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六年级科学《走近科学家》
走近科学家语文教案

走近科学家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主要成就和贡献;(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概括科学家的精神品质;(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掌握科学文的阅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2)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3)学会评价科学家的事迹,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家及其事迹的尊重和崇敬之情;(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热情;(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居里夫人》1. 学习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了解她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的主要成就;2. 分析居里夫人的精神品质,如坚韧、执着、奉献等;3. 学习居里夫人的名言,感受她的智慧和人格魅力。
第二章:《爱因斯坦》1. 学习爱因斯坦的生平事迹,了解他在物理学领域的主要成就;2. 分析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如相对论的提出;3. 学习爱因斯坦的名言,感受他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
第三章:《牛顿》1. 学习牛顿的生平事迹,了解他在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领域的主要成就;2. 分析牛顿的探索精神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如牛顿三定律的建立;3. 学习牛顿的名言,感受他的科学精神和追求真理的决心。
第四章:《达尔文》1. 学习达尔文的生平事迹,了解他在生物学领域的主要成就;2. 分析达尔文的探索精神和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如进化论的提出;3. 学习达尔文的名言,感受他的人文精神和科学态度。
第五章:《图灵》1. 学习图灵的生平事迹,了解他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主要成就;2. 分析图灵的创新意识和前瞻性思维,如图灵机的提出;3. 学习图灵的名言,感受他的科学精神和对计算机科学的贡献。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家的事迹和贡献;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科学家的精神品质和创新意识;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17六年级科学下册《走近科学家》

诺贝尔把他的毕生心血都献
居里夫人〔1867—1934 〕,波兰物理学家,最 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 。她和丈夫共同努力, 觉察并证明白镭元素的 存在。1910年,她的名 著《论放射性》一书出 版。这位饱尝科学甘苦 的放射性科学的奠基人 ,因多年困难奋斗积劳
爱迪生(1847~1931)美国著名的 制造家、企业家。他一生的制造 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主要奉 献有:
钱学森 中国科学家,火箭专 家,1911年12月1日生于上 海。长期担当中国火箭和航 天预备的技术领导人,对航 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 程做出了巨大的和开拓性的 奉献。 主要奉献:1.应用力学 2.喷气推动与航天技术 3.工程把握论
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 稻育种专家。江西德安人 。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 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 ”三系法。1972年育成中 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 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 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 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 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 组合“南优二号”,并争论
张衡〔78-139〕, 我国东汉时期宏 大的天文学家,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 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 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 食的成因,并且生疏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 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 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 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 ——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 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
霍金 1942年1月8日诞生于英 国的牛津。
1962年在牛津大学完成物 理学学位课程,到剑桥大学 攻读争论生,1963年霍金被 诊断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 1965年被授予博士学位。他 的争论说明:用来解释黑洞 崩溃的数学方程式,也可以 解释从一个点开头膨涨的宇 宙。
走近科学家语文教案

走近科学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贡献,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尊重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科学家的生平事迹1.1 牛顿:生平事迹、万有引力定律1.2 爱因斯坦:生平事迹、相对论1.3 居里夫人:生平事迹、放射性元素第二章:科学家的成就与贡献2.1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光学望远镜2.2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光电效应2.3 居里夫人:放射性研究、镭元素发现第三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3.1 牛顿:勇于探索、锲而不舍3.2 爱因斯坦:独立思考、敢于质疑3.3 居里夫人:坚定信念、执着追求第四章:科学家的人际关系4.1 牛顿:与胡克、哈雷等人的交流与合作4.2 爱因斯坦:与玻尔、海森堡等人的辩论与友谊4.3 居里夫人:与丈夫皮埃尔·居里及同事的合作第五章:科学家的启示与反思5.1 牛顿:科学家的爱国情怀、科学方法论5.2 爱因斯坦: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科学哲学5.3 居里夫人:科学家的女性地位、科学教育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成就与贡献等基本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人际关系等主题。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科学家的事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单元测试:考查学生对科学家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走近科学家》2. 参考资料:相关科学家的传记、论文、事迹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科学家的事迹、图片等。
走近科学家教案六、教学内容:第六章:达尔文的生平事迹6.1 达尔文:生平事迹、物种起源6.2 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第七章:爱迪生的成就与贡献7.1 爱迪生:生平事迹、发明创造7.2 爱迪生对后世的影响第八章:富兰克林的探索精神8.1 富兰克林:探索电学、避雷针的发明8.2 富兰克林的治国理念第九章:诺贝尔的生平事迹与贡献9.1 诺贝尔:生平事迹、诺贝尔奖的设立9.2 诺贝尔奖对世界的激励作用第十章:科学家的当代启示10.1 从科学家身上学到的品质10.2 如何成为像科学家一样的人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成就与贡献等基本知识。
《17走近科学家》教案

《17走近科学家》教案教学目标1、设法收集有关科学家和某项科技发展的资料,从科学家的事迹中归纳其主要成就及科学精神。
2、能采用某种方法将收集的资料展示出来。
3、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4、具体|说出某项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5、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教学重点1、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2、具体说出某项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1、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2、能采用某种方法将收集的资料展示出来。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⑴你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名字?⑵你知道哪些我国科技项目?二、学习新课:1、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一一科学家之所以能够取得杰出的成就与他们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有关。
2、学生任意选择一位科学家,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信息,分析科学家所取得的成就及成就的取得与哪些因素有关;确定一个主题,如献身科学、善于观察与思考、勇于创新等。
3、学牛独立获取信息。
提示学生在查阅资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⑴根据探究的主题确定阅读的目的、制定阅读的提纲和方法。
⑵依据阅读的提纲,选择合适的同书及网址查阅相关内容。
(3)围绕提纲有重点地浏览资料的题目,先选择与提纲的内容,然后再认真地阅读。
⑷将查阅的资料及叫记录在资料}片rh4、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说说科学家的主要成就和值得自已学习的精神,或通过列举多个科学家的事迹来说明某种精神。
5、小组代表,选择并确定呈现、表达方式,演讲排练,准备参加全班演讲赛。
6、学生进行科学家的故事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所学的技术,学生按照活动评价表5的内容对参赛进行评价。
7、教师小结:科学家所取得发明创造的成就与他们从小热爱科学,善于观察与思考,能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答案及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有关。
走近科学家科学教案

走近科学家科学教案走近科学家 - 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生活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科学家对社会的贡献;2. 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科学实验的操作技能;4. 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了解科学家的生活和科学研究的方法;2. 探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 进行实验操作探究科学现象;4. 分析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生活的贡献;5. 学习科学史中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 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进行实验操作探究科学现象;难点:1. 分析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生活的贡献;2. 学习科学史中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2. 小组合作学习;3. 独立思考。
五、教学过程:A. 导入让学生回答“什么是科学、科学家是谁、科学对人类有什么贡献?”的问题。
B. 提出主题介绍本课程主题“走近科学家”。
C. 学生小组合作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科学家进行研究;2. 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对科学家生平和研究成果的了解;3. 小组讨论并记录下科学家的生平和研究成果;4.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进行科学家介绍。
D. 教师讲授1. 介绍科学史中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2. 分析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生活的贡献;3. 阐述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E. 实验操作1. 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科学现象;2.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3. 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实验体验。
F. 课堂小结1. 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2. 让学生自由提问,解答学生的疑惑。
六、教学评价:1. 学生主观评价:让学生谈谈对本课程的感受和收获;2. 学生客观评价:通过对学生掌握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察来评价学习成果。
走 近 科 学 家ppt课件

居里夫人为了发现放射性元素付出了什么 代价? 问答题
8
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为何在被剧毒的蛇 咬了之后还镇定地记录着自己每分每秒 的感受?他为了什么?
9
世界正以为有了这些伟大无私的科学家 而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大家怀着崇高的 敬意,献给所有伟大的科学家热烈的掌 声!
10
仔细想一想
大家知道诺贝尔这个人吗?告诉 大家他用自己一生的心血创造了
3
走近科学家
4
根据上星期大家的意见纸条上写的内 容来看,多数同学的意见是上课是为 了学习,而不是为了得一些小小的零 食,所以,根据我们品德学习组的细 致讨论,觉得,大家都已经是快到六 年级的大孩子了,不应再被这些多余 的奖品而吸引,决定,从今往后,品 德课程中不再给予奖品奖励,如谁有 意见,请大胆讲出!
25
莱特兄弟指的是奥维尔 (1871年8月19日— 1948年1月30日)和维尔 伯(1867年4月16日— 1912年5月30日)这两位 美国人。他们于1903年 12月17日首次完成完全受 控制、附机载外部动力、 机体比空气重、持续滞空 不落地的飞行,并因此将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实用 飞机的成就归功给他们。
冯如被尊称为“中国始创飞 行大家”;被尊为“中国航 空之父”。
21
张衡(78-139)——中国数学 家、天文学家,字平子,南 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 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 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 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 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 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 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 学识。
26
பைடு நூலகம்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世界十大杰出物• 理学家 之一,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 集大成者和奠基人,同时也是 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走近科学家》

你知道他的哪些 故事?讨论、交流。 故事?讨论、交流。
物理学家 数学家
静力学和流体静 力学的奠基人
阿基米德的父亲是天文学家兼数学家,学 识渊博,为人谦逊。他十一岁时,借助与 王室的关系,被送到古希腊文化中心亚历 山大里亚城,跟随欧几里得的学生埃拉托 塞和卡农学习,他以后和亚历山大的学者 保持紧密联系,因此他算是亚历山大学派 的成员。在他学习天文学时,发明了用水 利推动的星球仪,并用它模拟太阳、行星 和月亮的运行及表演日食和月食现象。为 阿基米德(约公元前 解决用尼罗河水灌溉土地的难题,他发明 287~212)是古希腊物 了圆筒状的螺旋扬水器,后人称它为“阿 理学家、数学家,静力 基米德螺旋”。公元前212年,古罗马军 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 队攻陷叙拉古,正在聚精会神研究科学问 人。公元前287年,阿 题的阿基米德,不幸被蛮横的罗马士兵杀 基米德诞生于西西里岛。 死,终年七十五岁。阿基米德的遗体葬在 他出生于贵族,与叙拉 西西里岛,墓碑上刻着一个圆柱内切球的 古的赫农王有亲戚关系, 图形,以纪念他在几何学上的卓越贡献。 家庭十分富有。
牛顿1661年入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65年获文学士学位。 随后两年在家乡躲避瘟疫。这两年里,他制定了一生大多数重要科 学创造的蓝图。1667年回剑桥后当选为三一学院院委,次年获硕士 学位。1669年任卢卡斯教授直到1701年。1696年任皇家造币厂监 督,并移居伦敦。1703年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1706年受女王安 娜封爵。他晚年潜心于自然哲学与神学。 牛顿在科学上最卓越的贡献是创建了微积分和经典力学。
你知道他的哪些 故事?讨论、交流。 故事?讨论、交流。
世界著名科学家 物理学家 化学家 发现镭和钋
玛丽·居里(1867.11.7—1934.7.4),出 生于波兰,是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世 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 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 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 诺贝尔化学奖)。用了好几年在研究镭的过 程中,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 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 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 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但得到的多是 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 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 版的传记《居里夫人》所影响。这本书美化 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 都平淡地处理了。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 (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 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 记资料。,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 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她的 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与丈夫约里奥因 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次女艾利,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 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接受瑞典 国王于1965年授予该组织的诺贝尔和平奖。
走近科学家的教案

走近科学家的教案教案标题:走近科学家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2. 探索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 科学家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2. 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海报展示科学家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2. 实验材料和器材。
3. 学生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海报向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科学家的照片,并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科学家的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并与学生分享一些科学家的经典实验或发现。
二、探索科学家的工作内容和职责(1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海报详细介绍科学家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包括研究、实验、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等方面。
2.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对社会和人类的贡献,并鼓励学生提出他们自己对科学家的问题。
三、探索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例如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和总结等。
2. 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
3.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帮助他们总结出科学家在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步骤。
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15分钟)1. 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让他们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科学主题,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或观察活动。
2. 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进行实验或观察活动,并鼓励他们记录观察结果和提出问题。
3. 学生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或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学生对科学家的认识和对科学的兴趣。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科学领域,并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网站推荐。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科学家的传记或科学实验的故事,进一步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思维方式。
2.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实验室或科学博物馆,亲身感受科学家的工作环境和科学发展的历史。
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创新——科学家的贡献教案

《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创新——科学家的贡献教案》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科学家是技术的创造者,是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推动者。
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勇毅不拔的精神、勤奋敬业的态度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无不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
为了更好地向学生们传递这种精神,我们着手准备了一份教材——《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创新——科学家的贡献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家的贡献,培养他们对科学家的敬仰和欣赏之情。
2.通过学习科学家创新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3.通过学习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培养学生的勤奋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4.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学生对科学的认知和研究。
教学重点:1.学生应该了解科学家们的贡献,包括科学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的推动、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对人民的帮助。
2.学生应该了解科学家们的创新思维,包括科学家的创造精神、群众观念、自我创新意识、自信心、积极上进心和勤奋不懈的精神等方面。
3.学生应该了解科学家们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包括科学家的实践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等。
4.学生应该了解科学的意义和重要性,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发展过程。
同时,要了解科学的方法、过程和应用,了解科学和技术、文化等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教学方法:1.讲授式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说明解释以及展示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科学家的贡献和思维方式。
2.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资料收集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3.实践探究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一、科学家的贡献1.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相对论和质能方程式。
2.化学家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创立。
3.生物学家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4.医学家佛罗伦斯·南丁格尔:卫生改革和护理科研。
17.2走近科学家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
课时
2
使用人
教材
分析
本课从科学家的故事入手,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人类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体会到科学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与他们所具有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及渊博的科学知识有直接的关系,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回忆上节课内容。
(二)新课教学
◆活动2:科技与历史
1.讲述: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以及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学技术,看看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是怎样发展的。
2.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科学技术进行研究。
(1)食物保鲜技术的发展史。
(2)电影机及放映技术的发展史。
(3)汽车的发展史。
……
3.交流。
相互交流各自小组的发现,并试着将全班的研究成果汇集在一起,在校园走廊或围墙上进行展示。
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走近科学家
(1)食物保鲜技术的发展史。
(2)电影机及放映技术的发展史。
(3)汽车的发展史。
……
教学
目标
1.能设法收集有关科学家和某项科技发展的资料。
2.能采用某种方法将收集的资料展示出来。
3.能从科学家的事迹中归纳出其主要成就及科学精神。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是“我所了解的科学家”。
难点是从科学家的事迹中归纳出其主要成就及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有关科学家的图片或资料。
师生活动
个案生成
(一)导课
走近科学家ppt课件

LOGO 认识科学家
莱特兄弟指的是奥维尔·莱特(1871.8.19— 1948.1.30)和威尔伯·莱特(1867.4.16— 1912.5.12)这两位美国人,发明家,飞机 的发明者。世人一般认为他们于1903年12 月17日首次完成完全受控制、附机载外部动 力、机体比空气重、持续滞空不落地的飞行, 并因此将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成就归 功给他们。莱特兄弟虽然不是进行航空器飞 行试验的第一人,但首创了让固定翼飞机能 受控飞行的飞行控制系统,从而为飞机的实 用化奠定了基础,此项技术至今仍被应用在 所有的固定翼航空器身上。
LOGO
冯如
• 是由于螺旋桨桨轴螺丝拧得太紧,致使桨根断裂。
• 1910年7月,冯如根据寇蒂斯“金箭”和莱特兄弟的“飞行 者一号”,又制作了第二架飞机,10月至12月,冯如驾驶它 在奥克兰进行飞行表演大获成功,并受到孙中山先生和旅美 华侨的赞许,同时获得美国国际航空学会颁发的甲等飞行员 证书。1911年2月,冯如谢绝美国多方的聘任,带着助手及 两架飞机回到中国。辛亥革命后,冯如被广东革命军政府委 任为飞行队长。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飞行表演 中不幸失事牺牲,被追授为陆军少将,遗体安葬在黄花岗, 并立碑纪念,被尊为“中国首创飞行大家”。
8
科学家的故事——中国飞行
LOG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之父—冯如
• 中国的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冯如,生于1883年12月15日,广 东恩平县人,12岁时,因生活所迫,随亲戚赴美国旧金山谋 生。
• 1903年,当得知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后,冯如决心要依靠中 国人的力量来制造飞机。他得到当地华侨的赞助,于1907年 在旧金山以东的奥克兰设立飞机制造厂,1909年正式成立广 东飞行器公司,冯如任总工程师。公司于当年便投入制造飞 机。
走近科学家 教案

走近科学家教案教案标题:走近科学家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性。
2. 探索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科学家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性。
2. 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1. 计算机或投影仪。
2. 学生手册或教科书。
3. 科学家的简介和成就。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科学家的印象和了解。
2. 提问:“你们认为科学家是谁?他们的工作内容是什么?他们为什么重要?”探索(15分钟):1. 展示一些著名科学家的照片和简介,如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牛顿等。
2. 让学生选择一个科学家,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途径,了解他们的成就和贡献。
3. 学生分享他们所了解的科学家的信息,并讨论他们的贡献对社会的影响。
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他们是如何提出假设和进行实验的?2.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科学家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什么问题?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3.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他们的观点。
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科学问题,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解决该问题。
2. 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准备实验方案,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3. 学生互相评价和讨论各组的实验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总结(5分钟):1. 提问:“你们对科学家的认识有了什么新的了解?”2. 强调科学家的重要性和他们对社会的贡献。
3. 鼓励学生对科学保持兴趣和热爱,并鼓励他们成为未来的科学家。
拓展活动:1.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科学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撰写一篇关于该科学家的报告。
2. 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参观科学实验室或科学博物馆,进一步了解科学家的工作环境和实验设备。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小组实验方案和展示的成果,评估其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教案走近科学家

走近科学家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科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学会尊重和敬佩科学家为人类进步作出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牛顿教学重点:了解牛顿的生平事迹,学习他谦虚求教、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2. 第二课时:爱因斯坦教学重点:了解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学习他独立思考、敢于挑战权威的科学态度。
3. 第三课时:居里夫人教学重点: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学习她坚韧不拔、勤奋刻苦的品质。
4. 第四课时:达尔文教学重点:了解达尔文的生平事迹,学习他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5. 第五课时:陈景润教学重点:了解陈景润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热爱科学、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的事迹对他们的启示。
2. 使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科学家的品质和精神。
3.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科学家。
2. 阅读课文,了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
3.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品质和精神。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科学家事迹的感悟。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科学家精神的感悟文章。
2. 选择一位自己感兴趣的科学家,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探究。
3.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家庭中运用科学家精神的情况。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科学家事迹的理解和感悟。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运用科学家精神的实际情况。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达尔文》、《陈景润》。
2. 相关视频资料:科学家的事迹纪录片、访谈等。
3. 网络资源:科学家传记、相关论文和研究成果。
《走近科学家》课件

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以及劳动 人民的辛勤耕耘,推动着科学技 术的发展。
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 学技术,看看它在历史的 长河中是怎样发展的。
17.走近科学家(2)
•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 学技术,看一看它在历 史的长河中是怎样发展 的。
农业技术的发展—— 亩产量从几十斤增加到一两千斤
——
从 手纺 工织 到 自 动 化
17.走近科学家
•你知道哪些科学家的故事? •科学家是怎样工作的?
•让我们一起走近科学家,像 科学家那样工作……
17.走近科学家(1)
• 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科学家,如哥白尼、达 尔文、李四光、袁隆平……他们取得的成就和 追求真理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在这些科 学家中,有些热衷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神奇现象 ,有些致力于发现物质世界的规律,有些用毕 生的精力揭示地球与宇宙的奥秘;也有些科学 家同时在几个领域进行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 成果。让我们走近科学家,去了解他们的事迹 ,去领悟他们人生的真谛。
家、天文学家。 家。
王”。
你认识下面这些科学家吗?
•
哥白尼,波兰天 文学家,“日心说” 的提出者。
伽利略,意大利 数学家、物理学 家、天文学家。
霍金(1942—2018), 英国人,爱因斯坦之后
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请大家想一想
• 哪几位科学家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
• 他们有哪些主要成就? •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哪些科学精神 ?
飞机的发明、第 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 生、激光的发现、杂 交水稻的培育成功、 克隆羊的降生……日 新月异的科学发现和 技术发明,改变了人 类对世界的认识,提 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前 进。同时,每一项科 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都凝聚着众多科学家 们的辛勤劳动。
小学科学-六年级第17课走近科学家

科学家致力于科学研究发明, 改造世界、造福人类,我们在 享受他们留给我们财富的同时, 也要吸收他们的精神财富!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哪些科学精神?
善于观察、执着探索精神、敢于 质疑、大胆创新、理性求实的精 神、协作谨慎、开放精神、献身 科学,不畏艰险。
科技与历史:
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以及劳动人民的辛劳耕 耘,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他的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 定律是经典物理学的重要理 论。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 望远镜,发展出了颜色理论。
他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 研究了音速。
在数学上,发展出微积分学。 在经济学上,牛顿提出金本 位制度。
爱因斯坦
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 家,物理学革命的旗手。
在光量子论、分子动理
论等多方面做出了开拓性 成就,提出光子假设,解 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 诺贝尔物理奖,创立了相 对论。在核能开发奠定了 理论基础,开创了现代科 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 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 伟大的物理学家。
他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 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 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 创者,被誉为“杂交水稻 之父”。
他的卓越成就,不仅
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 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 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袁隆平
地质学家、教育家、音 乐家、社会活动家,中 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 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 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 奠基人之一,他创立了 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 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 要贡献,开创了活动构 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 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
17 走近科学家
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 学家、数学家、发明家、 文学家。在机械技术、地 震学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 正确解释了月食的成因, 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 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 远近的关系。
走近科学家语文教案

走近科学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主要成就和对人类的贡献。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家的精神品质。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
2. 学会搜集资料、处理信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学家的精神品质。
2.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和交流。
四、教学准备:1. 搜集有关科学家的资料。
2. 准备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主要成就和对人类的贡献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科学家的图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科学家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和主要成就。
教师可以利用PPT、视频等资料,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主要成就和对人类的贡献,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成长经历。
3.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科学家精神品质的表现。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探讨科学家的精神品质,如执着、坚韧、创新、求实等。
4. 分享成果: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位科学家,通过PPT、手抄报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进行评价。
5. 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家的意识。
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科学家对人类的贡献,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家的意识。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学生搜集更多科学家的资料,了解他们的事迹和成就。
2. 课后活动:组织一次科学家主题的班会或知识竞赛,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科学家。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学习效果如何,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活跃程度。
走近科学家语文教案

走近科学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中关于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来深入了解一位科学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科学家的认识和了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尊敬科学家、崇尚科学精神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来深入了解一位科学家。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提高对科学家的认识和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及相关资料。
(2)教学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基本情节,查阅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课文讲述了哪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2)这位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位科学家进行深入了解,从生平事迹、科研成果、贡献等方面进行整理。
4. 成果展示各组向全班展示所选科学家的相关内容,其他同学可过程中进行补充和讨论。
5. 总结提升教师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尊重科学家、崇尚科学精神。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选择一位感兴趣的科学家,深入了解其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科学家的生平事迹,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的工作环境和科研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查阅资料,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成果展示法: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5. 总结提升法:通过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二课 走近科学家

第二课走近科学家教学目标:1、了解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及其创造发明的主要成就,尊敬科学家,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从科学家的经历、言行中,体会、感受他们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吸取精神财富。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学习科学家爱国、勤奋、奉献、敬业、探究、不怕困难和挫折等精神和态度。
难点——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内化过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导入谈话:我们日常生活所用的许多物品,都离不开科学家的发明与创造,你都去了解这些科学家了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家吧。
2、板书课题,提出本节课学习任务:自学课文,收集资料。
二、学习活动。
(一)学生自学1、出示自学提纲:(1)阅读课文,回答课文中的问题并在课文中写下你读后收获。
(2)收集你所知道的科学技术领域及其科学家、发明家的名字。
P8表格(3)收集三个你喜欢的科学家的名言,并写下你的启示。
2、学生根据提纲自学,教师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二)自学指导教师对学生自学中出现的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指导。
三、学习延伸。
布置学生继续完成自学提纲(2)(3)内容。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
1、导入谈话:通过上节课自学,以及同学们查找资料,我们都了解了不少的科学家,以及他们的科学精神,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分享我们的学习成果吧。
2、板书课题,提出学习任务:展示汇报学习成果。
二、学习活动。
(一)小组交流学生小组交流自己自学成果。
教师了解每个小组自学情况。
(二)展示汇报1、由一个小组展示汇报:从教材中读懂了什么。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教材观点。
2、小组展示汇报学习教材的收获。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收获要有个性。
3、展示汇报所知道的科学技术领域及其科学家、发明家的名字。
要注意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4、展示汇报喜欢的科学家的名言以及启示。
引导学生记忆与理解这些科学家的名言。
三、学习总结。
1、重现一些有重大影响的科学家的名字。
2、读一读科学家的名言。
3、谈谈自己的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知道他的哪些 故事?讨论、交流。
爱因斯坦
物理学家 相对论的提出者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1879年3 月14日-1955年4月18日),举世闻 名的美国物理学家,为犹太人,现代 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 —“质能关系”的提出者,“决定论 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 子)——不掷骰子的上帝。 1999年 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 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与丈夫约里奥因 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次女艾利,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 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接受瑞典 国王于1965年授予该组织的诺贝尔和平奖。
你知道他的哪些 故事?讨论、交流。
物理学家 数学家
静力学和流体静 力学的奠基人
阿基米德的父亲是天文学家兼数学家,学 识渊博,为人谦逊。他十一岁时,借助与 王室的关系,被送到古希腊文化中心亚历 山大里亚城,跟随欧几里得的学生埃拉托 塞和卡农学习,他以后和亚历山大的学者 保持紧密联系,因此他算是亚历山大学派 的成员。在他学习天文学时,发明了用水 利推动的星球仪,并用它模拟太阳、行星 和月亮的运行及表演日食和月食现象。为 阿基米德(约公元前 解决用尼罗河水灌溉土地的难题,他发明 287~212)是古希腊物 了圆筒状的螺旋扬水器,后人称它为“阿 理学家、数学家,静力 基米德螺旋”。公元前212年,古罗马军 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 队攻陷叙拉古,正在聚精会神研究科学问 人。公元前287年,阿 题的阿基米德,不幸被蛮横的罗马士兵杀 基米德诞生于西西里岛。 死,终年七十五岁。阿基米德的遗体葬在 他出生于贵族,与叙拉 西西里岛,墓碑上刻着一个圆柱内切球的 古的赫农王有亲戚关系, 图形,以纪念他在几何学上的卓越贡献。 家庭十分富有。
十九世纪末期是物理学的大变革时
期,爱因斯坦从实验事实出发,重新 考查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理论上 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 大大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他的量子 理论对天体物理学、特别是理论天体 物理学都有很大的影响。理论天体物 理学的第一个成熟的方面——恒星大 气理论,就是在量子理论和辐射理论
你知道他的哪些 故事?讨论、交流。
世界著名科学家 物理学家 化学家 发现镭和钋
玛丽·居里(1867.11.7—1934.7.4),出 生于波兰,是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世 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 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 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 诺贝尔化学奖)。用了好几年在研究镭的过 程中,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 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 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 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但得到的多是 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 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 版的传记《居里夫人》所影响。这本书美化 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 都平淡地处理了。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 (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 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 记资料。,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 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她的
走近 科学家
爱因斯坦
袁隆平
你知道他的哪些故 事?讨论、交流。
数学家
天文学家
自然哲学家
物理学家
牛顿,(儒略历1642年12月25日-1727年3月 20日 格里历(阳历)1643年1月4日—1727 年3月31日)是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 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同时他也是一个神 学爱好者,晚年曾着力研究神学。1643年1 月4日生于英格兰林肯郡格兰瑟姆附近的沃 尔索普村,1727年3月20日在伦敦病逝。
牛顿1661年入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65年获文学士学位。 随后两年在家乡躲避瘟疫。这两年里,他制定了一生大多数重要科 学创造的蓝图。1667年回剑桥后当选为三一学院院委,次年获硕士 学位。1669年任卢卡斯教授直到1701年。1696年任皇家造币厂监 督,并移居伦敦。1703年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1706年受女王安 娜封爵。他晚年潜心于自然哲学与神学。
牛顿在科学上最卓越的贡献是创建了微积分和经典力学。
你知道
天文 学家
地动仪
张衡(78-139),东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 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字平子,南阳 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汉族。他是 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 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 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爱因斯坦
你知道他的哪些 故事?讨论、交流。
杂交水稻之父 当代神农、米神 当今中国最著名 的科学家
袁隆平 (1930.9.7 -),汉族,江西省九江 市德安县人。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今中国最 著名的科学家”、“当代神农”、“米神” 等。
1953年,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 (2005年并入西南大学)。1964年开始研 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 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 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 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袁隆 平是我国的著名农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 人,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多项国际 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