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及相关诸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又称“湘鄂赣苏区”。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地区,东西六七百里,南北近千里,1927年9月及其以后,湘鄂赣边界10多个县的农民举行起义,组成几支游击队,从此开始了湘鄂赣边地区的游击战争。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真正始创于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和黄公略等领导的平江起义。同年7月24日,平江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平江起义的部队改编为红五军,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经过深入的土地革命,1929年9月,根据中共湘鄂赣特别委员会决定,红军支队编入由湘赣边转战到湘鄂赣边地区的红五军。之后,红军分兵展开活动,打击国民党地方武装,扩大根据地。简介编辑
1929年冬,工农武装割据的红色区域已扩展到十几个县。至1930年6月,湘东北的平江、浏阳,赣西北的修水、铜鼓、万载,以及鄂东南的大冶、阳新、通山、通城、崇阳这一广大地区内,除部分城镇外,都已成为革命根据地。1930年3月18日,平江、浏阳、修水、铜鼓、万载等县的40万革命群众为纪念巴黎公社59周年举行大示威。随后,即以红五军为主力,在边境地方武装和革命群众的配合下,举行边境红五月总暴动,先后攻占了平江、修水、万载、浏阳等县城。1931年7月,中共湘鄂赣省委正式成立,李宗白任省委书记。此时,湘鄂赣省已有20余县建立了党组织,党员发展到4万人。9月,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成立,赖汝樵任主席。这时,根据地在反对国民党军“清
剿”、“围剿”的斗争中,得到了发展。湘鄂赣根据地扩展到湘东北、鄂东南、赣西北的广大地区,其中属于江西境内的主要有修水、铜鼓、万载、武宁、宜丰、宜春、奉新、高安、萍乡、瑞昌、上高、靖安、安义、永修等县苏区或游击区。11月,红五军主力转往井冈山后,留下的一部红军编为红军支队在湘鄂赣边界地区坚持游击战争,发动群众,建立农村苏维埃政权。从1933年9月开始,红军和地方武装在国民党军的反复围攻下,遭受严重损失。至1934年8月,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大部被国民党军占领。红军及游击队在湘鄂赣边界地区,继续坚持游击战争。(1932年至1934年8月前,湘鄂赣省的省级机关主要活动在修水、万载、铜鼓等地。)[1]
规模编辑
土地革命时期,我党建立了大大小小13块革命根据地,其中较大的有六块,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就是土地革命时期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它南抵株萍铁路,北抵长江,西至粤汉铁路,东至南浔铁路,位于赣西北、湘东北、鄂东南地区,东西300公里,南北近500公里,人口300万左右。包括修水、铜鼓、万载、平江、浏阳、阳新、通山、大冶等20余县,鼎盛时期达40多个县。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十年,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湘鄂赣人民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影响编辑
重大贡献
大革命失败后,湘鄂赣边人民从血泊中爬起来,开展了反抗国民党的
武装斗争,相继举行了鄂南秋收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平江起义等,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的苏区运动渐呈燎原之势,形成和发展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1、湘鄂赣边是我党领导下的重要红色割据区域
(1)湘鄂赣边界爆发的秋收起义,首次举起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如火如荼,尽管大革命遭到了失败,但大革命时期所打下的农运基础,直接促成了秋收起义在修铜平浏的爆发。这里是党组织建立较早的地区之一,秋收起义之前,修铜平浏的党组织早已建立,党组织积极开展农民运动,为秋收起义的爆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7年8月,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平江、浏阳工农义勇队、崇通农民自卫军及修水农民自卫军等革命军队云集修水、铜鼓,在党的领导下,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设计制作并率先升起了“镰刀斧头”旗帜。秋收起义部队在修铜平浏的革命活动,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首创意义。正如曾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参谋何长工1958年在中央党校的演讲中所述的:“从此,在中国,在东方,就有了红旗和白旗的对立,有了红军和白军的对立,在后来有了红色革命根据地和白色政权的对立,这就是修水整编的意义。”
(2)攻克省会城市长沙,建立了第一个省级苏维埃政权
进入1930年,湘鄂赣苏区步入鼎盛时期,老百姓称之为“庚午大红”。得到了土地的农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革命热情空前高涨。1930年3月18日边区党组织领导的纪念巴黎公社59周年“三一八”武
装大示威,湘鄂赣边人民共有三十万人参加;随后不久组织了红五月大暴动,红色五月周参加的群众达八十余万之多;“五卅”运动则动员了100余万的群众。特别是7月22日,湘鄂赣边翻身群众云集平江县城,纪念平江起义两周年纪念大会,会后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克了长沙城。当时以红三军团为主力,形成了20万武装农民包围长沙的大好形势,充分展示了湘鄂赣人民的伟大力量。战斗期间,各苏区总动员,赤卫军、游击队在前线参战,跟随红军主力冲锋陷阵,后方群众抬担架、运粮草、送军火,支前大军从各苏区至长沙的路上,不分日夜,络绎于途,长沙战役成了以后攻占大城市的一次预演,几十万农民支前,为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等大战役的支前动员工作积累了经验。长沙之役,令国民党痛惜不已:“故此后赤匪之屡犯重要城邑者,实因犯长之得手,而国人对于赤匪共起注意者,亦自长沙被陷始。”攻克长沙后,建立了湖南省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李立三为主席,因未到职,由王一芬代理,彭德怀、李宗白、杨幼麟等十三人为委员。宣布了苏维埃政纲,颁布了省苏维埃政府《暂行劳动法》和《暂行土地法》。无论是攻克长沙,还是建立湖南省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都是土地革命时期震惊全国的重大事件。
(3)湘鄂赣特区委建立,湘鄂赣苏区成为全国六大苏区之一
平江起义后,红五军在湘鄂赣边界盘旋游击,播撒革命火种,恢复成立了湘鄂赣特委,并确定了特委所属各县工作的中心区域,以便有计划地推进各边县的工作。特委以平、修、铜三县毗连的台庄为中心。平江县以恩溪为中心,修水暂以朱溪厂为中心,铜鼓以幽居为中心。
特委恢复成立不久,革命形势迅速发展,“这个当中修水的西乡在苏维埃领导之下的农民已有六、七万了,浏阳的党亦有起色,平江除城市外,已普遍的组织苏维埃,党员已达七万五千……”
1929年的“九二”扩大会议后,随着红五军重返湘鄂赣边,湘鄂赣边人民在湘鄂赣特委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整个边境地区呈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根据地扩展到平江、浏阳、修水、铜鼓、万载、宜春、通城、通山、阳新、大冶、崇阳等许多县份,县、区、乡苏维埃政权普遍建立,武装力量有了很大发展。在党的领导下,农委会、赤色职工会、共青团、妇女会、少先队、童子团等,也都组织起来了。以抗租、抗债、抗粮、抗捐、抗税为内容的“五抗”运动继续开展,造成了较大的政治影响。并在平浏修铜武万等县苏区进一步开展了土地革命,得到土地的农民斗志昂扬。这时,边区有了统一的党组织,统一的苏维埃政权,统一的革命武装,割据区域比较稳定,鄂东南与湘东北、赣西北的联系又已沟通。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已经形成,为开创更新的局面打下了基础。
1930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将全国所有红色区域,划分为赣西南、湘鄂赣、赣东北、鄂豫皖、湘鄂边(即湘鄂西)、闽粤赣等特区,并要求各特区都要成立中共特区委,以领导各特区的斗争。1931年3月,中共中央巡视员滕代远来到湘鄂赣根据地,在江西修水上衫召集湘东、湘北、鄂东、鄂南、赣北等特委负责人共40人参加的会议,宣布撤销了中共湘委办事处,建立中共湘鄂赣特区委员会,以李宗白为书记,代行省委职权,统一领导湘鄂赣苏特区的工作。根据中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