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诸葛亮军事才能

合集下载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略论(1)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略论(1)
时使用的一些谋略其他人都不能识破, 惟独 瞒不过他, 可见他不是等闲之辈[12] 。司马懿更不是一般的人物, 他不但
在政治上很有手腕, 在军事上也很有谋略, 应该算得上是 当时一流的军事家。诸葛亮北伐碰上了这三个人物, 也是其不能
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次, 魏军统帅所用的战略战术对头。魏军统帅在对付诸葛 亮时使用了什么战术呢? 就拿司马
司马懿也不可能带有三十二 万兵力, 故这个统计并不准确。虽然如此, 但它说明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魏、蜀两国交战时
兵力对比确实很悬殊, 这一点应该是没 有问题的。这一次是如此悬殊, 其他几次也就可知了。双方如此 悬殊的兵力对
比而想让弱方战胜强方绝非易事。这是诸葛亮北 伐没有成功的第一个原因。 其次, 诸葛亮北伐碰到的对手均非等闲之辈
有天时的, 他的五次北伐完全是考虑到 自己死后蜀中无人而勉力为之, 并没有合适的时机。这个时候魏 国相对安定,
没有出现大的动荡, 因此不宜对魏用兵。这一点诸 葛亮比谁都清楚, 他早在出山前就对刘备说过,“一旦天下有变” 方
可对魏用兵。故这个时候诸葛亮五次伐魏, 是知其不可为而为 之, 其不能成功也就在必然之中了。 通过以上的分析,
只有第二次北伐在兵力上占有优势, 其他四次都处于劣势。由于 史料的缺乏, 这五次作战双方的兵力对比无法全部知晓,
只有第 五次比较清楚。据《中国历代战争年表》一书记载, 第五次北伐诸 葛亮带兵十万, 魏司马懿带兵三十万, 后来
魏明帝又增派二万援 军, 共计三十二万人。上面说过蜀国的总兵力最多十万, 故诸葛 亮这次带兵的数目有所夸大, 魏国
。其三, 三国时期战争频繁, 人心厌战, 这个时候诸葛亮 屡屡挑起战争是不得人心的。综此三点, 我们可以看出, 诸葛

重评诸葛亮的历史功过

重评诸葛亮的历史功过

重评诸葛亮的历史功过一、本文概述诸葛亮,字孔明,被尊称为“卧龙先生”,是中国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他的智谋与忠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后世研究和讨论的重要人物。

然而,对于诸葛亮的评价,历史上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和观点。

本文旨在全面、客观地重评诸葛亮的历史功过,通过对他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成就的分析,揭示其真实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我们将通过深入探讨诸葛亮的生平事迹、政治智慧、军事才能以及文化贡献,以期对这位历史人物给出一个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评价。

二、诸葛亮的政治才能诸葛亮的政治才能,无疑是他历史上最为人称道的一面。

他的政治智慧体现在他对于国家的长远规划和对于社会的深刻理解上。

在蜀汉建立之初,诸葛亮就凭借其深厚的政治洞察力和对国家形势的精准判断,制定了以农业为本、重视民生、强化法制、倡导廉洁的治国方针。

这一系列的政策不仅使蜀汉在战乱之中迅速恢复了元气,也为后来的国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诸葛亮的政治才能还体现在他的人事安排上。

他主张用人唯才,不拘一格,因此他的麾下聚集了各类人才,他们各自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同时,诸葛亮也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设立了“丞相府学”,选拔有潜力的年轻人进行培养,为蜀汉的未来发展储备了人才。

诸葛亮在政治斗争中也表现出了极高的智慧。

他善于运用各种策略,化解矛盾,稳定政局。

在蜀汉内部,他妥善处理了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维护了国家的稳定。

在对外关系上,他通过联吴抗曹的策略,成功地稳固了蜀汉的地位。

然而,诸葛亮的政治才能并非没有瑕疵。

他在治国过程中过于强调法治和秩序,有时忽视了人的因素和灵活性。

在人事安排上,他虽然重视人才,但在某些关键岗位上,他也倾向于任用忠诚于自己的人,这在一定程度上政策的影响了公正性和效率。

诸葛亮的政治才能既有其独特之处,也有其不足之处。

他的治国方针和人事安排为蜀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他的过于僵化和偏重忠诚的用人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蜀汉的发展。

历史趣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究竟怎么样?

历史趣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究竟怎么样?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究竟怎么样?导语:中国历史上称得上全才的人有很多,其中就有诸葛亮。

现代人对于诸葛亮的定义,一般都是:诸葛亮,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历史上称得上全才的人有很多,其中就有诸葛亮。

现代人对于诸葛亮的定义,一般都是:诸葛亮,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这说明诸葛亮不仅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杰出的才能,在书法、文学和发明等方面也很不错。

比如他的散文的代表作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出师表》,发明方面有孔明灯,还改造了连弩。

但是,当大家知道那些神机妙算、用兵如神都是文学作品《三国演义》的虚构而已,不免对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产生了怀疑。

以至于出现了一种风潮,就是如果你还觉得诸葛亮很牛,好像你就不懂历史。

特别是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现在主流的观点贬低的很厉害。

那么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究竟怎么样?孙老师告诉大家真相。

首先,这种认为诸葛亮军事才能平庸的观点是从西晋的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描述。

其实陈寿在写诸葛亮传的时候,对诸葛亮是一种崇敬之情。

但是偏偏在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上做出了这样两句评论,一句是:“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

”还有一句是:“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于是,后世便有人认定诸葛亮没有军事才能,理由有二,一是陈寿这两句话,二就是诸葛亮北伐无功。

但是实际上陈寿并没有说诸葛亮缺乏军事才能,首先陈寿所说的“治戎为长”意思就是诸葛亮善于治军,善于治军算不算军事才能呢?作为一个军事家,首要的一点就是善于治生活常识分享。

诸葛亮最成功的智慧

诸葛亮最成功的智慧

诸葛亮最成功的智慧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备受尊崇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才能,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智谋。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诸葛亮最成功的智慧。

一、智谋出众1.1 精准的军事布局:诸葛亮在战争中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而闻名。

他能够准确地判断敌方军队的动向,并根据敌我双方的实力进行合理的兵力部署。

他经常利用地形优势来设下埋伏,以小胜大,取得了多次战争的胜利。

1.2 独特的战略思维:诸葛亮善于运用兵法和战略思维,他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战争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他的战略思维独特而深刻,常常能够在看似不利的情况下扭转乾坤,取得战争的胜利。

1.3 精确的情报收集:诸葛亮非常重视情报的收集和利用。

他派遣密探深入敌方内部,获取情报,以便更好地了解敌情。

他能够准确地判断敌方的实力和意图,从而在战争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二、善于用人2.1 选拔人才:诸葛亮善于发现和选拔人才。

他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注重培养和提拔那些有才华和能力的人。

他在政治和军事上都能够找到合适的人才,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实现诸葛亮的战略目标做出贡献。

2.2 善于用兵:诸葛亮善于根据不同人的特点和才能,安排他们在适合的位置上发挥作用。

他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使每个人都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中做出最大的贡献。

2.3 善于团队合作:诸葛亮注重团队合作,他能够将不同的人才组织起来,形成一个高效的团队。

他善于协调各方利益,使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和谐地合作,共同为实现诸葛亮的战略目标而努力。

三、卓越的治国才能3.1 善于制定政策:诸葛亮在治国方面也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

他能够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系列合理的政策和措施,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2 善于处理内外关系:诸葛亮善于处理内外关系,他能够与各方势力保持良好的关系,并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国家面临的问题。

他能够以智慧和谋略化解内外矛盾,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3.3 善于经济建设:诸葛亮注重经济建设,他提出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论证诸葛亮范文素材9篇

论证诸葛亮范文素材9篇

论证诸葛亮范文素材9篇论证诸葛亮范文素材第一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慢慢历史长河中,数风流人物如春笋一般节节而出,而我却只欣赏其中一人——诸葛亮。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

”毫无疑问,这是对诸葛亮才华的侧面概括。

集超人智慧与谋略于一身的诸葛亮,被善于招揽人才的刘备重用,蜀国在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终成就了大业。

我喜欢诸葛亮遇事镇定自若,深谋远虑。

在“空城计”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惧司马懿的逼迫,从容布置,从而使对方退兵,西城得以转危为安。

我喜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

在“草船借箭”中,妒贤嫉能的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从而借来十万支箭,为赤壁之战准备了足够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

我还喜欢诸葛亮的智勇超群与忠贞不渝。

诸葛亮为了求得南方的长治久安,听从马谡的建议,采用“攻心为上”的计谋,在与孟获的战斗中七擒七纵,最后使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了刘备,成为蜀汉南方的屏障……这一幕幕,道出了他的智慧,演绎着他的神话般的人生。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风春月。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诸笑谈中。

”“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这些神话般的故事连同他的名字一起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闪光。

他“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却偏偏遇上一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慨叹和唏嘘,无限的崇敬和思考。

纵观他传奇的一生,既有“隆中对”对天下局势的远见卓识;又有“舌战群儒”对东吴谋士的磅礴气势;有“草船借箭”对天气及曹操洞若观火的预测和揣摩;更有“火烧赤壁”对战事的胸有成竹……在历史的风霜里,他羽扇纶巾,缓缓从历史中走来,手中的扇子微微一抖,嘴角的表情微微一扬,金戈铁马止步于千里之外,浩浩敌军殒命于埋伏之中。

他,就是我眼中的诸葛亮——一个有超人胆略和杰出军事才能的三国英雄,一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历史伟人!论证诸葛亮范文素材第二篇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可是,一次登山改变了他的命运。

诸葛亮最成功的智慧

诸葛亮最成功的智慧

诸葛亮最成功的智慧引言概述:诸葛亮,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才能,为蜀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后人称为“卧龙”。

本文将探讨诸葛亮最成功的智慧,并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一、智谋出众1.1 谋定而后动诸葛亮擅长谋略,他在制定战略时总是深思熟虑,不轻易行动。

他善于分析敌我双方的优劣势,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

他的每一次行动都经过精心筹划,确保能够取得最大的胜利。

1.2 以退为进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他善于以退为进。

他深知战争是一场持久的斗争,不仅要看眼前的胜负,更要考虑长远的利益。

因此,当他遇到困境时,他会采取退却的策略,以保护自己的实力,然后再寻找机会反击,取得最终的胜利。

1.3 知己知彼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他善于了解敌人。

他会仔细研究敌人的习性、战术和策略,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敌人的进攻。

他通过对敌人的了解,能够预测敌人的行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在战争中占据优势。

二、政治手腕高超2.1 以德服人诸葛亮的智慧在政治上也得到了充分展现。

他善于以德服人,通过言行举止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拥护。

他注重礼仪和道德,以身作则,使得他的统治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2.2 重视民生诸葛亮明白国家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安居乐业。

他注重改善民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包括减轻赋税负担、修建水利工程、发展农业等。

这些措施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增强了人民对他的支持。

2.3 推行科学治国诸葛亮还推行了科学的治国理念。

他注重法治,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了人民的权益。

他还重视教育,提倡普及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

三、卓越的军事才能3.1 精通兵法诸葛亮在军事方面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

他精通兵法,深入研究孙子兵法等经典兵书,并能够将其灵活运用于实战中。

他善于布阵和指挥,能够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制定出最佳的战术。

诸葛亮军事家_实用模板

诸葛亮军事家_实用模板

的启示作用
第8部分
总结
总结
虽然他在北伐中未能取得全面 胜利,但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 力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伟
大的军事家之一
诸葛亮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他 的军事思想和实践对于后世有着
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代社会 中,我们都可以从诸葛亮的军 事思想和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启 示,为我们在战争和领导方面 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第1部分
诸葛亮的军事思想
诸葛亮的军事思想
诸葛亮的军事思想深受《孙子兵法》的影响,同时他也有 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主张以"仁义"为本,认为只有以"仁 义"为指导,才能实现真正的胜利。他强调"兵不厌诈", 认为在战争中,诡计和策略是必要的。但是,他也同时强 调,战争必须以正义为前提,否则即使胜利,也是短暂的
他以独特的军事思想、灵活多变 的战术、出色的指挥能力和对士 兵、民众的关心而著称
-
THANKS 感谢恩师
第5北伐战略是他军事生涯中的一大亮点。 他明白,以蜀汉的国力,正面与曹魏对抗是十 分困难的。因此,他选择通过多次北伐,分散 和消耗曹魏的军力,同时寻找机会蚕食曹魏的 领土
在五次北伐中,诸葛亮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 决心。虽然最终未能实现全面胜利,但每一次 都让曹魏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尤其是在第一 次北伐中,他巧妙地利用了曹魏的疏忽,成功 地占领了南安、安定和天水三郡,取得了北伐 以来的最大胜利
第2部分
诸葛亮的军事实践
诸葛亮的军事实践
在实践中,诸葛亮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指挥过多 次战役,如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都取得了胜利。其中, 六出祁山是诸葛亮最为著名的战役之一。在此战役中,诸 葛亮率领蜀军多次攻打魏国,虽然最终未能取得胜利,但 他的军事才能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浅谈诸葛亮的历史地位与影响力

浅谈诸葛亮的历史地位与影响力

浅谈诸葛亮的历史地位与影响力作为一名三国爱好者,本人想对诸葛丞相传奇的一生写以下几点个人见解:1.作为蜀汉丞相的政治地位诸葛亮在蜀汉的政治地位极为显赫,他不仅是刘备的重要谋士,更是蜀汉政权的实际管理者。

从历史资料来看,诸葛亮的政治地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政治改革:诸葛亮在蜀汉实施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包括选拔贤能、推行法制等,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效率和稳定性。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这些政策使得蜀汉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权力集中: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成为蜀汉的实际掌权者。

他的地位不仅来自于刘备的托孤,更因为他的政治才能和威望。

《三国志》中提到,诸葛亮“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这种公正严明的作风使他获得了极高的政治威望。

对外政策:诸葛亮的对外政策以联吴抗魏为主,这一政策在《隆中对》中已有体现。

通过与东吴的联盟,蜀汉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保持了一定的外交优势,这也体现了诸葛亮的政治远见。

1.1智慧与谋略的化身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为智慧与谋略的化身,这一形象在历史上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军事谋略: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在《三国志》中有所记载,他多次北伐,虽未能最终成功,但其军事策略和指挥能力仍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

例如,他的“空城计”和“木牛流马”等计策,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智慧。

治国理念:诸葛亮提出的“依法治国”、“重视农桑”等治国理念,对蜀汉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国志》中提到,诸葛亮“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这些政策有效地促进了蜀汉的稳定和发展。

文化影响:诸葛亮的形象和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他的智慧和忠诚被视为楷模。

从杜甫的“万古云霄一羽毛”到后世的各种文学作品,诸葛亮的形象一直被赞颂和传唱,成为智慧与谋略的代表。

综上所述,诸葛亮在历史上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是多方面的,他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文化和精神层面上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诸葛亮资料

诸葛亮资料

在深沟高垒而不敢应战,又如建兴九年,魏将张合被蜀兵射杀,皆可证明 连弩的功效。这连弩有两个基本数据,一是能连发十矢,二是矢长只有八 寸。中国人用弓箭是世界上最早的,欧洲人刚用弓箭的时候,中国人已经 用了近千年了。
四、天灯 天灯:亦称为孔明灯,相传源自四川平乐古镇,三国时期,此镇乃为 军事重地,诸葛亮当时被司马懿困于平阳,诸葛亮算准风向,制成纸灯笼 系上求救信息放上天空,最终得以脱险。 五、孔明锁
诸葛亮与 《出师表》资料研读
资料一:诸葛亮军事上的成就与其不足之处 军事上的成就 1. 诸葛亮勤于思考,注重革新军械、装具。研制了一发十矢
shǐ
连弩和适
应山区运输的木牛流马等作战工具。并改进钢刀,增强了蜀军战斗力。好 兵法,推演阵法作 ?八阵图?,为后世传扬。
2. 在治军方面,诸葛亮重视部队的节制和训练,主张以法治军,讲究 为将之道。
含法治的理念,这也正是时下执政者应当牢记的警世之语啊; 像?亲贤臣,
远小人?的兴衰之理,可是比金子还宝贵。对于古典文章,求全责备并不 可取,取其大节就可以了。
再说哪,初中学子学《出师表》,或许比较不容易想到诸葛亮的 ?愚
忠?(尽管真正的一个 ?忠?字铸就千古以来无数华夏民族魂),倒是能 够感受到他对整个国家的责任。《出师表》一文,显示出诸葛亮的大将之 风,所言均不伤大雅。《出师表》很多内容体现了积极的思想,那些治国 安邦的建言即使在今天仍有着现实意义,同时更多的是表达一种做人的品 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已成为国人做人处世的准则。
资料三:诸葛亮的发明 诸葛亮( 181.4.14 ~234.8.28 ),字孔明,号卧龙,汉族,琅琊阳都 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天文学家、气
象学家、心理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书法家、文学家,当然千万不要 忽略了,他还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

关于诸葛亮事迹的研究报告

关于诸葛亮事迹的研究报告

关于诸葛亮事迹的研究报告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人物。

他在政治、军事和文化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尊称为“卧龙”。

一、政治才能:1. 诸葛亮在刘备得魏延属下后,受到其恶劣的待遇,但他仍然对刘备表示忠诚,最终赢得了刘备的信任,成为刘备的重要谋士。

2. 他在蜀汉的政治事务上,实施了许多有益于国家的政策,如发展农业、推行典章制度等,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稳定。

3. 他精明的政治眼光和独到的智谋使得蜀汉能够在战乱中保持相对稳定,创造了政治和平的环境。

二、军事才能:1. 诸葛亮开创了诸葛亮长板桥、连环锁等军事防御体系,有效地抵御了曹魏的进攻。

2. 他制定了寒门出身能成为将领制度,打破了贵族独揽军事权力的局面,提高了士兵的士气和战斗力。

3. 他在赤壁之战中,以出奇制胜,巧妙利用烟雾和流火等战术手段,成功击溃曹魏的舰队,为蜀汉创造了有利的局势。

三、文学才能:1.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文学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他在才艺上卓越。

2. 他创作了很多文化作品,如《前出师表》、《后出师表》等,这些作品以优美的文学语言描述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自身的思想情感。

3. 他还致力于历史的研究和文化的传承,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结:诸葛亮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的杰出贡献使得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

他的政治才能使得蜀汉政权得以保持稳定,军事才能使得蜀汉能够有效地抵御敌人的进攻,而他的文学才能使得他的思想和智慧能够传世,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诸葛亮的事迹激励着人们在各个领域努力追求卓越,他被尊为卓越人格的典范和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的楷模。

读《三国》,论孔明

读《三国》,论孔明

读《三国演义》论卧龙愚忠否三国中能人异士奇多,知名的就数不胜数,但在这些谋士中,诸葛孔明绝对是里面的佼佼者。

他是一位史上不可多得奇人,后人杜甫曾这样写道;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意思是诸葛亮经邦济国的政治军事才能,比商初名相伊尹、周初名相吕望,只在伯仲兄弟之间,不相上下。

伊尹辅佐成汤、太甲两代,吕望辅佐文王、武王两代,勋劳特著,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两代,情况亦极相似。

至于说到老谋深算,指挥如定,则比汉初相继为相的名臣肖何、曹参,更高一着。

这充分体现出诸葛亮的谋略是多么的高深。

可就是这样一个高人,却没能匡扶汉室,在刘备时刘备善于听从诸葛亮的建议,从而使刘备的实力大增,成为一方霸主,原以为汉朝便可复兴。

可谁知一场八百里火烧连营使刘备损兵折将,刘备也是一个输不起的主。

他没有像曹操那样乐观的情怀,即使败了,却依然仰天大笑。

蜀国便从这变成另一番情。

要论诸葛亮是否愚忠,必先知道什么是愚忠,什么是“愚忠”?就是对国君个人盲目的、毫无原则、毫无主见、逆来顺受,因而是愚昧的“忠”。

不管国君善恶如何,行事是非怎样,一律俯首帖耳,唯唯诺诺,亦步亦趋,不敢有任何怀疑,更不敢有任何违忤;即使国君荒淫残暴,滥杀无辜,也不敢谏阻指斥;哪怕毫无道理地杀到自己头上,也只知低头受戮,还要说什么“天子圣明,罪臣当诛”的昏话;甚至国君腐朽亡国,仍一味追随,以死效忠。

在漫长的封建专制社会里,最高统治者为了一己私利,总是不断地集中权力,不愿受到任何制约;同时又总是要求臣民对自己无条件地效忠,鼓励愚忠。

特别是专制主义恶性膨胀的明清两代,统治者更是以各种手段灌输愚忠意识,以至愚忠成为一般臣民普遍的道德信条,严重地阉割了民族精神,阻碍了社会进步。

然而诸葛亮却与上面所说不一样。

诸葛亮并不是毫无原则、毫无主见毫无原则、毫无主见、逆来顺受的,他有自己的主见,有原则。

当自己的主公犯了错误,他或直谏、或婉劝、或严斥。

始终坚持原则。

其二,主公一旦有不英明之举,如《演义》中刘禅挺信宦官,将诸葛亮被召回诸葛亮面见刘禅后,先是戳穿“朕久不见丞相之面,心甚思慕,故特诏回”的托词,指出:“必有奸臣谗谮,言臣有异志也。

诸葛亮最成功的智慧

诸葛亮最成功的智慧

诸葛亮最成功的智慧诸葛亮,字孔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被誉为“千古奇才”。

他在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后人称为“睿智之士”。

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才能,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

以下将详细介绍诸葛亮最成功的智慧。

一、政治智慧1. 七擒七纵之计诸葛亮在与东吴的战争中,采用了“七擒七纵”之计,成功擒获了吴国大将陆逊,并最终使吴国归降。

这一计策巧妙地利用了陆逊的虚荣心和自尊心,使其自愿投降。

通过这一战略,诸葛亮成功地扩大了蜀汉的势力范围。

2. 木牛流马之计在对抗强大的敌军曹魏时,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这是一种可以自动运输物资的机械装置。

木牛流马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机动性和补给能力,使蜀军能够在曹魏的围困下坚持长时间。

这一计策展现了诸葛亮在军事和科技方面的卓越智慧。

二、军事智慧1. 空城计在对抗曹魏大将司马懿的进攻时,诸葛亮采用了空城计。

他在敌军临近时,故意打开城门,放下城中的桥梁,然后坐在城楼上弹琴。

司马懿疑惑不解,以为城中有伏兵,最终选择退兵。

这一计策展现了诸葛亮善于以少胜多的军事智慧。

2. 诸葛连环计在对抗曹魏的战争中,诸葛亮采用了连环计,成功引诱曹军大将张郃,使其陷入重重包围之中。

通过这一计谋,诸葛亮成功地削弱了曹魏的军事实力,为蜀汉争取了战略上的优势。

三、文化智慧1. 草船借箭在对抗曹魏的战争中,诸葛亮采用了草船借箭之计。

他利用曹军的骄傲和轻敌心理,借用曹军的箭矢来补充自己的军火。

通过这一计策,诸葛亮成功地解决了蜀军缺乏箭矢的问题,提升了蜀汉军队的战斗力。

2. 诫子书诸葛亮还以文学才华著称,他所写的《诫子书》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封书信中,诸葛亮对自己的儿子诸葛瞻提出了诸多教诲和忠告,展现了他对家庭伦理和人生道德的深刻思考。

《诫子书》不仅是一部家训,更是一部智慧的结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诸葛亮凭借其卓越的智慧在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描写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描写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描写
答: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描绘为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以下是对诸葛亮的一些具体描写:
1. 外貌描述:诸葛亮被描绘为一位身材高大,容貌英俊的人物。

他身着长袍,头戴纶巾,形象飘逸。

2. 性格特点:诸葛亮性格沉稳,善于思考,富有智慧。

他对待事情总是深思熟虑,善于分析形势,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3. 政治才能:诸葛亮在政治上有着极高的才能。

他协助刘备建立蜀汉王朝,制定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

他善于治理国家,关心百姓疾苦,深受人民爱戴。

4. 军事才能:诸葛亮在军事上也有着卓越的才能。

他善于运用兵法,善于分析敌情,从而制定出有效的战略。

他指挥的战役往往能够以少胜多,展现出他的军事智慧。

5. 文化素养:诸葛亮也是一位文化素养很高的学者。

他精通诗词歌赋,善于书法绘画,是一位杰出的文化名人。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被描绘为一位智慧、勇敢、忠诚、有远见的英雄人物。

他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

评价诸葛亮

评价诸葛亮

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

魂而有灵,嘉兹宠荣。

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康熙:史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唯诸葛亮能为之。

刘伯温:军在于治。

诸葛亮连年征战而兵无厌言,乃至于此。

毛泽东:诸葛亮的理政和品德我是非常推崇的杜甫:长星昨夜坠前营,讣告先生此日倾。

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著勋名。

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

好看绿阴晴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咏怀古迹五首》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庙》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

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

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

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

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

欻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

「上卿翁请修武侯庙,遗像缺落,时崔卿权夔州」大贤为政即多闻,刺史真符不必分。

尚有西郊诸葛庙,卧龙无首对江濆。

《古柏行》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武侯庙》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夔州歌十绝句》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李商隐:《无题》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筹笔驿》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诸葛亮有什么品质_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如何

诸葛亮有什么品质_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如何

诸葛亮有什么品质_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如何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那诸葛亮的品质有哪些?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又如何?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诸葛亮有什么品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诸葛亮的品质历史上的诸葛亮足智多谋,不但熟知兵法能够攻城略地,而且还会发展经济巩固城池。

但是为什么诸葛亮不去辅佐曹操一统天下或者是辅佐孙权统一乱世,而最终选择了徒有虚名的刘备,造成三国纷争的局面。

到底是什么,在左右着诸葛亮的选择呢?诸葛亮在出山辅佐刘备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他通过广大的朋友圈和他的人脉来搜集关于曹操的所作所为以及孙权的所作所为,最终发现曹操和孙权二人实在算不上君子。

就从道义上来说,曹操是汉贼,他挟天子以令天下,是一个非常奸诈的人。

而孙权虽然没有曹操如此恶劣,但是他也是在汉王朝奔溃的过程中大发横财,占有了东南一大块的土地,并以为自家产业。

而相比起曹操和孙权来说,籍籍无名的刘备不但是当时汉献帝的皇叔,而且他还一心想要匡复汉室,并非为自己打天下。

因此,诸葛亮才选择了一穷二白的刘备。

在这个精心挑选的过程中,诸葛亮高洁的品质,一览无余。

因为诸葛亮本人是一个谦谦君子,一心想要报效自己的国家——汉王朝。

所以他在选择的时候就一定要选择一个像自己一样品质高洁,忠君爱国的谦谦君子。

在辅佐刘备的过程中,诸葛亮还非常的爱民,所以在后来刘备被曹操大军追击的过程中,几十万人民才会追随刘备迁徙。

因为诸葛亮有着高洁的品质,所以才会选择忠厚的刘备。

这也许就是英雄间的惺惺相惜吧。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如何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这些称号都是诸葛亮的才能的展现。

在书法上,有出色的《远涉帖》为代表,另后世能够好好研究;在文学上,诸葛亮是“出师两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表》可谓是文学上的经典之作,不仅采用议论抒情的方法,更是语言真挚、感情深刻;在政治上,诸葛亮作为蜀国的丞相,能够为光复汉室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蜀相描写诸葛亮一生功绩的句子

蜀相描写诸葛亮一生功绩的句子

蜀相描写诸葛亮一生功绩的句子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蜀汉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一生为国家的兴盛,为百姓的幸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以下是对诸葛亮一生功绩的描写:1. 诸葛亮兢兢业业,勤奋好学。

自幼聪明过人,精通经史文学,广泛涉猎各种学问,为后来成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打下了坚实基础。

2. 诸葛亮担任刘备的军师后,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使蜀汉政权在战乱中稳定下来。

3. 诸葛亮在军事方面也表现出色。

他精通兵法,善于运筹帷幄,多次带领蜀军打败敌军,保卫蜀汉疆土。

4.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位天才军事家。

他以智取周瑜的赤壁之战而闻名,充分展现了他的智谋和军事才能。

5. 诸葛亮提出了“空城计”,成功地吓退了敌军,保住了蜀汉的安全。

这一计谋被后世无数军事家所借鉴,成为军事战略的典范。

6. 诸葛亮在内政方面也表现出色。

他注重财政改革,提倡节约,整顿官僚机构,改善百姓生活,为蜀汉国家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7. 诸葛亮重视教育,提倡儒家思想,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创办学校,培养了一批才德兼备的人才,为蜀汉的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基础。

8. 诸葛亮注重民生,积极推行农田水利工程,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使蜀汉国家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9. 诸葛亮善于外交,与吴国的孙权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维护了两国的和平稳定,为蜀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0. 诸葛亮在临终之前,提出了“七擒孟获”的建议,为刘备继续巩固蜀汉政权提供了重要战略方向。

11. 诸葛亮一生坚守忠诚,为国家、百姓的利益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成为历史上备受赞誉的伟大人物之一。

诸葛亮的一生功绩不仅在当时赢得了人们的敬佩和赞美,而且在后世也被推崇为伟大的榜样。

他的智慧和才能不仅为中国古代政治和军事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对世界文化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眼中的诸葛亮议论文

我眼中的诸葛亮议论文

我眼中的诸葛亮议论文
我眼中的诸葛亮议论文
“天下大事,为公之事。

”这句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名言,出自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在历史上,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智慧和才能令人钦佩不已。

在我看来,诸葛亮不仅是一位出色的人才,更是一位伟大的领袖和榜样。

首先,诸葛亮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

他在三国时期为刘备出谋划策,很多时候都能够“出奇制胜”,赢得战争的胜利。

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战略,如火攻、借东风等,这些战略至今仍被广泛地应用。

同时,他还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文章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和赞美。

其次,诸葛亮的品德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仰慕的。

他从不为个人私利所动,一心只为天下人谋福利。

他在为刘备服务的时候,不断地给予刘备忠告,提醒他不要被权力冲昏头脑。

他对待下属也非常宽容,多次饶恕犯错的下属,并且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最后,诸葛亮的影响力是深远的。

他提出的“仁政”观念,即让人民得到公正、平等的治理,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影响深远。

他的才能和品德也影响了很多后来的政治家,成为一个时代的典范。

总之,诸葛亮是一位伟大的领袖和榜样。

他的智慧、品德和影响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仰慕。

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三国演义中最能体现诸葛亮军事才能的事例

三国演义中最能体现诸葛亮军事才能的事例

三国演义中最能体现诸葛亮军事才能的事例
、地址,不可直接复制粘贴
古代名将诸葛亮,其军事智慧是史书中经典案例之一。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军事智慧独步天下,其对军事此起彼落的应变能力令许多人敬佩不已。

诸葛亮曾一筹莫展处,兵不血刃削去上官洪烈,将其降服,这件事情无疑充分体现了他高效运用军事技巧的才能。

当其军队被洪烈的麾下追兵包围时,诸葛亮编造美言以及不动声色中游刃有余的巧妙想法,还用双方的谆谆军令达成了千金一笑的间接和洪烈的屈服,结果有利尽心,解庞大结网。

此外,曹操决定追击曹仁率领的军队时,诸葛亮想让两军彼此反目,用自制的计策,打破曹操的死期死穴,将数十万曹营彻底击溃,完全体现他军事学识与智慧的卓越。

张郃巧妙策划“孙夫人挂帅”计划也恰到好处的给曹操集中兵力,以少胜多。

洸活跃的想象力、超前的作战思路令人叹为观止。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的展现,一跃成为历史的精彩瞬间。

他凭借着过人的智慧与勇敢,统兵讨伐,抗曹一路闯荡,终于千里走单骑,收拾了曹操军队,匡扶中原,将军事智慧发挥到淋漓尽致。

吴樰画了他“飞蒿挂将”的智慧,也是其丰富的军事才能的写照。

综上,诸葛亮的军事智慧在古代尽显英雄风范,而且他的智慧思路令许多人受益无穷。

他的军事才能不仅被赞颂也被广大人民口耳相传,为史上的军事智慧史书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堪称不朽的历史传奇。

论诸葛亮的政治军事谋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中文毕业论文

论诸葛亮的政治军事谋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中文毕业论文

谈论诸葛亮的谋略与影响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蜀汉丞相,死后谥号忠武侯。

他自比管仲、乐毅,满腹经纶,学贯古今,上通天文,下通地理,文韬武略,无所不尽其极。

有经天纬地之才、神鬼莫测之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他是人民心中忠臣的榜样,智慧的化身。

陈寿认为,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与管仲、萧何差不多。

然军事才能不足。

叹曰:诸葛亮一儒生,父母双亡,投亲靠友,最后失去了生活依靠,无奈隐居隆中,以耕种维持生计。

然时来运转,卧龙先生从一耕地农夫,凭三寸不烂之舌,翻云覆雨,辅佐刘备三分天下,位极人臣,名垂青史。

真可谓时势造英雄,令后世之人仰慕不已。

一、政治谋略(一)、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1、拜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荆州之地,聚集了大批知识分子,有司马徽、徐元直、孟公威、石广元等文人,刘表、庞德公、黄承彦、马良等清流名士,诸葛亮在这里吸取了丰富的文化营养,他读书这就是为日后博取功名积淀巨大的资本,所谓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三顾茅庐”,内藏玄机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故事可以说人尽皆知,早已传为佳话,成为典故,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在《三国志》里记载是“凡三往,乃见。

”而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便写得活灵活现,其故事情节广为流传,叹为观止。

诸葛亮说:“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这个故事里有几个疑问,一是诸葛亮时时关心天下大事,刘、关、张在新野他应该是知道的,平时他又比做管仲、乐毅二人,很想干一番大事业,眼前大好时机,他为什么不去投靠呢?二是诸葛亮神机妙算,刘备亲自来到自己家中,早就应该在他意料之中,为何不在家等候?让玄德公如此来回奔波。

三是就算诸葛亮故意而为,难道就不怕错失良机,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吗!其实,这里只有一种解释最让人明白,诸葛亮是一个假隐士,他无意于一般的功名,意在出将入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裂土封侯。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与军事战略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与军事战略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与军事战略许多人都对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赞不绝口。

他不仅是刘备的重要谋士,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在他执掌蜀国军政大权的十几年间,他用他的智慧和军事战略改变了整个局势,为蜀国在三国鼎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诸葛亮是当时最有名的谋士之一,他聪明睿智,深思熟虑。

他对军事战略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优势,因为他懂得如何使用地形、如何分析和利用敌人的弱点。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体现在他的“空城计”和“草船借箭”的经典战术上。

“空城计”这个故事流传至今,被广大民众所熟知。

当时,曹军进攻蜀国,忽然面临到了一个空城。

曹军都以为蜀国已经被攻破,因此陷入了混乱之中。

诸葛亮故意展示出一副大意的样子,甚至让城楼上贴满了对联,给敌军一种敌强我弱的错觉。

诸葛亮利用了曹军的恐惧心理,成功地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这个战术不仅显示了诸葛亮的智慧,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他在蜀国军队中的威望。

“草船借箭”是另一个经典的例子,它展示了诸葛亮在军事战略上的卓越才能。

当时,蜀军面对着数量庞大的敌军,箭矢不够使用。

诸葛亮想出了一个计策,他让士兵在船上插满麦秆,从而给曹军制造了一种假象,让他们以为蜀军有备而来,数量众多。

曹军被吓退后,蜀军分批借来了大量箭矢,最终成功地击败了敌人。

这个战略不仅显示了诸葛亮的智慧,同时也展示了他的勇气和领导力。

诸葛亮的军事战略不仅限于战场上的取胜,他远见卓识,善于制定长远的战略和计划。

他主张与邻国积极开展外交,尽量保持和平,并通过联络各诸侯国,共同对抗曹魏。

他还推行征兵制度、加强边境防御等措施,保证了蜀国的安全。

他对内政的重视不亚于对军事战略的关注,确保了蜀国内外的稳定发展。

然而,尽管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也有他的局限性。

他在南方遭遇了连连失利,未能如愿夺取中原地区。

但即便如此,诸葛亮的军事战略在当时无可否认地给蜀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总之,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的智慧和深思熟虑使他成为历史上最有名的军事家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教专科生毕业论文题目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学生姓名林必良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10级指导老师XXX完成时间:2010年4月目录摘要及关键词 (1)一、诸葛亮简介 (2)二、小说中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的分析 (2)(一)草船借箭 (2)(二)借东风 (3)(三)空城计 (3)三、现实中诸葛亮的军政才能的分析 (4)(一)联吴抗曹 (4)(二)南征 (6)(三)北伐 (6)四、结语 (8)参考文献 (8)致谢 (8)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林必良摘要: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以他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给世人留下了许多美谈,然而,又有人认为诸葛亮其实军师才能平平,他擅长的是政治。

那么,到底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如何?是否真像小说那样神机妙算?本论文将对此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诸葛亮,军事才能,探讨分析。

一.诸葛亮简介.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

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楷模,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呼风唤雨的形象…出山前,他躬耕南阳,韬光养晦,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即《草庐对》)。

之后,他初出茅庐,临危受命,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联吴抗曹,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智取南郡,三气周瑜,定荆州,入川拒曹,智取成都,计定汉中,三分天下,辅蜀建国,接受托孤,安居平五路,治国有方,治军有法,南征平蛮,七擒七纵,造连弩,练八阵,北伐中原,首出祈山,智取三郡,计降姜维,空城退司马,二出祈山,斗阵辱仲达,陇上装神,造木牛流马,六出祈山,火烧上方谷,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

…他的传奇性故事千百年来受万人的传颂,是他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然而,他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又引起部分人的怀疑,司马懿曾说诸葛亮“治戎为长,治军为短”,鲁迅也曾评价《三国演义》的诸葛亮,说“状诸葛多智而近妖”,著名学者易中天也说过,“诸葛亮用兵谨慎,不敢行险,少用奇计,他的军事才能不如他的治国才能”。

二.小说中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的分析.(一)草船借箭.在《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中,说到周瑜发现诸葛亮是奇才,妒忌其能,觉得此人决不可留,欲寻机斩了诸葛亮。

于是假意要请诸葛亮为军队监造十万枝箭,而又故意苛刻的给出十日之期,这里讲到诸葛亮早料到周瑜的用意,而且自己也有了“造箭”之法,故把工期压为三天,周瑜则更顺水推舟,请诸葛亮立下军领状,想通过诸葛亮完不成任务来斩杀诸葛亮。

而诸葛亮回去后只是安闲等待,并不见动工,急得鲁肃两头跑,诸葛亮只叫鲁肃借船二十只,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用青布为幔,各束草人千余个,分布两边。

并且让鲁肃保密,别说给周瑜听…如是三天,等到第三天到期的四更时分,天起大雾,诸葛亮约鲁肃同去“取箭”,他命令把船使向曹营,大声擂鼓呐喊,因大雾不知虚实,曹操命人用箭射击,诸葛亮则命人趁雾把船东西排成一线,接受曹军射来的箭,两边射满后,则满载十多万箭而归,诸葛亮还让士卒大喊“谢曹丞相箭”,成功借箭归来,就连周瑜听后,也不得不折服…在历史上,是否真的有“草船借箭”一事?我比较赞同《易中天品三国》中,易中天先生所说的,草船借箭是三国时孙权向曹操“借”的,而且,也不是借,是某一次孙权乘船前往曹操营寨视察敌情,曹操命人箭击射还,孙权船一侧受箭,使船不平稳,所以孙权干脆叫人调转船身,再次受箭,知道船平稳了以后再回江东。

由此可知,孙权本就没“借箭”的想法,只是迫于无奈。

说回诸葛亮,我们都知道,诸葛亮一生用兵谨慎,几乎不敢弄险,连他的老对手司马懿都说他用兵谨慎,不弄险,少奇谋。

首次北伐时,坐镇长安的是庸才夏侯懋,他都不敢接受魏延的计谋,出奇兵直出子午谷,奔袭长安,现在在赤壁对岸的是曹操,他又怎么敢冒险去曹营“借箭”呢?所以,我认为诸葛亮“草船借箭”子虚乌有。

(二)借东风.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中,书中说到周瑜因忽然发现抗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口吐鲜血,不省人事,吴中诸将尽皆慌忙,申报吴侯,求医调治。

而只有诸葛亮明白周瑜之思,称可于南屏山建一“七星坛”,用于借东风。

并与周瑜定好“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三日丙寅风息。

”等到七星坛按要求筑好以后,诸葛亮则穿好装束登台祭风,每天上台三次,下台三次,等到那天,只见天色清明,微风不动,而偏到三更时分,东南风大起。

诸葛亮不仅借来东风,助周瑜火烧赤壁,还功成身退,在赵云接应下安全回了夏口。

此节内容着重描写了诸葛亮为火烧赤壁借来东南风的事情。

天时,也是行军打仗所要注意的,作为军事指挥员,必须注意的是“天时、地利和人和”,知己知彼,加上三方的得利,战争才能取得胜利。

但是,书中对此描写过于夸张,且不说“借东风”此事真假,书中说到孔明与周瑜定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三日丙寅风息。

”时间之精确,大有夸张之嫌,而且,天云变幻莫测,岂是人力可变?即便是到了现在,依靠先进技术人工降雨,尚不能很准确把雨降到所要施降的地区,何况是“借”风?所以,凭诸葛亮一人之力去“借风”,应该是假的,要是真有此事,也是诸葛亮预测的天时。

姑且认定诸葛亮识天时,作为一个军事指挥着,识天时当然也很重要,但并不能很好体现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而且,在这里要说的是,如果诸葛亮真的识天时,那么在几十年后在北伐时火烧司马懿于上方谷,又怎么会没料到天会下雨,使得司马懿等人逃走呢?由此可见,诸葛亮并不是深知天时,其军事才能在此又跌一台阶……(三)空城计.空城计,更是《三国演义》当中,描写诸葛亮用兵神机妙算,处乱不惊,淡定自然的绝妙例子。

故事写到马谡失街亭后,诸葛亮粮道被阻,不得不撤退,诸葛亮分拨已定,引五千兵去西城搬运粮草,忽报“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

”这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两千五百军士在城中。

众官听得此消息,尽皆失色,而孔明却处乱不惊,命令旌旗隐匿,大门四开,每门只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自己却披鹤氅,戴纶巾,引童子携琴一张,于城上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这一计倒使得前来观看的司马懿大疑,以为有埋伏,故令全军撤退,而诸葛亮得以安全退入汉中。

此一空城计妙则妙矣,描写得非常精彩,是对诸葛亮料敌如神,大胆用计的军事指挥的完美体现。

可是,空城计是否真实,则让人生疑。

书中几乎把司马懿描写成了一个多疑的平平庸才,看到诸葛亮气定神闲,安然奏琴,则慌忙撤退。

这是不可信的。

因为就连儿子司马昭都认为诸葛亮是无军,故作此态,愿前往破敌,司马懿不可能没想到这点,即使他深知诸葛亮平生并不弄险,但当时也不应该是马上撤退,大可以让一小队人马冲入城中探探虚实,再做决定,如果再不行,试想想,城楼上坐的是一个多么厉害多么重要的对手,现在只是一个人在城上抚琴,再怎么害怕,总还是可以唤来神箭手用箭射击,就算射不死诸葛亮,也应该会让城中的人慌张,使诸葛亮计谋失败吧?书中如此描写,是偏对于诸葛亮军事才能的抬高而贬低司马懿之才。

而众所周知,司马懿是诸葛亮最重要的对手,司马懿在敬畏诸葛亮的同时,对自己的能力也是非常自信的,我们可以知道,诸葛亮六次北伐都没取得成功,反而弄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军事上的对手是司马懿,在北伐时,他们两个交锋当中,互有胜负,由此可见,诸葛亮军事才能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空城计也不是事实。

三.现实中诸葛亮的军政才能分析.(一)联吴抗曹.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在说到刘备败走夏口,诸葛亮欲联吴抗曹时,是这样介绍的: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

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驽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

从史实中,我们可以知道,诸葛亮不愧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

在见到孙权,陈述天下形势时,诸葛亮说“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

”我非常同意易中天先生所说的,这句话,一下子就把孙权和刘备放在同一战线上了,说明孙刘现在是与曹操并争天下,然后,再用巧言激孙权,进而陈以利害,阐明战争的胜算,使得孙权大悦,由此结成联盟。

这里,充分展示了诸葛亮的政治、外交才能,也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策略的高超。

但是,同时,这也确实反映了前人所说,诸葛亮长于政治,而非军事。

(二)南征.《三国志》中还写到: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顷之,又领益州牧。

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从这里,我们知道,建兴元年,诸葛亮开府治事,整顿好外交,与孙权和亲,在建兴三年,诸葛亮率军南征,虽然三国志里只用“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就概括了这一史实,但是我们知道,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他的提出“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所以,在内修政理,外联孙吴之后,他南征的目的很显然就是巩固政权,南抚夷越。

而在南征临行前,诸葛亮向马谡问计,马谡当时就说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建议,而对此诸葛亮大为赞赏。

无论诸葛亮是否有“七擒七纵”孟获,但是,南征此战,确实也反映出诸葛亮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在借助军事行动的同时,施以政治招抚,力求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是诸葛亮的政治和军事的能力的一个很好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