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作背景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杜甫在长沙 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 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 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贵族官僚 或大地主的住宅)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 景,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主旨归纳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 诗作,诗歌通过边塞月夜的独特 景色,从多角度表现了戍边将士 (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 心的哀愁之情。
小结
• 这首诗写得有色有声有情。烽火台、 沙漠、高城、月色,构成了征人思乡 的典型环境;如泣如诉的笛声更触发 起征人无限的乡思。全诗将诗情、画 意和音乐美熔于一炉,构成了幽邃的 艺术境界。诗歌最后摄制征人望乡的 特写镜头,非常醒目地点明主旨,令 人玩味不已。
江 南 逢 李 龟 年杜

作者名片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 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 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 圣”,与 “诗仙”李白并称为“李杜”。 其诗多是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 被称为“诗史”,风格沉郁顿挫。代表 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 《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 夜喜雨》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峨眉山月歌》 《江南逢李龟年》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诗人简介
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 权贵所容,使他对腐败社会加深了 认识,写下了许多抨击帝王权贵荒 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 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离开四川之后,便浪 迹天涯,四海为家了,直到他六十 二岁时,在安徽长江边的采石矶醉 酒落水仙逝,一生在中华大地上留 下了不少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了 不胜枚举的动人华章。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诗人:李益
李益(公元748-829年),字君虞,
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广德二年(764) 随家迁居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授华 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尉。多次从军边塞出任 幕僚,脱离军府后漫游江淮,入长安历任中书 舍人、集贤殿学士、右散骑常侍等职,终于礼 部尚书衔。中晚唐的重要诗人,尤以七言绝句 和边塞诗著称。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qiāng 】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词翻译
高峻的峨眉山巅悬挂 着半圆的秋月,月影静 静地倒映在缓缓流动的 平羌江水之中。夜间乘 船从青溪驿出发,直奔 三峡,想念你却难以相 见,恋恋不舍地去向渝 州。
主题
这首诗通过对月夜行船 所见的描写,描绘了一幅优 美的峨眉山夜间的景象,抒 发了诗人江行思友之情。
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 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 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 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 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 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 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 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 不知何处/吹芦管, 武县西南。一说应在西
• 一夜征人/尽望乡。 受降城附近。
• 芦管:乐器名,这里指笛
• 回乐峰前/沙似雪, • 受降城外/月如霜。 • 不知何处/吹芦管, • 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 常见到你的演出,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 次听到你优美的歌 声。
没想到在一派大好 风景的江南,
在落花时节又遇见 了你。
主题
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昔与 李龟年的接触及书写现实中与 李龟年的相逢,运用了对比手 法,抒写了时代的变迁,流露 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 凉感叹以及对彼此现状的悲叹。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 回乐峰前/沙似雪, • 受降城外/月如霜。 • 不知何处/吹芦管, • 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
• 受降城,唐代在西北筑
李益
有东、西、中三受降城, 此处指西受降城,故址
在今内蒙古杭后锦旗乌
• 回乐峰前/沙似雪, 加河北岸。

受降城外/月如霜。•
回乐烽:旧说在灵州回 乐县。故址在今宁夏灵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 俗去登高饮酒,
无人送酒来。 却没有像王弘那样
遥怜故园菊, 的人把酒送来。
应傍战场开。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
故园中的菊花,
这时应正寂寞地在
战场旁边盛开。
主旨
这首五言绝句通过写诗人在九 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远,表现诗 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 疾苦的关切。这是一首言简意深、 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小结:
岑参的这首五绝,从行文思路上 看,这首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 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菊,复 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诗人表 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 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 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 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 的抒情佳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诗人:岑参
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
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 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 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 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 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 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 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 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