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幻灯片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范文七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范文七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范文七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学会正确计算。

2、通过学习,养成认真审题,规范书写,仔细计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三、教学设备:幻灯片、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复习准备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一张成人票需要24元,儿童票半价。

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242412481260(元)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

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481260(元)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新课教学1、(小黑板出示)先读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算出来。

120—144÷18+35(58+37)÷(64—45)(1)学生口述运算顺序,教师用框线图表示顺序。

(2)集体校对,说明注意点。

2、教学例1。

(1)把准备题①中的144改写成36×4的形式,引出例1,120—36×4÷18+35(2)问这道题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除法在一起,你认为应当怎样计算(3)全班同学统练,一生板演,集体校对,讲评。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教学设计一等奖1、小学数学《小数乘法》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1页例6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能根据实际需要和题目要求正确地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灵活、合理地运用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地用“四舍五入”法求积是小数时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求积的近似数往往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激活经验1.计算下面各题。

1.5×24 0.37×2.6 4.02×8.3(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演板,集体订正。

(2)说一说小数乘法应该怎样进行计算?2.求下面各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一位小数:3.12;5.549;0.3814。

保留两位小数:4.036;7.7963;8.42378。

(1)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2)7.7963的近似数为什么是7.80?(3)我们刚才是用什么方法来求小数的近似数的?用这种方法求小数的近似数应该注意什么?【设计意图】由于本课学习内容涉及小数乘法计算和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应用,而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已经有较长时间没有接触了,所以通过简单复习,帮助学生唤起对已学知识,特别是对“四舍五入”法的记忆,为后续学习做好知识准备。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

(PPT课件呈现谈话内容。

)2.揭示课题:积的近似数。

(板书课题:积的近似数)(二)了解信息,解决问题1.出示情境图(PPT课件)。

小狗正在做什么?人们训练小狗缉毒是利用了小狗的什么特点?小狗嗅觉灵敏与嗅觉细胞的数量多少有很大关系,下面请看一个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课件正式版PPT文档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课件正式版PPT文档
为学生进行实质思考赢得时间。
用比照来创设; 用质疑来创设; 用类比来创设等。
2、围绕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引导 设计课堂,把握新课堂教学的根本风格
〔1〕引导自主学习
用我喜欢的方式去学习
学习目标自我确定
学习结果自我反响
坚持几个不讲:能自学的不讲,通过操作能理 解的不讲,没独立思考之前不讲,能互助解 决的不讲。
预设的学习材料更具有开放性,棋子可以叠起来,可以拼起来,可以排起来,有了厚度、大小、长短、 个数等思维素材,给学生提供
通过动手操作来创设; 了更多的思考元素,探究空间更大。
为学生进行实质思考赢得时间。
揭示认知冲突来创设; 一次超乎平常的观察,一个小小的数学故事,给数学知识一下子染上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诱人的探究魅力。
小明 小红 小强
第一次 63 82 96
第二次 84 78 81
第三次 90 81 66
4、设计亮点,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
学习方式改变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传授知 识、开展能力和培养创新三者水乳交融, 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
例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
设计真实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的定向 三、新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几个 根本要素 四、课堂教学设计赏析
一、教学设计的内容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ID)也称教学系统设计 (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isd),是以传播论、学习理 论和教学理论为根底,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 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正确解决方 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是将学和教的原理转化成教 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的系统化过程,是一种教 学问题求解,侧重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 的过程。

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优化》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优化》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优化》教学设计第一篇: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优化》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优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8 数学广角—优化》第104页的例1、第105页的例2。

教学目标:1、通过沏茶、烙饼的简单事例分析,初步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

2、在动手操作、观察对比的活动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初步体会优化的思想。

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体会优化的思想,教学难点: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工序卡片、圆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疑引趣师:叮——咚,小明家来客人了,(出示主题图)妈妈请他帮忙烧壶水,沏杯茶。

沏茶的时候都需要做哪些事呢?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1、这是沏茶的工序,我们来读一读吧。

2、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呢?请拿出你准备的工序卡片来摆一摆,然后在本子上算出你所需要的时间;没有准备卡片的同学先在本子上先写出你沏茶的先后顺序,再算出所需要的时间。

3、谁能上来摆一摆?(学生汇报)1+1+8+2+1+1=14(分钟)还有其他方法吗?1+1+8+1=11(分钟)4、比较这两种方法,哪种方法能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呢?5、这种方法在哪里节省了时间?同时做事。

合理利用等待时间。

6、我们在帮助小明安排沏茶这件事情时,首先清楚做事的顺序,又合理的利用了等待的时间这是数学中的一种优化思想。

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数学广角—优化”。

(板书课题)7、哪位同学来读一读这句话。

这样做好吗?这样的安排合理吗?三、创设情境,学习烙饼1、中午到了,妈妈开始烙饼招待李阿姨。

(出示例2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2、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6分钟)烙两张饼需要多长时间?(6分钟)为什么烙两张饼也是6分钟呢?(因为这两张饼是同时烙的)有不同意见吗?(12分钟)你是怎样烙的?(一张一张烙的)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更为合理?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师小结:合理利用锅的空间,不让锅有空。

小学数学六年级《圆的面积—外方内圆外圆内方》教学设计8

小学数学六年级《圆的面积—外方内圆外圆内方》教学设计8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圆——外方内圆教学设计单元教材简析一、单元教材内容说明: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和扇形。

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

教材先安排了圆的认识,通过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直径长度间的关系等,使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

教材还联系以前学过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说明圆是轴对称图形,且有无数条对称轴。

直径即对称轴。

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教材在编排上加强了启发性和探索性,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交流、思考来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逐步导出和掌握计算公式。

对于圆的周长,教材是先让学生通过用线绕一绕,把圆放在直尺上滚一滚等方法来测量,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填表格,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来探寻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的规律,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利用圆周率知识的学习,知道祖冲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编排圆的面积时,教材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回忆以前用过的转化方法,从而把圆的面积转化为熟悉的直线图形的面积来计算。

二、三、学情分析: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也直观的认识过圆。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开始正式学习圆的有关知识,这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认识平面图形的单元。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都是直线图形,而圆是曲线图形。

从研究直线图形到研究曲线图形,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跨越。

因为研究曲线图形的思想、方法与直线图形相比,是有变化和提升的。

因此,通过对圆的研究,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圆的一些基础知识,还不要通过学习,感受“化曲为直”“等积变形”“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一年级数学课堂设计,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 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

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1.认识三角形(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生答: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

对了,这就是三角形。

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①先在小组里交流。

②学生回答。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减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课本第41页例1和例2.本节课是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主要是探讨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减法的难点,教材以“2004~2011年度国产动画片生产情况统计表”为情境,提出动画片的产量问题,引出减法的计算。

例1是笔算不退位的三位数减法,以小精灵的话“怎样列竖式,从哪一位减起”展开讨论,利用所学知识列出竖式,并进行计算。

例2是笔算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

计算法则上没有更多的新知识,只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两次向前一位退1,第二次要先减去上次退的1,还要在本位上加10再减.又减又加,计算上思维过程较为复杂,是学生学习笔算减法的难点。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因此,教材在竖式计算的处理上,给出了个位的结果。

小精灵提出:“十位怎样算?”提示了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学生可围绕小精灵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小组交流得出结论:“十位仍然不够减,要向百位借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的计算法则打下基础。

接着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什么?”归纳出笔算减法的计算法则。

最后做一做练习安排的是竖式计算,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在学生练习的时候教师注意纠正计算中的错误。

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

3.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突破方法:1、知识迁移法。

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巩固笔算的一般法则。

2、谈话法、讨论法。

通过对错两个竖式的对比和追问:十位要算什么?探究出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喜欢看什么动画片?2、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的动画片也有了很大的发展,陆续出产了很多新的动画片,这里是“2004—2011年度国产电视动画片生产情况统计表”3、从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4、你能根据统计表提出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吗?会提问题的同学真不少!揭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减法的计算。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折扣》教学设计+(3)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折扣》教学设计+(3)

《折扣》教学设计一、课题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折扣》。

二、教材分析1、《折扣》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二)中的第一节课,它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意义、学会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把折扣知识与百分数知识联系起来,在理解折扣意义的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掌握折扣问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巩固百分数问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是百分数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新课标要求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购物、媒体等对折扣有一些接触和了解,但只是凭借生活经验产生的感性认识,而对折扣知识概念并未真正理解。

2、学生能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没有把生活中的折扣与教材中的百分数知识相联系起来。

因此,学生只要理解了折扣的意义,掌握折扣与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就能解决折扣问题了。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折扣的意义,能把折扣与百分数进行互化,并能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借助促销广告、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折扣的意义,经历运用折扣和百分数的关系解决折扣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折扣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五、教学重点理解折扣的意义,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折扣的问题。

六、教学难点理解折扣问题与百分数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七、教学准备课前收集的促销广告、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和学习单等。

八、教法学法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九、教学时间1课时十、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经常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购过物吗?(是)你们知道大人们最喜欢在什么时间段里去购物吗?(节假日)他们为什么最喜欢在节假日里购物呢?(因为节假日里许多商家都在搞促销)师:谁知道商家都有哪些促销方式?生:买一送一;满200送40;积分换购;全场八折….师:其实促销的方式还有很多,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折扣”的问题。

小学数学微课程培训PPT课件

小学数学微课程培训PPT课件
对象定位 微课是一对一的教育,而非一对多,不要出现“你们”、 “大家”、“同学们”这样的表述。
一开始即进入主题,不要出现“前面我们已学过……”等引言,片尾以 讲解的最后画面定格结束,统一用一句话概括讲解内容作为结束语,不要出现 “下一次我们将继续……”、“谢谢收看”等。
-
34
形象要求: 课件美 课件有视觉美感,多角度地运用PPT现有的功能带来的视觉效果,
-
36
如何设计微课课件
片头 为微课内容标题,标题居中显示,字体为黑体,大小36—44, 时
长3-5秒。幻灯片正文字体大小为22—36。
内容 背景简洁,不要花哨 颜色文字搭配 每页文字不宜太多,一般不超100个字
片尾 作者更详细的信息
-
37
微课实例
-
38
适用于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Βιβλιοθήκη 研讨,相互 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
适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或通过现代教学 手段,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
适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 能、技巧或行为习惯。尤其适合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 、美术等)。
•起源 2007年春天,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一个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
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
-
12
翻转课堂的定义: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 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

小学数学_五 收获的季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五  收获的季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口算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

【教材简析】本信息窗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简单口算、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乘法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本信息窗学习,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并且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联系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初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方法,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复习巩固,课前热身:师:同学们喜欢体育运动吗?那你一定知道运动员在比赛之前都要做一些热身动,(学生回答),师:对了,比赛前的热身运动是为了让运动员达到比赛的最佳状态,为了今天我们学的得心应手,我们今天也来个课前热身好不好?请同学看大屏幕。

出示幻灯片(2、3)看来同学们都准备好了,上课!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谈话: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让我们来看看菜农伯伯在收获蔬菜的情景。

1.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多媒体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获取信息。

谈话:仔细观察情境图,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信息和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问题:白菜的产量是萝卜的几倍?2.解决问题,探索方法(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解决第一个问题。

学生口述算式,教师板书:60÷30谈话:仔细观察这个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义?(2)学生独立探索口算的方法师:怎样口算60÷30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再说给同桌听一听。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菜农丰收情境,通过观察情境图上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例3》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例3》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2~8的乘法口诀,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

2.能运用2~8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经历去情境化的过程,感受抽象的思想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以及从事理中抽象出算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条件选取恰当的信息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1.口算。

8×3=8×4=4×8=5×8=8×8=8×6=8×2+8=8×7+8=8×3+8=2.让学生在黑板前站成4组,每组2名,引导其他学生算一算,黑板前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操作指导:复习表内乘法和进行乘加两步混合计算的训练,有利于对旧知的巩固。

利用创设的情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板块二激趣导入,探究新知1.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文具店买文具的时候,注意过文具的价钱吗?(课件出示教材78页例3情境图)(2)师:从这幅情境图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生:通过观察情境图,我发现不同文具的价钱是不同的。

(3)设疑引入:“文具盒8元”是什么意思?(一个文具盒的价钱是8元)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2.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生: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2)分析问题。

师:要解决“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这个问题,应知道什么数学信息?生:应知道“文具盒8元”这个数学信息。

3.解决问题。

师:怎样解决问题呢?(先独立思考,画一画、写一写,然后同桌之间交流)预设生1:我们知道买1个文具盒8元,就是1个8,买2个文具盒就是2个8,买3个文具盒就是3个8。

《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

《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

《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5页例1及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1.经历练习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经历由具体到半抽象,再到抽象的过程,培养初步地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激趣导入,体会合并幻灯片: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兔子吗?瞧,老师带来了一些小兔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笼子左边有几只兔?显示“3”,右边呢?显示“2”,如果老师把中间的隔断抽掉猜猜会发生什么呢?我有问题了:“现在一共有几只兔?”显示“5”。

小朋友们表现真棒,老师奖给大家美丽的花,看一看,左边有?显示“3”。

右边有?显示“2”。

(出现两只手)猜猜会发生什么?(点击课件,堆到一起)我又有问题了:“现在一共有几朵花?”“5”。

结合情境,认识加法花园里的花也在给大家招手呢,咱们去看看吧。

(一)情景一——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步骤。

1. 表达图意。

(PPT动画分步出示主题图)提问:花园里有几个小朋友在浇花?学生表达: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把话说完整)点击课件:显示“3”,师问:然后呢?生:又来了2个小朋友。

显示“2”我要提问题了,你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呢?“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引导:把刚才的三句话连起来就可以讲一个完整的数学小故事了,谁能连起来说一说?(指名:2、3人说,再齐说)2.列式计算。

提问:这三句话的数学小故事中给我们提了一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浇花”?根据学生回答把两部分用大圈圈起来。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就是把3和2合起来”追问:5是怎么得来的呢?(手势引导)交流:(1)数出来的(2)3和2合成5.提问:3和2合成5,能列个算式吗?学生列式:3+2=5 (教师板书:3+2=5)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揭题)师:谁来告诉大家,“+”是什么?加号怎么写?伸出你的小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与形》这一章节主要包括数字的排列规律、图形的变换和几何图形的性质。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中的规律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例子丰富,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字的排列和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概念和性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同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数字排列的规律,掌握简单的数列公式;学会用平移、旋转等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了解变换后的图形性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规律美,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字排列的规律,图形的变换和性质。

2.教学难点:数字排列规律的发现和应用,图形变换的方法和性质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2.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和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概念和性质。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图片、实物、模型、幻灯片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数字排列的规律、图形的变换和性质等。

3.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请同学们观察一下,1、2、3、4、5、6、7、8、9这九个数字,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让学生思考片刻,然后引导学生发现数字排列的规律。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分饼》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分饼》教学设计

《分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景,经历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了解带分数和假分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表示数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课件、学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出示课件的第二张幻灯片。

师:有5块同样大的饼,要分给我们师徒四人,应该怎样分呢?学生思考中。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帮助他们师徒四人,把5块同样大的饼平均分给猪八戒他们师徒四人板书:分饼(二)探究新知1、出示课件的第三张幻灯片。

师:怎样把5块饼平均分给猪八戒他们师徒四人呢?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

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

方法一:生:把每张饼都平均分成四份,每个人分得每张饼的,也就是张饼,5个张饼就是54张饼。

所以每个人共分得54张饼。

分子比分母大了,可以吗?师:当然可以了,一张饼才4份,每人要分得5份,分子比分母一定要大了。

师:淘气把饼也一张一张地分,从图上看每人怎么都分到520?小组内讨论:这个520与54张饼相等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

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

生:淘气是把这5张饼看成了一个整体,从上图可以看出,5张饼的520是5个张饼,也是5 4张饼。

前面是把一张饼看成了一个整体,每人分得54张,淘气的520与54张饼一样多。

认识真分数、假分数。

师: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

你还能说出几个真分数和假分数吗?学生发言。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课标与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48—49页《比》。

是“比”单元的起始课。

教材在安排此内容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

《数学课程准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相除关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

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

任何相关联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比分为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

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比值的意义和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今后学习比的其它知识和比例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比的意义是由除法发展而来的,与除法,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所以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3、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同时领悟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技能目标:1、能正确的求出比值。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并能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主要学习方法及教学策略分析:本节课用创设情境法,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国旗提取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

用国旗中的长和宽两个数量比较成为教学的起点,逐步引出比的意义。

比的各部分名称的教学,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采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是,我们联约系用学水生的的教生育活。来这进样行,延把伸教。材中
上课伊始,就缺让少学生生活猜气测息一的个题滴材水改的编水成龙了头学
每天要白白流掉多生少感千兴克趣水的?、活生生的题目,使
接着问:如果学一生个积滴极水主的动水地龙投头入每到天学要习白生白活
流掉12千克水,照中这,样让计学算生,发一现年数要学流就掉在多自少己身
新课程下的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1
? 真正决定数学课程的不是写在书上的各 种观念与规定,而是天天和学生接触的 教师。尽管,专家们花了大量的精力, 认真准备了课程标准和教材,但是一到 学校,数学教师一个人便决定了一切。
? 数学教师是学生能直接观察到的数学 形象。
2
设计什么样的活动是课 程实践者(教材编写者、教师) 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后面隐 藏着每个人对数学、教育等的 理解和看法。
17
一、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
(三)活动化设计理念
现今,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技能”、 “探究”、“合作”、“交流”、“体验”、“创 造”、“经历过程”等词语几乎处处可见,这些词 语的出现,给了我们强烈的信息就是,我们的数学 教学再不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这种传统方式了。
13
一、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
(二)问题化设计理念
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如果始终将数学的教与 学置于各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妙的富于思考的问题情境之中,这 种设计就是很好地贯穿了问题化设计理念。
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对于数学 知识的学习,如果教师能善于把课堂教学设计 成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却又富于思考的问题, 那么学生就会真正地处于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
14
一、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
(二)问题化设计理念
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 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的过程, 数学知识的获得,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之后, 才能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系统之中。因此,传统 的教学,只把知识介绍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仓库, 教师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把思考过后的东西展示
5
一、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
(一)数学化设计理念
数学化
? 从情景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 ? 利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和已习得的知识与
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 ?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新的概念和方法,
进入未知的数学领域 ? 一步步地体验数学的抽象和形式化。
6
数学化:
? 从情景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 ? 利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和已习得的知识与方
给学生,这是现代教学设计过程中都不允许的。我 们的教学设计,要处处体现问题化理念,问题化理 念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用脑想数学,用脑积极
地思考数学或与之有关的问题。
15
一、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
(二)问题化设计理念
[ 案例4] 怎样围面积最大
16
一、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
(三)活动化设计理念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如果我们能将 静态的教学内容,通过我们的创造,将其设计成动 态的过程;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设计成老 师与学生的互动;将传统意义上的“学生除了做题 还是做题”的“纸笔方式”创造性地设计成学生动 手操作方式。凡是形如以上的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将 教学设计成 “动脑思考与动手操作并用、学生与老 师互动” 的设计思想,我们认为这就是贯穿了活动 化的教学设计理念。
好的教师,善于选用学生身边 的人、学生身边的事、学生熟悉的 物来进行数学化设计。
10
一、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
[ 案例1] “分数除法” 片段 师 生::谁我能 们告 班诉 有老 男师 生与,女2教5我生人师们人,利班数女用男,生学生引2生0、导熟人女学悉。生生的各去班有提级多问男少,生? 师:根据这两条信去息组,合你条们件想编到写什题么目,,从而将生 生:男生人数是女活生中的的问5/题4不。知不觉地数学化了, 生:女生人数是男这生不的仅激4/发5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 师:根据以上四条积信极息情,感你,们也能培不养能了选学取生其数中学两应条, 提出一个问题?自用己与能数解学答化吗的?意试识试。看。
11
一、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
[ 案例2] “三位数的虽乘说法都”是“三位数的乘法”的应
原题的内容是用一题个,粮但店是三由月于份学售生出们面对粉来源67于4
袋,每袋25千克,生 觉一活 不共的 难售素而出材且面感有粉兴趣多趣,少,同千所时克以体他现? 们了。感课
与学生的生活程太综远合,化可要能求觉,得使枯学燥生无受味到。了节
千克水?
边,从而提高了学生用数学思想
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一、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
[ 案例3]
联欢会上,小明按照 3个红气球、 2个黄气 球、 1个绿气球的顺序把气球串起来装饰教室。 你知道第 16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吗?
通过开联欢会,能与数学联系起来,与数学 的除法、余数等联系起来,这是谁能事前想 到的呢?也正是通过这种现实生活的活动, 通过活动与数学的巧妙联系,让学生感受并 体验到数学化,体验到 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 生活需要数学。
3
一、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
(一)数学化设计理念 什么是数学化?
人们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 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 组织整理,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 是数学化。
4
一、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
(一)数学化设计理念
什么是数学化?
数学的产生与发展本身就是一 个数学化的过程,人们从手指或石 块的集合形成数的概念,从测量、 绘画形成图形的概念,这也是 数学 化。
法,去寻求解决问题 ?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新的概念和方法,
进入未知的数学领域 ? 一步步地体验数学的抽象和形式化。
7
一、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
(一)数学化设计理念
什么是数学化设计理念? 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将
现实的以及在现实之上抽象出来的各种层 次的“数学现实”世界,进行数学地处理, 用数学化的意识去进行教学的设计,这种 设计理念就是数学化设计理念。
8
一、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
(一)数学化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数学学习的基本 理念之一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 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 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种数学大众化的 教育思想,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的时候 要力求做到“生活问题数学化”。
9
一、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
(一)数学化设计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