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性质掌握气体的制备和收集方法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1.2 教学内容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气体的制备: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气体的收集和实验操作第二章:气体的制备和收集2.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制备气体掌握气体的收集方法和注意事项2.2 教学内容排水法: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向上排空气法: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气体的收集实验操作第三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3.1 教学目标理解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2 教学内容氧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密度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性、氧化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助燃、不支持燃烧、与水反应碳酸第四章: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培养4.1 教学目标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提高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4.2 教学内容实验操作技能:气体制备、收集、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观察和分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第五章:综合练习与拓展5.1 教学目标巩固空气成分、气体制备和收集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5.2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题:空气成分、气体制备和收集知识点的应用拓展活动:设计实验验证气体性质第六章:教学目标与内容6.1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掌握水的电解和氢气、氧气的制备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6.2 教学内容水的组成:氢元素和氧元素水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水的电解: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第七章:水的电解和氢气、氧气的制备7.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备氢气和氧气掌握氢气、氧气的收集方法和注意事项7.2 教学内容电解水的方法:直流电源、实验操作步骤氢气、氧气的制备: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氢气、氧气的收集实验操作第八章:氢气、氧气的性质8.1 教学目标理解氢气和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掌握氢气和氧气的用途8.2 教学内容氢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氢气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性、氧化性第九章: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培养9.1 教学目标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提高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9.2 教学内容实验操作技能:水电解、氢气和氧气的制备、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观察和分析:氢气、氧气的性质实验第十章:综合练习与拓展10.1 教学目标巩固水的组成、电解和氢气、氧气的性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10.2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题:水的组成、电解和氢气、氧气的性质知识点的应用拓展活动:设计实验验证气体性质第十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1 教学目标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现象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11.2 教学内容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原理、应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现象: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际案例: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应用第十二章: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12.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实验操作12.2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设计、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分析:反应物和物的质量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第十三章: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培养13.1 教学目标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提高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13.2 教学内容实验操作技能:化学反应实验、质量守恒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观察和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现象第十四章:综合练习与拓展14.1 教学目标巩固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14.2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题: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知识点的应用拓展活动: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第十五章:单元总结与复习15.1 教学目标总结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复习和巩固单元内容15.2 教学内容单元知识点总结:空气的成分、气体制备和收集、水的组成和电解、氢气和氧气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复习练习:单元知识点应用和巩固复习目标:确保学生掌握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实验操作技能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的内容,包括空气的成分、气体制备和收集、水的组成和电解、氢气和氧气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等。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溶液的定义、组成及性质,溶液的制备方法,溶液的浓度计算,以及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溶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溶液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对溶液制备方法和浓度计算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讲解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溶液制备方法和浓度计算,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组成、性质及制备方法。

2.学会计算溶液的浓度,能运用溶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溶液的概念及性质2.溶液的制备方法3.溶液浓度的计算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

3.利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溶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量筒、滴定管等。

2.实验试剂:水、酒精、盐、糖等。

3.教学课件:溶液的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

4.教学参考资料:溶液的制备方法、浓度计算实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溶液的日常生活图片,如饮料、药剂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什么状态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引出溶液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溶液的定义、组成及性质,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点,让学生了解溶液的基本特征。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制备不同浓度的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从而加深对溶液性质的理解。

2020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单元 全单元教学设计

2020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单元 全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的现象,知道溶液、溶剂和溶质的概念。

2.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以及简单实验的设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讨论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体会物质在溶解时的扩散时一个自发的过程,了解水是一种溶解能力很强的溶剂,能溶解很多物质,切这个过程绝大多数是不可逆的。

2.感受生活中的化学,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小组讨论与探究实验中体会交流与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以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三、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蔗糖、氯化钠、碘、高锰酸钾、水、汽油、酒精、红墨水、玻璃棒、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五、教学过程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知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二、教学重点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伴随着吸热和放热现象,感知固态NaCl、NH4NO3、NaOH溶解时的热效应。

三、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植物油、洗涤剂、水、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广口瓶、橡胶塞、玻璃管、橡胶管、U形管、气球、蜡烛、小木块等仪器和固态NaCl、NH4NO3、NaOH等药品五、教学过程课题2《溶解度》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

3.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实验,认识饱和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及转化,2.通过蒸发溶剂和降低温度获得晶体,认识结晶的方法。

九年级(初三)化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九年级(初三)化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九年级(初三)化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常见化学现象和实验方法。

2.掌握基本的化学计算方法,可以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知识点第一单元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种类2、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3、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不平衡第二单元元素及其化合物1、元素的概念和种类2、元素周期表3、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4、常见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第三单元酸、碱与中性溶液1、酸、碱和中性溶液的概念和特征2、常见酸、碱和中性溶液的性质和用途第四单元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测定方法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催化剂的作用第五单元化学计量与化学反应热1、物质的量和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2、化学计量的实际应用3、化学反应热的概念和测定方法第六单元电和化学反应1、电和电流的基本概念2、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3、电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应用三、教学方法1.给学生大胆投入、积极参与。

将实验设计、操作和观察等的环节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讲解与自学实行“翻转课堂”。

学生先通过课本、视频、网络等媒介学习相关知识,再由教师进行讲解、引导、答疑。

3.提倡课堂互动,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解题方法与练习相结合。

按不同难易程度,结合不同类型的例题、习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验和探究机会,通过实验测定和数据处理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报告质量等。

2.采取小组合作、竞赛、研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评价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3.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加强对学生思考、探究和表达能力的评价,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课本、工具书和电子教辅等。

2024年初三化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精编(三篇)

2024年初三化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精编(三篇)

2024年初三化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精编一、教学目标1.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加强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安排1.第一单元: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本单元主要讲解物质的基本概念、组成及性质, 引导学生进行物质分类和性质测定实验。

通过实验操作, 加深学生对物质的认识和理解。

2.第二单元: 常见元素和化合物本单元主要讲解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和化合物的结构。

通过实验操作, 掌握元素和化合物的实验室制备和性质。

3.第三单元: 化学方程式本单元主要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的类型及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通过实验操作, 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4.第四单元: 溶液与离子反应本单元主要讲解溶液的概念及其中离子的反应, 引导学生理解酸、碱和盐的性质。

通过实验操作, 让学生掌握溶液的制备和性质。

5.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本单元主要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和速率方程。

通过实验操作, 让学生掌握测定反应速率的方法。

6.第六单元: 氧化还原反应本单元主要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领域。

通过实验操作, 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7.第七单元: 酸碱中和反应本单元主要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pH值和酸碱指示剂。

通过实验操作, 让学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室操作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理论教学结合实验教学。

通过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能力。

2.采用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和案例,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实验操作,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学设计(共5课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学设计(共5课时)
-自行设计并完成一个溶液制备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应用,了解它们的作用和原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调查成果,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3.拓展作业:
-阅读与溶液相关的化学史料,了解溶液研究的发展过程,撰写读后感,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4.教学策略: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安全意识,确保实验过程顺利进行。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学设计(共5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溶液的定义,掌握溶液的组成和特点,了解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学会使用浓度概念描述溶液的组成,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的计算方法。
3.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如溶解、稀释等,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实验操作。
-搜集有关溶液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应用案例,分析其原理,进行课堂分享,增强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
4.预习作业: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了解溶液的物理性质、溶液的沸点、凝固点等概念,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针对预习内容,提出至少两个问题,课堂上与同学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情感态度作业: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操作技能。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初三化学第九单元教案最新范本

初三化学第九单元教案最新范本

初三化学第九单元教案最新范本认真备课,不但备学⽣⽽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的教学⽅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第九单元教案内容,感谢⼤家阅读,希望能对⼤家有所帮助!初三化学第九单元教案1教学准备教学⽬标1、了解⼆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途,掌握⼆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知道SO2的漂⽩原理。

教学重难点⼆氧化硫与⽔反应。

可逆反应。

教学⼯具多媒体翻页笔⽩板笔⽩板刷教学过程[投]当天的空⽓质量⽇报[讲]请看当天空⽓质量⽇报的污染指数及⾸要污染物、空⽓质量级别、空⽓质量状(⾸要污染物有⼆氧化硫、⼆氧化氮、可吸⼊颗粒)[讲]今天我们来共同讨论关于硫、氮及其化合物的问题[板书]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氧化硫(sulphur dioxide)和三氧化硫[投影视频]硫磺的存在形式和硫单质的物理性质[讲解并投影⼩结]存在形式:游离态:⽕⼭⼝附近或地壳的岩⽯化合态:硫化物和硫酸盐,如硫铁矿FeS2、黄铜CuFeS2、⽯膏(CaSO4·2H2O)、芒硝(Na2SO4·10H2O)[板书](⼀)、硫(sulphur)俗称硫磺。

1、硫的物理性质:淡_固体,难溶于⽔,可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熔沸点都很低。

[思考]⽤何种⽅法除去沾在试管上的硫单质?(⽤CS2 洗涤,加热升华法)[问]⽐较活泼的⾮⾦属单质,常见化合价为-2,0,+4,+6,你能说出其代表物吗?写出你所知道的硫化物[投影][问]硫单质的处于硫元素的中间价态,那么硫会有哪些化学性质呢?[讲]硫既有氧化性⼜有还原性[板书]2、硫的化学性质①氧化性:与绝⼤多数⾦属反应[投影]Fe+SFeS Cu+SCu2S (与变价⾦属⽣成低价⾦属)2Na+S==Na2S (研磨并轻微爆炸)Hg+S==HgS (除去有毒的Hg的⽅法)[板书]与⾮⾦属反应:H2+SH2S[讲]制得的H2S是⼀种臭鸡蛋⽓味的有毒⽓体,有强还原性。

2024年初三化学下学期教学计划(4篇)

2024年初三化学下学期教学计划(4篇)

初三化学下学期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我们初三化学备课组在学科核心组的引领下,突出重点,深化研究,立足服务,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校本教研制度,努力促进自身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的转变,以“为每一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和“激发求知欲望,倡导自主学习,坚持因材施教,全面提高素质”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自身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和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做贡献。

以学校发展为己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真心、真情、真爱去实践所肩负的责任,在学校的发展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下学期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的九至十二单元及总复习。

要求学生能记住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定义,化学用语的意义、写法;记住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以及常见无机物的命名、分类、组成和相互反应的一般规律;记住常用的化学仪器名称和用途、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等。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能根据一些简单化学事实、和实验现象识别物质或物质的性质;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我们备课组是一个以年轻教师为主体的充满活力、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集体。

本学期面临中考,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抓好常规;分工到位。

学期伊始,我们备课组要正确处理了教学与自学、课堂与训练、教学活动与正常教学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学安排得以井然有序的正常进行。

1、本学期教学整体安排:每周集体备两次,集备一周课,再上课。

3、我们继续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讨,延续听课、议课的制度,旨在备课组内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此外,我们还将积极参加区级和市级的教研活动,为新教材的实施广泛积累经验。

4、关于化学日常作业的情况,我们严格控制学生的书面作业全批全改,同时也加强对学生以往并不重视的软性作业的检核力度。

5、统一学资料、统一学进度、统一测试。

本备课组的老师无论是谁在别处得到的教学资料,都努力做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备课效率。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和分类;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液的配制方法。
2.难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与应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溶液的性质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深入理解溶液的概念和特点。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注意作业书写的规范性和清晰性,便于教师批改和反馈。
3.提交作业前,请学生认真检查,确保解答正确、表达清晰。
4.教师批改作业后,学生要认真对待教师的批改意见,及时改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5.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自己的化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让学生掌握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进行溶解度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现象的欲望。
1.溶液的概念:教师讲解溶液的定义,强调溶剂和溶质的概念,举例说明溶液的组成。
2.溶液的分类:介绍溶液的分类,如气态溶液、液态溶液、固态溶液等,并举例说明各类溶液的特点。
3.溶解度:讲解溶解度的定义,分析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并结合溶解度曲线进行讲解。
4.溶液的配制:介绍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包括计算、称量、溶解等步骤。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备课方案-word文档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备课方案-word文档

第九单元溶液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2.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4.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5.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6.了解溶解度的含义,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7.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8.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9.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混合的综合计算.1.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掌握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3.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4.通过练习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5.通过溶质质量分数及其和化学方程式混合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1.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正确观念.2.通过溶解度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如:鱼池缺氧和增氧等,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3.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本单元的重要溶剂——水是第四单元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物质溶解于水的微观解释,则是以第三单元的知识为重要依据,而关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则是第五单元与本单元的有机结合.由于有了以上各单元的知识作为储备,才有利于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学好了本单元知识也可以为学习后面的知识打下基础.例如:关于酸、碱、盐溶液的相关性质学习就需要以本单元的知识为基础.因此说本单元知识既是本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联系全书的一个纽带.本单元的三个课题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课题1 溶液的形成》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其中涉及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这一课题主要是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以后的教学做准备.《课题2溶解度》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主要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可以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课题3溶液的浓度》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课题1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课题2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溶解的限度,课题3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一定量溶液中究竟含有多少溶质.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这样的编排设计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本单元包括8个实验、2个探究.对其中的部分实验和活动教学建议如下:《课题1溶液的形成》中[实验9-1]内容和操作简单,学生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因此可以把重点放在对实验现象的微观解释和溶液、溶剂、溶质概念的建立上.[实验9-2]和[实验9-3]是固-液、液-液溶解的几个例子,建议结合生活经验并充分利用书中提供的图片分析溶解情况.实验中有的物质溶解,有的物质不溶解,学生会产生疑问,有问题是一件好事,对下一课题学习饱和溶液和溶解度概念会有帮助.[实验9-4]应注意让学生看清每一步实验,实验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观察乳化现象,可与溶解现象对比,分析时应注意二者是不同的.[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应由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设计方案并绘制简图,教材中提供的实验用品及记录表对学生设计实验有提示作用,学生会根据提示设计出用温度计来测量溶解前后溶液温度变化的相关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去思考在没有或者不用温度计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溶液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学生通过探究,一方面可以认识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常伴随有放热和吸热现象,同时又能体验探究的乐趣、探讨研究问题的方法并学会检验自己设计的方法.《课题2溶解度》中[实验9-5]和[实验9-6]学生通过对氯化钠溶于水和硝酸钾溶于水的实验现象,来得出饱和溶液的概念.[探究]——溶解度曲线,比较简单,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绘制曲线并不困难,但是要注意其基本含义和数学上数轴的区别,这一点学生易引起混淆. [课外实验]——自制白糖晶体,实验比较复杂,要求的操作技巧也较高,教师应加强指导,提供一些必需品,鼓励学生动手试一试.《课题3溶液的浓度》中[实验9-7]由于硫酸铜在水中溶解的时间比较长,建议在此可事先将硫酸铜研磨成粉末或者换成其他有色晶体(如:红糖)效果会更好,或者在此设计问题讨论:如何加快硫酸铜等晶体的溶解速率.[实验9-8]是一个定量实验,应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教材43页图9-19表示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可先组织学生分析各仪器的使用方法,各步骤的操作要求,例如:托盘天平的使用与读数,量筒的使用与读数等,然后再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发现学生有错误操作时,要及时纠正并分析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重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2.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3.建立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以及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5.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简单的计算以及溶质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混合的综合计算.【难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2.乳化和溶解的区别.3.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4.溶解度概念的形成.5.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的引入.6.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混合的综合计算.1.本单元的课题1、2的相关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多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拿到课堂中来,以此来促进教与学的双向互动.2.对于本单元出现的一些用微观角度来理解宏观现象,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前面出现过《物质构成的奥秘》的知识属于微观知识基础,要加以引导,其次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采取恰当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可以借助多媒体软件把微观粒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宏观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3.在本单元出现了由定性问题向定量问题的深入过程,学生对于定性问题(例如:物质溶于水后可以形成溶液)比较熟悉,但是对于定量地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却很少思考,但在有了溶液的形成的基础知识以后,再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活动探究和讨论,也不难理解.4.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内容比较枯燥,没有丰富的活动探究和实验来伴随,可以考虑设置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为载体,将计算融于问题的解决中,使学生有一种急于得出结果的冲动,同时要简化计算数据,将重点放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这样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又解决了问题.例如:可以举例说明生理盐水的配制的相关计算;家庭洗衣服时,在衣服的漂洗过程中,用相同质量的水分次漂洗好,还是一次漂洗好等问题的计算.《课题1溶液的形成》包含两部分内容,即“溶液”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在课前教师应了解学生有哪些有关溶液的知识,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如:平时喝的糖水、医用生理盐水、医用葡萄糖溶液等)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溶液”这一部分内容时,探究实验贯穿始末,利用四个探究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小结的步骤,使学生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始终把生活实际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溶液的重要作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例如:在教授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这些特征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配制好的医用生理盐水出现浑浊现象时为什么不能使用?在教授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时,应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绘制简图,然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学生通过活动和探究,一方面可以认识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同时又能体验探究的乐趣.在分析中引导学生从微观世界来想象扩散和水合的过程.《课题2溶解度》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两个实验和几个讨论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在做[实验9-5]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判断物质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必须确定“一定量溶剂”和“一定温度”这两个条件,当这两个条件不变时,多数物质的溶解都有一定的限度.了解了这两点,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当物质溶解达到它的限度时,这种特殊的状态就是饱和状态,该溶液就是饱和溶液.如果条件改变,饱和溶液就有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了.另外在建立溶解度的概念时,一定要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在不同的温度下、不同的溶剂里,溶质溶解的情况,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是表示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情况,简单介绍三种情况就可以了,可不必深究.而气体的溶解度与日常生活有着非常丰富的联系,例如:烧开水、汽水的制作工艺、鱼池缺氧和增氧等.可鼓励学生把化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考虑并提出问题,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掌握和巩固知识,例如:炎热的夏天,鱼为什么常常会浮出水面?打开汽水瓶盖时,常常会有泡沫冲出来的原因是什么?《课题3溶液的浓度》内容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展开,先介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然后利用这一概念进行简单计算.在介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时,从学生的常见事物入手,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指出这些溶液中溶质的多少,并通过设问指出这是一种粗略的表示方法,而有时需要具体的表示溶质的量,在此基础上介绍“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可分为三类: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2.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3.把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计算的关键是能准确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所以在练习中重点应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最后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在配制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总结并归纳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案内容:一、课题: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 学习目标:了解化学科学的起源、发展及其研究对象;掌握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学会使用简单的化学实验仪器,进行观察和实验。

2. 教学重点:化学科学的起源、发展;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3. 教学难点:物质的微观结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化学科学的起源、发展及其研究对象。

(3)课堂讲解:讲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4)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课题:第二单元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 学习目标:了解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性质;掌握化合价、离子符号等基本概念;学会书写化学式、方程式。

2. 教学重点: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性质;化合价、离子符号等基本概念。

3. 教学难点:化合价的确定;化学式的书写与计算。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组成的思考。

(2)新课导入:介绍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性质。

(3)课堂讲解:讲解化合价、离子符号等基本概念。

(4)练习书写:指导学生书写化学式、方程式。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三、课题:第三单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学习目标: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掌握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本质;学会使用实验装置进行物质的性质实验。

2. 教学重点: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本质。

3. 教学难点:物质的化学变化的判断;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性质的思考。

(2)新课导入:介绍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课堂讲解:讲解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本质。

(4)实验操作:指导学生使用实验装置进行物质的性质实验。

部编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下册化学教学计划(完整)

部编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下册化学教学计划(完整)

部编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下册化学教学计划(完整)简介该教学计划是针对部编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材的教学安排与安排。

本计划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化学知识点,如化学元素、化学反应等。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

教学内容安排1. 单元一:化学元素与化学式- 讲解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 研究化学元素的符号命名规则。

- 掌握化学式的书写和计算。

2. 单元二:化学反应方程式- 研究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类型分类。

- 掌握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 进行相关实验,观察不同反应的现象和产物。

3. 单元三: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变化- 研究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变化的基本概念。

- 探究物质的溶解和沉淀现象。

- 研究化学方程式的应用,解析实际问题。

4. 单元四:酸碱中和反应- 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中和滴定的原理。

- 研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计算。

- 进行酸碱滴定实验,观察指示剂的变化和中和终点的确定。

5. 单元五:金属与非金属- 研究金属与非金属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 探究金属的氧化反应和非金属与金属的置换反应。

- 进行相关实验,观察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现象。

6. 单元六:有机化学基础- 引导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如碳原子的特殊性质和碳的化合价。

-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分类。

- 进行简单的有机合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评估与考核1. 平时作业:每课时布置相关练作为平时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结合实验环节,要求学生撰写详细的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3. 期中考试:进行一次期中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前半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教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本课题包含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通过学生的探究,使学生在客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粒子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体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其关系。

第二部分介绍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通过学生思考,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第三部分通过实验简单介绍了乳化现象,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课题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有一定的难度,理解乳化现象也有一定难度,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探究实验,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乳化现象有较直观的了解。

第1课时溶液的概念、特征和组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1)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教具准备】NaCl溶液、CnS04溶液、CuC12溶液、KMnO4溶液、FeCl3溶液、NaCl 固体、糖、CuS04晶体、水、玻璃棒、100mL烧杯(若干)、药匙、碘、汽油、高锰酸钾固体、酒精、试管(若干)等。

【导入新课】展示已配制好的五种溶液:NaC1、CuS04、CnCl2、KMn04、FeCl3。

让学生观察,并设疑:这些漂亮的液体让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活动】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

其实,我们看到的液体都是溶液。

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第一课题──溶液的形成,学了本课题后同学们的猜想与假设自然有了答案。

【活动与探究1】几种固体物质溶于水(请同学依据实验填写下表)。

药品:NaCl、糖、CuS04晶体、水仪器:玻璃棒、100mL烧杯三个、药匙【交流现象】请一组同学解释实验过程及现象: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于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doc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doc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内容第九单元溶液主备人教材分析内容特点:溶液是常见的混合物,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

课题一主要是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

第二课题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主要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

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可以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

第三课题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结构特点:本单元的三个课题中,第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第二课题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溶解的限度,第三课题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一定量溶液中究竟含有多少溶质。

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这样的编排设计是本书的一个特点,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教学目标1.知道溶液的组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2.知道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能用物质溶解度解释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3.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熟练地将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

4.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技能,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对科学探究方法的体验。

教学难点1.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

2.对溶解度概念的认识。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实验或联系日常生活与生产实例导入;通过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突出重点;通过教师精讲点拨突出难点;利用精选典型习题进行练习;通过师生共同总结深化理解。

课时划分课题1 溶液的形成2课时课题2 溶解度2课时课题3 溶质质量分数2课时单元复习1课时课题9-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时编号 1学习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燃烧的条件2. 灭火的方法和原理三、教学难点1. 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2. 灭火方法的选取和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燃烧和灭火的过程。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水、土、灭火器等。

2. 课件和教学素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燃烧的过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燃烧的三个条件,并进行解释和阐述。

3. 实验演示:进行燃烧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燃烧的过程,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4. 灭火方法的讲解:介绍灭火的方法和原理,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灭火。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运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和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燃烧和灭火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的提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九、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安排一课时,即45分钟。

十、教学内容安排1. 燃烧的条件(10分钟)2. 灭火的方法和原理(15分钟)3. 燃烧和灭火的实验操作(10分钟)4. 燃烧和灭火在实际中的应用(5分钟)5. 总结和拓展(5分钟)六、教学活动设计1. 燃烧条件的探究: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探讨燃烧所需的条件。

2. 灭火方法的实践: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不同灭火方法的优缺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体备课
个性设计
一、创设情境、认定目标
演示实验:取一块轻玻璃片,在玻璃片上滴上几滴水,上放一个盛水的小烧杯,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迅速搅拌使之溶解,拿起烧杯,观察现象。
观察现象:玻璃片与烧杯固定在一起。
小组讨论:猜想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小组讨论后展示)
演示实验:将上述固定在一起的玻璃片与烧杯放在热水中,观察现象。
2、怎样判断溶质溶剂?
3、什么是乳化现象?
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分组实验:观察食盐、糖、硫酸铜晶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教师巡视,对个别组加以辅导。)
小组展示:填表
食盐

硫酸铜晶体
现象
结论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下面让我们再来观察老师的这五种溶液,要求仔细观察有些什么特点,注意对溶液的整体体和局部进行对比。
教学重点
1.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对科学探究方法的体验。
教学难点
1.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
2.对溶解度概念的认识。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
与手段
利用实验或联系日常生活与生产实例导入;
通过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突出重点;
观察结果:玻璃片与烧杯分开。
猜测结果:硝酸铵溶解时使溶液温度降低,玻璃片上的水层遇冷结冰,将玻璃片与烧杯冻在一起。
精讲:有些物质溶于水吸热,有些物质溶于水放热。引入课题,认定目标。
二、实验探究、交流合作
设问: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物质溶于水是否都是这样的?
小组展示:
学生1:它们的颜色不同。
学生2:每一种液体都一样。
学生3:它们都是混合物
师质疑:(教师边引导学生观察边口述溶液、溶质、溶剂的定义并将它们板书到黑板上)什么是溶液?溶液有哪些特征?
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哪些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
小组展示:
生1:均一、稳定。
生2:糖水,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第三课题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结构特点:
本单元的三个课题中,第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第二课题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溶解的限度,第三课题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一定量溶液中究竟含有多少溶质。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这样的编排设计是本书的一个特点,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教学目标
1.知道溶液的组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2.知道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能用物质溶解度解释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熟练地将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
4.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技能,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3:医生用的碘酒,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教师设疑:在生活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当油渍滴到了你的衣服上时,你将怎么办?
生答:用水和洗衣粉洗。
活动与探究(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小组展示:不同溶质溶剂的溶解情况,并填写下表
溶剂
溶质
现象



高锰酸钾
汽油

汽油
高锰酸钾
结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
通过教师精讲点拨突出难点;利用精选典型习题进行练习;
通过师生共同总结深化理解。
课时划分
课题1溶液的形成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
课题2溶解度2课时
课题3溶质质量分数2课时
单元复习1课时
课题
9-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级化学备课组
课时编号
1
学习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内容
第九单元溶液
主备人
教材分析
内容特点:
溶液是常见的混合物,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课题一主要是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
第二课题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主要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可以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
学生展示:
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
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或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
生3:溶液是透明的。
师: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
二、整体感知、自主学习
自学:阅读课本第26到30页,明确以下内容:
1、什么是溶液?溶液有哪些基本特征?
课后反思
课题
9-1溶液形成(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
课时编号
2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理解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2.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学习重难点
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比较。
难点:实验方案的评价以及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小结:①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②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③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
诱思2:溶液与乳浊液的区别。
五、巩固训练、反馈矫正:《练习册》P23/3、5、16、17、18题
六、自我提升、归纳总结:学生从获得知识、方法方面总结,教师系统归纳。
3、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学习重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集体备课
个性设计
一、情境导入、认定目标
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对溶液有哪些认识?
活动与探究(三):水、植物油、洗涤剂溶解情况探究
小组试验后展示:
现象
试管内加入
物质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
水和植物油
水、植物油、
洗涤剂
教师精讲:
1、乳浊液概念: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2、乳化现象:
四、点拨诱思、质疑释疑:
诱思1: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