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f68c0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4.png)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乡村的生活环境和文化风情,懂得珍惜乡村的资源和发展潜力;2.培养学生良好的参观观察习惯和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国家文化自信心;3.强调乡村文化对城市人生活的重要性,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见识;4.通过课堂研讨、实地观察和反思总结,学习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探究乡村文化的内涵和外延;2.参观观察,发现乡村文化的特点和价值;3.认识到乡村文化对城市人生活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理解乡村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2.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地区乡村文化的多样性和异趣性;3.让学生了解乡村文化中的传统价值观念以及当代价值的融合和创新。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启动(10分钟)(1)师生问候,放松身心,进入学习状态。
(2)引导学生复习前几课的内容:“维护公共秩序”,“劳动最光荣”,“让我来守护你——太阳与地球”,简要回忆课堂思考和讨论过程。
2. 新课讲解(15分钟)(1)介绍新课主题:《请到我的家乡来》,引导学生关注课题;(2)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介绍课文的背景和基本内容;(3)简要讲解乡村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了解乡村文化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25分钟)(1)安排学生分组,带领学生走进乡村、观察乡村风貌,探索乡村文化内涵;(2)给予学生观察指引,让学生关注生活细节和场景;(3)鼓励学生相互合作,进行思辨、讨论、分享,交流个人见解和感想。
4. 总结归纳(15分钟)(1)让学生交流展示、汇报结果,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2)引导学生对乡村文化进行总结和归纳,提炼出乡村文化的内在价值和体现方式;(3)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5. 课堂作业(5分钟)(1)布置小组作业,让学生以组的形式设计一份以“请到我的家乡来”为主题的乡村文化旅游路线,注重文化内涵和景点选择;(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强实际操作、观察和体验,以此加深对乡村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1b30a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1d.png)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一. 教材分析《请到我的家乡来》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介绍我国的地理、风俗、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描述不同地区的特色,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对家乡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其他地区的特色了解不多,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地理、文化知识。
同时,学生对本课的内容充满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风俗、文化等特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他人的情感,增强学生的乡土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各地特色,掌握相关的地理、文化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各地特色。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实例为依据,分析各地的风俗、文化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各地特色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材:准备课文《请到我的家乡来》及相关辅助材料。
3.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讨论和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地区的特色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各地的风俗、文化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描述的各地特色。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优质课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优质课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848cd8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3.png)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请到我的家乡来》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描述不同地区的特色,让学生了解和欣赏祖国的丰富多彩的文化。
本文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国情、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地理常识,对于家乡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情。
但他们对其他地区的了解相对有限,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对于国家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描述的不同地区的特色,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家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国情,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描述的不同地区的特色,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家乡。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自己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相关地区的图片和视频等。
2.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地区的特色,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地方在哪里吗?它们有什么特色?”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发对家乡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描述的不同地区的特色。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于家乡的描述,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地区,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这个地区的特色。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c5838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d.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七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时内容第三四个板块的话题: “家乡的特产真不少”和“我的家乡人”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尊重、理解、包容其他地方的特色文化。
能力目标: 能够大胆向别人介绍家乡的特点, 能够正确对待各地特色与文化。
知识目标:让学生加深了解并熟悉家乡的风土人情和特产, 学会正确对待各地特色和文化。
重点加深了解并熟悉家乡的风土人情和特产。
难点能够尊重理解包容和其他地方的特色与文化。
前置作业前置作业1: 收集家乡特产(实物、图片、文字都行), 选择感兴趣的特产探究成因。
前置作业2: 了解家乡人的特点、喜好、习俗等;收集新家乡人为家乡做贡献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二、活动一、家乡特产发布会出示任务:召开家乡特产发布会反馈指导:1.你知道视频中拍摄的是哪里吗?上节课我们领略了家乡的如画风景, 今天, 让我们一起了解家乡的特产。
2.欢迎带有家乡特产资料的同学进入家乡特产发布会前置作业1: 收集家乡特产(实物、图片、文字都行), 选择感兴趣的特产探究成因。
学生举起各自准备的资料, 实物、图片、文字都行特产: 指一个地方特有的、著名的产品。
包括水果、农作物、干果、水产、工艺品、矿产、工业产品……等各种类别。
板书: 特产3.展示台例: 我的家乡在(), 这是我家乡的()收集资料的成果, 可以是图片, 可以是文字, 可以是视频, 可以是实物……多媒体投影展示学生带来的物品图片。
借机采访学生: 你是怎么收集到这个家乡特产的?鼓励课外多渠道丰富知识。
板书: 丰富4.展示老师也搜集的家乡特产PPT: (精确、讲解)说说观后感5.小结: 同学们通过到商店、参观、看电视、问大人、找书报、查网络、家中找等方法, 找到了这么多家乡特产, 还能绘声绘色地描述一番, 真是不简单啊!多看、多问、多学, 我们的见闻会越来越广博。
我们的家乡真了不起, 不但有美丽的风光, 还有丰富的物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66e624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9d.png)
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目标:1.能运用简单的地图知识,了解自己的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位置。
2.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物产情况以及家乡人的特点,感知家乡人的可爱,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运用简单的地图知识,了解自己的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位置。
教学难点: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物产情况以及家乡人的特点,感知家乡人的可爱,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学生课外搜集关于家乡风景名胜的传说或故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出示目标出示本课简洁化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晰目标投入课堂学习。
二、活动教学(一)活动一:我的家乡在哪里1.看一看:课件出示第42页情境图,呈现了四幅图,分别是与家乡相关的信息,即家乡的电话区号、简称、风景名胜和城市标志物。
2.猜一猜:图例中几位同学的家乡是哪里?3.想一想:像这样提问,让大家猜猜你的家乡在哪里?4.说一说:学生回答,老师点拨。
(二)活动二:我是家乡的小导游1.看一看:课件呈现第44页情境图。
设问:介绍一下家乡的景点。
2.说一说:学生回答,老师点拨。
家乡的景点的特点、简要提提历史。
3.看一看: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阅读角”,这是一篇传说,生动地叙述了“神女峰”的由来。
设问:你能介绍一下家乡的风景名胜的传说或故事吗?4.说一说:学生回答,老师点拨。
(三)活动三:观看动画视频1.看一看:课件播放视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2.说一说:根据提问回答相关问题。
(三)活动三:朗读课文,巩固新知。
三、回归目标,课后总结让学生说说本课收获(学到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学习延伸让学生搜集、了解家乡有哪些特产,选择感兴趣的特产探究成因。
第二课时一、揭示课题,出示目标出示本课简洁化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晰目标投入课堂学习。
二、活动教学(一)活动一:家乡的特长真不少1.看一看: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的情境图。
两张照片呈现了两个家乡特产,图注简单说明了家乡特产的成因。
2.说一说:学生介绍搜集、了解家乡有哪些特产,选择感兴趣的特产探究成因。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7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7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f23348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0.png)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7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 请到我的家乡来》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主要介绍我国的地理、风俗和文化,通过介绍不同的家乡,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域特色,增强学生的国情观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课文语言优美,插图生动,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但对于一些地理、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掌握。
同时,学生对家乡的情感比较浓厚,容易产生共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民俗和文化特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国情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描述不同家乡的特点。
2.难点:对于一些地理、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家乡之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体验家乡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内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2.相关地图或图片:展示不同家乡的地理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用具:如笔记本、彩笔等,方便学生记录和绘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带领学生去旅行,引出本课的主题——家乡。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边看边听教师讲解,理解课文中的不同家乡的特点。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1354e7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01.png)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的教学。
本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人物、风土人情等,增强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家乡的人物、风土人情等,以及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情感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认同。
3.态度与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社区和家乡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与认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2.教学难点: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理解、个人经历等方式表达对家乡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教具展示与家乡相关的场景,引起学生对家乡的记忆和思考。
2.学生观察图片或教具,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回忆起家乡的一些特点。
步骤二:阅读课文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请到我的家乡来》。
2.学生根据理解情况自主回答问题,或与同桌合作讨论。
步骤三: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2.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取一种方式(如绘画、手工制作、诗歌等),表达对家乡的感受。
3.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并分享。
步骤四:情感互动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感受,鼓励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2.学生互相交流,听取他人对家乡的看法,并进行适当的反馈。
步骤五:课堂总结1.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肯定和赞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家乡对每个人的重要性。
3.收集学生的作品,并留在班级展示或学校图书馆。
五、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本次活动,撰写一篇感受家乡的小作文。
2.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写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小组合作和情感互动中积极参与,他们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也得到了增强。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3778a6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3.png)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优秀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A.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生活,热爱家乡。
B.知识目标1.了解、熟悉家乡的风景名胜、特产。
2.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C.能力目标:1.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2.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获得更多的知识与经验。
课前准备:1.调查了解家乡有哪些好的景点,搜集相关图片、实物,准备介绍给别人。
2.假如有手拉手的小伙伴到家中去,你想用什么家乡特色菜招待客人。
3.你想向小伙伴送一些什么特产。
教学过程:一、模拟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五一假期马上就要来临了,你们想到哪去游玩呢?有好多小朋友想到了我们的家乡——盐城。
这儿人杰地灵,风景秀丽,物产丰富。
可是有许多外地的游客对它还不够了解,今天就让我们做回小导游,带他们一起走进我们的家乡——盐城。
大家愿意吗?二、借助材料,欣赏风景。
1.选择旅游景点:(1)师:从同学们的回答和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你们的热情、好客。
今天,我们就来一个小竞赛,介绍的好的小导游,我们就发给他一个“金导游”奖章。
[好动,爱表现,是孩子的天性,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组织一些竞赛活动,会让学生热情高涨,调动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
] (2)提供话题:你认为在我们家乡,有哪些地方很美,值得向小伙伴们介绍呢?(学生思考酝酿)[对话,应该在学生进行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这样,对话才会有深度,才有利于真正让学生说出来自他们的真切的话。
给学生一些时间思考酝酿,正是为了保证对话的质量。
] (3)交流:谁先来把你最想介绍的一个景点介绍给你的小伙伴?(4)学生介绍。
引导对话:(对介绍的还不足的)你觉得他的介绍能让小客人满意吗?能得到我们今天的“金导游”奖章吗?还有谁也去过那里,对那里了解的比较好的,能为他补充介绍吗?(对介绍的好的)介绍的真不错,充分展示了家乡的美。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案7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案7](https://img.taocdn.com/s3/m/b446d5d5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8.png)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案7一.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七课《请到我家乡来》,主要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各地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地域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地理常识,对各地的风土人情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的认知和分析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此外,学生之间的地域差异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地域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各地文化的态度,增强爱国情怀。
3.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各地风土人情的差异,并从中体会到尊重和欣赏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教材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风土人情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案。
3.准备小组讨论的道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各地文化的差异。
2.呈现(10分钟)呈现各地的风土人情案例,让学生了解各地的特色。
如:饮食习惯、传统节日、建筑风格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案例中各地风土人情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欣赏各地文化。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各自小组的分析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加深对各地风土人情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与外地朋友交流时,如何尊重对方的饮食习惯和习俗。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请到我的家乡来》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请到我的家乡来》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a1ab388c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79.png)
-激发学生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并将其转化为日常行为。
举例解释:
-多角度认识家乡: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不仅看到家乡的美好,也能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全面的认知。
-文化差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与自己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需要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请到我的家乡来》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请到我的家乡来》选自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单元《家乡的风俗》第一课。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特产和风俗民情;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增进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区责任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特产和风俗民情的概念,并能结合实际进行描述。
-增进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尊重文化差异的价值观。
-掌握基本的环保知识,明白自己在保护家乡环境中的责任与作用。
举例解释:
-家乡的自然风光:学生需要能够识别并描述家乡的地理特点,如山脉、河流、气候等,以及这些自然特点对当地生活的影响。
2.文化意识:认识并尊重家乡的风俗习惯,理解文化多样性,培养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
3.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关注家乡环境问题,提高环保行动能力,树立绿色生活理念。
4.实践与创新:鼓励学生通过实地考察、采访等实践活动,探究家乡特色,发展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家乡、自豪感,激发他们传承和弘扬家乡优秀文化的意愿。
3.加强课程与实践的联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传播家乡文化。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热爱家乡,树立文化自信。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请到我家乡来,,,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请到我家乡来,,,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b26f845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5.png)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请到我家乡来》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2. 通过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特色,学会介绍家乡。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家乡的文化。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表达和交流。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提问、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家乡的文化资料,制作课件。
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特色,准备向同学介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自己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交流互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代表介绍自己家乡的文化特色。
2. 其他同学倾听,并在介绍结束后提出问题,进行互动交流。
3.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和评价家乡文化。
3. 情境模拟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模拟向外地朋友介绍自己家乡的场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认识到尊重和理解他人家乡文化的重要性。
5.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回家后向家人介绍自己家乡的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六、教学章节:家乡的风土人情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感受家乡的魅力。
1.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文化的情感。
1.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2. 教学内容2.1 家乡的传统节日2.2 家乡的特色美食2.3 家乡的民间艺术3. 教学方法3.1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家乡的节日、美食、民间艺术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
3.2 故事讲解法:通过讲述家乡的传说、习俗等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4. 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家乡风土人情的图片、故事等资料,制作课件。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请到我家乡来,,,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请到我家乡来,,,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14da4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7.png)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请到我家乡来(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特色文化、风俗习惯和环境特点。
2. 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地域文化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表达自己对他乡文化的看法。
2. 培养学生如何在与不同地域同学交往中做到文明礼貌、和谐共处。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有关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自己家乡的特色物品或图片进行展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特色文化、风俗习惯和环境特点,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自主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文化、风俗习惯和环境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课堂展示:每组学生选择代表进行课堂展示,介绍自己家乡的特色文化、风俗习惯和环境特点,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提问。
4.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如何尊重和欣赏不同地域文化”展开讨论,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对他乡文化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 情景模拟:教师设计情景,让学生模拟与不同地域的同学交往,引导学生学会文明礼貌、和谐共处。
6.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培养学生保护家乡环境、尊重和欣赏不同地域文化的意识。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请到我家乡来(部编版)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环境的情感。
七、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特色文化、风俗习惯和环境特点。
2. 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地域文化的态度。
八、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表达自己对他乡文化的看法。
2. 培养学生如何在与不同地域同学交往中做到文明礼貌、和谐共处。
九、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有关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e5e7e97f1922791788e82a.png)
视频导入。
讲授新课
【我的家乡在哪里】
1、猜一猜:你能根据下面的提示,猜出这几位同学的家乡在哪里吗?
(1)我家乡的电话区号是010。
(2)我家乡的简称是“苏”。
(3)我的家乡有美丽的漓江。
(4)紫荆花是我家乡的区花。
2、小活动:你能也出一道这样的题目,让大家猜猜你的家乡在哪里吗?
(1)我家乡的姑娘都被成为“辣妹子”,还有一首专门写给我们的歌《辣妹子》。
总结提升
板书
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二课时
1、家乡的特产真不少
2、我的家乡人
通过当小导游的活动,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并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制作旅游图册,寄语没有期望。
课堂小结
我国各地都有着美丽无比的自然风光,但是无论将来我们走到哪里,心中最美的还是我们的家乡。
总结提升
板书
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
1、我的家乡在哪里
2、我是家乡小导游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香港慈善家——田家炳.
(2)马旭:分毫积攒,千万捐赠的老人。
(3)张玉滚:担起乡村未来的80后教师。
5、小镜头:大家都夸自己的家乡最好。这不,矛盾发生了……
(1)观点1:以面食为主食最好,养胃,大米可不如面食好吃。
(2)观点2:四川火锅才是最正宗的,其他火锅都不如四川火锅。
(3)观点3:还是江南水乡的女子比较温婉,北方女子又壮又野蛮。
(2)我的家乡被成为天府之国。
(3)我的家乡是以“粤语”为主要语言的省份。
(4)我的家乡会用“献哈达”的礼仪来表达敬意和祝贺。
3、小活动:我的家乡在这里。
(1)你能在地图上找到你家乡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吗?请你找一找,指出来给我们看看吧!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请到我家乡来》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请到我家乡来》](https://img.taocdn.com/s3/m/3f59d8d4ba1aa8114531d960.png)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学生通过调查活动,学会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去探究和解决问题。
3、了解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贡献的人物及事迹,并抱以感激、敬佩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家乡,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作贡献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个热身游戏.开动脑筋猜猜猜。
(出示幻灯)1、猜动物、猜班级人物、猜小朋友的家乡。
(师生互动)(以小组为单位,记分制,每答对一题加一分)像书中的小朋友这样,也设计个迷语,让大家也来猜猜咱们的家乡呀?板书:(请到我的家乡来)二、地图寻找家乡之旅你能在地图上,找到你的家乡吗?(白板操作)出示中国地图,黑龙江省,你来指一指,如国说中国地图像一只雄鸡,那么黑龙江省就在鸡冠的位置上,对吗?你想象一下,它还像什么?三、你对家乡知多少(共享收集体的相关资料)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一些有关咱们家乡的相关资料,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学生用平板电脑收集关于家乡的资料,景点照片、家乡特产、关于密山的传说、家乡的人物等)你们知道吗?2018年12月7日,密山成为了新晋“魅力中国城·城市联盟”成员。
想让更多人了解密山,欣赏密山,爱上密山,现在我们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播放相关视频)四、小导游带你一日游这么一宣传,全国人民都知道在东北还有一座美丽而迷人的小城,都要来旅游参观呢,客人们马上就要到了,现在每个小组相当于一家旅行社,你我们先设计出你们的旅游路线,再选出一名优秀的小导游,结束会进行表演展示。
(小组合作)(表演展示)是呀,我们的家乡十分美丽,有许多地方都令人流连忘返。
五、尝尝我的家乡菜一日游览结束了,该请小客人吃饭了。
拿什么菜来招待他们呢?(小组讨论)介绍家乡的特色菜(松仁玉米、大白鱼、湖虾等)这么多的美味,十分诱人,家乡的美味真多呀。
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ca1fcca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07.png)
- 特点:特色产业、现代农业、旅游业等。
- 意义:促进就业,提高生活质量。
4. 学生小组讨论
- 主题:家乡的未来发展
- 内容:讨论家乡的发展方向、挑战和解决方案。
5. 课堂展示与点评
- 展示内容:小组讨论成果
- 点评: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提出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
2. 绘制一幅描绘家乡风景的图画,可以选取家乡的标志性建筑、自然景观或民俗活动等元素,用画笔展现家乡的美丽和特色。
例:我绘制了一幅画,画面中展现了家乡的古城墙和古建筑。城墙巍峨壮观,守护着家乡的安全;古建筑典雅古朴,展示着家乡的历史文化。画面的背景是家乡的著名景点——湖光山色,湖水波光粼粼,山峦起伏,美不胜收。
2. 家乡基础知识讲解
- 家乡的定义:家乡是出生或成长的地方,是我们的根。
- 组成部分: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
3. 家乡案例分析
- 案例一:家乡的历史文化
- 背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
- 特点:古建筑、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 意义:传承文化,弘扬传统价值观。
- 案例二:家乡的经济发展
内容逻辑关系
①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和展示家乡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丽和特色。
②家乡基础知识讲解:讲解家乡的定义和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③家乡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家乡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性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家乡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④学生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乡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拍摄一组家乡的照片,可以是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或民俗活动等,通过照片展示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8ba2f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68.png)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教案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XXX《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1.能运用简单的地图知识,了解自己的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位置。
2.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物产情况以及家乡人的特点,感知家乡人的可爱,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011年版)》中“我们的社区生活”里的第1条“能够识读本地区(区、县、市等)、旅游景区等小区域的平面示意图。
正确辨认区域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
”《请到我的家乡来》编写了“我的家乡在哪里”话题,其中有读地图的内容。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011年版)》中“我们的社区生活”里第2条指出“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本地区的变化和发展;了解对本地区发展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请到我的家乡来》编写了“我是家乡小导游”“家乡的特产真不少”和“我的家乡人”话题,体现了课标的这一要求。
需按主题分组查阅资料、调查访问、收集实物,并用报告、图片、实物展览等形式进行交流。
三、学情分析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教学设计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研究,学生已经认识到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对社区产生归属感,体会到邻里生活种饱含的温暖。
在此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扩大视野,了解自己的家乡。
三年级学生对于“家乡”的概念是模糊的,对于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人们也未必认真地观察、思考过。
为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逐步从情感上认同自己的家乡,需要启发他们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能感知到的事物入手,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情况以及家乡人的特点,感知家乡人的可爱,实现对家乡的地理认同,树立家乡观念,激发学生的家乡情。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地图,因而对地图的研究侧重于简单读图,并初步具备最基本的使用地图技能。
能利用地图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空间位置,增进对家乡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cc11f63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28.png)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请到我家乡来》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课。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富有童趣的文字,展示了不同地区的特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地域的同学友好相处。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常识,对家乡有了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其他地区的特色文化,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此外,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喜欢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学习新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3.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地域的同学友好相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了解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故事等教学资源。
2.准备教室环境布置,如家乡特色展示区、文化墙等。
3.准备学生分组讨论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特色,引发学生对其他地区文化的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
通过讲解、展示、分享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和独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文化。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27bea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6.png)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请到我的家乡来》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介绍我国各地的风土人情,通过讲述不同地区的特色,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朴实,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地理知识,他们对家乡和祖国的美好景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各地特色,增长地理知识。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4.增强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课文中所提到的各地特色。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家乡的特色。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果。
4.朗读感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魅力,提高朗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地图,方便学生查找和了解各地位置。
3.准备课文中所提到的特色食品、工艺品等实物或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地区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特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提到了哪些地方的特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感受课文的情感。
老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特色,并进行交流分享。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查找地图,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地方位置。
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学设计5](https://img.taocdn.com/s3/m/c7790e2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85.png)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请到我家乡来》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培养他们的地域自豪感,同时通过介绍家乡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家乡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的整理和归纳能力。
此外,学生之间的地域差异较大,家乡的风土人情各异,这为课堂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特长。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地域自豪感。
2.提高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家乡。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点,提高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家乡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魅力。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的家乡案例,让学生分析、总结,提高他们的分析归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用于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特点。
2.准备家乡的地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家乡的位置和地域特色。
3.准备一些关于家乡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特点,引导学生产生对家乡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家乡的地图,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位置和地域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全面认识和了解家乡,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能力目标:用自己的方式清楚的表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和见解。
知识目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家乡物产等,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家乡物产等,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
教学难点:全面认识和了解家乡,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老师:同学们,我们还记得这样一些引人注目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品味到最让诗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就是家乡,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同学们,你们的家乡在哪里?
学生:回答问题。
老师:我们对自己的家乡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次大展示,请到我的家乡来。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我的家乡在哪里
老师:你能根据下面的提示,猜出这几位同学的家乡在哪里吗?
情境一:我家乡的电话号码的区号是010。
情境二:我的家乡简称是“苏”。
情境三:我的家乡有美丽的漓江。
情境四:紫荆花是我家乡的区花。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你能出一道这样的题目,让大家猜猜你的家乡在哪里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
老师:你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吗?找到后描一描它的轮廓,想象一下它像什么。
你还能在地图上找到你家乡的邻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吗?
学生:在地图上找一找。
活动二:我是家乡小导游
老师: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
我们来当小导游,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家乡吧!我们该作哪些准备?怎样介绍呢?
学生:小组讨论。
(家乡的景点、家乡的传说,写写导游词等。
)
老师:让我们把家乡的自然风光用剪报或画报的方式汇集在一起,开展一个“美丽中国”的活动。
活动三:家乡的特产真不少
老师:我们的家乡不仅景色优美,还有很多远近闻名的特产呢!特产就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著名的产品。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地方的特产?
学生:交流回答。
老师: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特产?它为什么会成为家乡的特产呢?
学生:交流回答。
活动四:我的家乡人
老师:家乡的景美、物美,家乡的人更美。
家乡哪些人令你佩服呢?你佩服他们什么呢?
学生:交流回答。
例:我们村张叔叔种植有机蔬菜,带领大家增收致富。
例:侗绣传承人覃奶奶带领姑娘们在绣侗绣。
例:我们乡王叔叔参与设计了市里的发电厂,太了不起了!
例:刘爷爷能把出问题的自行车很快修好,他手真巧!
老师:由于环境和历史的原因,不同地方的人们在生活与饮食习惯等方面往往会有不同,甚至在体形外貌、性格特征上也会有所差异。
(山西人爱吃面;陕北人喜欢打腰鼓……)
你觉得家乡人有什么特别的生活习惯?喜欢什么东西或活动?善于做什么事情?
学生:交流回答。
老师: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都有值得骄傲的文化。
我们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老师:阅读“阿里木的故事”。
阿里木都做了哪些好事?你的家乡一定也有很多像阿里木这样的“家乡人”在为家乡作贡献吧。
你知道哪些呢?说说他们的故事吧。
学生:交流讨论。
老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也更爱自己的家乡,课后请他那个项目将自己搜集到关于家乡的资料做一份手抄报,比一比看谁最了解家乡、最热爱家乡。
我们将选出优秀作品贴在教室后面的展示栏里。
板书设计:
请到我的家乡来
我的家乡在哪里
我是家乡小导游
家乡的特产真不少
我的家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