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老套路和新探索
媒介融合下传统报业集团的发展方向——以贵州日报报业集团为例
2021.01开心地劳动、努力。
祥子是乌泱泱的“旧”中独“新”的存在,他代表着跳脱出“旧”的黑暗社会的淤泥而追求“新”的自我的精神,是“五四”精神的实证。
有了前面一心向新的美好作对比,才会有被旧势力的藤蔓缠绕束缚导致破裂的强烈冲击,而这一部分重要的描写在电影中是被省略的。
2.电影形象特点。
影片直接从祥子连人带攒钱买的车被抓走开始,忽略了对祥子攒钱的过程的阐释,忽略了祥子与其他车夫与众不同的刻画,这使得即使开头添加了祥子帮忙挑水的细节,也只能浅显地体现他的善良、不易,并未切入实质的点来展现。
且小说中的祥子在这一部分情节中,一开始为了让骆驼像是自己养的一样做出了一番“伪装”的,并未直接说明自己是刚从西边逃出的,买骆驼的老伯也并未从一开始就爽快答应,这实则映衬的是一个没有那么真诚纯真的动荡社会,大家都要为自己而活,影片缺少了这一侧面的刻画,对祥子主体悲惨性的刻画、观众情绪的代入是不利的。
关于祥子,小说中描写的其人性中不美好的一面在影片中往往是被删减或削弱掉的。
比如,在小福子的心意表露下,看到了她的家庭状况的拖累,祥子内心的懦弱、胆怯。
在小说末尾祥子渐渐融到那个集体中,变得“合群”“懂事理”,原本引以为傲的坚实强壮的身体被拿来当作撒泼无赖的筹码,祥子一点一点走向的不仅是身体上的堕落,更是灵魂的氧化。
而这些情节在电影中的描写几乎是没有的。
最后展现的只有祥子拉车日复一日憔悴的场景,为彰显其可怜还安排了巡警踢倒的戏码,他的精神变化、灵魂堕落并没有得到展现,这对祥子这一人物而言是不完整的,难免少了些“人”味儿和“新”意。
三、结语总而言之,影版《骆驼祥子》在虎妞和祥子这两个人物上是做了比较大的改编,他们更生活化了,更符合大众的审美取向,而不是富于深刻的批判性和象征意义的时代符号。
这对电影的传播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改编,但对还原原著那种立意深刻、性格形象饱满的立体化、个性化的人物来说,还是略带些遗憾的。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参考文献】[1]老舍.老舍作品精选·第一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2]凌子风.骆驼祥子[Z].北京电影制片厂,1982.一、媒介融合的概念媒介融合是指传播信息的载体不断进行融合,媒介的边界不断消融模糊的过程。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有效手段分析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有效手段分析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是指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相结合,通过多种手段和技术
实现信息传播的创新方式。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有效手段进行分析。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可以通过内容整合实现融合。
传统媒体以报纸、电视等为主要形式,内容较为单一,难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而新媒体拥有多样的内容形式,如文字、图片、视频等,能够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内容。
融合的有效手段之一是传统媒体在新
媒体平台上建立官方账号,将传统媒体的内容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
许多报纸和电视
台都在新媒体平台上设有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将自己的新闻报道和节目内容与用户
分享,提高传统媒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可以通过技术整合实现融合。
新媒体平台具有互动性强、多渠道传
播等特点,而传统媒体则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通过技术整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可
以互相借鉴优势,形成融合效应。
通过传统媒体的报道和新媒体的互动功能相结合,可以
进行线上线下的双向互动,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大数据分析能力,传统媒体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用户需求和兴趣,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内
容。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有效手段包括内容整合、技术整合和渠道整合。
通过这些手段,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可以互相借鉴优势,实现互补和提升,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推动信息传播的创新发展。
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问政节目的探索与思考—以余姚台《部门问政面对面》为例
有标准的。
另外,在技术上也是有标准的,技术的品质其实特别重要。
我们的摄影、视觉效果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是一个基础竞争力,如果你连这个都没有,别的还谈什么?把工业的标准都规定好之后,我们才能掂起脚尖往前看,才有艺术的可能性。
工业是决定一个电影的品质的,这不仅是艺术的品质,也是技术的品质。
”⑩2015年7月11日,导演冯小刚发博文声援当时因电影《道士下山》而被不少网民质疑的陈凯歌,并引用了导演陈凯歌的一段话:“我们一直被号召拍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但我们一直深陷于有愧于时代的泥潭,想跑,脚下却拖泥带水。
”但也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正能量和主流价值观不仅是核心竞争力,也代表市场的选择。
”11〇结语“乡土故事是中国故事的一部分,讲好乡土故事,就是在讲好中国故事。
”12〇而作为人类共通的艺术语言,电影既是“电影人观察世界、感受世界、表达世界的一种方式”,13〇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传播力、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大众艺术”,14〇“已经成为中国各文化领域中市场化程度最高、开放程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世界影响最突出的行业”。
15〇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乡土电影,无疑是中国电影人用电影语言讲好当代中国乡土故事,记录乡愁,表现乡愁和留住乡愁的最有高度、深度和温度的载体之一。
〔本文为2017年度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新时期以来中国农村题材影视剧创作研究》(项目编号:2014C18)和2015年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部级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乡土题材影视剧创作研究》(项目编号:GD1501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栏目责编:邵满春实践与创新采编经纬声屏世界2018/5进一步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对于部门领导来说,进一步提升了媒体素养和应对能力。
对于电视台来说,通过承办问政节目,进一步锻炼了采编播队伍,有效提升了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但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在媒体融合环境下,电视问政节目仍然需要不断改进创新。
新旧媒体融合嫁接及新媒体业务运营发展之思考
新旧媒体融合嫁接及新媒体业务运营发展之思考文|张甜互联网飞速发展的20年,经历了门户网站和Web2.0时代的重大变革,如今已经迈入社会化网络时代。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作为传播工具的媒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激变,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带来了深刻而奇妙的变化,而如何加快发展新媒体、新业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嫁接,在创新中求生存求发展,也成为每一个媒体人亟待思考的问题。
什么是新媒体业务新媒体业务是指以新媒体相关技术、产品和服务等作为产业运作对象的经营内容,目前以网络新媒体业务、移动新媒体业务和数字电视新媒体业务三类为主。
网络新媒体业务主要包括从事门户网站、搜索引擎、虚拟社区、博客(微博)、播客、网络动画、网络游戏和网络电子杂志等新媒体的相关经营业务。
移动新媒体业务主要指以手机为接收与交互的视听终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的全媒体业务,包括从事手机短信(彩信)、手机报纸(出版)、手机游戏和手机电视(广播)等新媒体的相关经营业务。
数字电视新媒体业务主要包括从事数字电视、网络电视、IPTV、车载电视和楼宇电视等新媒体的相关经营业务。
新媒体传播的特点1、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
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媒体方式,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任何人以众多形式经济而便捷地传播信息。
例如江苏网络电视台“I拍拍新闻”专题页面向所有观众和网友在线征集视频和图文信息,任何人都可以用摄像机、照相机拍摄下身边任何有价值的事情,并随手上传,就有机会让自己拍摄的新闻在江苏广电各节目平台播出。
可以说,新媒体的这一特性打破了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壁垒。
2、受众的主动性、互动性大大增强。
以往,大众对传统媒体传播的信息大多是被动地接收,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受众在使用媒体上开始具有主动性,他们通常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媒体和媒介内容,按照自身标准过滤信息、屏蔽噪音,同时还会和信息源之间产生互动。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势在必行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势在必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传统媒体的受众逐渐减少,广告收入也在减少,同时受到新媒体的竞争压力。
为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传统媒体必须积极回应这一挑战,与新媒体展开融合发展。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有很多方式,包括内容融合、平台融合和商业模式融合等。
首先,内容融合是指传统媒体通过整合和丰富自己的内容,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和工具,将信息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
例如,报纸可以将自己的新闻报道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在网上进行发布,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通过与新媒体的内容融合,传统媒体可以扩大受众群体,增强自身影响力。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传统媒体通过与新媒体的融合,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受众,增强自身品牌形象,扩大影响力。
其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可以提升受众体验,为用户提供更丰富、多样化的内容服务,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
再次,通过与新媒体的融合,传统媒体可以开拓新的盈利途径,降低依赖传统广告收入的风险。
然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传统媒体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资金,建设自己的新媒体平台,提供全方位的内容服务,同时需要学习和掌握新媒体技术和运营管理知识。
其次,传统媒体需要面对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压力和竞争,要保持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增加受众黏性和付费意愿。
再次,传统媒体需要面对新媒体中的信息泛滥和虚假信息的困扰,加强对新媒体内容的监管和审核,维护自身的信誉和形象。
总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势在必行。
传统媒体应积极回应新媒体的冲击和挑战,通过内容融合、平台融合和商业模式融合等方式,实现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影响力。
同时,传统媒体也需要积极应对融合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努力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优势,提供高质量、可信赖的内容服务,赢得受众认可和支持。
只有这样,传统媒体才能在新媒体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中的编校质量管理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中的编校质量管理摘要:媒介融合背景下,受众阅读方式的变化促使图书作品向精内容、多载体、广宣传方向靠拢。
这一趋势的出现,是对图书编校质量管理的不小挑战。
本文拟探讨媒体融合过程中编校工作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并希冀找出提升图书编校质量管理的有效之策。
关键词:媒介融合;编校;质量管理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5-0127-02Media Convergence,译为媒介融合或媒体融合,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伊契尔?索勒?普尔于1983年提出。
复旦大学李良荣教授认为,“媒介融合”不是单纯媒体形态的融合,更是一种全方位、深层次的融合。
中国人民大学蔡雯教授认为,媒介融合是“在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各产业在经济利益和社会需求的鼓舞下通过合作、并购和整合等手段,实现不同媒介形态的内容融合、渠道融合和终端融合的过程”。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屏幕阅读已赶超纸质阅读,成为人们认知周遭世界的重要方式,Kindle、手机、电脑等介质因自身携带方便、内容丰富等特点而备受青睐。
较之纸质图书、纸质刊物独领风骚的时代,图书作品呈现出形式多样、内容多彩的“双多”特点,媒介融合的特征开始显现。
当然,当下阶段的媒介“融合”还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融合。
我们平常所言说的“报网互动”“台网互动”,只是形式上的改头换面以及信息上的冗余趋同,例如纸质版的青春系小说《左耳》与红袖添香小说网上的《左耳》便只是介质不同而已。
纵观当今市场上的图书出版作品与电子刊物,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些编校方面的硬伤,例如古诗文出版物中的注音失误问题、文章插图中画与文不符问题、一页排版中内容重复问题、文章用词不准确问题、用句句式杂糅问题等。
由此可见,媒介融合一方面有利于受众阅读纵横面的拓展,另一方面却也对作品呈现方的编校质量提出更多要求。
认清媒介融合阶段图书出版物在编校方面存在的问题,把好编校质量管理关极为重要。
校媒融合协同培育全能型新闻人才——以阜阳师范大学为例
校媒融合协同培育全能型新闻人才——以阜阳师范大学为例摘要:在信息技术所驱动的媒体融合时代,专业人才匮乏成为制约我国媒体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出适合当下媒体环境的全能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成为燃眉之急。
本文在媒介融合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高校融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并结合阜阳师范大学的新闻人才培育模式,提出了媒介融合背景提成传媒人才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校媒融合;新闻人才;培育模式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加快,媒体行业对于“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全能型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多。
2018年10月,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出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新闻传播专业建设,形成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
[1]人才建设是媒介融合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加强新闻媒体后备军建设的重要保障,在此背景下,各新闻传播院校纷纷进行人才培养改革,复合型新闻人才成为教育部人才培养重点方向。
一、媒介融合对传媒人才的新要求“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普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
[2]早期的媒介融合更多的是传统媒介领域之间的融合,采取形式是把报纸、电视的内容简单复制到互联网上。
随着新一代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智能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融合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媒介融合的程度越来越深入,各类新兴媒体在信息的加工、呈现方式上尽显百花齐放之态。
“人才是宝”。
在移动优先时代,重点打造媒体内部的年轻化队伍,自主培养、多元融合的模式和全方位提升的人才保障机制发展是媒体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
[3]全媒体型新闻人才不仅要拥有“见人之所未见”的特殊眼力、“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的思维能力、“上‘天'有路,入‘地'有门”的社交能力、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语言能力,还要能够同时承担基本的选题策划、图文设计排版、音视频制作、数据的挖掘与可视化的综合能力,以应对新闻工作者从“单媒体型”转向“全媒体型”转型的客观需要,为多种不同媒体提供新闻作品。
天津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索实践、特征及建议
天津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索实践、特征及建议作者:徐娜夏丽萍来源:《求知》2021年第02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媒体建设,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提出“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到第二卷提出“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再到第三卷提出“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论断,为我国新媒体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在系列论述的指导下,我国媒体融合实践从“相加”到“相融”再到“纵深发展”,不断向前推进,融合范围也从中央级到省级,逐步扩大到县级,形成全覆盖之势。
一、天津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索实践天津市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取得了显著成效。
天津市媒体融合经历了形式融合、平台融合、深度融合三个阶段。
1.形式融合阶段,即融合1.0阶段。
标志性事件是2015年9月25日,北方网新媒体集团挂牌“新三板”,实现了天津国有文化企业上市的突破,开启了媒体融合的序幕。
现实困境是:自2000年以来,尤其是2014年后,在与新媒体的激烈竞争中,天津以传统报业为代表的几家主要新闻单位,发行量和收入断崖式下滑。
这一阶段融合方式是内部融合,主要在单个媒体或媒体集团内部进行。
不打破原有采编体系,新设一个新媒体部门,负责传统媒体之外的PC端新闻网及两微一端,如《天津日报》的天津网、“新闻117”微信公众号等。
其特点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加。
亮点是:网络访谈作品《“当代鲁班”的中国梦》荣获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第一现场》等栏目荣获“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称号。
2.平台融合阶段,即融合2.0阶段。
标志性事件是2017年3月“津云”中央厨房的启动运行,这是天津媒体融合的关键一步。
现实困境是:各媒体资源分散、管理粗放、同质化竞争问题十分严重,媒体从业人员大量流失。
2017年天津纸媒广告收入不到鼎盛时期的10%,传统媒体到了命悬一线的危难时刻。
新旧媒体深度融合的问题及发展路径
新旧媒体深度融合的问题及发展路径作者:刘翔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28期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冲击和应用,对于当代新旧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因此必须加强对新旧媒体融合的问题分析才能更好的推进当代信息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真正提高我国传媒行业的水平。
本文简单介绍当前融合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发展路径思路。
关键词:新旧媒体;融合;问题及发展路径一、新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激励机制不完善,媒体融合缺乏动力传统媒体往往存在体制老旧且发展迟缓的问题,同样也是其他行业的通病,造成无法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当代社会,甚至更加严重的还会被社会所淘汰。
而各种随着而来的新媒体新兴产业由于看清当前发展的趋势,加大发展力度,在媒体行业有着不小的势头,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市场经验,造成其在开张工作的工作中常常后继无力,无法形成有力的市场竞争。
传统媒体行业不愿冒险,在向新媒体学习时过于保守,无法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整个学习融合过程也十分不积极,造成新旧媒体融合缺乏动力。
另外传统的媒体单位还保留着传统的用人机制,无法吸引到专业人才。
(二)媒体融合意识弱,内部冲突难平衡要想真正推动新旧媒体的融合,就一定要加强各个部门单位之间的平衡与配合。
但因为新媒体当前处于前期发展阶段,有着太多的未知性和风险性,所以虽然风头正劲但仍缺乏持续的市场动力,相对来说融合意识较差,不能真正有些解决其内部所产生的各种矛盾,其竞争优势并不明显。
另外传统媒体工作人员融合意识较低,不能充分全面的考虑问题,过多的依赖市场而使其不能更好的发展自身行业,因此造成发展动力不足。
比如很多新媒体企业为了快速站稳市场而大量投入资金,其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所以必然过多的瓜分传统媒体行业的利益,造成两者之间产生较大的矛盾。
(三)新媒体渠道公信力建设不足新媒体因为对于各种虚假成分的信息传播成本较低,而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造成各种虚假信息欺骗大众的现象发生。
比如常见的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通过各种夸大、不实、虚假的噱头来吸引公众,造成大众舆论被误导,消费群众的信任度,影响了整个媒体行业的环境。
践行“四力”,打造有“四度”的新闻佳作
践行“四力”,打造有“四度”的新闻佳作□ 周 坤摘 要:融媒体时代更需要一支讲政治、能力强、勇担当的新闻记者队伍,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加强政治修养、掌握新技能、开拓新视野,立足实际工作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德州日报社在践行“四力”上下足功夫,扎实推进媒体融合工作,着力打造集新闻热度、新颖角度、思想深度、时代厚度于一体的优秀新闻作品。
关键词:“四力”;融媒体时代;新闻热度;新颖角度;思想深度;时代厚度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在新的媒体发展格局下,地市党报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构建以新技术、新手段为支撑的新媒体矩阵,更需要一支讲政治、能力强、勇担当的新闻记者队伍。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地方党报的新闻工作者尤其需要练就硬功夫、真本事。
近年来,德州日报社做深耕内容的“实干家”,不断提升新闻采编团队践行“四力”的自觉性、行动力,切实在练好“四力”上下足功夫,扎实推进媒体融合各项工作,力争生产的新闻产品选题上有热度、形式上有新意、内容上有深度,符合时代和人民需求。
融媒时代,“四力”仍是新闻工作者的“制胜密码”当今社会,新闻事件瞬息万变,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形势复杂多变。
但是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新闻工作者都是时代弄潮儿,要真正做到记录时代、引领时代,就必须紧跟形势、与时俱进,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1]。
践行“四力”不仅是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新闻记者职业精神的真实体现,是任何时期新闻工作者的“制胜密码”。
“四力”是记者淬炼新闻采写“内功”的“密码”。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
”这是无数新闻工作者心中的座右铭。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媒体记者必须淬炼的“内功”。
新闻“活鱼”在基层,鲜活线索在一线。
2023年3月起,德州日报推出“改革开放45周年——老典型的新时代”系列全媒体主题报道。
媒介技术变革引领媒体深度融合新趋势
媒介技术变革引领媒体深度融合新趋势作者:黄芮来源:《记者观察·中旬刊》2024年第04期随着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深刻变革,媒体行业迎来深度融合的新态势。
从传统的报纸、电视到如今的互联网、社交媒体,媒介技术的每一次创新都深刻改变着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接收习惯。
在这一变革的浪潮中,媒体深度融合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媒介技术变革不仅推动了媒体内容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也促进了媒体平台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通过深度融合,媒体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提升信息传播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推动媒体行业的创新发展。
媒体深度融合概述媒体深度融合是指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深层次融合,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叠加或形式转变,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理念和业务的融合,媒体深度融合强调打破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界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推动传媒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与新兴媒体的互动性和即时性得以完美结合,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新闻传播的效率,更使得媒体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并且媒体深度融合也促进了媒体行业内部的竞争与合作,推动了整个传媒产业的繁荣发展。
媒介技术变革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媒介技术变革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媒介技术变革的速度日益加快。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新的媒介技术不断涌现,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到如今的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媒介形态日益多样化,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其次,媒介技术变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通过技术创新,不同媒介之间的信息可以无缝对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受众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
最后,媒介技術变革还具有高度的互动性,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技术使得信息传播不再是单向的,受众可以积极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媒体进行互动,这种互动性不仅增强了受众的归属感,也使得媒体更加贴近受众需求,提高了传播效果。
全媒体时代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效果探索
全媒体时代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效果探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在这个时代,传统媒体不再是唯一的信息传播渠道,新媒体、社交媒体等也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媒体深度融合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探索的方向。
媒体深度融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逐渐完善。
本文将就全媒体时代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效果进行探索。
近年来,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了媒体界和学术界的热点讨论话题。
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转变,新媒体如微信、微博、抖音等不断崛起,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也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途径。
这种情况下,媒体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交互和融合也变得日益紧密。
在这个背景下,媒体深度融合成为了一个必然的趋势。
媒体深度融合所带来的效果非常明显。
媒体深度融合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有其优势,传统媒体在深度、专业性上有一定的优势,而新媒体则更注重互动、即时性。
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深度融合,可以使信息内容更加丰富、立体,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多种需求。
媒体深度融合可以提高传播效果。
在过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往往各自为政,信息传播的渠道相对独立。
而今,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模式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可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使信息传播更加高效、迅速。
而且通过多种媒体渠道的传播,同一信息可以覆盖更广泛的受众,提高了传播效果。
媒体深度融合可以增强媒体的竞争力。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竞争日益激烈,只有通过深度融合,整合资源和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深度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市场竞争力。
媒体深度融合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深度融合需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良好合作。
在现实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与矛盾,这对深度融合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媒体深度融合需要媒体从业者的意识更新和技能培训。
全媒体时代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效果探索
全媒体时代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效果探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媒介形态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进入了全媒体时代。
在这个时代,传媒机构要想保持竞争力,就必须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提升传播效果和创新能力。
媒体深度融合是指信息技术、传媒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嵌入,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有机融合,形成了传媒产业价值链的新生态。
通过媒体深度融合,不同媒体形态的优势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了传播手段、形式、渠道、内容以及营销整合的全面提升。
做到这一点,需要传媒企业的全面协调、技术平台的支撑和人才的培养。
传统媒体的深度融合首先要实现的是媒体形态的融合。
这需要对媒体的技术和操作流程进行整合,以实现更高效、更优质的内容生产和传播。
例如,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可以利用互联网低成本的视频技术,创造更多的精华内容进行传播。
另外,以多媒体信息为基础的数字出版和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体也可以和传统媒体形成互补,使内容和渠道得到更好的整合。
在此基础上,综合媒体平台可以打造更为全面、多元化的传播形态,提供更为便捷、优质的信息服务。
此外,媒体深度融合还需要实现营销和商业模式的整合。
媒体可以通过深度融合实现流量的集成与优化,打破单一媒体的局限,实现多媒体形式下的综合营销,并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提升媒体的商业模式。
例如,通过整合网站建设、搜索引擎优化、社交媒体营销、移动优化和电子商务等数字营销手段,开发出更加灵活的数字广告模式。
同时,新兴技术让媒体能够更好地掌握受众行为和喜好,从而精准投放广告、实现数据营销。
媒体深度融合可以推进媒体的整合发展,提高传播效果和创新能力,确保媒体的持续发展。
媒体融合需要的是数据的整合、技术的支撑、人才的引入,要让机制创新引领产品创新,加快传统和新兴媒体的融合,才能在全媒体时代进一步拓展用户群,增强影响力和独特性。
媒体深度融合的探索正在不断进行中,媒体企业需要在前期就进行充分的规划和准备,打造产业技术与媒体人才的双重优势,以确保媒体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媒体融合的发展历程,分析融合新闻实务变革的关键点和主要难点
从媒体融合的发展历程,分析融合新闻实务变革的关键点和主要难点
自媒体的兴起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了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融合新闻实务的变革也随之而来。
从媒体融合的发展历程中,关键点和主要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平台选择:媒体融合需要平台作为载体,在平台方面,不同的业务需要不同的平台支持。
但是,如何选择正确的平台以及如何利用好各个平台之间的优势和互补是融合新闻实务变革的一个重要关键点。
2.组织架构调整:传统媒体不同于新媒体,其组织架构和运营方式也存在着差异。
在融合新闻实务中,需要不断地调整组织架构以适应新的业务需求,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流程,以提升整个团队的绩效和创新力。
3.人才培养: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对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需要具备相应能力的员工。
因此,在融合新闻实务中,如何培养一支具备传媒和新媒体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了一个主要考验。
4.内容生产:融合新闻实务需要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高质量的内容,如何实现多媒体融合,如何挖掘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多层次、多元化的新闻产品,是融合新闻实务变革的一个关键难点。
总的来说,媒体融合虽然极大地拓宽了传媒的发展空间,但是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然有许多难点和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强化移动优先 加快媒体深度融合下的自我革新——以无锡日报微信公众号为例
特别视点•提升地市媒体融合传播竞争力强化移动优先加快媒体深度融合下的自我革新—以无锡日报微信公众号为例回王起[摘要】地市党媒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只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化移动优先意识,将重点资源向新媒体倾斜,不断自我革新,努力构建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全媒体传播新格局,才能为自身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提供强有力支撑。
[关键词】媒体融合;移动优先;新型主流媒体A民网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0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报告》显示,无锡日报微信公众号传播力在全国377家中央级、省级、市级党报中位列全国20强。
这样的数据表明,即使是地市党媒的新媒体,只要以移动优先的理念将媒体融合真正做到位,同样可以在全媒体传播主战场上占领重要位置。
以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努力打造微信公众号融合传播影响力的实践为例,表明地市党媒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只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化移动优先意识,将重点资源向新媒体倾斜,不断自我革新,努力构建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全媒体传播新格局,就能够为自身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提供强有力支撑。
强化移动优先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改革传统媒体移动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加速回流和聚合用户到自主移动平台上,形成强黏性的用户社群,即圈层,然后深耕细作用户价值。
闪随着媒体融合的进一步深化,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技术都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读者越来越趋向于使用电子设备特别是手机等移动设备来获取信息,传统媒体向移动互联网平台延伸的趋势不可逆转。
如何积极应对融合发展新要求和新挑战?对地市党媒而言,问题,还会与网友电话沟通核实。
有时报料人情绪激动,言辞激烈,工作人员还会变身知心大姐,进行安抚劝慰。
一部热线沟通万家烦恼,堪称党媒12345o除了为市民解决投诉类难题,“马上办”还主动策划,将帮办范围扩大到帮找对象、帮除马蜂窝、帮流浪猫绝育等方面。
——开设“马上约会”专栏,与扬州广储社区、凤凰桥社区公益红娘工作室联手,每周一和周五在扬州晚报、扬州发布客户端刊发优质单身男女信息,以及红娘值班手记,并在春天、七夕、春节前等时段举办大型线下公益相亲会。
全媒体时代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效果探索
全媒体时代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效果探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全媒体时代已经逐渐成为了媒体发展的主流趋势。
全媒体时代不仅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革新,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媒体的深度融合。
传统的新闻媒体与互联网媒体,视频媒体与文字媒体,不再是相互独立的存在,而是在不断融合和碰撞中促成了全新的媒体格局。
在这个过程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效果已经成为了媒体行业的重要课题。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效果探索,首先需要理解全媒体时代对媒体的要求。
在全媒体时代,信息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传输和接收,而是需要全方位、多维度的呈现。
这就意味着,单一的传统媒体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是需要不同形式的媒体共同合作,实现多元化信息的传播和呈现。
媒体深度融合成为了必然趋势。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推进效果。
首先是内容融合。
传统的文字媒体、图片媒体、视频媒体等,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实现内容的融合和呈现。
比如在新闻报道中,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多种形式来呈现一则新闻,从而更加全面和丰富地传达信息。
其次是技术融合。
在全媒体时代,不同媒体之间的技术交叉已经成为了常态。
比如传统的报纸媒体可以通过建设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的技术融合,更好地服务读者和用户。
再次是传播融合。
通过合作共建网络平台、开展联合采编、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等多种方式,可以实现不同媒体之间在信息传播方面的深度合作,进而形成传播的联合效应。
最后是商业融合。
不同媒体之间可以通过商业合作等方式,共同开发广告、推广、会员服务等商业模式,实现利益的共享和最大化。
探索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效果,需要充分认识到其中的一些难点和挑战。
首先是传统媒体的惯性思维。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在运营和管理方面形成了一些固有的模式和思维,要改变这种模式和思维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是技术应用的混乱。
全媒体时代需要不同技术的融合和应用,但是不同技术之间的兼容性和统一性并不强,导致了技术的混乱。
媒体融合背景下地方媒体项目创收路径探索
媒介经营254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传统媒体人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电视的时代成为过去,移动时代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8.8亿人,短视频使用率达到87.8%,而2021年中国彩电零售量规模为3835万台,同比下降13.8%,创下了近12年新低。
当然,广电人很早就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纷纷举起媒体融合大旗。
然而几年过去,虽然出现了一大批广电APP,但烧钱的多,盈利的还是少数。
要知道,如果没有变现能力,媒体融合拿什么来保障?没有创收能力,媒体还有什么生命力可言?所有媒体转型和融合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都是更好地提升传播的有效性,更好地整合资源,实现商业变现。
一、“五驾马车”并驾齐驱,与城市同命运共成长当传统广告不再可靠,当实体经济面临困境,还有央视和省级卫视的双重挤压,城市台发展到底还能依靠谁?作为拥有2000万人口的新一线城市,正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成都自然就成为成都广播电视台最大的“靠山”。
当渠道和内容不再是稀缺资源时,传统媒体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来实现关系的扩张[1]。
2021年,CDTV-3利用多年积累的影响力和口碑,“五驾马车”并驾齐驱,硬是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
(一)第一驾马车:党建引领,全国首创学习强国“一街百站”以党建为引领,围绕建党百年,依托“学习强国”IP 影响力和聚合力,与地方政府合作,建成全国首个“学习强国”主题街区,并以此为媒介,与多个单位开展合作,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除了一个主题街区外,还打造了100个“学习强国”学习小站,串珠成链,以小平台激活大效应,开辟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擦亮了“公园城市里的党史学习教育”品牌。
“学习强国”主题街区开街半年,就吸引了全国各地和四川省内200余家单位和团体共3万余人开展学习活动。
100个学习小站,营造出绿道上的党史课堂、家门口的美学空间、田野间的思想阵地等学习场景。
新老媒体如何“你侬我侬”?
故也算不得 “ 融合”。 互联 网是 系统 性 、整体 性 的革命 , 它像 一种 基 础设施 或操作 系统 ,彻底 改变 了传统 的社会生产 方式和生活方 式, 已成为社会 生活 的底层架构和标 配。因此,贯彻 落实中央 的媒体 融合新政并不仅仅 是 一个微观操作层 面的行为 ,更 多的是宏观和 中观 层 面的战略举措 。笔者认为 ,媒体融合至少应包括 三重意涵:一是从产 业层面 ,通过互联 网媒介产业 来整合传 媒产业、 电信产业和I T 产业 ,融合而成综 合 性的信 息传媒 服务 业;二是从媒体层面 ,在互联 网技术及新平 台框 架下,金 方位整合传统媒体 、新 兴媒体 的要素、平 台、终端 资源 ,从传播方 式、业 务形态 、资本结构 、价值体 系及产 业链 等方 面重塑 全新 的现代传播体系 ;三是从传 统媒体角度看 ,新 老媒体 融合一定意义上是传 统媒体 的互联 网生存 , 各传统媒体在充分运用各种新技术、平 台、手段、 终端 实现全媒体传播 的同时,以其传 播特质 、专业 禀赋 、社会价值及市场定位在将来的 “ 新型主流媒
体 ”阵营 中占有 一席之地 ,并与各种新兴媒体有序 竞争、和谐共处。 媒体 融合 绝不 应该 是主 流传 统媒体 靠政 策 照 顾或拿着纳税人 的钱成为 互联 网 “ 新贵” ,也不是 带 一份 大 礼去 与互联 网媒体 谈 一场 轰轰 烈烈 的恋 爱 ,或到互联 网上 去举办 一场豪华婚筵。互联 网是 全开放的媒介平 台,新老媒体融合 的前提是拆 除体
“ 澎 湃’ ’的时政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闻 “ 生意 "
7 月2 2日,上 海 报 业集 团 《东方 早 报 》的新 媒体 项 目—— “ 澎 湃新 闻”客 户端 正 式上 线 ,总 投 资超 2 . 8 亿 元 ,其 “ 专 注 时政 与 思想 ” 和 主打 “ 政经 类新 闻产 品” 的主张 ,全 新 的互联 网商 业 媒体 思 维和现 代 股份制 企 业的制 度构 架 ,无疑表 明 了这 是个颇 具规 模 实力又 前卫 时 尚的 时政 新 闻 “ 网店 ” ,说 白了,就 是在 网上 做 时政新 闻 “ 生 意” 的。 我 国现行 政 治制度 下 ,时政 新 闻是 一种为 主 流媒体 所 专营 的意识 形态 产 品。从传 媒经 济视 域 看 ,时政新 闻一直被 纳入 主流媒 体整 体 市场 化运 营 ,事实 上早 已具有 经营 性 ,并成 为最具 传播价 值和 商 业广 告价 值 的 内容 产 品。但是 ,长 期 以来 业界 高层 一直 对 时政 新 闻的可 经营 性讳 莫如深 , 却默 许 主流媒体 闷声将 时政新 闻的 “ 生意”做 到 极致 ,似 乎是 只 能干不 能说 ,或者 看是从 什 么角 度 说 ,一 旦 说 到 产 业 方 面 的辉 煌 成 就 便 “ 露 馅 儿” 了,如央视 《 新 闻联播 》2 6 . 6 亿元 的品牌价值 即 明证 。此番 “ 澎湃新 闻” 不再矫 情地 回避 时政 新 闻 的经 营属 性 ,而是 “ 在 商言商 ” ,明确 了 自 己 “ 互联 网时政 内容供 应商” 的市场 角色 定位 。 “ 澎湃 ” 的时政 新 闻绝对是 正 当 “ 生意” , 其特 有 的政策 、实践及 市场逻 辑 主要体现 为 :一 是从政 策来看 ,改革开放 以后 ,我 国媒体 由单纯 的宣传 单位 转变 为集 宣传 喉 舌 、公 共服 务 、产业 发展 “ 三位 一体” 的新主体 。 党的十 六大做 出 了 改革 文化体 制和 大力发 展 文化产 业 的战略决 策 , 从理论 上 确认 了包 括传 媒 业在 内的文 化领域 的经 济属 性和 产业属 性 ,为 时政 新 闻成为 最重 要 的传 媒 经 营 要 素 提 供 了较 为充 分 的政 策 理 论 依 据 。 二是 从实 践来看 ,这 些年来 传媒 业市 场化 改革 、 产 业 化 发 展及 事 业 单位 企 业 化运 作 的 实 际 情况 表 明 ,时政新 闻实 为主流媒 体专 营 的媒 介 内容产 品,不论 从维持 媒体 日常运 作还 是 一班从 业者养 家 糊 口的生计来 说 , 它实际上都 已成 为 一 门 “ 生 意 ”。 三是从 市场 来看 ,社会 主义 市场经 济条件 下 ,主 流 媒 体 的 时政 新 闻必 须 获 得 市 场 上 的 成 功 ,才 能有效 提升 舆论 引导 力 、传播 力 ,进 而更
主流媒体在媒介融合中发展的问题和新举措
主流媒体在媒介融合中发展的问题和新举措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主流媒体在媒介融合中的发展问题和新举措。
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就是各种不同类型的媒体,比如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等,通过技术和手段的结合,实现信息传播的共享和互补。
这样一来,我们的信息获取渠道就更加丰富多样了,对吧?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主流媒体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咱们先来说说这些问题吧。
1.1 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在媒介融合的大潮中,有些主流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和关注度,不惜采用低俗、恶搞、标题党等手法来吸引眼球。
这样的内容虽然能吸引一时的关注,但却无法满足人们对高质量信息的渴求。
长此以往,这些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就会受到影响。
1.2 技术更新换代快媒介融合的发展,使得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比如短视频、直播、VR/AR等等。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让传统主流媒体感受到了压力。
一方面,他们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另一方面,他们还需要在新技术的应用上取得突破,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对于主流媒体来说,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1.3 用户需求多样化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信息获取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有的人喜欢看新闻,有的人喜欢看综艺节目,有的人喜欢看短视频......因此,主流媒体要想在媒介融合的大潮中立足,就必须充分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这就需要他们不断地创新和尝试,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主流媒体在媒介融合中的一些新举措吧。
2.1 内容创新面对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主流媒体需要加强自身的内容创新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推出更有深度、更有观点的报道;也可以通过与各类新媒体合作,共同打造更具创意的内容产品。
只有提供更优质的内容,才能赢得用户的青睐。
2.2 技术创新为了适应技术更新换代快的趋势,主流媒体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他们可以积极引进和开发新技术,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也可以与科技企业合作,共同研发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体融合:老套路和新探索“媒体融合”或“媒介融合”,是当今学界热烈讨论的一个课题。
有不少人认为,传统媒体通过进行“媒体融合”,可以挽回互联网等新媒体冲击造成的被动局势。
那么,到底什么是“媒体融合”?它与多媒体运用有何区别?它是“物理作用”还是“化学反应”?互联网本身就是融合媒体还是需要我们人为地再造一个融合媒体?一、“媒体融合”概念及其演变媒体(Media)即传播信息的载体,包括书籍、报纸、广播、电视等。
Media Convergence,可以译为“媒体融合(媒介融合)”,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伊契尔·索勒·普尔(Ithiel De Sola Pool)最先提出了这一概念。
1983年,他在其著作《自由的科技》(Technologies of Freedom)提出了“传播形态融合”(The Convergence of Modes),用以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①他还指出,这是一种正在“模糊媒介间界线”的过程,甚至涉及点对点通信和大众传播。
②西方学者对“媒体融合”进行了多元视角的研究。
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鲁·纳齐森(Andrew Nachison)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
③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李奇·高登(Rich Gordon)根据不同的传播语境,拓展了“媒介融合”的具体形态,将其分为所有权融合、策略性融合、结构性融合、信息采集融合、新闻表达融合。
戴默(Lori Demo)等学者进一步提出了“融合连续统一体”这一新概念,并界定了“融合新闻”的几种模式。
④我国学者蔡雯将媒介融合定义为“在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各产业在经济利益和社会需求的鼓舞下通过合作、并购和整合等手段,实现不同媒介形态的内容融合、渠道融合和终端融合的过程”,并且包含“内容的融合、渠道的融合、终端的融合”三个方面⑤。
此后,国内的研究也渐渐由介绍西方经验、强调重要性等理论层面,向分析业界案例、探索未来发展方向等实践层面深入。
目前国内外对“媒体融合”并无统一的定义,大体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
从狭义上讲,“媒体融合”指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而广义的“媒体融合”则包含一切媒介及其相关要素的结合、汇聚和融合,如媒介形态、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
⑥笔者倾向于认为,媒体融合是指各种媒体形态的边界逐渐消融,多功能复合型媒体逐渐占据优势的过程和趋势。
它不是单纯媒体形态的融合,更是一种全方位、深层次的融合。
二、作为融合媒体的“新”媒体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兴起,以报纸、广播、电视与互联网这四大媒体为中心的媒体格局已经形成,被称作“第五媒体”的移动网络正在崛起。
考察媒体发展的进程,会发现任何时代“新”的媒体都是融合媒体,且基本上都会将当时已存传统媒体的功能一网打尽。
1. 报纸:从手段上看,报纸融合了文字、图片(画作与照片),构成图文并茂;从内容上看,报纸融合了新闻、评论、广告与文学作品(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
2. 广播:从手段上看,广播融合了文字与声音,构成声情并茂;从内容上看,广播融合了新闻和各类音乐、曲艺作品。
3. 电视:从手段上看,电视融合了活动影像与报纸、广播,构成声画并茂,是更高层次上的融合媒体;从内容上看,电视融合了新闻、影视作品、综艺等。
4. 互联网:互联网与生俱来就是一个多媒体平台,在技术上已经融合(或聚合)了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的一切手段。
它不仅融合了文本、音频、视频和图像等手段,还涵盖了海量的内容和功能,如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聊天、看视频、购物、游戏。
同样的道理在生活中也适用,比如文字是言语和图像的融合;汽车是马车与发动机的融合……也许正像麦克卢汉所言,“旧技术成为创造新技术的认知框架,所以,一种新媒介的内容都是另一种旧媒介”。
⑦菲德勒也说:“新媒介并不是自发地和独立地产生的——他们从旧媒介的形态变化中逐渐产生。
”⑧我国学者郭全中认为,每种媒介通过和特定的新闻生产方式结合在一起,在特定阶段下形成不同的传统媒体。
如纸张媒介与文字生产方式形成了报纸、杂志和书籍等媒体。
⑨因此,互联网相对于传统媒体,是一个全新的媒体,是完全的替代。
传统媒体间无法融合,互联网与传统媒体亦不能融合,但可以整合。
未来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边疆和跨界的成果”,比如报纸可以拥有自己的网站提供音频和视频,广播也可以有自己的广播网。
但它们不会在形态上相互融合,而是保留自己的特色;也不会出现融合一切的“超级媒介”。
⑩一个融合了各种形式的通用媒介不太可能把每种功能都表现好,就像“万能运载器”不会成功一样,因为人们不会需要一个劣等车、劣等飞机和劣等船。
[11]三、寻找融合媒体的特质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融合媒体”,“融合”作为它的一个特性存在其中。
业界所谈的“媒体融合”,如果意指将互联网“融合”进传统媒体,恐怕是对互联网还缺乏充分的认识,这样的“媒体融合”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
目前传统媒体要解决的难题,不是人工再去融合,而是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去开发、利用互联网这一新的融合媒体固有的技术优势。
开发利用“新”媒体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回首过去,报纸、广播和电视刚诞生时并非现今的形态,它们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探索过程。
中国报纸刚产生时,就是把中国传统文体搬上报纸版面,新闻写作五花八门,传统文体有多少样式,报纸上新闻就有多少种写法,甚至用汉赋形式写新闻。
广播刚发明时,只是少数无线电爱好者热衷的“玩意儿”,节目也是自编自播。
随着一战后广播在西方成为一项社会事业,广播新闻出现,但最初也仅仅是模仿报纸新闻的写法,导语还使用着复杂的倒装句。
[12]直到后来,广播才逐渐摸索到自身特点,开始采用适合广播新闻的手法播报。
60年前国内的电视又是什么样子呢?电视新闻就是报纸+广播+纪录片,荧屏上打文字,再配以图像,还有一位出镜的播报员。
影视作品无非是“打开电视看电影”而已。
中国电视制作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醒悟过来,提出“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13]开始探索独特的电视新闻与电视作品。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新生的互联网也同样面临当年的困境。
如今业界不少人用办报纸的思维办报纸网站,称之为“报网互动”;用办电台、电视台的方法办网站,称之为“台网互动”;不少媒体人还要努力实现“无缝对接”。
那么,“对接”的结果是报纸更像网站,还是网站更像报纸?如果“对接”就是趋同,“融合”真的有必要吗?顶着媒体融合这顶大帽子,业界名正言顺地形成了“一鸡三吃(或四吃)”的懒人模式:一条文字新闻+一段视频+一段音频+一些图片,所谓的“全媒体”新闻、全能记者(super reporter)也顺势而生。
整个新闻生产的流程走完,形式五花八门、光鲜绚丽,但新闻的核心信息量并没有增加。
“1+1+1+1=1”,目前做到的只是叠加新闻,而非融合新闻。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互联网,和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蓬勃发展的、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极大地改变了社会信息传播的基本格局。
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国内业界并没有找到适合互联网技术的新的新闻表现形式,多是直接把传统媒体的表现形态与内容搬到了互联网上,一如60年前处于青春期的中国电视。
归根结底是因为还未醒悟:媒体融合是互联网的固有属性,而非人为的多媒体协作。
为此,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再花精力和时间去人工完成新的所谓“融合媒体”,而是探索适合互联网的新的表达形式。
四、发展作为融合媒体的互联网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达5.2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3.4%。
[14]另一方面,传媒业市场格局自2012年起发生巨大变革,2013年网络广告市场突破千亿大关,[15]超越平媒成为仅次于广电的第二大广告市场。
可以说,互联网将人们的生活带入新的阶段,传媒业的基本格局也正被改变。
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这四大媒体具有各自的物理性能,不需要也不应该把大量的精力、财力、人才投入到人工合成的“媒体融合”上。
应充分利用四大媒体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个性鲜明地发挥应有作用。
具体来说,就是报纸要办得像报纸,回归精英,走“深度”之路,深入调查呈现事件真相,深度解读探究事件原因,深刻评论求解事件本质;广播要办得像广播,细分受众,明确需求,“短平快”依然是电台生存之道;电视要办得像电视,除了新闻,应多办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进一步加强高品质节目的制作。
但发挥所长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传播媒介的现存形态必须针对新型的媒介作出改变”[16],否则它们将会面临死亡。
同样,媒体形态的存活也不意味着每一个媒体企业都能生存。
传统媒体在面对新媒体时,应找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传播形态和经营方式上进行转型。
20世纪30年代起,西方广播事业正值黄金期,抢占了同期报刊的广告市场,使报刊收入相比高峰期下降了45%。
而电视刚出现时更引起了一场“大地震”,沉重打击了电影业和广播业,许多杂志和报纸也纷纷破产。
[17]但今天,报纸、广播、电影仍未退出历史舞台。
20世纪90年代,国内广播业面临边缘化危机,市场份额严重下滑,但广播业抓住有车族这一新兴受众,重新定位转型,实现了自我救赎。
21世纪初,在面对电视的强力冲击与互联网的异军突起,中国乃至全球电影市场却奇迹般地快速复苏,再现繁荣。
这并不是什么回光返照,而是广播、电影无法被取代的自然的市场反应。
要相信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一样,拥有顽强的生命力,不会被互联网“融化”,更不会轻易消失。
传统媒体试图“融合”互联网的探索是有价值的,但也只能作为过渡时期,绝非利用互联网的最终形态。
要在认清互联网本身是融合媒体的前提下,探索它新的表现形式。
五、融合的理念:美国的深度数字化经验2014年3月,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布了第十一次《新闻媒体报告》,对2013年美国新闻业的发展进行了全景式总结,其中数字化、社会化与流动性是其显著特征。
[18] 报告显示,过去一年美国数字新闻机构与数字报道迅猛发展,大批业外投资纷纷涌入数字机构,美国最大的30家数字机构都在进行海外业务扩张;数字订阅收入持续增长,受众贡献的营收占到了所有收入的四分之一,是仅次于广告的第二大收入来源;移动与社交渠道改变了新闻内容的生产与传播方式,用户生产的信息,包括拍摄的视频、转发的信息、评论等是社交媒体上最火热的内容;传统新闻机构人才大批流向数字媒体,具有深厚调查报道根底的传统媒体记者依然大受欢迎,而与此同时,他们还需要学习新的讲故事的技能,包括数据新闻报道和信息可视化。
而一些数字媒体的编辑坦言,他们越来越倾向于招聘年轻人,因为他们的数字直觉与技巧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