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教学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了解土地改革及其积极作用,概述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概况;理解国民党统治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
二、能力和方法
通过看图说史,培养学生阅读历史地图和运用历史地图表述历史事物的能力;通过共同讨论、对比等形式分析得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和国民党反动统治崩溃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道理;通过视频材料让学生感受人民战争的波澜壮阔,让学生体验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难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解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屏幕先后显示南京总统府和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的图片。)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是今天南京长江路的一座西式楼房。同学们认识它吗?
(学生回答。)
对!它就是国民党最高统治的中枢、显赫一时的总统府。在这里,蒋家王朝对中国人民进行了22年的残酷统治。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它的楼顶,从而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最终是怎样走向覆亡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
师:古语曾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当然,这句话是在封建社会时,人们把天下看作统治者私有财产的时代在人心向背问题上得出的结论。我们今天说来,
应该是:谁代表了人民的利益,顺应了人民的需要,人民当然就会拥护他。反之,则会打倒他,推翻他。
内战爆发后,人心向背的情况如何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的内容,思考老师在屏幕上展示的五个小问题。
(学生看书,其间课件显示子目及五个问题。)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学生看完后)师:请同学们回答:
(1)解放区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情况点拨引导:抗战胜利后,国内的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顺应人民的需要,是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政策。)
(2)土地改革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人民群众掀起了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热潮。农民群众的积极支援,是人民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
(3)国统区人民进行了哪些爱国民主运动?
(学生根据教材回答。答案略。)
(4)为什么把这些爱国民主运动称为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反动军队英勇作战,是第一条战线。国统区人民掀起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因此是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5)综合上述问题,人心向背的情况如何?
(学生回答。)
师:人心的向背如此泾渭分明。由此我们推断,国民党统治的终结和人民革命的胜利,已经为时不远了!
二、大决战――三大战役的胜利(课件显示)
1.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
师:到1948年秋,解放战争已进行了 二年多时间。这时,敌我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解放军兵力已发展到280万人,装备也有很大改善;国民党总兵力由战争之初的430万下降到365万,能用于第一线的机动兵力仅有170万人,且士气低落,并被分割在西北、中原、华东、华北、东北5个战场上,无法进行相互配合,在战略上完全处于被动地
位。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中共中央正确分析了形势,果断地做出了进行战略决战的英明决策。
2.三大战役的胜利(课件显示)
(课件展示《三大战役示意图》。)
师:战略决战的方向,最先指向哪里呢?
(学生回答。)
(1)辽沈战役
师:为什么选择东北呢?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小字和老师提供的补充材料讨论讨论。
(课件显示)材料:1948年,国民党军在东北共有兵力57万人。主要兵力用于防守锦州、确保同山海关内的联系,以提供补给和便于撤退。
在撤守东北问题上,美蒋之间及蒋军内部意见不一。美国主张撤出东北,蒋介石犹豫不决。东北国民党军处于欲守无力、欲走难舍、犹豫观望、争论不休、举棋不定的状态中。
(同学们分小组讨论)
学生发言后,老师根据情况指图总结:
A.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主力和地方武装兵力100多万,而国民党军队仅仅有57万人,在兵力对比上,形势对解放军有利。
B.国民党军队所占地区狭小,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而解放军后方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又刚刚完成土地改革,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C.东北胜利后,成为巩固的后方,以东北良好的工农业生产支援全局;东北人民解放军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的作战。
师:因此,在1948年9月,中共中央下令首先在东北发起了辽沈战役。在林彪、罗荣桓等人指挥下,把突破口放在了锦州、黑山等地,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老师指图点拨:因为这是东北通向内地的咽喉,可以切断敌军的退路,形成“关门打狗”的形势。所以锦州、黑山战役是达到辽沈战役目的的关键。)师:正是因为锦州、黑山战役的重要性,在辽沈战役中,这里的争夺也就异常激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当年的战斗情景。(课件显示电影《大决战》中“锦州之战”的片段。)师: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小字思考,锦州之战,达到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意图没有?为什么?
(学生回答。)
师:到1948年11月,人民解放军基本解放了东北地区,共歼敌47万人,给国民党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