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9第十八届古诗文阅读大赛31-40篇说课讲解
上海市2019年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0)
1.多言何益[战国]墨子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以时而鸣,天下振动。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1.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2.子禽(qín):人名,墨子的学生。
3.益:好处。
4.蛙蝇:蛙。
黾、蛙的一种。
(可以理解为蛙和蝇)5.恒:常常。
6.观:看,看到。
7.时夜而鸣:时,切合时机、按时。
恒,常常。
鸣,啼叫。
在黎明按时啼叫。
8.多言何益: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 9.以时而鸣:按时鸣叫。
10.擗(bì):同“敝”,困、疲劳。
11.时夜而鸣,天下振动:翻译天未亮时就引吭高歌而鸣,惊醒天下生灵,纷纷振作行动起来。
12.日夜:每日每夜 13.然而:即使这样,但。
14.不:通否,没有译文:禽滑厘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日日夜夜不停地鸣叫,嘴都干了,舌头都疲劳了,然而人们却不听。
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人都被叫醒了,按时起身。
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道理:唯其言之时也。
中心:说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切合时机,抓住关键,一语道破。
启示:多说话不一定有好处,只有在适当的时候说话才是明智的。
墨子:名翟,战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
春秋末战国初期鲁国人,生卒年不详,约为前479年—前381年以内。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交相利”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2. 对牛弹琴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②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③。
①操:琴曲。
②犊(dú):小牛。
③掉尾:牛因听到蚊、虻(牛蝇)的叫声,便摇尾驱赶。
④奋耳:竖起耳朵。
牛因听到小牛的叫声,便竖耳细听。
小学语文古诗说课稿12篇
小学语文古诗说课稿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语文古诗说课稿12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小学语文古诗说课稿12篇小学古诗说课稿范文,以供参考。
202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8古诗三首浪淘沙说课稿新人教版
- 诗歌朗读技巧,如节奏、停顿、重音等。
- 诗歌的意境美和音韵美,如何通过朗读传达情感。
7. 文化拓展:
- 沙漠文化中沙子的象征意义。
- 古代战争中“沙场”的概念及其在文学中的表现。
8. 创作实践:
- 学习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 尝试仿写或创作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诗歌。
2. 检查学生找到的修辞手法例子是否恰当,是否能够准确分析其效果。对于分析不到位的地方,提供改进意见。
3. 对于仿写诗歌,重点检查是否掌握了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同时评价其创意和表达能力。针对不足之处,给予具体的修改建议。
4. 对朗读录音的反馈,关注学生的语音语调、情感表达和节奏把握。对于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具体的提升建议。
难点突破策略: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如“浪淘沙”、“英雄”等,探讨其象征意义。利用图表、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构建对诗歌深层次理解的认识框架,从而突破理解上的难点。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古诗朗读录音设备。
9. 课堂讨论与思考:
- 分析诗中的历史人物,讨论其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 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10. 课后作业与延伸阅读:
- 深入研究刘禹锡的其他诗作,了解其诗歌风格。
- 阅读其他关于英雄人物的诗文,进行跨学科学习。
教学反思
在教授《浪淘沙》这首古诗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诗歌的意境和哲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朗读、讨论和实践活动,逐渐领悟到诗中所蕴含的历史感和生命哲学。然而,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我深思的问题。
202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暮江吟说课稿新人教版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暮江吟》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4.提供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5.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如词汇、语法等,对诗歌进行深入解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暮江吟说课稿新人教版》的教材或学习资料,以便学生能够跟随老师的讲解进行学习和复习。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或图书馆查阅更多关于《暮江吟》的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古诗,模仿《暮江吟》的格律和表达方式,锻炼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学生可以组织一次古诗朗诵会,邀请同学和家人一起参加,通过朗诵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和美感。学生可以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文学社团或古诗鉴赏活动,与其他对古诗感兴趣的同学一起交流和分享,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交流能力。
3.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内容,因此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为了营造一个适合学习和讨论的氛围,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室进行适当的布置。可以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能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享;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个实验操作台,以便进行实验演示或学生实验操作。
5.教学工具:确保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工具的正常运行,以便进行多媒体资源的展示和播放。
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18古诗三首江南春说课稿
在本节课中,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
1.图片:展示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意境。
2.音乐:播放古风音乐,营造古典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 PPT:制作课件,展示诗句、作者简介、修辞手法等相关内容,方便学生梳理知识点。
4.互动白板:运用互动白板技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
2.情境教学法: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体验诗句的意境。其理论依据是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应与情境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合作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探讨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这一方法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互动的过程,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发展。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2.生生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3.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创作成果展示给其他同学,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评价。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和欣赏能力,掌握了基本的诗词格律知识。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诗句中修辞手法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体会其表达效果。
2.部分学生可能在诗句意境的感悟方面在困难,难以将诗句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3.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互动中可能缺乏主动性,影响学习效果。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所学知识,通过视觉呈现强化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上海市2019年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
①欧阳公:,字永叔,自号、,北宋,之一。欧阳修是北宋文坛的领袖、宋代散文的奠基人。
②在翰林时:在翰林院供职时,翰林院即北宋的翰林学士院,在翰林学士院供职的都称翰林学士。专为朝廷起草命令、修撰史书等。
③同院:指与欧阳修同在翰林院供职的人。
④毙:杀,在这里指被踩死。
⑤通衢(衢qú):通往各处的大道,四通八达的大街。
⑥逸马:奔马。逸,奔驰。
⑦内翰,翰林的别称,此处指欧阳修。
⑧相与:相,一起。
⑨书:写。
⑩云何:怎么说。
11.相与:一同,共同。
12而:被。
道理:告诉人民做事不要过于复杂。
:字永叔,号,又号。汉族,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著名作品有《》,《》等。
灵公:。
妇人而丈夫饰:女人穿男子的服装。
相望:指国人纷纷埋怨指责。
于内:在宫廷内。
逾:超过。
内:指宫内。
不旋门:不到一个月。旋,回环,旋转。
服:穿戴。作动词用。
国人:都城里的女人。国,都城。
裂衣断带:被撕破衣服割断腰带的女人到处可见,女穿男装之风却仍然不能停止。
女子而男子饰者:女人着男子装束的。
赏析:羊头卖狗肉”始见于《晏子春秋、内杂篇幅下》“灵公好妇人”;“君主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给马脯于内也”其后,《后汉书,百官志三》“尚书……令史”条例附注:“悬牛头,卖马脯,盗跖行,孔子语”。这里虽说不是“挂羊头卖狗肉”,但那意思已经很清楚了:者,即:说的是孔子的话,干的是强盗柳跖的勾当。
上海市第十二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预初、初一组)
(预初、初一组)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1 2 3 4 5 6 7 8 9 10C D D D D D D D C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A C D A D B D C C二、填空题(共40分,每题2分)21.大学中庸22.诗圣诗王(诗魔)23.记住比24.善于卖25.怎么他的 26.尽(学完)认为(以为)27.现在通“无”,没有28.离去回头看29.到打开30.摆动尾巴相斗31.拿着马鞭子面对着千里马32.文武之道33.逸于作文34.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35.麦花雪白菜花稀36.散作乾坤万里春37.曲名(《折杨柳》)38.衬托(反衬)39.水面如镜,山色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上40.热情淳朴、天真可爱三、阅读理解题(共20分)(一)41.晚上睡在西山,早上打水烧柴,然后摇船去打鱼(3分)42.宁静、安逸(2分)43.政坛失意的孤愤和寄情山水的逍遥。
(3分,大意符合即可)(二)44.曾经(2分)认为(2分)45.鲍叔不认为我愚笨,而是知道时机有利、不利的分别。
(2分)(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2分)46.管鲍之交(管鲍之谊)(2分)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2分)(初二、初三组)一、选择题(共30分,每题1分)1 2 3 4 5 6 7 8 9 10C A BD C B C A D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A B D B C A D C D A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A C CB DC B C A B二、填空题(共30分,每题2分)31.大学中庸32.纪传司马迁33.魏晋刘义庆34.白居易新乐府35.春秋陶渊明36.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翰)37.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38.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39.指探使身后扬起的滚滚黄尘安史之乱40.倒装说的就是这个驼背老人吧41.称王大王的这样的行为越多,距离称王的目标就越远了42.比喻深厚的友谊经得起任何考验43.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要求齐王给他增加出使礼物44.世上利令智昏的人不猛醒回头,必然会葬身名利之中45.宁死不食嗟来之食坚守节义(意思对即可)三、阅读理解题(共30分)(一)46.李商隐(2分)47.深切思念故乡(2分)48.(1)全部选择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组合,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等意象,形成强烈的画面感,把旅途中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2)动静结合,画面外的动衬托着画面内的静,更突出了旅途中早行的寒冷凄清,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古诗文说课稿
古诗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具体古诗文题目。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具体古诗文出自教材版本具体年级具体单元。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单元主题,所选的古诗文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教育意义。
这首古诗文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独特的写作手法/深刻的思想内涵/优美的语言风格而著称。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文,学生能够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学情分析我所授课的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经过之前的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能够初步理解古诗文的大意。
但是,对于古诗文的深层内涵、写作技巧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文,背诵古诗文;理解古诗文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学习并运用古诗文的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朗读、赏析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古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文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体会古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学习并运用古诗文的写作技巧;感受古代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五、教学方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古诗文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内容和情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3《古诗三首-己亥杂诗》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3《古诗三首-己亥杂诗》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领悟诗文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并能够理解和运用其中的重点词语。
教材中选用的三首古诗分别是《己亥杂诗·其五》、《己亥杂诗·其六》和《己亥杂诗·其七》,这些古诗都是纳兰性德在己亥年所作的杂诗,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古诗文中的美好意境,同时也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然而,对于纳兰性德的这首《己亥杂诗》,由于其语言古朴、含蓄,学生可能对其中的一些词语和意境理解不够深入,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其中的重点词语,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感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比阅读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培养他们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其中的重点词语,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感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以及如何运用古诗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创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对比阅读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古诗文卡片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朗读古诗: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古诗的节奏和韵律,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初赛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赛试题答案
初赛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赛试题答案学习资料之 2019 古诗文阅读大赛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赛试卷(初中各组)预初、初一学生完成1-71题,满分100分初二、初三学生完成1-73题,满分120分完成时间均为90分钟一、默写题(共25分,每空1分)1.2.___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3.荷笠带斜阳,_青山独归远。
4.__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6.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7.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8.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9.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10.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1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2.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1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4.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5.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16.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7.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18._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19.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1.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22.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23.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25.毁誉不干其守,饥寒不累其心。
二、选择题(共25分,每题1分)26.以下不属于墨家学说观点的是()。
A.兼爱B.非攻C.节用D.中庸答案:D(儒家)27.以下不是编年体史书的是()。
A.《资治通鉴》B.《战国策》C.《左传》D.《春秋)答案:B(国别体)28.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的是()。
A.司马相如B.曹植C.阮籍D.屈原答案:D29.格律诗中被称为“颈联”的是()。
A.第一联B.第二联C.第三联D第四联答案:C30.以下有关“用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典是诗词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B.典,即典例故实,包括历史记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俗掌故、寓言逸闻以及流传下来的古书成句C.典故都在古代典籍中有确定的出处D.用典可使诗歌语言精练,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答案:C(不一定都有明确的出处)31.下列对菊花的意象在古诗词中的意蕴表述不正确的是()。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精品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精品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和《夜宿山寺》三首古诗。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佳作,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它们描绘了我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反映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他们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巧和鉴赏方法。
但是,对于这首诗的深层含义和创作背景,他们可能还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让他们体会古诗文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大意,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鉴赏古诗文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培养他们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感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大意,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会古诗文的魅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朗读、讨论、写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和简单介绍,让学生对这三首诗的作者和背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朗读: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这三首诗,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3.讲解:对每首诗的主题、意境和情感进行详细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写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关于这三首诗的短文。
6.总结:对学生的讨论和写作进行点评,总结这三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上海市2019年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
11.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以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孤:从小失去父亲。
书舍:私塾。
遂:就泣:哭。
得:能够。
学者:学习的人。
亲:父母。
一则:一方面。
愿:羡慕。
中心:内心。
恻然:怜悯、悲伤的样子。
苟:如果。
欲:想要资:钱财。
此指学费。
徒: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
少:幼时。
就书:上书塾(读书)。
翻译:三国时有个叫邴原的,他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寒。
七八岁时,他路过私塾,听到里面传出朗朗的读书声,禁不住号啕大哭起来。
私塾的老师跑出来问:“小孩子你为什么要哭?”邴原说:“失去了父亲的人容易悲伤,贫穷的人容易伤感。
凡是能进学堂的人,他们都有父母,可我从小死了父亲,没条件上学。
我一方面羡慕他们有父母照顾,另一方面羡慕他们有学习的机会。
看看他们,想想自己,心中就十分悲伤,所以忍不住哭了。
”塾师听了邴原的话,既同情又可怜他,想不到这孩子竟有这样的思想,“(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
”,塾师于是对他说:“如果你真想读书,我就不收你学费。
”邴原从此就入了学读书。
一个冬天过去了,邴原就会背《孝经》、《论语》。
本文用顺叙的记叙方式,把邴原幼小家贫,泣而求学;得到上学机会后,勤学苦读,仅用一个冬天,就能熟练背诵两本经书的事交代得清清楚楚,一个立志求学而且成绩显著的幼童形象活灵活现地站立在我们面前。
文中采用让人动容的对话描写,着重记叙了邴原泣学的经过。
全文不枝不蔓,言简意赅。
启示: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他免收邴原的学费,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魅力。
我们要好学,并且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试题详解(精品文档)
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试卷(预初、初一组)(比赛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写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1.以下成语与晏子无关的是( D )。
A.张袂成阴B.南橘北枳C.比肩接踵D.一鸣惊人A/C 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成为阴天。
形容人多。
出自《晏子春秋·杂下九》:“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晚明小品文代表作家的是( B )。
A.张岱B.于谦C.袁宏道D.徐渭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和自成一家的散文家张岱。
“三袁”的代表作有《满井游记》、《答友人》、《珂雪斋集》等,张岱的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竟陵派•徐渭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笔记体小说的是( C )。
A.《世说新语》B.《阅微草堂笔记》C.《梦溪笔谈》D.《聊斋志异》笔记体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是具有小说性质、介于随笔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
笔记体小说多以人物趣闻轶事、民间故事传说为题材,具有写人粗疏、叙事简约、篇幅短小、形式灵活、不拘一格的特点。
起源可以追溯到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笔记体小说写生命力的弘扬,重视雍容的气象,力戒虚浮骄矜,虚张声势。
《世说新语》在《汰侈》、《任诞》、《惑溺》等门以皮里阳秋的手法批评了过度的任性放浪与挥霍豪奢;东阳无疑《齐谐记》叙薛道询“服散狂走,犹多剧,忽失踪迹,遂变作虎,食人不可复数”,意在嘲笑那些无节制地服五石散的名士。
《阅微草堂笔记》更经常对虚浮骄矜、虚张声势的名士风度予以针砭,如卷十一指出:“伪仙伪佛,技止二端:其一故为静默,使人不测;其一故为颠狂,使人疑其有所托。
然真静默者,必淳穆安恬,凡矜持者伪也。
真托于颠狂者,必游行自在,凡张皇者伪也。
”而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中正有大量“狂生”,在蒲松龄笔下,使酒骂座的灌夫尤其受到推崇。
2019年第十八届上海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古诗文1-20
1.人日⑴思归入春才七日⑵,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⑶雁后,思⑷发在花前。
[1]⑴人日:古代相传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
⑵入春才七日:即人日。
把春节当成春天开始,故言“入春”。
⑶落:居,落在.....后。
⑷思:思归。
传说鸿雁正月从南方返回北方。
[2]入春已经七天了,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
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了,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2]作品赏析这是一首思乡诗。
诗的一开头,即以工整的对仗交代了时令及离家的时日。
开头二句,诗人淡淡地说出一个事实:“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笔调平淡,似乎不带什么感情,然而低吟之际,就会感觉到一股苦涩的思乡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
“入春才七日”好像诗人在核对一个事实:今天是正月初七,是新年的第七天。
然而一个“才”字,则透露出诗人的满腹心事。
诗人正在屈指计日,在作者的主观感受中新年已过去很久了,但是仔细一算,诗人只能不禁失望地说:原来入春才七天呀!——表现出作者对时间缓慢的感慨。
“离家已两年”一句也说得平平淡淡,好像不带什么感情,但是将“入春才七日”与“离家已两年”连在一起吟诵细品,可以感觉到一股无可奈何的帐惘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
诗人在客居生活中过了“春节”,进入了第二年。
到了“人日”,入春不过才七天,不能算长。
但从旧年到新春,已经跨了两个年头,因而可以说“离家已二年”。
“二年”既是客观事实,又是主管感受。
将“才七日”和“已二年”作了一个对比,短短的七日已让人难以忍受,离乡两年的岁月又是怎么样熬过去的呢!这两句平淡质朴的诗句中表现出诗人度日如年的心情。
后二句说春花未萌发之时,思归之念已经发动。
传说鸿雁在正月里从南方飞回北方,因此在后两句中作者借这个传说来抒写自己思归急切的心情。
在这个春天到来之前,他就盘算着回乡了,即“思发在花前”;可是现在新的一个春天已到来,眼看着春草将绿,春花将开,成队的鸿雁从头顶掠过,飞回北方,诗人却无法归去,所以说“人归落雁后”。
上海市2019年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 20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11.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以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孤:从小失去父亲。
中心:内心。
恻然:怜悯、悲伤的样子。
书舍:私塾。
苟:如果。
遂:就欲:想要泣:哭。
资:钱财。
此指学费。
得:能够。
徒: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
学者:学习的人。
少:幼时。
亲:父母。
就书:上书塾(读书)。
一则:一方面。
愿:羡慕。
三国时有个叫邴原的,他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寒。
七八岁时,他路过私塾,听:翻译到里面传出朗朗的读书声,禁不住号啕大哭起来。
失去了父亲的人容易悲伤,私塾的老师跑出来问:邴原说:“”“小孩子你为什么要哭?贫穷的人容易伤感。
凡是能进学堂的人,他们都有父母,可我从小死了父亲,没条件上学。
看看他们,想想自己,心另一方面羡慕他们有学习的机会。
我一方面羡慕他们有父母照顾,塾师听了邴原的话,既同情又可怜他,想不到这孩子竟中就十分悲伤,所以忍不住哭了。
”,塾师于是”)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
”““(有这样的思想,邴原从此就入了学读书。
一个冬天过去了,“如果你真想读书,我就不收你学费。
”对他说:邴原就会背《孝经》、《论语》。
本文用顺叙的记叙方式,把邴原幼小家贫,泣而求学;得到上学机会后,勤学苦读,仅一个立志求学而且成绩显著的幼就能熟练背诵两本经书的事交代得清清楚楚,用一个冬天,着重记叙了邴原泣学的文中采用让人动容的对话描写,童形象活灵活现地站立在我们面前。
经过。
全文不枝不蔓,言简意赅。
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启示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他贫不丧志,我们要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他免收邴原的学费,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魅力。
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好学,并且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古诗的说课稿
古诗的说课稿古诗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__ 》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册第单元的课文,__讲述/描绘/讴歌/赞美了。
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课文按的顺序/结构分为个自然段。
第1部分。
第2部分,第3部分。
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是学生学习技巧/方法的范文。
二、说教学目标本单元的课文围绕“__ ”这一主题展开。
该单元的重点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根据新课标精神,结合本课特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等生字,理解个词语;2、学会运用方法/技巧。
过程与方法:使用过朗读体会法,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帮助学生领悟语言的优美及其含义,感受作者的感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重点:学会技巧/方法;学会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略读/跳读/精读等朗读技巧。
难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因此根据本课目标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通过朗读体会法等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反复读文,感悟、想象,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运用方法分析__。
形成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通过阅读方法的学习体会__主旨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学会自学方法:初读,学字词;再读,知结构;细读,明中心;精读,表情感。
四、说教法过程1、创意境,导新课:通过相关视频、音乐、图片及文字资料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初读,学字词(略读法)请同学们运用自学方法来学习课文,自由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
如:等字词。
(略读课文: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尤其要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读懂__的大意。
)3、再读,知结构;(跳读)跳读课文,带着问题去读课文:1、__可以分为那几个部分?(即大结构是什么?)2、各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3、前后部分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联系?(通过跳读,明确了__的大结构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对__主旨有了初步了解,对于学习__中所用的表达方式或技巧起了很好的助推作用)4、细读,明中心;(小组读)分析各部分中的重点语句及重点词,结合这些进行提问并反复读重点句、字词,体会__感情。
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18古诗三首书湖阴先生壁说课稿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2.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教师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强调优点,指出不足,并提供改进方法。
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1.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针对性。
2.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更多有趣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图片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诗的意境。
3.视频资源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提问、解答、讨论。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对诗意的深入理解。
2.生生互动:小组讨论、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对诗意的理解和感悟,然后进行分享,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朗读古诗:让学生跟读,注意诗的韵律和节奏,感受古诗的朗读美。
2.解析生字词:讲解诗中的生字词和成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分析修辞手法:通过实例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等,让学生领会诗的艺术魅力。
4.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古诗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但对《书湖阴先生壁》的背景、生僻字词和修辞手法可能不够熟悉。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2019年上海市第十八届古诗文竞赛(41-50)
41.每变益上赵简子问于成抟曰:“吾闻夫羊殖者,贤大夫也。
是行奚然?”对曰:“臣抟不知也。
”简子曰:“吾闻之,子与友亲;子而不知,何也?”抟曰:“其为人也数变:其十五年也,廉以不匿其过;其二十也,仁以喜义;其三十也,为晋中军尉,勇以喜仁;其年五十也,为边城将,远者复亲。
今臣不见五年矣,恐其变,是以不敢知。
”简子曰:“果贤大夫也,每变益上矣!”赵简子问成抟说:“我听说羊殖是贤大夫,他的品行到底如何呢?”成抟回答说:“我不知道。
” 赵简子说:“我听说你和他关系很亲密,你却不知道他的品行,为什么呢?”成抟说:“羊殖的为人多次变化:他十五岁时,廉正不隐瞒自己的过错;二十岁时,仁厚爱正义;三十岁时,做晋国的中军尉,勇敢又富有仁爱之心;五十岁时,做驻守边城的将领,让已经和晋国远离的边民又重新亲近了。
如今我已经和他五年没见面了,我恐怕他有变化,所以不敢说了解他。
”赵简子说:“羊殖真是个贤大夫啊,他的每一次变化都是向好的方面发展!”赵简子:名鞅,相传为春秋末晋国正卿。
成抟(tuán):春秋末晋国大夫。
羊殖:春秋末晋国大夫,有贤名。
行奚然:品行怎么样?行,品行。
奚,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样”。
友亲:友好亲近。
中军尉:春秋时为武职,为京师及附近地区军队的首领。
远者:远方的边民。
复亲:重新亲近和好。
亲,亲近,和好。
是以:因此。
同“以是”,因为这样,以:因为。
是:这样。
果:果真。
子而不知:你却不知道。
而:却。
简析:本文选自西汉刘向的《说苑》。
一个人廉正而不隐瞒自己的过错,仁爱宽厚而崇尚正义,勇敢而富于仁慈之心,这是选文中羊殖这个人具有的高尚品德。
这表明羊殖的品行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变化。
“每变益上”讲的就是一个不断地规范、完善自己的品德修养的过程。
我们青少年难道不应该也是这样吗?45.梦溪笔谈·陨星梦溪笔谈·陨星选自沈括的《梦溪笔谈》,文章如实地记录了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常州地区发生的一次陨星坠落的真切生动的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2019第十八届古诗文阅读大赛31-40篇31.李离自刑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
过听杀人③,自拘当④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⑨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⑤,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⑩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⑥不受令⑦。
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当刑,失死当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11],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译文: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
他误听案情而错杀了人,把自己关押起来并定了死罪。
晋文公说:“官有贵贱之分,处罚有轻重之分。
下级官吏有错,不是你的过错。
”李离说:“我担任的官职是长官,也不让位给下级官吏;享受俸禄多,也不和下属平分利益。
现在我错误地听从了下级汇报而错杀了人,却把罪转嫁到下级官吏身上,这是没有听说过的。
”他推辞而不接受命令。
晋文公说:“你如果自以为有罪,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遵守法纪,错误地判刑也应判自己刑罚,错误地判人死罪就应判自己死罪。
您因为我能审察不明显的和判定疑难案件,所以让我当法官。
现在我错误地听取下吏的汇报而错杀了人,罪责应当死。
”于是他不接受命令,用剑自杀而死。
①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
②理:司法官。
③过听杀人:误听(案情)错杀了人,过:误。
④当:判决。
⑤居官为长:担任的官职是长官。
长:长官。
⑥辞:推辞,拒绝。
⑦不受令:不接受晋文公宽恕他的命令。
⑧自刎:用剑自杀,刎,用刀砍脖子。
⑨下吏:下级官吏。
⑩傅:附加。
11.听微决疑:意为观察到不明显的细节及判决疑难案件。
12.寡人:君主自称。
启发:要勇于承担责任。
作为司法官,李离因为听信了下级错误的汇报而杀错了人,他认为“失死则死”,于是坚持自杀。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
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
其规模巨大,体系完备,文字生动,叙事形象,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大,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题材撰写。
3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自《刘向·说苑·第九卷·正谏》。
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的这类人提出警告。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在三。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吴王想要讨伐楚国,告诉左右大臣说:“我会杀死所有敢劝谏我不出兵的人!”吴王的侍从中有个年轻人想要劝谏吴王却不敢,就怀里藏着弹丸,手里拿着弹弓,在后院游荡,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这样做了几天。
吴王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地沾湿衣服?”年轻人回答说:“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处在高处一边放声叫着一边吮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的后面;螳螂弯曲身子贴紧前肢想要取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旁边;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弹弓和弹丸在它的下面。
这三者都必定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身后的隐患。
”吴王说:“好啊!”于是吴王便打消了出兵的念头。
近义词:鼠目寸光、急功近利等含义: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螳螂捕蝉:螳螂想捕捉蝉,却不知潜在危险。
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等待时机从后面袭击。
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33.涸辙之鲋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
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
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出自《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庄周家里贫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有一次,庄周家里断粮了,无奈之下,他到监河侯那里去借粮米。
监河侯听了,故作大方地说:“好啊”,没有问题!不过,等我收了租地的租钱,才能借给你三百斤粮食,可以吗?”庄周听了很生气,但他也不愿意直接戳穿对方的谎话,就讲了一个故事。
“昨天我在路上走,在路上听见救命声。
我四处张望,原来是车辙里的一条鲋鱼。
鲋鱼见了我,边忙大声喊道:”老先生,我问它:“鲋鱼啊!你怎么啦?’它说:‘我从东海被冲到这里。
您能给我一桶水,救救我吗?我慷慨地点头答应道:”好啊!:我去南方劝说吴王和越王,引来西江水救你,可以吗?那里是水乡泽国,水多得不得了。
鲋鱼听了,非常生气地说:你这是什么话!我失去了正常生活的环境。
我只要有一桶水就可以救活我,而你却要到南方之后,放西江的水来救我。
您要是这么说,到那时,你恐怕只有到干鱼店里来找我!’庄周讲完这个故事,头也不回地走了。
曾。
“曾”如果放在否定词的前面,它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还”、“却”、“竟”,有时可不作解释。
上文“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中的“曾”,相当于“还”,意为还不如极早到死鱼店里去找我。
又,“曾不若弱子”,意为竟不如小孩子。
道理:庄周即庄子,他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于是就向富有的监河侯去借。
作者用十分简练的文笔,描绘出监河侯这个吝啬鬼的形象,揭示出了一个道理: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绝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大话和空话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解决实际问题,必须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
寓意:这个故事源于庄周借粮,监河侯开出了一张空头支票,要等到拿到金钱之后。
庄子‘忿然作色’,立刻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来反击监河侯。
庄子善于通过寓言故事来说理,这个故事是用来说明人做事要当机立断。
同时讽刺世人不从实际出发,做些无效的事。
鲋鱼的回答可以用“远水解不了近渴”概括。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
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
庄子: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34.修齐治平修齐治平出于《礼记·大学》。
修齐治平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指提高自身修为,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国家,安抚天下百姓苍生的抱负,泛指伦理哲学(比如齐家的孝,治国的忠,平天下的义)和政治理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的,但是以修身为基础,所以中国理论以自身修养为主,注重人文关怀。
古之欲明①明德②于天下者,先治③其④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⑤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⑥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⑦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⑧其知。
致知在格物⑨,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⑩皆以修身为本。
⒈明:阐明⒉明德:光明的德性⒊治:治理⒋其:他的⒌齐:整治⒍修:修养⒎正:端正⒏致:这里是充实的意思⒐格物:穷究事物的原理。
格:推究,探究⒑壹是:一切、一律、一概。
壹:一译文: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就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就要先端正他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就要先使自己心意诚实;要使自己心意诚实,就要先充实知识;要充实知识,又取决于对天下事理的推究。
对天下事理的推究之后,才能充实知识,获得知识后心意才能真诚,使自己心意诚实之后,才能端正自己的思想,端正自己的思想之后,才能进行自我修养,进行自我修养之后,才能整顿好家,整顿好家之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之后,才能使美德彰明于天下。
从高高在上的天子一直到平民百姓,无一例外都要以修身养性作为人生的根本。
词语应用:儒家用语。
“修”,指修身;“齐”,指齐家,“治”,治国,“平”,平天下。
他们以“修身”为中心,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主张由近及远,由己及人,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形成封建伦理政治哲学的整个体系。
这样,儒家的道德论便更加系统化、理论化。
35.湖心亭看雪《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并寄了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全文笔墨精炼,文笔清秀,表现力强,不足两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崇祯五年十二月2,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3。
是日更定矣4,余拏一小舟5,拥毳衣炉火6,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7,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8。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9、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10、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1。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12,一童子烧酒13,炉正沸14。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5?”拉余同饮16。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17。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18。
及下船18,舟子喃喃曰19:“莫说相公痴20,更有痴似相公者21。
” [1]1.湖心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在外湖中央一个小小的绿洲上,与三潭印月、阮公墩鼎足相对,成一个品字形。
从前叫湖心寺,明弘治间被毁,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重建,后又再修。
2.崇祯五年:为公元1632年。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3.俱:都。
绝:无。
4.是日:这一天。
更定:亦叫定更。
古时一夜分五更,每更两小时。
更定是一更开始,即晚上八时开始。
5.拏(ná):牵引,划动。
6.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皮衣拥着炉火。
毳,鸟兽的细毛。
7.雾凇:寒夜雾气。
沆砀(hàng dàng):白茫茫一片。
8.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
一白,全白。
一,全或都,一概。
9.长堤:此指西湖里白堤。
10.一芥:比喻舟极细小。
芥,小草。
11.粒:谷粒。
12.毡(zhān):毛毯。
13.烧酒:烫酒,温酒。
14.炉:烫酒的器具。
15.此人:这样的人,指作者。
16.拉:邀请。
17.三大白:即三大杯。
大白,酒杯名。
18.客此:旅居在此。
19.舟子:船夫。
喃喃:小声自语,嘀咕。
20.相公:原指宰相,后为尊称。
21.似:超过,胜过。
[2-3]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