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215;215;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一×××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专业名称:

项目组组长:分院院长

项目组副组长:分院副院长、合作企业2人

项目组成员:大约10人左右(其中一半为企业人员)

主要合作企业:4—6家

撰写要求:所有成员都要填写:姓名,单位,职务,职称;每名成员单写一行。

样例:

项目组组长:柳河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学院院长教授

项目组副组长:王峰哈尔滨建成集团项目经理工程师

宫波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学院副院长教授

吴伟章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工程师项目组成员:丁喜英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经理工程师

……

建设期:3年(2011—2013年)

(仿宋_GB2312、小四)

一、行业背景与建设基础

(一)行业背景及人才需求分析

(字数1200左右)

1.行业背景分析

撰写要求:先从国家层面对本行业的当前现状进行表述,再从本地区、本省的层面对本行业进行表述,最后从两个层面对本行业的将来发展需求方面进行表述。

样例:

1.行业背景分析

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总量规模已居世界领先位置,跻身世界装备制造业大国行列……。

黑龙江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尤其是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省内云集了几十家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形成了完备的装备制造业及其产业链……。

根据《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黑龙江省将加快“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

2.人才需求分析

撰写要求:通过引用官方调查数据或调研数据,对本行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并通过数据预测出本行业人才需求量。

样例:

2.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黑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2010年统计,黑龙江省现有技术工人约270万,高级技术工人仅有19万左右。按照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级技术工人应占技术工人总数的20%。参照这一目标,黑龙江省高技能人才应达到54万,目前尚有34万缺口,未来10年这一缺口将达到40万以上。

根据近几年来我院对哈电集团、哈飞集团等15家装备制造企业的调研显示:生产车间一线高级技师、技师的人数仅占工人总数的6%左右,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技术工人占工人总数的10%左右;企业迫其需要大批“精操作、懂工艺、会设计”的机械制造类高级技能型人才。

(二)现有基础

(字数1000左右)

专业概况:(专业成立时间、师资队伍、毕业生数量、目前在校生数量、就业率等)

1.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

2.师资队伍建设

3.科研成果

4.校内外实训基地

5.校企合作

撰写要求:表述时要求将已初步形成、已具备的……体现在标题上。

样例:

1.“ххх”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

2.建立了结构基本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校内外实训基地初具规模

(三)存在不足

(字数200字左右)

撰写要求:主要是校企合作的问题,简明扼要的说出自己的不足,硬伤的地方要淡化或不谈。存在的不足,不用过渡,直接表述不足之处即可。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字数300字左右)

撰写要求:目标中要体现方案中各种建设内容的特色、要有一定的高度,要将“校中厂”、“厂中校”、“教师工作站”、“任务驱动”、“项目教学”、“行动导向教学”等项目写进去。

(二)具体目标

(字数800字左右)

1.校企合作建设(“校中厂”、“厂中校”)

2.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

3.师资队伍建设

4.实训基地建设

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6.专业群建设

撰写要求:以“校中厂”、“厂中校”为主线,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社会服务能力、专业群等建设,要将以上六条建设的目标具体体现在标题中,每条字数最多不超过150字,要精炼。

三、建设内容

(一)校企合作建设

(字数1500左右)

撰写要求:要将体制机制写进去。以职教集团和校企合作理事会为基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课程教学情况,“校中厂”和“厂中校”——建生产车间。充分满足顶岗实习、毕业综合实习的需要,形成专业与企业共同管理、共同指导、共同评价的运作机制。

1.“校中厂”建设

(该标题要替换成要建设的具体实训基地名称,例:齿轮滚刀加工车间)

解释:

1)学生身处真实企业之中,能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使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很好地有机融合起来。学生在“校中厂”中实现了“双重身份”。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学生身在其中可获得具大收益。一是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结合紧密;二是学校教师与企业员工的共同指导;三是能够接受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双重熏陶;四是在“校中厂”,学生通过顶岗

实践,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2)企业在“校中厂”中实现“三重效益”。一是人才效益,企业通过“校中厂”的运行,培训并发现在技术开发和生产等方面的优秀人才,储备企业未来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二是经济效益,企业通过“校中厂”,使得管理成本、运营成本、厂房用地成本及设备投入大幅度下降,并使用素质较高的“员工”,产品质量得到保证;三是技术创新效益,学校教师的参与,可及时地现场为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提供新技术及创新理念与设计。

3)学校在“校中厂”实现“三重收益”。一是通过将企业的车间引入校园,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使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二是在“校中厂”这一真实的企业环境中,教师可切实地获得企业工作的锻炼,同时能结合企业需求进行项目攻关与研发,教师的实践、科研与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三是依靠校企双方提供的双重文化背景,建设融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一体的人文环境,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四是学校可以节省消耗性材料支出费用。

4)形成了合作共赢、优势互补的“五位一体”局面。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系中,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和员工是五大主体,构成了五对互为资源要素的利益关系。企业需要学校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和研发创新的技术支持;学生需要知识技能的获取从而获得合适的就业岗位;学院需要真实生产环境进行教学;教师需要生产实践环境锻炼实践能力和发挥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潜能;企业员工需要技术培训提升自我素质。这些主体在实现自身价值目标过程中同时,为其他主体提供服务。企业可以利用学校无偿提供厂房、生产设备以及学生低报酬的专业劳动,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经营活动。学生则利用在“校中厂”的实训锻炼获得实践技能、积累工作经验、提升综合素质。

2.“厂中校”建设

(该标题要替换成要建设的具体实训基地名称,例:齿轮滚刀加工车间)

表XXX: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经费预算(单位:万元)

“厂中校”就是将教学课堂与管理转移到具体企业中,学校与企业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确定学校与企业在学生教育与管理中应承担的责任、义务与权利(尤其重要的是学生在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