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参考答案
一、1.(2分)乐天香山居士 2.(2分)“玉帐”、“银区”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雪”的色彩和面积之大。3.(4分)参考:(其一即可)(1)写元稹当日奉召还京,着一“春”字、“归”字,喜悦自明;写自己今日远谪江州,着一“秋”字、“去”字,悲戚立见;“春”字含着希望,“归”字藏着温暖,“秋”字透出悲凉,“去”字暗含斥逐,这几个字,既显得对仗工稳,见纪时叙事之妙用;又显得感情色彩鲜明,尽抒情写意之能事。(2)结句“循、绕、觅”三个字,墙言“循”,则见寸寸搜寻;柱言“绕”,则见周到备至;诗言“觅”,则见片言只字,无所遁形;三个动词连在一句,准确地描绘出诗人的匆遽行动和急切心情,令人为其怀友思故的真情挚意所感动,对其遭逢贬谪、天涯沦落产生同情,获得了强烈的艺术表现效果。
二、1.绝句(七绝) 2.写出了麦浪的起伏翻滚,富有动态 3.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的伤感形象地表达出来。
三、1、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 2、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四、1.写景 2.天气;时间 3.B (最后一联诗句不是含蓄的,而是喷涌而出、直抒胸臆的) 4.这两句诗描绘了眼前实景: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快飞;同时又借此景,表达了深沉含蓄的离愁别绪。沉重的船帆暗喻着送行者心情的沉重,羽湿而行迟的飞鸟,是远去行人犹豫的写照 (要点:诗句表面义,所比喻的送行者心情,行者的心情)。
五、1.汉朝名将李广 2.C 3.两首诗的共同主题是向往和平,反对战争。甲诗是通过对名将李广的怀念,乙诗是通过赞扬和亲政策来表现这一主题的。
六、1、近体诗(或律诗、五律)。凄凉。2、中间两联通过具体物象来表现“春寒”:颔联借春天最有代表性的蝶和花,来写天气之寒;颈联通过写风雨来表现春寒。3、诗人着墨于春寒,隐含着作者对当时社会政治气氛的感受。
七、1、放翁。宋。“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2、这是诗人苦口婆心的曲笔,是对宋孝宗失望还未绝望的希冀。表现出诗人渴望统一的深挚苦心,从这些地方,正可体会陆游高于一般诗人的那种爱国激情。
八、1.“趣有余” 2.诗人喜爱“古图画”,是因为“古图画”中常常描绘樵夫、渔夫的生活,隐士常以樵夫、渔夫自喻,认为他们的生活是闲适的,而这正是隐士们向往的生活 3.B (酒病,指酒醉后的困倦;开卷,指读书;荷锄劳动是为
了品尝田家之乐) 4.只有鹤“闲”才能临水而“久”立,只有蜂“懒”才能采花而“疏”(稀少),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小生灵的悠闲生活,正表现了诗人自己优游闲适,自由自在的心境。
九、1、惊觉2、联想到历史与现实的相似,抒发感慨;即景起兴,以北风吹白云暗喻自己被外放。3、可由即景抒情,情景交融展开。4、乐府体裁之一,古体诗5、旅居客地6、萧萧风声、雁群迁徙、庭树摇动7、前一首诗中秋声肃杀,“不可闻”实为“不堪闻”,诗人本就因其遭遇而愁绪纷乱,听了这肃杀之声,只能倍添伤悲,所以不堪听闻。后一首诗中的孤客因孤身一人在外,思归心切,对季候有特殊的敏感,因而最早闻秋声。
十、1. 词牌;小令、中调、长调;小令(少于58字为小令; 59--90为中调; 90字以上为长调)2. 典故 (1)天下英雄谁敌手 (2) 求田问舍意未平 3. A不尽长江滚滚流; 《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B 短发抓来看欲尽; 《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孤影伴残灯,万里灯前骨肉情”自己孤独坐在灯前思念亲人,万里之外的亲人大概也在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折磨和煎熬,天下乱离的悲哀于此句中道尽。“生子当如孙仲谋”今天的朝廷不如历史上孙权当政的东吴,今天的皇帝(高宗、孝宗)不如当时的孙权。
[附赏析]
辛弃疾诗是作者登京口北固楼抒怀而作。作者婉讽当时朝廷,只能偏安江南,不能收复失地。借古喻今,颂扬孙权,意即言朝廷无能,无力抗敌,从而委婉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元好问少有陈登大志,对求田问舍不顾国家之忧的许汜的做法感到不齿。后来家亡国破,奔波于仕途,被俘受拘于聊城,人生将老。仕与隐一直是词人矛盾心理的两个侧面。时国家败之,身陷敌中,一方面为出仕而后悔,一方面为思念远方儿女亲人而愁苦。
十一、1、该诗为杜甫作品。因其具有杜诗的沉郁顿挫、深刻悲壮、气势磅礴的现实主义风格,同时又是严格工整的七律。 2 、(此题实为仿写题。可根据杜甫的风格和原文对李白的分析来写)从形式来说,杜诗将李白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凝聚在一定的形式、格律中,从而不再是一种天才美、自然美,而是一种人工美、世俗美,为后世提供了可以学到的范本;从内容来说,杜诗更多地关注国运民生,且充满忧患意识,不似李白那么飘逸洒脱,也明显地蕴含了这个阶级的停滞与走下破路。因而,李白与杜甫是两种风度,两种意境,两种格调,如果说李白是盛唐之音,那么杜甫就是另一种盛唐了。
十二、1、介甫 2、D 3、词人用“一水”来概括“一江春水”,添“萦花草”三字烘托春光烂漫,“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字更是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
十三、1、答:元宵节(或“上元节”);银花、戏鼓、明月。2、答: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表现作者的忧愁。视觉:“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氛围。听觉:“番腔”,“戏鼓”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3、答:“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
而风光不再,表现亡国之痛;“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表现身在山中、报国无门的憾恨;“海上心情”:是自己志之所向,指自己忠贞不改的民族气节。特点:三个词组意象叠加(或:三个名词性短语并列),对具体内容不着一字,只用抒情之笔虚点。读来别具一种吞咽悲苦、欲说还休之感。
十四、1.(2分,各1分)稼轩《稼轩长短句》2.(2分)B 3.(共4分)这首词题为“代人”,实为“照己”。城中桃李,虽绮丽耀眼,招人艳羡,但经不起风雨,而溪头荠菜虽平平常常,毫不起眼,但能将春天留下,通过“城中桃李”和“溪头荠菜花”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对朝廷荣华富贵的鄙弃。(能结合注释回答1分,指出对比1分,写出对农家生活态度1分,写出对城市、朝廷或官场态度1分)
十五、1.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 2.B 3.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4.写“鸿北去”是说鸿雁心北向中原,在这里,诗人以鸿雁自喻,表示自己心怀沦陷的故国山河,然而国势江河日下,日已西坠,恢复神州之举渺茫。表达出诗人忧国忧民之情
十六、1.词的别称(指“词”) 2.D(是以踏着飞埃的奔马比潮水) 3.视觉;听觉 4.眼前陵谷总堪哀。
十七、1.縠绉波纹、如烟绿杨 2.满眼春光,繁花盛开;蜂飞蝶舞,生气盎然3.B 4.夕阳无限好;对春光美好,而又转瞬将逝的一种惜时自贵的留恋与惋惜。
十八、1、婉约派。2、轻纱似的烟雾中,隐现着枝条柔细的杨柳,点缀着绘画精美、色彩鲜艳的小桥。那些富庶人家,挂着挡风的帘子和用翠鸟羽毛装饰的帷幕。
3、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十九、1. 金陵或南京;断崖树、莫愁艇子 2. A 3. 从眼前景物联想到历史上情景,借燕子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通过对比,表达出作者对朝代兴亡和世事沧桑的感叹。
二十、1、南枝……,泄露……”句中“泄露”二字将梅花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写出梅花南枝早绽、隐秘报春的势态。“溪桥……,茅舍……”对仗工整(使用叠字,从侧面以景衬梅),写出了梅的神秘朦胧之美和晶莹玉洁之秀。 2、(其一)赞美梅花迎雪竞先开放,报春而不争春,幽香而不媚众的凛然风格,表现了诗人贞洁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其二)描写郊外野梅在烟笼月罩中娇美动人的无限风韵,抒发了诗人对野梅的倾心赞赏和无限爱怜之情。
二十一、1、关汉卿、郑光祖、白朴。2、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融合。3、时已深秋,一位远离故乡的“断肠人”还在天涯漂泊。他骑着瘦马,冒着风雨,在荒凉的古道上奔波,不知哪里是他的归宿。那纠缠着枯藤的老树上,已经有乌鸦栖息,又到黄昏时候了!一条溪水从小桥下流过,桥那边出现了人家。然而那不是他的家啊!看到小桥流水人家,便想起了自己的家,也很想回家,却怎么能回得了呢?过了小桥,叩那家的门,要求投宿行不行?看来是不行的,因为那不是客店啊!于是乎,他继续骑着马,冒着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