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透视的基本概念
1 透视图基本知识
C’
1
t
图1-14
直线的等分
1. 基面内直线 AB为基面内直 线透视为AB’灭 点为F1 h F1 B’ C’ D’ B C D A D1 C1 B1 h g A F h h S C’ D1 B’ g F h F1 F h
D’
C1
B1
过B点任作一条直线BB1, 过视点作BB1的 平行线SF1, F1为BB1的灭点(或连BB’交hh于F1)。 将AB和AB1作相同的等分(如3份),则等 分点的连线和直线BB1具有相同的灭点。作出 CC1 , DD1的透视方向C1F1, D1F1; 等分点C, D的透视在C1F1, D1F1上, 又在AB 的透视AB’上,因此C, D 的透视就是C1F1, D1F1 和AF的交点。 右图在透视图中的作图方法,根据平 行线的性质,也可以下面的方法继续等分 AB直线。 g 在上面的作图方法中,是在视平线上任取 一点,其实我们也可以在基线上按比例直接量 取实长,这时辅助灭点就是一个特殊点,这就 是我们以后要介绍的量点。 g
透视图的分类一般按照,景物相对于画面的位置来进行划分: 1、一点透视:物体上有一个主向平面与画面平行, 在这两个方向(x,z)没有灭点,另一个方向(y)垂直 于画面,灭点为心点。
2、两点透视:物体上有一个轴与画面平行,如 z 轴 在这个方向(z)没有灭点,另两个方向(x、y)相交 于画面,灭点Fx、Fy在视平线上。
证明:面积 S =AC.h/2=SA.SC.Sin(<ASC)/2 (h 为三角形SAC 的高) ASC AC=SA.SC.Sin(<ASC)/h 同理:BC=SB.SC.Sin(<BSC)/h AD=SA.SD.Sin(<ASD)/h BD=SB.SD.Sin(<BSD)/h 则: (ABCD)= Sin(<ASC)/Sin(BSC) :Sin(<ASD)/Sin(<BSD) 同理 (A1 B1 C1 D1 )= Sin(<A S1 C1 )/Sin(B S1 C1 ) :Sin(<A S1 D1 )/Sin(<B S1 D1 ) 1 1 1 1 因此: ABCD)= (A1 B1 C1 D1 ) (
透视学
中心投影
焦点透视为“中心投影”,是视点在相对近 距离观察物体的投影方式,视点是对物体各点投 射和回收视线的中心,它的发射场是一个锥形体。 焦点透视形象有缩变消失特点. 焦点透视对于空间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 一个视域中的具体消失,根据物体的具体距离的 推移、角度的转换,从体积解剖到面、线、点, 达到空间的无限,这是一种对无限空间给予有限 控制,出发于具体的空间而视线追及于灭迹的方 法。
2、斜轴测投影
当空间形体的一个面(或两个坐标轴)与轴测投影面平行, 而投影线方向S与与轴测投影面倾斜时形成的投影,称斜 轴测投影。这种投影分正面斜轴测投影和水平斜轴测投影。 (1)正面斜轴测投影是空间形体的正面平行于正平面, 并以正平面为轴测投影面时形成的投影。这种轴测投影法 适合画小型建筑装饰构件图。 (2)水平斜轴测投影是空间形体的底面平行于水平面, 并以水平面为轴测投影面时形成的投影。这种投影图法, 常用与画建筑小区、广场、展厅和室内布置效果图。以上 两种斜轴测投影有都称为“斜二测投影”。
即研究在平面上立体造型的规律.
从透视图中推导出的视觉形象近大远小,缩形变化规律,就 构成了特定的”透视学.” 透视学是从”形”这一方面研究平面上的图形表现景物的 立体感\空间感的原理和规律的学科;所以又叫线透视或几 何透视,是对空间的数学解决方法. 学习透视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掌握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 维景物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用它的规律来指导我们认识事 物.
第二节 透视学的发展概况
公元17世纪以后,透视学的研究范围涉及 到成角透视、倾斜透视、曲线透视以及阴 影透视等整个透视学的领域。透视理论与 画法被广泛应用到绘画和建筑效果图的表 现中。公元17世纪法国人戴萨格斯确立了 《坐标投影法》,荷兰人马洛包斯推出了 “空间坐标表格”,并应用于透视画中。
透视学 -美术学、绘画-1
视点位置偏中时。
视点位置度的变化 面对景物,左右移动视点 ,从宽度上选位观察,可以引 起正中线的左右位置变化。
小结
• 在这一章里我们主要讲,透视图的形成;视域 、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以及透视的基本规 律和画画时的视点位置的选择于构图。
焦点透视可以对同一形象形成大小不同的 投影。距离越远投影越大,当画面紧贴物体时 ,投影与物体相当。
焦点透视的画面,只有固定在一个位置上 才能得到稳定的投影效果。不同距离的物体才 能够在同一画面上体现近大远小的关系。
平行投影——散点透视 平行透视的视点与物体之间的视线,是按照 一定的投射角度,形成的平行视线群,相当于 无数个近距离视点以同向视线组成的集群观察 效应。也象征着一个视点的多方位移动观察方 法。
• 2.学透视学的意义和目的及工具 意义:透视学能运用到绘画、雕塑、摄影、建筑 效果设计、环艺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 海报设计、包装设计、动漫设计、影视创作等 一切视觉领域。 目的:培养观察力、造型能力、表现力。 工具:铅笔、三角尺、量角器、圆规、做图纸。
小结 透视学的研究始终是围绕着 —— 观察 点、观察面、观察对象三者关系进行的。
• 1.4 透视的基本规律
• 1.4.1 景物深度的变化与近大远小 景物只要与视点的画面有深度变化,在视 觉中其形象就要从高度、宽度和深度上产生近 大远小的变化和消失现象。
等长的线段, 由于远近不同的 排列,可以引起 视角的大小变化 ,而视角的大小 又影响了线段投 影的长短。
视点距物体的远近及投 射视角的大小不能直接决定 投影大小。 线段与视点不论远近, 只要与画面保持等垂直距离, 投影就相等,反之则不等。
• 1.1 绪论 • 1.1.1 几个概念
透视:是一种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和研究视 觉画面空间的专业术语,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归 纳出视觉空间的变化规律。
透视的基本概念00
透视的基本概念主讲:马宗仁学校: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一、透视和透视学1、透视“透视”的英文perspective,来自拉丁文Perspicere,透而视之,其含义为透视感、透视画法、透视效果、透视图。
2、透视学眼睛通过一块假想的透明平面来观察对象,并借此研究在一定视觉空间范围内,物体图形产生原理、变化规律,以及作图方法的一门学科。
透视学是通过平面上的形来表现空间感和立体感,即研究在平面上立体造型的规律,所以又叫做几何透视或线透视。
学习透视学的目的一、掌握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景物的画法;二、用它的规律来指导我们认识事物,以便更有效地观察和记忆物体的形象,准确而艺术的表现物象,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
第一节概述——透视学发展简况1、文艺复兴前——萌芽期原始时期古埃及时期古希腊时期古罗马时期中世纪2、文艺复兴时期透视开始以一门独立学科出现,是透视学的发展期。
14世纪的代表人物:乔托15世纪的代表人物:布鲁内莱斯奇、弗兰西斯卡、阿尔贝蒂、达·芬奇、乌切洛、马萨乔3、17-18世纪经历文艺复兴时期后,各种透视规则及画法以完备,透视学开始进入成熟期。
17世纪的代表人物:沙葛、波佐18世纪的代表人物:布鲁克·泰勒、盖斯帕尔·蒙诺;普桑、华托、马尼亚斯科等。
4、19-20世纪传统意义上的透视学进一步被消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组合透视、无透视、变形透视、幻觉透视等主观意识以及意象化的空间表现。
代表人物:杜尚、毕加索、埃舍尔等。
第二节透视图形的产生及特征一、透视图形的产生人观察客观存在的景物,是由于光线照射到的物体后,物体把光线反射到人们眼内视网膜上而产生的结果。
如果我们站在不动的窗玻璃前,固定视点,把透过玻璃所看到的物象依样描绘在窗玻璃上,描绘出的图像就是一幅存在着透视现象的透视图。
第三节透视基本术语视角:任意两条边缘视线与视点所成的夹角。
视锥:汇聚在眼睛瞳孔内的无数视线形成的圆锥。
视锥的中轴线称为视心线,它表示画者注视的方向。
第一章_透视的基本概念
在经历了文艺复兴的发展以后, 到了17-18世纪,透视已跨入了 成熟期,我们目前所使用的各种透视 规则及画法在这一个时期基本已完备 了,这标志着透视学开始走向了成熟。 法国人沙葛在《透视学》一书中 介绍了几何形体作图法则。 18世纪的代表人物:英国数学 家布鲁克·泰勒在他的两部著作《论 线透视》和《论线透视新法则》中把 涉及定点透视与投影几何画法中所有 原理和作图法均写入其中,这两部著 作是透视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 程碑巨作。 这一时期运用透视法的代表 作品有委拉斯贵支的《宫女们》,普 桑的《抢劫萨宾妇女》。
画中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距离感,可以用以 下几种方法来表现: 一、可以用图形重叠表现
二、可以用明暗阴影表现
三、可以用色彩关系表现
近处色彩倾向鲜明,接近固有色,远处色彩倾向暗 淡灰紫;近处明亮物体总带有黄橙色调,远处的深 处物体则更蓝一些。总之,近处色彩暖些,远处的 冷些。 我们还可以用明暗对比和细节清晰度来表现。近处 物体明暗反差大,细节轮廓清晰可辨,远处物体明 暗反差小,甚至混为一片,细节和轮廓模糊。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
基面:承载物体的平面,平视时即是地面,且与画面垂直。 原线:即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它的透视特点是在画面上保持原来的透视 方向;且平行的原线在画面上仍保持平行。 变线:即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它的透视特点是在画面上的透视方向要 么发生变化,要么指向远端的某个消失点,要么终止某个消失点;且相 互平行的变线共用一个消失点。 灭点(消失点):凡是不平行于画面但相互平行的直线,其最终形成的 透视投影必然向远方汇集于一点,这点便是灭点。包含心点、距点、余 点、天点、地点。 余点:内余点,在心点与距点之间的灭点;外余点,不在心点与距点之 间的灭点。
透视基本概念
透视的基本概念
透视是一种绘画和图形设计中常用的技术,用于在平面上创建具有深度和立体感的图像。
它基于人眼观察物体时所产生的视觉效果,通过模拟远近关系和空间感,使平面图像看起来更真实和立体。
透视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 点透视:点透视是透视技术的基础,它使用一个或多个消失点(vanishing point)来定义观察者视线的方向和角度。
消失点是一个虚拟点,当平行线朝向远离观察者的方向延伸时,它们看起来会相交于消失点。
2. 线性透视:线性透视是最简单的透视形式,通过将远离观察者的物体缩小,创造出远近关系。
这种透视通常用于绘画和插图中,用来呈现远近距离的感觉。
3. 三点透视:三点透视是一种更高级的透视形式,它使用三个消失点来定义物体在三个方向上的远近和倾斜程度。
通常情况下,其中两个消失点位于水平线上,用于定义物体的宽度和高度,而第三个消失点位于垂直线上,用于定义物体的倾斜。
4. 透视变形:透视变形是指在透视图中,物体的形状和比例会随着远离或接近观察者而发生变化。
靠近观察者的物体看起来更大,而远离观察者的物体看起来更小。
这种变形是透视效果的一个重要特征。
5. 视角:视角指观察者的位置和角度,它会对透视图产生影响。
视角越高,物体看起来越扁平;视角越低,物体看起来越具有立体感。
这些是透视的基本概念,它们可以帮助艺术家和设计师创造出逼真的立体图像。
理解透视的原理和技巧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绘画、设计和理解透视图。
透视教学大纲
透视教学大纲引言:透视是绘画中重要的基础技能之一,它可以帮助艺术家准确地捕捉和表达三维物体的形态和空间关系。
在绘画和设计领域,掌握透视技巧可以使作品更具逼真感和立体感。
本文将介绍透视教学的概述和大纲,并为初学者提供一些基本的指导。
一、透视的基本概念1. 透视的定义:透视是通过绘画或细致观察物体,以一种能够准确地表达其尺寸、形状和位置关系的方法来重新创造物体空间形态的能力。
2. 透视的原理:透视是基于人的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眼睛在视线上的移动、物体间的遮挡和远近关系来感知物体的形态和空间结构。
二、透视教学的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透视的定义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物体空间结构的能力。
3. 指导学生掌握透视技巧,并在绘画和设计中灵活运用。
三、透视教学内容1. 透视基础知识a. 单点透视:学习通过一个单独的视点和一个消失点来创建远近感的方法。
b. 双点透视:学习通过两个不同的消失点来创造更复杂的空间效果。
c. 多点透视:探索多个消失点如何用于绘制具有复杂透视感的物体和场景。
2. 透视绘画技巧a. 线性透视:学习使用线条和直线的透视技巧来表达物体的远近和空间感。
b. 倾斜透视:掌握倾斜平面上物体的透视绘制方法。
c. 阴影透视:学习通过阴影和光线的运用来加强透视效果。
3. 实践练习a. 静物绘画:通过观察和绘画不同形状和材质的静物,提高透视技巧的实践能力。
b. 建筑透视:探索建筑物的透视绘制,包括建筑的线性透视和透视变形规律等。
c. 场景透视:练习利用透视技巧创造具有深度和立体感的自然和人工场景。
四、透视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教学和讲解,向学生传授透视基础知识和技巧。
2. 实地观察:组织学生参观艺术馆、建筑物和自然景观,让其深入理解透视原理。
3. 示范演示:教师进行透视绘画的实际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模仿绘画过程。
4. 实践练习:提供适当的练习任务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透视技巧。
第一章 透视的定义和基本术语
第一章 透视的定义和基本术语
透视的定义:将三维的客观空间画到二维 的平面上,使二维的平面产生深度空间得 到三维的绘画效果。这就是透视。 透视一词的英文源自拉丁文Perspicere,意 思是透过透明面看物体。把看到的物体画 到平面上。因此,透视在美术上也指绘画 的一种方法。 三维空间即上下一维,左右一维,前后一 维。把景物的三维空间立体的表现在平面 上,这是一门科学,即是透视学。
如图所示:将平放的正方形ABCD画到透明面上,其 透视形就出现了ABCD的梯形。
第二节 基本术语
EP(Eye Point) 视点:画者眼睛的位置 PP(Picture Plane) 画面:将景物透过透明面形成 的物象绘出来的媒介 GP(Grand Plane) 基面:景物投到画面的水平面, 画面和基面成90度角。 CVP(Central Visual Ray) 视心线:画面和视点的 距离,也即视距,视心线也画面垂直。 CV(Center of Vision) 心点:视心线与画面的交点。 VH(View Horizon) 视平线:由心点所引水平线。 视平线随着眼睛(视点)的高低变化 而变化。 GL(grand lime) 基线:画面和基面相接的线。 H(height) 视高:画者眼睛的高度,即视平线和基 线的距离。
散点透视:
又称“活点透视法”,它采取移动视点,漫视的 方法和多视域的组合,将景物和自然,有机地组 织到一个画面里,是一种复之性的透视方法。绘 画构图带来了很大的自由性。“立万象胸 怀”“字山水之纵横”是其形象的表述。由于视 域的宽阔,形成了一些特殊的构图形式。如长卷、 立轴、条幅等,使表现幅度有更大的延续性,可 塑性。散点透视是中国古代画家总结出来的独到 而精辟的透视画法。它的画面中心是分散的,形 体的表现常常给绘画带来散漫遥远的空灵感。
第一章 透视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
透视的基本知识
原线,变线,灭点 原线,变线,
天点
近低远高线
左余点
右余点 视平线 成角线 近高远低线
地点
第一章
透视的基本知识
点:物体由于近大远小的 透视变化,渐渐缩小为 一点,这一点就称为灭 点(或消失点 或消失点).灭点 或消失点 包括心点(主点 主点),余 主点 点,天点,地点. (1)心点:即主点,是与画面垂直的线的灭点. 心点: (2)余点:视平线上除心点以外的点都称余点.在心点左 余点: 边的点叫左余点,在心点右边的点叫右余点.与视 中线(中视线 中视线)成45度角的线的灭点叫距点,也有 中视线 左右距点之分. (3)天点:在视平线以上,是近低远高变线的灭点. 天点: (4)地点:在视平线以下,是近高远低变线的灭点. 地点:
视线 视中线 视点
基线
基面
第一章
透视的基本知识
wl: wl: wl: wl: wl: wl: wl: wl:
二
原线,变线,灭点
原
线:与画面平行的线,不产生透视变化,只有近长远短,近 粗远细的变化. 水平线:平行于画面,平行于地面. (1)水平线 垂直线:平行于画面,垂直于地面. (2)垂直线 (3)斜 线:平行于画面,斜角于地面. 变 线:与画面成一定角度的线,产生透视变化.实际相互平行 的线,由于透视变化而近宽远窄最终消失于一点. 直角线:平行于地面并与画面成直角. (1)直角线 成角线:平行于地面并与画面成斜角. (2)成角线 近低远高的线:与画面,地面都不平行,近低远高. (3)近低远高的线 近高远低的线:与画面,地面都不平行,近高远低. (4)近高远低的线灭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一章透视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方形物体的透视变化
透视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透视的基本概念第一节透视的形成原理与有关概念一)透视的定义透视意为“透而视之”,含义就是通过透明平面(透视学中称为“画面”,是透视图形产生的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最终使三维景物的立体空间形状落实在二维平面上。
透视主要是研究眼睛与物体间的关系。
二)透视三要素《透视学》是研究如何把看到的立体的景物转换成平面的透图,即研究在平面上进行立体造型规律的。
而要在平面上取得立体的透视图非要借助假定的“画面”不可。
因为透视图形是视线(眼睛到景物之间的连线)通过画面是留下的轨迹。
物体的大小、画面离眼睛的远近以及眼睛对物体的角度都将决定透视图形的变化。
物体、画面、眼睛这是构成透视图形不可缺一的三要素。
眼睛——透视的主体,是眼睛对物体的观察构成透视的主观条件。
物体——透视的客体,是构成透视图形状的客观依据。
画面——透视的媒介,是构成透视图形的载体。
三)有关概念图1-11.视点:指画者的眼睛位置。
2.足点:指视点对基面的垂直落点,画者的立足点。
3.画面:指模型上的玻璃板,即研究透视的假设画面。
观察者与被观察物体间的透明平面。
4.基面:指放置物体的水平面,画风景时即地面。
5.基线:指画面与基面相交之平线。
6.点心:视点对画面的垂直落点,在眼睛正前方的画面上,正好在视圈的中心。
7.视中线:是视点与心点相连的视线,是视线中离画面最短、最正中的一条,代表视点与画面的距离,也称视距。
8.视平线:画面上过心点的水平线,平视时与地平线重合,代表视点的位置高度,是上下分割画面的基准线。
9、正中线:过心点的垂直线,是左右分割画面的基准线。
10、距点:将视距分别标在心点两侧的视平线上,所得两点就是距点。
11、距离圈:在画面上,一心点为圆心,以视距为半径所画的视域圈。
12、天点:距离圈与正中线在视平线上方相交的点,到心点的距离也等于视距。
13、地点:距离圈与正中线在视平线下方相交的点,到心点的距离也等于视距。
1透视的基本概念
图1-17
例题1:
Fab
a’
A’
B’
b’
h
p
a
c
b
h
g
g
p
s
s’
10
已知A点高10,AB线为水平线,C点高30, 求ABC透视和基透视。并求出其灭线。
1、先求A点的透视和基透视。
2、再求C点的透视和基透视。
3、求B点的透视和基透视: 1). 求出AB的基灭点,过A点的透视和基透视连灭点即可求出B的透视和基透视。
AB, CD为水平边,灭点在视平线上
BC, AD为斜边,灭点在视平线上,灭点在过基灭点fbc的竖直线上。
fbc
A
C
D
a
d
c
b
Fab
Fab
FBC
平面内任意两条直线灭点的连线称为该平面的灭线。如FABFBC为平面ABCD的灭线。
一般情况下,透视与基透视均为原平面图形的类似形,四边形的透视仍为四边形,三角形透视仍为三角形。
乌切洛是继马乔萨之后的佛罗伦萨艺术大师,他注重写生,受布鲁内来斯基的影响,特别致力于透视画法的钻研。代表作:《圣罗马诺之战》。 十五世纪意大利画家、建筑家、剧作家阿尔贝蒂认为大自然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数学是认识自然的钥匙。他在1435年写的《绘画论》的理论部分就专门叙述绘画的数学基础——透视学。 同世纪意大利画家弗兰西斯卡在1485年写的《绘画透视学》,是一本具有创见的透视学教科书,他把透视的技术方法作了数学上的详细阐释,从而为透视学奠定了严格的科学基础。
直线通过视点的透视与基透视
直线的透视与基透视、迹点
图1-8
2、直线的透视
图1-9
直线的迹点
直线的灭点与基灭点
透视的基本概念
透视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透视透视是造型艺术所依赖的一门科学。
透视也是一种视觉现象。
这种视觉现象是随着人的视点移动而产生变化,即这种变化与视点的位置和距离是分不开的。
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边走边看景物时,景物的形状会随着脚步的移动在视网膜上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对某个物体很难说出它固定的形状。
观者只有停住脚步,眼睛固定朝一个方向看去时,才能描述某个景物在特定位置的准确形状。
再则,随着景物与我们远近距离不同,所看到的景物形状也不一样。
通常在距离的前提下,空间越深,透视越大。
同样大小的物体,也会因视点与物体远近距离的不同而产生大小变化。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近大远小透视变化规律。
例如,当我们站在路中间就会发现,越近的树、灯越高越大,越远的树、灯越矮越小。
“透视”一词来自拉丁文“persdicere”,意为“透而视之”。
在画者和景物之间竖立一块透明玻璃的平面上,即可得到物体的透视图形,使二维空间纸上呈现出三维立体空间。
由此可得出透视的含义:通过透明平面观察,确定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
2、透视的特点透视是一种绘画与艺术设计活动中观察方法和研究画面空间的重要手段。
运用物体形状近大远小、物体明暗对比的近强远弱、物体的色彩近纯远灰等规律,可以归纳出视觉空间变化的规律,可以使平面景物图形产生距离感和立体凹凸感。
所以说透视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形成视觉三维立体空间。
3、透视的分类透视的分类,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从理论研究角度分类线透视:它是使观者识别画面空间距离最为有效的表现方法。
场景中的远伸平行线,看去愈远愈聚拢,直至会合于一点。
色彩透视:近处色彩偏暖,远处色彩偏冷。
这是大气层的阻隔而产生的变化。
如:近处物体色彩倾向鲜明,接近固有色,带有黄橙色调。
远处色调倾向暗淡灰紫,深色物体则偏蓝灰色。
消逝透视:物体的明暗对比和清晰度随着距离的变化而产生强弱变化。
如近处物体明暗对比强烈,有较清晰的视觉轮廓;远处物体明暗对比弱,细节和轮廓都较模糊,甚至混为一片。
透视学(一)
YOUR TOPIC GOES HERE
第一节:透视概述
• Your Subtopics Go Here
一.什么是透视
2.什么是透视画面: 人眼睛和被观察物体之间放置一个必须和观察者
面部相互平行的透明平面.观察者眼睛在不移动位置 的条件下,只要在透明平面上依样重叠画出物体的形 态,就是视觉形态.
YOUR TOPIC GOES HERE
透视作图必备工具,如铅笔、三角尺、量角器、圆规、 作图纸等。
1.定义: 人通过透视画面观察物体,在这个透明平面中所展示的平
面图像,就是视觉形态的感受特征,并把通过透视画面观察物 体,称为透视. 例如在写生观察景物时,用取景框来取景构图;如在室内透 过玻璃窗看室外的风景;或在汽车车厢里看窗外、街景,都 是通过透明的平面看物体,简称透视。
第一节:透视概述
一.什么是透视、透视学、透视画
YOUR TOPIC GOES HERE
第一节:透视概述
• Your Subtopics Go Here
二.为什么要学透视学
3.学透视学的方法
学习透视学要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 进地学习,要掌握每个章节的基本概念、规律和特点, 并且要做透视图作业,通过作图来理解透视知识。可 多观察,画一些写生,分析摄影、美术、设计等艺术 作品来训练推理分析能力,开阔视野以增强自己的艺 术表现力。
透视学可运用到如绘画、雕塑、摄影、建筑效果 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广告设计、海 报设计、包装设计、动漫创作、影视创作、三维多媒 体创作等一切视觉领域。学透视学的目的就是培养自 己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表现力,培养灵活运用已 掌握的透视规律,创造性组织画面空间的构图能力, 掌握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原理,创作出具有创新意 义的作品。
透视ppt课件
通过透视技法,可以在平面上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和距离感 ,增强画面的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
透视发展历史概述
01
古代透视起源
古代艺术家通过长期观察和实 践,逐渐发现了透视现象并尝
试将其应用于绘画中。
02
透视理论形成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数学 家开始系统研究透视理论,形 成了较为完善的透视理论体系
透视在艺术创作中应用
绘画领域
在绘画中,透视技法被广泛应用于风 景画、静物画、人物画等多种类型的 作品中,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 感。
设计领域
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 领域中,透视技法也被广泛运用,帮 助设计师更好地表现设计方案和效果 。
影视领域
在影视制作中,透视技法被用于场景 设计、角色造型、动画制作等方面, 为观众带来更加真实和震撼的视觉效 果。
PPT中透视效果实现方法
使用形状工具创建透视图形
通过插入形状并使用编辑顶点功能,调整形状的边缘以创建透视 效果。
利用图片透视效果
将图片插入PPT后,通过图片工具中的透视效果选项,调整图片的 透视角度和程度。
应用3D效果增强透视感
为对象添加3D效果,如旋转、倾斜等,以增强透视感和立体感。
透视在PPT封面设计中的应用
02
透视种类与特点分析
一点透视及其特点
定义
一点透视又称为平行透视,是指在60°视域中,观察正方体上下、前后及两侧六个面,不 论立方体在什么位置,只要有一个面与可视画面平行,立方体和画面所构成的透视关系就 叫“平行透视”。
特点
真实性较强,能较好地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但画面比较呆板,变化不丰富。
03
透视绘制方法与技巧分享
透视法入门知识点总结
透视法入门知识点总结一、透视法的基本概念透视法是一种用来表现物体在视平面上的位置和形态的绘画技法,是一种利用视觉原理来表现物体在空间中远近大小关系的方法。
透视法是根据人眼的视觉特点,模拟和表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与形态关系的一种绘画技法。
透视法的核心概念是“透视”,即通过一系列的线条、边缘和阴影来模拟物体在实际空间中的位置与形态关系。
在透视法中,画面中的物体会按照一定的比例和角度进行绘制,以呈现出真实世界中的空间关系。
二、透视原理1. 透视的定义透视是指用直线、面、阴影和色彩等手段在画面或平面上模拟表现物体在真实空间中的位置与形态关系。
2. 透视的种类在透视法中,常见的透视包括一点透视、二点透视和三点透视。
(1)一点透视一点透视是通过一个观察点来模拟物体在真实空间中的远近关系。
在一点透视中,画面中的物体会根据观察点的位置和方向进行绘制,以呈现出真实世界中的深度和远近关系。
一点透视多用于画面中的线性透视,如建筑物的透视效果等。
(2)二点透视二点透视是通过两个观察点来模拟物体在真实空间中的位置与形态关系。
在二点透视中,画面中的物体会根据两个观察点的位置和方向进行绘制,以呈现出真实世界中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二点透视多用于画面中的物体透视,如方块、立方体等。
(3)三点透视三点透视是通过三个观察点来模拟物体在真实空间中的位置与形态关系。
在三点透视中,画面中的物体会根据三个观察点的位置和方向进行绘制,以呈现出真实世界中的近似效果。
三点透视多用于画面中的物体透视,如圆柱体、圆锥体等。
3. 透视原理透视原理是指透视法所基于的几何原理,包括视平面、观察点、透视中心等概念。
(1)视平面视平面是指画面上用来表现物体在真实空间中位置与形态关系的平面。
在视平面上,物体的位置和形态会根据观察点和透视原理进行绘制,以呈现出真实世界中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观察点观察点是指观察者所在的位置,是透视法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观察点的位置和方向会影响透视效果,不同的观察点会产生不同的透视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因此可以说有远近才有透视现象,没有远近就没 有透视现象。 那透视图形又是 怎样产生的呢? 透视图形的产生 是由于景物反射到 景物反射到 人眼内的光线通过 画面时,与画面有 画面时, 许多交点, 许多交点,把这些 交点连接起来就成 了透视图。 了透视图。
22
二、透视图的特征和基本规律 (一)近大远小(平行于画面又相互平行的直线) 近大远小
25
(二) 不平行于画面而相互平行的直线的透视 愈远愈相互靠拢,到无穷远时消失为于一点。 愈远愈相互靠拢,到无穷远时消失为于一点。
26
图中的AA1、BB1、CC1…的长度相等,则A、B、 C…各点连线 各点连线与A1、B1、C1…各点连线相互平行。各 各点连线 条直立杆的透视由近到远逐渐缩短,即各条直立杆的 顶底点反射的光线的接近逐渐缩小,到无穷远时,顶 底点反射的光线接近等于零,成为一条视线,这条视 这条视 线与画面只有一个交点,就是它们共同的灭点。 线与画面只有一个交点,就是它们共同的灭点
图1
43
图2
44
图3
45
什么叫视心线?视心线就是视锥的中轴线,它表示 什么叫视心线?视心线就是视锥的中轴线 中轴线 画者注视的方向 注视的方向。 注视的方向 视心线在平视时是与基面平行的水平线 是与基面平行的水平线,如图。 视心线在平视时是与基面平行的水平线
46
视心线在俯视时是近高远底的向下斜的直线,如图: 视心线在俯视时是近高远底的向下斜的直线 在俯视时是近高远底的向下斜的直线
2
3
当漫步街道的时候,只要稍为留心观察一下街 景,就会显而易见地发现:同样的东西,近处的大, 远处的小,连街道也是越远越窄,这就是透视现象。
4
5
建筑物一般多为三度空间的立方体,由于 建筑物与画面放置的 角度和我们视角不同,在 建筑绘画中通常有三种透视状况:一点透视; 两点透视;三点透视。
6
用一点透视来表现对象: 用一点透视来表现对象: 即假设建筑物与画面平行,就会出现这样的透视 情况。这种透视的特点是:能使所要表现的对象端庄 稳重。因而,适合于表现纪念性建筑的门廊、入口。
27
第三节
透视基本术语
为了研究透视的规律和法则,人们拟定了一定的条 件或术语,这些术语表示一定的概念,在研究透视学 的过程中要经常遇到,所以学习透视之初首先要了解 这些名词术语和规定。现首先介绍有关名词的含意。 另一些则在相应 的章节中介绍。 现结合图介绍一 些常用术语。
28
一、常用术语
(一) 基面(H)——放置物体(观察对象)的水平面。 基面( 基面是透视学中假设的作为基准的水平面。在透视学 中永远处于水平状态。 (二)景物 ——被描绘的对象。
建筑透视基础
JIAN ZHU TOU SHI JI CHU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李代富
1
第一章
透视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概述
一、透视和透视学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看到很多现象。物体在空间 总是使我们感觉到近的物体大,远的物体小和近的高 宽,远的矮窄;街道两旁的电杆、树木、建筑物以及 火车的两条铁轨由近向远方伸展则逐渐缩小合拢为一 点;
47
视心线仰视时是近低远高的向上斜的直线,如图 视心线仰视时是近低远高的向上斜的直线 如图 仰视时是近低远高的向上斜的直线 如图。
注意:视心线 在平视、俯视或 仰视时都与画面 垂直。 垂直。
18
由我的老师、李蜀光先生所编写的这本教材几乎 涉及到了透视学的各个方面,内容极为丰富,其知识 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但由于时间关系,从教学来说又 有它的难度,因此我们在授课时作了一些取舍。几何 作图较枯燥,较花时间,但有限的选择性的练习是必 不可少的。至于每一节中的一些基础知识,我们用 “随堂作业”的形式展现出来,希望你们能认真地对 待,真正地理解并完成好作业。对于在授课中未涉及 的知识,只能希望对透视学这门学科有特殊爱好或兴 趣的同学们能够在课余、在实践中去学习去钻研。
17
特别是创作构图更需要 透视理论的指导,因为他关 系到作者设想的画面中人与 人、人与物、人与景等方面 的主次、空间、远近、虚实 等关系就不容易处理好,从 而影响自己的画面效果。 就是从事工业美术和环 境设计的同学们也是要足够 重视的。因此必须对透视原 理进行科学的研究深入的理 解,把它作为指导我们作画 和设计的理论基础。
14
二、学习透视学的必要性 前辈总结出的经验,在我们自己作画实践中也是 深有体会的,作画时有意无意的将近的物体画大一些, 远的画小一些,正方形的物体表现在画面上要画成斜 方形,正圆的物体要画成椭圆形……,但要将画面表 现得充分合理,准确达到生动完美的效果,而我们要表 现的对象又是多方面的,物体形象千姿百态无所不包; 空间场景广阔而又复杂异常,如果我们只仅仅依靠感 性认识的点滴透视常识是非常不够的。
VC
38
十二、视角(Va)——视锥的顶角(即视点与视锥两边 十二、视角(Va) (Va) 线形成的角,一般为60°-90°)。 (十三)正常视域——人的总视域虽然很大,但清晰且 十三)正常视域 透视图正常的视域,仅在视角为60°范围内,称为正 60° 60 范围内, 常视域。 常视域。
39
(十四)透视图——连接视线与画面的各交点而成的图 十四)透视图 形叫透视图。 (十五)基透视——空间物体在基面上的正投影的透视。 十五)基透视
图1-5
23
图1-5中一组长度相等、间距相同,排成一条直 线的直立木杆(与画面平行)。每根杆的顶点和底点 把光线反射到人眼内形成一定的夹角。
24
我们可以发现:由于∠ASA1>∠BSB1>∠ CSC1……,因而画面上AA1的透视就大于BB1的透 视……。这种由于等大的物体反射的光线近的夹角 这种由于等大的物体反射的光线近的夹角 大远的夹角小,就是透视图形产生近大远小的原理 就是透视图形产生近大远小的原理。 大远的夹角小 就是透视图形产生近大远小的原理。
h p h h p F h h p B° A° g B (b) g g N B (b) g g N B (b) g F h
平
A (a) p p p N
A (a)
行
A (a) p p N ag bg p
H S
H S
H S
(a)
(b)
(c)
42
二、心点、主点、视平线 心点、主点、
(一)视心线与心点 从下面三图可以看出由视点引向画面的垂线 由视点引向画面的垂线叫做视心 由视点引向画面的垂线 线(或称视中线、中视线、视轴)。
35
(八)画面线(pp)——如图是上图(立体示意图)平面 画面线(pp) 图,画面线pp即为画面在基面上的正投影,用以表示 画面的的位置。 画面的的位置
36
(九)视线(LS) 视线(LS)——由视点放射至景物的线段(视线 (LS) 也是中心投影的投射线) 。
37
十、视锥(VC) 视锥(VC)—由视点放射到视域(视圈)的线段所 (VC) 形成的圆锥体。见下图。 十一、视域(Vr)——又称视圈或视野,是视锥底 十一、视域(Vr) (Vr) 面(固定注视方向时所能见到的范围)。
11
在绘画上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有形状、 明暗、色彩……诸多方面的因素。而透视学是从“形” 这一方面研究平面上的图形表现景物的立体感、空间 感的原理和规律的的学科,所以又叫线透视或几何透视, 又叫线透视 又叫线透视或几何透视, 是对空间的数学解决方法。 是对空间的数学解决方法。 这就是本教 材的任务。
7
用两点透视来表现对象: 用两点透视来表现对象: 建筑形体的两个主立面都得到表现,作图相对复 杂。但由于表现效果好,故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十分广 泛。这种透视在高度方向上的轮廓线始终是竖立的 高度方向上的轮廓线始终是竖立的。 高度方向上的轮廓线始终是竖立的
8
用三点透视来表现对象: 用三点透视来表现对象: 当近处仰 头去看高大 建筑物时, 就会产生这 样的透视情 况,其特点 是给人一高 耸雄伟的感 觉。
29
(三)视点(S)——画者观察物象时眼睛所在的位置。 视点( 它是透视投影的中心,所以又叫投影中心。
30
(四)站点(s)——从视点作铅垂线与基面的交点。 站点( 一般通俗地讲,站点就是画者站立在基面的位置。但站 点有时并非就是画者立足的地方。准确地讲,站点 站点就是 站点 视点在基面上的水平投影。 视点在基面上的水平投影
画面
9
这些变了形的视觉形象,却表达了物象的全部空 间存在的基本状况。如果我们站在窗前,闭上一只眼 睛并固定睁开的另一只眼睛,把透过玻璃窗所见到的 物象,依样画在窗玻璃上;描绘出来的图形和我们见 到的景物一样,是具有立体感、空间感的、存在着透 视现象的透视图形。
10
“透视”一词的含义,就是透过透明平面来观看事 透视” 透视 物,从而研究它们的形状的意思。那什么又叫透视学 透视学 。 呢?透视学是在平面上研究如何把我们看到的物象投 影成形的原理和法则的学科。即研究在平面上立体造 型的规律。
15
16
纵然知道近大远小, 纵然知道近大远小,近的清楚远的模糊的基本规 但大到什么程度?小到什么程度?如何清楚? 律,但大到什么程度?小到什么程度?如何清楚?又 怎样模糊虚弱?正方形画成斜方形要怎样斜才算准确? 怎样模糊虚弱?正方形画成斜方形要怎样斜才算准确? 正圆画成椭圆又怎样画才合理? 正圆画成椭圆又怎样画才合理?深入细致地分析 思考起来就不那么简单, 就是绘画技巧较熟练的美 术工作者,若不细心对待 往往在作画中也会出现一 些透视上的错误。
一、透视和透视学 12
研究物象的色彩变化、清楚状况等的称为色彩 透视、空气透视或视觉透,是一种光学解决的方法。 色彩学就是研究这方面的学科。
13
透视学中投影成形的原理或法则属于自然科学, 但透视学的实际运用,却是为实现画家的创作意图、 建筑师或工业美术设计师的设计意图服务的,因而在 透视的运用 上又必须遵 循造型艺术 的规律。所 以透视学是 一门边缘学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