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室纪实
坚持问题导向_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福建炼化EAP创“心”工作室应用心理助手工作纪实
74houghts & Culture 思想·文化2021 / 11 中国石化福建炼化公司从2013年开始试点EAP工作,依托外部专业EAP公司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2019年6月,成立福建炼化EAP创“心”工作室后,转为内外结合的方式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外部专业公司主要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内部EAP创“心”工作室则针对企业需求和遇到的各类问题设计开展EAP服务,并借助心理助手工具,让基层员工都可以应用心理助手卡片上的方法组织活动,服务公司生产经营中心工作。
急难险重 心理助手不缺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福建古雷石化在武汉中韩石化80名实习员工刚刚倒一个轮班,就按照当时政府要求,在酒店进行隔离。
EAP创“心”工作室在公司安全环保处的沟通协调下,设计实施了近两个月的持续线上活动。
这些实习员工大多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创“心”工作室针对他们的特点和关心的问题,设计了团队沟通、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用心婚恋、团队协作等5场活动。
活动全部通过腾讯视频会议进行连线举办,其中首尾两场活动将80名实习生分为6组,由创“心”工作室成员使用心理助手卡片上的方法组织活动。
“活动有趣,有意义,给我们枯燥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之前,我感觉是在黑暗中前行,通过这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福建炼化EAP创“心”工作室应用心理助手工作纪实□ 本刊记者 张春倩福建炼化EAP创“心”工作室应用心理助手工具为员工开展EAP服务。
图为该工作室与张肇宏劳模创新工作室合作举办团队协作活动。
李明 摄75houghts & Culture 思想·文化2021 / 11 中国石化一系列的活动,我感觉黑暗中有了一盏灯。
”“在5次的交流中我不仅解决了某些方面的问题,而且更加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维,让自己在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多角度思考问题,内心更加从容淡定!”实习员工说。
通过网络开展的系列活动有效地帮助在武汉实习的员工平稳度过了隔离期。
创新工作室事迹材料
创新工作室事迹材料
《创新工作室:突破传统的创意空间》
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是一个由一群年轻有远见的创意人士组成的团队。
他们致力于突破传统,开拓新的创意空间,激发和挖掘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和潜能。
在过去的几年里,创新工作室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成绩和事迹。
首先,创新工作室在设计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他们与各大知名品牌合作,为其设计出一系列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并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评价。
例如,在家居用品领域,他们设计了一款结合了科技和艺术的智能家居产品,受到了广泛好评。
在时尚设计领域,他们推出了一系列颠覆传统的服装款式,引领了时尚潮流。
这些都是创新工作室在设计方面的杰出成就。
其次,创新工作室在营销推广方面也有着惊人的表现。
他们不再沿袭传统的宣传方式,而是大胆尝试各种新颖的宣传方式。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和线下活动的结合,成功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他们拥有一支充满激情和创意的营销团队,不断创造出引人注目的营销策略,将产品推向市场。
最后,创新工作室在团队管理上也有亮眼的表现。
他们倡导团队合作和创意碰撞,鼓励员工自由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
每个员工都有机会参与到项目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这种开放式的管理模式,让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在创新工作室的不懈努力下,他们已经成为了行业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他们以“突破传统,创意无限”为口号,一直致力于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
相信在未来,创新工作室一定会有更加耀眼的表现和更加令人瞩目的事迹。
创新工作室事迹材料
创新工作室事迹材料篇一:“创新工作室”申报材料“创新工作室”申报材料——丽江市华坪县中心人民小学职工创新工作室,是职工创新创造、革新改造、技术交流、成果转化、名师带徒的“工作站”,是职工学习掌握新技术、提高劳动创新能力、总结应用先进操作方法的“加油站”,是开展技术协作活动的“职工之家”。
学校积极响应丽江市总工会的文件号召,认真实施并开展各项活动,充分发挥了学校工会的作用,提高了广大教职工的业务水平。
一、基本情况华坪县中心人民小学始建于1909年,是我县唯一一所省级示范性学校。
在校生有1804人,全校有教职工87人,其中男教师有24人,女教师有63人,专任教师82人,在专任教师中有小学高级教师45人,占56%;一级教师34人,占44%;学历达标100%。
中心人民小学是一个团结协作、充满活力、勤奋进取的优秀集体。
全体教职工素质高,业务精,工作作风好;炼师德,树正气,爱学生,钻业务,无私奉献,争创一流;平时能勤奋学习,努力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水平和能力,为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积极的贡献。
在教学改革、教研活动和育人服务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并以此次创建“创新工作室”为契机,进一步引导全体教职工岗位建功、岗位成才,以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勤于学习,提升素质中国有句古话:“活到老,学到老”,华坪县中心人民小学的全体教职工就是这句话的忠实践行者。
为了教育好学生,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汲取营养来丰富自己,我们从上不完的课、改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家务中,挤出时间,坚持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培训。
大家都深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在三尺讲台上展现出精彩的人生。
1、政治理论学习在思想上,我们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在学校工会的领导下,全体教职工有组织地认真学习,自觉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
2、业务素质培训学习在工作中,我们更注重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从来不会轻意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不管是上级主管部门、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还是相关的专业书籍,或者是学校里经验丰富的教师,都是我们提升自己素质的渠道。
创新党派工作 凝聚组织力量——农工党上海市徐汇区委会工作纪实
2017.05前进论坛38 “最佳的学习是创新,最好的纪念是传承,区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定会团结和带领全体党员在继承好优良传统的同时,让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
”农工党上海市徐汇区委会主委许剑民在上任之初如此表态。
在深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中,无论是常态化机制、规定性动作,亦或是创新型举措,农工党上海市徐汇区委会始终以强化基层组织功能和力量为核心,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使党派工作有创意、接地气、入人心。
博学活用的“研究组”结出学习参政累累硕果农工党上海市徐汇区委会邓小平统战理论研究组成立于1994年。
研究组成员以本区委会所属的农工党党员为主,邀请外区及大专院校、有关科研机构中的民主党派人士参与,形成一个开放式的学习与研究组织。
研究组从成立之初就制定了具体的活动制度和计划,每年选取一至两个热点发起主题征文活动,编印《参政文集》,共编印《参政文集》21集,入编文章1000余篇。
区委会多次荣获农工党市委会颁发的优秀理论研究、征文组织等荣誉集体称号,《徐汇区宗教工作中的依法管理与教育引导关系问题研究》《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定位、性质和功能》等多篇征文荣获农工党中央、徐汇区统战理论研究和调研成果一、二、三等奖。
研究组成员以“中国梦・农工情”为主题撰写的征文代表农工党上海市委会参加农工党中央演讲比赛,荣获一等奖。
近年来,研究组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和方法,通过征文、座谈、主题论坛、互联网等更为多样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不断推动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016年,区委会举办邓小平统战理论研究组主题论坛“幸福徐汇 健康家园”,研究组成员结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徐汇区“十三五”规划,从不同角度入手,研究并思考上海和徐汇在建设过程中保优势、补短板、促改革、抓落实的思路和举措。
“坚持学理论、议大事、谋全局、出思路,积极倡导开放式、互动式、研究式、共享式、启发式学习,充分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这是农工党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上海市委会主委蔡威对研究组提出的希望和要求。
奋飞不辍,星火相传——田迎技师创新工作室创建纪实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司乘对高速公路出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司乘人员提供舒适、畅通、安全的行车环境,是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八达岭高速公路管理分公司(以下简称“八达岭分公司”)的核心任务。
“田迎技师创新工作室”正是为满足司乘需求而创建。
在“田迎技师创新工作室”管理品牌构建与传播的过程中,八达岭分公司依据品牌建设模型,建立了长效机制,确保创建工作高点起步、高效运行,持续扩大品牌带动力和影响力。
“五·五规划”,创建高点起步八达岭分公司结合品牌构建所需要的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及运营管理实际情况,充分整合内部资源,以前瞻性的理念,确定构建“田迎技师创新工作室”管理品牌的“五·五规划”,即通过五个阶段实现五大目标:通过品牌创立、品牌发展、品牌突破、品牌实践、品牌深化五个阶段,实现打造一个田迎技师创新示范所、一条田迎技师创新示范路、一支全业务百人技师团队、一套高速公路业务技能评定标准、一个京津冀乃至全国交通行业集创新交流培训认证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三个保障”,创建高效运行组织保障,夯实品牌共建格局为促进品牌创建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八达岭分公司专门成立了品牌建设办公室,注重加强对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的指导,形成“党政支持、部门配合、劳模挂帅、职工参与”的品牌共建工作格局。
制度保障,打造完善的管理秩序八达岭分公司先后出台《田迎技师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田迎技师创新工作室技师团队选拔工作方案》《田迎技师创新工作室薪点奖励实施细链接:“田迎技师创新工作室”标识标识由“田迎”拼音首字母“TY”巧妙变形而成,以花朵形状作为标底,传递出凝心聚力、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
标识内部的“人”型线条顶部有五条白线,示意高速公路的发展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底部的“八”字,表示八达岭分公司以技能人才为基础和支撑,打造“田迎技师创新工作室”,积极弘扬工匠精神;两侧流畅的线条,形似道路的延伸,不仅阐释了京津冀一体化的“大交通”概念,又传达出“适需服务,畅行高速”的企业文化品牌。
劳模创新工作室宣传片脚本讲课讲稿
典型引“创”铸就蓝领梦——***“*****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纪实劳模是矿山的精英、工作的典型、学习的标杆,劳模精神更是体现着企业的主导精神,凝聚着企业的发展力量。
在这座充满文化与智慧的矿山,睿智的古书院矿工会领导班子,在上级工会的带领和指导下,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深入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让一批又一批“蓝领”在矿山绽放着更加绚丽的风采,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内生动力。
梦想,从这里启航岗位操作人员队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更是企业发展的希望。
为了实现他们的“蓝领梦”,古书院矿工会立足高远,以“李鹏飞创新工作室”为载体,通过劳模引领和示范,全面开启了岗位操作人员队伍建设的新征程,真正为他们打开了梦想之门。
领导重视是创建的前提。
***矿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领导小组,由矿长、矿党委书记担任小组组长,矿工会主席担任常务副组长,小组下设办公室,并纳入了工会、人力资源部、生产管理部、机电管理部、技术管理部等部门,形成了完整的活动机制和体系,负责指导、监督此项工作的总体创建和运行。
同时,出台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和《****矿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形成了“党政支持、工会组织、劳模挂帅、职工参与”的创建格局。
与此同时,投入2000余万元对“***创新工作室”进行硬件建设。
整个创新工作室占地近2000余平方米,分为实物区、模型区、办公区、6KV配电室和运输设备实操场地五大区域,并购置配备了培训教材、模拟仪器、多媒体教学,制作了室内牌板版面,为职工营造出了安静优雅的学习氛围和设备齐全、能够满足多工种需求的学习条件,为广大职工搭建了交流促进的学习平台。
服务,从这里开始为了更好地推进“***创新工作室”的运行,***工会坚持“高标准推进、高质量服务”的理念,严格遵循省市总工会和集团公司工会的创建标准,按照有冠名、有场地、有团队、有经费的创建标准,紧紧围绕重点建设项目、关键技术岗位和重点生产环节,开展技术革新、发明创造、金点子合理化建议、难题会诊、项目研发等技术创新活动。
创新型工作室事迹材料
创新型工作室事迹材料
《创新型工作室》事迹材料
近年来,创新型工作室的概念在各行各业开始兴起。
这些工作室以激发创新和促进多样化思维为宗旨,旨在打破传统的工作模式,鼓励员工尝试新颖的方法和理念,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一个创新型工作室的事迹。
位于市中心的一家创新型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员工的创意和创新思维。
工作室的环境优雅舒适,员工们可以自由地利用空间和资源,释放他们的潜能。
每周,工作室都会举办创新讨论会,员工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以便得到同事们的反馈和建议。
工作室的创新委员会也会定期评估员工们提出的创意,并在需要时提供支持。
这样的举措,使得工作室成为了一个源源不断的创意和创新的温床。
在这个创新型工作室里,员工们被鼓励进行跨部门的合作。
他们不仅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内发挥专长,还可以借助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来创造更有价值的工作成果。
这种开放式的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员工们的工作效率,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加创新的解决方案和产品。
此外,创新型工作室也鼓励员工们参与创业和创新项目。
工作室定期举办内部创业大赛,鼓励员工们提出创新项目,获得资金支持和资源帮助。
这些项目不仅激励员工的创业精神,也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
通过这些方式,这家创新型工作室成功地激发了员工们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员工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创新产品。
这种创新型工作室的经验,无疑会成为其他企业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劳模创新工作室汇报材料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篇一:张永洁劳模创新工作室20XX年工作总结张永洁劳模创新工作室20XX年总结张永洁劳模创新工作室主要从事金属切削加工探讨及 cnc 加工推进的改善,以提高冷加工生产的效率为重心,工作室自20乂乂年8月创建至今已有3年,长久以来,我们通过学习、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冷加工技术和经验,将经过实践、梳理和总结后的先进操作方法和加工技术推广至行业内部,同时负责数控编程人员集中管理及培养,提供指导、培训等技术支撑,推进和推广金属切削加工工艺及刀具应用的研究。
为充分发挥劳模在企业创新中的示范引领和帮、扶、带、教作用,将个人的先进经验转化为群体的技能优势,工作室把在技术、生产中遇到和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总结,形成相关标准,从而带动了工作室成员整体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工作室在开展工作的同时,还不忘丰富员工们的精神世界,以书为友,以书会友,点燃智慧,照耀人生,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充分分配好我们的时间,把工作和生活完美的结合起来,在工会的指导下我工作室于今年的5月至6月中旬举办了以“阅读.积淀.升华” 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培养职工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职工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同时对职工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职工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职工们在阅读过程中有感而发,结合自身的工作、生活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读书笔记,为做到“我运动,我健康,我工作,我快乐”,在开展读书活动的过程中间,工作室还组织成员员于三勤生态园举办了真人cs拓展训练,在工作与读书之余,让他们贴近自然,放松心情,通过拓展训练与书本中的内容有机的结合,增强团队意识,促进团队协作,使他们团结互爱,缩短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同时也净化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为面对以后的工作与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次读书活动,共有19名成员写作了读后感,其中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工作室为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成员搭建了创新平台,使许多的创新成果在劳模工作室孵化完成,并获得了多项专利,在去年我部门主要申报了5项专利,今年共有两项专利获得授权,分别是:1.“机械加工红外线直线找正器”;2. 内螺纹数控铣削自动程序编程软件;有三项获得了发明专利申请受理,分别是:1.“重型工件平移装置”;2.“一种重型零件扭曲变形消除法”;3.“一种重型零件弯曲变形消除法”,同时我工作室在20乂乂年完成了《大型轧机牌坊高效自动化加工》这一项目,曾获得过常州市职工科技创新奖一等奖,今年,该项目又在全省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的评比中获得了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关于企业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的汇报
关于企业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的汇报职工是企业创新的主体,职工创新是我们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内容。
工会近年来认真贯彻省公司的相关部署,坚持将促进职工创新作为最重要的工作紧抓在手,突出创新创效主线,狠抓重点难点攻关,推动职工创新走深走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解决了生产管理营销培训领域的一些突出问题,推动了职工队伍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建设。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推动职工创新工作室发展情况我们供电公司现有职工创新工作室3个,近三年累计创新成果达26项,获得专利16项。
在省公司和市总工会指导下,我们积极推进职工创新活动,着力改进方式提升内涵。
一是强化物资保障,协调落实了每个工作室的工作场所,配备了完整的对口的创新设施。
二是强化制度管理,为每个工作室量身定制了各自的管理制度,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活动流程、考核标准、攻关机制、奖惩办法等。
参加工作室的职工都能严守制度,亲力亲为,不仅能动脑思考问题,动手解决问题,而且能动笔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实现了以自行设计制作为主。
三是努力推动创新,强化流程管理,从立项、申报、实施到成果转化、表彰等环环紧扣,提高创新工作的务实性,通过创新解决问题,提高效率,确保每项创新都能从解决问题出发,以解决问题收尾。
四是促进示范引领,选树德高望重、技术高超的带头人,发挥先进典型在创新活动中的支柱作用,依靠他们的丰富经验、精湛技术带领更多职工参加创新、热爱创新,在日常工作中创造金点子、“QC”成果,获得更多的小发明、小创造、小改进。
五是积极转化成果,将所有成果广为宣传展示,积极转化应用于实际工作,让更多的人熟悉和掌握。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在肯定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职工创新工作与上级的要求、事业的需要相比,还有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工作室成员参与度不够,视野不够开阔。
一些成员只挂名不出勤,不积极去思索解决问题,当然也没有什么成果。
对实际需要的工器具创新不屑去做,实际面临的重大技术问题又无力解决,虽有创新但不能突破。
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作者:刘利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8期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我们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
以动力驱动创新,以创新促进发展,企业创建创新工作室是落实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充分发挥优秀高技能人才作用、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发展的主要举措。
近年来,吉林油田公司坚持技能有为、创新无限的理念,积极响应国家“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号召,与时俱进,积极作为。
紧紧围绕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精准发力、开拓创新,积极打造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创新工作中的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培育更多更好的专业技术娴熟、善于改革创新、追求精益求精的优秀团队,切实激发员工创新热情、提升岗位技能。
关键词:创新工作室;建设;技能一、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1、以阵地建设为基础,推进创新工作室创建高点起步。
创新工作室是在技术、技能、业务、培训等方面有专长,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命名的专家型团队,是企业培养学习型、知识型、技术型和创新型职工的一个重要载体。
是以立项攻关、流动课堂、技师讲座等为内容,以创新创效、解决难题为方向,通过“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的引领示范,探索公司职工培养新方式,进一步扩大公司创新载体,不断提升公司自主创新能力。
依托创新工作室提升员工在企业中创新工作能力,不仅仅可以有效的实现生产力的最大化,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激发员工创新创效的内在动力。
鉴于创新是油田公司运行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领域,更需要不断完善创新体系。
几年来油田公司持续推进深化改革,使创新规模逐年扩大,创效能力逐年提升,形成了吉林油田整体的创新活力,有利地促进了吉林油田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经济指标的改善。
创新工作室主要工作成效
创新工作室主要工作成效“对于没有方向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正因如此,20xx年6月,在厂工会的大力支持下,氯碱二车间“姜锦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
工作室主要以公司及厂里的创新主体思想为导向,紧密结合离子膜烧碱系统的生产实际与工艺特性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截止10月份检修,车间在创新工作室的引领下,20xx年共完成选题攻关项目8项;现场改造项目27项;撰写专利12项,授权6项;完成论文16篇,其中5篇被《20xx年全国烧碱行业技术年会论文集》采用。
创新成果也在车间生产经营中得到较好体现,4—9月份车间变动成本为.58元,较13年下降7.96%,水、电、汽等主要能源消耗也较去年下降36.52%。
创新重在新,在工作室的示范作用下,车间也首创了几项行业内独特的先进操作技术。
最具代表性的是车间独创的电解槽阳极液的二级加稀酸技术,摒弃了传统的电槽阳极入口单级加酸操作,通过发明的盐水ph值二次自动调节装置,将精盐水的ph值初步调至5—6后与循环淡盐水混合,再在电解槽入口进一步添加17%盐酸将盐水ph二次调整到2,有效的减少了阳极液氯酸盐生成量,减轻了淡盐水在后续系统中的返氯情况,提高了离子膜电解槽电流效率;还有游离氯分类测量法、氢压机在线并撤机操作、泡罩塔解体等创新技术均为行业内首次提出并成功应用于实际生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技术创新工作室就是车间技术中心的核心,现由40名技术人员、班组长、技术能手共同组成,姜主任就是工作室的领头人,但是,一个人杰出算不上杰出,大家杰出才就是真正的杰出,为充分发挥并构成这个团队“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局面,工作室一直著重将成员的技术创新创造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我们著重从实效性启程,根据各岗位操作方式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把驾车5年来在生产实践中碰到的和化解的疑难问题及一流操作法展开总结萃取,并推广应用至实际生产中。
从而唤起了工作室成员的技术创新热情和技术创新活力,助推了车间员工的集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
市总工会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记实(共5篇)
市总工会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记实(共5篇)第一篇:市总工会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记实文章标题:市总工会创建劳模创新记实构建创新平台打造劳模品牌劳动模范是社会的中坚和时代的骄傲,他们爱岗敬业,奋发图强,甘于奉献,勇于实践,在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建国以来全市共涌现出各级劳动模范7741名,在他们当中有许多是战斗在工作第一线的技术能手、革新能手、比武状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作用,以劳模精神引领广大职工群众创业、创新、创优呢?劳模创新的创建,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劳模创新是以知名劳模命名并围绕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开展技术创新的组织。
劳模创新不但为劳模进行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技术协作、发明创造提供了场所和条件,也为各行各业培养了一大批爱岗敬业、懂技术会管理的知识型、技术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发芽露尖2004年,**矿务集团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以全国劳模、高级工人技师殷春银命名的劳模创新,专门用于技术创新和技术交流。
“殷春银”挂牌以后,积极围绕企业安全生产的重点和难点,大胆进行技术革新,先后完成了11项科研和技术革新项目,其中2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全国煤炭系统、市合理化建议大奖,创经济效益160多万元。
徐矿集团工会立即将这一新生事物在全公司进行了推广,仅仅一年多时间,徐矿集团夹河煤矿“夏伯党团队学习室”、旗山煤矿“张北平实用技术创新室”、张集煤矿“鲁顺东机电技术创研会”、三河尖煤矿机电科“陆振祥创新”、权台煤矿“高传号创新工作研究室”、张双楼煤矿“王庆雨创新”等各具特色的劳模创新“破土而出”,“开花结果。
”“张北平实用技术创新室”,已单独或与同事合作完成122项技术改造项目,实施技术革新项目31项。
江苏省劳动模范、高级工人技师夏伯党利用团队学习室,带出了一大批岗位标兵、创新能手和技术比武冠军,学习室成为青年职工成才的摇篮。
他本人不仅成为闻名煤田的“机电神医”,(本篇文章来源于←好范文-百度直接输入“好范文”第一个网站便是)而且还出版了个人专著——《夏伯党煤矿机电设备故障排除法》,徐矿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皇新海专门为这本书写了序。
劳模创新工作室汇报
劳模创新工作室汇报篇一:20XX年劳模创新工作室年度总结20XX年“徐志敏创新工作室”工作总结“徐志敏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以培训新上岗职工为初衷,以解决生产中疑难问题为根本目的,以革新操作工艺、改善设备工作性能、完善作业流程、优化职工劳动环境为最高最求,先后开展了道口信号机发光盘的研制及站场信号机发光盘供电电路的改造创新,解决了新安站微机联锁电源屏及尹管办厂内电瓶车故障。
现将全年主要工作及带来的经济效益总结如下:一、研制了道口信号机发光盘,改造了两道口信号机发光盘。
道口信号机是保证铁路道口安全的主要设备之一,它能向道路上过往道口的车辆、行人显示道口的开放或关闭情况。
由于现有部分道口信号机构造陈旧(采用TX12-25/12-25型双灯丝白炽灯泡灯光显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灭灯率高、光强不足、能耗高及瞭望条件差等问题,仅靠机车鸣笛示警已不能满足要求,在目前道口行人、行车通过不断加大的背景下,经常因道口车辆抢道而造成机车紧急制动或途停,这些问题会不断地影响道口安全,甚至有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给我处铁路沿线道口的行车安全带来很大的压力。
目前我处还有笃西路、济微路、蒋庄等道口信号机仍使用双灯丝白炽灯泡灯光显示。
因此需要安全可靠的保证信号机长时间、清晰、准确以及无故障的信号显示,给道口行人及车辆已醒目的安全提示显得尤为重要。
为改善道口信号照明状况,创新工作室成员结合现场实际,仔细查阅相关技术要求,研发、制作道口信号机发光盘。
电路工作原理:一次侧点灯电源为AC220V 50Hz,经过R 型变压器隔离降压,变压器次级电压为AC13.6V,经KBP206桥式整流,C1电容滤波,7812三端稳压器输入端电压约为DC17V,经三端稳压器稳压和C2电容的再滤波,供应LED发光盘的点灯电压为稳定的纯直流DC12V。
元器件选配:选用KBP206整流桥、L7812三端固定稳压器、50V/100uF/22uF电解电容、高亮度红白LED发光管、铜箔电路板等电子元件及材料,进行电路设计。
为创新发展聚智赋能——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二院建设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纪实
43用好科技创新“加速器”“4年多来,我们开展的创新项目共有60余项,内容涵盖黄河流域治理、矿山生态修复、煤矿采空区调查、绿色能源勘查等多个领域,为单位创造经济效益2.2亿元,被河南省总工会批准为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说起工作室创新成果,张奕哲如数家珍。
2019年8月,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二院承担的煤层气水平井工程时间紧、技术要求高,为保证工程快速推进,工作室创新团队在改进技术工艺方面开展了多次攻关。
终于,一种钻井用无线随钻测斜仪快速连接接头装置研制成功。
“这项成果不仅可以减少钻井施工事故率,提高作业效率,还荣获了国家发明专利。
”工作室绿色勘查组组长辛红旗说。
新安县沿黄河生态综合治理项目14号矿坑,由于坡陡坑深,治理难度大。
若按设计施工,沿着坑边向外放坡,修成一级一级台阶,会对周边的田地、树木造成很大破坏。
于是,工作室矿山生态修复研究组组长李好飞召开研讨会,讨论制定了新的治理思路,决定采用采坑边缘进行放坡,形成的废渣填入坑内,然后再对场地进行客土覆土、土壤培育,最终形成成区连片耕地,达到了治理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紧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等重点项目,依托自身优势,持续开展科研立项和技术研究,助力河南生态文明建设。
”冯跃封说。
(作者单位: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二院)绕矿山开采工艺、绿色矿山建设、矸石山生态修复、煤矿采空区治理等课题开展研讨。
同时,工作室还组织人员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地质勘查技术、绿色矿山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国土空间规划等专业知识培训和重要年会活动、行业技能大赛,并在单位内部开展形式多样的名师带徒、科技攻关、劳动技能竞赛等活动,夯实了全面创新的基础。
聚焦国家战略“谋发展”工作室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以解决项目勘查、设计和施工全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消化、吸收新技术为主题;以高效绿色勘查、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岩质高陡边坡治理、岩土质滑坡防治、绿色矿山建设和全域山水林田湖草整治等关键技术为主要方向;以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地质灾害治理、绿色勘查等为主要工作领域。
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情况总结范本
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情况总结范本一、引言职工创新工作室是公司为了推动创新发展,提升职工创新能力而成立的专门机构。
成立工作室的初衷是为了激发职工的创造力和潜能,鼓励他们参与公司的创新项目。
本文旨在总结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情况,分析其成果和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二、工作室创建情况1. 创建背景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公司决定成立职工创新工作室,激发职工的创新活力,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2. 成立过程职工创新工作室的成立是经过公司高层讨论和决策的,成立之初设立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工作室成立后,需要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组织研发团队,为职工提供创新培训和资源支持。
3. 工作室规模职工创新工作室的规模逐渐扩大,目前共有30名职工参与其中,包括研发人员、设计师、市场人员等。
工作室设有独立的办公空间和研发实验室,配备先进的设备和工具。
4. 工作室成果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一年多来,取得了一些丰硕的成果。
工作室参与了多个创新项目的研发和实施,其中不乏一些具有高技术含量和市场前景的项目。
通过职工的不断努力和创新实践,工作室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和商业价值。
5. 工作室问题虽然工作室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创新工作室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其次,职工对创新工作室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宣传和培训。
另外,工作室的项目选择和管理也存在一些挑战,需要加强对项目的评估和监控。
三、对策和建议1. 完善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针对创新工作室存在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问题,可以借鉴其他公司的成功经验,建立起适合自身情况的组织模式。
可以考虑引入创新管理专家,对工作室的运作进行评估和指导,提出改进建议。
2. 强化宣传和培训为了提高职工对创新工作室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应加强对工作室的宣传和培训。
可以通过公司内部刊物、会议和培训讲座等形式,向职工介绍工作室的成果和项目,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
要行·先行·能行——山东省平阴一中创新教育纪实
十年之前,或许没人想到一所普通中学里会诞生400多项学生专利,也没人想到会有几十名学生拿着专利证书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进入名牌大学。
而这个奇迹,就发生在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
十年对平阴一中而言,不仅代表着校史册上页码的增加,更记录了这所学校由艰难摸索到跨越发展的蜕变。
与这场蜕变同步的,还有平阴一中的创新教育体系建设。
历经十载,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平阴一中的一块“金字招牌”。
如今的平阴一中正满载着“创新我行”的坚定信念,朝着未来更光明的前景,踏出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脚印。
2003年底,平阴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建校刚两年的平阴玛钢外国语学校与平阴一中整合,组建新的平阴一中。
而并校之际,玛钢外国语学校正陷入困境:债台高筑而又求借无门,教师人心惶惶,生源流失严重。
就在举步维艰的时刻,学校的创新教育却静悄悄地萌芽。
从开始的默默无闻到如今的生机勃勃,现任学校创新教育中心主任的刘小虎见证了平阴一中创新教育从无到有、从毫不起眼到崭露头角的过程。
2003年5月,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了第十九届济南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生昝洋发明的“变压式插座”获得了二等奖,这本是值得大肆宣传的美事,但经济危机、教师危机、教学质量危机让学校根本无法顾及这几个人所取得的“小成绩”,以致全校几乎没人知道这件事,参赛完全变成了个人行为。
尽管没有受到关注,平阴一中的创新教育并没有就此打住。
2004年~2006年,学校每年都派出学生参加济南市、山东省以及全国的各种科技创新大赛。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4月,平阴一中学生李鹏凭借发明作品“天梯防盗窗护栏”一举夺得山东省第二十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同年8月,他又代表山东省参加了全国第二十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从那以后,平阴一中默默无闻的创新教育渐成星火燎原之势。
创新教育的发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推动了专利的诞生,仅在2006年4月,平阴一中的学生就成功申报实用新型专利16项,这让已经迈向良性循环轨道的学校开始注意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创新工作室申报事迹材料
创新工作室申报事迹材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创新工作室是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创新项目,并得到老师的指导和支持。
作为创新工作室成员,我有幸参与并主持了许多项目,并在这些项目中不断锻炼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下将详细介绍我在创新工作室的申报事迹。
我参与了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项目。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团队积极探索交通管理领域的现有问题,并基于现有技术和算法,设计了一个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原型。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了创新工作室提供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支持,例如树莓派、传感器以及编程工具等,成功搭建了一个可以实时监测道路情况并做出交通管控决策的系统。
通过这个项目,我接触到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并学会了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和技术能力。
我还参与了一个关于垃圾分类的创新项目。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团队通过调研发现,垃圾分类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大多数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有限,导致垃圾分类的工作进展缓慢。
我们设计了一款垃圾分类助手APP,旨在帮助居民更加便捷地进行垃圾分类。
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我负责APP的界面设计和用户体验优化,通过对用户的行为和偏好进行分析,设计了一套符合用户习惯的界面和交互模式。
最终,我们的APP在实际测试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了居民的认可。
通过这个项目,我不仅学会了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还提高了自己在界面设计和用户体验方面的能力。
我还主持了一个关于智能家居系统的创新项目。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团队针对家庭生活中存在的诸多不便利之处,设计了一套智能家居系统,实现了家电远程控制、环境监测等功能。
作为项目负责人,我对项目进展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安排,并成功协调各个团队成员的工作,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还与多家家具企业和科技公司进行了合作,从中学习到了许多与实际业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为我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国优秀创新工作室案例
全国优秀创新工作室案例一、电子信息类1. 某高校电子信息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由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组成,致力于研究和应用新颖的电子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
工作室成员开展了一系列项目,包括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图像识别的人脸识别系统、智能健康监测设备等。
通过项目实践,工作室成员不仅提高了专业技能,还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机械工程类2. 某高校机械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由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组成,致力于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的创新研究。
工作室成员开展了一系列项目,如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智能制造系统的研发、新型材料在机械领域的应用等。
工作室成员通过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的水平,还培养了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新能源与环境科学类3. 某高校新能源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由新能源与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组成,致力于研究新能源技术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创新项目。
工作室成员开展了一系列项目,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与优化、风能利用技术的研究、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等。
通过项目实践,工作室成员不仅提高了对新能源和环境科学的理解,还积累了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生物医药类4. 某高校生物医药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由生物医药专业的学生组成,致力于研究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项目。
工作室成员开展了一系列项目,如药物研发与筛选、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生物医学影像的分析与诊断等。
通过项目实践,工作室成员不仅提高了对生物医药学科的理解,还培养了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五、文化艺术类5. 某高校文化艺术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由文化艺术专业的学生组成,致力于文化艺术领域的创新研究和实践。
工作室成员开展了一系列项目,如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艺术品设计与创作、舞台剧的编导与演出等。
通过项目实践,工作室成员不仅提高了文化艺术方面的专业技能,还培养了创意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经济管理类6. 某高校经济管理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由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组成,致力于研究经济管理领域的创新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工作室纪实创新工作室纪实打造培育高技能人才平台汇聚改革创新发展智慧力量集团公司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纪实今年以来,集团公司工会积极研究探索推动企业发展和履行工会组织职责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坚持以提升职工队伍素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为着力点,强力推进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
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充分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将企业技能高、爱钻研、肯攻关的优秀人才“孵化”成为出类拔萃的技能大师和技能领军人才,影响和带动着广大职工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积极投身到企业改革创新、克难攻坚、转型发展的大潮当中。
一、凝聚共识、加强领导,把劳模创新工作室建成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加速器”(一)形成“三个共识”,确保创建工作高点起步。
集团公司工会不仅高度重视培育、选树和表彰更多创新型的劳模先进人物,而且非常关注劳模的成长成才,积极为劳模发挥聪明才智搭建广阔舞台。
一是坚持把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弘扬劳模精神的有力载体。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能够激发劳模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引领广大职工积极投身企业改革发展实践之中。
二是坚持把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提升职工素质的重要抓手。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能够进一步发挥劳模的传帮带作用,为广大职工学习劳模、创先争优提供平台,促进职工素质提升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三是坚持把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全员创新创效的有效途径。
劳模工作室的创建,能够加快企业技术攻关、技术改革、发明创造、管理创新的步伐,引领广大职工小改小革创效益、岗位创优做贡献,以职工建功立业的卓越成效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在形成以上共识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集团公司工会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的意见》,组织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总结推广了兴隆庄煤矿、鲍店煤矿、济三煤矿、东滩煤矿等单位的先进经验,积极培育劳模创新工作室品牌。
目前,全公司已命名授牌12个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36个不同工种、类型的矿处级工作室初具规模。
其中,高兴亮工作室与潘兴波工作室,分别被授予全国能源化学系统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
(二)强化“三个保障”,确保创建工作高效运行。
一是组织保障。
为促进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集团公司成立了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领导小组,对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提出了四个基本要求:一是“高”,起点高、标准高;二是“实”,内容实、措施实;三是“亮”,“亮”出行业、企业特点、特色,要有新意;四是“沉”,沉到生产一线——到车间、到班组。
各基层单位注重加强对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指导,积极创造条件,形成了“党政支持、工会组织、部门配合、劳模挂帅、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是措施保障。
坚持把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各级工会的重点任务,着力抓好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提质覆面,要求3000人以上的矿处单位以及具有相当经济当量的能化公司,至少要创建2个不同专业的工作室,其他单位至少要创建1个工作室,使工作室数量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促进了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开展。
三是经费保障。
集团公司工会对每个由集团公司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补助经费10万元,并根据工作室完成目标任务情况,结合日常检查评估结果,逐步加大经费支持力度。
工作室所在单位也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为工作室更好地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提供必要条件。
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东省首席技师、山东省劳动模范高兴亮为组长的兴隆庄煤矿高兴亮劳模创新工作室,吸纳了多名省、市级劳动模范及高技能人才,该矿党政不仅为工作提供了宽敞明亮的办公场所、活动基地,还配备了专业仿真教学仪器及数百套电子设备,在集团公司每年投入10万元经费的基础上,该矿坚持每年投入资金8万元,为工作室健康运行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二、精心组织、强势推进,把劳模创新工作室建成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动机”(一)抓实“三个管理”,确保创建工作规范运作。
一是强化规范管理。
集团公司工会建立完善工作室考核制度,细化评价标准,明确了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三有”原则,即有一个冠名、有一块牌子、有一支团队;要求达到标志明显、场所固定、设施齐全、组建团队、制度完善、经费到位、台帐详实、成效明显等8项标准;要求劳模工作室应明确专人牵头负责,有一名或几名在技术、业务、服务方面有专长、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知名劳模作为核心,每个工作室成员不低于6人,组成工作型团队。
并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工作制度、活动制度和管理办法,明确劳模创新工作室主要任务是结合生产实践,以实施技术改进、承担技术改造任务、负责技术难题攻关、落实职工合理化建议、审查技术方案、培养后备技术力量;引导和带领广大职工围绕企业生产技术上的重点难点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等开展达标竞赛、技能竞赛、专题合理化建议、“六小”活动等。
同时,要求劳模创新工作室围绕创新立项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逐步建立月度例会制度、外出考察报告会制度、半年工作室推进会、年度总结会等,力求运作不断规范化、信息资源共享最大化、学术研究讨论经常化。
二是细化过程管理。
明确劳模创新工作室申报的课题、课题实施目标、课题实施的主要措施以及课题实施效益预测。
要求创新工作室定期开展活动,对立项的课题进行深入调研和实践。
集团公司工会对工作室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对工作室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三是突出效果管理。
注重结果运用,充分调动工作室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各基层单位把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和职工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予以重点培育和支持。
结合单位生产经营、科研创新的实际要求,每年确定一个以上的创新项目,并以单位与劳模工作室签约的形式进行明确和要求,所在单位工会定期对劳模工作室进行检查指导。
通过对创新工作室考核评价,对组织健全、活动正常、制度完善、创新成果显著的优秀工作室给予表彰奖励,并积极申报上级命名挂牌;对于取得的优秀创新成果,优先推荐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评比;对活动开展不力、不出创新成果、流于形式的不达标工作室予以通报,获得命名挂牌后连续2年未取得公司级及以上技术创新成果的将予以摘牌,形成正反双向激励机制。
(二)突出“三个结合”,确保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把创建工作与职业技能竞赛紧密结合。
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载体,组织开展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技能比武和各项专业劳动竞赛,提高了职工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在组织开展的职工技能比武、重点工程劳模竞赛、群众性科技创新等活动中,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示范、表率作用,极大调动和发挥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发展。
二是把创建工作与搞好技术创新紧密结合。
坚持把创新工作室作为新时期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主阵地,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引领作用,紧贴企业生产中的难点,开展群众性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活动,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
兴隆庄煤矿高兴亮工作室,先后完成了煤矿液压综合实验台、电牵引采煤机弧形二次负压降尘装置等30多个革新项目,提高了机电设备科技含量和运行效率。
三是把创建工作与职工素质提升活动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劳模在提升职工职业道德素质、技术技能素质和创新创优素质上的辐射作用,深化“创争”活动,培育德才兼备、业务精通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随着培育体系日臻完善,劳模创新工作室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才孵化器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集群效应得以彰显。
济三煤矿张磊工作室以“活动常态化、课题丰富化、人员多元化、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立足矿选煤厂“5510”百人成才计划,在选煤厂选拔35岁以下五类工种和五类管理层面人员,每类人员选拔10人,共计100人,进行专业培养,力争通过两年时间,让这100人成为岗位工和管理人员的标杆,带动全厂其他同志立足岗位成才,有力促进了职工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引领职工、提升技能,把劳模创新工作室建成培育职工成长进步的“孵化器”(一)强化教育培训,促进技能提升。
借助于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一载体平台,广大劳模以传承技术、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己任,推行实施“师傅+徒弟”的传帮带模式。
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开展“样板培训”、“集中培训”、“现场培训”等多元化培训,名师担教员,现场变课堂,案例当教材。
围绕技术创新、流程优化和工艺改进等方面内容展开定期或不定期技术交流,结合井下现场所遇到的“一通三防”和隐患处理方法以及科研、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专业化培训,很多新职工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就能在工作岗位上独挡一面。
兴隆庄煤矿高兴亮工作室根据采煤一线职工业余时间少的实际,成立了流动课堂,利用矿井大检修时间及每月一次的班前时间到区队送视频、授技术、解疑惑,同时还定期组织技术比武等活动,有效激发了职工学技术、提业务的积极性。
鲍店煤矿开设王维福三机维修公开课,举办了区队自主安全技能培训班和班前“小课堂”,积极传授“设备故障六先六后排除操作法”、“通讯设备五步维修操作法”等11集视频课件,累计培训职工2900余人次。
(二)加强人才培养,传承技艺绝活。
劳模创新工作室坚持把传承技艺绝活作为首要任务,将先进工艺和方法,以电子文档和资料文稿的形式记载在案,供每一名成员参考学习,创造出“核心技术讨论法”、“典型案例示范法”、“模拟仿真训练法”、“岗位实地培训法”等培训方式,使团队迅速得到成长。
工作室技能大师经常深入工作现场指导教学,强化技术指导,实施“传帮带”,倡导“精一会二学三”,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挖掘职工中的“绝招”“绝技”“绝活”。
(三)发挥示范作用,引领青工成长。
劳模创新工作室积极推行导师带徒制度,技术带头人与他们的徒弟签订了《名师带徒协议书》。
通过“师带徒”这一新形式,明确了师徒职责,针对徒弟素质现状指导参加小改小革、技术创新、岗位练兵等活动,提高了职工的技术素质。
同时劳模创新工作室聚集了一批业务和技术骨干,针对生产和工作中的难题,动脑筋、想办法,攻坚克难,成果频出,也增强了职工的创新能力。
兴隆庄煤矿高兴亮工作室已带出60多名高级技师和技师,有120多名职工成为单位技术骨干;134人取得高级工和技师职业资格,57人被评为集团公司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带头人。
济三煤矿张磊工作室累计培养了21名具有技艺绝活的高技能人才和能够继承传统技术工艺的能工巧匠,共有11名徒弟获得了高级工和技师资格证书。
其中,刘士平被评为公司首届“十大杰出技工”,朱宁康、张震等人多次在公司和省煤炭系统技术比武中获得优异成绩。
四、攻坚克难、彰显价值,把劳模创新工作室建成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的“智囊团”(一)服务企业生产,发挥技术核心作用。
工作室定期组织召开现场交流研讨会,主要针对现场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交流讨论,集思广益、攻克难关,克服解决了安全生产中的技术障碍,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