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民营企业机制体制创新研究
入世推动浙江民营中小企业体制创新
![入世推动浙江民营中小企业体制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a8fbc8dcc1c708a1284a44ad.png)
将 集 中 在 民 营 中 小 -- 最 为 密 集 下 几 方 面 .  ̄业 0 '
誉 , 3; 4( 0多 个 商 品 交 易 市 场 遍 布 全 省 , 成 交 额 约 40 亿 元 , 续 9 年 00 连
的 服 装 、 织 、 革 制 造 等 6个 行 纺 皮
业。
是 家 庭 型 传 统 企 业 与 现 代 年 居 全 国 之 首 。 这 一 密 如 , 对 许 多 省 业 最 基 本 也 是 最 重 要 的 能 力 。 据 统 中 才 刚 刚 起 步 。 浙 江 省 经 贸委 等 部 相 截 0 1年 上 半 年 , 江 私 营 门 对 全 省 2 0家 企 业 的 调 查 表 明 , 浙 0 市 来 说 构 筑 起 了 “ 制 正 落 差 ”优 计 . 至 2 0 体
维普资讯
入 世 推 动 浙 江 中 小 企 业 体 制
随着多哈期待 已久的一声槌响 。 中国进入 WT O终于戚了现实。
激 情 过 后 是 冷 静 的 应 对 。 近 企 业 机 制 灵 活 .市 场 化 程 度 较 高 , 发 测 算 认 为 , 国 加 入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级 市 场 经 济 . 育 也 很 不 完 善 。 对 我 主 要 内 容 的第 二 次 体 制 创 新 十 分 迫 二 是 以 专 业 集 贸市 场 为 主 体 的
浙江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特征、问题与对策
![浙江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特征、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d070dd3192e45361166f517.png)
浙江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特征、问题与对策本文对浙江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剖析了目前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强浙江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相关对策。
标签: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对策一、主要特点1.民营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力军。
据统计,浙江民营企业创造的税收收入和解决就业等方面已经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二,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在科技创新方面,近年来浙江企业在科技投入、承担科技攻关项目、成果转化项目、申请专利以及授权专利这5项指标上,分别占据全省总数的百分之八九十,其中,量大面广的民营企业则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
2.自主创新多以消化吸收创新为主。
浙江民营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规模比较小,技术力量和人才基础比较薄弱,导致企业自身研发能力的先天不足。
同时,浙江省又是科技资源小省,大院大所和著名高校都相对较少,使得民营企业创新的外部环境条件也相对较差。
因此,浙江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动方式多以消化吸收创新为主,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则相对较少。
3.自主创新呈现集群式创新特征。
区域特色块状经济发达是浙江民营企业的重要特点。
大量民营企业的集聚,一方面使市场竞争表现为同类产品之间的质量竞争和价格竞争,迫使企业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又给每个企业构筑了创新的平台,一旦某个企业进行了技术创新,就会引起企业集群内的许多“同质”和关联度很高的企业群体的关注,并很快在集群内传播、溢出和渗透,从而将一个创新活动发展成一群创新活动。
二、问题和困难1.R&D投入不足。
2005年,浙江民营企业R&D经费196.5万元,占总收入的1.83%,在全国位居第9位,与其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
从数量上看,R&D活动经费占总收入比例超过3%的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23%,无R&D投入的企业则多达46.4%,有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并未参与到技术创新活动中来。
2.创新人才缺乏。
由于民营企业在科研条件、工作环境、个人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先天劣势,使得民营企业难以真正吸纳优秀的创新人才。
民营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制度创新
![民营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制度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61dd925c3c1ec5da50e270e7.png)
民营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制度创新
民营经济发展 与政府的制度创新是相互推动, 共同发展的。破解 目前民营经济发 展正面临新的约束 『题 , 口 政府制度创新尤为 霞要 。 】
■文, 杨丹妮 据浙江省工商局 的数据 ,浙江 民营 经济 已占全省 G P的 7 %以上 , D 0 税收 的 5 %以上 , 0 外贸出 口的 4 %以上 , 0 就业人 统计部 门出具 的报告 《 江 G P增 长过 浙 D 程 中的代价分 析》 示 ,0 3年 , 省废 显 20 全 水排放 总量达 2 0 亿 吨 , 73 工业废气 排放 总量达 14 2 0 3 亿标 立方米 ,工业 固体废 物产 生量 达 17 96万 吨 ,分别 比 19 9 0年 增长 8. 3 48 . 和 1 %、 0倍 . , 水、 3倍 废 工业 废气 和工 业固体废物 排放指标 均大大 高 浙江近年 开展 了机 关效能建设 、减少行
小 企业 局 调 查 , 目前 全 省 规 模 以下 工 业
踵而来 的是 各种 各样 的 贸易 壁垒 事件 。
从 20 0 2年 到 2 0 0 5年 8月 ,浙 江 已 遭 遇
明 了政府 在市场经 济 中应该做 的是 服务
市场 , 弥补市 场之不足。那么在 目前形势 下 , 江 民营经 济面 临资源 、 浙 环境 、 场 市 和政府 的诸多约束 ,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 既是迫不 得 已, 也是正 当其时 , 政府 特别 要注意不 要去替 代市场 ,要相信 市场的 力量 ,相 信市场会 依据其供求 关系和竞 争机制 自行进行调整 。当然 , 政府并不是 无所作 为 ,政府依 然需要在完善市 场的 公平竞争 环境 、 放宽政府 管制 、 提供 基础 设施等 公共产 品 、引导企业进行 自主创 新等 方面下功 夫。政府制度创新 的 目标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新特点与转型升级对策建议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新特点与转型升级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c754e8e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0.png)
摘要:民营经济占据浙江经济半壁以上江山,其发展水平决定着浙江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浙江长期占领全国经济制高点的重要因素。
当前,浙江民营经济确实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浙江应从营造发展环境、提升发展水平、提高创新能力、强化要素保障等方面入手,再创民营经济体制机制新优势,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关键词:民营经济体制转型1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浙江是民营经济的大省,截至2014年9月底,全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400.75万户,同比增长9.51%,其中企业119.51万户,同比增长16.35%;私营企业104.89万户,同比增长19.07%;个体工商户274.67万户,同比增长6.77%。
近年来,浙江民营企业虽然遇到诸多困难,但是仍处在良好的发展状态,主要特点是:1.1民营经济实力稳步提升根据全国工商联最新发布的“201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显示,浙江139家高居第一,入选榜单的企业在规模和效益上同比均有明显的提高。
浙江民营企业积极克服资源要素环境制约,不断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企业生产经营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生产总值、70%以上的外贸出口以及8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五六七八”现象充分说明了民营经济在浙江经济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
1.2民营经济结构逐渐优化新的时期,浙江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落实政府提出的经济转型发展策略,在经济结构升级转型方面,走在了前面,民营企业以其灵活、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环境变化中快速反应,企业竞争力逐渐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是稳步提升。
且第三产业占比已超过第一与第二产业之和。
目前,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高新技术企业10000多家,实现增加值占民营工业增加值的19%左右;2013年信息经济生产总值达到10000亿元以上,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5.9%。
出现了一大批如娃哈哈集团、万向集团、吉利集团等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浙江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浅析
![浙江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493dc03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0.png)
浙江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浅析【摘要】浙江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较为先进的地区之一,但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从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影响因素、面临问题、可持续发展对策和政府支持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浙江民营企业在面临市场竞争、融资困难、人才短缺等问题的也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浙江民营企业发展问题仍然凸显,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
未来,随着市场环境和政策的改变,浙江民营企业将继续朝着更加稳健、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地方经济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浙江、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现状分析、影响因素、面临问题、可持续发展对策、政府支持、发展措施、凸显问题、未来发展趋势。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民营企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浙江民营企业发展迅速,成为浙江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和稳定器。
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民营企业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
对于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学术界和实践界一直存在着诸多关注和研究。
通过对浙江民营企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当前形势,找出问题所在,提出解决方案,促进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立足于研究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探讨面临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同时也将重点关注政府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通过对浙江民营企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促进浙江省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结构优化,还能为其他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浙江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全面了解其发展情况,掌握其所处环境和面临挑战,为提出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分析影响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揭示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
浙江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基于企业成长理论的分析
![浙江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基于企业成长理论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09d6c0079563c1ec5da7134.png)
处 时代背 景 导致的研究 视角 的不 同 , 得关于企业 使
需 的下 降给 中国 经济 发 展 , 其是 以外 向 型 出 口 尤 为主 的浙江 民营 经 济带 来 了 巨大 冲击 , 多 民 营 很
作者 简 介 : 明华 ( 9 5一 ) 男 , 苏句 容 人 , 授 , 江 省 哲 学 社会 科 学 重 点研 究 基 地 “ 学 发 展 观 与 浙 江 发 展 研 究 中 心 ” 要 成 徐 16 , 江 教 浙 科 主 员, 中共 浙 江 省 委 党 校 科 研 处 处 长 , 究 方 向 为 创 新 战 略 与 管 理 、 域 经 济 学 、 度 经 济 学 。 研 区 制
— —
基 于 企 业 成 长 理 论 的 分 析
徐 明 华 李 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伟
( 中共 浙 江 省委 党 校 科 学发 展 观 与 浙 江 发 展 研 究 中心 , 江 杭 州 3 1 2 ) 浙 1 1 1
摘 要 : 营 企 业 是 改 革 开放 以 来 浙 江 经 济 发 展 过 程 中最 富 活 力 、 引人 注 目 的 部 分 , 受 到 当前 民 最 但 全球 金 融 危 机 的影 响 。 江 民 营企 业 遭 遇 到 了 3 浙 O年 来 最 严 重 的 打 击 。 面 对 危 机 , 多 民 营 企 业 以 此 为 很 挑 战 和 契 机 , 转 型 升 级 作 为 其 摆 脱 危 机 、 续 成 长 的 必 然 选 择 。本 文 在 总结 浙 江 民 营 企 业 已 出现 的 多 把 继 种 转 型 升 级 路 径 的基 础 上 , 企 业 成 长理 论 分 析 入 手 , 列 举 相 关 成 功 的 企 业 案 例 , 期 能 对 民 营 企 业 从 并 以
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最新6篇
![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最新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bb21f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4.png)
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最新6篇民营企业现状调研报告篇一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蓬勃发展的民营企业,浙江省的GDP从从1978年的124亿元猛增到了20xx年的649亿元。
浙江省已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第一大省。
我们浙江大学“民营经济之旅”的营员调研了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的两家民营企业。
它们分别是恒逸集团和东南网架两家企业。
恒逸集团是一家生产PTA、聚酯纺纤、化学加弹等的一家大型民营企业集团,集团的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三甲。
东南网架公司是一家集设计、制造和安装于一体的大型专业建筑钢架构企业,现也已发展成为行业里的龙头企业。
从调研中,我们首先体会到了浙江省民营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家富有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恒逸集团原先是一家很小的织布厂,后来企业创办人敏锐地观察到国内PTA和化纤行业的巨大商机,逐步发展成为了行业的排头兵。
企业家精神已经成为浙江经济发展中一种宝贵的人力资源。
二、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在很多领域取得了行业的领先优势,其生产设备和技术有的已经达到了国内甚至国际的最先进水平。
民营企业从过去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正逐步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变。
企业在升级过程中也更加注重产品研发和质量提升,积极推出新产品、新品牌。
在恒逸集团和东南网架两家厂区的参观,其先进的自动化设备给我们营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且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企业有动力去引进先进设备和自我创新。
三、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浙江省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日趋多样化。
在创业初期,企业家更多地利用自有资本进行融资。
随着企业的扩张,为突破资金瓶颈,企业向银行的借款也会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为了保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股票筹资方式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筹资的一种方式。
比如,东南网架公司与萧山建设银行签订了年度授信协议,并且今年5月份刚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四、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在积极拓展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浙江本地市场。
浙江经济专题论文
![浙江经济专题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99172280066f5335a812155.png)
浙江经济发展浙江处于长三角地区,浙江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对外开放省份。
浙江工业基础较好,以轻工业、加工制造业、集体工业为主。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期,浙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头,浙江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居各省前列。
浙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浙江民营企业的贡献,针对民营企业的研究,也有很多独到的观点和见解。
众多学者和专家对此做了大量的专题研究,也获得了一些丰硕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从浙江民营企业的概况、发展模式特色、优势、缺陷、分类、与浙江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等方面结合主要特色地区对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做较为系统的综述。
一、“浙江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一).浙江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简介及概括: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
1.发展历程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基本特点是乡镇集体企业加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1978—1990年,全省集体工业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36.2%上升到61.3%,个体经营经济的比重也上升5.5个百分点。
二是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基本特点是个体经营经济大发展,集体企业逐步改制。
邓小平南方谈话以来,个体经营经济出现了一个发展高潮。
1997年底,全省私营企业发展到9.2万户,比1992年增长7倍。
1990—1997年,个体私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从15.7%上升到33.7%,而集体经济从53.1%下降到36.7%。
三是90年代末至今,基本特点是各种所有制经济不断融合,民营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发展模式概括及特色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模式概括:1.经济占比,已成主角。
2.增长姿态,持续上扬。
3.竞争能力,不断提升。
4.科技助动,势头强劲。
5.外拓经营,风劲帆满。
6.适应调控,稳步前进。
(摘自: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二).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特色简介:1.企业结构以中小型为主,规模化程度明显提升。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下达2011年度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通知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下达2011年度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cb8e7730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d.png)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下达2011年度省软科学研究计
划项目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公布日期】2011.09.19
•【字号】浙科发计[2011]173号
•【施行日期】2011.09.1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
正文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下达2011年度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的通知
(浙科发计〔2011〕173号)
各市、县(市、区)科技局,省级有关厅、局(集团公司),有关高校、科研院所:
“青山湖科技城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等152项项目,列入我省2011年度省软科学研究计划。
现将计划下达给你们,请各归口管理部门及时通知项目承担单位,按照《浙江省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和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项目任务书的签订和项目实施工作。
附件:2011年度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清单
二○一一年九月十九日附件:。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_问题与趋势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_问题与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8856df3f376baf1ffc4fada4.png)
商业经济评论经济导刊702011 / 01改革开放30年,浙江发展为中国民营经济第一强省。
浙江民营企业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家》中,连续12次位居全国之首,2010年有180家进入榜单。
而且浙江民营企业占全省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知名商号总量的90%以上。
总结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发现其发展的问题及趋势,有利于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提高,也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首先,浙江精神是原动力。
“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是浙江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动力。
自古以来,浙江地区一方面一直存在人多地少的生存压力,另一方面则具有丰富的事功文化传统,从而塑造了浙江人艰苦创业、大胆务实的企业家精神。
其次,解放思想是引动力。
浙江精神的实践化,即浙江民营经济真正的发展,始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该理论为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创新动力。
改革开放之初,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搞“成份论”,主动给个私经济“松绑放权”,从而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0世纪80年代初,结合浙江人外出务工经商的现实和历史传统,浙江各级政府积极培育各种专业市场的成立;20世纪80年代末浙江许多地方政府使民营企业“挂户经营”而获得生存机会;20世纪90年代鼓励和扶持乡镇办、村办、联户办与外商办等多种企业形式,使民间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移。
21世纪以来,各级政府创新政府体制和提高服务效能,积极促进浙江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
第三,体制创新是保障力。
浙江民营经济的体制创新和完善是其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
主要表现在:第一,坚持市场改革取向。
改革开放初,浙江以放权让利、开放搞活为目标,实施政府放权、无为而治,较早地摆脱了社会主义姓“资”姓“社”的争论,保护了民营经济茁壮成长。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浙江又率先推动“国退民进”改革,给浙江民营经济留下发展空间。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示全省发展改革系统2009年度优秀研究成果奖名单的通知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示全省发展改革系统2009年度优秀研究成果奖名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10464938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1.png)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示全省发展改革系统2009年度优秀研究成果奖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09.17•【字号】浙发改研究[2010]881号•【施行日期】2010.09.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示全省发展改革系统2009年度优秀研究成果奖名单的通知(浙发改研究〔2010〕881号)各市、县(市、区)发改委,委内各处室、委属委管各单位:经省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专家评审, 2009年度共评选出省本级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市级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县(区)级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现予以公示。
各推荐单位对公示的获奖项目如有异议,请在公示之日起15日内向省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书面提出。
联系方式:省发改委研究室电话:*************附件:省发展改革系统2009年度优秀研究成果奖获奖项目公示名单二○一○年九月十七日附件全省发展改革系统2009年度优秀研究成果奖获奖项目公示名单省本级一等奖项目名称: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主要完成单位:发展规划处主要完成人:厉志海刘亭周丹等二等奖项目名称:人均GDP6000美元以上阶段:国际经验、浙江机会与挑战及“十二五”时期对策主要完成单位:研究室主要完成人:厉志海黄勇钱建鑫李军朱李鸣等项目名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若干问题研究主要完成单位:服务业处主要完成人:黄勇张国云周鸿飞吴可人王美君项目名称: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主要完成单位:综合体改处主要完成人:姚作汀王京军陈依慧叶科林文熠三等奖项目名称:关于我省村卫生室建设的调研建议主要完成单位:社会发展处主要完成人:金兴盛沈素芹杨耀光项目名称:浙江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研究主要完成单位:综合体改处主要完成人:姚作汀王京军陈依慧钱水土闻海燕项目名称:浙江省“十二五”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研究主要完成单位: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主要完成人:傅金龙周世锋秦诗立王辰项目名称:浙江省“十二五”空间发展战略思路研究主要完成单位: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主要完成人:徐伟金周世锋秦诗立俞莹沈峰项目名称:转型升级中浙江产业集聚新平台建设思路研究主要完成单位: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主要完成人:朱李鸣朱磊陈文杰市级一等奖项目名称:扩大我市消费需求的重点领域与对策研究主要完成单位: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完成人:高乙梁、夏海泉、谭燮良、俞企玲、厉斌二等奖项目名称:宁波市城镇化大平台、集群化大产业、战略性大项目、总部型大企业方案研究主要完成单位: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完成人:陈仲朝詹荣胜陈飞龙刘兴景张水清项目名称:反思危机利用危机跨越危机:后危机时代加快绍兴发展的几点思考主要完成单位:绍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完成人:梁建华张国苗夏永江杨爽李昼项目名称: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方案研究主要完成单位:舟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完成人:张跃良孙澜王栋三等奖项目名称:温州市对接长三角和融入海西区的思路和工作重点主要完成单位: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完成人:张祖新张天长孙福国杨介棒林蔓项目名称:关于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工作的前期研究和有关建议主要完成单位:湖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完成人:董立新曹毅平陆永春孟国新林世全项目名称:嘉兴港发展面临的十大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主要完成单位:嘉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完成人:李国明范庆伟赵华明郑嘉项目名称:钱塘江中上游低山丘陵区流域综合治理研究主要完成单位:金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完成人:倪去长吴芳云厉新普胡宝星朱佳项目名称:台州南片水资源困境与出路的思考主要完成单位: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完成人:郑荐平黄志远陈海崧马金科县(区)级一等奖项目名称:充分发挥高新区引领、示范与辐射作用,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主要完成单位:高新开发区(滨江)发展改革和经济局主要完成人:张志真朱小琴史琼林丽萍二等奖项目名称:瑞安民营经济优势再造研究主要完成单位:瑞安市发展和改革局主要完成人:陈荣臻林腾郑康丽朱锡申项目名称:加快义乌市场电子商务发展的战略思考主要完成单位:义乌市发展和改革局主要完成人:朱乐民杨英群金剑盛常胜虞晓萍项目名称:江山市现代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思路研究主要完成单位:江山市发展和改革局主要完成人:郑顺才徐元安刘子泉吴康勇 XXX三等奖项目名称:宁波轨道枢纽建设与海曙楼宇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及实践主要完成单位:宁波市海曙区发展和改革局主要完成人:陈奕君谭国洪居鉴陈芳陈志鸿项目名称:宁海东部沿海(环三门湾)区域发展规划研究主要完成单位:宁海县发展和改革局主要完成人:褚孟形石建军应国建陈德顺潘梅蓁项目名称:诸暨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选择主要完成单位:诸暨市发展和改革局主要完成人:朱红伟张凯歌何建平孙国民项目名称:推进岱山海洋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主要完成单位:岱山县发展和改革局主要完成人:俞伟海刘建设张海红林建鸿项目名称:关于松阳县农民工返乡就业的思考主要完成单位:松阳县发展和改革局主要完成人:廖卫民周昌达纪歆语黄春爱。
浙江发展模式转型与机制体制创新
![浙江发展模式转型与机制体制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af95afb5c77da26925c5b058.png)
一
、
发 展 模 式 转 型 的 核 心
来讲有 两个方面 : 是政府 作为第 三方 的权力 从市 一
场 领域 退 出不 够 , 曲 了市 场 价格 机 制 和 竞 争 机 制 ; 扭
是 构 筑 报 酬 递增 的 内生 机 制
经济发 展模 式转 型 ( 经济增 长 方式 转变 ) 的核
心 问题 是 如 何 扭 转 报 酬 递 减 的低 成 本 扩 张 、 价 格 低
一
济 发 展成 就 , 是 在 新 一 轮 的宏 观 调 控后 , 遇 到 了 但 遭 严 重 资 源约 束 瓶 颈 , 动 力 、 地 、 材 料 、 术 的 价 劳 土 原 技 格普 遍 快 速 上 涨 , 品价 格 竞 相 压 价 , 润 空 间 严 重 产 利 压 缩 。诸 多 信号 表 示 , 江 建 立 在 灵 活 的 产 业 组 织 浙 基 础 上 的 低 成 本 优 势 正 在 逐 渐 丧 失 , 济 发 展 进 入 经
了关键的转型 与创新 期。如何 转变增 长方式 、 创新
发 展 模 式 、 展 发 展 空 间 、 求 新 的 发 展 动 力 , 系 拓 寻 关 到 能 否 保 持 浙 江 经 济 发 展 在 全 国 的 领 先 地 位 , 在 走 建 设 资 源 节 约 型 、 境 友 好 型 社 会 的前 列 。 环
好 的 市场 制 度 环 境 和 市 场 需 求环 境 。 关 键 词 : 展 模 式 ; 酬 递 增 ; 制创 新 ; 型 ; 江 省 发 报 体 转 浙 中 图 分 类 号 : 17 F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1 2 1 (0 6 o 0 3 17 — 7 4 20 )4— 0 9一o 4
维普资讯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2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2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ccd4d3e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0.png)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2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2.09.07•【字号】浙人社发[2012]264号•【施行日期】2012.09.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2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浙人社发〔2012〕264号)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2012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各单位积极响应,踊跃申报。
现将课题立项名单予以公布。
请各立项单位按照申报材料的承诺,切实保证课题组的研究时间,在经费和其他方面给予支持,并加强对课题研究进度和质量的督促检查。
各课题负责人要认真组织实施研究计划,按时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
一般立项课题完成后,请于2013年6月30日前将课题成果一式三份报送,以L2012开头的立项课题报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以R2012开头的报送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
当年没有完成课题和报送课题成果的,将取消下一年度的立项资格。
鼓励课题成果公开发表并实现成果效果转换,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课题完成情况及成果质量将作为下一年立项的重要依据。
对资助立项课题,省人力社保厅将组成联合课题组,对有关事项进行统一布置和安排。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按立项渠道反馈给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或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45号西湖物资大楼8楼,邮编:310007联系人:徐红梅、黄佳莺联系电话:*************85119302传真:*************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地址:杭州市莫干山路73号金汇大厦12楼,邮编:310005联系人:童伟宏联系电话:*************传真:*************附件:2012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2年9月7日附件2012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一、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类(省劳科院立项名单)(一)一般项目:1.就业与再就业L2012A001高职学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蒋晓冬,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L2012A002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王娟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A003高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育研究,伊娜,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A004浙江省农民创业支持体系研究,张惠君,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A005“蚁族”群体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高永良,浙江理工大学L2012A006劳动力回流的经济影响实证研究--以浙江为例,刘央央,浙江财经学院L2012A007 "民工荒"视域下建筑业农民工就业的制约因素和对策研究,侯玲,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08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就业困境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贾淑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09高校就业困难学生援助体系研究,姚华儿,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0浙江大学生就业“逆城市化现象”研究--基于台州四个农村的调查,郑苍钧,台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1浙江省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及培育路径研究,杨振华,湖州师范学院L2012A012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工程研究--以浙江省为例,杨勇,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3网络创业人才培养视阈下的网上公共创业基地运营机制研究--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朱宝宏,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4分层次递进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研究,王美云,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5浙江省电子商务发展与就业变化关系的研究,唐伟,浙江科技学院L2012A016农民创业培育对策研究--基于湖州农村中小企业实证分析,王柱国,湖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7民办高校大学生传承浙商文化与创业教育研究,陶元,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8诚信缺失视界下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软实力的研究,杨洁芳,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9区域经济转型与高职创业教育互动机制研究,伍小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20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研究与实践--以温州市平阳县为例,应巨林,温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2A021“开放式”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研究,朱敏洁,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22基于国际化视角下宁波创业型城市发展研究,翟东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23大学生网店创业的现状与生态环境构建--基于浙江省高校的研究,曾骊,丽水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24创业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机制研究,杨金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25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余益峰,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26新媒体与就业:网络传播的崛起对新生代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徐晓昀,浙江工业大学L2012A027实践导向的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胜任力与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王林祥,浙江工业大学L2012A028 90后职场新人“高离职率”问题研究-基于新入职毕业生的职业-组织双重承诺视角,陈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L2012A029基于“校-企-政”合作模式的海岛农村转移劳动力再就业培训研究--以洞头县为例,於佩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L2012A030基于体教结合视角下的退役职业运动员再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浙江省退役职业运动员为个案,许为东,嘉兴学院L2012A031产业结构调整下促进高职生就业研究,傅琼,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32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扶持体系研究,洪琳,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33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现状研究,汤国英,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34乡村旅游开发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研究--以义乌为例,李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35人才供需平衡促进大学生就业--以嘉兴商贸流通业为例,项捷,嘉兴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36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研究,林海斌,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37就业文化研究--以杭州市为例,陈旦秋,杭州就业管理服务局L2012A038“两创”战略下的绍兴创业型城市建设研究,吴永生,绍兴市就业管理服务局L2012A039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王丁路,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社会保障L2012B001 基于IPD背景下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构建中政府责任的研究,张盈,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L2012B002 浙江省水库移民养老问题研究,陈海生,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L2012B003 浙江省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进程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证分析,毛通,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B004 社保基金管理风险控制研究,徐冯璐,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B005 构建农村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研究,郭玲,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B006 基于医疗保险对家庭消费影响研究--以浙江为例,张少华,浙江理工大学L2012B007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预测预警系统的研究,徐磊,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2B008 对我国运动员的社会保障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项蔓,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2B009 激励相容约束视角的我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构建,崔庆,浙江外国语学院L2012B010 浙江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孟晋霞,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B011 浙江省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研究报告,朱俊华,浙江鑫旺矿业集团有限公司L2012B012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社区养老保障的优势与发展路径,肖娟,浙江工业大学L2012B013创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工作的思考,吕美忠,东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B014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保值增值研究,卢纯佶,东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B015浙江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运行情况研究,方科,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养老保险处L2012B016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及基金平衡研究--以宁波市为例,戚伏堂,宁波市养老保险管理中心L2012B017 对加强社保基金阳光监管的对策研究,杨旭明,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B018 浙江省社会保障“一卡通”应用研究,周翠元,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L2012B019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与城乡居民和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并轨的可行性分析,裘凯音,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3.职业能力建设L2012C001 浙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以萧山地区为例,廖君,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L2012C002基于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杨玉泉,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L2012C003 高等教育国际化视域下的翻译类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胡囡囡,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C004 提升高职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探究,贾丽君,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C005 高职教育区域性技能人才整合开发的系统性研究,陈民,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C006 面向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育游戏研究,傅晶,浙江理工大学L2012C007 服务业技能人才专业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为例,林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L2012C008技能与人格培养相融合的高职营销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朱伯伦,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09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研究,颜碧宇,温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0 杭州中小制造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杨国强,杭州市轻工技工学校L2012C011 大学生公共就业培训服务均等化的对策研究,付姝兰,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2 基于群岛新区背景下的舟山海洋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杨奇美,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3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与质量监控研究,林海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4 台州产业结构与高等职业教育结构的互动效应研究,张三,台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5 基于隐性知识管理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研究,夏天,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6 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孙建军,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7 面向智慧城市建设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陈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8 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张启富,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9 提升职业能力促进技能成才创新培训模式研究,叶旻,浙江公路技师学院L2012C020 城市化进程中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化”的对策研究,张英,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L2012C021 基于职业能力建设探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庄永达,宁波大学L2012C022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以中国美院为例,郁新亚,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3 校企合作视阙下浙江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实践研究,葛军燕,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4以评价为手段的高职综合实践项目化教学质量监控探索,沈建国,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5 基于职业生涯辅导师制度的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韩艳,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6 基于杭州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研究,陈立旦,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7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赵艳丹,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8 汽车金融服务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吴庆念,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9 基于校企合作体制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黄象珊,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0 浙江省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汪永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1 职业技能鉴定的探索与实践--以汽车营销员为例,童旭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2 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研究--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方军霞,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C033 产业升级背景下温州市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研究,钟小娜,温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2C034 退役士兵就业能力培养研究--以高职院校为载体,徐娜,温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2C035 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吕凤军,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6 汽车服务企业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研究,郭宏伟,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7 基于现代生态学的汽车服务企业高技能人才整体开发研究,张杰,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8 基于以信息化为主线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1320”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孙秋高,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9 保安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构建研究,张绪梁,浙江警官职业学院L2012C040 涉外护理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研究,张艳萍,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41 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培训政策研究,韩娟,浙江财经学院L2012C042 职业素养视角下的窗口行业礼仪培训体系构建研究,张淑英,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43 浙江省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胡晓敏,浙江工业大学L2012C044 基于“集群效应”的工学结合实效模式构建及运转探索--以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为例,张素颖,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45转型升级背景下浙江高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朱一佳,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L2012C046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潘亚儿,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47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研究,吕杰林,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48 基于胜任力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某高职学院餐饮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例,胡叶茂,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49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背景下义乌国际性旅游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佘曙初,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50 体育锻炼行为对职业能力影响研究--以浙江省为例,许锁迪,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2C051 国家新职业标准开发与研究--以龙泉青瓷为例,蔡志阳,丽水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L2012C052 加强本土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和研究,马金德,杭州市余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C053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衢州市为例,王国忠,衢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4.收入分配及劳动关系L2012D001职工收入公平感与组织稳定的结构研究,胡坚,浙江理工大学L2012D002城镇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周琼,绍兴文理学院L2012D003基于财务绩效视角下职业年金DB模式与DC模式比较及应用对策研究,周艳,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2D004基于岗位绩效的劳务派遣工薪酬问题研究,姚钟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05慈善事业在收入分配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吕鑫,浙江工业大学L2012D006最低工资对浙江省农民收入的影响--兼论收入效应的城乡差异,刘恩猛,中国计量学院L2012D007关于基层欠薪防控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余瑞,象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D008劳动关系相关法学概念辨析--以劳动法律关系二元结构为视角,金荣标,浙江丽水广播电视大学L2012D009员工满意视阈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以浙江民营企业为例,邹非,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10浙江民营企业劳动关系隐性冲突研究--基于员工沉默行为的视角,佟雪铭,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2D011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民营企业员工满意度研究,马正义,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L2012D012浙江劳动关系和谐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李宏宇,宁波大学L2012D013协商民主视角下劳资利益表达机制研究,封红梅,宁波大学L2012D014构建浙江省出租汽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的长效机制研究,边浩毅,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15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与城市融入研究,舒岳,丽水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16浙江省行业劳资集体谈判研究,胡靖春,浙江工业大学L2012D017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支持体系构建研究,徐晋,浙江工业大学L2012D018企业劳动关系动态预警和分级响应机制研究,施卓晨,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19基于社会资本视域的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建构策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胡洪彬,浙江旅游职业学院L2012D020民营企业家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理念认知及行为选择--以宁波为例,吴小蕾,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21转型升级背景下浙江服务外包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顾玲妹,嘉兴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22社会责任标准(SA8000)与义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朱简,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23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转向及秩序构建--以浙江省劳资群体性事件为例,宋红岩,浙江传媒学院L2012D024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探索和实践--以慈溪市为例,周干尔,慈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D025加强基层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陈建兴,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D026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情况的调研报告--以衢州市为例,陈连金,衢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资助项目:5.浙江家庭服务业问题研究L2012E001 浙江家庭服务业的需求空间、现实困境、制度安排及发展趋势,徐建军,宁波大学L2012E002 浙江家庭服务业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朱红缨,浙江树人大学L2012E003 浙江省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基本状况研究,赵逸斌,杭州就业管理服务局L2012E004 家庭服务业经营管理模式转型研究,方义桂,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2E005 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工伤保险权利及其实现--基于杭州家政市场的调查与分析,高周荣,浙江工业大学L2012E006 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劳动权益立法保护模式选择研究,周述荣,嘉兴学院文法学院L2012E007 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素质提升问题研究,于海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E008 浙江发展月嫂服务业的对策研究,胡晓东,杭州市江干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E009 家庭服务业项目开发视域下的体育与健康咨询服务体系构建研究,黄国平,宁波大学L2012E010 京沪家庭服务业发展经验对浙江的启示,严先锋,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二、公共行政和人才人事类(省人科所立项名单)(一)一般项目:1.公共行政管理与公务员队伍建设R2012A001杭州市城乡人力资源一体化开发研究,王加良,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2A002 12333公共服务热线品牌塑造研究,沈珏,杭州市劳动保障咨询服务中心R2012A003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统筹城乡工会帮扶网络研究,薛圣白,杭州市总工会R2012A004 政府化解网络舆情能力研究,刘召靖,浙江工业大学R2012A005 基于心理资本视角的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王尧骏,浙江理工大学R2012A006 高校创业教育社会价值的回归研究,杨勐,浙江理工大学R2012A007 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研究,邬红波,宁波大学R2012A008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研究,郁峰,中国计量学院R2012A009 网络时代的政府公共危机处理能力研究,朱丽峰,浙江传媒学院R2012A010大学校园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以及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裴剑平,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11 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均等化研究,林依娴,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12区域产业结构变迁背景下技术应用型人才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构建,吴佳瑜,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13转型时期政府治理结构变革中的行业协会职能发挥研究,白峰,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2A014 食品安全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朱金福,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15 网络危机传播与地方政府应对策略研究,温敏,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16 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研究,邵阳,温州科技职业学院R2012A017 区域动态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陈亮,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18 科举考试回避制度及其对现代公务员招考的借鉴价值研究,刘希伟,杭州师范大学R2012A019浙江省乡镇公务员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应激励机制的构建,杜熙垚,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20 公务员结构化面试信度实证研究,邵锦平,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人才与人才队伍建设R2012B001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研究,钱逸昀,浙江工业大学R2012B002 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开发模型与实证研究,陈晶晶,浙江工业大学R2012B003 高校校办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人力资本运营研究,郭振华,浙江工业大学R2012B004 促进知识型员工人才队伍稳定的对策研究,邱晓雯,浙江工业大学R2012B005 校企联合培养旅游本科人才的实践研究,宋国琴,浙江工业大学R2012B006 浙江企业家跨国并购能力提升研究,贺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R2012B007 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朱麟飞,浙江理工大学R2012B008 浙江省服装企业版师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夏帆,浙江理工大学R2012B009浙江省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的对策研究,邵慰,浙江财经学院R2012B010高等教育国际化影响企业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包晓峰,浙江传媒学院R2012B011宁波市金融业对英语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分析,罗丽莉,浙江万里学院R2012B012浙江省中小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章迪平,浙江科技学院R2012B013经管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赵晶,浙江外国语学院R2012B014浙江金融人才需求分析研究,姚星垣,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2B015基于企业需求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唐春宇,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2B016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何学军,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17 转型升级变迁下高技能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陈晓宇,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18 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对我国的启示,王珏,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2B019 浙江国际旅游传播人才需求特征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李敬科,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2B020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法与实证研究,丘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2B021 浙江省民航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宋静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2B022 高职院校数字多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陈律薇,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23 艺术设计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研究,陈秀,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24 基于创新思维能力与训练基础上的高职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蓝少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25 经济转型期中小科技企业的团队建设研究,黄秋华,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26 产业调整视阈下人才队伍建设实证研究,周鸣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27 创新型高技能人才能力内涵研究,杨侃,浙江艺术职业学院R2012B028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研究,周春芬,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2012B029 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建斌,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30 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郑荷芬,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31 杭州市技能型动漫人才培养研究,黄璐,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32 中高职一体化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王丽霞,杭州职业技术。
基于体制机制创新的乡镇政府治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以衢州乡镇模块化运行机制创新为例
![基于体制机制创新的乡镇政府治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以衢州乡镇模块化运行机制创新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308c667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4.png)
基于体制机制创新的乡镇政府治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以衢州乡镇模块化运行机制创新为例李小园(衢州市委党校,浙江衢州324000)[摘要]职责与权力、资源配置的失衡,是制约乡镇基层政府运行和治理能力提升的体制症结。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需要纳入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来审视。
浙江省衢州市的探索实践表明,在现有宏观体制环境下,聚焦条块体制和科层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构建新的运行机制,全面整合乡镇治理资源,以综合性团队协作替代条块分割的专业化科层管理,是提升乡镇政府治理能力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体制机制创新乡镇政府模块化运行机制治理能力[中图分类号]D625[文献标识码]A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如何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变革趋势,积极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创新,提升基层政府治理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乡镇政府构成了基层治理结构的核心。
提升乡镇政府的治理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环节,对于国家目标的最终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乡镇治理能力的提升,又涉及到国家治理制度安排的诸多方[文章编号]1671—2803(2021)01—0097—07面,乡镇基层治理存在的种种问题,更是国家治理制度体系诸多内在矛盾、问题在基层治理过程中的集中反映。
因此,乡镇体制改革和乡镇政府治理提升,不能就事论事,局限于乡镇政府自身的治理结构来寻找突破,而必须将其纳入整个国家治理体系来审视,找到改革创新的现实路径。
近年来,浙江省衢州市推进的乡镇模块化运行机制改革,在多方面涉及到了乡镇体制机制的创新,为探索新形势下基层治理体系的创新,特别是基层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收稿日期]2020—12—10[作者简介]李小园,浙江省衢州市委党校教授・97・的现实路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乡镇政府的现实角色与基层治理体系创新的核心议程乡镇体制改革的现实路径以及基层治理难题的有效破解,一直是国内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领域学者广泛关注的重大现实课题。
浙江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之新思考
![浙江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之新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e9f50755acfa1c7aa00ccde.png)
就 。综合 分 析 , 中一 个 重要 的原 因 在 于 大 力 推 其
进所 有制 改革 , 进行 制度创 新 。足 见 , 革 开放 以 改 来, 浙江经 济 的快速 增长 、 所有 制结 构 的巨 大变 化 是 与 民营 经 济 快 速 发 展 紧 密 联 系 在 一 起 的。然 而, 随着体 制先 发优 势弱化 和全 球化 竞争 加剧 , 民 营企业 亟待 培 育 创 新 能 力 。为此 , 者 对 浙江 民 笔 营企业 的创 新 发展进行 新 的思 考 。
初, 浙江省 公有 经济 占主导 地位 , 民营经 济进 入 初 创 时期 。17 9 9年 , 省 G P为 1 3 7亿 元 , 中 全 D 2. 其
公有 经济 增 加值 16 7亿元 , 公 经 济 增 加 值 仅 1. 非
20 00年分别增长 39倍 和 0 6倍 ; 、 . 资产总值分 别为
与 19 年 相 比 , 91 浙江 省经 工商 登记 注册 的个体 工
商 户户数 增加 了 6 4万 户 , 增长 了 6 % , 4 从业 人 数
增加 了 16万 人 , 长 了 8 、 % ; 工 商 登 记 注 2 增 06 经
册 的私 营企业 个数 增加 了 1 . 3 6万个 , 长 了1 、 增 24
先 导 型和 制度 创 新 先 导 型三 种 创 新 发 展 模 式 。 浙 江 民 营 企 业 的 创新 发 展 提 供 新 思路 。 为 关 键 词 : 营 经 济 ; 江 民企 ; 营 企 业 创 新 ; 新发 展 模 式 民 浙 民 创 中图 分 类 号 : 2 6 5 1 7 . 7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l 2 l ( 0 8 0 0 2 0 1 7 一 7 4 2 0 ) 3— 0 1— 6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的若干意见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的若干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a80d4dc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63.png)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共浙江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04.02.15•【字号】浙委[2004]4号•【施行日期】2004.02.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个体工商户正文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的若干意见(浙委[2004]4号2004年2月15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加快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促进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的重要意义和要求1.民营经济是浙江的优势和活力所在。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除国有及国有控股、外商和港澳台商独资及其控股以外的其他各种所有制经济。
改革开放尤其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以来,我省个体私营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步伐加快,共同推动了民营经济竞争力的显著提升,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民营经济已成为我省体制机制优势的集中体现和最具活力的经济成分,在浙江由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转变、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跨越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浙江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新阶段,民营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国际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我省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民营经济发展带来了有利的时机和广阔的空间。
但随着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的变化,我省民营经济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日益突出,资源和环境制约的问题不断显现,保持原有竞争优势的压力越来越大。
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事关全局的战略高度,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
区域资源配置能力整合与制度创新——以浙江为案例的研究
![区域资源配置能力整合与制度创新——以浙江为案例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6093188e53a580216fcfe1b.png)
代, 浙江 的专业 市场 呈现 了加速 发展 和规 模 扩张 。 9 7 , 江省 l9年 浙 已有各 类 消费 品和 生 产 资料 交易市 场4 8 个, 场 经营 户7 .. 48 进 45 - 5
户, 全年成交额2 9亿元, 78 其中成交额超亿元市场3 9 连续多年 1 个, 创市场成交额和亿元市场数全国第一。 专业市场有各种类型, 有以 供应原材料为主的, 有以销售乡镇企业的产品为主的, 有的是既供 给原材料又销售本地产品的。 至此, 淅江绝大多数消费品和生产资
、 、
、
。
,
劳动力迅 速 转移 到 工 业 和 第三 产 业 推动了浙 江 工 业 化 和城 镇 什
,
对全 省的山区 水 域 滩涂 等 也实行 了开 发 性 生 产 的联 产 承 包制
、 、
,
,
每 带
一
~
批 原 先 发 展 水 平 低 的县
使大批 劳动 力开 始 转移到造林 养殖 等开 发性 生 产方面 促 进 了多
: ,
城镇 集付
: 的乡镇:
耐苗 的 汪
改革首先在农 丰 寸
3 以 推 进 承 包制为突破 口 , 探 索农 业 和非农 产 业 发展 的新 体 箭
.
友村 T q p 得 蹦 汛 谈
创新 1 9 7 9 年 浙江 农村的干 部和农民积到户 包 干 到 户 为 主 要 形 式 的 家庭联 产承 包 责 任制 揭 开 了农 村改
、
,
种经营 的发展 。
面, 迈 出了相应 步子 , 都 这都 为浙江 建设 适 应市 场经 济的 资源配 置 体 系发 挥了积 极作 用。
2市场 向规 范化 、 . 开放 型 方 向发展 。 1 9 年起 的整 个 9 年 从 9i O
贾生华教授介绍
![贾生华教授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13103e3240c844769eaee80.png)
贾生华教授介绍个人简历:贾生华,男,1962年1月生于陕西延长县。
1989年6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系,获博士学位。
1989~1993年在西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任教。
1993~1994年在德国吉森大学进修。
1995年回国后到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任教,1996年晋升为教授。
1997年在德国波恩大学从事合作研究。
1997年入选原国家土地管理局首批跨世纪人才,1998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
1999年晋升为博士生导师。
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1年晋级为浙江大学二级教授。
行政职务:1999年—2009年担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期间兼任浙江大学工商管理系主任(1999—2002年)和浙江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1999—2002年)等职务。
2009年至今,担任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浙江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2001年至今,担任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企业投资研究所所长。
学术职务2005年至今,担任浙江省房地产业协会房地产研究分会常务副主任。
2006年至今,担任浙江省高级经济师协会建筑与房地产专业委员会主任。
2010年至今,担任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2007年与全球十几位著名华人不动产学者共同发起成立了“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并担任学会常务理事、副主席。
2011年4月作为年会主席,在杭州主办了“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2011年会”。
2008年至今,担任中国高等院校房地产学者联谊会理事。
2011年入选联谊会主席团成员。
企业职务教学工作:2005年以来,先后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开设了《经济学》、《企业管理学》、《不动产投资分析》、《经济理论前沿》、《管理理论专题》等课程,目前主要承担研究生、MBA和EMBA研究生的《管理经济学》教学任务。
截止2010年底,已经累计指导博士生、硕士生、EMBA、MBA、ME、MPA 和论文硕士等各类研究生300余人。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表彰2006年度全省党政系统优秀调研成果的通报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表彰2006年度全省党政系统优秀调研成果的通报](https://img.taocdn.com/s3/m/a8cc862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68.png)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表彰2006年度全省党政系统优秀调研成果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共浙江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08.06.09•【字号】浙委办[2008]48号•【施行日期】2008.06.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其他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表彰2006年度全省党政系统优秀调研成果的通报(浙委办[2008]48号)各市、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属各单位: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评选2006年度全省党政系统优秀调研成果的通知》(浙委办[2007]42号)精神,经逐级评审,共评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典范——关于义乌发展经验的调查报告”等优秀调研成果65篇(见附件),现予以通报表彰。
希望获奖单位和个人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多出成果、多出精品,为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调查研究部门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积极探索新时期调查研究的特点和规律,着力提高调查研究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为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附:2006年度浙江省党政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8年6月6日附:2006年度浙江省党政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5篇)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典范——关于义乌发展经验的调查报告(省委办公厅舒国增等)2.关于在我省开展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的调研报告(省发改委姚作汀等)3.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建设(省委政法委课题组)4.杭州市青年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实证分析(杭州团市委董悦)5.“浙中城市群”建设与发展若干问题的调查研究(省委党校陆立军)二等奖(10篇)6.关于我省流动人口若干问题的调研报告(省政府办公厅潘捷军)7.农村土地制度市场化改革的障碍与对策研究(衢州市委政研室徐延山)8.浙江省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与对策研究(省国土资源厅王松林等)9.具有浙江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研究(省科技厅蒋泰维等)10.浙江生态省建设中的水资源补偿机制研究(省物价局柳萍等)11.关于创新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对策研究(省政府研究室陈广胜)12.关于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省人事厅陈仲方等)1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民俗文化传承(省委宣传部童芍素等)14.从“民主恳谈”到“参与式预算”——基层民主的温岭模式调查(温岭市委宣传部曹鸿等)15.关于有效控制海洋捕捞强度、继续做好渔民转产转业的调研报告(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蔡洪法等)三等奖(20篇)16.关于我省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落后生产能力的调研报告(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叶子挺等)17.浙江省异地商会党建工作调查及思考(省委组织部课题组)18.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努力构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衢州市委厉志海)19.关于“八郑规程”的调查与思考(绍兴市纪委史济锡等)20.关于浙江省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调查及对策建议(省社科院杨建华等)21.宁波市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研究(宁波市委政研室课题组)22.浙江省块状经济发展报告(省经贸委丁耀民等)23.关于我省城镇养老服务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的调研报告(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韩春根等)24.实施旅游国际化战略,加快旅游目的地建设研究报告(省旅游局纪根立等)25.以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为抓手,全面提高我省领导干部应急管理的能力(省委党校吴锦良)26.对浙江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省委办公厅王文滋)27.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研究(省卫生厅李兰娟等)28.“庆元模式”对服务型政府建设和乡镇体制改革的启示(省委党校何显明等)29.发挥公共财政作用,推进科技自主创新(省财政厅课题组)30.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责任、地位和作用(省委统战部课题组)31.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省政府办公厅施清宏)32.关于全省法院努力实践“三项承诺”的调研报告(省法院包祥水等)33.关于浙江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省法制办周小平等)34.从我省地方立法民主实践探索推进地方立法民主化的对策(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李步星等)35.《浙江省殡葬管理条例》立法质量评估报告(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丁祖年等)优秀奖(30篇)36.浙江省涉外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调查(省知识产权局陈小英)37.2006年浙江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研究(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施幼薇等)38.台州政府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研究(台州市委张鸿铭)39.浙江省民营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以台州为例(台州市委政研室郑楚森等)40.浙江省政府外债负担问题研究(省财政厅课题组)41.关于乡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的现状与思考(省委宣传部沈立江等)42.提升合作经济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省农办邵峰)43.生态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划关系研究(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刘亭等)44.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研究(人行杭州中心支行课题组)45.浙江省慈善事业发展调研报告(省民政厅吴桂英等)46.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趋势与浙江城市化战略调整(嘉兴市委办张才方)47.缓解我省小企业融资难的几点思考(省中小企业局吴家曦等)48.浙江省软件产业发展前景及对策建议(省信息产业厅高鹰忠等)49.浙江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调研报告(省工商联课题组)50.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人口和产业集聚、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调研报告(省农办王良仟)51.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丽水市委政研室李华)52.关于外来流动人员信教问题的调查与思考(省委统战部课题组)53.全省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调研报告(省林业厅陈铁雄等)54.推动全民创业,实现富民强市(绍兴市委政研室、市府办谢卫星等)55.完善村级治理机制研究(绍兴市委组织部方建平等)56.对浙江工业产业竞争力的调查与分析(省经贸委陈卫东等)57.构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省政府参事室调研组)58.打造浙江省文化创意中心区的调研与建议(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朱李鸣等)59.浙江经济增长与三大需求关系的初步分析(省发改委钱建鑫等)60.现代化进程中温州农民的社会分化问题分析(温州市农办谢小荣)61.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问题研究(省委组织部课题组)62.金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创新调研报告(金华市委政研室胡新民)63.吴兴区关于构建新型困难群众救助体系的调查报告(吴兴区政府施根宝)64.关于推进“海上法治”的调研报告(舟山市“推进‘海上法治’”课题组)65.关于政府行政成本的调查和思考(省审计厅调研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民营企业机制体制创新研究Innovative research for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Zhejiang Province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浙江民营企业发展迅猛,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摇篮。
这种经济形态具有轻盈灵活,反应迅速的特点,但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也遇到了巨大的瓶颈,这种瓶颈问题归结起来是产业升级的问题。
如何实现产业升级,需要透视浙江民营企业机制体制的内涵,探究过往快速发展的优势所在及目前的瓶颈,从而发展浙江民营企业机制体制创新的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民营企业机制体制产业升级家族企业改革开放3O年,浙江一直是全国经济增长最快、发展态势最好的省份之一,民营企业也逐渐成了浙江省经济的主体。
目前浙江民营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缺少像华为、美的和TCL等领军企业。
目前浙江的民营企业已经到了新的门槛,这种时代背景下,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从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到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生产方式的产业升级,成为破解中浙江民营企业经济瓶颈的关键途径。
只有研究机制体制的优势与瓶颈,实现民企机制体制创新,才能实现产业升级,使浙江省民营企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重要竞争力量。
一、历史发展中的浙江民营企业体制机制优势分析1.能够敢为人先的市场精神浙江人自古以来经商意识强烈,加上沿海一带“手工商业”的传统,秉持“敢冒风险,勇于创业”的信念闯入了此前禁止私人从事的工商业领域。
凭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精神,浙江的民营企业家点燃了中国民营经济的燎原之火。
其次,浙江商人思维灵活,市场敏锐度极高,对市场获利机会具有很强的洞察力。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第一代创始人凭借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以及发现机会后迅速行动,坚决排除万难的“实干精神”,使的企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2.高度凝聚力的群体关系浙江民营企业的起源基于某个区域群体,群体的个体非常注重血缘和地缘关系,这种群体关系移植到企业内部成为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对企业成员天然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另外它对企业内部成员也是一种软性的激励约束机制。
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外部市场信用缺失的情况下,浙江的民营企业将这种基于血缘和地缘的群体文化内化为企业文化,形成很强的凝聚力和忠诚度,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3.关系清晰、结构简单的产权安排浙江的民营企业属于市场导向型,是市场机会下形成的组织主体。
因此,浙江民营企业的体制是自发形成的体制结构,它相比政府主导下的“苏南模式”产权清晰、结构简单,整个创业团队和外部界定清晰,对民营企业激励很大,促进了浙江民营经济的增长。
浙江的民营企业在对市场的逐利中成长起来,具有形态轻盈、机制灵活、决策效率高等特点。
民营企业在成长初期,逐渐形成适合当时企业形态的决策方式,集权式的高效决策与成员的参谋相结合,使企业经营所需的决策效率和执行力得到有力保证。
4.朴素实用、决策灵活的家族治理浙江民营企业主要是以千家万户自发创办家庭作坊的形式逐步发展起来,传统型家族企业具有产权稳定、决策灵活、领导层内部一致等优点,在创业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非常有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种朴素实用、决策灵活的家族治理也成功契合了企业初创和成长阶段的实际需要,其体制机制优势蓄势凸现。
另外家族治理在企业成长初期和外部环境不成熟的情况下非常有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1)有利于资源获取:在中国市场经济不健全,外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企业只能通过家族途径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资源。
2)节约了交易费用:家族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避免了职业经理人的用人风险,并节约了交易费用。
3)节约了管理成本:由于家族与企业合一,家族管理与企业管理重合,因此家族企业不需要各种企业管理制度,只需直接借用家族管理的低成本管理资源。
4)家族企业是为了带领家庭脱贫致富而创业的,因此经营目标清楚非常明确,利大大干,无利不干。
二、当前背景下的浙江民营企业体制机制瓶颈分析当前环境下,浙江民企在发展中遇到了诸多问题:血缘关系依然强于契约关系而居主导地位;股权、期权等长期激励的比例明显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历史证明,外部环境既定情形下,民营企业内在体制机制的活力水平,直接决定了其能整合多大的社会资源,成就多大的事业。
1.理念意识层面(一)传统家庭观念和治理观念的影响受传统的儒家文化和家庭观念的影响,浙江民营企业对家庭高度认同, 而对社会和组织的认同感淡薄。
造成很多家族企业主不肯将企业向社会开放,很难接受将自己的财产交给外来的职业经理人管理,宁肯高负债, 也不出让股权,宁肯管理效率低也不聘请外人进人等等。
由于存在这种治家或治国的心态,使企业表面上建有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但实际运行中难以真正落地,进而表现为原有机制活力逐渐消退。
(二)企业家精神的薄弱浙江民营企业主具有很强的商业才能,但是普遍不具备企业家精神。
在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完成了原始积累后,开始满足于现状,产生了“小富即安”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成长的动力。
另一方面,目前在前台的浙商依然以第一代企业家为主,他们有悟性和行动力,但缺少现代知识框架,大脑没有经过现代化改造,尚未实现从“商人”到“企业家”身份的转型。
2.体制机制层面(一)产权安排随意粗糙浙江很多民营企业的产权只是形式上“明晰”,但实际含糊,部分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建立起来的民营企业在,产权在家庭或家族内部成员之间并无严格界定。
这种含糊的产权结构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最终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隐患。
很多浙江民企的产权虽然实行了一定程度的多元化,但由于这种多元化的不彻底性和不规范性,导致多数流于形式。
如企业主随意地将股权赠予职业经理人,但由于缺少对收益对象的合理评价,以及监督和约束机制的不健全,使得所有者不敢真正开放产权,利益主体无法真正享受到产权收益,股权赠予最终没有落向实处。
(二)治理结构不甚科学很多浙江民营企业治理结构并不完善,所有权、控制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离。
企业各利益相关者没有形成权利的相互制衡关系,或权力制衡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其职能由大股东一手控制,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
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一方面是由于观念的问题:即不愿放手。
另一方面是由于信任的问题:即不敢放手。
治理结构的不科学,导致决策机制存在缺陷。
随着浙江民营企业规模的扩张、经营管理范围的拓宽,无论是技术、产品, 还是市场、融资等方面,均超出了企业主的所拥有的经验积淀和知识准备。
但目前很多民营企业内部仍没有基本的决策约束程序,大部分决策由民营企业主直接做出。
个人集权式的决策虽然效率高,但缺乏民主性和科学性,比较随意而且容易失误,已经无法适应大企业稳健发展的要求。
(三)家族管理弊端明显当前背景下家族企业最大的弊端在于其封闭性,这种封闭性体现在对外来文化、资本和人力资源的抵制。
首先,它不利于实现资本的联合及规模经济效益的获得,使企业无法获得社会资本。
其次,外来职业经理人进入企业后会面临来自很多家庭成员的排斥,难有真正作为。
最后,家族企业刻意保持企业内部信息的隐秘,导致与外界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正常的金融渠道融资比较困难。
另外,随着家族企业的规模扩大,家族和企业开始分离。
原本的家族企业是个非契约化的组织,企业的凝聚力依赖基于血缘的信任关系,缺乏契约化的利益共享机制。
这种企业凝聚力在发展期能起到很强的作用,但随着家族和企业的分离而逐渐丧失。
企业后期需要整合和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法制精神、契约精神变得愈加重要。
当家族无法实现这种关系的转型时,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创新会遭遇瓶颈,另外企业内部容易形成分歧,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
(四)管理制度体系粗放落后浙江民营企业规范管理体系建设的落后主要由于: 1)高度集权的决策方式使企业管理制度上有太多企业主的个人意志,而民营企业主行为与观念随意性往往是管理制度无法有效实施的重要原因。
2)民营企业主高度重视业务管理和业务开拓方面的投入,却因为职能管理的经济效果很难直接体现而忽视制度的精细化规范化建设。
3)很多企业虽然认识到了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也建立了先进的管理制度,但整体效果水平一般。
这一方面固然有急功近利,套用管理模式的原因,但更关键在于执行力尤其是中层的执行力弱。
三、深化民营企业体制机制改革的对策和措施当前,浙江民营企业要继续保持活力,实现新的历史性飞跃,必将更多地依靠体制机制创新,变“曾经先发”为“再度领先”。
1.转变观念,培育企业家精神浙江民营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突破当前内外部环境的困扰,广大民营企业业主必须持续提升认识层次和理念高度,努力使自己成为具备现代企业精神的企业家。
广大民营企业业主要从“老板群体”向“企业家群体”提升与发展。
民营企业业主的认识、理念决定着企业的行为与能力,他们的追求和抱负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水平。
2.产权安排与治理结构创新从国际经验看,家族式管理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企业管理的自然形态,它将长期存在。
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更多的大中型企业选择了开放股权结构,实现资本社会化,引入现代企业职业经理制,形成科学的治理结构,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企业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中,民营企业应该从实际出发选择自己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目前大致有三种模式可供探索实践。
一是大中型民营企业可以积极创造条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形成多元的产权结构、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科学的决策机制。
二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应该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用技术、专利、商标等参股,推进知识产权资本化,促进企业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也可以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以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供担的联合体。
三是有优势的民营企业既可以通过产业链延伸和整合、控股经营,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如此等等。
总之,不同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都需要通过改革和创新,建立和完善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与国际惯例接轨和企业实际相匹配的体制机制。
3.加强管理,打造企业品牌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全球化竞争的压力,面对起伏动荡巨大的原材料成本和节节攀升的人力成本、营销成本、企业“向管理要效益”已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只有把管理当作修炼和提升内功的法宝,才能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企业管理工作涉及面很广,包括计划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人事管理等诸多方面。
另外,要重视品牌文化建设,尤其要加强创新文化建设,这将是浙江民营企业最终也是最重要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1]赵降英,吕一军,中国民营企业制度变迁研究,社会主义研究,2004,No.153。
[2]牛海鹏,周宏,论民营企业管理创新与政府管理制度创新,工会论坛,2002,Vol.8 N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