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杜甫蜀相学习欣赏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蜀相杜甫读后感
蜀相杜甫读后感《蜀相》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诗,通过对蜀地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风貌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蜀地的深情和对当时政治乱世的忧虑。
读完这首诗,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深思不已。
首先,诗中通过对蜀地的描绘,展现了蜀地的壮美风光。
诗中描述了蜀地的山川、江河、田野,以及蜀地人民的勤劳善良,展现了蜀地的秀丽和富饶。
诗中的“江山如画”、“云雨巫山极”、“烟尘过扬州”等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蜀地之中,感受到了那份宏伟壮美之感。
这种对蜀地的赞美,让人对蜀地充满了向往和敬畏之情。
其次,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乱世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诗中的“威封三壤,千里无人迹”、“河清海晏,龙光尽”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乱世的感叹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诗人以蜀相的身份,展现了对国家兴亡的关切和对政治乱世的深思。
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让人不禁为国家的命运而感到担忧。
最后,诗中也表现了诗人对蜀相的敬仰和对蜀地的热爱。
诗中的“蜀相”一词,不仅代表了蜀地的统治者,更代表了对蜀地的热爱和对蜀地人民的关怀。
诗人以蜀相的身份,表达了对蜀地的眷恋和对蜀地人民的深情。
这种对蜀相的敬仰和对蜀地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家国的忠诚。
总的来说,《蜀相》这首诗通过对蜀地的描绘和对当时政治乱世的感叹,展现了诗人对蜀地的深情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这种对家国的忠诚和对蜀地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忧虑。
读完这首诗,让人对蜀地充满了向往和敬畏之情,也让人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了担忧和思考。
愿我们能够珍惜家国,共创美好未来。
蜀相读后感800字
蜀相读后感800字《蜀相》读后感篇一读罢杜甫的《蜀相》,心中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杂陈。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一开篇,就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松柏葱茏的地方,那是诸葛丞相的祠堂所在。
我能想象得到,在那一片静谧之中,古柏参天,就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默默守护着这片圣地。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这两句诗,初读的时候,我觉得有点奇怪。
你看啊,那台阶上的碧草,长得那么茂盛,春天的景色多美啊,还有那树叶后面传来黄鹂鸟清脆的叫声,这不是很美好的画面吗?可为啥诗人要用“自”和“空”呢?后来我想啊,也许诗人是想说,这些美景虽然还在,可是诸葛亮已经不在了,他的智慧、他的抱负、他的忠诚,都随着他的离去而消逝了,这些美景也变得没那么有意义了。
就好比你去一个特别有名的景点,但是你心里一直惦记着一个已经离开的好朋友,那再美的风景也好像缺了点啥。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这两句那可真是把诸葛亮的一生都概括了。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咱都知道,那是何等的诚意啊。
而诸葛亮呢,就因为这份诚意,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刘备父子,为他们出谋划策,帮着建立蜀汉,又努力维持着这个国家。
我就想啊,这诸葛亮也太傻了吧,他干嘛要这么拼命呢?他就不能为自己活一回吗?可是再一琢磨,也许在他心里,忠诚和抱负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呢。
这就像有些人,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没日没夜地打拼,家人朋友都顾不上了,虽然旁人可能不理解,但是他们自己觉得值。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读到这儿,我是真的有点想哭了。
诸葛亮那么厉害的人,最后还是没能完成他的大业就去世了。
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一次经历。
我曾经参加一个比赛,准备了好久好久,觉得自己肯定能拿个好名次。
可是在比赛的时候,突然出了点意外,结果就失败了。
当时我那个沮丧啊,觉得自己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
诸葛亮的那种壮志未酬的感觉,我好像能体会到一点了。
他的离去,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赏析杜甫《蜀相》
赏析杜甫《蜀相》杜甫的《蜀相》一诗以蜀相刘备为主要人物,反映了一代政治家的悲剧,表达了杜甫对中国历史推移的深切思考。
这首诗叙述了刘备做为封建大君的悲哀,涵盖了困惑、暴乱、坚守、担当、仁政、英勇、政治、法律、道义、民生和人性等诸多主题。
蜀相刘备是三国时代贵族文化的典范,他是历史上有名的统治者和军事家,具有极高的智慧和敬业的精神。
《蜀相》一诗清晰地把握住了刘备的宏大形象,正如诗中所言,“用兵有纪,民办有方。
汉室宗庙,俨然临绝”,可见其临危不惧,敢作敢当的英烈豪情。
诗中崇尚“效颦虔诚”,重视“志士仁人”,极尽毕恭毕敬之力,赞誉“勇士仗义”,体现了他对战场仁义的极高认同。
他为把握统治立法之门,“金错刀,玉错钩,把书奉缔汉家礼”,竭尽全力担当为天下的安危勇者。
杜甫的《蜀相》一诗歌颂了刘备的宏大形象,让人们认清了传统封建社会统治者的价值,同时也反映了杜甫对前代英雄英烈的情感和尊敬,抒发了他对过去的完美礼仪和古代礼法的无限感慨。
他通过诗歌把历史记载,把过去的英烈们永远留在传奇中,表达出了他对过去的怀念和传承。
综观《蜀相》一诗,杜甫对刘备的描述充满了热情和敬意。
他用“天赋宝藏,三分是英豪”的句子,把刘备的智慧和能力表现的淋漓尽致。
他也通过“结社击贼,援弩护国”这样的句子,感叹刘备担当民族危机的英雄气概。
诗中有很多句子反映出杜甫对刘备的真诚崇敬,“罢官犹辅国,诚有恩义”,“但看社稷荣,不见斯人艰”,“关陇无还师,会稽魂何残”,都是对刘备的赞美和尊敬充满感慨。
杜甫的《蜀相》一诗,既是咏叹传统封建礼法的智慧和大礼,也是对一个伟大政治家的崇敬和赞美。
他的诗情感极为深厚,不仅把传统封建社会中政治家的价值和生活追求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且把杜甫对刘备的崇敬和赞赏表达得淋漓尽致。
《蜀相》原文及赏析
《蜀相》原文及赏析《蜀相》原文及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蜀相》原文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赏析:《蜀相》是中国唐代巨大诗人杜甫七律中的名作。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录用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即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闻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从前为刘备拟定了一系列统一全国的政策、战略,辅佐刘备复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鼎足之势的局势。
刘备逝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屡次班师北伐华夏,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终死于军中,完结了他“尽心竭力,鞠躬尽瘁”的铿锵誓词,赢得了后世大家的慕名和推重。
杜甫尽管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志向,但他宦途崎岖,志向无法发挥。
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停息。
目击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本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创始基业、抢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敬慕,备加尊敬。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完毕了为时四年的居住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流离失所的日子,到了成都,在兄弟的赞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
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的春天,他看望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动人心弦的千古绝唱。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郊外柏森森。
“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
成都是三国时期汉国的国都,诸葛亮在这儿掌管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勋业。
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祠堂。
后来桓温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损坏,只要武侯祠完好无损。
“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
成都产蜀锦,古代从前设有专门的官员办理,他们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旧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称成都为锦官城、锦城或锦里。
蜀相读后感
《蜀相》读后感《蜀相》是杜甫的一首诗歌,通过赞美诸葛亮的功绩,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情怀和对贤人的敬仰。
读完这首诗,我深深感受到了杜甫的爱国情感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蜀相》中的经典语句有“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等。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这两句诗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丞相祠堂坐落在锦官城外,高大挺拔的柏树茂密繁盛。
这一场景既是对诸葛亮一生功绩的缅怀,也是对历史的沉思。
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两句诗则以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惋惜。
出师未捷身先死,指的是诸葛亮在北伐过程中,因病去世。
长使英雄泪满襟则是对那些因缅怀诸葛亮而泪流满面的英雄们的描绘。
这里的英雄不仅仅是指那些历史上的人物,也包括诗人自己。
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惋惜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这些语句都以精炼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杜甫卓越的文学才华。
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杜甫的思想情感和对历史的看法。
同时,这些诗句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历史和现实的方式,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生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这首诗让我深刻领悟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内涵。
诸葛亮为了蜀国的繁荣昌盛,不惜辛劳,最终耗尽了自己的心血。
这种奉献精神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担当,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也要像诸葛亮一样,尽自己的努力和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首诗也表达了杜甫对贤人的敬仰和推崇。
在古代社会,贤人被视为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
杜甫通过赞美诸葛亮,表达了自己对贤人的敬仰和推崇。
这种敬仰和推崇不仅是对贤人的肯定,更是对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的赞扬。
我也应该以贤人为榜样,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这首诗还让我认识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蜀相》读后感
《蜀相》读后感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去武侯祠拜谒的情景,同时也点明了武侯祠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环境氛围。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句诗写出了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景象,碧草和黄鹂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然而,“自”和“空”两个字却又表现出了诗人的感慨,武侯祠虽
然美丽,但已经物是人非,诸葛亮已经不在了。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句诗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忠心耿耿,他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一生都在为蜀
汉政权操劳。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惋惜和悲痛之情,诸葛亮出师北伐,还没有取得胜利就去
世了,让人感到非常遗憾。
通过阅读这首诗,我感受到了杜甫对诸葛亮的敬仰和钦佩之情。
这首诗也让我更加了解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以及诸葛亮在中
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同时,这首诗也让我明白,一个人的价值不
在于他的成就和地位,而在于他的品德和精神,诸葛亮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精神和品德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古诗歌赏析《蜀相 》
鉴赏一:诵读,品诗韵
一读,感受音韵美。 二读,品味语言美。 三读,体会情感美。
鉴赏二:分享,知诗味
鉴赏二:分享,知诗味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苍翠柏树,掩映祠堂 青草碧绿,黄鹂好音 功绩显著,竭尽忠诚 事业未竟,终成憾事
鉴赏三:辩论,感诗情
本诗题为“蜀相”, 而不为“诸 葛祠”,可知杜甫此诗意在写人,而不 在描绘景象。 可是,诗又分明由祠堂 写起,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 鹂空好音”正是写祠堂之景,既无必要, 也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蜀
相
许存颖
鞠旅隆中定三分, 躬亲赤壁基业奠。 尽忠收孤济两朝, 瘁心七擒安南蛮。 死誓北伐兴汉室, 而出祁山志弥坚。 后谋一计退司马, 已现忠魂五丈原。
谢
谢
走近杜甫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诗歌创作成就辉 煌,得到了韩愈的高度评价,“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他被誉为诗圣!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 “三 吏”“三别”,记录了民间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他的 诗歌风格或沉郁顿挫,或雄浑奔放,或悲愤苍凉;他的辞藻 华美,或含蓄瑰丽,或平易质朴。他的创作态度非常严谨,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少年立志,兼济天下,心系苍生,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是他不曾折翼的梦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山小”是他倾尽一生的追求。他以积极的心态入世,但官场 日趋腐败,大唐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的政治理想也不 堪一击,随之破灭了。饱经忧患之时,忧伤、失望、悲愤,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人民的苦难痛彻他的心扉;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心怀天下, 却身如浮萍,无力挽狂澜。幽怨,愤懑,并没有击败他,内 心的强大使他站成一座丰碑,令后人仰望。
杜甫《蜀相》唐诗鉴赏《蜀相》全诗赏析
杜甫《蜀相》唐诗鉴赏《蜀相》全诗赏析《蜀相》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一首咏史诗。
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
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古诗吧。
《蜀相》作者: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注解】选自《杜工部集》蜀相:三国时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现四川省成都市。
成都的别名。
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自:空。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顾:拜访,探望。
频烦:频繁叨扰。
频:频繁;烦:烦扰。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济:开,开创。
济,扶助、救济。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蜀相》【韵译】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蜀相》【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
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O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
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
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蜀相:诸葛亮介绍】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卧龙先生),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
蜀相(杜甫)教学心得体会
蜀相(杜甫)教学心得体会蜀相(杜甫)教学心得体会在教育界,杜甫被尊称为“蜀相”,他的教学方法被广泛称赞。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受他的启发,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教学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
杜甫是一位博学多才的诗人,他在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正因为如此,他能够在教学中从多个维度来解读诗歌,展示出更为深入的理解。
尤其对于文学艺术类的教师来说,积累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其次,杜甫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他才子佳人,多才多艺,却从不强迫自己的学生也要成为另一个他。
他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独特特点并加以发展。
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教育中找到归属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潜能。
同时,杜甫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能够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和幽默的讲解方式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
他还会通过诗歌朗诵、文学赏析等形式,创造出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与此同时,杜甫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
他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思考,并提供他们广泛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
他相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最后,杜甫强调以身作则。
他自己身为一位出色的诗人,总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和激励他人。
他虚心接受批评,勇于面对困难,并积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他的身份和成就赋予他独特的影响力,同时也使他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总的来说,杜甫的教学心得体会给了我很多启示和借鉴。
广博的知识储备、个性化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造力和思辨能力,以及以身作则等,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努力践行的准则。
通过借鉴杜甫的教育智慧,我希望能够成为一名更好的教育工作者,为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杜甫的七律诗词《蜀相》赏析
扩展阅读:杜甫的诗歌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 《笺注杜工部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
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 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 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 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 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 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 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赏析】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历代咏赞诸葛亮的作品繁多,而杜甫的这 首七律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堪称绝唱。
首联一问一答,吐露心中不平之气。上句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寻”字刻画出诗人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下 句点出武侯祠所在之地的环境,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颔联纯属写景,但景中蕴藏情感。“映阶碧草”、“隔叶黄鹂”等景 物,色彩鲜明,有声有色,恬淡自然,展现出春色之美好。而“自春色”、“空好音”则传达出人物内心的忧伤之情。颈联浓墨重 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一写诸葛亮之济世雄才,一写其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短短两句,便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匡 世扶危的贤相形象。
《蜀相》全诗赏析
《蜀相》全诗赏析第一篇:《蜀相》全诗赏析《蜀相》年代:唐作者: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作品赏析【注解】:1、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2、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
3、自:空。
4、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5、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6、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简析】:诗中怀着对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的深深敬意,缅怀他生前的显赫功勋,并寄予了无穷的感叹,也蕴藉着诗人匡时济世的抱负和失望心情。
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
然而诗又分明自祠写起。
何也?盖人物千古,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
因武侯祠庙而思蜀相,亦理之必然。
但在学诗者,虚实宾主之间,诗笔文情之妙,人则祠乎?祠岂人耶?看他如何着墨,于此玩索,宜有会心。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
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
这首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接下去,老杜便写到映阶草碧,隔叶禽鸣。
有人说:“那首联是起,此颔联是承,章法井然。
”不错。
又有人说:“从城外森森,到阶前碧色,迤迤逦逦,自远望而及近观,由寻途遂至入庙,笔路最清。
”也不错。
不过,倘若仅仅如此,谁个不能?老杜又在何处呢?有人说:既然你说诗人意在人而不在祠,那他为何八句中为碧草黄鹂、映阶隔叶就费去了两句?此岂不是正写祠堂之景?可知意不在祠的说法不确。
又有人说:杜意在人在祠,无须多论,只是律诗幅短,最要精整,他在此题下,竟然设此二句,既无必要,也不精彩;至少是写“走”了,岂不是老杜的一处败笔?我说:哪里,哪里。
莫拿八股时文的眼光去衡量杜子美。
要是句句“切题”,或是写成“不啻一篇孔明传”,谅他又有何难。
如今他并不如彼。
道理定然有在。
须看他,上句一个“自”字,下句一个“空”字。
赏析杜甫《蜀相》
赏析杜甫《蜀相》
杜甫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深厚的思想品质,被誉为“先秦六朝第一流”,他的诗作被誉为“乐府质朴,诗胆坚实”,以“抒情多深,思想美妙”为质朴之美。
杜甫的《蜀相》是他诗歌宝库中最受瞩目的一首作品,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诗作之一。
《蜀相》是杜甫写于唐朝初期的诗作,描述了春日里到蜀中游览的情景。
该诗以“蜀客”为叙述人,以江南绿蓝山为背景,把蜀中的宫锁景色和欢乐游玩的情景完美呈现。
杜甫的诗歌表达了对蜀中春色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他对秦汉政权的鄙视之情。
全诗共六句,以“江上征人去”这句词开篇,笔调一下子就贯穿了整首诗,“联芳丽与和,暮景晴上多”,继而描写了江边春光的美景,充分表现了淡雅繁花的文采,更体现出杜甫的思想深处所埋藏的渴望和思念。
- 1 -。
蜀相杜甫读后感
蜀相杜甫读后感《蜀相杜甫》是中国古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通过这首诗,杜甫表达了对蜀地的深情眷恋和对蜀相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蕴,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读完这首诗,让我深感杜甫的才情和对蜀地的热爱,也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杜甫在诗中对蜀地的描绘令人感到震撼。
他以“蜀相”为题,描绘了蜀地的山川和风景,将蜀地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用“剡溪”、“巴山”、“蜀水”等生动的词语,描绘出了蜀地的壮美景色,令人仿佛置身其中。
他还以“蜀地”为背景,表达了对蜀地的深情眷恋和对蜀相的崇敬之情,让人感受到了他对故乡的深情厚爱。
其次,杜甫在诗中对蜀相的赞美让人感到敬佩。
他以“蜀相”为题,表达了对蜀相的赞美之情。
他用“千里马”、“一骑红尘妃子笑”等生动的词语,描绘出了蜀相的英雄形象,令人为之倾倒。
他还以“蜀相”为背景,表达了对蜀相的崇敬之情,让人感受到了他对蜀相的敬仰之情,也让人对蜀相的英明形象有了更深的认识。
最后,杜甫在诗中对蜀地的深情眷恋让人感到动容。
他以“蜀相”为题,表达了对蜀地的深情眷恋之情。
他用“剡溪”、“巴山”、“蜀水”等生动的词语,描绘出了蜀地的美景,令人为之动容。
他还以“蜀地”为背景,表达了对蜀地的深情眷恋之情,让人感受到了他对故乡的深情厚爱,也让人对蜀地的美景有了更深的感悟。
通过阅读《蜀相杜甫》,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蕴,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让我对杜甫的才情和对蜀地的热爱有了更深的认识。
希望能够通过阅读更多的古代文学作品,让自己对中国古代文学有更深的了解和感悟。
赏析杜甫《蜀相》
赏析杜甫《蜀相》
杜甫的《蜀相》是一首令人难以忘怀的古代抒情诗,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蜀国历史的深沉感受。
这首诗以炎黄子孙为历史背景,融合了川蜀地区人文历史风貌,展示出对蜀国历史的敬畏与思念。
它以非常生动的文字描绘出蜀国忠贞的政治背景、历史节点以及蜀相贤能的形象,使人痛惜蜀国的衰落,感受到了杜甫的深沉心酸。
《蜀相》以神化的蜀相刘备为主角,把视角放在了蜀国风貌景象中。
诗中描述了蜀相治理国家的耐心和处世之道:“谋路穷寇饥,须祟安可恃”,“非威严先令,明民之望”,“亲贤臣,以昭其政”,“克安社稷,定乱夷之序”。
这些古老的政治观点,表达出刘备治理国家的忠诚、智慧和胸怀,把蜀国作为一个大家庭,内心深处充满着乡亲的爱和慈爱,实现了蜀国的安定和繁荣。
诗的最后,杜甫表达出对蜀国的思念,“战国未三分,五斗米道中”,“谁言刘备久,不见曹操刘表”,“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诗人叹望刘备做蜀国的相,率领蜀国蜀汉,建立昌盛的民族文化。
但是,当年蜀汉的春秋和安定,杜甫却已经没有了,只剩下一片心酸和无奈。
《蜀相》以细腻的文字和深沉的情绪把刘备的形象塑造完整,杜甫以古老、深沉的语言,高贵的气质,恢宏的气势,绘制出古代川蜀的历史风貌,深深感受到蜀国宿命般的破碎,也深深触景生情,隐隐涌起这么一句话:“难道只有一声叹息,才能诉说了蜀国的伟大?”
杜甫的《蜀相》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蜀国历史的领悟,同时也可
以鼓舞我们热爱祖国,砥砺前行。
我们借此诗,把杜甫的思念和感叹与我们自身的爱国之情融为一体,以新时代的语言描绘出杜甫蜀国追梦的精神,让所有曾经的抗争和勇敢的奋斗都光彩照亮,共创未来的繁荣万世。
《蜀相》的诗歌赏析
《蜀相》的诗歌赏析《蜀相》的诗歌赏析《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蜀相》的诗歌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古诗简介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
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
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
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翻译/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注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今成都市武侯区,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鉴赏蜀相800字作文高中
鉴赏蜀相800字作文高中Appreciation of "Shu Xiang" is an essential task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ho study literature. 高中学生学习文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欣赏《蜀相》这首诗作。
This poem, written by one of the greatest poets in Chinese history, Du Fu, captures the essence of a historical figure during a tumultuous period in ancient China. 《蜀相》这首诗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杜甫创作的,它捕捉了古代中国一个动荡时期的一个历史人物的本质。
The poem describes the life and achievements of Li Bai, a prime minister of the Shu Han state during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这首诗描绘了三国时期蜀汉国的一位宰相李白的生平和成就。
Li Bai was known for his intelligence, loyalty, and dedication to his country, which are reflected in the lines of the poem. 李白以其聪明、忠诚和对国家的奉献精神而著称,这些品质在诗歌的诗句中得到了体现。
As high school students, 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not only 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Shu Xiang" but also to appreciate the literary techniques used by Du Fu in his writing. 作为高中学生,重要的是我们不仅要了解《蜀相》的历史背景,还要欣赏杜甫在创作中所使用的文学技巧。
XXX《蜀相》赏析
XXX《蜀相》赏析这首诗是XXX初到成都游武侯祠时所作,表达了对XXX的崇敬和敬意。
诗中的“蜀相”指的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XXX,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遗余力地为XXX开创基业、匡扶时危。
因此,他在历史上被人们誉为“千古奇才”,也是XXX所推崇的对象。
首联点出了XXX祠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诗人急切瞻仰祠堂,但发现祠堂寂寥冷落,悄无人迹。
这种情感上的落差通过“自”、“空”二字得以传情。
XXX婉啭鸣唱,却因诗人无心倾听而徒劳。
这种自然之恒久与世事之多变、人生之不永暗相对照,更加凸显了诗人的情感。
颈联则从感物转为思人,写出了XXX的智识才能和勤勉忠诚。
XXX三顾茅庐、XXX救危,XXX献出了老臣的一腔忠诚。
这两句正好包括了他的事业自三顾茅庐始,而以辅佐XXX的全过程。
末联写出了XXX的不幸遭遇。
他虽然出师未捷,但却先死了。
这让英雄泪满襟,也让诗人更加敬佩他。
这种悼念之情通过“长使”一词得以传达,更加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敬意。
可惜啊,出师伐魏,还没取得胜利,你便病亡军中,永远让后代英雄们对此泪满衣襟!”这两句话是最感人的名句。
XXX为了XXX曾六出祁山。
建兴十二年,他率领军队伐魏,驻扎在武功五丈原,与XXX隔渭水相持百余日,但胜负未决,最终在军中病逝,年仅五十四岁。
这一事实本来就令人痛惜,更何况他那死而后已的精神留下了无可估量的影响。
壮志难酬抱憾而终者,不仅是XXX的遗恨,也是古往今来无数失意英雄的共同心境。
因此,尾联在沉重悲壮中,不仅表达对XXX的痛惜、追念和景仰之情,同时也概括了古今英雄在国危时艰之际有才无命、壮志未酬的悲慨。
在一千四百五十首杜诗中,有几十首称颂或提到XXX,但这首名气最大。
诗题不作“武侯祠”,而作“蜀相”,是有深意的;意在评价人物,而非清代XXX《昭昧詹言》所说的“吟怀古迹”。
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
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
自始至终,一生功业心事,只用四语括尽,不愧是如椽巨笔。
《蜀相》作品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蜀相》■杜甫:一个人如何成为诗圣李白使诗歌变成“神曲”,而杜甫使诗歌成为“人歌”。
李白总是往一般化、抽象化上靠,而杜甫则总往具体化、形象化上靠。
读李白的诗,我们感受到人生宇宙的莫大寂寞,而读杜甫诗,我们颇感身处人间的种种具体烦恼——不论这烦恼有多大,由于是具体的苦难与不幸,相对于那种生命本质上的苦痛,它在质上还是小的。
是的,李白总是大鹏一般,精神遨游天上,而杜甫则时时注目人间,他为那些声声入耳的悲声和丝丝入目的苦形所牵挂,所苦恼,忧心忡忡而又不知所措。
与李白对具体的人事不感兴趣正相反,杜甫对日常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倾注了极大关注与关心,这可能正是他人格上日臻于圣人境界的途径,圣人就是“即凡而圣”的。
一部《论语》,其中多少哲理,全来自日常生活的观察,孔子的学问,其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也即在此——人伦之圣孔子和诗歌之圣杜甫,其精神特质及升华之途径,确有相同处。
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悲欢离合时,杜甫选择的不是感慨,这一点他与李白正相反,李白总是把日常生活中的事件看成是人生悲剧的一个例证而发出感叹,并使之成为诗的主体。
而杜甫则是描述,他的诗甚至因此变得有些琐屑,而这正是他的特色,他诗歌艺术的特色,他思维的特征,我们因此把他的诗称为“诗史”——他对生活是客观记录的、描述的,正如他在《石壕吏》中表现的那样,不,像他在整个“三吏”“三别”,整个安史之乱之际所写的一样——全是叙述,而且细节摹写生动,人物音容笑貌刻画生动。
他甚至因此被后人称为袖手旁观者,冷漠无情,殊不知这正是他诗歌的特色,他要保持客观与冷静,他要不介入,从而使事件正常发生发展,不因其干扰而改变方向,从而有真实可信的结果。
这时,面对对象,他更像一个科学工作者,而不像一个易激动的诗人。
李白沉湎于酒的境界,真像一个酒神。
但有意思的是,他酒醉之后倒不是与别人打成一片,醉成一团,撕扯不开,而是心游万仞,他彼时的眼光是向上的,看到的是“长风万里送秋雁”,想到的是“欲上青天揽明月”,而不是与人纠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杜甫《蜀相》学习欣赏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教学设计
诗词名:蜀相作者:杜甫朝代:唐体裁:七律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2、在读中体验所领会的美。
教学设想:
《蜀相》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定居成都浣花溪畔后、翌年游览时创作的一首凭吊古迹,歌颂诸葛亮的咏史诗,是他七律中的名作。
我设想从时代背景,诗人处境,凭吊诸葛亮的情感缘起及写作动机理解课题,并通过中国古代诗词的审美规律中的声韵美、语言美、意象美这三点来看本诗“沉郁”(沉,既是“深沉”,强调情感;郁,既是“浓郁”,指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的艺术风格是怎样实现的,并从诗中“沉”“郁”的深刻内涵透析诸葛孔明及诗人杜甫崇高的生命境界。
简要赏析:
现实和理想的矛盾,导致了杜、孔的悲剧结局。
但比起孔明,杜甫毕竟没有“三顾频繁天下计”的君臣际遇,可见,杜甫更悲。
具体说来,此时的杜甫政治上很不得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已经完全落空,唐王朝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的昏庸亦使杜甫尽失所望。
在这种情况下,杜甫的心情自然是很苦闷的。
这让他不禁缅怀诸葛亮以毕生心血为蜀汉刘备父子两朝开国、济世――发展经济、安定边疆、化解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使蜀汉由乱而治(“两
朝开济老臣心”)所建立的盖世功业及他和刘备君臣际遇,鱼水相得的可贵关系。
这种情感驱使他来到了诸葛亮庙,当他置身于武侯祠时,百感交集,心潮翻滚;所谓:“长使英雄泪满襟”,也有杜甫当日伤今吊古流下的滚滚热泪。
致使全诗处处流荡着浓郁的悲剧气息。
从意象选择上来看,既有物象,也有事象。
在物象的选择上,诗中仅“柏森森”三字,不仅写出了庄严、肃穆的典型环境,也间接烘托出杜甫对孔明崇敬、尊仰的心灵境界。
这既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又引出了下一联中浓浓的悲感,“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自”、“空”二字,以悲感写乐景,感慨万端,悲而不伤,也为第三联从物象到事象作了铺垫。
在事象的选择上,“三顾”和“开济”以四字高度凝练地概括了孔明的一生——超乎寻常的君臣际遇和他只手撑起蜀汉江山的历史功勋。
“出师未捷身先死”,不仅向我们昭告了诸葛亮的悲剧结局,而且包含着他对统一全国、光复汉室的理想的坚持(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以及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事业为理想,用尽最后一滴心血的崇高的生命境界。
“长使英雄泪满襟”则是这种悲剧式的崇高带给后人与诗人强烈的情感共鸣。
从语言上来看,杜甫自谓“晚节渐于诗律细”。
这里首先是表现在声韵上颇具匠心地选择了今天广东、福建话中尚存而北方话中已不存在的“闭口韵”,以营造低回婉转,深情内敛而又庄严、肃穆的气氛。
这在吟诵中可以细细体味。
其二是表现在全诗的辞彩质朴、凝练、蕴涵丰富,不乏言外之意。
他以“森森”、“自”、“空”,就完成了气氛烘托和悲境的创造;而“开”、“济”二字则蕴涵着极度复杂纷繁的历史内容,几乎顶得上半部《三国演义》。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此诗内容的丰厚、深刻,即所谓“沉郁”。
“沉”是指情感深沉、浓烈、含蓄、意在言外;“郁”是指区区二十八字中蕴涵着丰厚的历史内容、壮烈的人生悲剧和吞吐无尽的复杂古今情愫;在声韵的低回婉转中,更有品味不尽的韵外之旨。
可见,《蜀相》一诗“沉郁”的艺术风格特征正是通过恰到好处的意象选择,高度凝练、质朴的语言及表怀古、哀悼、敬仰的闭口韵来实现的,而这些艺术要素的有机融合最终呈现出的是孔明崇高的生命境界。
“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悲而能壮的结尾句,更凸现了中国特有的“崇高之美”丰富内涵。
它不仅涵盖了理
想、现实的强烈冲突造成的人生悲剧,也烘托出悲剧主人公的伟大道德人格、政治人格,令万代英杰敬仰、企慕、感慨无尽而抛洒满襟热泪。
诗人凭吊蜀相的同时也呈现了自己的精神境界;从杜甫《蜀相》的崇高之美中,我们也能品味出杜甫人格的崇高。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提前预习,了解本诗写作背景,诗歌中的相关人物及作者。
2、熟练背诵此诗。
3、简要交待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规律的四点构成要素(语言美、声韵美、意
象美、境界美)及什么是美的问题。
4、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杜甫的《春望》吗?
生:记得。
师:那就请同学们来回顾一下这首诗歌,一起把它背诵一遍,起~
生:春望
唐杜甫
,城春草木深。
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师: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对所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扎实。
这首诗歌是什么时候作的?
生:这首诗歌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
师: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忧国忧民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写的另一首诗歌《蜀相》,并通过学习这首诗歌来学会欣赏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同学们已经提前预习过了,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你的理解把这首诗歌一齐来诵读一遍。
生:诵读《蜀相》
师:很好,看出同学们很努力的把自己对这首诗歌初步的理解通过诵读来表达了。
其实,只要用心,诵读的过程也是感受美的过程。
那么,诗歌中的美到底在哪里呢?现在老师就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思考、讨论,你觉得这首诗歌美在哪里?生:4名同学代表发言
师:从哪里读出来的呢?
生:“自”“空”……
师:那现在就请你来说说你对“自”“空”……的理解。
——请该生诵读此联。
{补:①说到“开”“济”要问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是写谁的?写此为的是传达什么样的情感呢?这就要结合诗人自身的境遇理解了—美好的政治理想落空,而诸葛亮却能够得到器重。
无限的追幕之情,深沉、浓郁的背感仅此二字就传达得淋漓尽致了。
这样的语言有什么特点?——高度凝练。
师:这就是语言美啊,是精雕细琢来的。
②说到“泪满襟”要问首先是谁的泪?为什么诗人会垂泪满襟?有什么样的情感在这泪中?}
生:回答
师:小点评。
看来,这位同学是从语言的角度来欣赏诗歌的,通过语言来分析作者的情感。
这就是——语言美,往往一字传情啊。
————学生发言完,小结得出语言美、意象美、声韵美(如果有人说到诸葛亮,就问“为什么诗人想到诸葛亮会有如此浓烈的情感?”如果没有学生说到诸葛亮,就问“你所理解到的诗歌中的情感原因在哪里?”来引出杜甫的身世际遇,看他美好的情感,以致全诗都流荡着深沉、浓郁的悲感。
进而对学生进行德育。
)
注意要有读贯穿其中,读中感知。
师:小结,其实同学们就在分析、理解、诵读这首诗歌的同时,已经学会了如何欣赏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既是从语言、意象、声韵来传达美好的情感。
从这首诗歌来说,作者正是通过高度凝练、质朴的语言、恰到好处的意象选择以及和谐于诗歌情感的声韵来传达作者深沉、浓郁的悲感,我们从中也不难看出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品格,以致能够深入的打动人心,带来对美的深层思考。
下面就请同学们全心投入,带着杜甫的这种浓重的情感一起来诵读此诗。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拓展:其实,我们欣赏各种中国古代诗歌作品都能用到刚刚所学到的方法,现在,我们就再来赏读一首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看这首诗美在哪里?
生:思考作答
师:其实这首诗歌也是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暂时定居后写的,但为什么此诗就流露出欢愉的心情呢?——毕竟比起漂泊的日子,现在境遇好了许多,而且眼前的大好春色实在喜人,此时作者的心情应该是有了一定的舒缓,也可见,毕竟是人,人的情感是很丰富的,杜甫诗歌的主体风格是“沉郁”,但并不代表他所有的诗歌为我们呈现的都是这种感觉,所以同学们要客观的看待。
作业:课后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蜀相》小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