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湿疹临床路径
![湿疹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0e107bc09ec3d5bbfd0a7419.png)
湿疹临床路径(2012年版)(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湿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在早期或急性阶段,患处有成片的红斑,密集或疏散的小丘疹,或是肉眼难见的水疱,严重时有大片渗液及糜烂;在亚急性状态,渗液减少及结痂,患处由鲜红变暗红,没有大片的糜烂;在慢性状态,渗液更少或完全干燥而结痂,往往和鳞屑混合而成鳞屑痂,患处颜色更暗或是发十色素沉着,有时色素减少,在皮纹尤其运动程度较大的部位容易发生裂口,长期摩擦搔抓能引起显著的苔藓样化,和神经性皮炎(慢性单纯苔藓)不易区别。
湿疹常有多种形态,容易减轻、加重或复发,边界一般不太清楚。
皮疹容易发生于两侧并或多或少的对称,根据急性或慢性程度而有红斑、丘疹、水疱、糜烂、鳞屑、痂、色素增加或减少、皲裂或苔藓样化等不同的表现,其中数种表现往往混杂在一起,有时先后发生。
如有继发性感染,还可有脓疱等皮损。
慢性湿疹往往是由急性湿疹经过亚急性阶段转变而成,但这种变化过程没有明显的界线,可同时存在着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的表现。
有些病人的初起皮疹已经是慢性湿疹。
急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红斑、散布或成群的红色丘疹、肉眼难见的水疱,有继发感染时可起脓疱,严重时渗液较多,露出红润潮湿的糜烂面。
急性湿疹可以长久不愈而成亚急性,或是皮损消退后复发。
亚急性湿疹的渗出液减少,表面结痂,且鳞屑较多。
慢性湿疹可由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变成,渗液已消失,但有苔藓样化及鳞屑痂及色素性变化,剧痒引起强烈搔抓可以以继发化脓性感染。
皮损的部位不定,可为局限性,也可弥漫散布于全身各处,在不同部位可有不同的表现,例如,头皮湿疹常因化脓性感染而有脓疱疮样厚痂,而部湿疹往往是成片红斑或分散的水疱丘疹,成年男人的胡须处湿疹可像须疮,躯干湿疹常是红斑鳞屑性;乳房湿疹最常见于妇女尤其喂乳母亲,奶头容易皲裂而疼痛;手掌及足底的慢性湿疹因角化过度而像胼胝,皮纹处容易裂开而成皲裂性湿疹;发生于肘窝及腘窝的肢体湿疹常是慢性湿疹,而发生于小腿的坠积性湿疹常是静脉曲张综合征的一种表现。
臁疮(下肢溃疡)中医临床路径
![臁疮(下肢溃疡)中医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cc39137102768e9951e73833.png)
臁疮(下肢溃疡)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下肢溃疡的患者。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臁疮(TCD编码:BWC1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下肢溃疡(ICD-10编码:L97.X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及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李曰庆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现代创伤修复学》(付小兵、王德文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臁疮(下肢溃疡)诊疗方案”。
臁疮(下肢溃疡)临床常见证候:湿热毒蕴证湿热瘀阻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臁疮(下肢溃疡)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臁疮(下肢溃疡)。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臁疮(TCD编码:BWC180)和下肢溃疡(L97.X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糖尿病,血糖控制稳定者,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电解质。
(3)心电图。
(4)胸部 X线片。
(5)凝血功能。
(6)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7)疮面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
(8)双下肢静脉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局部组织病理学检查、病变部位 X线片、双下肢动脉超声、双下肢血管造影、超声检查(肝胆胰脾肾)、血沉、抗结核抗体、过敏原筛查、肌电图检查、经皮氧分压测定、多普勒血流仪测定等。
湿疮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湿疮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疗效总结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fb6efd1192e45361166f580.png)
湿疮(湿疹)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疗效总结分析报告—、基本情况湿疮(湿疹)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临床路径之一,从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医院皮肤科开展了湿疮作为临床路径的临床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37例,平均治疗日13.7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或免煎剂,口服中成药,静脉用药, 穴位注射,中药涂擦,放血,拔罐,游走罐,中药潺渍,穴位贴敷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按临床路径管理的37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或免煎药剂使用率97.29% ,穴位注射36例(97.29% ),中药涂擦36例(97.29% ),特色疗法使用率100% ,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免煎剂36例(97.29% ),穴位注射36例(97.29% ),中药涂擦36例(97.29% ), 放血、拔罐治疗28例(75.68% ),中药潺渍疗法26例(70.27% ),穴位贴敷19 例(51.35% 1(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 ),中等(25%-75% ) 和差(<25% X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或免煎剂、穴位注射、中药涂擦、放血、拔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中药塌渍、穴位贴敷。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中药汤剂或免煎剂为个体化治疗,通过辨证论治解决主症的同时也可兼顾解决兼症,且口服方便,痛苦小,已广泛被患者及家属所认可,因此患者的依从性好。
2•穴位注射兼具药物的作用和穴位刺激的双重作用,痛苦小,接受培训的护士即可操作,治疗方法简单易行,被患者所认可,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 因此均得到很好的实施。
3.中药涂擦治疗直接针对皮损部位,操作简便,患者随时可以自行治疗,临床可操作性强,应用广泛。
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https://img.taocdn.com/s3/m/00834375a8114431b90dd8fa.png)
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湿疮(湿疹)(TCD编码:BWP070,ICD-10编码:L30.90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1天实际住院日:天时间年月日(第1天)年月日(第2-7天)年月日(第8-20天)年月日(第21天,出院日)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完成皮损和瘙痒评分□初步拟定治疗方案,开始湿疮“常规治疗”□完成首次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完成查房记录,并确定治疗方案□完成皮损和瘙痒评分□根据病情检查相关指标□继续湿疮“常规治疗”,确定中医治疗方案□上级医师查房,视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确定出院时间□完成皮损和瘙痒评分□完成查房记录□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开具出院诊断书□完成出院记录□通知出院重点医嘱长期医嘱□分级护理□普食□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选择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外治法□针灸疗法□其他疗法临时医嘱□血、尿、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胸部X线片□心电图□超声检查长期医嘱□分级护理□普食□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选择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外治法□针灸疗法□其他疗法临时医嘱□对症处理长期医嘱□分级护理□普食□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选择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外治法□针灸疗法□其他疗法临时医嘱□对症处理长期医嘱:□停止所有长期医嘱临时医嘱:□开具出院医嘱□出院带药主要护理工作□协助办理“入院手续”等工作□常规护理和皮损护理□入院健康宣教□常规护理和皮损护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常规护理和皮损护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协助办理出院手续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湿疹基本诊疗路径(试行)
![湿疹基本诊疗路径(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1be40686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86.png)
湿疹基本诊疗路径(试行)一、湿疹基本诊疗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湿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L23.905)(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皮疹形态为多形性,有渗出倾向。
2.常对称分布。
3.反复发作,慢性倾向。
4.瘙痒剧烈。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L23.905湿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一般治疗积极寻找可能的病因。
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洗烫、过度搔抓等。
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的食物,如鱼、虾、浓茶、酒类等。
2.外用药物治疗局部应避免刺激性药物或治疗方法。
渗出严重时可采用湿敷,无渗出时可外用激素类软膏,根据皮损的部位、炎症及浸润的程度选用适当的药物和剂型。
急性期炎症红肿明显有渗液时,外用3%硼酸溶液、生理盐水或1:8000高锰酸钾溶液冷湿敷。
轻度红斑、丘疹、小水疱、无渗出时可用炉甘石洗剂。
有少量渗液时,外用氧化锌油。
亚急性期皮损(表现为红肿及渗出减轻,仍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皮损呈暗红色,可有少许鳞屑及轻度浸润)首选糖皮质激素,幼儿或颜面部、生殖器部位皮损选用1%氢化可的松霜(尤卓尔)★、0.1%莫米松糠酸酯霜(艾洛松),其余部位可用0.05%卤美他松霜(适确得)、0.1%曲安奈德霜、0.1%地塞米松霜、0.05%倍他米松霜等,皮质类固醇霜剂配合焦油类制剂疗效较好,如2-5%煤焦油软膏、黑豆馏油软膏、松馏油软膏;对苔藓化显著者可选用上述外用药物,亦可加用封包的方法。
新增60个中医临床路径一览表
![新增60个中医临床路径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132ebef1b9f3f90f76c61b57.png)
三县中医院新增临床路径(60个)序号科室疾病名称主要治疗方式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1眼科圆翼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中医中药+西医治疗2皮肤科丹毒(丹毒)中医中药+西医治疗白疕(寻常型银屑病)实施性中医临3皮肤科中医中药+西医治疗床路径白驳风(白癜风)实施性中医临床路4中医中药+西医治疗皮肤科径5中医中药+西医治疗皮肤科发(蜂窝织炎)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6中西医结合治疗+物理治疗皮肤科瓜藤缠(结节性红斑)临床路径溃疡(下肢溃疡)实施性中医临床路中医中药+中医外治+特色治疗+西医基础治7皮肤科径疗8中医中药+西医治疗皮肤科瘤(皮下肿物)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9中医中药+西医治疗皮肤科湿疮(湿疹)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10中医中药+西医治疗皮肤科隐疹(荨麻疹)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痹证(小儿髋关节滑膜炎)实施性中11皮牵引制动+中医中药治疗骨科医临床路径12手法复位+内/外固定+中医中药+特色治疗骨科肱骨干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中医中药+基础治疗+必要时打压支撑植骨骨蚀(股骨头坏死)实施性中医临床13骨科术、选择性血管介入、带肌蒂血管骨块植路径入等治疗小儿尺桡骨骨折(桡骨骨折)实施性14骨科手法复位+内/外固定+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临床路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上骨折)15骨科手法复位+外固定+中医中药+特色治疗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中医临床路16眼科中医中药+基础治疗径17眼科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临床路径中医中药+中医特色治疗+西医基础治疗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18眼科中医中药+西医治疗性眼病)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19风湿科痹证(结缔组织病)中医临床路径中医中药+中医外治+西医治疗大偻(强直性脊柱炎)实施性中医临20风湿科中医中药+特色治疗+西医治疗床路径风湿痹证(系统性红斑狼疮)实施性21中医中药+西医治疗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臌胀(肝硬化腹水)实施性中医临床22肝病科中医中药+中医外治+西医基础治疗路径心胀病(扩张型心肌病)实施性中医23心病科中医中药+中医特色治疗+西医基础治疗临床路径噎膈病(食管癌)实施性中医放临床24放疗科放射治疗+中医中药治疗路径(放射治疗版)经腹/腹腔镜卵巢肿瘤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25妇产科癥瘕(卵巢良性肿瘤)+中医中药+西医治疗经腹子宫全或次全切除术或子宫肌瘤剔除26妇产科癥瘕(子宫平滑肌瘤)术+中医中药+西医治疗27内科肺络张(支气管扩张症)中医中药+西医治疗28内科风眩病(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中药+西医治疗29内科吐酸病(反流性食管炎)中医中药+西医治疗30内科积聚(失代偿期肝硬化)中医中药+西医治疗甲状腺(部分、次全、全)切除术中医中31内科肉瘿(结节性甲状腺肿)药+西医治疗32内科脾心痛(轻症急性胰腺炎)中医中药+西医治疗33肛肠科痔病(血栓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切除术+中医中药+西医治疗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或肛周脓肿一次性切34肛肠科肛痈(肛周脓肿)开引流挂线术+中医中药+西医治疗35外科胆石症(胆囊炎/胆囊结石)中医中药+内科综合治疗36外科肠痈(急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中医中药+西医治疗37外科肠瘤(胃息肉)内镜下息肉摘除术+中医中药+西医治疗38肿瘤科肺癌病(肺癌)姑息治疗+中医中药39儿科肺炎喘嗽(支气管肺炎)中医中药+西医治疗耳鼻咽40鼻渊(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手术+中医中药+西医治疗喉科耳鼻咽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或声带成形术+41喉息病(声带息肉)喉科中医中药+西医治疗42介入科黄疸病(梗阻性黄疸)皮穿刺胆管引流术+中医中药+西医治疗43介入科肝瘤(肝血管瘤)肝动脉栓塞术+中医中药+西医治疗44内科虚劳(白细胞减少症)中医中药+西医治疗45内科瘿病(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中医中药+西医治疗46内科劳淋(泌尿道感染)中医中药+西医治疗47内科心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医中药+西医治疗疝囊高位结扎或疝修补术或疝成形术+中医48外科狐疝(腹股沟疝气)中药+西医治疗乳腺肿瘤切除术或乳腺区段切除术+中医中49外科乳核(乳腺良性肿瘤)药+西医治疗精索鞘膜翻转术或精索鞘膜切除术+中医中50外科水疝(精索鞘膜积液)药+西医治疗翼状胬肉切除术或翼状胬肉切除并结膜或51眼科胬肉攀睛(翼状胬肉)羊膜移植术+中医中药+西医治疗52肿瘤科鼻咽癌姑息治疗+中医中药退变性腰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管狭53骨科中医中药+西医治疗窄)54肛肠科便秘(便秘)中医中药+西医治疗55内科悬饮(胸腔积液)引流+中医中药+西医治疗56内科咯血(支气管扩张)中医中药+西医治疗57内科肺积(肺癌)中医中药+西医治疗58内科喘病(肺源性心脏病)中医中药+西医治疗59内科肺萎(肺纤维化)中医中药+西医治疗60内科肺痈(肺脓肿)中医中药+西医治疗+引流+营养支持备注太和县中医院天长市中医院庐江县中医院。
皮肤科——湿疮
![皮肤科——湿疮](https://img.taocdn.com/s3/m/2afe4ef8f705cc1755270933.png)
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一、湿疮(湿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湿疮(TCD: BWP070 湿疮;ICD:L30.902);(二)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依据参照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湿疮诊疗方案(附后)○2西医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疾病诊断证候诊断(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湿疮诊疗方案见附件1.中药内治(汤药、中成药、静脉输液等)2.中药外治(湿敷、软膏、洗剂、喷雾剂等)3.针灸等非药物疗法(普通针刺、火针、梅花针等)4.伴随症状处理(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湿疮TCD: BWP070、疾病编码ICD:L30.902;2.皮肤科住院患者;3.年龄≥18岁,≤65岁;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5.以下情况不进入路径○1.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需首要接受内科治疗者;○2.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晚期、艾滋病患者;○3.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其他皮肤疾病的患者;○4.2周内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5.合并严重皮损感染者;○6.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六)中医证侯学观察四诊合参,记录该病种不同证型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侯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尿常规;3.肝肾功能、血糖;4.心电图;5.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6.X线胸片、心电图。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反复发作,病情迁延进行过敏原检测;2皮损感染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真菌检查。
(九)出院标准:1.皮损好转(有效,显效,临床痊愈);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https://img.taocdn.com/s3/m/f24b4705f61fb7360a4c6579.png)
二、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湿疮(湿疹)(TCD 编码: BWP070,ICD-10 编码:L30.90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1 天实际住院日:天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286 —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肺癌中医临床路径 (289)—287 —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288 —肺癌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为IIIA 期和IIIB 期的患者。
一、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肺恶性肿瘤(ICD-10 编码:C34.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六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
肺癌临床常见证候:肺脾气虚证肺阴虚证气滞血瘀证痰热阻肺证气阴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为IIIA 期和IIIB 期。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肺癌肺恶性肿瘤疾病(ICD-10 编码:C34.901)的患者。
2.临床分期为IIIA 期和IIIB 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蛋白电泳(3)心电图(4)肿瘤标志物(5)胸、腹部影像学检查(6)支气管镜及病理学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等。
中医类临床路径明细(截止2013年1月)
![中医类临床路径明细(截止2013年1月)](https://img.taocdn.com/s3/m/2b008c19f18583d04964593a.png)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消渴呆症(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 消渴淋症(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 消渴汗症(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排汗异常)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 肾风(IgA肾病) 肾衰病(慢性肾功能衰竭)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 尿血病(隐匿型肾小球肾炎)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 紫癜肾(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蝮蛇咬伤 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臁疮(下肢皮肤溃疡) 乳痈(急性乳腺炎) 烧伤 脱疽(闭塞性动脉硬化,糖尿病性足病)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重症Ⅰ型)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 蟹足肿病(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 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 精浊病(慢性前列腺炎) 大偻(强直性脊柱炎) 骨痹(骨关节病) 痛风 尫痹(类风湿性关节炎) 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 燥痹(干燥综合征) 热痹(成人still病) 周痹(复发性风湿症) 白疕(寻常型银屑病) 粉刺(痤疮) 蛇串疮(带状疱疹) 湿疮(湿疹) 顽湿聚结病(结节性痒疹)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 四弯风病(特应性皮炎) 脚湿气病(足癣) 黧黑斑病(黄褐斑)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髓劳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紫癜风(过敏性紫癜) 白涩症(干眼病) 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 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青盲(视神经萎缩) 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近视病(近视) 聚星障病(病毒性角膜炎) 高风雀目病(视网膜色素变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积聚(肝硬化代偿期) 慢性乙型肝炎 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黄疸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酒精性肝病 急性病毒性肝炎 流行性出血热 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 手足口病 肛裂病(肛裂) 肛漏病(肛瘘)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脱肛病(直肠脱垂) 痔病(混合痔)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 肛门湿疡病(肛门湿疹) 痔病(内痔)
[中医中药]皮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中医中药]皮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a864fb054b73f242336c5f42.png)
目录一、诊疗方案1、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2)2、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 (8)3、湿疮(湿疹)诊疗方案 (13)二、临床路径4、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 (18)5、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 (22)6、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 (27)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皮损初为针尖至扁豆大的炎性红色丘疹,常呈点滴状分布,迅速增大,表面覆盖银白色多层性鳞屑,状如云母。
鳞屑剥离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筛状出血,基底浸润,可有同形反应。
陈旧皮疹可呈钱币状、盘状、地图状等。
(2)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以肘关节面多见,常泛发全身。
(3)部分病人可见指甲病变,轻者呈点状凹陷,重者甲板增厚,光泽消失。
或可见于口腔、阴部粘膜。
发于头皮者可见束状毛发。
(4)起病缓慢,易于复发。
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冬重夏轻。
(5)可有家族史。
(6)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
角层内有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堆积,棘层增厚。
表皮突呈规则性向下延伸,真皮乳头水肿呈棒状,乳头内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多青壮年发病。
部分发病或加重常由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诱发。
(2)好发于头皮、躯干和四肢伸侧,常对称分布,亦有仅局限与某一部位者。
(3)典型皮疹为粟粒至绿豆大红色丘疹、斑丘疹或斑块,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浸润显著,表面覆盖厚积的银白色鳞屑。
轻轻刮除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刮除薄膜后出现点状出血(Auspitz 征)。
白色鳞屑、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是本病的临床特征。
皮疹形态多样,可为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等。
(4)发生于头皮者,发成束状。
(整理)中医临床路径
![(整理)中医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720708f302d276a200292ea3.png)
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 (267)粉刺(寻常性痤疮)中医临床路径 (272)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 (278)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 (283)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白(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的患者。
一、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白疕(TCD 编码:BWR1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ICD-10 编码:L40.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2)西医诊断标准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临床常见证候: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白疕(TCD 编码为:BWR170)和寻常性银屑病(ICD-10 编码为: L40.001)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1)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需首要接受内科治疗者;(2)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晚期、艾滋病患者;(3)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结缔组织病患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心电图(5)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皮肤病理、相关免疫学检查、腹部超声、咽部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血液流变学检查、微循环检查等。
湿疹临床路径
![湿疹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7cd6630b376baf1ffc4fad4b.png)
湿疹临床路径(2013年版)一、湿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湿疹(L30.9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皮肤病药物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皮肤性病学(2007年修订版)》《蒙医外科皮肤性病学(1992年版民族出版社出版(蒙16))》。
1.急性湿疹:发病迅速,以密集的小丘疹、丘疱疹、小水疱或渗出为主。
搔抓形成糜烂面,皮损中央为重,外周较轻,边界不甚清楚。
2.亚急性湿疹:皮损以小丘疹,鳞屑,结痂为主,少有丘疱疹,水疱和糜烂,有明显痒感。
3.慢性湿疹:表现为皮肤增厚、浸润、脱屑,色素沉着及苔藓化,边界较清,少数皮损可产生皲裂,瘙痒。
4.根据病史和反复发作的过程。
5.皮疹的多型性,对称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皮肤病药物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皮肤性病学(2007年修订版)》《蒙医外科皮肤性病学(1992年版民族出版社出版(蒙16))》。
1.抗过敏,抗组胺,糖皮质激素,止痒治疗。
2.局部外用药物治疗。
3.蒙药熏洗及涂擦治疗。
4.蒙医药辩证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湿疹(L30.902)。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CRP)、爱滋(HIV);(3)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胸部正侧位片、B超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 抗过敏,抗组胺,糖皮质激素,止痒治疗。
局部外用药物治疗。
2.药物选择:根据《《《皮肤病药物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皮肤性病学(2007年修订版)》《蒙医外科皮肤性病学(1992年版民族出版社出版(蒙16))》。
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药物。
3.初始治疗1-3天后进行临床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药物。
53 皮肤科 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53 皮肤科 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8234e31bd64783e09122b9c.png)
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主要适用于明确诊断为湿疮(湿疹)的住院患者。
一、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湿疮(TCD编码:BWR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湿疹(ICD-10编码:L30.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湿疹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编著,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湿疮(湿疹)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湿疮(湿疹)临床常见证候:风热蕴肤证湿热浸淫证脾虚湿蕴证血虚风燥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湿疮(湿疹)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湿疮(湿疹)。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湿疮(TCD编码:BWP070)和湿疹(ICD-10编码:L30.9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心电图、胸部X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过敏原检测、IgE水平检测、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真菌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热蕴肤证:疏风清热,化湿止痒。
(2)湿热浸淫证: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3)脾虚湿蕴证:健脾利湿,祛风止痒。
(4)血虚风燥证: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2.辨证使用中药滴注中药注射剂3.中药外治(1)中药湿敷(2)中药外搽(3)中药外涂4.其他中医特色疗法(1)火针疗法(2)拔罐疗法(3)放血疗法(4)封包疗法5.西药治疗6.护理调摄要点(九)出院标准1.皮损瘙痒好转,达到有效以上。
3、皮肤科临床路径表
![3、皮肤科临床路径表](https://img.taocdn.com/s3/m/362fbfe5bb4cf7ec4afed03b.png)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蛇串疮(带状疱疹)(TCD编码:BWR020、ICD-10编码:B02.901)患者姓名: ____ 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______ 发病日期: ___年_ 月_ 日住院日期: ____年月日出院日期: ___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天时间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第天)(第天)(第天)主口询问病史、完成体格检查口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口继续执行拟定的治疗方案,病要口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口进行中医证侯判断情变化可调整方案诊口进行中医证侯判断口上级医师查房,完成查房记口完成病程记录疗口完成皮损和疼痛情况评价录,并确定治疗方案工口初步拟定治疗方案,开始蛇串疮口完成皮损和疼痛情况评价作“常规治疗”口根据病情检查相关指标口进行辅助检查口继续蛇串疮“常规治疗”口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及住院病历口病情变化者调整治疗方案口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长期医嘱长期医嘱长期医嘱口分级护理、住院医师及主治医师口分级护理、住院医师及主治医口分级护理、住院医师及主治医查房师查房师查房口普食口普食口普食口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口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口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重口抗过敏及抗病毒药物治疗、抗炎口抗过敏及抗病毒药物治疗、抗口抗过敏及抗病毒药物治疗、抗点治疗炎治疗炎治疗医口根据皮损情况使用合适的外治口根据皮损情况使用合适的外口根据皮损情况使用合适的外治嘱法:中药涂擦、熏洗、湿敷、穴位贴治法:中药涂擦、熏洗、湿敷、法:中药涂擦、熏洗、湿敷、穴敷、中药散剂、软膏外用穴位贴敷、中药散剂、软膏外用位贴敷、中药散剂、软膏外用口针灸治疗:拔罐、电针口针灸治疗:拔罐、电针口针灸治疗:拔罐、电针口其它疗法:红外线照射、红光照口其它疗法:红外线照射、红光口其它疗法:红外线照射、红光射、微波治疗、皮损内注射照射、微波治疗、皮损内注射照射、微波治疗、皮损内注射临时医嘱临时医嘱临时医嘱口血、尿、便常规口根据病情补充检查口对症处理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口对症处理:清创治疗口HIV、HCV、TP、乙肝表抗、电解质口胸部X片检查口心电图口其它治疗:清创治疗主要口协助患者或家属办理“入院手口常规护理和皮损护理口常规护理和皮损护理护理续”等工作工作口常规护理和皮损护理口入院健康教育病情□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因:变异1. 1. 1. 记录 2. 2.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1时间年月日年月日(第天)(出院日,第天)主口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口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要口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口开具出院诊断书诊口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确定出院时间。
急性湿疹中医临床路径实施的应用评价
![急性湿疹中医临床路径实施的应用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866748e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5.png)
急性湿疹中医临床路径实施的应用评价龚娟;戚东卫;刘毅;娄方璐【摘要】目的观察急性湿疹中医药治疗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方法组建临床路径组,制定急性湿疹中医治疗临床路径方案,将100例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路径组及对照组,路径组按临床路径方案进行管理,对照组按传统的工作方法进行管理,分析并比较两组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路径组在临床疗效上与对照组相近,但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健康知识掌握度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急性湿疹中医治疗临床路径能有效保障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及满意度.【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4(023)004【总页数】3页(P610-612)【关键词】急性湿疹;中医临床路径;应用评价【作者】龚娟;戚东卫;刘毅;娄方璐【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23临床路径(CP)是指对服务对象的健康负责的所有人员,包括临床医学、护理、药学、检验人员以及行政管理人员等,联合为某一特定的诊断、处置(治疗)而制订的一套最佳的、标准的服务与管理模式[1]。
临床路径的运用,可发挥医疗、护理的优势互补,增强多专业的合作意识,以标准化的医疗文书及信息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为广大患者服务;同时引导患者参与整个医疗过程,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
湿疹为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统称之为“湿疮”。
湿疹的急性期以皮疹潮红、有渗出倾向、瘙痒剧烈[2]为特征。
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科通过制定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及管理急性湿疹,取得一定成效。
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择(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医临床路径在湿疮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临床路径在湿疮患者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4898d09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1.png)
中医临床路径在湿疮患者中的应用研究阚丽君;张彩霞;李桂艳;郭滨艳;李丽娟【摘要】Objective:To discuss the applied effect of clinical pat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eczema patients . Methods:40 hospitalized 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eczema were conducted with medical and nursing programs accord -ing to the clinical pat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the test group , and the other 40 patients were conducted with nursing of traditional scheme as the control group , then judge the curative effect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analysis , grasp situ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al knowledge ,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days ,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and comprehensive sat-isfaction, etc.Results:Various aspects of patients in TCM clinical path group (test group) 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Conclusion:TCM clinical path,as a new model of medical and nursing work ,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care and work efficiency , reduce the number of day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 reduce the cost of hospitalization and improve satisfaction among patients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路径在湿疮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286 —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肺癌中医临床路径 (289)—287 —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288 —肺癌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为I IIA 期和I IIB 期的患者。
一、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肺恶性肿瘤(ICD-10 编码:C34.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第六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
肺癌临床常见证候:肺脾气虚证肺阴虚证气滞血瘀证痰热阻肺证气阴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为I IIA 期和I IIB 期。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肺癌肺恶性肿瘤疾病(ICD-10 编码:C34.901)的患者。
2.临床分期为I IIA 期和I IIB 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蛋白电泳(3)心电图(4)肿瘤标志物(5)胸、腹部影像学检查(6)支气管镜及病理学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等。
(八)治疗方案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肺脾气虚证:健脾补肺,益气化痰。
(2)肺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3)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解毒。
(4)痰热阻肺证:清热化痰,袪湿散结。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2.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3.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贴敷疗法、中药泡洗、中药熏药治疗等外治法。
4. 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泡洗、耳针等。
6.科基础治疗7.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1.咳嗽、咯痰或咯血、胸闷、胸痛、乏力等症状缓解。
2.病情稳定。
3.初步形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合并有脏器转移者,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肺癌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肺癌(TCD 编码:BNA000 科癌病,ICD-10 编码:C34.901)患者:性别:年龄:岁职业: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时间: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8 天实际住院日:天血液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临床路径 (295)慢性髓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临床路径 (300)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 (304)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 (308)—293 —血液科中医临床路径—294 —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临床路径一、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ICD-10 编码:C95.00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之南、悌主编,科学,2007 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
诊疗方案”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临床常见证候:邪盛正虚证邪热炽盛证痰瘀互结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诊疗方。
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ICD-10 编码:C95.003)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ICD-10 编码:C95.003)的患者。
2.疾病亚型属于M3、M2b、M6。
3.不能耐受或不愿意接受化疗者。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2)白细胞形态分类(3)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细胞组织化学(4)免疫表型(5)染色体核型分析、融合基因检测(6)凝血功能(7)肝功能、肾功能(8)感染性疾病筛查(9)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髓活组织检查、胸部X线片、超声等。
(八)治疗方案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邪盛正虚证:祛邪解毒,扶正固本。
(2)邪热炽盛证: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3)痰瘀互结证:化痰散结,祛瘀解毒。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口服中成药。
3. 对症治疗。
4.基础治疗:伴有严重贫血、出血、感染、粒细胞缺乏者,予以相应处理。
5.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1.体温正常,出血情况有所改善。
2.疗效评价达到部分缓解以上。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系统疾病,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本病进展,需配合其他治疗方法者,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ICD-10 编码:C95.003)包括:M2:C92.002, M3:C92.401,M6:C94.001。
不能耐受或不愿意接受化疗者。
患者: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时间: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8 天实际住院日:天慢性髓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
一、慢性髓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髓劳。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ICD-10 编码:D61.90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之南、悌主编,科学出版。
社,2007 年)2.证候诊断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肾阴阳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性髓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
血)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0-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性髓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0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髓劳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ICD-10 编码:D61.903)2.当患者同时伴有其他疾病,但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因素之一者,不进入本路径:(1)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包括Ⅰ型和Ⅱ型。
(2)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3)对处方中药过敏的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骨髓穿刺常规检查、骨髓活检、骨髓细胞染色体(3)(RBC、WBC)CD55+、CD59+(4)肝功能、肾功能(5)感染性疾病筛查(6)心电图(7)腹部超声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凝血功能,淋巴细胞亚群,血清铁蛋白、血清维生素B12、叶酸,Coomb’s 试验,骨髓C D34+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HBV-DNA,胸部X线片或C T 等。
(八)治疗方案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肾阴虚证:滋阴益肾,填精益髓。
(2)肾阳虚证:温肾壮阳,填精益髓。
(3)肾阴阳两虚证:滋阴壮阳,填精益髓。
2.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3.对症治疗。
4.基础治疗: 维持原有雄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治疗。
5.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1.贫血和出血症状改善,疗效指数达30%以上。
2.已制定个体化的中医诊疗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在治疗过程中转为克隆性疾病者,退出本路径。
2.发生威胁生命的感染和出血时,退出本路径。
3.在治疗过程中,伴有的其他系统疾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慢性髓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ICD-10 编码:D61.903)。
患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髓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者: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30 天实际住院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