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窒息事故的形成因素和应对措施(通用版)

合集下载

氮气窒息事故的形成因素和应对措施标准版本

氮气窒息事故的形成因素和应对措施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4684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氮气窒息事故的形成因素和应对措施标准版本氮气窒息事故的形成因素和应对措施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生产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氮气的足够重视,对氮气知识掌握不全面,在全国氮气窒息事故也时有发生。

前几天,干熄焦发生的因氮气窒息致死一人的安全事故,更是用血淋淋地事实敲响了警钟: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对氮气予以高度重视,了解氮气的特性,充分认识氮气的危害性,加强对氮气的安全使用。

一、氮气的特性性质简介:在空气中,氮气的含量为78.14%;氧气20.9%;氢气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氦气、氖气、氪气、氙气和水蒸汽。

氮气为无色、无味、无嗅的惰性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平常状态下表现为很大的惰性,不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在标准大气压下,氮的沸点为-195.80℃(77.35K)。

生产方法:主要是利用低温状态下氧气和氮气沸点的不同,以精馏方法从空气中分离出纯氧和纯氮,供生产、非生产过程使用,比如仪表用氮气做吹扫气体使用、CBD旋转密封阀用作气封等等。

在氮气的制备及使用过程中,生产装置、工艺管道的泄漏、安全装置失灵,检修过程中因未佩带安全防护用具或因防护不当等,都可能发生氮气窒息事故。

窒息机理:氮气与二氧化碳、甲烷、乙炔、氖等都是直接窒息性气体。

其特点是自身浓度增大导致空气中含氧量降低而发生窒息。

一般当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8%时,就会发生窒息事故。

氮本身对人体无甚危害,如氮浓度略高时,人员会有轻度头痛、恶心、呕吐、幻觉及兴奋症状。

此种情况,如发现早、及时改善通风条件,患者会很快自行恢复。

若氮气含量继续增高,减少了空气中氧含量,使人呼吸困难。

氮气窒息事故应急预案及处置方案

氮气窒息事故应急预案及处置方案

氮气窒息事故应急预案及处置方案1.氮气特性和危害程度分析1.1.氮气的特性为了安全的使用氮气,就必须了解氮气的特性,充分认识氮气的危害性,在生产过程中就对氮气予以高度重视,避免事故的发生。

1.1.1.性质简介:在空气中,氮气的含量为78.14%;氧气20.9%;氩气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氦气、氖气、氪气、氙气和水蒸汽。

氮气为无色、无味、无嗅的惰性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平常状态下表现为很大的惰性,不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在标准大气压下,氮的沸点为-195.80℃(77.35K)。

1.1.2.生产方法:主要是利用低温状态下氧气和氮气沸点的不同,以精馏方法从空气中分离出纯氧和纯氮,供生产、非生产过程使用。

氮气在空分车间主要用于分子筛的再生、水冷塔中水的冷却及氧压机的氮气置换等;氮气在全厂主要用于吹扫、置换及密封气等。

在氮气的制备及使用过程中,生产装置、工艺管道的泄漏、安全装置失灵,检修过程中因未佩带安全防护用具或因防护不当等,都可能发生氮气窒息事故。

1.2.危害程度分析1.2.1.窒息机理:氮气与二氧化碳、甲烷、乙炔、氖等都是直接窒息性气体。

其特点是自身浓度增大导致空气中含氧量降低而发生窒息。

一般当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8%时,就会发生窒息事故。

氮本身对人体无甚危害,如氮浓度略高时,人员会有轻度头痛、恶心、呕吐、幻觉及兴奋症状。

此种情况,如发现早、及时改进通风条件,患者会很快自行恢复。

若氮气含量继续增高,减少了空气中氧含量,使人呼吸困难。

若吸入纯氮气时,会因严重缺氧引发窒息甚至导致死亡。

1.2.2.窒息的危害性:氮气为无色、无味、无嗅的惰性气体,是不能仅凭感官判断相对封闭空间中氮气是否超标的。

当空气中氧浓度降低时,窒息性事故的发生往往没有明显的预兆。

据资料记载,氮气窒息事故发生时,受害者只要在相对浓度较高的氮气空间中停留2分钟就很难有逃出或自救能力;当工作空间中氧浓度<10%可立即使人窒息死亡。

大型氮气窒息事故应急预案

大型氮气窒息事故应急预案

一、目的和依据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大型氮气窒息事故,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降低事故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企业在生产、储存、使用氮气过程中发生的窒息事故,包括但不限于氮气泄漏、氮气置换不当、氮气容器损坏等情况。

三、事故风险分析1. 氮气特性:氮气为无色、无味、无嗅的惰性气体,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在高浓度下会导致空气中氧含量降低,引发窒息事故。

2. 事故原因:主要包括氮气泄漏、设备故障、操作不当、安全防护不到位等。

3. 危害程度:窒息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中毒、昏迷甚至死亡,同时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次生灾害。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

- 组长:企业主要负责人- 副组长: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 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事故现场的指挥、协调和处置。

- 指挥长: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 副指挥长: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副组长-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急救援队伍3. 应急救援队伍:负责事故现场的救援、处置和现场保障工作。

五、应急救援程序1. 事故报告: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并采取必要措施控制事故蔓延。

2. 事故现场处置: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进行现场处置。

- 封锁事故现场,隔离事故区域,防止事故蔓延。

- 采取通风、稀释等措施,降低氮气浓度。

- 对被困人员进行救援,必要时进行紧急医疗救护。

- 撤离事故现场人员,确保人员安全。

3. 事故调查与处理:事故发生后,企业应组织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并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六、应急响应措施1. 报警:事故发生后,立即拨打119、120等应急电话,报告事故情况。

氮气窒息事故的形成因素和应对措施

氮气窒息事故的形成因素和应对措施

氮气窒息事故的形成因素和应对措施标签:氮气窒息事故措施分类:应用文生产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氮气的足够重视,对氮气知识掌握不全面,在全国氮气窒息事故也时有发生。

前几天,干熄焦发生的因氮气窒息致死一人的安全事故,更是用血淋淋地事实敲响了警钟: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对氮气予以高度重视,了解氮气的特性,充分认识氮气的危害性,加强对氮气的安全使用。

一、氮气的特性性质简介:在空气中,氮气的含量为78.14%;氧气20.9%;氢气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氦气、氖气、氪气、氙气和水蒸汽。

氮气为无色、无味、无嗅的惰性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平常状态下表现为很大的惰性,不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在标准大气压下,氮的沸点为-195.80℃(77.35K)。

生产方法:主要是利用低温状态下氧气和氮气沸点的不同,以精馏方法从空气中分离出纯氧和纯氮,供生产、非生产过程使用,比如仪表用氮气做吹扫气体使用、CBD旋转密封阀用作气封等等。

在氮气的制备及使用过程中,生产装置、工艺管道的泄漏、安全装置失灵,检修过程中因未佩带安全防护用具或因防护不当等,都可能发生氮气窒息事故。

窒息机理:氮气与二氧化碳、甲烷、乙炔、氖等都是直接窒息性气体。

其特点是自身浓度增大导致空气中含氧量降低而发生窒息。

一般当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8%时,就会发生窒息事故。

氮本身对人体无甚危害,如氮浓度略高时,人员会有轻度头痛、恶心、呕吐、幻觉及兴奋症状。

此种情况,如发现早、及时改善通风条件,患者会很快自行恢复。

若氮气含量继续增高,减少了空气中氧含量,使人呼吸困难。

若吸入纯氮气时,会因严重缺氧引发窒息甚至导致死亡。

窒息的危害性:氮气为无色、无味、无嗅的惰性气体,是不能仅凭感官判断相对封闭空间中氮气是否超标的。

当空气中氧浓度降低时,窒息性事故的发生往往没有明显的预兆。

据资料记载,氮气窒息事故发生时,受害者只要在相对浓度较高的氮气空间中停留2分钟就很难有逃出或自救能力;当工作空间中氧浓度<10%可立即使人窒息死亡。

氮气窒息事故应急预案及处置方案

氮气窒息事故应急预案及处置方案

1.氮气特性和危害程度分析1.1.氮气的特性为了安全的使用氮气,就必须了解氮气的特性,充分认识氮气的危害性,在生产过程中就对氮气予以高度重视,避免事故的发生。

1.1.1.性质简介:在空气中,氮气的含量为78.14%;氧气20.9%;氩气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氦气、氖气、氪气、氙气和水蒸汽。

氮气为无色、无味、无嗅的惰性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平常状态下表现为很大的惰性,不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在标准大气压下,氮的沸点为-195.80℃(77.35K)。

1.1.2.生产方法:主要是利用低温状态下氧气和氮气沸点的不同,以精馏方法从空气中分离出纯氧和纯氮,供生产、非生产过程使用。

氮气在空分车间主要用于分子筛的再生、水冷塔中水的冷却及氧压机的氮气置换等;氮气在全厂主要用于吹扫、置换及密封气等。

在氮气的制备及使用过程中,生产装置、工艺管道的泄漏、安全装置失灵,检修过程中因未佩带安全防护用具或因防护不当等,都可能发生氮气窒息事故。

1.2.危害程度分析1.2.1.窒息机理:氮气与二氧化碳、甲烷、乙炔、氖等都是直接窒息性气体。

其特点是自身浓度增大导致空气中含氧量降低而发生窒息。

一般当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8%时,就会发生窒息事故。

氮本身对人体无甚危害,如氮浓度略高时,人员会有轻度头痛、恶心、呕吐、幻觉及兴奋症状。

此种情况,如发现早、及时改善通风条件,患者会很快自行恢复。

若氮气含量继续增高,减少了空气中氧含量,使人呼吸困难。

若吸入纯氮气时,会因严重缺氧引发窒息甚至导致死亡。

1.2.2.窒息的危害性:氮气为无色、无味、无嗅的惰性气体,是不能仅凭感官判断相对封闭空间中氮气是否超标的。

当空气中氧浓度降低时,窒息性事故的发生往往没有明显的预兆。

据资料记载,氮气窒息事故发生时,受害者只要在相对浓度较高的氮气空间中停留2分钟就很难有逃出或自救能力;当工作空间中氧浓度<10%可立即使人窒息死亡。

1.2.3.环境危害:对环境无害。

氮气窒息事故应急预案及处置方案

氮气窒息事故应急预案及处置方案

氮气窒息事故应急预案及处置方案引言近年来,随着氮气在一系列工业、实验室等场合中的广泛应用,相关事故也日渐增多。

其中,氮气窒息事故是一种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果不得当处置,可能会对人员造成严重伤害甚至生命危险。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氮气窒息事故应急预案及处置方案,以帮助相关人员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处置并减少损失。

氮气窒息事故的概述氮气是一种常见的惰性气体,其分子直径比空气的分子直径大,所以氮气会在较低的压力下占据较大的体积,使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减少,从而导致窒息。

氮气的窒息现象是很隐蔽的,人们常常无法意识到窒息发生。

一些窒息的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呼吸急促、虚弱等。

氮气窒息事故的发生往往与氮气使用不当有关。

例如,氮气在密闭环境中的使用,氮气供应过量或不足等。

一旦发生氮气窒息事故,需立即采取行动以减少损失。

应急预案事故通报在发生氮气窒息事故时,应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如现场安全负责人、急救人员等,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现场处置1.立即停止使用氮气。

2.采取救护措施,将受害人员移到空气流通的场所,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及心肺复苏。

3.在现场设立安全警戒区,禁止无关人员靠近。

4.协助现场安全负责人对氮气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找出事故原因。

上报情况当现场安全情况得到控制后,需及时上报事故情况,以便上级主管部门所需采取相应措施。

处置方案状态评估根据窒息现象的症状,评估患者的窒息程度。

窒息程度分为3级,级别越高表示受害人员窒息程度越严重。

1.一级:开始对空气进行补充呼吸。

2.二级:面部变色(白或紫),开始感到大脑缺氧等症状。

3.三级:失去知觉。

医疗处理1.对于一级窒息,进行简单的人工呼吸即可。

2.对于二级窒息,需要使用人工呼吸器或氧气面罩进行救治。

3.对于三级窒息,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及时送往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教育宣传加强氮气使用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操作安全意识,制定操作规范,规范操作行为,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结论氮气窒息事故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事故,应本着“预防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加强氮气使用操作技能培训,提高使用者的操作安全意识,制定操作规范,并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处置并减少损失。

氮气使用中窒息事故的人为因素分析

氮气使用中窒息事故的人为因素分析

感谢观看
作者:
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在发生氮气窒息事故后,应立即将患者送 往医院接受紧急救治,确保患者得到专业的治疗和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在等待急救人员到场的过程中,应保持患者呼吸道 通畅,避免因窒息导致呼吸衰竭。
给予氧气吸入:在救援过程中,应给予患者氧气吸入,以缓解缺氧症 状,减轻病情。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救治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 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缺乏安全意识:对氮气的危 险性认识不足,忽视安全防 护措施
管理不严格:安全管理制度 不健全或执行不力,导致安 全隐患和事故发生
缺乏安全培训
员工未接受氮气使用安全培训,缺乏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培训内容与实际操作脱节,无法有效预防氮气窒息事故的发生。 培训频率不足,员工无法及时更新安全知识,了解最新安全标准。 缺乏对安全培训效果的评估和反馈,无法及时调整和完善培训计划。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 工安全意识
配备专业的安全防护设备, 保障员工安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 员工遵守
建立应急预案,及时处理突 发事故
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制定并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员工熟悉氮气使用的安全要求。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现场设备、管道、阀门等进行检查和维护。 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报警器、通风设施等,确保现场安全。
现场管理不善
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现场监督和检查不到位 通风不良,导致氮气浓度过高 缺乏应急救援措施和设备
03
氮气使用中窒息事故的防范措施

氮气的事故预案

氮气的事故预案

一、目的为保障我单位在生产、科研、储存和使用氮气过程中,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氮气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单位所有涉及氮气生产、储存、使用、运输、检修等环节的事故应急处理。

三、事故分类及危害分析1. 氮气泄漏事故(1)危害:氮气泄漏会导致空气中氧含量降低,造成窒息;高浓度氮气泄漏会引发火灾、爆炸;氮气泄漏还会污染环境。

(2)事故原因: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管道破裂、阀门损坏等。

2. 氮气火灾、爆炸事故(1)危害:火灾、爆炸事故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严重时可能引发次生灾害。

(2)事故原因:氮气与易燃易爆物质混合,遇火源引发火灾、爆炸;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

四、应急组织及职责1. 成立氮气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应急工作的统一指挥和协调。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小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事故处理、人员疏散、伤员救治等。

(2)警戒保卫组:负责现场警戒、交通管制、人员疏散等。

(3)通讯联络组:负责事故信息收集、传递、发布等。

(4)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保障、伤员转运、事故调查等。

五、应急响应程序1. 发现事故:事故发生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 启动预案: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启动本预案。

3. 现场救援:现场救援组按照预案要求,迅速展开救援工作。

4. 人员疏散:警戒保卫组负责现场警戒、交通管制、人员疏散等工作。

5. 伤员救治:现场救援组负责伤员救治,及时将伤员转运至医院。

6. 事故调查: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

7. 应急结束: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恢复正常生产秩序后,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

六、应急保障措施1. 加强氮气设备、管道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2. 定期开展氮气泄漏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

3. 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如呼吸器、防护服、消防器材等。

4. 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氮气防护及应急预案

氮气防护及应急预案

一、背景氮气,作为空气中占比最大的气体,常温常压下无色无味无臭,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然而,在特定条件下,如高浓度氮气环境下,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掌握氮气防护及应急预案,对于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生产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

二、氮气危害及防护措施1. 氮气危害(1)单纯性窒息:当空气中氮气浓度超过84%时,人体吸入氧气不足,导致呼吸困难、窒息感,严重时可引发死亡。

(2)高浓度氮气中毒:当空气中氮气浓度超过90%时,可引起头痛、恶心、呕吐、胸部紧束感、胸痛、紫绀等症状,严重者可能昏迷甚至死亡。

2. 防护措施(1)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但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8%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2)眼镜防护:戴安全防护面罩。

(3)其他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三、应急预案1. 事故报告(1)一旦发生氮气泄漏事故,立即向企业应急管理部门报告,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2)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泄漏原因、泄漏量、受影响人员、现场情况等。

2. 事故处置(1)迅速撤离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2)应急处理人员应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3)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气体在低凹处积聚。

(4)用排风机将漏出气送至空旷处。

(5)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3. 人员救护(1)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2)如呼吸困难,给予吸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拨打120及时就医。

4. 环境监测(1)对事故现场进行环境监测,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对受影响区域进行消毒处理,消除安全隐患。

四、总结氮气防护及应急预案是保障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生产环境稳定的重要措施。

引发氮气窒息事故因素及预防措施

引发氮气窒息事故因素及预防措施

引发氮气窒息事故因素及预防措施引言氮气作为常见的工业气体,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当氮气泄漏并且无法及时排出时,可能会引发氮气窒息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讨论引发氮气窒息事故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以确保人们的安全。

引发氮气窒息事故的主要因素1. 未能正确评估风险在使用氮气的过程中,许多企业未能充分评估氮气泄漏的潜在风险。

他们可能低估了氮气的危险性,并未采取足够的措施来确保安全。

此外,有些企业也忽视了氮气泄漏可能引发的火灾和爆炸风险。

2. 不正确的氮气存储和使用许多氮气窒息事故是由于不正确的氮气存储和使用引起的。

这包括: - 不正确的氮气容器选择:使用不合适的容器存储氮气可能导致泄漏和压力突然释放的风险。

- 不合适的压力控制:如果氮气系统的压力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氮气泄漏和窒息事故。

- 不当的管道连接:管道连接松动或损坏可能导致氮气泄漏。

- 氮气使用区域通风不良:如果使用区域没有良好的通风,氮气泄漏后,无法及时排出,增加了窒息事故的风险。

3. 操作误区操作人员的错误操作也是引发氮气窒息事故的一个常见因素。

例如,不正确地打开或关闭氮气阀门,或者在不合适的环境中使用氮气设备等。

这些操作误区可能导致大量氮气泄漏,从而增加了窒息事故的风险。

预防措施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可以帮助减少氮气窒息事故的发生。

1. 正确评估风险在使用氮气之前,应该对其潜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

这包括评估氮气泄漏的可能性和后果,以及氮气可能引发的火灾和爆炸风险。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风险。

2. 选择合适的氮气容器和压力控制设备选择合适的氮气容器和压力控制设备至关重要。

容器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以确保氮气不会泄漏。

压力控制设备应能够准确地控制氮气系统的压力,避免压力过高导致泄漏。

3. 加强氮气管道的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氮气管道的连接和密封性,确保其运行正常,避免氮气泄漏。

氮气窒息及事故预防措施范本

氮气窒息及事故预防措施范本

编号:FS-QG-34711氮气窒息及事故预防措施
Nitrogen suffocation and accident prevention measure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
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空分生产主要是在低温状态下因氧气和氮气沸点的不同而通过精馏的方法将空气分离出纯氧和纯氮,供其他生产、非生产过程使用,如煤气生产过程中氧化剂,医用、工业用氧的来源,仪表氮气的使用等。

在空气分离过程中,因生产装置、工艺管道的泄漏、安全装置失灵,或检修过程中因未佩带安全防护用具或因防护不当等,都可能发生氮气窒息事故。

而且,氮气窒息事故发生后受害者很难有能力逃出或自救,在生产过程中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对岗位工人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使其了解、掌握氮气的理化性质、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
(2)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制定窒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演练以提高岗位工人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和救援水平,并根据工艺变化和人员变动适时进行修订,使预案具有可操作性;
(3)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悬挂安全警示标识,无关人员不得进入该生产场所;
(4)在氮气生产设备内进行检修作业前,必须将该设备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经置换分析合格,氧含量达18%以上,落实好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

在不可能置换完全的情况下,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并在监护人监护下作业;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shion Design Co., Lt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氮气窒息事故的形成因素和应对措施(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28
氮气窒息事故的形成因素和应对措施(通
用版)
生产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氮气的足够重视,对氮气知识掌握不全面,在全国氮气窒息事故也时有发生。

前几天,干熄焦发生的因氮气窒息致死一人的安全事故,更是用血淋淋地事实敲响了警钟: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对氮气予以高度重视,了解氮气的特性,充分认识氮气的危害性,加强对氮气的安全使用。

一、氮气的特性
性质简介:在空气中,氮气的含量为78.14%;氧气20.9%;氢气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氦气、氖气、氪气、氙气和水蒸汽。

氮气为无色、无味、无嗅的惰性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平常状态下表现为很大的惰性,不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在标准大气压下,氮的沸点为-195.80℃(77.35K)。

生产方法:主要是利用低温状态下氧气和氮气沸点的不同,以精馏方法从空气中分离出纯氧和纯氮,供生产、非生产过程使用,比如仪表用氮气做吹扫气体使用、CBD旋转密封阀用作气封等等。

在氮气的制备及使用过程中,生产装置、工艺管道的泄漏、安全装置失灵,检修过程中因未佩带安全防护用具或因防护不当等,都可能发生氮气窒息事故。

窒息机理:氮气与二氧化碳、甲烷、乙炔、氖等都是直接窒息性气体。

其特点是自身浓度增大导致空气中含氧量降低而发生窒息。

一般当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8%时,就会发生窒息事故。

氮本身对人体无甚危害,如氮浓度略高时,人员会有轻度头痛、恶心、呕吐、幻觉及兴奋症状。

此种情况,如发现早、及时改善通风条件,患者会很快自行恢复。

若氮气含量继续增高,减少了空气中氧含量,使人呼吸困难。

若吸入纯氮气时,会因严重缺氧引发窒息甚至导致死亡。

窒息的危害性:氮气为无色、无味、无嗅的惰性气体,是不能仅凭感官判断相对封闭空间中氮气是否超标的。

当空气中氧浓度降
低时,窒息性事故的发生往往没有明显的预兆。

据资料记载,氮气窒息事故发生时,受害者只要在相对浓度较高的氮气空间中停留2分钟就很难有逃出或自救能力;当工作空间中氧浓度<10%可立即使人窒息死亡。

二、氮气窒息急救实例
实例一:山东省莱芜钢铁总厂医院职业病科于1996年6月收治急性氮气中毒病例6例。

该事故发生于动力部制氧车间,车间生产原料是空气,产品是纯氧气和氮气。

工艺流程:空气吸入→过滤→压缩→预冷→空气净化系统→空分塔。

净化系统使用硅胶吸附液化空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吸附器内硅胶需定期更换。

更换过程:吸附器内通入纯氮气加温→阀门打开→硅胶落入保温箱内→工人自箱顶顺梯下到箱内更换。

此箱位于1m高的平台上,箱容积为3m×2.5m ×5m,箱顶盖开口面积为1m×1m。

事故发生后20分钟,车间化验室取样测得箱内氮浓度为85.2%,氧浓度为9.6%。

中毒经过及表现:6名受害者均为男性,年龄24~47岁,维修钳工。

由于操作错误,氮气泄漏于保温箱内,3名工人进入后约2分
钟感头晕、胸闷、全身乏力,2名先入者因窒息而发生昏迷,1名后入者尚能呼救,欲逃离时在箱内的梯子旁失去知觉。

3名候在箱顶的工人未戴任何防护用品入箱抢救,相继晕倒在箱内。

车间其他工人戴供氧式防护面具将6名患者救出,发现有3名工人呕吐出胃内容物;2名大小便失禁;4名有烦躁;2名有抽搐症状。

受害者在氮气内停留时间为5~20分钟。

救出至就诊时间约15分钟。

体检:体温高2例(38.4℃、38.5℃),血压高2例,发绀4例,双瞳孔散大3例,呼吸音粗糙3例,腱反射减弱、消失各1例,压眶反射消失1例。

典型病例摘要:患者男,24岁,发病后送来我院。

当时昏迷,呕吐胃内容物,大小便失禁。

T体温38.5℃,脉搏118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22/12kPa(165/90mmHg)。

口唇、耳垂发绀,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4.5mm,对光反应迟钝,双肺呼吸音粗糙,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肌张力增强,压眶反射及膝反射消失,无病理反射。

血白细胞12.3×109/L,中性粒细胞0.89,淋巴细胞0.11,血气分析pH7.396,PO28.9kPa,PCO25.8kPa,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
速,Ⅱ、Ⅲ、avF、V3~V6T波低平,入院8小时查眼底视网膜静脉充盈,给予高流量吸氧、降颅压及应用激素、能量合剂、脑活素等药物,治疗12小时后出现躁动、意识模糊,14小时后逐渐清醒,感头痛、头晕、胸闷、腹痛、恶心、乏力,发病前情况叙述清晰,治疗5天后痊愈出院。

实例二:
据太原钢铁厂资料,该厂曾经使用高压氧成功地抢救了一例高氮气暴露致窒息的受害人,报告如下。

王某,男,24岁。

于1992年12月27日下午三时在炼铁厂高炉和同事一起检修煤气管道内的阀门。

在管道经常规氮气吹风后,立即进入管道内工作、约3分钟,感头晕,胸闷难忍。

随即想爬出管道,尚未到出口处即失去知觉、约十分钟后被人发现,急送高压氧舱室。

体检:神志不清,呈深昏迷。

上唇及四肢末端紫绀,口腔及鼻腔可见血色粉沫状分泌物。

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约3.5mm,对光反应迟钝。

颈软,气管居中、心率1O4次/分,律齐心音弱,未闻及杂音。

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性、湿性罗音。

腹软,肝脾未触及。

四肢反射消失,肌张力减低。

尿失禁。

事故现场检测氧气浓度4.3%,一氧化碳未超标准。

治疗经过:立即给予高压氧治疗,压力0.25MPa下吸纯氧。

10分钟后受害人出现烦燥不安,60分钟后神志渐清,可断续应答,思维较混乱。

90分钟后神志清醒.思维正常,缺氧状态改善,出舱。

但自称头晕,头痛,乏力。

给予对症治疗,症状逐渐减轻。

观察三日,痊愈出院。

同时进管道检修的另二人,随后也被同事救出。

但未到高压氧舱室,误送急诊科。

给予降颅压,利尿,气管切开处理,抢救无效死亡。

抢救体会:
1.吸入氮气后至就诊前20~35分钟的受害者尚有救治可能;
2.氮气窒息者均由缺氧引起,抢救的关键是争分夺秒地改善机体缺氧状态,巩固自主呼吸,保持呼吸道通。

3.救离氮气环境后必须立即给予吸氧,可先用常压面罩给氧(在工厂中可以用正压式供氧仪给氧)。

三、对氮气窒息事故的认识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通常情况下氮气对人体无毒害作用。

但由于不遵守操作规程,使氮气泄漏,某些工作空间中氮气浓度增高,氧浓度降低,容易使人窒息昏迷。

引发氮气事故常有以下因素:
1.思想麻痹大意。

认为工作空间较为敞开,氮气会从敞口逸出室外,忽略了氮气排放量的影响因素。

当排放量很大时,会造成氮气聚集使工作空间缺氧。

2.对氮气的危险特性认识不够深刻,存在侥幸心理。

3.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区域缺少安全警示标识,无关人员可能进入该区域。

4.盲目施工,会造成惨痛的局面。

检修前缺乏对工作现场做充分了解。

5.施工前,没有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

6.不佩戴CO、O2检测仪,不携带正压式供氧仪,没有采取安全措施,随意进入富氮空间。

7.工具携带的方式有缺陷。

8.抢救人员既不明情况,又不采取自身防护,盲目进入富氮空间。

在生产过程中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岗位操作技能培训,避免因误操作导致设备损坏和管道阀门泄漏而引发事故;
2.对岗位工人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使其了解、掌握氮气的理化性质、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
3.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制定窒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演练以提高岗位工人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和救援水平,并根据工艺变化和人员变动适时进行修订,使预案具有可操作性;
4.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悬挂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关人员进入该区域;
5.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加设强制通风装置,以减少氮气聚集;
6.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
7.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中作业前,先制定完善的作业方案;并报备安全科室审核通过后再作业;
8.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中作业前,必须将待检修设备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经强制置换并分析合格(氧含量>18%),落实好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

在不可能置换完全的情况下,作业人员必须使用正压式氧气呼吸器,正确携带CO、O2检测仪,并设专人监护;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中,严禁佩戴过滤式呼吸器作业;
9.不得将纯氮气排放至通风不畅的空间;氮气的生产、使用现场和操作室等要保持通风换气良好,并定期分析周围大气的含氧量,保证其浓度不低于18%;
10.控制室操作人员要加强对压力、流量等参数的监控,以便及时发现氮气泄漏情况并及时得到有效控制。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