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论文——交响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鉴赏论文
——交响乐
美好的音乐自古以来都被认为是培养人美优良品德的重要工具。在课堂中,在老师精心讲解下,原本对于西方音乐一知半解的我,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我一直很喜欢音乐,音乐带给人的那种闲适心情难以言表,而交响乐正是各种音乐中最能给人以灵魂的洗涤的重要部分,在晴朗的午后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看书,或是在阴雨的傍晚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冥想……似乎所有事情与音乐结合在一起都变得完美起来。因为喜欢音乐营造的那种心灵的宁静喜欢高深莫测的交响乐,喜欢那种震撼。
交响乐的发展
交响乐曲的名称源出希腊语,原意为“一齐响”的意思。交响曲是一种具有奏鸣曲体裁特点,由庞大的管弦乐队演奏的宏大套曲形式的音乐作品。由于交响乐曲式结构宏大,乐队庞大齐全,有强大的音响力量,加上丰富多彩的音乐千变万化,管弦乐队的表现力能得到高度发挥,因此意蕴深远,善于表现神秘、丰富而复杂的感情,对于大自然的诗情画意的描绘更是有独特的色彩效果。因此,交响乐有强烈感人的艺术魅力。从对它的定义来看就知道交响乐不是一种简单的音乐。它需要人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而不是盲目的随便的去听。
西方人认为交响乐是要穿着西装打着领带一本正经的坐在音乐大厅欣赏的,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有那种氛围,听起来才会有感觉。确实,欣赏交响乐不仅仅只是欣赏音乐,其实还有那种气氛。你可以随着交响乐节奏的起伏而变动着自己的心情,你也可以将自己生活中的喜悦愉快或者郁闷压抑在交响乐中陪同演奏者一同发泄,把自己完完全全的融入在整个交响乐中,这不恰恰与中国古人的“天人合一”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吗?如果你可以真正的做到这些,在交响乐中放松自我,发泄自我,你就会深深的喜欢上这种感觉,而不只是
附庸风雅了。
西方交响音乐的发展虽然只有短短300多年的历史,但无论是其音乐体裁的结构变化、风格特征追求以及相应的乐队组织建设等,都经历了一个突飞猛进的演变过程,但是不同时期的情况有着各自的不同特征。
早期的交响乐曲发展离不开意大利式的歌剧,直到18世纪中后期,序曲性质的交响乐才开始逐步吸收大协奏曲、组曲以及三重鸣奏曲的因素,并以三乐章的器乐体裁形式趋于独立发展。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有不少的作曲家都为交响音乐的组织结构与体裁建设做出了贡献。他们的努力为交响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现代意义上的交响音乐完型于18世纪的古典主义时期,它的发展离不开海顿、莫扎特在前人基础上的努力创作,因而海顿有了“交响乐之父”的美誉。通过学习有关资料,我发现在确立古典交响曲的过程中,海顿的贡献主要是在确立交响乐套曲的四乐章结构,和声组织、调性变化所形成的戏剧性表现力上等方面;莫扎特则进一步强调对比性主题铺陈,扩大展开部的篇幅,以保持不同乐章间的平衡;而贝多芬的变革性思维最明显,首先以谐虐曲代替小步舞曲作为第三乐章的主体结构以增强对比性,强调动机发展,扩大乐曲的展开部与尾声,扩大乐队的编制甚至加入了人声,并且在交响性音乐思维中融入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思想气息及热情,深化了交响曲的哲理表现内涵。
19世纪后,由于浪漫主义文化突出了个性发展,注重反映艺术家个人内心情感体验,开启了交响乐发展的新纪元,不论形式、内容及其技巧,都与其文化氛围相适应,形成了一个群芳争艳、繁花似锦的改革与创新局面。
到了浪漫主义后期,由于时值欧洲民族文化意识高涨,波及到许多作曲家身上,德奥意法之外的其他一些民族国家和地区的交响乐发展趋于成熟,呈风起云涌之势,他们并不囿于套曲原则,无论是在创作素材、体裁结构,抑或和声、旋律语言上都有所创新和突破,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特色的交响作品,使之19世纪的交响音乐风格更加绚丽多姿。
进入20世纪以后,音乐发展尽管呈多元化的发展态势,音乐家在创作探索中并没有放弃交响乐体裁,不少杰出的作曲家都进行了各种探索及创新。与此同时,崇尚简洁、精炼的复古主义引人瞩目,作曲家尝试着室内交响乐、单乐章的交响乐、早期交响乐模式的创作,
新古典主义代表斯特拉文斯基,应波士顿交响乐团委约,运用大量古老的复调对位手法,创作了合唱《圣诗交响曲》。
从上面我们不难看出,300年来的交响音乐的发展虽然以其形式结构的不断变化与拓展为其宗旨,但乐队组合形式的丰满与完善更是其获得复杂音响表现张力的根源。直到18世纪初的巴洛克中期,正规的歌剧院乐队也仅仅使用弦乐器和一些木管乐器,后来铜管乐器在亨德尔的器乐创作中受到青睐,直到古典主义时期,西方管弦乐队的乐器选型及其基本组合才算完成。19世纪以后逐步扩大了三管、四管制的木管组,完备了铜管组,并辅以竖琴以及其他多样的小型打击乐器,使之管弦乐队的音响表现获得了多层次交织的效果,真正实现了交响化的目的和意义。
音乐的四大要素是旋律、和声、节奏以及音色,欣赏音乐包括纯美感享受、想象与联想、纯音乐鉴赏。交响乐萌芽于十六世纪中叶,即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直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才最后定型,巴赫、亨德尔确立了弦乐器在乐队中的地位,交响乐的基本形式由海顿创始并由莫扎特最终确立,贝多芬使交响乐发展到了最高峰。现代意义的交响曲是指一种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器乐套曲,是音乐表现的最高形式,它能表现重大的题材,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从创作到演奏都要求较高超的技巧。为此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音乐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一个交响乐队由四个部分组成:1、木管乐器组(包括长笛、双簧管、黑管、大管)。2、铜管乐器组(包括圆号、小号、长号、大号)。3、打击乐器组(包括定音鼓、镲、钢琴、竖琴)。4、弓弦乐器组(包括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一部交响乐作品,一般有四个乐章(但也有三个或多于四个乐章的)。第一乐章为快板,多用奏鸣曲式谱写,很有戏剧性;第二乐章为慢板,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等;第三乐章是中快板,为小步舞曲或谐谑
曲谱写,节奏一般清晰明快,气氛热烈。一部交响乐,大约演奏40分钟左右。
交响乐的巅峰创造者——贝多芬
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着卓越的音乐天斌、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一方面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在他的九部交响曲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和最进步的思想。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通过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艺术形象相结合,写出了一系列交响乐作品,表现了从斗争到胜利、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快乐的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历程,他的九首交响曲象珍珠一样永远闪闪发光。
贝多芬的九首交响曲在音乐史上立下了难以逾越的丰碑,其中以附有标题的《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最为风行。比较起来,还是朴素清新而又词韵丰美的《田园》最容易让人感到亲近,处身于这样的音乐,那真是“十万八千个毛孔都舒服”!
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矛盾冲突愈演愈烈,形成了乐章的高潮,最后,敲门动机的沉重音响结束了第一乐章。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贝多芬用了极活泼的快板。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同时主旋律中带有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但是仔细品味,不难发现,到了乐章最后,旋律重新开始急促起来,隐约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气氛。它有如一首抒情诗,表现了人的感情体验的复杂世界。
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不规则的变奏曲式,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在前两个乐章表现出激烈的战斗场面之后,第三乐章似乎是大战中短暂的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