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速
台风风速标准
台风风速标准
台风风速标准是指根据台风风力大小和强度等级,制定出的一套标准,以便对台风进行分类和预警。
根据国际通行的标准,台风的风速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1. 热带低压:风速小于17米/秒;
2. 热带风暴:风速在17~24米/秒之间;
3. 强热带风暴:风速在24~33米/秒之间;
4. 台风:风速在33~42米/秒之间;
5. 强台风或超强台风:风速在42米/秒以上。
根据风速的不同等级,可以对台风进行分类和预警,为人们提供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
同时,也可以为气象预报员提供准确的数据,以便更好地预测台风的路径和强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 1 -。
风级和风速是如何对应的
风级和风速是如何对应的?答:0级风(静风),风速0~0.2m/s。
1级风(软风),风速0.3~1.5m/s。
2级风(轻风),风速1.6~3.3m/s。
3级风(微风),风速3.4~5.4m/s。
4级风(和风),风速5.5~7.9m/s。
5级风(清劲风),风速8.0~10.7m/s。
6级风(强风),风速10.8~13.8m/s。
7级风(疾风),风速13.9~17.1m/s。
8级风(大风),风速17.2~20.7m/s。
9级风(烈风),风速20.8~24.4m/s。
10级风(狂风),风速24.5~28.4m/s。
11级风(暴风),风速28.5~32.6m/s。
12级风(飓风),风速32.7~36.9m/s。
13级风,风速37.0~41.4m/s。
14级风,风速41.5~46.1m/s。
15级风,风速46.2~50.9m/s。
16级风,风速51.0~56.0m/s。
17级风,风速≥56.1m/s。
■口诀:从一直到九,乘二各级有。
■解释:从1级风到9级风,级数乘以2,大致是该级风的最大风速。
如,1级风的最大风速是约每秒2米(1×2),2级风的最大风速是约每秒4米,3级风的最大风速是约每秒6米……【拓展内容】□风级:表示风力的一种方法,通常采用蒲福风级。
□蒲福风级:英国人F.蒲福(Francis Beaufort,1774—1857)于1805年根据风对地面物体或海面的影响程度而定出的风力等级。
□风速:空气水平运动的速度。
□风力:用风级表示的风的强度。
风力越强风级越大。
风速及风力关系
1、风速和风力换算V=0.84*F^(3/2)V是风速(m/s),F是蒲氏风级通常,人们把空气流动称为风。
风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一种形式,它是一个矢量。
2、由来风在单位时间里移动的距离称为风速,单位是米/秒或者公里/小时;移来的方向称为风向。
1805年英国人蒲福(Frincis Beanfort)根据我国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撰写的《乙巳占》把风力定为13个等级,最小0级,最大为12级。
0级风风速为0.0~0.2米/秒,称为无风,唐朝诗人王维《使至塞上》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的就是0级风景象;1级风风速是0.3~1.5米/秒,称为软风。
每级风风速包含的数字范围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如3级风风速为3.4~5.4米/秒,称为微风,上下相差2.0米/秒;4级风风速为5.5~7.9米/秒,称为和风,上下相差2.4米/秒。
蒲福创立的风级,具有科学、精确、通俗、适用等特点,已为各国气象界及整个科学界认可并采用。
蒲福之后,“蒲福风力等级’几经修订补充,现已扩展为18个等级。
如11级风,即现在所说的达到台风标准的风,风速是32.7~36.9米/秒,海面浪高一般为14.0米,征象是“海浪滔天”、“陆上极少,其摧毁力极大”。
13级以上的风,浪高及海陆征象就很难表达了;如11级风,即现在所说的达到台风标准的风,风速是32.7~36.9米/秒,这种风也称为飓风,海面浪高一般为14.0米,征象是“海浪滔天”、“陆上绝少,其摧毁力极大”。
13级以上的风,浪高及海陆征象就很难表达了;最高一级——17级风的风速是56.1~61.2米/秒。
17级以上的风速,极为罕见,但也绝非未出现过,只是现在还没有制订出衡量它们级别的标准。
风速风向和风力风由风矢表示,由风向秆和风羽组成。
风向秆: 指出风的业向,有8个方位。
风羽: 由3、4个短划和三角表示大风风力,垂直在风向杆末端右侧(北半球).风力等级表*注:本表所列风速是指平地上离地10米处的风速值风级和符号名称风速(米)* 陆地物象海面波浪浪高(米)0 无风0.0-0.2 烟直上平静0.01 软风0.3-1.5 烟示风向微波峰无飞沫0.12 轻风1.6-3.3 感觉有风小波峰未破碎0.23 微风3.4-5.4 旌旗展开小波峰顶破裂0.64 和风5.5-7.9 吹起尘土小浪白沫波峰1.05 劲风8.0-10.7 小树摇摆中浪折沫峰群2.06 强风10.8-13.8 电线有声大浪到个飞沫3.07 疾风13.9-17.1 步行困难破峰白沫成条4.08 大风17.2-20.7 折毁树枝浪长高有浪花5.59 烈风20.8-24.4 小损房屋浪峰倒卷7.010 狂风24.5-28.4 拔起树木海浪翻滚咆哮9.011 暴风28.5-32.6 损毁普遍波峰全呈飞沫11.512 飓风 32.7- 摧毁巨大海浪滔天 14.0参考资料:。
风量风速计算公式
风量风速计算公式
风速与风量计算公式是,风量=风速*截面积,以直径为600毫米,风速为12
米每秒为例,风量=12*3600*3.14*0.6*0.6/4。
1、风量(Q):所谓风量(又称体积流率)指的是风管之截面积所通过气流之流速,一般在使用上以下式来表示:
Q=60VAQ(风量)=m3/min V(风速)=m/sec A(截面积)=m2。
2、风速与风量是怎么换算的?
风速与风量换算公式:L=3600*F*V。
公式中:F风口通风面积m2。
V测得的风口平均风速(m/s)。
计算排风机出口的风量,风速,管道直径:管径D(m);风速U(m/s);风量Q(m3/h);S截面积(m)。
L管道长度(m)D=√
{4Q/(3.14U3600)}U=Q*4/{(D/2)^2*3.14*3600}。
符号:
风冷散热器风扇每分钟送出或吸入的空气总体积,如果按立方英尺来计算,单位就是CFM;如果按立方米来算,就是CMM,散热器产品经常使用的风量单位是CFM。
在散热片材质相同的情况下,风量是衡量风冷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
显然,风量越大的散热器其散热能力也越高。
这是因为空气的热容是一定的,更大的风量,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更多的空气能带走更多的热量。
当然,同样风量的情况下散热效果和风的流动方式有关。
不同时距风速换算
不同时距风速换算
风速是指空气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点的速度,通常用米每秒(m/s)或千米每小时(km/h)来表示。
在不同的场合下,我们需要用到不同的风速单位,因此需要进行不同时距风速换算。
在航空领域中,常用的风速单位是节(knot),1节等于1海里每小时(nautical mile per hour,缩写为kts),即1节=1.852千米/小时。
因此,如果要将某一地区的风速从米每秒转换为节,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风速(节)= 风速(米/秒)× 1.94384
例如,某地区的风速为10米/秒,则将其转换为节的计算方法为: 10米/秒 × 1.94384 = 19.4384节
在气象学中,常用的风速单位是米每秒(m/s),因为气象学研究的是大气运动,而大气运动的速度通常比较慢,因此使用米每秒作为单位更为方便。
如果要将某一地区的风速从节转换为米每秒,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风速(米/秒)= 风速(节)× 0.514444
例如,某地区的风速为20节,则将其转换为米每秒的计算方法为: 20节 × 0.514444 = 10.28888米/秒
除了上述两种常用的风速单位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风速单位,如英里每小时(mph)、米每分钟(m/min)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速单位,并进行相应的换算。
不同时距风速换算是气象学、航空领域等领域中常见的计算方法,掌握好这些换算公式,可以更好地进行相关工作。
风速风力等级表
以下是常用的风速和风力等级表:
北美风力等级(Beaufort Scale):
风力0级:无风,静息。
风力1级:轻微风,1-3 km/h。
风力2级:轻风,4-7 km/h。
风力3级:微风,8-12 km/h。
风力4级:和风,13-18 km/h。
风力5级:清风,19-24 km/h。
风力6级:强风,25-31 km/h。
风力7级:劲风,32-38 km/h。
风力8级:大风,39-46 km/h。
风力9级:烈风,47-54 km/h。
风力10级:狂风,55-63 km/h。
风力11级:暴风,64-72 km/h。
风力12级:飓风,超过72 km/h。
国际风标(International Beaufort Scale):
风力0级:无风。
风力1级:微风,1-3 km/h。
风力2级:轻风,4-6 km/h。
风力3级:和风,7-10 km/h。
风力4级:劲风,11-16 km/h。
风力5级:强风,17-21 km/h。
风力6级:疾风,22-27 km/h。
风力7级:大风,28-33 km/h。
风力8级:烈风,34-40 km/h。
风力9级:狂风,41-47 km/h。
风力10级:暴风,48-55 km/h。
风力11级:狂暴风,56-63 km/h。
风力12级:飓风,超过63 km/h。
请注意,不同地区和组织可能使用略有不同的风力等级表,上述等级表仅供参考,实际使用时应根据当地的标准和约定进行判断和表述。
风量风速__换算计算公式
风量风速__换算计算公式风量和风速是描述风力大小和风流速度的两个常用概念。
风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一些截面的风流总量,通常以立方米每秒(m³/s)为单位;风速是指风流通过一些截面时的流速,通常以米每秒(m/s)为单位。
在气象学、风工程和通风工程等领域,常常需要进行风量和风速之间的换算计算。
要进行风量和风速之间的换算计算,需要知道一些相关的基本参数,包括截面面积和风流的截面平均速度。
以下是常见的风量和风速换算计算公式:1.风量(m³/s)=截面面积(m²)×截面平均速度(m/s)这是最基本的风量计算公式,将截面面积和截面平均速度相乘即可得到风量。
2.截面平均速度(m/s)=风速(m/s)当风速是在一个截面上测量时,截面上的平均速度就等于该截面处的风速。
3.风速(m/s)=风量(m³/s)/截面面积(m²)当已知风量和截面面积时,可以通过风量除以截面面积计算得到风速。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应用中,风量和风速通常是在一个截面上测量的,所以截面面积可以视为常数。
对于不同的截面形状,可以通过相关的几何公式计算得到截面面积。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换算公式可以用于不同单位之间的转换,例如,把风速从米每秒转换为千米每小时(km/h):风速(km/h)= 风速(m/s)× 3.6或者把风速从千米每小时转换为米每秒:风速(m/s)= 风速(km/h) / 3.6这些换算公式可以在需要时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使用。
综上所述,风量和风速之间的换算计算可以通过基本的公式进行,根据已知条件和具体要求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单位的转换。
在实际问题中,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换算公式,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风速指数
风力共有十三个等级,0级指每秒风速为0至0.2米,•特征是静风,烟直上。
1级指每秒风速为0.3至1.5米,特征是软风,•烟能表示方向。
2级指每秒风速为1.6至3.3米,特征是轻风、树枝有微响。
3级指每秒风速为3.4至5.4米,特征是微风,旌旗展开。
4级指每秒风速为5.5 到7.9米,特征是和风,地面尘土和纸张能被风吹起。
5级指每秒风速为8至10.7米,特征是清劲风,小树摇动,水面有小波。
6级指每秒风速为10.8至13.8米,特征是强风,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响。
7级指每秒风速为13.9•至17.1米,特征是疾风,全树摇动,迎风步行困难。
8级指每秒风速为17.2至20.7米,特征是大风,树枝折毁,步行向前阻力很大。
9级指每秒风速20.8至24.4 米,特征是烈风,能吹毁小屋顶,汽船航行困难。
10级指每秒风速24.5至28.4米,特征是狂风,陆上少见,可吹毁建筑物。
11级指每秒风速28.5至32.6米,特征是暴风,摧毁力很大,汽船遇之极危险。
12级指每秒风速大于32.6米,特征是飓风,海浪滔天,摧毁力极大。
风速和风压的换算方法
风速和风压的换算方法嘿,你知道风速和风压咋换算不?这可老重要啦!咱先说说换算步骤哈。
风速一般用米每秒来表示,风压呢,用帕斯卡表示。
换算公式是风压等于二分之一的空气密度乘以风速的平方。
空气密度一般在标准状况下是1.29 千克每立方米。
那咱就举个例子,假如风速是10 米每秒,咱先算二分之一乘以1.29 再乘以10 的平方,算出来风压就是64.5 帕斯卡。
这步骤是不是挺简单?就像做数学题一样,只要把数字代进去,答案就出来啦!那换算的时候有啥注意事项呢?首先得注意单位统一呀!要是风速用千米每小时,那可不行,得换算成米每秒。
这就好比你穿衣服,得搭配好,不能上衣穿个西装,下身穿个大裤衩吧?还有空气密度也得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不同的温度、气压下空气密度可不一样哦。
咱再说说这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哎呀,这可不能马虎。
如果在进行风速和风压换算的时候不注意准确性,那可能会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呢。
比如说在建筑设计中,如果风压算错了,那房子可能就不结实啦,风一吹就倒了,那多吓人呀!就像搭积木,你要是没搭好,轻轻一碰就倒了。
所以一定要保证换算的准确性,这样才能确保安全和稳定。
那这风速和风压的换算有啥应用场景和优势呢?应用场景那可多了去了。
在建筑工程中,设计师们需要根据当地的风速和风压来设计建筑物,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风的力量。
这就像给房子穿上一件坚固的铠甲,让它在风中屹立不倒。
在风力发电领域,也需要准确地计算风速和风压,这样才能设计出高效的风力发电机。
就像给汽车选发动机一样,得选个合适的,才能跑得又快又稳。
优势也是很明显的呀!通过准确的换算,可以更好地了解风的力量,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比如在航海中,如果知道了风速和风压,船长就可以调整航线,避开强风区域,确保船只的安全。
这就像开车的时候看天气预报,知道有大风就绕开风口走。
咱再来个实际案例哈。
有个地方要建一座大桥,设计师们通过对当地风速和风压的准确换算,设计出了能够承受强风的大桥。
风速和气压的关系
风速和气压的关系
风速的大小与气压梯度基本成正比。
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就形成了风,两边压力差的越多,空气就流动的越快,风速也就越大。
风速,是指空气相对于地球某一固定地点的运动速率,常用单位是m/s ,1m/s = 3.6 km/h。
风速没有等级,风力才有等级,风速是风力等级划分的依据。
一般来讲,风速越大,风力等级越高,风的破坏性越大。
风速是气候学研究的主要参数之一,大气中风的测量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航天事业以及军事应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气压梯度指的是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气压差异表示气压分布不均匀程度的空间矢量。
其方向多垂直于等压线或等压面,由高压指向低压;其大小等于气压随距离的变化率。
风力分级——精选推荐
风⼒分级7级,疾风,风速:13.9~17.1m/s,陆地状况:全树摇动,迎风步⾏感觉不便。
0级,⽆风,风速:0~0.2m/s,陆地状况:静,烟直上。
1级,软风,风速:0.3~1.5m/s,陆地状况:烟能表⽰风向,但风向标不能转动。
2级,轻风,风速:1.6~3.3m/s,陆地状况:⼈⾯感觉有风,树叶有微响,风向标能转动。
3级,微风,风速:3.4~5.4m/s,陆地状况:树叶及微枝摆动不息,旗帜展开。
4级,和风,风速:5.5~7.9m/s,陆地状况:能吹起地⾯灰尘和纸张,树的⼩枝微动。
5级,清劲风,风速:8.0~10.7m/s,陆地状况:有叶的⼩树枝摇摆,内陆⽔⾯有⼩波。
6级,强风,风速:10.8~13.8m/s,陆地状况:⼤树枝摆动,电线呼呼有声,举伞困难。
7级,疾风,风速:13.9~17.1m/s,陆地状况:全树摇动,迎风步⾏感觉不便。
8级,⼤风,风速:17.2~20.7m/s,陆地状况:微枝折毁,⼈向前⾏感觉阻⼒甚⼤。
9级,烈风,风速:20.8~24.4m/s,陆地状况:建筑物有损坏(烟囱顶部及屋顶⽡⽚移动)。
10级,狂风,风速:24.5~28.4m/s,陆地状况:陆上少见,见时可使树⽊拔起将建筑物损坏严重。
风既有⼤⼩,⼜有⽅向,因此,风的预报包括风速和风向两项。
风速的⼤⼩常⽤风级来表⽰。
风的级别是根据风对地⾯物体的影响程度⽽确定的。
在⽓象上,⼀般按风⼒⼤⼩划分为⼗七个等级。
在天⽓预报中,常听到如“北风4到5级”之类的⽤语,此时所指的风⼒是平均风⼒;如听到“阵风7级”之类的⽤语,其阵风是指风速忽⼤忽⼩的风,此时的风⼒是指⼤时的风⼒。
其实,在⾃然界,风⼒有时是会超过12级的。
像强台风中⼼的风⼒,或龙卷风的风⼒,都可能⽐12级⼤得多,只是12级以上的⼤风⽐较少见,⼀般就不具体规定级数了。
平均风速计算公式
平均风速计算公式风,这个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的家伙,总是让人又好奇又琢磨不透。
咱们今儿就来聊聊怎么算出它的平均速度。
先说说平均风速是啥。
简单来说,就是在一段时间内,风的速度的平均值。
那怎么算呢?这就得提到一个公式啦。
平均风速的计算公式是:平均风速 = 总风量÷总时间。
举个例子,假如在 10 个小时内,风总共吹过的距离是 500 千米,那平均风速就是 500÷10 = 50 千米/小时。
我想起有一次在野外露营,那风刮得真是让人心惊胆战。
晚上睡觉的时候,帐篷外面呼呼作响,感觉整个帐篷都要被吹跑了。
我就想着,这风到底有多快呢?第二天起来,我特意观察了周围的树木摇晃的情况,还拿出手机查了一下当时的天气信息,就想试着算算这风的平均速度。
话说回来,要准确地计算平均风速可不简单。
首先,你得有可靠的测量设备和准确的测量数据。
就像咱们刚才说的那个例子,要知道总风量和总时间,这两个数据可不能有差错。
要是测量的时候出了偏差,那算出来的平均风速可就不准啦。
而且,风这个东西变化多端,一会儿大一会儿小。
有时候前一个小时还狂风大作,后一个小时就微风拂面了。
所以在测量和计算的时候,时间段的选择也很重要。
如果时间段太短,可能刚好赶上风速变化比较大的时候,算出来的平均值就不能代表整体的情况;如果时间段太长,又可能错过一些特殊的风速变化,也不能很好地反映实际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平均风速的计算可重要了。
比如说在气象研究中,通过计算平均风速,可以了解气候的变化趋势,预测天气情况。
在风力发电领域,知道平均风速就能更好地规划风力发电场的建设,提高发电效率。
还有建筑设计也离不开平均风速的计算。
要是在一个经常刮大风的地方建房子,就得考虑风的影响,加强结构,不然房子可能被风给吹坏喽。
总之,平均风速的计算公式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要真正准确地计算和应用,还得考虑好多因素呢。
就像我那次露营,虽然最后我也没算出个特别准确的平均风速来,但是通过这个过程,让我对风有了更多的好奇和思考。
风速的概念
风速的概念
风速是指空气流动的速度,通常以米每秒(m/s)或千米每小时(km/h)来表示。
它是描述风的强度和能量传递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风速的测量可以通过气象观测站或风速计进行。
风速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形、气压差异、温度差异、季节变化等。
一般来说,较高的气温和大气压差会导致更高的风速。
风速对气象、水文、能源等多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气象学中,风速是评估风暴强度和开展天气预报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风能领域,风速是评估风力发电潜力和确定风力涡轮机输出能力的关键参数。
此外,风速还对航空、航海、建筑设计等有重要的工程和安全影响。
综上所述,风速是描述空气流动速度的重要指标,对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风力风速对照表
风力风速对照表##以《风力风速对照表》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风力表示风速,是一种用于描述风速的计量单位,它以每小时反映风速的米/秒为基准,并以等级的方式给出风速的大小。
风力的含义是风的威力,其中历史上记载最大的风力级数是12级。
此外,风速表包括不同的风速等级,以及每个等级的具体定义。
根据国际气象分类的标准,定义的风力等级是0至12级,而风速由米/秒来度量,以下为风力风速对照表:|力 |速 (m/s) ||:---:|:---:|| 0 | 0-0.2 || 1 | 0.3-1.5 || 2 | 1.6-3.3 || 3 | 3.4-5.4 || 4 | 5.5-7.9 || 5 | 8.0-10.7 || 6 | 10.8-13.8 || 7 | 13.9-17.1 || 8 | 17.2-20.7 || 9 | 20.8-24.4 || 10 | 24.5-28.4 || 11 | 28.5-32.6 || 12 | 32.7+ |可以看出,风力虽然没有给出具体的风速值,但却能给出风力等级和风速范围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出风速的等级。
例如,当风速达到了10.8米/秒时,它将被定义为6级风;如果风速达到了13.9米/秒,它将被定义为7级风,这样一来,就有了可以具体指明风力大小的方式。
与风力对照表相比,风险表以风速指数(FPI)为主要指标,FPI 的计算公式是:FPI=风速X风力,而FPI的值越大,表明风速越大,等级越高,对应的系数也越高。
因此,通过FPI可以更快地判断出风速等级。
此外,国际气象组织定义了9个以上的风力分级,以表明风力的大小。
这9个级别分别是:毫米/秒,千克/毫米,米/秒,头,千克/米,英里/小时,公里/小时,节,海里/小时。
其中,最常用的计量单位是米/秒,以及其它单位的换算比例。
通常情况下,当风速超过每小时50米时,就被认为是大风,而只有当风速达到每小时89到117米时,它才会被定义为狂风,当风速达到每小时120米以上时,它就被定义为暴风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数据集说明文档
1.数据集信息
数据集中文名称: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V3.0)
数据集代码:SURF_CLI_CHN_MUL_DAY
数据集版本:V3.0
数据集建立时间:20120804
2.数据来源:数据集中1951-2010年数据基于地面基础气象资料建设项目归档的"1951-2010年中国国家级地面站数据更正后的月报数据文件(A0/A1/A)基础资料集"研制。
2011年1月-2012年5月数据基于各省上报到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地面月报数据文件(A文件)研制。
2012年6-7月数据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实时库数据研制。
实时库中该部分数据来自实时上传的地面自动站逐小时数据文件(Z文件)及日值数据文件。
3.数据集实体
3.1.数据集实体内容说明
3.1.1.数据集实体文件名称:
数据文件命名由数据集代码(SURF_CLI_CHN_MUL_DAY)、要素代码(XXX)、项目代码(XXXXX)、年份标识(YYYY)和月份标识(MM)组成。
其中,SURF表示地面气象资料,CLI表示地面气候资料,CHN表示中国,MUL表示多要素,DAY表示日值数据。
XXX-XXXXX说明:PRS-10004表示本站气压,TEM-12001表示气温,RHU-13003表示相对湿度,PRE-13011表示降水,EVP-13240表示蒸发,WIN-11002表示风向风速,SSD-14032表示日照,GST-12030-0cm表示0cm地温。
文件命名为:
1. 本站气压:SURF_CLI_CHN_MUL_DAY-PRS-10004-YYYYMM.TXT
2. 气温:SURF_CLI_CHN_MUL_DAY-TEM-12001-YYYYMM.TXT
3. 相对湿度:SURF_CLI_CHN_MUL_DAY-RHU-13003-YYYYMM.TXT
4. 降水:SURF_CLI_CHN_MUL_DAY-PRE-13011-YYYYMM.TXT
5. 蒸发:SURF_CLI_CHN_MUL_DAY-EVP-13240-YYYYMM.TXT
6. 风向风速:SURF_CLI_CHN_MUL_DAY-WIN-11002-YYYYMM.TXT
7. 日照:SURF_CLI_CHN_MUL_DAY-SSD-14032-YYYYMM.TXT
8. 0cm地温:SURF_CLI_CHN_MUL_DAY-GST-12030-0cm-YYYYMM.TXT
3.1.2.数据集实体文件的内容描述:文件格式,见"documents"目录下的格式说明文件SURF_CLI_CHN_MUL_DAY_FORMAT.doc。
3.1.3.特征值说明:
台站海拔高度+100000 当台站海拔高度为估测值时,在估测数据基础上加100000
各要素项32766 数据缺测或无观测任务
气压日极值+20000 气压极值取自定时值,在原值上加20000
日最小相对湿度+300 最小相对湿度取自定时值,在原值上加300
风速+1000 当风速超过仪器测量上限时,在上限数据基础上加1000
风向1-17 用数字表示风向方位,17表示静风
+100 当表示风向为八风向时,在原值上加100
90X 风向出现X个时,风向数据用个数X表示
95X 风向至少出现X个时,风向数据用个数X表示
降水量32700 表示降水"微量"
32XXX XXX为纯雾露霜
31XXX XXX为雨和雪的总量
30XXX XXX为雪量(仅包括雨夹雪,雪暴)
蒸发量32700 表示蒸发器结冰
+1000 蒸发器中注入的水全部蒸发,在注入的水量数据基础上加1000 0cm地温+10000 实际温度(零上)超仪器上限刻度,在上限数据基础上加10000
-10000 实际温度(零下)超仪器下限刻度,在下限数据基础上减10000 3.2.数据存储信息
3.2.1.存储格式和读取:文件格式见"documents"目录下的格式说明文件SURF_CLI_CHN_MUL_DAY_FORMAT.doc。
3.2.2.数据集在介质中的放置
存储介质及数量:DVD光盘,8张。
存储目录结构:
1)datasets:存放数据集实体文件。
共5912个文件。
SURF_CLI_CHN_MUL_DAY-XXX-XXXXX-YYYYMM.TXT。
下设PRS、TEM、VAP、RHU、PRE、EVP、WIN、SSD、GST八个子目录,分别存放本站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蒸发量、风、日照、0厘米地温日数据的数据集实体。
2)description:存放数据集说明文档。
3)documents:存放数据集台站信息文件、格式说明文件。
4)metadata:存放元数据文档。
数据总量:7.63GB
3.3.时间属性
时间范围:
起始时间:19510101
终止时间:最新
时间分辨率:日值
3.4.空间属性
3.4.1.地理范围
地理范围描述:中国
最西经度:75°11'E
最东经度:132°58'E
最北纬度:53°29'N
最南纬度:16°32'N
3.4.2.台站信息:见"documents"目录下"数据集台站信息"文件。
3.4.3.空间分辨率:中国地面824个国家级基准、基本站。
3.4.4.垂直范围:无
3.4.5.投影方式:无
3.5.观测仪器: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进行观测,详见"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相关内容。
3.6.数据处理方法:
日平均值统计方法
由上文中地面气象月报数据文件或实时库中提取得到的各要素逐日4次定时(02:00、
08:00、14:00、20:00)观测数据统计日平均值,统计规定如下:
①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0cm地温均为4次定时观测值的平均值;
②一般情况下,日平均本站气压、日平均风速均由4次定时观测值平均得到,但当三次人工观测站在未配自记仪器的情况下,由08:00、14:00、20:00定时观测值平均得到;
③按上述①②规定统计日平均值时,当参加统计的某定时值缺测,则相应要素日平均值缺测处理。
3.7.数据质量状况
3.7.1质量控制方法:
在本次数据集制作过程中,对所有要素观测数据均给出了质量信息--质量控制码。
质量控制码的规定及含义
质量控制码含义
0 数据正确
1 数据可疑
2 数据错误
8 数据缺测或无观测任务
9 数据未进行质量控制
数据集中2011年1月-2012年5月所有要素项日极值数据、累计量数据的质量控制码为同期地面月报数据文件中的省级质控码,由地面气象月报数据文件三级质量控制业务系统中的省级质量控制业务给出;日平均值数据的质量控制码取自月报文件中相应定时数据的最大质控码。
2012年6-7月日极值数据及累计量数据的质量控制码为实时上传的自动站小时数据文件、日数据文件中的台站质控结果,由台站质控软件自动标注给出;日平均值数据的质量控制码取自实时库中相应定时数据的最大质控码。
1951-2010年所有要素项日数据质量控制码为数据集产品制作过程中,进行如下质量控制后的结果:
①气候界限值或允许值检查;
②台站极值检查;
③定时值、日平均值与日极值间内部一致性检查;
④时间一致性检查;
⑤空间一致性检查;
⑥人工核查与更正。
在对1951-2010年数据集产品制作过程中,对上述①-⑤自动检测出的疑误数据普遍进行了人工核查,对核查后明确为错误的数据进行了纠正,明确为正确的数据其质量控制码改为"0",无法明确质量信息的数据保留自动检测结果。
3.7.2质量状况: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1951-2010年各要素数据的质量及完整性相对于以往发布的地面同类数据产品明显提高,各要素项数据的实有率普遍在99%以上,数据的正确率均接近100%。
3.8.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
见附加文件"数据集台站信息"中有关资料说明。
4.引用文献:
中央气象局.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气象出版社, 1979。
国家气象中心. 全国地面气候资料(1961-1990)统计方法. 内部文献, 1990。
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 常规气象资料信息化模式文本汇编. 气象出版社, 2001。
中国气象局.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气象出版社, 2003
中国气象局. 气象要素分类与编码(QX/T 133-2011). 气象出版社, 2011。
中国气象局. 气象数据归档格式地面(QX/T 119-2010). 气象出版社, 2010。
中国气象局. 气象数据集核心元数据(QX/T 39-2005). 气象出版社, 2005。
中国气象局. 气象数据集说明文档格式标准(送审稿). 2012。
5.数据集制作及技术支持
5.1.数据集制作人
姓名:
任芝花、邹凤玲、余予、王国安(1951-2010年数据集制作者)
张志富、范邵华(2011年1月-2012年5月数据集制作者)
张志强、孙超(2012年6月至今数据集制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