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的结构章法教学
隶书的书写和欣赏教案
![隶书的书写和欣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78035701f69e31433294a3.png)
隶书的书写和欣赏教案【篇一:《书法的艺术欣赏》教案】《书法的艺术欣赏》教案设计课题:书法的艺术欣赏课时安排:2课时(1课时)授课教师:谢玲玲年级:初二年级上册册第二课一、教材分析本课教学以欣赏、分析、评述书法与篆刻艺术作品为学习内容,让学生对书法与篆刻的艺术展开研究、分析、讨论、评述,增加学生对书法与篆刻艺术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锻炼学生用语言和文字评述书法与篆刻艺术作品的能力。
对习惯于欣赏纯具象美术作品的学生而言,书法与篆刻的艺术完全是具象与抽象合二为一的统一体,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学生对其的学习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书法与篆刻的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运用笔画、结构(结体、章法)、墨色等手段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的书写汉字的艺术样式。
书法与篆刻是视觉造型艺术,是以汉字形体为审美意味表现的媒介、载体,它不直接模拟客观物象,不再现、反映具体的自然、生活场景,具有抽象性的造型特点。
书法与篆刻不同于具象绘画,不模拟、再现客观物象,它又不同于纯抽象绘画,脱离文字结构形式。
书法与篆刻艺术形象是“形”、“势”、“义”统一的文字造型形象。
其“形”是以汉字形体为基础的抽象形象。
汉字形体具有丰富多样的造型审美条件,书法文字形象是具象与抽象的统一体。
其“势”决定了书法形象的时序性定向连续空间。
书法的空间形式具有时间性、运动性,书法造型结果凝结着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过程性特征。
其“义”使书法形象成为形、义兼备的综合审美形态,字义因素对书法造型形式和审美情感内容产生极大的影响,书意与文义的和谐统一是书法美的理想状态。
书法与篆刻以汉字为表现载体。
汉字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字体不断演变,先后出现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八种有代表性的字体。
课文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书法艺术作品欣赏。
书法作品展示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八种有代表性的字体的精品供学生欣赏,并对八种字体的演变及艺术形式、艺术特点等作了概括的介绍。
隶书基础知识
![隶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9b681d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83.png)
隶书基础知识隶书,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隶书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隶书的结构特点隶书是从篆书发展而来的,隶书是篆书的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化弧为直。
(一)隶书的结构特点1字形扁方左右分展隶字一反篆字纵向取势的常态,而改以横向(左右)取势,造成字形尚扁方,笔画收缩纵向笔势而强化横向分展。
2、起笔蚕头收笔燕尾这是隶书用笔上的典型特征,特别是隶字中的主笔横、捺画几乎都用此法。
所谓“起笔蚕头”,即在起笔藏(逆)锋的用笔过程中,同时将起笔过程所形成的笔画外形写成一种近似蚕头的形状。
“收笔燕尾”,即在收笔处按笔后向右上方斜向挑笔出锋。
3、化圆为方化弧为直这是隶书简化篆书的两条基本路子。
不过如果不了解篆书的圆,就不易掌握好隶书的方。
因为隶笔中的直画或方折,还无不包藏着篆字的弧势,所以隶笔的直往往有明显的波动性,富于生命力。
实际上隶书的笔意,是建立在笔画运动方式基础上的。
4、变画为点变连为断我们知道篆字不用点,即使用点也只是一种浑圆点。
而隶书中点已独立了出来,不再依附于画,而且点法也日益丰富,有平点、竖点、左右点、三连点(水旁)、四连点(火旁)等等。
此外,隶书还将篆字中许多一笔盘旋连绵写成的笔画断开来写,大开了书写的方便之门,后来楷书更发挥了这种方式,更允许笔与笔间出现衔接痕迹,甚至笔断意连。
5、强化提按粗细变化写篆书时用笔的纵向提按要求不现痕迹,而隶书则有意强调提按动作,形成笔画轨迹显著的粗细、转承变化,起、行、收用笔的三过程都有了明确的体现。
这与后来的楷书已很相近。
隶书的点画写法隶书点画的写法于篆书有明显的不同,篆书的点画可概括为点、直、弧3种,而发展到隶书已经具备了永字八法中的8种笔画。
在用笔上,篆书多为圆笔,而隶书已有方圆并用之笔,并且笔画有了粗细变化。
隶书的点有中点、上点、左点、右点和横点的不同。
中点的写法是落笔后,提笔逆锋向上,转笔回锋向右,顿笔向下,继回笔收锋于点内。
隶书章法特点
![隶书章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44540ff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7.png)
隶书章法特点
隶书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是楷书的演变形式之一,具有较为独特的章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用笔凝重:隶书笔画重心偏下,笔画粗壮、有力,结构牢固。
其笔画常常是用“横、竖、撇、捺、提、钩、折、弯、遒、磔”等基本笔画构成,笔画的粗细、强弱、起落、疏密变化明显,构成了独特的章法。
布局严谨:隶书布局上的章法特点,以整齐、端正、工整为主要特点。
其文字上下横平竖直,左右相对,大小一致,整齐划一,排列整饬,线条分明,蕴含着一种庄严、稳重的美感。
线条细腻:隶书的线条变化丰富,细腻入微,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线条又长又细,笔画多是由浓到淡,由重到轻,由宽到窄,具有流畅、舒展、婉转、洒脱的美感。
用笔多变:隶书的章法特点还表现在用笔多变上,包括弯曲、遒劲、磔横、钩锐、卷旋、提挈等多种笔画结构,不仅具有技巧性,而且有创造性,体现了书法艺术中的审美特点。
总的来说,隶书的章法特点是粗壮有力,整齐划一,线条细腻,用笔多变,体现了一种简约、端庄、稳重、高贵的书法艺术风格。
点醒千万人!隶书总结得超全的40种结构技法口诀!剩下就是靠悟性了
![点醒千万人!隶书总结得超全的40种结构技法口诀!剩下就是靠悟性了](https://img.taocdn.com/s3/m/1b362540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6.png)
点醒千万⼈!⾪书总结得超全的40种结构技法⼝诀!剩下就是靠悟性了初学⾪书,⽆⾮就是从⽤笔、结构⼊⼿去学习⼀些规律。
然⽽这些规律掌握的差不多之后,剩下的就是靠感觉和悟性了。
⼀次性讲透,⾪书20种“点”法,⽅便实⽤!如果拿⾪书同楷书相⽐,⾪书的基本笔画⽐楷书少,⽐如⾪书中就没有”竖钩“、”横折“这样的组合笔画。
但⾪书因为没有楷书那么多的法则约束,其笔法表现形式却⽐楷书宽泛得多,仅⾪书中的点基本写法就有⼆⼗多种,⽽且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代替其它基本笔画,可谓多姿多彩、灵活⽣动。
正是因为⾪书中的“点”如此有趣,写好这个笔画对于学好⾪书⼤有裨益。
⾪书中的点⽐楷书多若⼲种写法,但却不能出现楷书中的“露锋点”楷书是从⾪书中发展演变⽽来的。
规范的⾪书是在东汉时期成熟定型,⽽规范的楷书却是到了魏晋时期,也就是王右军那个时代才真正发展成熟。
⾪书作为楷书的母体,其基本笔画和基本笔法⽐楷书简单和原始了许多,但表现形式却⽐楷书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朴拙有趣。
(⼀)⾪书的基本笔画⽐楷书少。
任何⼀种书法形式,其基本笔画都有六种,即:点、横、竖、撇、捺、钩。
⾪书以前的书体,包括篆书,书法结字就是上述基本笔画的搭接,⼀般没有连贯⽤笔的情况。
⽐如要写⼀个横折,横和竖是两笔写成,不管两个笔画是断开还是粘连;⽽⾪书以后的书体,包括楷书和草书,却出现了很多组合笔画,在笔法上是⼀笔写就的,⽐如横折、竖钩、竖提、横折撇、撇折捺等等。
⼏种组合笔画的楷⾪书对⽐(⼆)⾪书中的点⼤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写法,但楷书⼀般只有⼀种固定写法。
⽐如⽺⾓点,楷书只有“向式”⼀种写法(如下图6);⾪书却可以有五种写法,既可以写作向式(如下图1),也可以写作背式(如下图2);既可以写成平式(如下图3),也可以写成右斜(如下图4 )或左斜(如下图5)。
表现形式就灵活的多、有趣的多。
⽺⾓点的楷⾪书写法(三)楷书中的露锋点不能在⾪书中出现。
⾪书在笔法上不同于楷书的最⼤之处就是逆锋起笔,即⾪书的任何笔画起笔时都要先做逆锋回笔动作,然后再调锋⾏笔,这是⾪书的基本笔法,也是书法规则。
隶书教学课件
![隶书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0138e1bcd126fff6050b54.png)
黎东明
广西师范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
一、隶书风格类型及其审美认知
• 1、汉隶 • 清王澍:“隶书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
,莫不同者”。
• 隶书以汉隶为正脉,故其风格归类当以汉 代隶书遗迹为依据。
• 汉隶名碑各具特色风格多样,结体运笔极 尽变化。在古朴雄浑的总体风格中,呈现 出不同的“力”和“势”之美:
三、教学范围: 以成熟汉碑为主要范本,掌握隶书笔法
的控制能力,增强线条的质感,对整体气氛 进行大感觉的捕捉。
选用字帖:《礼器碑》、《乙瑛碑》、 《曹全碑》、《张迁碑》
四、教学进度:
1、熟悉程度训练(对临) 分析原帖的大致风格归属,强调掌握基本动作范型。掌握隶
书的一般临摹方法,对字帖整体气息进行大感觉捕捉。
6、平稳安详类:《乙瑛碑》、《张景完碑》、《史 晨碑》。
•
张 迁 碑
方 整 稚 拙
•
鲜 于 璜 碑
方 整 稚 拙
•
石 门 颂
奇 纵 飞 扬
•
礼 器 碑
精 严 劲 挺
•
曹 全 碑
秀 逸 健 美
•
西 狭 颂
茂 密 浑 穆
•
开 通 褒 斜 道
茂 密 浑 穆
•
乙 瑛 碑
平 稳 安 详
•
史 晨 碑
三、基本训练方法
1、常规性实临 2、对比临摹(设定基点) 3、强调性(夸张表现某一因素) 4、“势”的解读 5、整体氛围的把握与调和 6、仿作练习(指定方向) 7、自由创作(导向因素) 8、个性探索及其他(辅助与配合)
四、选用范本
1、《礼器碑》、《乙瑛碑》、《曹全碑》 、《张迁碑》
2、《石门颂》、《西狭பைடு நூலகம்》、《开通褒斜 道》
汉隶经典《曹全碑》的笔法与结构特点详解(超详细)
![汉隶经典《曹全碑》的笔法与结构特点详解(超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31b9ed2c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6.png)
汉隶经典《曹全碑》的笔法与结构特点详解(超详细)《曹全碑》全称《郃阳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隶书,字共20行,满行45字,有碑阴5列,篆额佚失无存。
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出土于陕西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1956年移立陕西博物馆碑林。
《曹全碑》——结构特点《曹全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疏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横势,间有长、方结体,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从而使结构显得雍容大度、飘逸多姿。
《曹全碑》结体之舒展、用笔之放纵、意态之醇美,体现了书家于动荡中求稳定,于自由中见奔放的艺术匠心和创作自信,使作品秀美之中存豪气。
该碑飘逸风格的独特个性与具体内涵,远非其他汉隶所能比拟。
下面具体分析《曹全碑》的结构特点1.扁平舒展。
结构呈扁方形是汉隶的共性,这是由汉隶结字多取横势而决定的。
但《曹全碑》中有些字的结构之扁到了几乎不能再扁的地步,这是在其他汉碑中所罕见的。
如图一“共”字,两横上束下展,左右逸荡,上两竖与下两点紧束对应,更显中宫紧结,与中部一大波画造成对比。
图二“直”、“登”二字的横画如体操运动员拉开一字腿,上身匀称而收紧。
图三“命”字左撇右捺如一把大伞,将中间部分完全罩住,而“元”字竖弯钩则极力右伸,使整个字势飘逸舒展。
图一图二图三2.大小相间。
这也是《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大者如图四“学”字,小者如“冈”字,两者之间的大小比例相差一倍左右。
由于此碑的字距宽、行间疏,因此结字的大与小在井然有序的大章法中显得参差错落,富有变化而萧散自适,故大者不见其大,小者也不显其小,达到了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
由此也可见作者很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字的大小扁长的结构来丰富此碑的章法。
图四3.布白匀称。
这主要表现在一个字中点画之间互相协调,相同点画间的距离大致均等,字的笔画组合也疏密匀称。
如图五“朝”字左半横画多的密排,右半横画少的疏排,笔画之间的净空很均匀,左右相合又显得疏密匀称。
隶书的书写要领和基本技法
![隶书的书写要领和基本技法](https://img.taocdn.com/s3/m/e9743a6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c7.png)
隶书的书写要领和基本技法隶书,又称行书,是中国传统的一种书法字体,其始于东汉,兴盛于六朝,继承发展于隋唐,最后固定于宋代。
隶书以其结构庄重、气势磅礴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文书、碑石、绘画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隶书的书写要领和基本技法。
一、书写要领:1.笔画粗劲有力:隶书的笔画要求用力均匀,力度要大,但不可过狠,避免笔画断裂。
具有笔画粗劲有力的特点,以显示其庄重雄浑的艺术风格。
2.结构稳固规整:隶书的字体结构严谨,线条流畅,书写时需要注意每个笔画的位置和间距,使得整个字体看起来有秩序、有平衡感,形成稳固规整的布局。
3.竖直线稳健:隶书中的竖直线条是重要的支撑结构,需要书写时保持直立、稳健,尽量做到笔画一气呵成,不可出现抖动或断续的情况。
4.水平线平稳:水平线条的书写要求平稳有力,不可过于僵硬或扭曲。
水平线需要与竖直线条相呼应,共同构成字体的稳固基础。
5.线条流畅连贯:隶书的线条具有相当的曲度,书写时要注重笔画的连贯性,使其线条流畅、曲线自然。
避免过于生硬的拐角和折线。
6.走、顿的巧妙运用:走是指笔画向其中一方向延伸,顿是指笔画因外力发生急停滞而形成断点。
在隶书书写中,巧妙运用走、顿可以使字体更加凸显其力度和变化。
二、基本技法:1.抓势:隶书的字形线条往往非常粗劲,抓势技法是指在书写时采用指甲随笔法,通过拇指、食指、中指合力的方式,使笔在纸上形成适宜的倾斜角度,增加笔画的张力和线条的流畅度。
2.晃腕:隶书书写需要通过腕部的晃动来控制笔画的粗细和线条的曲度。
晃腕技法要求腕部柔韧灵活,通过微妙的晃动来调整笔画的宽度和力度。
3.起首终末平抑:在书写隶书字体之前,需要先留出足够的空白,字的起首和终末都要平抑,不可有过于急进或急退的情况。
起首和终末的平抑可以使整个字体看起来更加稳定和整齐。
4.点画结合:点画结合是指在书写时运用撇、捺、提、折等不同的点画来构建整个字体的形态,点画之间需要有适当的间距和连接,使整个字体看起来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隶书书写口诀及笔画和结构变化规律
![隶书书写口诀及笔画和结构变化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8b68d724e45c3b3567ec8b70.png)
隶书书写口诀及笔画和结构变化规律隶书之名源于东汉。
卫桓《四体书势》中说:“隶书者篆之捷也”。
由于汉代社会文字使用量增多。
战事纷沓。
士族参政。
百家争鸣。
文学兴盛。
文化下移。
民事商事等各种因素。
使篆文繁缛的书写方式无法负担。
于是书写便捷简约的隶书诞生也就势在必然了。
隶书对篆书的改革包括笔画和结构两个方面。
隶化的方法有变圆为方。
变曲为直。
调正笔画断连。
省减笔画结构等等。
其中以横向取势和保留毛笔书写自然状态两面点最为重要。
横向取势能左右发笔,上下运动受到制约。
最终形成左掠右挑的八分笔法。
而毛笔的柔软性以使汉字笔画产生了粗细方圆。
藏露等各种变化。
还有字距宽。
行距窄也是其章法上的一大特点。
汉隶表现在帛画。
漆器。
画像。
铀镜中精美绝伦。
而在碑刻中更显其宽博的气势和独特的韵味。
汉隶主要有两大存在形式:石刻与简牍。
汉隶之后的隶书几不足言说。
魏晋南北朝隶书大多杂以楷书笔法;唐朝隶书不乏徐浩等书家。
但失之肥弱。
宋元明三朝的隶书也难振汉隶雄风。
直至清朝。
汉隶才得以复苏。
初有郑板桥。
继有金农。
邓石如。
后有何绍基等。
均不落伍。
别有建树。
一.隶书口诀的分析中国书法经过数千年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先后经历了篆、隶、草、楷、行书的演变。
篆书种类众多,主要包括甲骨文、大篆和小篆三种。
甲骨文是商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卜辞以及占卜有关的记载文字,是我国现有的最古老的书法艺术遗产,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大篆有两种:一种叫钟鼎文,又称金文,是商、周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用笔于环转之中略带方势,结体严整而疏朗,字型参差不一,但却分布天然,显得气度宏伟。
另一种叫石鼓文,是刻在10个鼓状石墩上记载田猎等事情的韵文,其体态更趋严谨,显得雄强浑厚,朴茂自然,端庄凝重而又生动活泼。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进行“书同文”的改革,把各国所使用的文字收集起来,存其所用,去其各异,加以综合整理,定为全国统一使用的规范文字,称为小篆,亦称秦篆。
到了秦代,由于小篆书写太慢,也太吃力,不能适应当时紧急的军事文书和浩繁的监狱文字的需要,官吏们便将书体进一步整理加工,遂成为一种新型的书体,并且应用在公文上,并受到了秦始皇的高度赞赏。
隶书教案
![隶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634bfda45177232f60a2d8.png)
隶书教程隶书又称佐书、八分书。
正恒《四体书势》说:“隶书者,篆之捷也。
”许慎《说文解字·叙》说:“秦天经书,涤除旧典,官狱务繁,初有隶书,以趋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实际上隶书就是篆书的简约与急就。
隶书上承篆籀,下启行草。
隶书产生于战果,兴于汉。
至东汉则饰以波挑,这时期碑刻最多,形成中国石刻的第一次高峰。
隶书因从篆书演变而来,有些字形还有篆书痕迹,但用笔改转为折,提按顿挫,形成了隶书独有的笔法。
横挑是隶书最具特点的笔法,它往往是整个字的主笔,隶书中几乎无钩。
隶书用笔分为方圆两大类,还有一种为方中寓圆。
隶书用笔最忌以唐楷笔法掺入,其笔画教楷书更为舒展,要求纵逸尽势。
明赵宦光说:“篆籀相向成文,分隶相背各分,其势波折左右,其形连屈钩连,篆势有转无折,隶笔有折无转。
”这对篆隶的不同特点作了概括的阐述。
在此以《汉乙瑛碑》为例,详细讲解隶书的用笔结体学习过程。
隶书推荐碑帖:汉碑:《乙瑛碑》、《张迁碑》、《曹全碑》、《石门颂》、《华山庙碑》、《史晨碑隶书又称佐书、八分书。
正恒《四体书势》说:“隶书者,篆之捷也。
”许慎《说文解字·叙》说:“秦天经书,涤除旧典,官狱务繁,初有隶书,以趋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实际上隶书就是篆书的简约与急就。
隶书上承篆籀,下启行草。
隶书产生于战果,兴于汉。
至东汉则饰以波挑,这时期碑刻最多,形成中国石刻的第一次高峰。
隶书因从篆书演变而来,有些字形还有篆书痕迹,但用笔改转为折,提按顿挫,形成了隶书独有的笔法。
横挑是隶书最具特点的笔法,它往往是整个字的主笔,隶书中几乎无钩。
隶书用笔分为方圆两大类,还有一种为方中寓圆。
隶书用笔最忌以唐楷笔法掺入,其笔画教楷书更为舒展,要求纵逸尽势。
明赵宦光说:“篆籀相向成文,分隶相背各分,其势波折左右,其形连屈钩连,篆势有转无折,隶笔有折无转。
”这对篆隶的不同特点作了概括的阐述。
在此以《汉乙瑛碑》为例,详细讲解隶书的用笔结体学习过程。
隶书的特点
![隶书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3e50f61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1.png)
隶书的特点隶书是汉代艺术的巅峰,风格多彩,这是书法史上的进步。
隶书的书法特点是点画,继承了篆书的曲线美。
它是在篆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字体,形成了汉文化博大精深的艺术风格。
与篆书、楷书相比,隶书在点画、结构、构图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隶书书法沉雄博大(一)、点画隶书是从篆书演变而来的,使汉字从原来的单一的笔画发展成为多变的笔画,把篆书圆转笔画变成了方折,所以隶书的用笔有方有圆,方笔以骨力取胜。
圆笔以内在的力度取胜。
逆入平出,方折笔画较多,一般横画略粗竖画略细,大致横平竖直,规整而有变化。
长横(波横)似“蚕头雁尾,笔必三折”,在波横需要变化时,雁尾也可轻挑出,使笔尖拖去,产生秀气美,要写出篆书的高古之气,不能写得浮薄无力。
隶书的直画往往有明显的波动性,富于生命力。
撇画变化多端,要写得飘逸,气势一贯。
捺画书写时出锋处有向上弯的意态,有飞动之意。
这些点画最能体现隶书特色的笔画。
隶书点画法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只有理解篆书中的圆,才能掌握隶书中的方。
“化圆为方、化弧为直″是隶书笔画的基本特征。
(二)、结体篆书字体多为竖长方形结构,隶书字体宽平,与篆书竖势常态相反,由横势(左右)变为竖势。
笔画收缩竖笔,加强横展,既宽且整齐,又有弹性。
其字体圆润美观,体态婀娜。
体略侧身,布局精巧,宫体严密,蕴含精气。
并且在每个字符中突出显示多一个水平主笔划。
隶书间架结构隶书结体口诀:本出篆书,波磔新奇。
蚕头雁尾,雁不双飞。
掠画逆行,折角另提。
也可暗过,方行篆意。
因字立形,气韵生辉。
基本结构(三)、章法隶书的章法,最常见的是纵有行、横有列。
由于隶书结体扁平,因此,一般字距较大,而行距相对较小。
也有的隶书纵有行、横无列,如东汉的《石门颂》《张景碑》便是如此。
隶书《石门颂》隶书结字多取横势开放,纵势收敛,一般通篇布局茂密森严,气势博大,力量欲冲破碑面。
如《颜家庙碑》的章法取荗密之势,稳中有变,静中有动,一舒一敛,使章法纵向空阔灵透,行间的茂密与字间的疏朗形成对比,这种章法是汉碑中最常见的形式。
中小学课件 隶书
![中小学课件 隶书](https://img.taocdn.com/s3/m/a07f1bd66c175f0e7dd137bc.png)
《曹全碑》
属于秀丽一格,平 和静穆,柔中有刚, 结体匀整,
体态扁平,间有狭 长之笔,撇捺极为舒 展
通篇章法清丽婉畅, 与《礼器》前后辉映 汉碑至宝。
且保存完好,字口清 晰,易于学习。
提示:
1自殷到唐,是古代书法的重要起源和发展时期, 各时期对应的巅峰书体有:
章法上 字距疏朗、行间紧缩,与行书的章法相反,字距大 于行距。
一、偏旁部首
偏旁部首特点显著,通过学习可清楚的看到汉字 的流变。
1、双立人、提手、示字 双立人首笔为小短横或点; 提手可先写两笔横画,再写竖弯钩;
示部首笔为短横,斜点忌写横竖交叉处。
2、三点水、竖心、女字、绞丝 三点水的三点收笔所指方向偏右上方。 竖心有篆法痕迹,不宜过宽 女字旁左右两笔取弧形,上面可对应碰住。
起笔一般为逆锋,行笔为中锋,收笔或露锋或回锋。 运笔过程中的提笔和按笔,一般用在笔画的转折处。 一、基本笔画 (繁于篆,简于楷) 1、横画 (最基本笔画) 隶书横画有平画与波画两种,平画两头要圆、中间要丰实, 要写的平正劲直。不像楷书有斜势,收、起笔处不露顿挫痕迹。
2 波画:即带蚕头雁尾的横画。“波”有舒展异常的装饰
4、捺画 捺往往是主笔,与波画写法同,只是整体下斜,斜度要随 字型变 如“文 造”捺画。 捺要写的大气、飘逸、雄浑、苍劲,一波三折,不能一掠 而过。(撇和捺对称,称为“八分书”)。
5、点画 是其他笔画的浓缩,包括:平点、竖点、撇点、捺点等。
起笔大都是藏锋逆入,要写的生动灵巧、彼此呼应, 注意:“三点水”的特殊写法。
具体可分为上收下放、左收右放、内收外放等。 字内的空间较紧密,字外空间较空旷,这是
竹节体隶书技法解析与创作
![竹节体隶书技法解析与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3af988b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0.png)
竹节体隶书技法解析与创作
竹节体隶书是一种独特的书法形式,其特点在于字形如竹节般紧凑、有力,给人以刚劲、坚韧之感。
在技法解析与创作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笔画粗细均匀:隶书的笔画粗细要均匀,不能有过多的变化,这样可以使整个字看起来更加协调、平衡。
2. 横平竖直:隶书的字形通常比较方正,横画和竖画是构成字体的主要笔画。
要注意保持横平竖直,尤其是横画,要尽量平直,不可倾斜。
3. 撇捺分明:隶书的撇捺笔画也是其特点之一,要写出撇捺分明的效果,使整个字看起来更加有张力。
4. 结构紧凑:竹节体隶书要求结构紧凑,笔画之间的距离要适当,不能过于松散或拥挤。
要注意每个字的整体布局,使整个作品看起来更加统一、协调。
5. 气势连贯:在创作竹节体隶书时,要注意整个作品的气势连贯。
每个字都要与整体相协调,不可过于突兀或偏离主题。
6. 注重章法:章法是书法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创作竹节体隶书时,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关系、行与行之间的排列,以及整个作品的构图。
要使整个作品看起来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
7. 工具选择:选择适当的工具进行创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隶书创作可以选择毛笔、硬笔等工具。
根据个人喜好和创作风格选择适当的工具,可以使作品更加自然、流畅。
总之,竹节体隶书创作需要注重笔画、结构、气势、章法等方面,同时要选择适当的工具进行创作。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可以逐渐掌握这种独特的书法形式,创作出更加精美的作品。
自学毛笔隶书入门 ppt课件
![自学毛笔隶书入门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e0cd8043323968011c92c2.png)
隶书以它结构整齐、庄重大方、富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实用性的 特点,受到越来越多书法爱好者的欢迎。学习隶书能使学书者,尤 其是以楷书见长者的作品更具韵味,更上层次;对学楷书困惑者能 起到另辟蹊径、独具风格的效果。
隶书起源于战
国时期,是由篆 书演化而来的一 种庄重典雅的字 体(图6—4、图 6—5)。隶书体 势宽扁,讲究 “蚕头雁尾”、 “一波三折”, 因简捷易学、艺 术实用而广受喜 爱(图6—6、图 6—7)。隶书的 学习可从汉隶人 手。
毛笔隶书简介
隶书起源于战
国时期,是由篆 书演化而来的一 种庄重典雅的字 体(图6—4、图 6—5)。隶书体 势宽扁,讲究 “蚕头雁尾”、 “一波三折”, 因简捷易学、艺 术实用而广受喜 爱(图6—6、图 6—7)。隶书的 学习可从汉隶人 手。
二、隶书的结构特点(字范选自《乙瑛碑》) (三)内紧外松,自然茂密。 隶书常常突出字中的主笔,甚至作些夸张性的变长,注意“雁 不双飞”。
点:
三、隶书的基本笔画
横:
竖:
三、隶书的基本笔画 折:
撇:
捺:
钩:
三、隶书的基本笔画
挑:
四、毛笔隶书 常见偏旁部首
五、隶书的用笔技巧
(1)点画。隶书的点有竖点、横点、撇点、挑点及捺点等。书写 时多宜落笔重而收笔轻。
第三,转折要自然。不要随意转成圆弧或棱角,也不要在转折 处把笔画断开分成两笔来写。
六、练习隶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四,行笔不要过快。因为隶书字体的特点是端庄安详,所以 一般来说行笔应当稳重,速度要适当惺一些,行笔快了就会显得草 率浮滑,而且也容易造成结构不稳,排列不整齐。同时,也要注意 不要写得太慢,造成笔画呆滞无力。
教案隶书《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教案隶书《曹全碑》的结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304327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a.png)
教案隶书《曹全碑》的结构特点教案内容: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隶书《曹全碑》的结构特点,提高书法技能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曹全碑》的背景和历史价值。
2. 掌握《曹全碑》的结构特点,如笔画粗细、结构紧凑、起笔收笔等。
3. 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1. 《曹全碑》的背景和历史价值。
2. 《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3. 书法创作技巧和步骤。
四、教学难点1. 对《曹全碑》结构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2. 书法技巧的掌握和运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具:毛笔、墨汁、纸张、多媒体设备等。
2. 教学材料:《曹全碑》全文及其解析,书法练习纸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隶书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2. 向学生介绍《曹全碑》的背景和历史价值。
二、讲解《曹全碑》的结构特点(10分钟)1. 讲解《曹全碑》的笔画特点,如粗细、曲直等。
2. 讲解《曹全碑》的结构特点,如紧凑、平衡等。
3. 讲解《曹全碑》的起笔收笔特点,如顿挫、回锋等。
三、示范和练习(10分钟)1. 教师示范《曹全碑》的基本笔画和结构特点。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逐一纠正错误。
四、创作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的《曹全碑》结构特点,自行创作隶书作品。
2. 教师逐一评价学生的作品,给出建议和指导。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曹全碑》的结构特点,并创作一幅隶书作品,下周带来展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已经了解了隶书《曹全碑》的结构特点,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示范和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书法技巧。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的书法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六、深入分析《曹全碑》的笔画特征1. 讲解《曹全碑》的笔画特点,如藏锋、露锋、转折等。
隶书在书法教学中的意义
![隶书在书法教学中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34f4a0cfad6195f312ba6cc.png)
律 和节 奏 , 就能激 发人 的美感 和联 想 。” 这种 与平时 法一般 都整 齐 、 美观 、 大方 。基 于此 , 同学们 在 以后
不 同的书写方法 ,不 仅增加 了书写 的趣 味性 ,也增 的书体章法上 可以丰富多样 而不 会有所失 。这不 仅 加 了学 生对书法 的好 奇心 。相对于楷 书 ,隶书显得 仅 是对 毛笔 书法 ,就是 对 同学们平 时 的硬笔 书写 ,
章法相 对其他书体来说 比较严谨 、简 易 ,能使初学 字 法 , 了解 隶 书 的结构 特 点 : 字体 方 正 、 平稳 、 中 宫
者 更容易走 进 书法 的世 界 。掌 握好 隶书 这种 书体 , 聚敛 、 字形不 散 , 通过 分析研 究 书写后 , 有利 于其 他 对将来 进一步学 习书法 很有帮助 。 书体的书写 ,在后 续的书法课 当中 ,明显感觉到 同
审美上 主要表现 为雄 阔严整而 又舒 展灵动 ,扁平 的 学 , 使 我们 的 民族艺 术发扬 光大 , 后继 有人 , 还有 待 形态更容 易给人带来稳重 的感 觉 。”隶书还抛 弃了 于我们在教 学实践 中不 断地探索 、研究 ,并 为之不
篆 书象形 的特 点 ,变篆书 的曲线 为直线 ,转折 的圆 懈地努力 。
笔法 。隶 书改变 了篆 书( 尤其是小篆 ) 笔法单一 学 们对字形 、结构 的了解都好 了很 多。隶书 的文 字
少变 的 状况 , 使 线条 的粗 细 、 方圆、 曲直 有 了变 化 , 结 构对其后 的书体 影响很大 ,它 所奠定的文字结构
而 且笔 锋 的 提按 动作 加 大 ,形成 了代表 性 的笔 画 “ 蚕 头燕尾 ” 及 收笔处 明显 的“ 左波 右磔 ” , 因此 增加
活泼、 生动、 奇趣 、 古 拙 。因为 以前 的教 学过 程 当中 都 有较好 的影 响。 尝试过 用楷书入 门 ,楷 书复杂 的笔法 使书者非 常吃 隶 书无 论是从 笔法 、 结字 , 还 是从 章法上 来说 ,
隶书书法教研活动(3篇)
![隶书书法教研活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67e87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88.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隶书,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为了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书法文化,提高教师对隶书书法的教学与研究水平,我校特举办了一场以“隶书书法教研”为主题的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研讨、实践、交流等形式,激发教师对隶书书法的兴趣,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推动我校书法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活动目的1. 深入了解隶书书法的历史、特点及艺术价值,提高教师对隶书书法的认识。
2. 通过实践操作,掌握隶书书法的基本技法,提高教师的书法水平。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隶书书法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4. 推动我校书法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书法教育。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2021年10月15日(星期五)上午9:00-11:30地点:我校书法教室四、活动内容1. 隶书书法基础知识讲座2. 隶书书法技法实践3. 隶书书法作品欣赏与点评4. 隶书书法教学经验交流5. 隶书书法作品展示五、活动流程1. 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及流程。
2. 邀请书法专家进行隶书书法基础知识讲座,内容包括隶书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艺术特点等。
3. 教师分组进行隶书书法技法实践,由书法专家现场指导。
4. 邀请书法专家对教师的隶书书法作品进行欣赏与点评,指出优点与不足。
5. 教师分组进行隶书书法教学经验交流,分享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
6. 举行隶书书法作品展示,评选出优秀作品。
7. 总结发言,颁发优秀作品奖。
六、活动成果1. 教师对隶书书法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掌握了隶书书法的基本技法。
2.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益借鉴。
3. 活动促进了书法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我校书法教育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
七、活动总结本次隶书书法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活动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今后,我校将继续举办此类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交流、提升的机会,推动书法教育的繁荣发展。
隶书的笔法和技巧
![隶书的笔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0fb48ed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b.png)
隶书的笔法和技巧
隶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法艺术形式,起源于汉代,是汉字书法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它的特点是形体精细、匀称美观、笔画浑厚有力。
下面我们来介绍隶书的笔法和技巧。
1. 竖起笔尖,轻按一下,留下一个小点,这就是起笔点。
起笔点要轻微,不要太重,否则会影响笔画的美观。
2. 用笔尖轻轻地按下纸张,向下划一笔,这就是下笔。
下笔时要保持笔画的整齐,不要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
3. 用手指控制笔尖的平稳移动,保持笔画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4. 在书写过程中要注重笔画的起承转合,即起笔时要轻,承笔时要重,转笔时要灵活,合笔时要匀称。
5. 掌握好笔画的粗细变化,通过掌握力度,使笔画变化丰富,有层次感。
6. 在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的结构和整体布局,保持字体的适度大小和美观度。
7. 练习隶书要注重形体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要不断地反复练习,增强笔力和书写能力。
以上是隶书的笔法和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隶书的结构章法教学
-->
隶书的波磔是向左右分开,整个字呈横势。
故粗一看每个字有些呈扁平形。
初学者往往把隶书的每个字都写成扁方形的,这就不对了。
横势不等于扁方,字的笔画有多有少,写的字要顺乎自然,就必然有长短大小的变化。
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1、因字立行
隶书的波磔是向左右分开,整个字呈横势。
故粗一看每个字有些呈扁平形。
初学者往往把隶书的每个字都写成扁方形的,这就不对了。
横势不等于扁方,字的笔画有多有少,写的字要顺乎自然,就必然有长短大小的变化。
如书和爵字横画较多,写得就长一些。
而一和如字横画较小,所以字一定是扁的。
这就叫因字立形。
但在整篇章法的处理上,就不一概而论了,如接连几个字都很长,就应适当地进行一些避让,将其中的某些字写得扁一些,反之遇到接连几个字都很扁,则应适当地将其中某些字写得略长一些,以求平衡。
总之要随机因变,灵活处理。
在这方面清代书法家伊秉绶的隶书结构处理得很有特色。
2、偏旁独立
隶书的各个偏旁均能独立存在,自成形体。
这是因为它从篆书独立偏旁演变而来。
下面我们举几个字例说明。
河字孔字的左右偏旁,分开均能独立存在而不欹斜。
再如鲁名字的上下两部分也是能独立存在。
各个偏旁能独立平稳,则完整一个字就更显得稳重了。
故隶书有一种端庄、厚重的韵味。
3、点画避就
要使每个字写得都有不同的形态,就要讲求点画的在整个字的结构安排上的避让关系。
如平字的二横画,往往把下面的一画写成波画,使整个字显得生动,隶书的波画在一个字中一般只有一笔,所谓燕不双飞。
但有些字中有两个同样的波画,如钱字,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有所避让,为了突出下面的捺尾,而将上面的捺尾有所收敛。
点画避就得例子很多,如子石字,为了突出竖钩这一主笔,往往将横画写成平画。
如果将横画也写出波画,这样就竖钩没有主次之分了。
所以在汉末碑刻中所见到的子字,石字都是将横画写成平画的。
隶书的撇画与波画在一个字中也应有主次的变化。
如规字为了突出波尾,就将二撇收敛。
府字为了突出竖撇,就将波画收敛些。
4、错落参差
上面讲了隶书结构特点是各自形成,偏旁独立。
为了求得变化,常常采用偏旁的错落。
如辞字头字的左偏旁略高于右边的偏旁。
再如曹字字的上半部是在正中求偏,富有变化,而整个字又不失重心。
5、点画呼应
在运用上述隶书结字法则时,我们仍要注意一个基本的审美原则,就是点画之间的呼应。
隶书虽然各个点画,偏旁之间的独立性比较强,但因仍然是连续书写而成的,所以必然产生运笔的气势,这样点画之间就会相互呼应,隶书的点画呼应不象行草那样的点画之间有牵丝相连容易看出,也不象楷书那样较为明显,初学者往往静止地孤立地只求描摹外形,而忽视了点画之间的笔势关系,因此写出来的字就显得呆板而不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