属感、认同感等情感体验。

1 解放北园历史沿革解放北园,是天津的英租界最早的一个园林,同时是天津的第一个租界公园。

该地块原为臭水坑,建设初期,只做些平整场地及其简单绿化的一些工作,并无完善的设置。

到了1887年,恰值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50周年庆典,英租界工部局遂投资并对该园重新修整,于1887年6月21日,即英女王50周年的纪念日正式开放。

因该园地处维多利亚道,且有纪念日含义,故定名“维多利亚花园”,又称“英国花园”。

天津原租界建筑的旧貌新颜!

天津原租界建筑的旧貌新颜!

天津原租界建筑的旧貌新颜!2017.05.09 冀来马春之声圆舞曲天津原英法俄等九国租界地分布图 天津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文化遗产,其中,租界地大批的历史建筑承载了近现代中国发生重大的历史事件构成了天津绚丽多彩的城市文化。

为了保护风貌建筑天津市政府发布政令采取措施进行了维修,使这些难得的建筑艺术得以保护,形成了天津独一无二的城市景观!天津租界地形成过程: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英、法、美三国率先在天津圈占租界;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德、日两国租界也相继划定: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之后,俄、意、奥三国把其占领地辟为租界,上述历史过程说明,租界是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结果,是军事侵略的产物。

九国租界共占地23350亩,相当于天津旧城面积的近十倍。

天津租界之多,象征着帝国主义国家瓜分旧中国的一个缩影。

原奥租界的奥匈帝国领事馆,现是某大酒楼原意租界的意大利领事馆,现河北区政协现河北区政协办公楼原意租界街心花园…马可波罗广场。

现在是天津意式风情旅游区!原意租界的意大利兵营,现某单位用房原俄租界的俄国领事馆现中小企业局办公楼原俄租界的俄国外交官邸原俄华道胜银行,现人民银行下属一单位原比利时领事馆,现建设银行现在的建设银行原法租界的法国领事馆旧址,现在闲置。

原法租界的法国公园,解放后改为中心公园,右侧的渤海大楼清晰可见,中间的园亭已拆除!现中心公园一角中心公园盛开的月季花中心公园的 喷泉原法国公议局,现天津文化广播电视局原法国工部局,现天津市计量鉴定所等单位的办公楼。

原法国俱乐部,现天津金融博物馆原中法银行,现中国银行原法国兵营旧址,现在闲置。

原英租界的英国领事馆官邸解放后曾是天津市委接待室原英租界的工部局(戈登堂),解放后曾是天津市政府办公大楼,上世纪八十年代拆除。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在市輕工业局工作时曾多次到此(市政府办公厅)开会,办事!1949年天津解放时炮兵经过戈登堂原戈登堂拆除后,保留的部分建筑原貌,留作记念供游人参观如今在戈登堂原址建起了丽思卡尔顿大酒店这是原戈登堂前的维多利亚公园,公园的园亭仍保留至今!原维多利亚公园改造成今天的解放北园,当年的六角园亭保存完好!五彩缤纷的花坛甬道旁绿树成荫原英租界的英国(球房)俱乐部现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办公楼原英国子弟学校,现二十中学现天津二十中学教学楼原英租界的泰晤士报印字馆,现天津烟酒公司原英租界的开滦矿务局,解放后曾是中共天津市委办公大楼原英租界的汇丰银行,现中国银行中国银行内景原英租界的怡和洋行,现威海市商业银行原英租界的太古洋行原太古洋行,现在是某单位的办公楼原英租界的麦加利银行,现解放北路邮局美国领事馆原在泰安道与浙江路交口,1939年迁到利华大楼(现农业银行)现在的利华大楼美国在租界地建的首座兵营,现在闲置。

天津英租界道路名称变迁

天津英租界道路名称变迁

天津英租界道路名称变迁英租界是在天津最早设立的租界,1860年设立后,经过了多次扩张,形成了东至海河,北至营口道,南至马场道开封道,西至西康路的范围。

其道路名称也经过了几次变化。

下图:咪哆士道(今泰安道)的路牌挂在维多利亚花园的栅栏上您知道哪些道路名字没有变化吗?您知道哪些道路已经不存在了吗?哪些到道路名字的变化有意思呢?下图:马场道的路牌挂在安立甘教堂的围栏上,今天这一段的浙江路原来也叫做马厂道。

路号当时路名 英文路名 1946年后 1949年后 1 河坝道 The Bund Road 台儿庄路 台儿庄路 2 宝士徒道 Bristow Road 营口道 营口道 3维多利亚道Victoria Road 中正路解放北路 (营口道至开封道) 4 领事道 Consular Road 大同道 大同道 5 海大道Taku Road大沽路大沽北路(营口道至开封道)6 广东道 Canton Road 北平道 唐山道7 马厂道 Racecourse Road马场道、浙江路 马场道、浙江路8 怡和道 E-Wo Road 大连道 大连道9 马开内道 Macartney Road 安徽路 安徽路(今改为两条路安徽路和青岛道)10 巴克斯道 Parkes Road 保定道 保定道11 达文波道 Davenport Road 杜鲁门路建设路(营口道至开封道)12 宝顺道 Pao Shun Road 太原道 太原道13 戈登道 Gordon Road 湖北路湖北路(唐山道至南京路)14 博罗斯道Bruce Road 烟台道烟台道15 内比尔道Napier Road 四川路四川路16 马开内道Macartney Road 青岛道青岛道(今改为两条路安徽路和青岛道)17 红墙道Recreation Road 林森路新华路(营口道至南京路)18 麦达拉道Magdala Road 济南道济南道19 盛茂道Seymour Road 河北路河北路(营口道至南京路)20 咪哆士道Meadows Road 泰安道泰安道21 利斯克目道Liscum Road 山西路山西路(营口道至南京路)22 博目哩道Bromley Road 彰德道彰德道23 公学道Kung Hsueh Road 耀华路耀华路24 董事道Council Road 曲阜道曲阜道25 有路号无路名规划道路未修筑26 克森士道Cousins Road 开封道开封道(解放路至南京路)27 有路号无路名规划道路未修筑28 狄更生道Dickinson Road 徐州道徐州道29 围墙道(额尔金道)Elgin Road 南京路南京路北半幅(营口道至徐州道)30 开滦胡同Kailan LaneRoad开封道开封道(解放路至张自忠路)31 香港道Hong Kong Road 镇南道睦南道32 小河道Creek Road 上海道南京路南半幅(营口道至徐州道)33 新加坡道Singapore Road 大理道大理道34 怡丰道Avon Road 湖北路湖北路(南京路至重庆道)35 科伦坡道Colombo Road 常德道常德道36 泰安道Tyne Road 香港路香港路37 爱丁堡道Edinburgh Road 重庆道重庆道(河北路以西)38 西德尼道Sydney Road 澳门路澳门路39 剑桥道Cambridge Road 重庆道重庆道(河北路以东)40 牛津道Oxford Road 林森路新华路(南京路至马场道)41 都柏林道Dublin Road 郑州道郑州道42 摩西道Mersey Road 南海路南海路43 达克拉道Douglas Road 洛阳道洛阳道44 威灵顿道Wellington Road 河北路河北路(南京路至马场道段)45 伦敦道London Road 成都道成都道46 西芬道Severn Road 湖南路湖南路47 福发道Forfar Road 岳阳道岳阳道48 三安道Shannon Road 山西路山西路(南京路至成都道)49 伯斯道Perth Road 长沙路长沙路(南京路至西安道)50 马耳他道Malta Road 衡阳路衡阳路51 匹伯利道Peebles Road 苍梧路苍梧路52 加的夫道Cardiff Road 长沙路长沙路(西安道至重庆道)53 益世宾道Eastbourne Road 柳州路柳州路54 孟买道Bombay Road 潼关道潼关道55 约克道York Road 南宁路南宁路56 敦桥道Tunbridge Road 西安道西安道57 大北道Derby Road 贵州路贵州路58 克兰特道Clyde Road 芷江路芷江路59 林莫克道Limerick Road 沙市道沙市道60 培思类道Paisley Road 襄阳道襄阳道61 格林威道Greenwich Road 宜昌道宜昌道62 德列道Delhi Road 广西路广西路63 文赛道Windsor Road 汉阳道汉阳道64 体伯瑞道Tipperary Road 汉口东道汉口东道65 体伯瑞道Tipperary Road 汉口西道汉口西道66 格拉斯哥道Glasgow Road桂林路、武昌路桂林路、武昌路67 有路号无路名规划道路未修筑68 登伯敦道Dumbarton Road 云南路云南路69 有路号无路名规划道路未修筑70 康伯兰道Cumberland Road 昆明路昆明路(马场道至成都道)71 有路号无路名规划道路未修筑72 奥克尼道Orkney Road 昆明路昆明路(成都道至营口道)73 有路号无路名规划道路未修筑74 海光寺道Hai Kwan Ssu 西康路西康路下图:登伯敦道(今云南路)的路牌。

民国时天津这4平方公里内实行英国法律,大批富豪在此置业安家

民国时天津这4平方公里内实行英国法律,大批富豪在此置业安家

民国时天津这4平方公里内实行英国法律,大批富豪在此置业安家(天津英租界戈登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天津,许多来自欧洲、印度的冒险家白手起家,变成百万富翁,过上了安逸享乐的生活:早晨起床,边吃早餐边打开收音机听新闻,出门买一份英文版《京津泰晤士报》,乘马车或人力车去洋行上班。

忙完工作也会留意一下赛马会的资讯,打电话与朋友约周末网球赛,晚上去西餐厅吃饭,也许还要看看电影、跳跳舞……这种影视剧中的场景,其实真真实实地发生过。

1860年9月11日中英双方交换中英《天津条约》批准书,同时签订《续增条约》,第四款规定:“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均照经准各条所开各口章程……”1860年12月17日,天津英租界正式开辟,初期面积约460亩,位置在海河西岸,紫竹林村。

(清末英国人在天津)租界内的土地由英国人开发,再由英国政府出售租约。

1870年,英租界建成了第一条马路——维多利亚道(今解放北路营口道至开封道一段),这是天津租界中修筑的第一条路,位于海河岸边,也是英租界的核心区,1884年建成的利顺德饭店、1887年建成的维多利亚公园、1890年建成的戈登堂、1903年落成的英国圣公会教堂(安立甘教堂)、1904年建成的英国俱乐部……都在这一区域内。

如今除了戈登堂,其他的都还耸立在原地。

利顺德饭店开业后,达官显贵于此聚会,有人提议:把饭店门前不远的水坑填平,建成公园。

建筑商从英国运来建筑材料,建成了一座英国田园风格的公园,但又在中心位置造了一座中式六角凉亭。

1887年6月21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诞辰五十周年之日,公园正式开放,被命名为“维多利亚公园”。

(维多利亚公园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公园里常有马术表演、动物展出、露天音乐会。

衣着考究的绅士和淑女坐在公园的绿椅子上,或沿花坛小径漫步。

但是,公园四周围着铁栏杆,除了外国孩子的保姆,任何华人和狗都不准入园。

1890年,这一区域建起了一幢英国城堡,被命名为戈登堂,戈登是负责英租界开发设计的工兵上尉的名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被动接受的公园
数不少的皇家园林。

唐代之后,私家园林的发展日渐兴盛,达官 显贵和文人墨客的造园风气有增无减。

到了清代, 造园活动无论 在数量、规模或类型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然而自 1840 年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逐渐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 质,使得中国传统造园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不复存在了, 整个传 统园林发展停滞在清末到民国期间。

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
经商和传教; 1860 年签订的《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同 年 12 月,有最早在 1845 年设立的上海英租界为例, 英国驻华公
使普鲁斯( Frederick Bruce )依据该条约中 通商口岸租地造屋”的规定, 强行在天津划出英租界, 租界拥有 自主独立的行政、司法权。

理论上领土属于中国,而实际上清政 府难以干涉租界内部事务, 丧失了对于租借区域的控制权, 因而 基本将它视为外国领土, 由此出现了“城中之
城”的格局。

在文 化改造方面,英国人将西方价值观、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等西方
从天津维多利亚公园 Victoria Park
看租界公园的转
中国的造园历史十分悠久, 从《诗经》 的记载中就可以看到, 早在周文王时期就已经有了营建苑囿的工程。

此后经历了朝代更
迭,但帝王们建造离宫别苑的兴致并没有因此削减,
也成就了为 允许英国侨民在
文明带入租界,同时在物质建设方面也进行了西化的改造。

具体表现在对于建筑及公共空间的改造上,这客观上为公园的出现带来了契机。

租界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近代公园的发生场所。

公园本质是一个向各个社会阶层开放的公共场所,与中国传统园林“私家花园”用来满足封建统治阶级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性质有很大不同。

英租界维多利亚公园是天津第一座租界公园,也是天津第一座参照西方评价标准建设的公园。

此后,德、日、意、法等国家也相继在天津各所属租界区内建设租界公园,自此公园的概念逐渐渗透到了天津租界以外的区域。

2来自天津英租界的外国人对公园的要求
19 世纪初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迅速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在强大的政治和军事的保障下,国内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十分迅速,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大众开始关注社会生活品质。

一方面,从英国当时的历史背景而言,从17 世纪开始,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许多英国大众逐渐变得富有起
他们来,向英国皇室要求更多的公共空间,英国的皇家庭园
和贵族私家庭园陆续开放,公园体系逐渐形成。

到了19 世纪,英国已有包括海德公园( Hyde Park )、圣詹姆斯公园( St. James Park )等数个著名公园。

英国大众有休闲、聚会需求,而公园的出现恰恰
是提供此类活动的绝佳场所, 因而在西方生活方式中占有重要位 置。

另一方面, 从当时英国在中国的政治诉求而言, 公园的推行 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租界当局将西方文化输入中国的需求。

借由 公园及其入园的限制条件的设置来突显国与国之间的不对等地 位,强化差异,提升本国的优越感。

因此,在英租界兴建公园是 有其必然性的。

3 维多利亚公园的设计意向
天津维多利亚公园位于维多利亚道上, 占地面积 1.23 公顷。

场地本是一片沼泽和棚户区, 1860 年改造之初只是利用疏浚海 河的泥沙做了场地平整的工作,并无公园的基础设置。

1887年恰逢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即位 50 周年庆典,英租界工
名称也由此而来。

均来自英国。

租界当局多次派园艺师回国采购苗圃花木, 以让在 他乡的英国人感受到“家”。

建成之初,有环绕公园的小溪一条, 北侧一角曾为马术训练场;东南角设笼,常有动物展出;园西为 半地下室花架。

从公园的平面上可以看出, 整体设计以英国传统
园林风格为基调,平面呈四方形,以草坪作为绿化主景,无明显 的地形起伏。

花坛及草坪的设计均呈现出规则的特点,
部局投入资金对这片场地进行修整。

6 月 21 日,英女王即位纪 念日,天津英租界举行了公园的对外开放仪式, 维多利亚公园的
维多利亚公园完全由英国园艺师负责营造,
所用设施及建材 又在中央
设六角攒尖亭一座作为全园的视觉中心,将一些中国元素融入其中。

当时公园的开放时间规定“夏日游园终止时间为中夜,冬日为晚九时”。

此外,公园也制定了十几条管理章程,有“摘花、折树、草地上推行婴儿车,皆所不许”的条例。

这与英国当时本土公园的开放目的有相似之处。

包括海德公园在内的皇家庭园,都位于市中心外缘的地方,通过交通的限制性及开放时间的限定可以判断并不是将一般大众作为游园考虑的重点,它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显示贵族的恩典与威严,同时依然未能摆脱君主意志的左右,公众入园是受限的。

天津维多利亚公园当时虽没有华人不得入内的明确标示,但据《天津租界与特区》一书记载,有“华人未经董事会理事或巡捕长许可者,自行车、军乐器及狗,皆不需入园”的规定,可见这并不是一个面向所有普通大众开放的公园,是租界当局提升社会地位的工具。

公园成为殖民者向社会推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道德标准的空间,并强迫其他人接受这个标准,推行不平等的公园使用准则。

4维多利亚公园其后的发展
1906 年,端方、戴鸿慈奉命出国考察宪政,对于西方的公共文化设施颇感兴趣,回国后提出公共设施建设的必要
得到性,清政府的允准。

1907 年,天津开始正式筹建公园,
公园不再局限于租界区内。

加之晚清时期公园与私家园林的界限逐渐模糊,
为开放公园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有利条件,国人对公园的认识也逐
渐清晰。

进入民国后,维多利亚公园不再对游人做硬性限制,中国人可以到公园中游览,成为完全开放的公共场所。

此后公园虽有小的变动,但基本保持其原有布局。

1927 年增建花架一座,后于
1979 年拆除;1981 年拆除公园西南角圆亭,改为太湖石假山;
2000 年又拆除原假山改为青石假山,并增设公共厕所。

1949年,维多利亚道更名为解放北路,维多利亚公园更名
为解放北园,并沿用至今。

此后的维多利亚公园和在中国的众多租界公园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在设施和景观方面更为完善。

租界公园从一开始由西方人带入,只允许部分人进入到逐渐完全开放为所有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

尽管它的产生伴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为,但其一定程度起到了示范并刺激了更多公园兴建的可能,为中国近代公园的过渡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