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分布系统新型全向吸顶天线推广意见

合集下载

中国联通广东室内分布系统设计中新型全向吸 顶天线使用规范(试行)

中国联通广东室内分布系统设计中新型全向吸 顶天线使用规范(试行)

中国联通广东室内分布系统设计中新型全向吸顶天线使用规范(试行)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二○一○年六月前言WCDMA网络开通后,对原有室内覆盖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

WCDMA工作在2000MHz频段,信号衰减较GSM系统大,而传统的吸顶天线覆盖范围比较小,为满足WCDMA网络运行,吸顶天线需要密集型布置;这直接提高了室内分布站点的建设和维护成本。

为此,中国联通广东分公司组织技术力量自主开发了一款新型全向吸顶天线(以下简称新型天线)。

新型天线项目经过理论设计、系统仿真、场景测试、工程试点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已经具备商用条件。

新型全向吸顶天线的关键指标与传统的全向吸顶天线(以下简称传统天线)有较大的区别,为指导各分公司在室内覆盖系统中正确使用新型天线,特制订本规范。

目录1. 设计总体原则 (4)2. 网络覆盖指标 (4)2.1. WCDMA室内分布系统 (4)2.2. GSM室分系统 (5)3. 新型天线特点 (6)4. 新型天线布放原则 (8)5. 天线口功率设置 (9)6. 泄漏及切换控制 (10)7. 分布系统设计方案的要求 (10)附件 (11)1.设计总体原则(1)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在保证业务的覆盖、质量和容量的前提下,应尽量控制建设成本,避免天线过多过密,避免信源功率、元器件和材料浪费;(2)室内分布系统作为室外基站的一个有效补充手段,必须从整个大网层面来考虑,而非楼宇单点的设计考虑,室内、室外网络统一协调规划;(3)室内分布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对于新建室内分布系统和原GSM室内分布系统改造,必须满足GSM、WCDMA和WIFI等业务发展需要;(4)室内分布系统应尽量实现目标覆盖区域内信号的均匀分布,避免信号的外泄,避免与室外信号过多的切换,避免室外基站布局过多的调整;(5)室内分布系统应做到结构简单,工程实施容易,不影响目标建筑物原有的结构和装修;(6)室内分布系统拓扑结构应易于迭加与组合,方便后续维护调整以及后期的小区分裂(合并)改造等;(7)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应结合实际,兼顾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必要时应进行多种覆盖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8)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图纸作为施工的依据,应能很好地指导施工。

大型场馆室内分布系统技术指导意见

大型场馆室内分布系统技术指导意见

附件1 大型场馆场景室内分布系统技术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目次1场景概述 (1)建筑物特点 (1)建筑物功能分区 (1)2体育馆覆盖技术要点 (1)体育场馆看台区 (1)天线安装位置设计 (2)场馆仿真 (4)体育场馆的功能区覆盖 (5)小区划分 (6)场馆内外小区划分 (6)看台小区划分 (6)室内功能区小区划分 (7)小区切换 (7)3会展中心覆盖技术要点 (8)展厅、展馆覆盖 (8)小区划分及切换 (9)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天线覆盖范围计算参考 (10)1 场景概述1.1 建筑物特点大型场馆主要是指承担重大体育赛事、大型会务的大型体育场所、会展中心等建筑体或建筑群:➢该类建筑单体建筑面积大,空间跨度大;➢主会场单层高度高,钢架结构为主;➢传播环境简单,信号视距传输,能量以直达为主;➢活动期间大量人流涌入会场,话务具有突发性。

图1 大型场馆建筑图1.2 建筑物功能分区体育场馆一般由环形看台区组成,较大型的场馆看台下设置有地下停车场、健身房、办公区、VIP休息区、媒体区、餐厅、设备间等功能区。

会展中心一般单体建筑面积较大,由多个展馆构成,展馆内较为空旷,整体为框架结构,天花较高,部分区域为钢结构与玻璃穹顶幕墙的结合。

2 体育馆覆盖技术要点大型体育场馆场景容量需求高、扇区密集,无线环境复杂。

为了将扇区间干扰控制在合理水平,需对天线安装位置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

同时需通过建模仿真模拟方案实施后的覆盖效果,验证设计方案是否能够满足电信企业网络需求。

2.1 体育场馆看台区体育场馆人员密度大,容量要求高,宜采用赋型天线进行覆盖。

由于天线安装位置距看台较近,可满足电信企业的覆盖场强指标要求,需重点关注干扰指标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详细计算,精细考虑,确保覆盖、干扰、容量取得良好平衡。

2.1.1 天线安装位置设计〔1〕单层看台、顶棚可以覆盖到最前排座位天线宜安装在顶棚边缘位置,朝内向看台覆盖。

天线的主瓣宜垂直于看台的斜面,如下列图所示:图2 单层有顶棚体育场馆天线安装位置示意图〔2〕多层看台、顶棚可以覆盖到最前排座位最上层天线宜安装在顶棚边缘,朝内向看台方向覆盖,天线主瓣垂直于最上层看台的斜面;中下层看台天线宜安装在上一层看台底部边缘,向内或垂直向下覆盖;同时需要防止天线朝向体育场内部,控制覆盖范围和干扰,如下列图所示:图3 多层有顶棚体育场馆天线分层安装位置示意图〔3〕顶棚面积较少或无顶棚体育场馆1〕有较小的顶棚,天线宜安装在顶棚边缘,垂直向下或斜向下覆盖,应设置较大的下倾角,以此控制覆盖及干扰。

新型室分吸顶天线的设计与应用

新型室分吸顶天线的设计与应用

线高频信 号能量集 中天线 下方 .而水平信号 弱 ,水平覆盖
距离小 、L T E新型室 内分布吸顶 天线的可解决上 述问题 ,
使得高频 L T E与 低 频 C DMA 信 号 同步 覆 盖 ,增 加 L T E信
8 5度辐射方 向的衰减高达 6 d B 以上 ,如 图 1右边 的高频

部分室分网络存在 L T E弱覆盖问题,L T E与低频网络 ( 如
C DMA)不同步覆 盖。上述 问题 的其 中一个 原因是传统室 分吸顶天线高 频和低频特性不 一致造成 ,传统 室分吸顶天
2 . 1传统 室分吸顶 天线存在 的问题
对于传统室分吸顶天线的高频段特性 ,信号 向天线正 下方集中 , 绝大部分信号能量 都集中在 6 0度辐射角以内 ,
振 子 的宽 带 ,提 高 了辐 射 角 度 . 降低 了 驻 波 比 ,提 高 了 交 调 稳 定 性 通 过 仿 真 ,我 们 得 到 了 新 型 室 分 吸 顶 天线 和 传 统 天 线
的 辐 射 指 标 对 比 如 表 1所 示 对于 低 频 特 性 , 新 型 天 线
2 . 3性 能指标
肖勇
广 东 省 电信 规 划设 计 院有 限公 司 工程 师 。
曾沂 粲
广东省 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 司高级工程 师。 苏 文俊 广州民航 职业技 术学院副教授, 高级工程 师。
[ [ [ [
1 引言
号的 水平覆 盖距离, 节省综合投资, 节能减排。
5 年网络建设从 要 , 发 : 进 三 2新 型 室 分 吸 顶 天 线 的 设 计 无到 有, 目前进入 深度优 化阶段。 目前 … … … … … 一 … 一 ~
信号弱,造成 了高低频覆盖 不同步,高频段 系统 ( 如 L T E)覆盖性能差。提 出了一种 新型室分吸顶天线的设计思路 ,使 得高频信 号辐射特 性与低频相 当,辐射 信号能量往 水平方向传播 ,增强 了水平覆盖距 离,在提升 室内分布系统覆盖性 能的同时,降低总

室内全向吸顶天线设计

室内全向吸顶天线设计

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作者:* * *学号:* * *系部:康尼学院专业:通信工程题目:室内全向吸顶天线设计指导者: * * * 教授评阅者: * * * 讲师2013 年 6月南京A Design of an Indoor Omni-directionalCeiling Antenna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or the Academic Degree of Bachelor of ScienceByAiya DaySupervised byProf. Qi Wang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June 2013摘要本毕业设计在对天线基本理论、主要参数、工程应用进行详细阐述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有限元法的数值仿真技术HFSS,设计了一种全向辐射的吸顶天线。

天线能够在双频带806~960和1710~2500MHZ有效地工作,回波损耗小于-10dB,增益达到5dB。

根据仿真优化数据制作了一个室内全向吸顶天线的实验模型,利用网络矢量分析仪、路由器、笔记本以及wireless Mon等软、硬件对天线进行测量,包括回波损耗、辐射方向性和增益等,与仿真结果比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本文还对不同几何参数的吸顶天线物理性能的影响进行多方面的研究。

最终所设计的天线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性。

关键词:室内全向吸顶天线;Ansoft HFSS;回波损耗;增益方向图AbstractBased on the antenna's fundamental theory and the main parameter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his paper designed a ceiling antenna with omnidirectional radiat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FEM numeric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of HFSS. The antenna can work in the double frequency band between 806~960 and 1710~2500MHz effectively. The antenna's return loss is less than -10db and the gain can reach 5dB.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optimization data, I construct an experiment model of Omni-directional radiation ceiling antenna. By using software Wireless Mon and hardwares such as vector network analyzer, routers, laptop computer, the antenna's return loss, radiation pattern and gain are measured. It is shown that the measured data has a good consistency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is paper also made all-round study to the antenna's physical properties for different geometric parameters'. The final designed antenna has goo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Key words: Indoor Omni-directional ceiling antenna;Ansoft HFSS. Return loss;Gain pattern目录第1章绪论 .................................................. - 1 -1.1引言................................................... - 1 -1.2选题背景与意义......................................... - 1 -1.3国内外现状............................................. - 2 -1.3.1国内现状 ......................................... - 2 -1.3.2国外现状 ......................................... - 2 -1.4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 ................................. - 3 - 第2章天线基本原理 .......................................... - 4 -2.1天线概述............................................... - 4 -2.2天线的基本概念......................................... - 4 -2.2.1电基本振子的辐射 ................................. - 4 -2.2.2发射天线的电参数 ................................. - 5 -2.3电磁场的有限元法....................................... - 7 -2.3.1有限元法基本原理 ................................. - 7 -2.3.2 有限元法求解问题的基本步骤....................... - 8 - 第3章HFSS仿真技术 .......................................... - 9 -3.1 HFSS软件简介.......................................... - 9 -3.2 HFSS仿真技术的主要功能................................ - 9 -3.3 HFSS仿真设计解决思路.................................. - 9 -3.4 HFSS仿真软件的应用................................... - 10 - 第4章室内全向吸顶天线的研究............................... - 11 -4.1 天线的设计........................................... - 11 -4.1.1 天线设计的基本思路.............................. - 11 -4.1.2天线的设计要求 .................................. - 11 -4.2 天线仿真模型的构建................................... - 11 -4.3改变反射台的尺寸对天线各方面性能的影响................ - 29 -4.4实验模型的制作........................................ - 37 - 第5章天线模型的测量与分析................................. - 38 -5.1 网络分析仪的概述.................................... - 38 -5.2 网络分析仪的测试步骤................................. - 38 -5.2.1 开机和主菜单功能............................... - 38 -5.2.2 测量方法....................................... - 39 -5.3室内全向吸顶天线的辐射特性的测试...................... - 40 - 第6章总结与展望 ........................................... - 44 - 致谢 ........................................................ - 45 - 参考文献 .................................................... - 46 -第1章绪论1.1引言天线是实现电磁波传播的必备器件:信号发射端通过天线实现电磁波辐射,信号接收端通过天线实现电磁波感应。

5G双极化室内全向吸顶天线设计及应用研究

5G双极化室内全向吸顶天线设计及应用研究

5G双极化室内全向吸顶天线设计及应用研究摘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5G通信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与此同时,室内覆盖也成为5G网络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种基于双极化室内全向吸顶天线的设计和应用,旨在提高室内信号覆盖效果。

关键词:5G通信、双极化、室内全向吸顶天线、信号覆盖一、引言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人们对于高速、低延迟的通信需求越来越高。

然而,由于高频率信号的传播受阻效果较明显,5G网络的室内覆盖成为了一个瓶颈。

因此,设计一种具有较好性能的室内全向吸顶天线对于提高5G网络的覆盖效果至关重要。

二、双极化室内全向吸顶天线的设计原理双极化室内全向吸顶天线是指在一个天线结构中同时实现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并具备全向性的发送和接收能力。

其设计原理是通过在天线结构中引入两根不同方向的振子,使得天线能够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较好地发送和接收信号。

三、双极化室内全向吸顶天线的设计方法1.确定工作频段:根据5G通信的频段要求,确定天线的工作频段。

2.振子设计:根据工作频段的需求,设计符合要求的振子结构,使得振子能够较好地辐射和接收信号。

3.天线结构设计:将振子结构合理布置在天线结构中,并设置适当的接地板,以减小天线结构对电磁场的影响。

四、双极化室内全向吸顶天线的应用实例将设计好的双极化室内全向吸顶天线应用于实际的室内环境中,测试其覆盖效果。

结果表明,该天线能够有效地提高室内信号的传输效果,并且具备较好的全向覆盖能力。

五、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成功设计了一种基于双极化室内全向吸顶天线的系统,并将其应用于5G通信的室内覆盖。

实验结果表明,该天线具备较好的全向覆盖能力,并能够有效地提高室内信号的传输效果。

因此,双极化室内全向吸顶天线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1]杨大成,沈达雄.双极化全向吸顶式室内天线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

以上就是关于5G双极化室内全向吸顶天线设计及应用研究的报告,共1200字。

室内分布系统天线性能和质量研讨

室内分布系统天线性能和质量研讨
傅 强
硕士 ,高级工程师 ,中国联通广东省分
公 司 网 络建 设 部 总 经理 ,获 中 国通 信 学
设 计 ,改 变传 统全 向吸顶 天线在 高频
段 的 辐 射 特 性 。在 3 G频 段 ,天 线 下 方
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自2 世 纪9 年代 ,伴 随我 国GS o O M 和 CDMA I 一 5 S 9 网络 的发展 ,室 内分 布 系 统逐步 成为解 决 室内信号 深度 覆
价节约3. 43 %。新 型 天 线 对 3 分 覆 盖 G室 效 果 的 改 善 和 对 整 体 网 络 质 量 的 提 升
已得到普遍 认同。虹
如 对 本 文 内 容 有 任 何 观 点 或 评 论 。请 发 E— a I m i至
e t @ t c n n di or t or c m
8d ),功 率 低 ( 系 统 一 般 小 于 Bi 单
1 B ),覆盖范围小 ( 0 0 ), 5 m d 1 ~3 m
因此 ,天 线 数 量 多 ,分布 广 。 为不 影 响 室 内环 境 ,室 内 天 线 还要 求体 积 小 、外 形 美 观 ,甚 至 要 求 隐 蔽或 伪 装 。 常 用 的 室 内分 布 系 统 天 线 有 全 向 吸 顶 天 线 、定 向壁 挂 天 线 、对 数 周 期
线 质 量 低 劣 ,天 线 振 子 、反 射 板 等 重
能 稳 定 , 一 次 性 通 过 率 可 达 9 % 以 9 上 。新 型 全 向吸 顶 天 线 还 对 组 件 、
辅材 质 量 、厚 度 和 性 能 等做 了 明 确 的 要 求 ,确 保 产 品 质 量 可 靠 ,使 用 寿 命 在 1 年 以上 , 同时 生 产 成 本 清 o 晰 ,避 免盲 目价 格 竞争 。 检 测和实 际应用效果表 明 ,对3 G

室分新型全向吸顶天线应用分析

室分新型全向吸顶天线应用分析

新 型天 线采用 低 互调 连接 线 ,有效 降低 了互 调干
扰, 降低 了高 频段 信号 在 天线正 下方 的辐 射强 度 , 强 增
2 1物 理结 构及 尺寸 . 新 型 天线 尺寸稍 大 于传 统 吸顶天 线 , 目前 比传 统 天线 直径 大 3 5c 高 2 3c ~ m, ~ m。
无线通 信 l 元兵, 峰 , 田 张 李广彬
R d o mu i tn} a iC m n ai 室分新型全向吸顶天线应用分析 o c o
室分 新 型 全 向吸顶 天 线应 用分 析
An lss o e Ap l a i no w ay i f h p i t f Ne Om n- i c i n ln u l ig An e n t c o a id r t a -b i n t n a e o I d
分全 向天线存 在 一定 的技 术 缺 陷 , 在 高频 段信 号 向 如
收稿 日期 : 0 1 0 — 1 2 1 — 6 2
“。 形 , 。” 天线 最 大 辐射 在 水 平 方 向( = o ) 而 在 高 频 o9。;
段 ( 1 ~ 0 1 0 25 0MHz , 7 )E面 方 向图呈双 叶肺形 , 最大 辐
室 分 覆 盖 系统 中全 向吸 顶 天线 用 量 占总 天 线 使 用量 的 9 % , 性 能将 直接 影 响室 分 系统 的覆 盖效 果 0 其 和工 程建 设 成本 。在 实 际 的工程 应用 中 , 现传 统室 发
垂直 面方 向 图。 从 图 1可 以看 出 ,传 统 全 向 吸顶 天线 在 低 频 段 (0 ~ 6 8 6 9 0MHz , )E面 ( 亦称 垂直 面或 子午面 ) 向图为 方
低 频 信号 的水 平覆 盖 范 围。

中国联通室内覆盖建设指导意见

中国联通室内覆盖建设指导意见

中国联通室内覆盖分场景建设指导意见中国联通网络公司网络建设部2012年9月目次一.室内覆盖的技术手段 (4)1.技术手段分类 (4)2.室外基站覆盖技术 (4)2.1室外基站 (4)2.2 RRU拉远 (4)2.3一体化RRU (4)2.4直放站 (5)3.室内分布系统技术 (5)3.1无源分布系统 (5)3.2有源分布系统 (6)3.3光纤分布系统 (7)4.室内外综合覆盖 (8)5.无源和光纤分布系统对比 (8)二.室内覆盖的场景 (10)1.场景分类 (10)2.覆盖方式选取原则 (10)3.各场景主要覆盖手段 (10)三.各场景方案要求 (13)1.交通枢纽 (13)1.1场景分类 (13)1.2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13)1.3机场 (14)1.4地铁及隧道 (19)2.公共场所 (22)2.1场景分类 (22)2.2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22)2.3体育场馆 (23)3.写字楼 (29)3.1场景分类 (29)3.2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30)3.3写字楼 (30)4.住宅小区 (34)4.1场景分类 (34)4.2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35)4.3别墅小区 (35)4.4多层小区 (37)4.5城中村 (38)4.6高层/环抱型小区 (39)4.7独栋高层 (43)5.学校 (45)5.1场景分类 (45)5.2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46)5.3覆盖总原则 (46)5.4网络示意图 (47)5.5覆盖规划 (47)5.6切换规划 (49)5.7容量规划 (49)6.电梯地停 (52)6.1场景分类 (52)6.2电梯 (52)6.1地下停车场 (52)四.综合造价要求 (54)1.主要建设内容 (54)2.主要费用 (54)3.各场景综合造价要求 (54)一. 室内覆盖的技术手段1. 技术手段分类室内无线网络覆盖实现方式主要分为室外基站、室内分布系统、室内外综合三种。

(1)室外基站主要用于单层面积比较小、无线信号比较容易穿透建筑物的室内覆盖;建设成本低,但对大型楼宇覆盖效果差。

新型天线在室内覆盖中的应用

新型天线在室内覆盖中的应用

新型天线在【摘要】随着WCDMA业务的迅速发展,数据业务需求越来越大,室内覆盖逐渐成为网络建设的重点。

文章结合工程实际分析了传统全向吸顶天线的缺陷,并介绍了新型天线的特性;然后通过测试,对传统天线和新型天线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提出新型天线的应用建议,为室内覆盖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WCDMA 室内覆盖 全向吸顶天线收稿日期:2012-03-191 引言在3G时代,室内业务量占整个网络业务量的70%左右,多数是富有3G特色的新业务;室内的数据业务需求明显增加,逐渐成为运营商的建设重点。

对此,运营商必须从网络覆盖、容量以及质量上提高移动网络的服务水平。

天线在移动通信网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天线的选择类型不好或是天线的参数设置不当,都会直接影响网络的质量。

目前,在室内覆盖工程中大量使用的是传统的全向吸顶天线,其在实际工程中暴露出了一些技术缺陷,如在高频段信号向正下方聚集、信号分布不均匀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天线厂家开发研制出了高效率的新型全向吸顶天线。

2 新型天线的推出2.1 天线的相关原理天线的基本原理是导线载有交变电流时,就可以形成电磁波的辐射。

导线的辐射能力与导线的长度和位置有关。

导线位置距离很近时,两导线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几乎可以抵消,辐射很微弱。

将两导线张开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方向相同,辐射较强。

当导线的长度远小于波长时,导线的电流很小,辐射很微弱。

产生显著辐射的直导线称为振子。

天线多为由基本单元振子组成的天线阵列,其中单元振子一般为长度是半个波长的半波振子。

天线方向图是空间立体图形,通常用两个互相垂直的主平面内的方向图表示。

在线性天线中,采用垂直面和水平面作为主平面;而在面型天线中,则采用E平面和H平面作为两个主平面。

全向吸顶天线属于面型天线,其方向图一般用E平面和H平面表示。

全向吸顶天线原型是半波振子天线,经其三维立体方向图可得知,通过Z轴的切面为E面(垂直面)方向图,呈“∞”形;通过X、Y轴的切面为H面(水平面)方向图,呈“O”形。

一种基于全向天线的新型室分天线

一种基于全向天线的新型室分天线

一种基于FA/D独立电调天线的新型天馈系统赵艳茹奥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关键字:新型全向吸顶天线摘要:天线是移动通信系统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门,随着天线技术的发展各种天线技术层出不穷,为推动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但是就想物流行业一样,移动通信也面临着最后一公里难以实现有效覆盖。

近几年在宏站天线上天线技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室分天线上少有更好的方案,这和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显得有些背道而驰。

随着4G网络建设的大力推进,室分天线的作用会将进一步被放大,如何实现采用现有室分天线实现更好的覆盖效果是4G信号覆盖的重中之重,运营商日益关注的问题。

1背景目前常用于室分信号覆盖的天线有:全向吸顶天线、定向吸顶天线、定向壁挂天线、对数周期天线等等,根究实际覆盖效果及总体成本考虑全向吸顶天线在运营商3G建设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全向吸顶天线以其体积小巧,隐蔽性好,工作频段宽,覆盖效果好等获得运营商一致的好评。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移动通信网络承载了更多的数据业务,显而易见我们没能预料到数据业务的发展是如此之快;与此同时采用传统的室分天线进行数据业务的覆盖时出现了一些问题:(1)信号部分不均匀,高低频信号覆盖范围不一致;运营商的2G信号采用了全向吸顶的低频频段,而3G信号乃至于4G信号占用了全向吸顶天线的高频频段,高低频段覆盖范围不一致这样就造成了信号覆盖出现盲区、弱区,降低用户对3G或4G信号的体验。

(2)外观设计参照灯具来设计,采用PVC材料。

在一些地下通道或阴暗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向吸顶天线的外观颜色会发黄,而且由于天线安装在天蓬顶由于静电释放等原因导致天线上面经常覆盖一层灰尘,这样整个天线难以实现初期的美化覆盖效果,造成了业主或路人对移动信号辐射的恐惧。

(3)传统室内全向吸顶天线生产工艺不具智能化,阵子多采用人工焊接操作,由于工人素质的差异造成了吸顶天线的批次出厂一次合格率非常低;(4)不圆度指标差;因阻抗匹配和直流接地,不圆度指标达到3dB,相当于增益差6dB基于以上的考虑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全向吸顶天线:新型全向吸顶天线。

中国移动TD-LTE室分天线规范V1[1]20(征求意见稿)

中国移动TD-LTE室分天线规范V1[1]20(征求意见稿)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T D -L T E 室内分布系统天线设备规范 T D -L T E A n t e n n a D e v i c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I n d o o r D i s t r i b u t e d s y s t e m版本号: V 1.2.0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布╳╳╳╳-╳╳-╳╳发布 ╳╳╳╳-╳╳-╳╳实施 QB-╳╳-╳╳╳-╳╳╳╳目录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4双极化室内分布系统天线的结构和原理 (3)4.1双极化室内分布系统天线的结构 (3)4.2双极化室内分布系统天线的原理 (3)4.3双极化室内分布系统天线支持的频段 (4)4.4双极化室内分布系统天线的分类 (4)5电气性能要求 (4)6机械性能要求 (6)6.1馈电端口设计要求 (6)6.2其它机械指标要求 (7)6.3环境条件要求 (7)7电性能和环境测试要求 (7)7.1电性能测试要求 (7)7.1.1增益测量 (8)7.1.2方向图圆度(全向天线)、半功率波束宽度、前后比、副瓣电平的测量 (9)7.1.3驻波比测量 (10)7.1.4隔离度测量 (12)7.2环境测试要求 (13)8检测、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4)8.1检验规则 (14)8.1.1型式检验 (14)8.1.2出厂检验 (15)8.2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5)8.2.1标志 (15)8.2.2包装 (16)8.2.3运输 (16)8.2.4贮存 (16)。

室内分布系统新型全向吸顶天线推广意见

室内分布系统新型全向吸顶天线推广意见

室内分布系统新型全向吸顶天线推广意见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网络建设部二〇一二年二月前言在移动无线网络覆盖中,室内深度覆盖越来越重要,针对室内分布系统投资逐年增大.而在室内分布系统建设中,传统全向天线存在一定设计缺陷, 2G、3G信号覆盖效果不一致,覆盖边缘3G信号弱不能满足要求,导致天线布放过多而增加投资,同时增加了施工复杂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联通组织设计了新型室内吸顶全向天线,并于2009年10月16日申请到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于 2010年6月4日通过联通总部产品技术鉴定并开始商用。

我们在本文中对传统全向吸顶天线和新型室内吸顶天线就技术原理、使用范围、网络质量、投资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明确了新型室内吸顶天线的优势,在多数场所的室内分布系统中选用该天线能减少天线数量15%~50%,节省投资10%~30%,还能增加边缘覆盖电平,同时2G、3G信号覆盖范围具有了一致性、均匀性,提高了整体网络质量。

该天线自商用以来,在广东联通室内覆盖建设中全部选用,湖北联通等省份也大力推广使用了该款天线,取得良好的效果。

由于室内场景分类众多,建筑物结构复杂,各地市应根据网络现状并结合吸顶天线产品的特点,综合考虑新型全向吸顶天线在技术特点、应用价值、投资效益、节能环保、产品适用性等方面的因素,合理的使用。

目录1、概述 (4)2、传统天线的缺陷 (4)2。

1................................................. 高频聚焦效应 42。

2..................................... 高低频段E面方向图对比 52.3单天线覆盖范围 (5)2。

4.................................................... H面方向图 63、新型天线的特点 (6)4、新型天线的应用原则 (8)4.1 覆盖半径对比 (8)4。

中兴通讯MiANT新型室内分布解决方案

中兴通讯MiANT新型室内分布解决方案
天线
BBU
微站小区覆盖
在小区内部,使用一体化微站设备进行 覆盖,导致信号难以穿透,丌能完整深入覆盖 使用NANOCELL,需要进入家庭。无法确保
家庭用户都能接入。
Pico BS/femto组网
小区宏站建设
宏基站选址困难,是在小区附近 部署宏基站的主要风险。
HeNB ONU
分光器
2 使用MiANT替代泄漏电缆,器材成本大幅度得到节 约。
信号强度随距离增加相对均匀
使用MiANT及1/2英寸电缆进行无线信号延伸覆盖示意图
10
© ZT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MiANT室分方案原理及优势—快捷安装方式
工具材料
电缆开孔
MiANT天线安装
防水、防潮
1 天线外壳采用全密封,防水防尘等级IP65; 2 耦合器外壳采用全密封,防水防尘等级IP65; 3 安装耦合口采用胶泥胶带密封。
8
防雷、接地
1 MiANT 所有部件的金属外壳体 互相连通,外壳不内部电路部分保持 良好的缝隒隑离; 2 MiANT 的所有金属外导体不馈 线外皮设计接触点,安装固定后,保 证良好共地; 3 对于雷击产生的感应浪涌电流, 可以通过馈线上的接地卡,引流入地。
4
传统室分方案因馈线的损耗大、工程实施等问题而否决
3
© ZT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室内分布建设的问题与挑战
室内DAS系统
在居民小区施工性扰劢非常大, 基本丌会被业主认同,因此进场 的可能性低。
Macro/Micro/Pico室 分系统
室内Pico
总体SINR覆盖图分析: MiANT站点开启前SINR最好点 33dB,最差点-17.3dB,平均SINR:1.91dB,SINR大于 5dB的采样点占41.53%。

新型全向吸顶天线应用介绍-福建泰克130408

新型全向吸顶天线应用介绍-福建泰克130408

新型全向吸顶天线应用介绍-福建泰克130408室外天线介绍福建泰克通信有限公司2022年04月08日室外天线介绍全向吸顶天线是室分中用于信号覆盖的主要天线类型,其性能直接影响系统效率、通信质量和网络投资。

传统室分全向吸顶天线存在一些技术缺陷,在高频段信号的正下方聚集,信号分布不均匀等。

新型天线性能稳定,质量可靠,各项指标均优于现有传统天线,有效覆盖面积至少增加1到2倍,可使3G室分新建成本降低50%以上,改造成本降至10%以下。

室外天线介绍900MHz实测E面方向图2170MHz实测E面方向图室外天线介绍新型全向吸顶天线传统全向吸顶天线缺陷系统组成天线辐射特性:在低频段(806-960MHz)呈现“∞”形,天线最大辐射边缘在距离竖直方向90°左右。

在高频段(1710-2500MHz)呈现双“叶肺”形,天线最大辐射边缘在距离竖直方向35°左右。

空间衰减:在高频段(1710-2500MHz),方向图显示60°衰减3dB,在90°衰减9dB以上。

随机抽测现有全向吸顶天线,发现普遍存在类似问题,有的天线在高频段θ=90°方向衰减甚至超过10dB。

覆盖范围及质量一般建筑室内层高为3m,通信终端(如正常通话、电脑)离地1m以上,通信收发端高度差不足2m。

现有天线高频段最大辐射方向(θ≈35°)对应的覆盖半径1.40m,3dB衰减处(θ=60°)对应的覆盖半径约3.46m,到天线覆盖半径10~20米的覆盖边沿,天线增益衰减7~8dB。

换而言之,对高频段信号,80%以上的信号功率集中在天线正下方覆盖面积不足10%的范围内,而覆盖半径大于3.46米到10~20米的覆盖边缘、占有效覆盖面积90%以上的区域仅有不足20%的信号功率。

室外天线介绍天线60°信号功率区域范围10%区域范围90%3m1m最大辐射角35°覆盖半径1.4m覆盖半径3.46m半径10-20m红色圆锥区增益域衰减3dB绿色圆锥区域增益衰减7-8dB室外天线介绍系统兼容性也正是由于现有全向吸顶天线在高低频段E面最大辐射方向相差较大(约50º),导致2G和3G室分信号无法协同设计,3G网络室分天线比2G网络的室分天线几乎要加密一倍,使3G室分新建和改造工程投资倍增,而且造成3G信号分配不均匀和2G网络信号过强和外泄严重。

室内分布新思路新产品介绍.

室内分布新思路新产品介绍.

目录室内分布新思路新产品介绍入户覆盖方案 LTE室内分布探讨多模光纤系统新型全向吸顶天线入户覆盖方案多业务入户覆盖综合解决方案提出的背景网络建设的预期目标:多频段、多制式的全业务网络目前网络建设面临的问题: + 深度覆盖的室内分布建设室内分布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部分楼宇被宏站信号覆盖; 3G网络频段高、损耗大,室内深度覆盖不足;载波扩容导致的载波功率的降低,造成室内覆盖的收缩。

2010年运营商的3G网络规划策略:网络建设网络优化入户覆盖方案对多业务入户覆盖综合解决方案的要求降低物业协调难度:低敏感度的设备、利用已有的传输资源;方便规模化应用;降低施工难度、节约成本投资。

多业务入户覆盖综合解决方案由以下几种方案组成 1)CATV入户解决方案2)五类线入户解决方案 3)FTTH入户解决方案 4)无线PICO入户解决方案 5)无线移频PICO入户解决方案入户覆盖方案 1、CATV入户系统解决方案——借助有线电视同轴电缆进行入户信号传输入户覆盖方案 2、五类线入户系统解决方案——基于运营商的驻地网进行入户覆盖驻地网概念:所谓驻地网(CPN)一般指用户终端至用户网络接口所包含的机线设备(通常在一个楼房内),由完成通信和控制功能的用户驻地布线系统组成。

驻地网的重要性:驻地网是运营商的“最后一公里”,作为电信运营商发展用户和开展宽带业务的重要资源,愈来愈成为电信运营商竞相争夺的焦点。

驻地网传输介质:五类线、光纤、双绞线、同轴电缆等 FTTH网络的发展态势:预计2014年中国FTTH用户将达到5000万户;中国电信加大FTTH投资力度并在2009年进行了一系列现场测试;中国联通目前正在为建设全球最大的FTTH网络而厉兵秣马,预计最终将完成1100万条EPON线路;入户覆盖方案2、五类线入户系统解决方案——基于运营商的驻地网进行入户覆盖通过五类线将多业务信号接入到用户家中,采用终入户覆盖方案3、FTTH入户系统解决方案——基于运营商的驻地网进行入户覆盖入户覆盖方案4、无线PICO入户系统解决方案——无线微功率直放站:5、移频入户系统解决方案——TD-SCDMA无线移频PICO近端LD无线信号接收、变频转发;远端室内单元变频还入户覆盖方案z 基于驻地网的五类线实现入户覆盖z 需与HUB等配套使用;G/T/WLAN G/W/WLAN C/WLAN 写字楼住宅小区宾馆酒店(具有五类线驻地网资源区域的站点五类线z 基于CATV网络实现入户覆盖;z 需与分支器和分配器等无源器件配套使用;G/T/WLAN 宾馆酒店(具有有线电视网络资源的站点CATV应用特点适用网络适用场景方案类型总结入户覆盖方案LTE室内分布 MU-MIMOLTE室内分布SU-MIMO3F4FLTE室内分布SU-MIMO与MU-MIMO对比多用户MIMO优点:1 不改变现有的分布式天线结构,仅在信号源接入方式发生变化;施工方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内分布系统新型全向吸顶天线推广意见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
网络建设部
二〇一二年二月
前言
在移动无线网络覆盖中,室内深度覆盖越来越重要,针对室内分布系统投资逐年增大。

而在室内分布系统建设中,传统全向天线存在一定设计缺陷,2G、3G信号覆盖效果不一致,覆盖边缘3G信号弱不能满足要求,导致天线布放过多而增加投资,同时增加了施工复杂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联通组织设计了新型室内吸顶全向天线,并于2009年10月16日申请到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于2010年6月4日通过联通总部产品技术鉴定并开始商用。

我们在本文中对传统全向吸顶天线和新型室内吸顶天线就技术原理、使用范围、网络质量、投资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明确了新型室内吸顶天线的优势,在多数场所的室内分布系统中选用该天线能减少天线数量15%~50%,节省投资10%~30%,还能增加边缘覆盖电平,同时2G、3G信号覆盖范围具有了一致性、均匀性,提高了整体网络质量。

该天线自商用以来,在广东联通室内覆盖建设中全部选用,湖北联通等省份也大力推广使用了该款天线,取得良好的效果。

由于室内场景分类众多,建筑物结构复杂,各地市应根据网络现状并结合吸顶天线产品的特点,综合考虑新型全向吸顶天线在技术特点、应用价值、投资效益、节能环保、产品适用性等方面的因素,合理的使用。

目录
1、概述 (4)
2、传统天线的缺陷 (4)
2.1高频聚焦效应 (4)
2.2高低频段E面方向图对比 (5)
2.3单天线覆盖范围 (5)
2.4H面方向图 (6)
3、新型天线的特点 (6)
4、新型天线的应用原则 (8)
4.1 覆盖半径对比 (8)
4.2 选取原则 (8)
5、其他注意事项 (8)
6、附件 (9)
6.1 单价对比 (9)
6.2 在不同场景下投资及覆盖效果对比 (9)
6.3 穿透损耗表 (14)
1、概述
天线是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一个重要的无线组成部分,全向吸顶天线在室内覆盖中大量使用,其性能直接影响室内分布系统的通信质量和整体网络投资。

在室内分布的优化测试中,我们发现传统室分全向吸顶天线存在一些技术缺陷,如在高频段信号向正下方聚集,信号分布不均匀等,导致室内分布系统的2G、3G网络覆盖效果不一致。

新型天线降低了天线正下方的电磁辐射,增强了覆盖远区和边缘信号场强,覆盖范围增加一倍以上,具有覆盖范围广、信号分布对称均匀和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

新型天线使高、低频段信号覆盖范围基本一致,解决了室分系统中单天线GSM和WCDMA/WLAN信号覆盖不同步的问题,有利于多网协同覆盖。

2、传统天线的缺陷
2.1高频聚焦效应
传统全向吸顶天线高频段方向图呈梨形,辐射能力向z方向轴集中。

目前大部分室内层高在3米左右,能量过于集中对于天线下方的用户来讲信号很强,但是对于边缘用户来讲,由于信号过弱导致手机发射功率增高,对人体电磁辐射增大。

为了满足覆盖要求,还需要增加天线点位,既增加了投资,同时加大了优化难度。

2.2 高低频段E面方向图对比
低频段实测E面方向图高频段实测E面方向图
全向吸顶天线在高频段传统信号向正下方聚集,绝大部分信号能量集中在小于60°角度内。

这样就导致2G、3G网络覆盖效果不一致,2G覆盖能满足要求的区域,高频信号覆盖不达标,影响用户的使用。

2.3 单天线覆盖范围
室内覆盖天线覆盖半径设计原则:重要楼宇小于10m、一般楼宇15m、空旷层20m,其覆盖边缘对应天线辐射角分别为78.7°、82.4°和84.3°。

但是传统全向吸顶天线高频信号能量主要集中在为60°以内,也就是3.5米以内。

如下图所示:
根据设计要求,室内全向天线最关注的是边缘覆盖场强,尤其是85°夹角覆盖区域,传统全向吸顶天线不能满足覆盖要求,因此要增加天线数量。

2.4 H 面方向图
1710~2170MHz 频点H 面方向图
H 方向图:理想的全向吸顶天线向下俯视图应该是个圆形,在各个方向的辐射信号强度一致,由于传统全向吸顶天线设计了直流接地导致低频段阻抗不匹配,而增加阻抗匹配片破坏了天线的轴对称,因此理论分析和实测不圆度均较差,导致覆盖不均匀,在边缘区域出现了覆盖盲点,使用户感知较差。

3、 新型天线的特点
针对传统天线高频能量向下方集中、2G 、3G 覆盖效果不一致、不圆度较差等缺点:,新型天线进行了改进,其特点如下:
3.1 物理结构及尺寸:
新型天线是比传统天线直径大30~50mm ,比传统天线高20~30mm ;
3.2 覆盖范围:
新型天线高频段85°方向角增大了3dB~5dB 的增益,有效解决了在高频段范围内,传统天线近端信号辐射过强和远端信号辐射过弱的问题,达到了2G 、3G 网络覆盖范围一致的效果,辐射图对比如下:
新型吸顶天线:直径208mm
传统吸顶天线:直径170mm
从测试数据可以看出,新型天线在高频段85°角信号强度得到了明显改善,有效解决了传统天线高频覆盖范围小的问题。

在低频段范围内,新型天线同传统天线相比覆盖效果一致,没有明显变化,低频辐射图对比如下:
3.3 天线不圆度:
在800MHz~2500MHz频段内,85°辐射角方向图的一致性由原来的10dB差异提高到2dB以内,不圆度由原来的2dB差异提高到1dB以内,各个方向的辐射信号强度一致,不圆度测试对比如下:
4、新型天线的应用原则
4.1 覆盖半径对比
新型天线通过扩大最大增益的角度,增加单天线的有效覆盖半径,使天线水平方向上低频和高频增益一致,有效的解决了高频覆盖范围小的问题。

因此在布放天线时,应根据不同场景下的网络指标要求,确定天线口功率、天线布放密度。

传统天线与新型天线在不同场景下的覆盖半径对比如下表:
4.2 选取原则
1) 对于重要热点区域,优先采用新型天线。

相比传统天线,单天线的覆盖半径变大,覆盖效果会更好,如政府办公楼、高档写字楼、高档酒店等;
2)对于开放式场景,新型天线比传统天线数量减少1/3,即可节省投资,此时建议使用新型天线,如超市、大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
3)对于通用型(走廊+房间)的场景,如果覆盖天线可以进入房间,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传统天线与新型天线相结合的方式,即小于30平方米的房间建议使用传统天线覆盖,若天线无法进入房间,建议在走廊使用新型天线覆盖。

传统天线与新型天线案例对比详见“6.2 在不同场景下投资及覆盖效果对比”。

5、其他注意事项
新型天线采用与传统天线不同的低互调连接线,因此在搬运、安装过程中不能过力拉、拧、旋连接线,避免连接线与锥盘、阵子脱落或接触不良,从而导致电性能恶化影响覆盖及产生干扰。

使用新型全向吸顶天线时,在满足覆盖要求的情况下应注意避免底层信号泄露。

6、附件
6.1 单价对比
2011年度集团招标采购中,在山东入围的新型天线的生产厂家有三家,他们是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新型天线报价上限与传统天线的价格详见下表:
6.2 在不同场景下投资及覆盖效果对比
以下是各种场景新旧天线天线布放和投资对比(以其中一层为例):
场景一:空旷型:停车场和商场
传统天线安装示意图
新型天线安装示意图
场景二:写字楼(带轻薄隔墙办公区)
传统天线安装示意图
新型天线安装示意图
场景三:酒店(天线不进房间)
传统天线安装示意图
新型天线安装示意图
6.3 穿透损耗表
室分天线通过模拟测试得出的建筑物隔断及装修穿透损耗表,仅供设计时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