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交换及交换中的中介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经济学视野下的交换
• (二)奥地利学派的观点:交换动机与交换类型
• 庞巴维克是奥地利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他继承了门格尔的衣钵,奥 地利学派的理论观点在他的著作中得到最为完整的展现。庞巴维克关 于交换行为的理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资本实证论》(The Positive Theory of Capital,1923)一书中。他认为,形成价格和促成 交易均取决于一切参加交换的人的动机:一种是非利己动机,如人情、 风俗、友谊、虚荣或外界的影响(即政府税制、工会规则、工资评议 会等);另一种是利己动机,即追求本身的直接经济利益的动机。
一、价值取向:复杂性和单一性
• 阎云翔通过研究一个中国村庄中的礼物交换发现,“礼物 经济是嵌于商品经济当中的”。在中国人的礼物交换中, “现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系网络的培养和人情伦 理的遵奉,兼具利益与非利益、表达性与工具性、情愿和 被迫两方面的特点”(阎云翔,2000:203210)。
二、交换主体:特殊性和普遍性
二、人类学视野下的交换
• (4)剥夺/满足命题(deprivation/satiation proposition): 报酬的获得越频繁,其价值将越来越小,即边际效用递减。 • (5)攻击/赞同命题(aggression/approval proposition): • (6)理性命题(rationality proposition):行动者在进行 两者间的选择时,通常会选择那种对自己获利可能性较大 的行为。
• 经济交换是商品之间的关系。经济交换可以在任 何两个人之间发生,交换本身是关键的,交换主 体双方各得其所。客户可以货比三家,商人也不 需要强买强卖,交换的实现只需要一个双方都可 以接受的价格。简而言之,交换主体的特殊性在 经济交换中被完全湮没,无论客户之于商人,还 是商人之于客户,普遍主义观念适用于每一个商 人,也适用于每一个客户。
二、经济社会学的定义
• (五)布迪厄:交换的社会构成理论
• 布迪厄主张超越以往的那种客观(对象)理论与主观(主 体)理论之间二分法的局限性。他指出了商品的象征性、 围绕它的欲望以及为获得它所进行的一系列身体技能方面 的训练等问题,并将人们鉴别自身文化资质的存在纳入分 析框架之内,从而为我们分析主观欲望、消费行为的可塑 性(商品化、产业化)提供了可能。
第二节
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
• 一、价值取向:复杂性和单一性
• 二、交换主体:特殊性和普遍性
• 三、交换时间:历时性和即时性
• 四、交换价值:含蓄性和明确性
一、价值取向:复杂性和单一性
• 价值取向是指人们追求价值的倾向——在不同的 社会场景和制度环境中,交换主体追求的是经济 价值,还是文化价值,又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经 济价值是指与经济利益相一致的工具性因素,文 化价值所包含的是经济价值之外的价值因素,其 中涉及信息、权力、服从、尊重、名誉、地位、 声望等。
二、人类学视野下的交换
• 人类学家试图从人类社会的起源找到人类社会交换的根源,因此他们 以研究近似于初民社会的原始部落为己任,并希冀能够找到人类社会 交换的起因及影响因素。于是,他们的关注点很自然地落到受风俗、 习惯等文化价值所规范的交换上。这种交换受一定发展阶段条件下社 会结构的制约,具有一定的仪式化特征,也在“赠与—接受—回报” 之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带来了社会的秩序,是人们获得社会 支持的有效手段。
一、经济交换与礼物交换之间中介价值的比较
• (二)从物物交换到礼物交换中的中介价值
• 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人类产生之初过着群居生活,谋生手 段极其落后,人们并没有交换意识,协作与互助是人类生存的 根本,个体之间的赞同、尊重、服从是群体交往的需要,而这 正是社会交换的萌芽阶段。数百万年以后,剩余产品出现,为 了增进友谊和团结,氏族、部落之间偶然的礼物互赠紧随而至, 这就是最初的社会交换。尽管最初的礼物赠送并不是为了得到 回赠,但是回赠总是会发生的。于是,礼物赠送慢慢发展成稳 定的礼物互赠,彼此得到对方的善意,又都从使用对方的产品 中感受到满足。
网络资源
• • • • • • • • • • • • • 中国社会学网: http://www.sociology2010.cass.cn/ 中国社会科学网: http://www.cssn.cn/ 社会学视野网: http://www.sociologyol.org/ 人大社会学视野论坛 http://www.sociologyol.org/bbs/ 榕树社会学在线: http://rongsol.com/bbs/index.asp?action=frameon 美国社会学杂志 http://www.journals.​uchicago.edu/AJS/hom​e.html 美国社会学协会: http://www.asanet.or​g/
一、经济学视野下的交换
• (一)亚当·斯密的观点: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 • 在其《国富论》中,斯密首先讨论了分工、交换与 货币。他指出交换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十分巨大。一 方面,人类固有的交换倾向引起了社会的经济分工, 而分工的程度则取决于交换能力的大小,即市场范 围的大小。人们在交换中发现,与其什么事情都自 己做,还不如专门做一种事情,生产一种东西,然 后互相交换,这样可给自己带来更多利益。另一方 面,交换促成了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出现。
一、经济学视野下的交换
• (二)奥地利学派的观点:交换动机与交换类型 • 门格尔是奥地利学派创始人,他关于交换行为的理论思想主要体现在 他的著作《国民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1871)一 书中。门格尔认为,当人们在其预期的期间内,对于一种财货的需求 量超过其支配量时,则在情况许可下,为完全满足其欲望,就会产生 对于该项财货进行经济交换的冲动。当经济人意识到他们欲望的满足 及满足程度的大小依存于他们对于某财货一定量的支配时,该财货对 于经济人而言,就获得了我们叫做“价值”的意义。
一、经济学视野下的交换
• (四)埃默森:交换网络理论 • 埃默森借用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关心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形 式。埃默森认为,如果交换关系存在,就意味着行动者愿意交换有价 值的资源,其理论目标并不在于理解这一关系如何产生,而在于以后 会发生什么,是行动者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行动者本身成为社会学分析 的单位。
三、社会学视野下的交换
• (一)齐美尔:经典社会学家的交换理论 • 在《货币哲学》中,齐美尔描述了金钱对社会关系和社会机构的影响。 他认为,社会交换至少包括:(1)对自己不具有的有价值物品的渴 望;(2)某一可辨识的人拥有这一物品;(3)能提供有价值的物品 以便从他人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有价之物;(4)拥有这一有价值物 品的人接受其物品。特纳把齐美尔的交换原则分为四点。
一、价值取向:复杂性和单一性
• 莫斯(Marcel Mauss,1872—1950),法国社 会学家、民族学家,涂尔干的学术继承人。其影 响最广的著作是《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 与理由》(1925)。通过对古式社会中礼物交换 的研究指出:“这些所谓的自愿的呈献,表面上 是自由的和无偿的,但实际上却是强制的和重利 的。从外在形式上看,呈献差不多总是慷慨大度 的馈赠,但其实,在与交易(transaction)相伴 的这些行为中,只有虚构、形式和社会欺骗;或 者说穿了,只有义务或经济利益”(莫斯,2005: 5)。
第一节 不同学科视野下的交换行为
• • • 一、经济学视野下的交换 二、人类学视野下的交换 三、社会学视野下的交换
一、经济学视野下的交换
• 经济学家把人看成是理性的,认为他们在自由和竞争性的市场里同他 人进行交易或交换时,总是寻求经济利益或效用最大化,且市场中的 人们是自由的,可以得到充分的必要信息,他们能够考虑所有的替代 性选择,并在此基础上,理性地选择能使其物质利益最大化的行动。 经济学家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展开了对交换的讨论。
第六章 交换及交换中的中介价值
第六章 交换及交换中的中介价值
• • • 第一节 不同学科视野下的交换行为 第二节 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 第三节 社会交换中的中介价值
【内容提示】
交换是主要的社会活动之一。人类社会形成的基础是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社会交往的根本在于人与人 之间在实物和情感上的相互交换和支持。交换客体价 值的计算和衡量依赖于“可以作为万物之尺度”的中 介价值的存在。经济交换中的中介价值是货币。通过 货币夷平一切的万能性,经济交换把微观的与宏观的 经济现象串联在了一起。而社会交换的交换客体涉及 物品、金钱、信息、权力、服务、赞同、尊重、服从、 陪伴等,因此,其中介价值也是一个更为复杂的概念。
二、人类学视野下的交换
• (二)列维-斯特劳斯和结构主义 • 列维-斯特劳斯(Levi-Strauss,1908—2009)在 “基本构造”中,把“互惠(性)原理”或者“交 换的原理”看做人之所以构成社会的一个基本原理。 社会是基于互惠(性)原理来进行相互沟通的体系。 在交换上,诸事实作为对话的要素而被感知。基于 这一逻辑的社会、文化秩序,作为“能使矛盾统一 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互惠性的概念也是普遍的 精神结构的要素。
二、人类学视野下的交换
• (三)布劳:中介价值 • 布劳指出,所有人的交换最终都要包括不同人的劳动成果,即使物物 交换也不局限于两个交换主体自己的劳动成果的交换。当个体们在物 物交换中得到了他们自己不能用的东西时,为了以后用它们交换到他 们需要的东西,于是间接交换发生了。间接交换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找 到有效衡量交换客体价值的普遍标准。
三、交换时间:历时性和即时性
• 社会交换则不同,社会交换中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它 的交换时间的历时性。再次以与经济交换相并列的礼物交 换为例。在礼物交换中,赠与和回报都与交换主体之间的 特殊关系相始终,交换客体的价值体现在这种特殊关系下 的任何一次交换中。费孝通通过对中国乡土社会的研究指 出:“亲密的共同生活中个人互相依赖的地方是多方面和 长期的,因之授受之间无法一笔一笔地清算往回。亲密社 群的团结性就依赖于各分子间都相互地拖欠着未了的人情” (费孝通,1998:72)。
源自文库
四、交换价值:含蓄性和明确性
• 社会交换倾向于追求互惠的最优化,考虑了许多非经济利 益因素,而经济交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礼物交换中的 交换主体只对交换客体的价值进行含蓄的估量,无论怀着 期待赠与,还是怀着感激回报。也正是这种含蓄性才使个 体之间的特殊关系得以存在。费孝通指出:“亲密社群中 既无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账’。‘算账’、‘清算’ 等于绝交之谓,因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须往来了” (费孝通,1998:73)。
二、人类学视野下的交换
(二)霍曼斯:行为主义交换理论 (1)成功命题(success proposition):活动得到报酬的频 率越高,也就越可能履行这种活动。 (2)刺激命题(stimulus proposition):如果人们在过去 的情境中曾经得到了报酬,那么现在的情境与过去的情境 越相似,也就越有可能发生同样的行为。 (3)价值命题(value proposition):活动所得的价值越高, 行动者越有可能从事这种活动。
二、人类学视野下的交换
• (一)马林诺夫斯基和功能主义 • 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1884—1942)是人类学 功能学派的创始人,在《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 (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一书中,他研究 了特罗布里安岛上居民之间存在的一种被称为“库拉圈” (Kula ring)的封闭式交换关系圈。马林诺夫斯基发现, 库拉圈不仅是经济和物质的交换网,而且是用来加强社 会关系的符号交换。一旦两人之间进行库拉交易,则永 远进行库拉交易。
第三节
社会交换中的中介价值
• 一、经济交换与礼物交换之间中介价值的比较
• 二、社会交换中的中介价值
一、经济交换与礼物交换之间中介价值的比较
• (一)从货币到礼物交换中的中介价值
• 由于礼物交换不需要即时性回报,因此,礼物交换中的中介价 值是潜在的,不需要有实在性,不存在“价值的现金化”(西 美尔,2007:6),不存在携带、分割、储存、找零等问题; 它不需要具有流通手段、储存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功能,只需要 具有价值尺度的功能,即社会交换中的中介价值就是一个计价 单位,类似于人民币的单位“元”的作用,而不是人民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