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
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理论在当代的新变化与新特征
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理论在当代的新变化与新特征作者:谭明翠来源:《山东青年》2015年第02期摘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总结了“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这一论断在后来被概括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深刻矛盾。
此理论迄今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在这百年之中,世界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动,当今环境也与当时迥然不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否还适用?它在当代如何发展?有何新特征?这是本文关心的核心问题,也试图作一个阐释。
关键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新变化;新特征一、问题的提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存在着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这一基本矛盾的发展将产生两方面的矛盾:一是资本主义生产规模的无限扩大同劳动群众有致富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二是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同整个社会的生产无政府之间的矛盾。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痼疾,由此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产生。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后,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的介入,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但是,二战以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广大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崛起深刻改变了世界局势,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新形势、新条件之下,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理论是否还适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所以也必然是发展的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理论也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充实。
二、相关研究的简要回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理论一直都是广受学界关注的议题。
林金忠考察“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说”的学说史,认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趋势的某些论述,后来逐渐被归结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说’所依据的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趋势的推演存在逻辑漏洞。
”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来看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是必然没有前途的。
张雷声在《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看资本主义历史走向》一文中总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认识资本主义历史走向的关键。
浅析资本主义的最终命运小论文
浅析资本主义的最终命运小论文摘要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资本累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等三方面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从社会发展的长河看,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包含着一系列矛盾: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的。
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使用价值,要想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两者是对立统一不可分割的。
具体劳动反应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抽象劳动反映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市劳动的社会属性。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这一系列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
为什么商品的各种矛盾导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呢?在私有制的条件下,各个商品生产者都是具有独立的财产或产权、独立的经济利益、自主决策并对决策后果负责的市场主体。
因此,他们的劳动是私人的事情,是私人劳动。
商品生产是以社会分工为前提和基础的。
每个商品生产者在社会分工体系中只从事某种或某几种产品的生产,而他们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因而需要互相交换其产品。
这样,各个生产者在客观上都是为社会需要而生产,他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
简单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包含着资本主义矛盾的胚芽。
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商品不再是小商品生产者独立进行的私人劳动的产品,不仅社会分工更加深化和细化,形成庞大的、复杂的社会分工体系,而且生产商品的活动已经由有一定规模的、有严密内部分工的企业有组织地进行。
但是生产资料和产品仍旧是私人财产。
这样,简单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就发展成为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于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也就会以更加激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的关系
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的关系内容摘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
资本家在追逐高额利润动机的驱使下,拼命扩大生产,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市场上的商品找不到销路,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衡引发了经济危机。
因此,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词:基本矛盾经济危机私人占有资本主义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其表现为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个别企业的高度组织性、计划性的矛盾以及生产无限发展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这种矛盾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以及其他社会矛盾,支配着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
但是,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中,社会化的生产力却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地榨取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值的能力。
这样,已经社会化的、由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本应该由劳动者共同所有,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已经在社会范围内实行严密分工、协作而社会化了的生产过程,本应由社会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管理、调控和控制,却分别由各自追求的最大限度利润的私人利益的少数资本家进行管理;共同劳动生产的社会化产品,本应由劳动者共同占有,用于满足社会需要,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私人支配,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
这就形成了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
资本主义越发展,科学技术以至社会生产力越发展,社会生产化的程度越高,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就越是成为资本的生产力,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的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就越是不可避免。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趋势(精)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趋势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历史命运,马克思恩格斯早在一个半世纪之前就已做了深刻的分析,得出了明确的结论。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政治经济矛盾的总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在经济方面,这一基本矛盾集中体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在政治方面,则集中体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的政治、社会危机。
资本主义的灭亡、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阶段。
列宁认为,垄断资产阶级通过把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生产过剩危机向外输出以缓和国内的经济危机、阶级矛盾,却激化了受帝国主义统治和剥削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市场发生战争的时候,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无产阶级革命可能获得成功。
因此,列宁得出结论:帝国主义是寄生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是社会主义的入口。
《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2、686页。
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指出:“资本主义的总危机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总危机,是既包括经济,也包括政治的全面危机。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5页。
资本主义总危机的根源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演绎出来的资本主义世界的三大矛盾,即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殖民地附属国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的发展和激化必然使资本主义总危机不断加深,导致资本主义体系的总崩溃。
一百多年过去了,随着资本主义新科技革命浪潮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高涨,这些分析和结论是否仍然有效?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进程和现实状况发生了什么新变化?推动其演进发展的动因何在?一、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变化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垄断资本的全球大扩张,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马原--判断题--辨析题题简答题
绪论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容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2、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不是科学的。
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它我们就能永不犯错误。
2、马克思恩格斯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与他们个人的主观条件是分不开的。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体系,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
五、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材料1: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特别是公社的经验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版)材料2: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
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
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版)材料3:“决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
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答案的任务。
真正的马克思列宁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原部分知识点整理(重点)
1、资本主义萌芽途径: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小生产者竞争发生两极分化)2、资本的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主要途径: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罪恶的掠夺史)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在政治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用资产阶级政权取代封建地主阶级政权、并且实现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最终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4、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作为自然经济对立物产生发展起来: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其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分工的出现+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5、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着+价值决定商品交换比列、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类的脑力体力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只有劳动产品作为商品时才具有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其对理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互相排斥的不可兼得+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实体、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一方面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是劳动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和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在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的两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他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所反映的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6、价值规律与价值量:价值的质规定回答是价值的实体是什么+价值的量的规定则回答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怎样决定(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劳动量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按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生产商品的每件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单位商品价值量越小+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消极影响: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造成比例失调社会资源浪费)7、价值形式发展与货币产生:商品交换一货币为媒介、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经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者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解析: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当这个矛盾达到十分尖锐的程度,就会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
一种表现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这个矛盾使社会资本再生产基本比例关系的失调发展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引起大量商品过剩时,便会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另一种表现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
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当这个矛盾发展到尖锐程度时,市场上大量商品积压,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遭到破坏,便会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规律性的科学。
1.2、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动。
1.3、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1.4、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1.5、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1.6、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们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结合起来,创造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产品的过程。
1.7、生产力: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1.8、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又称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1.9、生产关系体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当中所建立的生产、分派、交换、消费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1.10、社会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1.11、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1.12、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它是人们在占据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关系,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1.13、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14、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2.1、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2.2、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2.3、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买卖。
2.4、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5、社会分工:是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分工。
2.6、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题组一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例1】1933年3月,罗斯福在就职演说时说:
“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
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
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这则材料
从侧面反映了美国( )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答案:C
完整版ppt
21
对罗斯福新政中“新”的理解
⒈“新”的理论:出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理
论。
⒉“新”的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
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
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
②保障工人的一些基本权利
③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
④实施《社会保障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Βιβλιοθήκη D完整版ppt17
【例7】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 “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 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 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 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这主 要说明( )
A.防止盲目竞争 B.保证工人的权利 C.缓和矛盾 D.扩大企业规模 答案:A
完整版ppt
蓝鹰标志
15
【例5】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水利史上著名的“大坝时 代”,1935年,科罗拉多河高约223米的胡佛水坝宣告 竣工,美国大规模兴修水利的直接目的在于( )
A.促进就业以缓和社会 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恩格斯曾经指出:1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发现:一是唯物史观,二是剩余价值理论:2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与发展的规律。
正是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3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一、劳动力转化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1、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2、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社会开始形成,在资本的原始积累中,生产资料被资本家掌握,而工人一无所有,只有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维持基本生活,实质上就形成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力的关系,劳动力也由此成为商品)P155(二)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1.劳动力的价值: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养家、糊口、学习)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在消费它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新的更大更多的价值(资本家就是利用这个特点,用货币购买到劳动力之后,在消费它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收回自己原来付出的价值,而且还可以得到一部分额外的价值,这部分额外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而资本家一旦得到了剩余价值,那么他之前付出的货币也就转化成了资本)案例:现在很多农民在外面打工,因为一名农民工在工厂里打工一年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在家里正常务农的价值,付出的是同样的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却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如果把在家正常务农一年创造的价值作为劳动力的真正价值,那么在位打工一年创造的价值比它多出的那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p156(一)所有制和所有权:1、所有制:又称经济上的所有制,就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该生产资料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价值。
2、所有权:就是法律上的所有制,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相关的法律原则决定的。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其具体表现是:表现在消费上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社会化大生产是指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现代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大量商品的生产,都需要许多人共同使用生产资料。
许多工序相互衔接,许多企业相互配合才能进行。
同时,用于整个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资源,需要有计划地通过统一的市场进行合理的配置;生产过程管理的科学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生产的社会化,主要表现在生产的集中、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及彼此的依存上。
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即社会大部分的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榨取剩余价值。
由于生产出来的产品要被大部分人消费,但财富掌握在少数的资本家手中,资本家只消费少量的产品,所以经过一段时期,产品就会出现滞销!而且会越积越多!这样,一些企业就会倒闭,为这些企业提供原材料的工厂也会倒闭,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生产的瘫痪,从而形成经济危机!也被称为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阶级矛盾:其阶级表现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
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的发现证明,雇佣工人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大超过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支付的价值,两者的差额就是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在资本的竞争中,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不仅产业资本家,而且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都参加了剩余价值的瓜分。
在资本主义社会,地租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是整个资本家阶级发财致富的源泉,是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获取剩余价值或追求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资本家进行生产和从事各种活动的唯一目的和动机。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伯克即将破产的传言。导致该银行客户疯狂 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国历史上影
挤兑,并引发华尔街金融危机。银行要求收 响最大、危害最深的经济事件,影响波
回贷款,股价一落千丈。时任摩根财团总裁 及整个世界。此后,美国和全球进入了
的约翰-皮尔庞特-摩根联合其他银行共同出 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引发美国
四、1907年美国银行业危机
五、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
1907年,美国银行业投机盛行,纽约一半 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市场出现了抛
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 售股票浪潮,股票价格大幅度下跌。到
公司作为抵押投在高风险的股市和债券上, 10月24日,举国上下谣言四起造成金融
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当年10月, 不稳,被吓坏了的投资者命令经纪人抛
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 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生产过剩
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 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 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二、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
南海泡沫事件(South Sea Bubble)是英国在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间发生的一次经 济泡沫,事件起因源于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南海公司在1711年西班牙 王位继承战争仍然进行时创立,它表面上是一间专营英国与南美洲等地贸易的特许 公司,但实际上是一所协助政府融资的私人机构,分担政府因战争而欠下的债务。 南海公司在夸大业务前景及进行舞弊的情况下被外界看好,到1720年,南海公司更 透过贿赂政府,向国会推出以南海股票换取国债的计划,促使南海公司股票大受追 捧,股价由原本1720年年初约120英镑急升至同年7月的1,000镑以上,全民疯狂炒 股。然而,市场上随即出现不少“泡沫公司”混水摸鱼,试图趁南海股价上升的同 时分一杯羹。为规管这些不法公司的出现,国会在6月通过《泡沫法案》,炒股热潮 随之减退,并连带触发南海公司股价急挫,至9月暴跌回190镑以下的水平,不少人 血本无归,连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爵士也蚀本离场。南海泡沫事件使大众对政府诚信 破产,多名托利党官员因事件下台或问罪;相反,辉格党政治家罗伯特-沃波尔在事 件中成功收拾混乱,协助向股民作出赔偿,使经济恢复正常,从而在1721年取得政 府实权,并被后世形容为英国历史上的首位首相,此后,辉格党取代托利党,长年 主导了英国的政局。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题库(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圣才出品】
第七章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一、概念题1.资本积累[昆明理工2017年研;中财2017年研;华侨大学2016年研;南航2017年研;首都经贸2010年研;浙江师大2009年研]答:资本积累是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家把从雇佣劳动那里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本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要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因此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则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资本积累不但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中财2016年研]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指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中,社会化的生产力却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地榨取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的能力。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
资本主义越发展,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生产力越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就越成为资本的生产力,资本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就越是不可避免。
二、简答题1.“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华南理工2010年研]相关试题:(1)怎样理解“资本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简答题,中山大学2017年研](2)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的每个毛孔里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简答题,辽宁大学2016年研](3)资本是肮脏的。
[西北大学2012年研]答:该观点正确。
资本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
具体分析如下:(1)资本主义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开始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
马克思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PPT课件
世界第一高度迪拜塔
迪拜塔又称迪拜大厦或 比斯迪拜塔,有162个 楼层,总高度818米, 比台北101足足高出 310米。迪拜塔由韩国 三星公司负责营造,在 2004 年9月21日开始 动工,预计将在今年12 月底前完工启用,总耗 资约800亿美元。2007 年初开始已有玻璃帷幕 安装,而金属外墙也于 2007年6月开始施工安 装。
8
猎鹰奇迹城 猎鹰奇迹城占地100
英亩(40.5万平方米),建 在“迪拜乐园”里面。这 个耗资55亿迪拉姆(15亿 美元)的工程集居住、旅游 和娱乐休闲于一身,不仅 有住宅区、别墅、购物商 场、酒店、餐馆、健康俱 乐部和健康中心,还有学 校和公园等。
9
资本主义经济 危 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通常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 (2)经济危机的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 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4)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简单商品经济时期就已经存在经济危机的可能,但这仅仅一种可能, 经济危机并没有变为现实。只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 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才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直接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 组织性、有计划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有无限扩大的 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即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这两个矛 盾激化,必然引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 (5)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地发生,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周 期性。典型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危机是上一个周 期的终点,又是下一个周期的起点。在萧条阶段,生产处于停滞状态,同时为复苏阶段做准备。 在复苏阶段,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进一步缓和,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并进一步发展,使经济出现 繁荣景象,形成高涨。高涨又使资本主义经济各种矛盾加以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又爆发新一 轮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更新。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 会扩张生产能力,引起生产高涨,为下一次生产过剩危机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计分作业2(1)
阶段性测验二一、单项选择题(自由竞争)是资本主义和一般商品生产的基本特性。
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保障。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变得更加突出和尖锐,进而引发了系统性的社会危机。
(精英政治)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发挥主导作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文化的一个显著特质。
在第三产业中,(高技术产业)异军突起,推动了各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当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经历私人资本所有制、私人股份资本制之后,(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使得资本占有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工人阶级为了反对来自资产阶级的剥削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在斗争中得到了锻炼,革命觉悟的提高和组织性的加强,使社会主义胜利的(主观条件)日趋成熟。
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在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在本质上仍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作用的结果。
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向外输出民主,进行了一系列战争,中东地区战乱不止,许多国家政局动荡,宗教和政治派别冲突不断,致使经济凋零,民不聊生。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这种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越来越少,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不断增加。
而且,各资本主义国家还出现了高级职业经理人,这意味着(社会基层和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了变化,使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这一变化?(工人大会具有生产的最终决定权)对待经济全球化,应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求时,那么就要通过革命的形式推翻旧有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在资本主义社会当生产力高度发达时,资本主义私有制已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必须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导的社会制度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所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越发达,就预示着资本家为自己挖掘坟墓,即帝国主义就是没落的腐朽的资本主义,这就决定了它必然要走向灭亡。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最终解决,提出了由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要求,就是说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出路,是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为资本主义想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必要条件。
首先,资本主义为建立社会主义准备了物资条件,这就是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就是社会化的大生产。
其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还产生和锻炼了实现消灭资本主义和建立社会主义历史使命的社会力量。
这种社会力量就是无产阶级。
第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还为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后管理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了组织形式和可供借签的经验。
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剩余价值规律、竞争和无政府状态规律的作用,各个企业、生产部门、各个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是平衡的。
到了垄断资本主义石器,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突出了,不平衡现象大大加剧了。
经济发展不平衡必然引起政治、军事实力发展的不平衡。
列宁很据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加剧的新情况,提出了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世界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环节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
根据这一新的科学论断,成功的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方式,表现为缓和、加剧、再缓和、再加剧的过程。
社会主义革命是否成功和能否巩固革命成果,取决于当时当地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这就是说,社会主义革命既可以发生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成为生产力发展桎梏的时期,也可以发生在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腐朽性垂死性加深的时期,既可以发生在现今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可以首先发生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名词解释复习题
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存在和思维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物质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范畴则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5.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6.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7.认识的本质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它不但具有再现客体内容的反映性特征,而且具有实践所需要的主体能动的、创造性特征,认识是主体以实践为基础对客观能动的、创造性的思维再现。
9.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所谓正确反映,是指真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认识对客体本质和规律的符合、一致和接近。
10.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哲学范畴,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大要素构成,其中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程度的测量器和指示器,是生产力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和集中体现。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1.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12.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20世纪80年代 以来,新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国际垄断阶段。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是以强大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后盾以跨国公司为主力军,以国际经济和金融组织为主要调节机构,以追求全球超额垄断利润为目标,向全球渗透和扩张的资本主义。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作为二战后新科技革命使生产力高度发达,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高度国际化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发展,推动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地向前运动和发展。
在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的同时,经济危机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在:危机对社会运行的干扰减轻,破坏性减弱,生产下降的幅度减小,失业率有所降低,企业破产的数量减少;危机周期的长度缩短;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高涨)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如过去那样明显;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违纪的影响加强。
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恢复或调整,重新走上了正常的周期发展道路。随着再生产过程中矛盾的积累,1948-1952年爆发了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这一次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在不同的国家爆发的时间有较大的差异即危机的非同期性,造成再生产周期发展进程的不一致,一直持续到50年代中期,才为1955-1957年的资本主义的世界性周期高涨所代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虽然市场机制依然在配置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调节作用,`但它已不是唯一的经济调节机制了,调节机制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其主要表现就是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国家已经承担起了提供财产保护、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及维护竞争秩序等重要职能。它与市场机制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危机阶段,普遍存在物价上涨现象,同时“滞胀”贯穿于再生产周期的各个阶段之中。过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后,由于生产过剩, 商品滞销, 物价总是急剧下跌。战后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1948-1952年)来临时, 物价曾一度下跌,但幅度不大。可是,从50年代末、特别是6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都普遍推行凯恩斯主义的赤字财政政策,世界性通货膨胀越深越烈。从1971年起,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美元的地位雨飘摇,资本主义世界的货币金融危机日益深化,它与经济机交织并发,推波助澜,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走进“滞胀”的死胡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在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 根本不同。社会主义经济是实行生产资料的劳动 群众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是 实行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少数人剥削广大劳动者的 经济。
• 但两者都实行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按照以 此基础上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所有制实 现形式和分配形式上也会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例 如,在所有制实现形式上,社会主义国有企业采 取以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相分离为基 础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国有小型企业和集体企 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政府在管理国有资产和管理、 调控整个社会经济中采取经济手段等方面,收入 分配在表面形式上为按生产要素产权分配等都参 考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通行方式。
• (4)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简单商品经济时期就已经 存在经济危机的可能,但这仅仅一种可能,经济 危机并没有变为现实。只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 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才使这种可能变为现 实。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直接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 的有组织性、有计划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 态之间的矛盾;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有无限扩大 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 间的矛盾,即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这两个矛 盾激化,必然引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
到一定程度,又爆发新一轮经济危机。 •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
更新。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会扩张生产能力, 引起生产高涨,为下一次生产过剩危机奠定物质 基础。
•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缓和—激化—再缓 和—再激化”的运动特点,决定了危机每 隔一定时间爆发一次。危机周期性地发生, 就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周期性。
• (3)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使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不断地得到调整和发展,从而在一定程 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这并不能消除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因为这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 决定的。
• 3.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固 定资本更新。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会 扩张产生能力,引起生产高涨,为下一次 生产过剩危机奠定物质基础。
9月16日,英国伦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名男子 阅读有关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 的相关报道。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为什么不能消除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小商 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以后,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再发展到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是由资本主义基 本矛盾推动的。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资本 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2)矛盾的形成:1.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 料和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中,社会化的生 产力却变成资本的生产里,变成资本高效能地 榨取剩余劳动,生产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 增殖的能力。这样,已经社会化,由劳动者共 同使用的生产资料,本应该由劳动者共同所有,
数人剥削广大劳动者的经济。
• 1.两者之间的共同点:
• 第一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 产基础上的经济。
• 但资本主义制度与其大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尖锐冲突的,而 社会主义制度不仅要以社会化大生产为物质基础,而且它 本身就是与这个基础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应该比 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高。
• 还有第三个方面是,无产阶级与资产 阶级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1)经济危机通常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 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
• (2)经济危机的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 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 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 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 混乱。
• 这就形成了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生产社会化 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这 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 义社会的具体表现。
•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以 下两个方面:
• 第一,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与 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 第二,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 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 矛盾。
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
• 2,已经在社会范围内实行严密分工,协作 而社会化了的生产过程,本应由社会按照 社会需要进行管理,调节和控制,却分别 由各自追求最大限度利润的私人利益的少 数资本家进行管理;
• 3,共同劳动生产的社会化产品,本应由劳 动者共同占有,用于满足社会需要,却被 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私人支配,成为他 们的私有财产。
• 第二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都是商品经济。
• 但在市场经济活动的背后,存在着性质不同的社会经济 关系,反过来不同的经济关系必定赋予市场经济以不同的 特性。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是一种崭新的市场经济, 它除了具备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一样的共性以外, 也一定会具有自己的特性,包括在运行方式、行为规范、 运行结果、调控和管理手段等方面的特点,包括具有社会 主义的特性和反映着不同国家具体国情的特色。
• .典型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 复苏和高涨等四个阶段。
• ⑴危机是上一个周期的终点,又是下一个周期的
起点。
• ⑵在萧条阶段,生产处于停滞状态,同时为复苏
阶段做准备。
• ⑶在复苏阶段,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进一步缓和,
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并进一步发展,使经济出现 繁荣景象,形成高涨。
• ⑷高涨又使资本主义经济各种矛盾加以积累,达
•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 对过剩。
•
(4)经济危机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即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 盾。经济危机是基本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 突然爆发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必然 产物。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作用:危机进
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加剧了 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使发达的 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资 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 4.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关系
•
(1)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
的共同点是:
•
第一,它们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
产基础上经济。
•
第二,它们都是商品经济。
•
(2)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
济的不同点是:社会主义经济是实行生产
资料的劳动群众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是实行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