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三章财政支出

合集下载

财政学 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财政学 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金融学院 闫海洲 cyberhai@ /cyberhai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经常性支出
财政投资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2014-3-22
2
金融学院
2014-3-22
3
金融学院
2014-3-22
4
金融学院
2014-3-22
2014-3-22
19
金融学院
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以MGP表示。表 示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
2014-3-22
20
金融学院
二、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 (一)瓦格纳法则 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 瓦格纳(Adolf Wagner)最早提出财政支出扩张论,他的研 究成果被后人称为“瓦格纳法则”。 其含义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 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见图3-1所示)

2014-3-22
13
金融学院
转移性支出则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 转移。如价格补贴、社会福利支出和债务支出 等。 其共同点是:财政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所得, 这里不存在等价交换的问题。 它直接影响货币收入在各非政府经济主体之间 的分配,间接影响产品和劳务的供求关系。 它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2014-3-22
10
金融学院
(二)资本性支出 是指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 用品所需的支出。 这种支出的明显特点是:它们的耗费的结果将 形成供一年以上的长期使用的固定资产。 所以,资本性支出不能全部视为当期公共物品 的成本。与此相对应,资本性支出的一部分应 当在当期得到补偿,而大部分应分摊到未来的 使用期限之中。 资本性支出的补偿方式有两种:一是税收,意 味着本期享用的公共物品,本期付出代价;二 是国债,意味着未来享用的公共物品,未来时 期付出代价。

财政学—第三章—财政支出的最优规模:规范分析

财政学—第三章—财政支出的最优规模:规范分析
用共用品的行为称为免费搭车行为,有这种 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共用 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
2.博奕论解释:
(1)假设前提:一个只有两个人(A和B)的经 济社会中,只生产两种物品,一种是私用品 面包,一种是共用品防洪大坝。 A和B都有2 个小时用于生产,1小时能生产3个面包或提 供1个单位的大坝,1单位大坝的效用相当于 2单位面包的效用。这样可形成一个支付矩阵。
生产和经营共用品的社会收益与社会成本
社 会 收 益 c b
增 加
a
O 1 300 301
元 财 政 支 出 的 社 会 收 财政支出(元) 益
TSB
1
社社 会会 收成 益本
TSC TSB
b
c O 社社 会会 收成 益本 45° A 财政支出
财 政 支 出 最 优 规 模
MSC O MSB 财政支出
A
第六节 公共选择理论
现代民主社会中,政治程序也是共用品 供给的一个决定因素。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在公共部门中,资源 配置的决策是一种集体选择:个人投票选 出代表,由代表表达全体选民的意见或偏 好,对政治家决定的政府支出水平作出表 决,最终形成财政支出规模。
收以 益效 和用 边表 际示 成的 本边 际
边际成本
边际收益 O 效 用 G* 政府支出
O
G*
政府支出
个 人 选 择 偏 好 的 最 优 财 政 支 出 水 平
统 一 税 制 下 的 效 用
富人的效用 中等收入者的效用 穷人的效用 Gp Gm Gr 共用品的数量
O 累 进 税 制 下 的 效 用 O Gp Gm Gr
富人的效用
穷人的效用 共用品的数量
考虑收入分配,要引入社会福利函数:W=W(UA,UB)

财政学第三章经常性支出

财政学第三章经常性支出

二、国防支出 (一)国防支出的内容
1、国防支出的内容
▪ 即用于国防建设和人民解放军方面的费用,包括 国防费、民兵建设费、国防科研事业费和防空经 费等。
2、国防支出的经济分析
▪ (1)其规模的扩张与收缩对社会总需求和经济增 长有重要影响;
▪ (2)其结构的调整变化对经济结构有重要影响; ▪ (3)可以带动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生产力水平
▪ ③优抚社会化服务:国家和社会筹资 建造服务设施。
(5)社区服务
以城市街道居委会和农村乡镇村民委员 会为依托,发动社会力量,倡导居民互 助互济,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为社区居民 提供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
(二)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 ▪ 1、社会保障产生的原因 ▪ 社会保障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保证社会成
▪ 4、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 ▪ (1)社会保险型:“风险分担,互助互济” ▪ (2)社会救济型:在全社会范围内向生活遇到
困难的人提供 ▪ (3)普遍津贴型:“人人有份” ▪ (4)节俭基金型:按照个人账户的方式举办
▪ 5、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 (1)保障项目名目繁多 ▪ (2)社会保障资金有确定的来源 ▪ (3)社会保障支出依法由政府集中安排 ▪ (4)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有明显的宏观调控动机 ▪ 6、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 (1)传统体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就业期间与雇主共同缴纳保费

劳 动 者
会 被动失业后一定期限内享受失业保险 保 金,超过期限转为领取失业救济金, 险 还可能有对失业者家属、子女的补助 基

▪ (2)社会救济:即国家和社会对无劳动能力的 人或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为维持 最低生活水平而向其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援助。

财政学PPT

财政学PPT

第一节 财政支出概述
(3)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区别 ) 购买性支出是通过支出使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 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在这里, 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在这里,政 府直接以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身份出现在市场上, 府直接以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身份出现在市场上, 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 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转移性 支出是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所有的资金转移到领受 者手中,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 者手中,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微观经济主体获得 这笔资金以后, 这笔资金以后,究竟是否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及 购买哪些商品和服务,这已脱离开了政府的控制, 购买哪些商品和服务,这已脱离开了政府的控制, 因此,此类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 因此,此类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 业的影响是间接的。 业的影响是间接的。 税收的经济影响 第八章
我国财政支出中转移性支出及其比重
政策性补贴 企业亏损补贴 债务支出 价格补贴) (价格补贴) 绝对数 比重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7 11.2 117.7 261.8 380.8 364.9 453.9 551.9 712.1 697.6 1042.3 1.0 9.3 10.3 9.9 4.6 4.7 4.8 6.4 4.5 5.9 绝对数 比重 绝对数 - - 507.0 578.9 327.8 337.4 368.5 333.5 290.0 278.8 - - 19.9 15.0 4.1 3.5 3.2 3.0 1.9 1.6 - 28.6 39.6 190.4 878.4 1311.9 1918.4 2352.9 1910.5 1579.8 比重 - 2.3 1.6 4.9 10.9 13.7 16.7 21.1 12.4 8.9 抚恤与社会福 转移性支出 合计 利救助费 绝对数 比重 绝对数 比重 18.9 20.3 31.2 55.1 115.5 128.1 142.2 171.5 179.9 213.0 1.7 1.6 1.2 1.4 1.4 1.4 1.2 1.6 1.2 1.2 30.1 166.6 839.7 1205.2 1686.6 2231.3 2981.0 3570.0 3078.0 3114.0 2.7 13.2 33.0 31.2 21.0 23.3 25.9 32.1 20.0 17.5

第三章财政支出概述讲义资料

第三章财政支出概述讲义资料
第三章
财政支出概述
2020/8/7
第三章 财政支出概述 SJM
1
【学习目标】
1.理解财政支出的概念及其分类。 2.理解关于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 3.掌握财政支出结构的分析原理。 4.掌握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方法。 5.了解政府采购制度。
2020/8/7
第三章 财政支出概述 SJM
2
§3-1 财政支出分类
2020/8/7
第三章 财政支出概述 SJM
11
2.皮考克和魏斯曼的非均衡增长理 论
1961年,英国经济学家皮考克和魏斯曼 (Peacock and Wiseman) 对公共支出的增长 作了经典的分析。
(1)该理论的前提假设: (2)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原因: (3)公共支出增长的外在原因: ——“非均衡增长理论”或“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2020/8/7
第三章 财政支出概述 SJM
14
(三)现代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
1.政治性因素 2.经济性因素 3.社会性因素
●国际国内政局的影响 ●国家职能范围的扩大 ●政府机构的增加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体制 ◆价格
★人口的规模与增长速度 ★国际环境
2020/8/7
第三章 财政支出概述 SJM
15
3624.1
1122.09
30.96
4517.8 1228.83
27.20
8989.1 2004.25
22.30
18598.4 3083.59
16.58
57494.9 6823.72
11.87
66850.5 7937.55
11.87
73142.7 9233.56
12.62
88189.6 15886.50

财政学3公共财政支出

财政学3公共财政支出
任务
公共财政支出管理的任务主要包括确定支出规模、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益等,以保障公共产品 和服务的有效供给,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公共财政支出管理的制度和方法
制度
公共财政支出管理应建立科学、规范、透明的制度体系,包括预算管理制度、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以保障财政支出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也在不断变化,经济建设支出的比重逐渐下 降,而社会文教支出的比重逐渐上升。
公共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的变化趋势
影响因素
影响公共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变化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职能范围、政策导向 等。
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公共财政支出规模将继续扩大,同时支出结构也将 进一步优化,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方法
公共财政支出管理应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定性与定量分析、成本 效益分析、公共选择等,以提高财政支出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加强公共财政支出管理的措施
强化预算约束 优化支出结构 推进绩效管理 强化监督检查
通过加强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强化预算的约束力,防止随 意超支和浪费。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公共需要,合理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优先保障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出需求。
促进可持续发展
公共财政支出在环保领域的作用不仅局限于当前的环境治 理,还包括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经济、社会 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政府通过公共财政支出支持环保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 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 氛围。
04
CHAPTER
公共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

财政学课件-财政支出总论

财政学课件-财政支出总论
5、人均財政支出

Public finance
17
Public finance
第二節 財政支出規模的擴張趨勢與控制 二、財政支出增長理論變遷
(一)瓦格納法則
公共支出呈現出不斷上升的長期性趨勢。 1、國家活動規模擴大是公共支出不斷增長的政治因素。
財 2、工業化、城市人均收入的提高是公共支出增長的經濟因素。 政 學
(三)私人產品
1、私人產品:在消費過程中具有競爭性與排他性的 產品。
財 2、私人產品與公共產品的比較

按照薩繆爾森的描述:

——純粹的私人產品的消費表現為:
n
X xi
i 1
——對公共產品的消費表現為:X=Xi
5
第一節 公共產品理論
一、公共產品的概念及其特徵
(四)混合產品
混合產品是指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不完全的產品。

1、購買支出

2、轉移支出
(三)按國家預算體制分類
1、中央財政支出
2、地方財政支出
27
第三節 財政支出的分類與結構
Public finance
一、財政支出的分類
(四)按國家職能分類
1、行政國防支出
2、社會文教支出
3、經濟建設支出

4、其他支出
政 (五)按國家預算支出科目分類

1、支出功能科目
2、支出經濟科目
1、公共產品是在消費過程中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產品。 公共產品的研究是界定混合產品、私人產品以及政府公共支出的 內涵的理論前提。公共產品一般不能由市場來提供,主要應通過 政府的公共支出來保障。 2、財政支出規模是政府加以運用的財政支出總量。從國內外財
財 政經濟實踐考查,受多種複雜因素的影響,財政支出規模呈一種 政 不斷擴大的趨勢。由於財政支出過度增長對社會經濟將產生不利 學 的影響,因此合理控制財政支出規模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

财政学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分析习题集

财政学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分析习题集

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构造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按〔 〕设置三级科目。

A.支出功能B.行业用途C.政府职能D.经济性质 【答案】A2、我国现行政府预算支出按功能分类的类级科目综合反映了政府的〔 〕。

A.具体事项B.职能活动C.收入数量D.资金转移 【答案】B3、将财政支出分为购置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划分标准是〔 〕。

A.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B.财政支出与经济活动的关系C.财政支出的规模D.支出的具体用途【答案】B4、从理论上说,经常性支出的补偿方式〔资金来源〕主要是〔 )。

A.税收B.国债C.收费D.贷款【答案】A5、公式:111(%)----=∆=∆n n n n G G G G G G 表示的是( )。

A.财政支出增长率 B.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C.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D.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答案】A6、公式 (%)(%)GDP G E g ∆∆=表示的是〔 〕。

A.财政支出增长率B.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C.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D.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答案】B7、公式GDP G MGP ∆∆=表示的是〔 〕。

A.财政支出增长率B.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C.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D.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 【答案】 C8、我国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21年〕按支出功能设置三级科目,没有设置的科目级别是〔 〕。

A.类级 B .款级 C.目级 D.项级【答案】C9、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财政支出的经济分类方法,以下不产生效益的是〔〕。

A.经常性支出B.资本性支出C.利息支出D.净贷款【答案】C10、以下不属于经常性支出工程的是〔〕。

A.公务员的工资人员经费B.公用经费C.资本支出D.社会保障支出【答案】C11、以下不属于经常性支出的工程是〔〕。

A.办公费B.人员工资C.基建支出D.社会保障支出【答案】C12、资本性支出的补偿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税收,另一种是〔 )。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机构分析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机构分析

官僚--是指负责执行通过政治制度作出的集体选择的
代理集团,或更明确地说是指负责政府提供服务的部 门
第三节 财政支出的规模
(二)一般趋势
一方面,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而上升,
达到一定水平则相应稳定;
另一方面,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因而不同国 家以及不同国家的不同发展时期这一比重的高 低也是不同的 (见附图2-1分析)

第二节:财政支出的原则

财政支出的效益性原则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社会资源在政府和非政府之间的配置; 二是社会资源在各个部门之间的配置; 三是社会资源在各个地区之间的配置。 实现以最小的支出获得最大的收益。
第二节:财政支出的原则


二、公平性原则(但不是平均主义)
(一)定义 财政支出所产生的利益应该在全体公民中公平分 配,恰当的满足各阶层公民的需要。 (二)体现在 1、通过财政支出政策缩小贫富差距,达到收入分 配公平。 2、保证公民平等的享有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 共服务。




第一节:财政支出的分类


(二)转移性支出:
是指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地转移,政府不能 从中获取相应的商品和服务。这类支出主要包括社会 保险支出、抚恤、救济、债务支出等。其特点是:财 政支出未得到等价的补偿,即政府付出资金,却无任 何所得。 这类支出是否形成对市场的压力取决于获得支出 的企业和个人是否进一步将所获得的货币使用出去。 从财政支出环节看它并未形成市场需求。

第一节:财政支出的分类



(三) 这种划分的经济意义
1、购买支出对资源配置有直接影响,对收入分配只有 间接影响,而转移支出则相反。 2、购买支出体现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 束,而转移支出的效益约束较弱。 3、结论: (1)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支出所占比重大时,政 府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就大些,政府执行资源配置的职 能较强; (2)当转移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政府执行收入分配 的职能较强。

财政学 第三讲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财政学 第三讲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日本 美国 英国 法国 瑞典 1880 11 8 10 15 6 1929 19 10 24 19 8 1960 18 28 32 35 31 1985 33 37 48 52 65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一、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
(三)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 1、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发展变化趋势
阿道夫·瓦格纳
一、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
(二)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 瓦格纳法则: 德国财政学家阿道夫·瓦格纳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日本、美国 的财政支出的增长情况作了考察后认为,决定财政支出增长的力量,是可 以用政治和经济的因素来解释。 政治因素:国家职能扩展→政府职能的内在质量提高→财政支出扩大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二、 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一)关于财政支出结构发展变化的学说
经济发展成熟阶段的财政支出特征:
这一时期的政府公共性投资支出又呈增长势头,表现为一种对私人消 费品的补偿性公共投资。但从总体上而言,公共性投资占GNP的比重 是呈不断下降趋势的 公共消费支出占社会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上升
第三讲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目 录

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一、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
(一) 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
(二) 财政支出规模增长变化的一般趋势
(三)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
(四)财政支出的影响因素暨合理规模选择的路径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一、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

投入比较低(主要满 消费性支 足人们的吃、穿等基 本生活需要) 出 低 投入比较低(以确保 人们的最低生活水平 为目标) 低

陈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圣才出品】

陈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圣才出品】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3.1复习笔记一、财政支出分类1.我国现行财政支出功能分类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在财政支出分类改革中设置新的支出功能分类体系。

从分类结构来看,根据政府管理和部门预算的要求,按支出功能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①类级科目综合反映政府的职能活动,如国防、外交、科技、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②款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政府某项活动的某一方面的工作,如“教育”类下的“普通教育”;③项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一方面工作所发生的具体事项,如“水利”款下的“抗旱”、“水土保持”等。

根据经调整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11)》,支出功能分类科目中类级科目现行规定有26项。

2.我国现行支出经济分类新的财政收支分类还设置了支出经济分类体系。

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仅设置类、款两级。

款级科目是对类级科目的细化,主要体现部门预算编制和单位财务管理等有关方面的要求。

支出经济分类的类级科目现行规定有12项。

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支出的经济分类方法,实际上是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即根据财政支出所产生收益的时间将财政支出分为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和净贷款三大类。

(1)经常支出经常支出是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

特点:它的消耗会使社会直接受益或当期受益。

补偿方式:税收。

(2)资本性支出资本性支出是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所需的支出,其中有用于建筑厂房、购买机械设备、修建铁路和公路等生产性支出,也有用于建筑办公楼和购买汽车、复印机等办公用品等非生产性支出。

特点:它的耗费的结果将形成长期使用的固定资产。

补偿方式:①税收,意味着本期享用的公共物品,本期付出代价;②国债,意味着未来享用的公共物品,未来时期付出代价。

3.按财政支出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第三章 财政支出分类与结构

第三章 财政支出分类与结构

(价格补贴) 损补贴
福利救助费 合计
1.0
/
/
1.7
2.7
9.3
/
2.3
1.6
13.2
10.3
19.9
1.6
1.2
33
9.9
15.0
4.9
1.4
31.2
4.6
4.1
10.9
1.4
21.0
5.9
1.6
8.9
1.2
17.5
3.9
1.5
10.6
1.5
17.5
2.9
1.2
11.6
1.7
17.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经常性支出 资本性支出
1978 1980 1985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知识链接:
《2011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类级科目现行规定有26项
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 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障基 金支出、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 务、交通运输、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商业服务业等 事务、金融监管等事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国土资 源气象等事务、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管理事务、储备 事务支出、预备费、国债还本付息支出、其他支出、转移 性支出。
• 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
(Economic Factors)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复习与思考1. “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

答:在资本主义经济的早期,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是比较小的。

那时,各国遵循亚当·斯密学说,提倡经济自由化,主张“廉价政府”,政府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方面很少有所作为。

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激化,政府为了维持经济发展和克服日益频繁的经济危机,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同时,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和收入差距的扩大,为了防止社会动荡,政府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向广大群众和低收入阶层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由此导致政府财政支出的日益膨胀。

另外,由于GDP的增长,筹措财政收入措施的加强,以及增发公债作为弥补支出的手段成为可能,也从财源方面支持了财政支出的膨胀。

对于这种财政支出不断膨胀的趋势,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dolfWagner)最先提出财政支出扩张论,他的研究成果被后人称为“瓦格纳法则(Wagner′sLaw)”。

但瓦格纳关于公共支出增长的含义究竟是指财政支出在GDP中的份额上升,还是指它的绝对增长,这一点在当时并不清楚。

按照美国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R.A.Musgrave)的解释,瓦格纳法则指的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

于是,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根据这种解释,瓦格纳法则可以理解为图3—1所表示的财政支出与GDP之间的函数关系。

图3—1瓦格纳法则的解释瓦格纳的结论是建立在经验分析基础之上的,他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加上日本和美国的公共部门的增长情况做了考察。

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

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关于财政支出增长的基本理论
• 阿道夫·瓦格纳是19世纪下 半叶德国经济学家,他对19 世纪末期西欧一些国家及美 国的公共支出增长进行了实 证分析,其得出的结论被后 人称为“瓦格纳法则”。
• 他认为由于国家职能和作 用的逐渐扩大,政府活动内 容和项目也逐步增加,导致 了公共支出规模的日益增加 。
• 这一趋势从1997年开始得到扭转,此后该比 重才逐步上升,到本世纪才重新超过了20%。
• 1998年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 策),增加了政府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的支 出,使财政支出有较大的增长。近几年来,中国 财政收入连年高速增长,税收自1998年以来每年 都大规模增收。相应地,财政支出也随之增加。
• 由上表可以看出:
• 西方几个发达国家从1950年开始,财政
支出的规模都在不断扩大。而且,70年代 以后,各国财政支出在GNP中的比重均 达到1/3以上。
由上表可以看出:
• 在财政支出增长的过程中,其内部结构也 发生显著了的变化,这实际上是对经济、社 会的不断发展和政府职能变化的一个反映。

政 支 出 规 模 的 衡 量
财 政 政分配的规模 支出集中率更说 明

绝对数:财政支出;相对数: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财政支出增长比、增长弹性系数、增长边际倾向
财政支出集中率=财政支出/GDP×100%
财政支出代表政府实际支配的社会财富规模, 财政收入只是政府可能支配的规模;
财政支出直接影响资源配置,财政收入只能 间接影响资源配置;
• 该理论的关键之处:认为在社 会的激变后的财政支出仍将保 持激变期间的增长态势。
(三)经济发展阶段论(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
初级阶段 中级阶段 成熟阶段
公共积累 应有较大投入 增长减缓, 投资增长回升 投入下降
公共消费 初级阶段增长 随消费档次提高(轿车等),需 不十分明显 政府提供配套设施与管理
的耗费。 财政支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1.财政支出是政府职能和政策的最直接反映。 2.从静态上看,财政支出反映的是由财政提供的一定量的 资金。代表的是执行政府决策所必须付出的成本。从动态上看, 财政支出体现的是政府运用各种具体形式再分配财政资金的过程 。它是财政分配的第二环节。
()


一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标
(一)瓦格纳法则
财政
支出

GDP
的比
G3

G
2
G
1
0
Y1 Y2
Y3
图3-2 瓦格纳法则的解释
人均GDP
当国民收入增长时, 财政支出会以更大 比例增长。随着人 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政府支出占GNP的 比重将会提高,这 就是财政支出的相 对增长,这一思想 是瓦格纳提出的, 又被后人归纳为瓦 格纳法则。
第三章 财政支出总论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展与控制
一、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 二、公共支出增长理论
三、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分析 四、公共支出增长的控制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展与控制
财政支出,也称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 府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 的支付,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在一个财政年度内耗费的资 金总和,表现为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 财政资金分配活动,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职能活动范围及其所发生
3.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就业、医疗 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等因素物价上 涨。
• (一)我国改革开放后财政支出增长的基本特征 • 1. 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发展变化趋势
35
30
3330.9
27.2
25
24.6
20
20.5 21.5
15 10
17.8
16.6 9.2
17.8 11.7
16.3 12.4
16.9 13.8
17.8 16.5
5
0
-5 1978 1980-4.11985 1990 1995 1997 1998 2000 2002
财政支出比财政收入更能反映财政宏观调控 方向和能力。
(二)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
• 1.财政支出增长率:
G(%) G G n G n1
G n1
G n1
• 2.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
Eg G(%) GDP (%)
• 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MGP G GDP
•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府承担着越 来越多的社会责任,这就使政府在社会保障 支出等转移性支出方面增长得更快,而在和 平时期,国防支出等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就 随之而下降了。
• 见教材57-58页,表3-2
• 由上表看出:
• 我国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出现了 财政支出增长的情况。由于政府大量介入参 与经济方面的建设,从而使政府的财政支出 规模迅速扩张,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这种 财政支出增长的态势更趋明显。
-10
财政支出增长率
财政支出占GDP比重
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发展变化原因的分析
从1979年以来,中国财政支出绝对额,除了1980年代头 几年,基本上是一直增长的,但中国财政支出占GDP的 比重从1979年开始,经历了一个迅速下滑的过程, 1995和1996年甚至降到了11.7%。1995年以前,预算内 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预算外资金膨胀。政府支出秩 序方面的原因。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财政支出 不仅包括预算内支出,还包括预算外支出和制度外支 出。
转移支出
以确保人们的 公共支出的目标转向教育、 最低生活水平 卫生、福利等方面,此时对 为目标使转移 社会保障和收入再分配的转 支出占GDP 移支出会大大增加。 的比例不会增 加。
三、影响财政支出合理规模的因素
1. 经济因素。主要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体制 以及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
2. 政治因素。体现在三个方面:(1)政局是 否稳定。(2)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3) 政府干预政策。人口增长。教育、医疗、 文化、福利等支出;
(二)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 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和威斯 曼在瓦格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 了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 该理论为财政支出的增长 并不是均衡、同一速度向前发 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的 过程中,由于社会激变(如战 争等)的出现,不时出现一种 跳跃式的发展过程。所以有人 又将这一理论称为“非均衡增 长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