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成人破伤风急诊预防与诊疗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成人破伤风急诊预防及诊疗
专家共识:成人破伤风急诊预防及诊疗破伤风由经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的破伤风梭菌分泌的神经毒素引起,其临床特征是肌肉痉挛,随着病情进展,轻微的刺激也有可能诱发全身强直性发作,从而导致各种并发症,甚至引起死亡,是一种特异性感染。
推荐意见1:人类对破伤风无自然免疫力,需要进行人工免疫需要进行人工免疫。
创伤后早期彻底清创是关键措施之一。
推荐意见2:主动免疫对于破伤风预防至关重要。
进一步提高计划免疫的覆盖率,强调全程免疫强调全程免疫。
目前我国儿童计划免疫选用破伤风多联疫苗,共5针,前4针为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 分别在出生后3个月、4个月、5个月及18个月肌内注射,第5针为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在6岁时应用,成人如未免疫,可使用Td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前两针间隔4-8周, 在0.5-1.0年后进行第三次强化注射。
推荐意见3:被动免疫药物目前有精制破伤风抗毒素风抗毒素、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及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过敏试验方法为:用0.9% 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 0.1ml抗毒素加0.9ml氯化钠注射液),在前臂掌侧皮内注射0.0 5ml,观察30min,注射部位无明显反应者为阴性,可在严密观察下直接注射抗毒素,如注射部位出现皮丘增大、红肿、浸润,特别是形似伪足或有痒感者,为阳性反应,可行脱敏注射法,如注射局部反应特别严重或伴有全身症状,如荨麻疹、鼻咽刺痒、喷嚏等, 则为强阳性反应,应避免使用抗毒素。
脱敏注射法:用0.9%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后,分次小量皮下注射, 每次注射后观察30min,观察有无紫绀、气喘、脉搏加速等,如均无反应,可按照以下顺序,第1次0.2ml,第2次0.4ml,第3次0.8ml,第4次为剩余的量一次注射,如皮试为强阳性或既往有过敏史,每次的量应适当减少。
注射抗毒素后,须观察至少30min方可离开。
推荐意见4:污染伤口和损伤组织应立即充分清创,消毒,清除坏死组织,不建议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破伤风杆菌感染。
2023最新版成人破伤风急诊预防及诊疗专家共识ppt课件
预防接种史及免疫状况评估
疫苗接种是预防破伤风的重要措施,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接种方案,以提高接种覆盖率和效果。
对于急诊患者,应根据其伤口类型、部位、大小以及患者的免疫状况,选择合适的疫苗种类和剂量进行接种。
疫苗接种方案与实施
对于已经发生破伤风暴露的患者,应尽快采取预防措施,如清洗伤口、及时缝合、给予抗生素等。
关注疫苗安全性
关注疫苗的安全性,包括疫苗的副作用、对特殊人群(如孕妇、免疫系统受损者等)的安全性及疫苗的长期不良反应等,以便更好地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THANKS
感谢观看
发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
诊断标准及流程
询问病史
询问患者是否有受伤史,伤口情况和全身症状等。
临床检查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特别是神经系统检查,观察是否有肌肉紧张、肌肉痉挛、肌肉抽搐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检测患者血液中的破伤风抗体,以确定是否感染破伤风梭菌。
01
02
03
其他感染
01
如化脓性感染、病毒感染等,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技术合作
开展国际技术合作,共同研究破伤风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
07
研究展望
深入探讨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深入研究破伤风梭菌的感染机制
研究破伤风梭菌如何侵入人体、定植、繁殖及侵袭神经系统,进一步了解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
研究破伤风免疫防御机制,包括天然免疫、适应性免疫应答及细胞因子的作用,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破伤风的发病过程。
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医疗设备更新
更新医疗设备,提高对破伤风患者的救治效率和精度。
医护人员培训
关于破伤风皮试的权威解答
关于破伤风皮试的权威解答前几天,我刊微信平台刊发了《破伤风皮试10个人里8个过敏!会不会是方法有问题?》这篇文章,引起了护士朋友们的广泛关注。
今天就读者朋友们提到的一些问题,基于文献循证予以解答,希望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1、关于破伤风过敏护士应该掌握的几个数据据国内外资料统计,破伤风抗毒素(TAT)引起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5%~30%,致死率约为万分之一。
TAT皮试呈阳性的患者行脱敏注射过程中,有14.1%发生过敏反应,1.2%发生过敏性休克[1]。
所以说,76%的皮试阳性率,确实很有问题。
这也提示我们的护理管理者,在进行护理质控的时候一定要关注数据,通过循证的方法掌握一些指标的标准值,如果实际工作中得出的数据与标准相差较大,就要考虑是不是哪个操作环节出现问题了。
另外,上面的数据也提示我们,脱敏注射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所以对于脱敏注射的患者应该重点观察,做好抢救准备和预案。
在注射前应该对患者做好告知,让患者在了解相关情况的前提下做出选择。
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的过敏反应率仅为0.2%[1],相对更加安全一些。
可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患者的经济条件等酌情使用。
2、究竟哪些因素会影响TAT皮试的阳性率?除了患者本身对破伤风抗毒素过敏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导致破伤风皮试如此高的假阳性率呢?研究认为:皮试结果与皮试液溶媒的选择、皮试液的配制方法、注射的剂量和浓度等密切相关[2]。
我们不妨看看下面这幅图[3]:由图不难看出,破伤风皮试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造成皮试结果的假阳性[4, 5]。
因此,护理同道不妨根据这些因素,有针对性地对自身工作加以改善,以降低由外界因素导致的破伤风皮试假阳性结果,这本身也是一个十分有价值的科研选题。
3、药物说明书VS基护书,如何权衡?关于破伤风皮试,药物说明书和基护教科书到底有何不同[6]?笔者总结如下:影响TAT皮试结果最主要因素包括:TAT浓度过高和观察时间短等。
成人破伤风急诊预防及诊疗专家共识[专家专业]
专家资料
15
诊断
• 诊断困难时可考虑实验室诊断方法:伤口组织的破伤风梭菌培 养或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阳性,可确诊破伤风,但阴性不能 排除诊断,血清破伤风IgG抗体浓度>0.1 U/mL(需在给予抗毒 素前抽血,ELISA检测方法)时对机体有保护作用,患破伤风的 可能性小。但上述实验室诊断方法并不是常规检测,目前在国 内绝大多数医院不能实施,且破伤风抗体达到保护水平也不能 排除破伤风诊断。
伤风诊断:苦笑面容,肌紧张,吞咽困难,呼吸窘迫,痉挛,
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外伤伤口时更明确。有时因受伤时间
较长,可能伤口已愈合,或患者不能准确回忆受伤情形,应仔
细寻找伤口。15%~25%的患者没有明确的近期外伤。
专家资料
14
诊断
•压舌板试验简便易操作, •具有很高的敏感性(94%)和特异性(100%) •方法:用压舌板触及咽后壁时,发生下颌反 射性痉挛,而不是恶心反射。
劣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专家资料
12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专家资料
1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诊断
• 推荐意见2:破伤风的诊断主要依靠外伤史及临床表现,张口受 限、苦笑面容、肌张力增高为特征性表现,压舌板试验敏感性 及特异性均较高。
• 药物滥用注射、外伤、动物咬伤或抓伤、未完整破伤风主动免
疫的患者,有牙关紧闭合并以下一个或更多的症状时需考虑破
专家资料
7
全身型破伤风
• 疫苗接种不全的母亲所生的婴儿可患新生儿破伤风,发 生于未消毒的器械处理脐带或粪便污染脐带残端导致感 染的情况,潜伏期中位数为出生后5-7天(3-24天), 表现为拒食和张口受限,随后不能吸乳,因面部肌肉痉 挛出现苦笑面容,双手紧握,足背屈,肌张力增高,病 情进展迅速,可能出现肌肉强直和角弓反张。
成年破伤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山东医药2023 年第 63 卷第 30 期成年破伤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王海磊,孙映雪,郭志伟,郭明月,屈振武,赵永奎赤峰市医院普外科,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目的 总结成年破伤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破伤风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69例成年破伤风患者,根据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55例及死亡组14例,比较两组预后相关指标[年龄、性别、职业、Ablett分级、发病期、潜伏期、合并基础疾病、并发症、是否使用破伤风抗毒素(TAT)、是否使用免疫球蛋白(TIG)、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是否行气管切开、损伤部位、破伤风分型等],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破伤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破伤风Ablett分级高、发病期短、住院时间长、机械通气及并发症比例高(X2 分别为37.104、11.471、5.449、11.152、5.983;P均<0.05)。
破伤风Ablett分级高和住院时间长是成年破伤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均<0.05)。
结论 成年破伤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破伤风Ablett分级高、住院时间长。
成年破伤风患者在入院后应尽早进行破伤风Ablett分级、评估病情进展,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感染;破伤风;破伤风感染;破伤风Ablett分级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30.023中图分类号:R6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30-0093-03破伤风是一种急性中毒性疾病,是由破伤风梭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后,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外毒素,造成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性改变的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牙关紧闭、全身肌肉强直和阵发性痉挛,重症患者可出现窒息、喉痉挛、肺部感染、器官功能衰竭等[1]。
破伤风发病率与地区经济发展及社会群众职业比例、生产生活形式的分布相关,破伤风病死率与当地医疗救治水平明显相关,及时明确诊断、对症治疗后破伤风的预后较好[2-3]。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成人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虽然破伤风在发达国家非常罕见,但在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破伤风主要通过伤口进入人体,但也可能通过皮肤破损、烧伤、手术等途径感染。
下面将介绍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临床诊断:1.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是否受伤、接种破伤风疫苗等情况。
2. 物理检查:观察伤口,检查皮肤是否有红肿、溃疡、坏死等症状。
3. 破伤风症状:破伤风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硬、颈部僵硬、咀嚼困难等,这些症状可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相混淆。
治疗方法:1. 伤口处理:对伤口进行清洁,包括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去除异物,并确保伤口处干燥和清洁。
2. 抗生素治疗: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和红霉素。
破伤风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较低,因此通常需要长期的抗生素治疗。
3.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TIG是一种通过静脉注射给予患者的抗体,可以抑制破伤风杆菌的生长和毒素的产生。
在治疗开始时,建议先给予一剂TIG低浓度,然后再逐渐增加浓度。
4. 疫苗接种:根据疫苗接种史和患者情况,可能需要给予破伤风疫苗的加强剂次或进行疫苗预防接种。
5. 对抗毒素治疗:在破伤风毒素进入神经系统后,给予人类破伤风抗毒素(HTIG)可以抑制毒素的作用,减轻症状。
6. 对症治疗:对肌肉痉挛、疼痛等症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使用肌松药物来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
总结:成人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及早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医生应通过病史询问和物理检查来确定诊断,并根据病情给予伤口处理、抗生素治疗、疫苗接种、TIG和HTIG治疗等。
积极的对症治疗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预防破伤风的最好方法是接种破伤风疫苗,尤其对于易受伤和被动物咬伤的人群来说更加重要。
破伤风的诊断和防治.ppt
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史
免疫史不详/未全程免疫 全程免疫后未满5年 全程免疫后未满5~10年 全程免疫>10年
伤口类型
清洁小伤口 TT 不需 不需
TT
其他伤口* TT+TIG
不需 TT TT+TIG
注:
*被有机泥土、粪便或唾液污染,包括刺伤、撕裂伤、火器伤、挤压伤、烧伤和冻伤 TT:破伤风类毒素 TIG: 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
预防-被动免疫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HTIG)的用法
适应症: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破伤风,尤其适用于对破伤风抗毒素 (TAT)有过敏反应者。
用法:供臀部肌内注射,不需作皮试,不得用作静脉注射。 用量: 1.预防剂量:儿童、成人一次用量250IU。创面严重或创面污
染严重者可加倍。 2.参考治疗剂量:3000~6000IU,尽快用完,可多点注射。
误区与概念
2、接种史不详的伤口 免疫接种史不详或不足连续3次接种的患者,其伤口可分两种情况对待
: 清洁伤口仅需注射TT,1个月注射1针破伤风类毒素,共3针; 不洁伤口和污染伤口在接种TT的同时,需注射TAT或TIG。
误区与概念
因为破伤风杆菌是一种厌氧菌,临床上较深的污染的伤口特别 是泥土污染的伤口或被铁锈类铁器扎伤时应考虑打破伤风针。 一般来说,只是划伤表皮,或者伤口不深,较干净,只要做好 清创,一般可以不打破伤风针
不良反应:一般无不良反应
预防-被动免疫
破伤风抗毒素(TAT)
破伤风抗毒素:取自破伤风类毒素免疫的马血浆
适应症:用于预防和治疗破伤风
用法:皮下注射应在上臂三角肌附着处。同时注射类毒素时,注射部位 须分开。肌内注射应在上臂三角肌中部或臀大肌外上部。只有经过皮下 或肌内注射未发生反应者方可作静脉注射。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破口、创口、烧伤等损伤皮肤和黏膜的方式传染。
破伤风梭菌生长在土壤和动物粪便中,感染后破伤风毒素进入人体神经系统,引起肌肉强直和痉挛,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肌瘫痪和死亡。
一、临床症状
1. 不同程度的创伤(包括破皮、磨损、撕裂等)或未果实处理的皮肤伤口
2. 典型的肌肉强直和痉挛。
患者常感觉颈部、下颌及腹部的肌肉持续收缩、无法弛松,呼吸肌瘫痪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和窒息。
3. 早期表现为轻度的乏力和发热,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咽喉疼痛和失眠等。
患者常让侧卧位,四肢退缩,腹肌括约肌出现痉挛时,触诊疼痛明显,强直性杵状手和脚,在轻度病例中可呈非对称性。
4. 神经系统出现症状,如烦躁、不安、易激惹、恶心和头晕等。
严重的痉挛性中枢兴奋症状,可能会出现可逆的精神状态改变,甚至昏迷。
二、诊断
1. 根据早期的接触史或创伤史可以进行初步诊断
2. 根据典型的肌肉强直和痉挛症状可以进行确诊
3. 发现痉挛性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就诊,进行相应的检查
三、治疗
1. 口服抗生素:青霉素、培南、甲硝唑、多西环素等抗生素,以预防继发感染。
2. 神经系统抑制剂:如地西泮、苯巴比妥、丙戊酸钠等药物,以减轻肌肉痉挛和减少呼吸道并发症。
3. 治疗病因:及时清除创口和处理感染灶,防止继发感染。
4. 全身支持治疗: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及时处理心、肺、肾等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生。
《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要点
《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要点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通过伤口侵入人体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杆菌为专性厌氧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存在于灰尘、土壤、人或动物粪便等,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最常见于外伤和烧烫伤患者、不洁接生的新生儿及手术器械消毒不严等情况。
破伤风杆菌在化脓菌感染的伤口中繁殖产生外毒素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暂时性功能改变,表现为全身骨骼肌持续性强直和阵发性痉挛,重症患者可发生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命性疾病。
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在无医疗干预的情况下,尤其是老年人和婴幼儿,病死率接近100%;即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该病的病死率在全球范围仍为30%~50%,在美国约为11%,年龄<60岁的患者病死率约为7.5%,>60岁的患者病死率可达18%。
尽管多数破伤风病例与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状况相关,但儿童和成人受伤后发生破伤风仍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一、国外现状各地区年发病率存在差异,为(0~0.65)/10万,大部分病例(99.2%)在发展中国家。
二、国内现状(一)疫情流行现状我国自1978年开始实行儿童计划免疫,相继将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1988、1990、1995年先后实现了以省、县、乡为单位儿童“四苗”接种率达85%的目标,疫苗可使疾病的发病率大幅下降。
2012年,中国已证实消灭了孕产妇及新生儿破伤风,但与其他国家不同,这个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出生环境的改善和住院生产率的提高,而无特定的免疫接种方案。
(二)国内破伤风免疫预防存在的问题及误区1 目前我国破伤风免疫接种的体制存在问题,主动免疫由基层预防门诊接种,而被动免疫由各医院急诊科室完成,在一定程度上两者之间存在脱节现象。
2 破伤风抗毒素(TAT)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的过度使用一方面给有限的医疗资源造成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不合理的TAT使用带来了比破伤风更大的医疗风险。
破伤风疾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管理及预防要点
破伤风疾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管理及预防要点破伤风破伤风是疫苗可预防疾病,由破伤风梭菌产生强效神经毒素引起。
破伤风梭菌的芽孢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如土壤、唾液、灰尘等,在家畜、马、鸡和人类的肠道菌群中都有发现。
产生内孢子形成典型的鸡腿形状,从损伤的皮肤或黏膜进人机体,在厌氧条件下繁殖,产生神经毒素和溶血毒素,侵袭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神经细胞,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破伤风分为四种形式:局部破伤风、全身性破伤风、新生儿破伤风和头部破伤风。
1)全身型全身型是最常见形式,通常表现为苦笑面容和牙关紧闭,腹肌坚硬,颈部强直、头后仰,上肢屈曲下肢伸展,背部肌群强烈收缩导致躯干扭曲成弓状,称为角弓反张。
患者在痉挛发作时并未失去意识,伴有严重的疼痛。
光线、声音、物理接触都可以触发痉挛发作,喉头阻塞和膈肌痉挛可能导致呼吸骤停,产生致命后果。
同时也可以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表现为心慌乏力,心律不齐,血压波动明显。
新生儿型破伤风是全球防控的重点之一。
患儿在出生后 3—28 d 出现无法哺乳、全身肌肉僵硬和抽搐等症状。
2)局部型破伤风主要症状为与损伤部位相关的肌肉灵活度、硬度的改变。
这种改变通常温和持久,并且可以自发缓解。
但局部破伤风可以是全身发作前驱症状或当有足够毒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转变为全身型破伤风发作。
头型破伤风是最不常见,最常累及三叉神经和面神经,表现为面部轻瘫、吞咽闲难、中耳炎和眼球运动功能障碍,会进展为全身型破伤风。
破伤风严重程度的Ablett分类破伤风诊断压舌板测试是一种简单的床边诊断测试,用压舌板触摸口咽部。
在正常情况下,它会引起呕吐反射,患者会试图排出压舌板。
出现破伤风,患者会出现咬肌反射痉挛并咬伤抹刀。
对于疑似破伤风的患者,可以采用测定血清中 TAT 抗体滴度,如果抗毒素滴定度大于 0.01 U/mL 则可以排除破伤风诊断。
在鉴别诊断方面,需要与导致横纹肌痉挛的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强烈的肌肉痉挛强直可能被误认为是急性肌张力异常反应以及各种化脓性脑膜炎、脑炎等,牙关紧闭可能由于口腔颌面部感染或脓肿引起。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成人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 tetani)感染引起的急性病毒性感染疾病。
该疾病主要通过受损皮肤和粘膜进入体内,导致神经系统症状和肌肉僵直。
病情一旦发展,破伤风可以导致呼吸困难和死亡。
早期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是十分关键的。
破伤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症状:肌肉僵硬和痉挛(主要在颜面,颈部,胸部和腹部),不适感,高度紧张,以及呼吸困难。
患者还可能出现高热、心率加快、出汗、血压升高等。
对于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疫苗接种史。
医生会询问患者是否有近期的受伤,特别是对于不洁伤口的情况更为重要。
医生还会了解患者是否完成了破伤风疫苗接种,并核查疫苗接种记录。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破伤风毒素检测和培养标本的检验。
对于成人破伤风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感染和提供支持性治疗。
会进行清创处理,对于可疑受伤部位进行冲洗。
然后,使用抗毒素治疗。
破伤风抗毒素可以中和体内的破伤风毒素,减轻症状和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
可以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或甲氧西林,以控制感染。
还可以使用镇痛药和肌松药来减轻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支持性治疗也是必要的。
重症破伤风患者可能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及监测和调整血流动力学参数。
患者需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刺激和不适的环境。
也需要适应性营养支持和高危倾向的抗凝治疗。
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破伤风可以通过接种破伤风疫苗来预防。
成人应接种破伤风疫苗,并在每隔10年进行一次复活剂接种。
在发生创伤性伤口时,洗净伤口并及时接种破伤风疫苗也是很重要的预防措施。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疫苗接种史以及实验室检查。
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是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和提高预后的关键。
疫苗接种和预防措施也是预防成人破伤风的重要方法。
预防破伤风 你做对了吗
预防破伤风你做对了吗作者:叶云来源:《健康博览》 2018年第6期说起破伤风,很多人都不陌生o这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命性疾病,在没有医疗干预的情况下,尤其是老年人和婴幼儿,病死率接近100%,即便治疗j全球病死率仍高达30070~50%o所以,预防破伤风极为重要o但是,在我国,如何正确预防破伤风至今存在着很多的认知盲区和误区o刊特地邀请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外科主任王传林,详细解读如何正确预防破伤风。
急诊案例板砖一拍,中招破伤风,命悬一线来自河北的老王今年50岁,平常身体挺好。
某日和几个兄弟把酒言欢。
谁知酒后老王和朋友为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动了气。
对方顺手抄起一块脏砖,照着老王后脑就是一下……顿时,鲜血淋漓。
众人见状,赶紧找了块毛巾按住了老王的伤口,很快血止住了o第二天酒醒了,老王看看伤口有点渗血,就自己随便用碘酒擦了擦,没再当回事。
几日后,老王开始出现异常表现:脖子发硬,嘴仅能张开一指宽,脑子清楚,却说不出话来,看着像笑,但很吓人……到了下午更厉害了:背开始向后抽,5—6分钟一次,一抽就是1分钟,难受的老王在床上翻滚着,全身是汗o家人赶紧把他送到了当地医院。
头部CT检查结果未见异常,老王却抽搐不停,异常痛苦,于是当晚凌晨1点多转送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
这时,老王已经是苦笑面容,张不开口,言语不清,颈项强直,大汗淋漓,心率快,血压不稳,并出现了吞咽困难,全身肌肉阵发性抽搐,四肢肌张力持续增高,腹肌紧张得硬如板,抽搐的肌肉将老王的身体狠狠地向后扳,值班医生第一反应——“角弓反张”。
查看脑后的伤口,明显化脓,判断是棘手的“破伤风”。
这么严重的破伤风患者不多见,医院立即采取了严重创伤救治措施。
医院急诊科\创伤救治中心副主任王传林通过了解病情,马上联系重症监护病房,给患者腾出一个单独的病室,以最快时间,将老王转移了进去。
虽说老王住了单人病房,注射了镇静剂,但是,只要有一点声音,全身还会不自主地抽搐。
不间断抽搐致使老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同没有停歇持续在做器械锻炼,大量出汗\肌肉受损,加上面部肌肉痉挛不能张口\不能进食,身体水电解质平衡呈失衡状态,进而出现尿量少\血压低\心率快\呼吸困难等病危表现……但是,老王神志清醒,清清楚楚地感受到每一次抽搐和神经功能紊乱带来的痛苦。
防止破伤风 如何急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防止破伤风如何急救?
导语:曾有过创伤感染史,哪怕是一点点小创口或创口已愈合,以及分娩、流产、手术、接产等消毒不严等都可致病。
如何急救破伤风?
1.病人住的室内要安静,温暖,避声、光、风等响动。
专人看护,防跌碰伤。
2.深创口周围先用1~2万单位破伤风抗毒素(理想的是肌肉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250~500单位)封闭注射后,再将伤口内的泥土异物、坏死组织、碎骨彻底清理,不缝合,敞开创口。
并用3%双氧水或1:1000高锰酸力争上游溶液反复冲洗。
3.立即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1~3万国际单位,新生儿注射500国际单位(注射前应做过敏试验)。
越早注射越能中和游率的破伤风杆菌的外毒素。
4.速转送医院或呼救医护人员前来对症治疗。
预防
1.防止一切大小的创伤。
由于破伤风杆菌(厌氧性芽胞杆菌)广存于人畜粪便、尘土和环境中,它不能侵入正常皮肤和粘膜,只能在机体有创伤时侵入机体。
伤口愈深其越易感染而发病。
2.最可靠的预防破伤风发病是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小儿用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注射,可保证5~10年不得此病。
破伤风症状凶猛,死亡率高,必须及时就诊。
2018成人破伤风急诊预防及诊疗专家共识
鉴别诊断
破伤风的预防
预防
推荐意见3:人类对破伤风无自然免 疫力,需要进行人工免疫。创伤后 早期彻底清创是关键措施之一。
破伤风芽孢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 且人类普遍对破伤风无自然免疫力, 因此需要进行人工免疫,可使机体 产生对破伤风毒素的免疫力,有主 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方法。外伤 患者的破伤风预防流程见右图
预防-被动免疫
• TAT引起的过敏反应主要有两种:一是过敏性休克,在注射中或注射后数 分钟至数十分钟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胸闷、气 d或7~14 d发病,主要表现为荨麻疹、 发热、淋巴结肿大、局部浮肿,偶有蛋白尿、呕吐、关节痛,注射部位出 现红斑、瘙痒及水肿。
• 鉴于当前我国大部分医院无破伤风疫苗,接种需要到定点机构
预防-被动免疫
• 推荐意见5:被动免疫药物目前有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AT)、 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及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HTIG)。
• 被动免疫是指机体被动接受破伤风毒素抗体,能迅速获得免疫 力,但持续时间短。
• TAT为TT免疫的马血浆,经胃酶消化后纯化制成的液体抗毒素球 蛋白制剂,含有马血清中IgG,使用前需皮试,易引起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发生率为5%~30%,致死率约为1/10 000。
• 压疮、肛周脓肿、胃肠道术后或穿孔亦可能导致破伤风,但临床较少见,有学者建议给 予破伤风预防措施。
预防-被动免疫
破伤风的治疗
治疗 一、镇静镇痛和肌松控制痉 挛、纠正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以避免耗竭
二、彻底清创和抗破伤风梭 菌治疗
三、中和循环系统中的毒素
四、对症支持治疗。
1.镇静镇痛和肌松控制痉挛、纠正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以避免耗竭
成人破伤风急诊预防及诊疗专家共识
金华市人民医院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急性、高度致命性的感染病,主要通过伤口感染而引起。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表现较为严重,治疗也较为复杂。
本文将就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行介绍。
破伤风的临床表现包括:肌肉僵直、咬肌强直、面部抽搐、不规则的呼吸和心动过速等症状。
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进行临床诊断。
临床医生应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有受伤史或感染破伤风的可能。
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特别是对伤口进行仔细观察。
在确诊破伤风后,医生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治疗破伤风的首要任务是清除伤口内的细菌,并提供充分的支持治疗。
伤口的处理应包括清洁伤口、止血和预防感染。
对于破伤风的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和破伤风疫苗。
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抑制破伤风杆菌的生长。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和头孢菌素。
抗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是一种提供即时免疫保护的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快速建立免疫防御。
破伤风疫苗则可以帮助患者建立长期免疫保护,预防破伤风的再次感染。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以便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应遵循医生的嘱咐,配合治疗并注意个人卫生。
由于破伤风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较大,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需要及时给予患者呼吸支持和其他支持治疗,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成人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病,需要临床医生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应密切配合医生,遵守医嘱,加强个人卫生,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降低复发的风险。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使更多的人对破伤风有所了解,并提高对该疾病的预防意识。
特殊人群的破伤风免疫接种程序——《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18年版)》解读
碍 ,患 者有 多汗 、帆 波动 、心 动过 速 1)TaP规 定 剂次 的 儿 童 ,需 补种 未 完成 第 3剂 次 。 为 了 保 障 全 生 命 周 期 的 防
以及 心律 失常 、儿 荼酚胺 生成增 加等 表 的 剂次 ,前3剂每 NI司隔时 间 ≥28天 , 护 ,妇 女应 在 1年 后或 下 次怀 孕前 接 种
现 有 资 料 表 明 ,TT和 白喉 类毒 素
致 命性 疾病 ,呵发生于 任何 年龄段 , DT疫 苗 补 齐 3剂 ; 第2剂 与 第 l剂 间 隔 对眙 儿无致畸作 用 。
但是 老年 入和婴 幼 儿是 高危人 群 ,而 日. 1~2个 月 ,第3剂与 第2剂间隔 6~1 2个
病情 更加 严重 ,如 果不 及时给 『,治疗 , 月 ..根据 补种时 的 年龄选择 疫 苗种 獒 ,
不属于传 染性疾 病 。
和 破伤 风 免疫球 蛋 白 (TIG)。 F面 . 孕期接 种。
此 外 ,破 伤 风梭 菌 也可 见丁正常 人 我 们 根 据 《中 同 破 伤 风 免疫 预 防 专家
对 于 尚 未 实 现 消 除 破 伤 卜j杯 的
的皮肤 卜尤其是 腋窝 、愎股 沟等 处 ,主 共识 (20 1 8年版 )》的 要 内 容 ,来 欠 发 达 地 区 (发病 率 高于 1/1 n()0活 产
破伤 风 是由破 伤风梭 菌目1起的感 染 1()%左右 ,从全球 范 围来 看 ,该病 的病 人及 青少 年用的I)T疫 苗。
Hale Waihona Puke 性 疾病 ,这 种病 菌是专性 厌氧 甬 ,平 时 死 率仍 为 3【)% ~50%。 ·般 来说 ,未曾
存在 丁人 、畜的肠 道 内 ,随着 粪 便排 出 接 种过 疫 苗 以及6()岁以 } 人群的 病死 率
如何预防破伤风
如何预防破伤风作者:王传林王艳华张晓萌来源:《健康博览》2018年第05期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
表现为全身骨骼肌持续性强直和阵发性痉挛,重症患者可发生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和衰竭,是一种极为严重潜在致命性疾病。
破伤风杆菌是专性厌氧菌,在自然界分布甚广,灰尘、土壤人或动物的粪便中均可发现它的存在,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最常见是外伤、烧烫伤和不洁接生的新生儿,手术器械消毒不严也较为常见。
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在没有医疗干预的情况下,尤其是老年人和婴幼儿,病死率接近100%。
即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该病的病死率在全球范围仍高达30%~50%,在美国约为11%。
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死亡率约为7.5%,大于60岁的患者死亡率可达18%。
尽管绝大多数破伤风病例与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相关,儿童和成人受伤后发生破伤风仍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接种破伤风疫苗现状良好的伤口处理和接种疫苗对预防破伤风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主要采取了针对儿童的主动免疫。
自1978年开始实行儿童计划免疫,相继将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其中,百白破疫苗是由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及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可以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虽然中国新生儿破伤风(NT)发病率已控制在1%。
之内,但在部分省的个别县仍高于1‰。
2001年,中国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报告了2300例,而世界卫生组织(WHO)估测中国新生儿破伤风(NT)发病例数为1.2万例。
2004~2007年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系统共报告新生儿破伤风(NT)7882例,其中36例患儿母亲曾接种过破伤风疫苗,占0.46%。
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成人破伤风免疫接种的相关指南,成年人的破伤风加强免疫很少,医生在破伤风预防处理中也仍然普遍存在误区。
根据《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建议如下。
特殊人群的破伤风免疫接种程序——《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18年版)》解读
特殊人群的破伤风免疫接种程序——《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
专家共识(2018年版)》解读
李侗曾
【期刊名称】《医师在线》
【年(卷),期】2018(008)011
【摘要】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这种病菌是专性厌氧菌,平时存在于人、畜的肠道内,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后会以芽胞状态分布于自然界,以土壤中最为常见,其在环境中的抵抗力非常强,可以抵抗高温和各种消毒液,甚至煮沸都不能完全灭活。
须注意的是,破伤风虽然属于感染性疾病,但并不属于传染性疾病。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李侗曾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33.1
【相关文献】
1.特殊人群的破伤风免疫接种程序——《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18年版)》解读 [J], 李侗曾
2.五评估三原则两目标,合理使用降糖药--《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2018年版)》解读(上) [J], 田建卿
3.五评估三原则两目标,合理使用降糖药——《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2018年版)》解读(上) [J], 田建卿
4.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干预要点——《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2018年版)》解读(下) [J], 田建卿
5.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干预要点——《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2018年版)》解读(下) [J], 田建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指南速览】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
【指南速览】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通过伤口侵入人体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杆菌为专性厌氧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存在于灰尘、土壤、人或动物粪便等,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最常见于外伤和烧烫伤患者、不洁接生的新生儿及手术器械消毒不严等情况。
破伤风杆菌在化脓菌感染的伤口中繁殖产生外毒素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暂时性功能改变,表现为全身骨骼肌持续性强直和阵发性痉挛,重症患者可发生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命性疾病。
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在无医疗干预的情况下,尤其是老年人和婴幼儿,病死率接近100%;即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该病的病死率在全球范围仍为30%~50%,在美国约为11%,年龄<60岁的患者病死率约为7.5%,>60岁的患者病死率可达18%。
尽管多数破伤风病例与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状况相关,但儿童和成人受伤后发生破伤风仍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共识仅提供学术性指导意见,具体实施时必须依据患者的医疗条件而定。
本共识涵盖国外现状、国内现状、破伤风的预防措施等内容,本文仅就部分破伤风的预防措施展开阐述,感兴趣读者可订阅中华外科杂志2018年第三期。
破伤风的预防措施目前我国主要采取了针对儿童的主动免疫,但缺乏针对成人的主动免疫。
为实现我国破伤风预防的规范操作,本共识的建议意见如下。
(一)伤口管理良好的伤口处理和接种疫苗对预防破伤风感染至关重要。
1.根据伤口的暴露情况进行分类:获取患者完整病史,包括受伤的确切过程和受伤的环境状况。
(1)清洁伤口:位于身体细菌定植较少的区域,并且在伤后立即得到处理的简单伤口(如刀片割伤)。
(2)不洁伤口:位于身体细菌定植较多的区域(如腋窝、腹股沟及会阴等),或超过6 h未处理的简单伤口(感染机会增加)。
(3)污染伤口:被黏土或粪便污染,或者已经感染的伤口,包括被污物、有机泥土(沼泽或丛林的土壤)、粪便或唾液污染(如动物或人咬伤)的伤口,含有坏死组织的伤口(如坏死或坏疽)、火器伤、冻伤、烧伤等。
破伤风的预防和诊治
破伤风的预防和诊治
宋秀娥;邹绍静
【期刊名称】《解放军健康》
【年(卷),期】1999(000)002
【摘要】无
【总页数】1页(P18)
【作者】宋秀娥;邹绍静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破伤风的预防误区及诊治要点 [J], 王传林
2.特殊人群的破伤风免疫接种程序——《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18年版)》解读 [J], 李侗曾
3.新生儿破伤风的免疫预防接种与消除新生儿破伤风 [J], 李欣;程晓霞
4.特殊人群的破伤风免疫接种程序——《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18年版)》解读 [J], 李侗曾;
5.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在破伤风预防中的应用 [J], 胡俊;雷军;杨远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有类型的破伤风严重度分级
• 推荐意见1: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 破伤风可分为4级。
• 第一种分级方案偏重于定性,操 作简易,缺点是症状体征评估相对 主观,在临床工作中更常用。
• 第二种分级方案有详细的量化指标, 且指出了与病死率的相关性,但操 作相对复杂。对于我国患者,需要 更多的临床研究比较分级方案的优 劣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 排除脑卒中、脑炎或脑膜炎,需考虑破伤风诊断。 • 该类型破伤风的气道和呼吸系统并发症更多见,约2/3
会进展为全身型破伤风,总体病死率达15%~30%。
病程
• 全身型破伤风肌肉痉挛持续时间一般为3~4周, • 需要生长出新的轴突神经末梢后才得以恢复,完全恢复
大约需要月余。但痊愈后仍有一段时间存在局部肌肉紧 张或反射亢进。 • 恢复期间可能出现一些精神症状(如幻觉、言语和行动 错乱等),但多能自行恢复。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 推荐意见2:破伤风的诊断主要依靠外伤史及临床表现,张口受 限、苦笑面容、肌张力增高为特征性表现,压舌板试验敏感性 及特异性均较高。
• 药物滥用注射、外伤、动物咬伤或抓伤、未完整破伤风主动免 疫的患者,有牙关紧闭合并以下一个或更多的症状时需考虑破
伤风诊断:苦笑面容,肌紧张,吞咽困难,呼吸窘迫,痉挛, 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外伤伤口时更明确。有时因受伤时间
全身型破伤风
• 前驱症状有全身不适、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嚼肌酸胀、局部肌肉发紧、扯痛、 反射亢进等;接着出现肌肉紧张性收缩,阵发性痉挛,通常最先出现在咀嚼肌,随后为 面部表情肌,颈项、背、腹、四肢肌肉,最后为膈肌、肋间肌。相应的典型表现是张口 困难,苦笑面容,甚至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头后仰;背、腹肌收缩,因背部肌群有力, 躯干扭屈呈弓形,结合四肢痉挛,形成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膈肌受影响时,可出现面 唇青紫,呼吸困难甚至暂停。上述发作可因轻微的刺激(如光、声、接触、饮水等)而 诱发。间歇期长短不一。
全身型破伤风
• 疫苗接种不全的母亲所生的婴儿可患新生儿破伤风,发 生于未消毒的器械处理脐带或粪便污染脐带残端导致感 染的情况,潜伏期中位数为出生后5-7天(3-24天), 表现为拒食和张口受限,随后不能吸乳,因面部肌肉痉 挛出现苦笑面容,双手紧握,足背屈,肌张力增高,病 情进展迅速,可能出现肌肉强直和角弓反张。
• 病原体:破伤风梭菌,革兰阳性专性厌氧菌,芽孢广泛分布土壤及环境中。 • 严重自然灾害后破伤风病死率在19%~31%之间。 • 破伤风梭菌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通常是污染的物体造成的伤口
(如:被泥土、粪便、痰液污染的伤口,穿刺伤,烧烫伤,挤压伤,烟花 爆竹炸伤等),伤口内有坏死组织。 • 少见的感染途径:表皮伤口、手术操作、昆虫咬伤、牙齿感染、开放性骨 折、慢性伤口、静脉药物滥用等。21.9%的患者没有发现明显的侵入伤口。 • 厌氧环境下(污染伤口中)芽孢能够迅速生长为增殖体,释放外毒素从而 致病。破伤风不会造成人群传播。
诊断
• 诊断困难时可考虑实验室诊断方法:伤口组织的破伤风梭菌培 养或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阳性,可确诊破伤风,但阴性不能 排除诊断,血清破伤风IgG抗体浓度>0.1 U/mL(需在给予抗毒 素前抽血,ELISA检测方法)时对机体有保护作用,患破伤风的 可能性小。但上述实验室诊断方法并不是常规检测,目前在国 内绝大多数医院不能实施,且破伤风抗体达到保护水平也不能 排除破伤风诊断。
局部型破伤风
• 局部型破伤风并不常见,表现为受伤局部或单个肢体的 肌肉痉挛和强直,病死率<1%,较全身型破伤风明显降 低。
头部型破伤风
• 头部型破伤风发生于耳部感染或头部创伤后,表现为张 口受限合并1个以上的颅神经麻痹,
• 累及第Ⅶ、Ⅵ、Ⅲ、Ⅳ、Ⅻ对颅神经,颅神经麻痹可以 发生在张口受限之前或之后,症状比较有迷惑性,
• 发作时神志清楚,痛苦面容,发作时间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强烈的肌痉挛,可致肌断裂, 甚至骨折;膀胱括约肌痉挛可引起尿潴留;呼吸肌和膈肌痉挛,可造成呼吸停止。
• 病情较重者,可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往往发生在肌肉痉挛症状后数天,并持续1~2 周,最常见心血管系统,包括血压不稳、心动过缓/过速、心律失常、出汗,甚至呼吸 心跳停止
发病机制
• 破伤风梭菌无侵袭力,但可产生毒素引起发病。 • 毒素有两种:溶血素和痉挛毒素。 • 痉挛毒素即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梭菌致病的主要因素。 • 破伤风毒素通过阻止囊泡中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导
致肌肉强直、痛性痉挛和自主神经不稳定。 • 破伤风痉挛毒素是已知的毒力最强的毒素之一。
临床表现
• 破伤风的潜伏期为3~21 d,多数在10 d左右,但根据伤口特征、 范围和部位,可能为1d到数月之间,也有发生在摘除多年留于 体内的异物时(如弹片等)。
• 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为出生后5~7 d(3~24 d)。 • 一般潜伏期越短,预后越差。 • 菌体本身及外毒素在局部没有明显的组织毒性,局部可无明显
的炎症或感染征象,甚至有些是看上去已经愈合的伤口。
临床表现
•破伤风临床类型可分为3种: •全身型破伤风约88%, •局部型破伤风约12% •头部型破伤风约1%。
较长,可能伤口已愈合,或患者不能准确回忆受伤情形,应仔 细寻找伤口。15%~25%的患者没有明确的近期外伤。
诊断
•压舌板试验简便易操作, •具有很高的敏感性(94%)和特异性(100%) •方法:用压舌板触及咽后壁时,发生下颌反 射性痉挛,而不是方法:伤口组织的破伤风梭菌培 养或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阳性,可确诊破伤风,但阴性不能 排除诊断,血清破伤风IgG抗体浓度>0.1 U/mL(需在给予抗毒 素前抽血,ELISA检测方法)时对机体有保护作用,患破伤风的 可能性小。但上述实验室诊断方法并不是常规检测,目前在国 内绝大多数医院不能实施,且破伤风抗体达到保护水平也不能 排除破伤风诊断。
成人破伤风急诊预防及诊疗专家共识
金华市人民医院
破伤风定义
•破伤风是由经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的破伤风 梭菌(clostridium tetani)分泌的神经毒 素引起,其临床特征是肌肉痉挛,随着病情 进展,轻微的刺激也有可能诱发全身强直性 发作,从而导致各种并发症,甚至引起死亡, 是一种特异性感染。
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