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康复,让患者活出尊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精神康复,让患者活出尊严

作者:姚贵忠

来源:《心理与健康》2017年第05期

根据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算,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超过1亿人,其中1600万人是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他们饱受疾病折磨,也给家人带来无尽苦楚。

近期,各地连续发生多起精神病人伤人事件,引起社会热议。但大家的关注更多还是停留在“精神病人”字眼上,有人甚至因此更加歧视精神疾病患者。一边是疾病导致的功能衰退,一边是社会的排斥和不理解,这些都让精神疾病患者难觅归宿。

精神疾病患者需要融入社会,被常人接纳和包容,这些离不开专业的治疗。为了减少病情波动,患者的治疗分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三个阶段。急性期,患者主要在医院接受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对症治疗,控制症状。出院后,患者、家属、医生、社区能做些什么?如何给患者建立良好的康复环境?

之前说到,药物治疗的目标是消除症状,但康复的目标是帮助患者能够更有尊严地活着。这两个目标实际上是不完全一致的,是有冲突的。有些患者虽然病好了,但是不能有尊严地活着,他们没有社会生活,没有家庭生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康复的概念超越了医学的概念。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职业康复等,这些都是康复训练所涉及的。

康复训练从什么时候开始?

有些治病的措施看起来是治病,实际上是损害了患者的功能,影响了康复。比如在发病的急性期,医生过度注重疾病的治疗,下“重”药,患者服药后昏昏欲睡,病情虽然控制了,却影响了康复。当患者度过了急性期,处于维持治疗阶段,如果用大量的药也会有很多的副作用,患者不能上学、上班,不能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

所以,尽可能地保持患者的社会功能,不能为了治疗让其以前所具有的功能退化。医生该如何把握用药量?每个病人的平衡点在哪里?这是对医生的考验。精神科医师在进行患者急性期治疗的同时,就应该更多地关注后期康复。

康复处方如何开?—医生这样制定康复计划

康复计划的制定首先要对患者作全面的评估,评估有其流程和格式,主要涉及八个领域。

● 精神状态。患者有哪些症状,治疗效果如何,是否有复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