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小指标考核计算公式
指标考核计算公式
指标考核计算公式
热电比=抽汽量*3/(机进汽量*3.3--给水*0.628)*100%
给水=进汽量*1.1
供热厂用电量=综合厂用电*热电比
发电厂用电量=综合厂用电量--供热厂用电量
供热厂用电率=供热厂用电量/(抽汽量*3) (Kg/GJ)
发电厂用电率=发电厂用电量/发电量
供热原煤耗量=原煤量*热电比
供电原煤耗量=原煤量--供热原煤量
供热原煤耗率=供热原煤耗量*1000/(抽汽量*3) (Kg/GJ)
供电原煤耗率=供电原煤耗量*1000000/(发电量--发电厂用电量) 供热用标煤量=标煤量*热电比
供电标煤耗量=标煤量--供热用标煤量
供热标煤耗率=供热标煤量/抽汽量*3 (Kg/GJ)
供电标煤耗率=供电标煤耗量/(发电量--发电厂用电量)
节超除盐水=发电量*13.91+抽汽量--除盐水消耗量
节超厂用电=供热节超+发电节超
供热节超=(厂标准--供热厂用电率)* 抽汽量*3
发电节超=(厂标准--发电厂用电率)*发电量/100
酸耗=0.001585*除盐水量(吨)
碱耗=0.00157*除盐水量(吨)。
风电厂考核指标建议
风电厂考核指标建议1.综合厂用电率(1).计算公式综合厂用电率=发电量上网电网发电量-×100% (2).优点:与火力发电统计口径一致,便于理解和考核。
(3).不足:发电量从风电机的监控计算机读出,所计数据可能会因计算机板损坏而丢失且所计量数值并不被电能计量管理部门认可。
2.可用率(1).计算公式比较通用的可用率计算公式为:风电机可用率=日历时数不可抗力造成停机时数维护时间日历时数--×100% 或:风电机可用率=日历时数不可抗力造成停机时数维护时间数电网具备运行条件的时--×100%风电机单机可用系数(%)=日历时数可用小时数×100%。
(1)不可用小时数指设备处于不可用状态的小时数:不可用小时数=(计划停机小时数+非计划停运(故障停机)小时数);(2)可用小时数指设备处于可用状态的小时数:可用小时数=(运行小时数+场内、场外受累停运小时数)。
注:日历时数指统计期内日历时数(2).优点:可在较大程度上反映机组的性能,并可作为发电量考核指标的补充指标对机组进行考核。
(3).不足:不同类型机组共同的可用率统计比较繁琐且尚无统一的计算公式。
作为对全厂的考核指标具有局限性。
3.等效时数(1).计算公式等效时数=机组容量发电量公式a 或等效时数=相应机组的容量上网电量公式b(2).优点: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机组的发电水平及风电厂设备治理能力和现场风资源情况,是一个比较全面的指标。
(3).不足:在使用公式b作为考核指标时,应注意上网电量与机组容量的关系。
发电量可能因某些因素导致准确性差。
4.厂损率(1).计算公式厂损率=发电量上网电量用网电量发电量-+)(×100%(2).优点: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风电厂损耗情况。
(3).不足:发电量准确性不能完全保证;根据不同的主接线及结算方式计算公式需相应变更。
5.厂用电率(1).计算公式厂用电率=发电量含备用电源的电量变电站用电量)(×100% (2).优点:直观地得出变电站用电与全厂发电量的关系。
电厂主要指标计算公式
电厂主要指标计算公式
电厂的主要指标计算公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发电量:电厂的发电量通常用可比工作时间内的电能产量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为:发电量=总装机容量×可比工作时间内的实际负荷率×时间。
其中,总装机容量是指电厂所有发电机组的额定出力之和,可比工作时间
内的实际负荷率是指电厂在给定时间内实际运行的负荷与总装机容量的比值。
2.发电效率:发电效率是衡量电厂能量利用率的指标,表示电厂将燃
料能转化为电能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发电效率=发电量/燃料消耗量×
燃煤低位发热量。
3.煤耗:煤耗是指电厂发电所消耗的煤炭数量。
计算公式为:煤耗=
燃料消耗量/发电量。
4.水耗:水耗是指电厂发电所消耗的水资源量。
计算公式为:水耗=
用水量/发电量。
5.发电热耗:发电热耗是指电厂发电过程中消耗的热能量。
计算公式为:发电热耗=燃料消耗量×燃煤低位发热量/发电量。
6.排放量:排放量是指电厂在发电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量,包括二氧
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计算公式为:排放量=发电量×单位发电量
排放水平。
以上是电厂主要的指标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的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电厂类型和技术水平可能会有不同的指标计算
公式,因此在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电厂指标公式
电厂指标计算公式:1、总标准煤耗量统计期内用于发电和供热的标准煤消耗量,包括电站锅炉的燃煤、点火和助燃用油。
2、综合热效率()[]()%103.29/3620⨯B +=g r E Q η。
式中:0η---综合热效率,%;r Q ---供热量,GJ ;g E ---供电量,104kWh ;B ---总标准煤耗量,t 。
3、热电比()21036/⨯=g r E Q R 。
式中:R ---热电比,%;r Q ---供热量,GJ ;g E ---供电量,104kWh ;4、单位供热标准煤耗()()GJ kg Q B b r r r /10/3⨯=。
式中:r b ---单位供热标准煤耗,kgce/GJ ;r B ---供热标准煤耗量,t ;r Q ---供热量,GJ 。
5、单位供电标准煤耗()()kW h g e b b d d g /100/1/-=。
式中:g b ----单位供电标准煤耗,gce/kWh ;d b ---单位发电标准煤耗,g/kWh ;d e ---发电厂用电率,%。
6、发电量()()kW h E E E z g 410+=。
式中:E ----发电量,104kWh ;g E ---供电量,统计期内向外供出的电能量,104kWh ;z E ---总厂用电量,104kWh 。
7、总厂用电量()()kW h E E E E w r d z 410++=。
式中:z E ---总厂用电量,104kWh ;d E ---发电厂用电量,104kWh ;r E ---供热厂用电量,104kWh ;w E ---其它厂用电量,统计期内用于热网和其它的厂用电量,104kWh 。
8、发电厂用电量()()()1kWh 1014α-⨯-=w z d E E E 当w E =0时,()()kW h E E z d 4101α-⨯=。
式中:d E ---发电厂用电量,104kWh ;z E ---总厂用电量,104kWh ;w E ---其它厂用电量,统计期内用于热网和其它的厂用电量,104kWh ;α---供热比。
电厂经济指标计算公式
电厂经济指标计算公式1. 发电效率(Electric Efficiency)发电效率是指电厂从燃煤、燃气或其他能源中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比例。
一般以百分比表示,计算公式如下:发电效率=发电量/燃料热值×100其中,发电量表示电厂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天或一年)产生的电能量,单位多为兆瓦时(MWh);燃料热值表示所使用的燃料每单位质量所含有的热能,单位一般为兆焦耳/千克(MJ/kg)或千卡/千克(kcal/kg)。
2. 热耗率(Heat Rate)热耗率是指发电厂每生成一单位电能所需的燃料热值。
一般以兆焦耳/千瓦时(MJ/kWh)或千卡/千瓦时(kcal/kWh)表示,计算公式如下:热耗率=燃料消耗量×燃料热值/发电量其中,燃料消耗量表示电厂一定时间内所使用的燃料质量,单位一般为吨或千克。
3. 燃料消耗率(Fuel Consumption Rate)燃料消耗率是指电厂在发电过程中每产生一单位电能所需要的燃料质量。
一般以克/千瓦时(g/kWh)表示,计算公式如下:燃料消耗率=燃料消耗量/发电量×1000其中,燃料消耗量表示电厂一定时间内所使用的燃料质量,单位一般为吨或千克。
4. 经济效益(Economic Benefit)经济效益是指电厂在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经济价值。
一般以万元为单位,计算公式如下:经济效益=应收入-总成本其中,应收入表示电厂一定时间内的发电收入,包括售电收入、热力销售收入等;总成本包括燃料成本、运维成本、设备折旧与维修成本等。
以上便是电厂经济指标的计算公式,通过这些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可以评价电厂的效益和经济状况,为电厂的管理和运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计算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参数的单位和数值,并考虑到影响电厂经济指标的各项因素。
热电厂经济指标计算参考公式
组
,炉主汽温度)-炉给水流量*f_enth(炉给水压力,炉给水温度)-一级过热器减温水流量*f_enth(过热减温水压力,过热减温水温
1/(21-氧量+0.1))*3.55+0.44)+33.727*入炉燃煤灰份*0.1*炉渣可燃物/(入炉燃煤低位发热量*(100-炉渣可燃物))+33.727*入
过热减温水压力,过热减温水温度)-二级过热器减温水流量*f_enth(过热减温水压力,过热减温水温度)+(炉蒸汽流量-88*(平均
*(100-炉渣可燃物))+33.727*入炉燃煤灰份*0.9*飞灰可燃物/(入炉燃煤低位发热量*(100-飞灰可燃物))+1018*0.419/炉蒸汽
温水温度)+(炉蒸汽流量-88*(平均负荷/33)-30+再热减温水流量)*f_enth(炉再热汽压力,炉再热汽温度)-(炉蒸汽流量-88*(平
热汽温度)-(炉蒸汽流量-88*(平均负荷/33)-30)*f_enth(高缸排汽压力,高缸排汽温度)-再热减温水流量*f_enth(再热减温水。
小指标计算公式1
1、锅炉产热量锅炉产热量=主汽流量*主汽焓值 - 给水流量*给水焓值+再热蒸汽流量*(再热热段焓值-再热冷段焓值)再热蒸汽流量=83%*主汽流量(200MW机组)再热蒸汽流量=87%*主汽流量(300MW机组)2、热比=总供热量/锅炉产热量3、发电厂用电量=凝结泵电量+循环泵电量+(生产厂用电量-凝结泵电量-热网用电量-循环泵电量)*(1-热比)4、正平衡供电煤耗:总上煤量*热值*(1-热比)/发电量*(1-发电厂用电率)*29.275、供热用煤量=总煤量-发电用煤量6、发电用煤量=总上煤量*(1-热比)7、供热煤耗=供热用标煤量/供热量8、机侧发电热耗量=主汽流量*主汽焓(机侧)-给水流量*给水焓(机侧)+再热蒸汽流量*(再热热段焓值-再热冷段焓值)-总供热量9、热耗率=热耗量/发电量10、机效=3600/热耗率11、正平衡炉效=锅炉产热量/上煤量/发热量12.热电比热电比即热电厂发热量和发电量的比值。
根据《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要求供热式汽轮发电机组的蒸汽流既发电又供热的常规热电联产,应符合下列指标:A、所有热电联产机组总热效率年平均大于45%。
总热效率=(供热量+供电量X 3600千焦/千瓦时)/(燃料总消耗量X燃料单位低位热值)X 100%。
B、单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下的热电机组,其热电比年平均应大于100%;单机容量在5万千瓦至20万千瓦以下的热电机组,其热电比年平均应大于50%;单机容量20万千瓦及以上抽汽凝汽两用供热机组,采暖期热电比应大于50%。
热电比=供热量/(供电量X 3600千焦/千瓦时)X 100%。
注:供热量单位采用千焦,供电量单位采用千瓦时,燃料总消耗量单位采用千克,燃料单位低位热值千焦/千克,这两个条件是衡量热电机组是否达标的必备条件。
电厂各项指标解释及公式
汇报人:XX
CONTENTS
添加目录标题
电厂指标概述
电厂主要技术指标
电厂经济指标
电厂安全指标
电厂环保指标
PART ONE
PART TWO
电厂指标是衡量电厂运行状况的重要参数,包括效率、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
定义:电厂指标是用来评估和监测电厂性能的关键参数,如发电量、煤耗、厂用电率等。
环保性指标:衡量电厂对环境影响的指标,如烟尘排放量、噪音污染等。
PART THREE
定义:指电厂在一定时间内发出的电能
计算公式:发电量=机组额定功率x运行时间
影响因素:设备性能、运行方式、调度指令等
意义:衡量电厂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计算公式:厂用电率 = 厂用电量 / 发电量 × 100%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限制标准:根据国家环保法规,电厂氮氧化物排放量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否则将会受到处罚。
环保标准:根据国家和地方环保法规规定的废水排放标准和限制
定义:电厂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量
计算公式:废水排放量=废水处理量-回用量
监测与控制:电厂应安装废水处理设施和监测设备,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测量方法:通常采用声级计对电厂周边环境进行噪声测量,并记录数据。
控制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电厂周边环境的噪声不得超过一定限值。
控制措施:采取消声、隔声、减振等措施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汇报人:XX
计算公式:供电煤耗率=发电耗用标准煤量/供电量
影响因素:设备泄漏、排污、蒸发等
定义:汽水损失量与锅炉额定蒸发量之比
电厂经济指标计算公式
电厂经济指标计算公式电厂的经济指标计算公式通常包括发电效率、单位燃料消耗量、发电成本等指标。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指标的计算公式进行介绍。
1.发电效率发电效率是衡量电厂发电效果的重要指标,通常用于评估电厂的技术水平和运行质量。
其计算公式如下:发电效率=(发电量/热耗)×100%其中,发电量是指电厂在一定时间段内所发出的电能;热耗是指发电过程中所消耗的热能。
2.单位燃料消耗量单位燃料消耗量是指电厂每产生一定量的电能所耗费的燃料量,是评价电厂运行经济性的重要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单位燃料消耗量=燃料消耗量/发电量其中,燃料消耗量是指电厂在一定时间段内所消耗的燃料量;发电量是指电厂在相同时间段内所发出的电能。
3.发电成本发电成本是指电厂在发电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总和,包括燃料成本、劳动成本、运行维护成本等。
其计算公式如下:发电成本=燃料成本+劳动成本+运行维护成本+其他成本其中,燃料成本是指电厂在一定时间段内所消耗的燃料的费用;劳动成本是指电厂员工的工资和福利的总和;运行维护成本是指电厂设备的运行维护所需的费用;其他成本是指除了前述三项之外的其他费用。
4.电厂利用小时数电厂利用小时数是指电厂在一年内实际运行的小时数,用于评估电厂的运行稳定性和设备利用效率。
其计算公式如下:电厂利用小时数=实际发电小时数/年度总小时数×100%其中,实际发电小时数是指电厂在一年内实际发电的小时数;年度总小时数是指一年的总小时数,通常为365天×24小时。
以上是电厂经济指标的常见计算公式。
不同的电厂可能会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指标进行评估和计算,但这些公式可以作为电厂经济指标计算的基本框架。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电厂之间的具体计算方法和参数设定可能会有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用。
电厂主要指标计算公式
主要指标统计计算1、发电量:日、月累计发电量。
2、供电煤耗:日供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日入炉煤热值(兆焦千克)日入炉煤皮带秤来煤量(吨)(兆焦千克)日供电量(千瓦时)计算期内入炉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日入炉煤热值(兆焦千克)日入炉煤皮带秤来煤量(吨)日入炉煤皮带秤来煤量(吨))月供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日入炉煤热值(兆焦千克)日入炉煤皮带秤来煤量(吨)(兆焦千克)月供电量(千瓦时)累计供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月供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月供电量(千瓦时)月供电量(千瓦时)3、供热标准煤耗率(千克/百万千焦)=供热标准煤量(吨)供热量(百万千焦)月供热标准煤耗率(千克/百万千焦)=日供热标准煤量(吨)日供热量(百万千焦)累计供热标准煤耗率(千克/百万千焦)=月供热标准煤耗率(千克百万千焦)月供热量(百万千焦)月供热电量(百万千焦)4、发电厂用电率(%)日发电厂用电率(%)=日发电厂用电量(万千瓦时)日发电量(万千瓦时)月发电厂用电率(%)=日发电厂用电量万千瓦时日发电量万千瓦时累计发电厂用电率(%)=月发电厂用电率月发电厂电量(万千瓦时)月发电量(万千瓦时)5、供热厂用电率(%)日供热厂用电率(千瓦时/百万千焦)=日供热厂用电量(千瓦时)日供热量(百万千焦)月供热厂用电率(千瓦时/百万千焦)=日供热厂用电率日供热量(百万千焦)日供热量(百万千焦)累计供热厂用电率(千瓦时/百万千焦)=月供热厂用电率月供热量(百万千焦)月供热量(百万千焦)7、补水率日补水率(%)=日除盐水量(吨)-非生产用除盐水量日蒸发量(吨)月补水率(%)=日除盐水量(吨)日蒸发量(吨)累计补水率(%)=月补水率月蒸发量(吨)月蒸发量(吨)8、耗油量按日、按月进行累计。
9、发电水耗日发电水耗(吨/千瓦时)=日取水量(吨)日发电量(千瓦时)月发电水耗(吨/千瓦时)=日取水量(吨)日发电量(千瓦时)累计发电水耗(吨/千瓦时)=月发电水耗月发电量(千瓦时)月发电量(千瓦时)10、入厂、入炉煤热值差日入厂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日每列火车平均热值(兆焦千克)日每列火车来煤量(千克)+日小窑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日小窑煤来煤量(千克)日火车来煤总量(千克)+日小窑煤来煤总量(千克)月入厂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日入厂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日来煤总量(千克)月来煤总量(千克)累计入厂煤平均热值=月入厂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月来煤总量(千克)月来煤总量(千克)日入炉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各班组入炉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各班组入炉煤量(千克)日入炉煤总量(千克)月入炉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日入炉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日入炉煤总量(千克)月入炉煤总量(千克)累计入炉煤平均热值=月入炉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月来煤总量(千克)月入炉煤总量(千克)月入厂、入炉煤热值差=月入厂煤平均热值-月入炉煤平均热值累计入厂、入炉煤热值差=累计入厂煤平均热值-累计入炉煤平均热值11、主汽压力(Mpa)日主汽压力平均值=日小时现场抄表所得的每小时实际值累加起来小时月主汽压力平均值=日主汽压力平均值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累计主汽压力平均值=月主汽压力量平均值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12、主汽温度(℃)日主汽温度平均值=日小时现场抄表所得的每小时实际值累加起来小时月主汽温度平均值=日主汽温度平均值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累计主汽温度平均值=月主汽温度平均值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13、再热汽温度(℃)日再热蒸汽温度平均值=日小时现场抄表所得的每小时实际值累加起来小时月再热蒸汽温度平均值=日再热蒸汽温度平均值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累计再热汽温平均值=月再热汽温平均值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14、排烟温度(℃)日排烟温度平均值=日小时现场抄表所得的每小时两侧实际值累加起来小时月排烟温度平均值=日排烟温度平均值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累计排烟温度平均值=月排烟温度平均值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15、给水温度(℃)日给水温度平均值=日小时现场抄表所得的每小时实际值累加起来小时月给水温度平均值=日给水温度平均值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累计给水温度平均值=月给水温度平均值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16、真空度(%)日真空度平均值=日小时现场抄表所得的每小时真空实际值累加起来小时当日当地大气压力平均值月真空度平均值=日真空度平均值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累计真空度平均值=月真空度平均值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17、凝汽器端差(℃)日凝汽器端差平均值=(日24小时现场抄表所得每小时汽轮机排汽温度实际值累加起来-日24小时现场抄表所得每小时循环水出口温度实际值累加起来)÷24月凝汽器端差平均值=日凝汽器端差平均值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累计凝汽器端差平均值=月凝汽器端差平均值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18、大渣含碳量(%)日大渣平均含碳量=日每次取样化验所得的大渣含碳量算术平均月大渣含碳量平均值=日大渣平均含碳量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累计大渣含碳量平均值=月大渣含碳量平均值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19、飞灰含碳量(%)日飞灰平均含碳量=日每次取样化验所得的飞灰含碳量算术平均月飞灰含碳量平均值=日飞灰平均含碳量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累计飞灰含碳量平均值=月飞灰含碳量平均值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20、高加投入率(%)月高加投入率=月高加运行时间%月汽轮机运行时间累计高加投入率=月高加投入率月汽轮机运行时间月汽轮机运行时间21、制水单耗(千瓦时/吨)月制水单耗=月制水耗电量(千瓦时)月制水量(吨)累计制水单耗=月制水单耗月制水量(吨)月制水量(吨)22、输煤单耗(千瓦时/吨)月输煤单耗=月输煤设备耗电量(千瓦时)月上煤量(吨)累计输煤单耗=月输煤设备单耗月上煤量(吨)月上煤量(吨)23、除灰单耗(千瓦时/吨汽)月输煤单耗=月除灰设备耗电量(千瓦时)月蒸发量(吨汽)累计输煤单耗=月除灰设备单耗月蒸发量(吨汽)月蒸发量(吨汽)24、给水泵单耗(千瓦时/吨汽)月给水泵单耗=月给水泵耗电量(千瓦时)月蒸发量(吨汽)累计给水泵单耗=月给水泵单耗月蒸发量(吨汽)月蒸发量(吨汽)25、循环水泵耗电率(%)月循环水泵耗电率=月循环水泵耗电量(万千瓦时)%月发电量(万千瓦时)累计循环水泵耗电率=月循环水泵耗电率月发电量(万千瓦时)%月发电量(万千瓦时)26、制粉单耗(千瓦时/吨原煤)月制粉单耗=月制粉设备耗电量(千瓦时)月制粉设备磨制原煤量(吨原煤)累计制粉单耗=月制粉设备单耗月制粉设备磨制原煤量(吨原煤)月制粉设备磨制原煤量(吨原煤)27、送风机单耗(千瓦时/吨汽)月送风机单耗=月送风机耗电量(千瓦时)月蒸发量(吨汽)累计送风机单耗=月送风机单耗月蒸发量(吨汽)月蒸发量(吨汽)28引风机单耗(千瓦时/吨汽)月引风机单耗=月引风机耗电量(千瓦时)月蒸发量(吨汽)累计引风机单耗=月引风机单耗月蒸发量(吨汽)月蒸发量(吨汽)29、锅炉漏风率(%)锅炉漏风率一般指锅炉本体漏风率和烟道漏风率、空气预热器漏风率。
电力企业所有指标公式
发电企业统计指标解释财务产权部一、发电设备能力1、发电设备容量:发电设备容量是从设备的构造和经济运行条件考虑的最大长期生产能力,设备容量是由该设备的设计所决定的,并且标明在设备的铭牌上,亦称铭牌容量。
计量单位为“千瓦(kW)”。
2、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是指报告期(月、季、年)的最后一天发电厂实际拥有的发电机组容量的总和。
报告期末发电设备容量= 期初发电设备容量+ 本期新增发电设备容量- 本期减少发电设备容量。
3、期末发电设备综合可能出力:报告期末一日机组在锅炉和升压站等设备共同配合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生产能力。
包括备用和正在检修的设备容量。
4、发电设备实际可能出力:(即可调出力)报告期末一日机组在锅炉和升压站等设备共同配合下,同时考虑火电厂受燃料供应等影响,实际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
它是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扣除故障、检修及封存的设备后的容量。
发电设备实际可能出力与综合可能出力的区别,在于前者不包括故障和检修中的设备。
如果没有修理和故障以及外界因素(燃料供应等)影响时,二者应当相等。
二、供热生产能力1、供热生产能力热电厂供热设备在单位时间内供出的额定蒸汽或热水的数量,计量单位为“吨/时”热电厂供热设备有抽汽式汽轮机、背压式汽轮机或电站锅炉等。
经过中间二次转换的,按二次转换设备容量计算。
2、供热机组容量热电厂中专门用于供热的抽汽式机组和背压式机组及其它供热机组的设备总量。
计量单位为“千瓦”。
3、锅炉生产能力锅炉每小时的蒸发量,计量单位为“吨/时”。
4、期末锅炉设备容量报告期末一日,发电厂全部锅炉(发电及供热用生产锅炉)的铭牌容量的总和。
报告期末容量,即为下一期初容量。
5、锅炉平均容量锅炉设备在报告期内,按日历时间平均计算的容量。
其计算方法为:每台锅炉的设备容量乘以报告期内该锅炉构成本厂锅炉设备容量小时数之积的总和,除以报告期日历小时数所得的商。
即:锅炉铭报告期内该锅炉构成本厂报告期锅炉牌容量锅炉设备容量的小时数平均容量报告期日历小时数由于锅炉设备一般变化不大,所以采用下列简化公式计算:报告期内拆除 自动工拆除至报告锅炉容量 期末之间的日历小时数报告期日历小时数计算新增锅炉容量时,基建竣工新增设备投入生产的时间, 应该与基建竣工新增计算新增生产能力的时间一致。
热电厂指标计算
指标计算方法1、发电量:发电量是指电厂(机组)在报告期内生产的电能量。
计算公式如下:单位:亿千瓦时、万千瓦时、千千瓦时(兆瓦时)、千瓦时相关指标(1)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报告期发电量与发电设备平均容量的比率,是反映发电设备时间利用水平的指标。
计算公式为:发电量(千瓦时)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小时)=发电设备平均容量(千瓦)(2)发电设备容量:发电设备容量是从设备的构造与经济运行条件考虑的最大长期生产能力,设备容量是由该设备的设计所决定的,并且标明在设备的铭牌上,亦称铭牌容量。
计量单位为“千瓦(kW)”。
(3)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是指报告期(月、季、年)的最后一天,发电厂实际拥有的在役发电机组容量的总与。
本期末的发电设备容量即为下一期初的发电设备容量。
本指标为时点指标。
(4)发电设备平均容量发电机组在报告期内按日历小时平均计算的容量。
如在报告期内发电机组无增减变化时,则发电设备平均容量等于期末发电设备容量。
如发电机组有新增或减少(拆迁、退役、报废)时,则发电设备平均容量应按下述方法计算:报告期发电设备平均容量=报告期日历小时数本厂发电设备的小时数报告期内该机组构成组容量发电机⨯∑ 计算时可采用下列比较简便的方法:(5) 机组负荷发电机负荷就是指它的输出功率,包括有功功率(称:有功负荷)与无功功率(称:无功负荷)。
输出功率达到铭牌功率时称为“满负荷”,超出铭牌称为“过负荷”。
一般我们所说机组负荷指发电机有功功率,也就是每小时的发电量最高负荷最高负荷是指报告期(月、1至当月)内,每小时(或15分钟或30分钟)记录的负荷中,数值最大的一个。
综合最高负荷,应按同一时间的负荷总与数值中,取最大的一个。
如发电厂取每台发电机组在同一时间的发电负荷总与中,数值最大的一个,为该厂的发电最高负荷。
供热最高负荷亦如此计算。
发电最低负荷发电最低负荷是指报告期(日、月、季、年)内,记录的负荷中,数值最小的一个。
热电厂指标计算
热电厂指标计算指标计算方法1、发电量:发电量是指电厂(机组)在报告期内生产的电能量。
计算公式如下:日发电量某发电机组= ?点读数能表当日该机组发电机端电24-点读数日该电能表上24×该电能表倍率单位:亿千瓦时、万千瓦时、千千瓦时(兆瓦时)、千瓦时相关指标(1)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报告期发电量与发电设备平均容量的比率,是反映发电设备时间利用水平的指标。
计算公式为: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小时)=瓦)发电设备平均容量(千发电量(千瓦时)(2)发电设备容量:发电设备容量是从设备的构造和经济运行条件考虑的最大长期生产能力,设备容量是由该设备的设计所决定的,并且标明在设备的铭牌上,亦称铭牌容量。
计量单位为“千瓦(kW )”。
(3)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是指报告期(月、季、年)的最后一天,发电厂实际拥有的在役发电机组容量的总和。
电设备容量报告期末发=设备容量期初发电+电设备容量本期新增发-电设备容量本期减少发本期末的发电设备容量即为下一期初的发电设备容量。
本指标为时点指标。
(4)发电设备平均容量发电机组在报告期内按日历小时平均计算的容量。
如在报告期内发电机组无增减变化时,则发电设备平均容量等于期末发电设备容量。
如发电机组有新增或减少(拆迁、退役、报废)时,则发电设备平均容量应按下述方法计算:报告期发电设备平均容量=报告期日历小时数本厂发电设备的小时数报告期内该机组构成组容量发电机?∑计算时可采用下列比较简便的方法:设备平均容量报告期发电=设备容量期初发电+电设备容量本期新增发-电设备容量本期减少发=设备容量期初发电+报告期日历小时报告期末的日历小时数新增设备容量自投产到发电设备容量报告期内新增?∑-报告期日历小时数小时数报废到报告期末的日历该机组自报批准拆除或容量报告期内减少发电设备? (5)机组负荷发电机负荷就是指它的输出功率,包括有功功率(称:有功负荷)和无功功率(称:无功负荷)。
输出功率达到铭牌功率时称为“满负荷”,超出铭牌称为“过负荷”。
电厂经济指标计算公式
电厂经济指标计算公式1.正平衡供电煤耗:供电煤耗=标煤量/供电量=标煤量/(发电量-厂用电量)标煤量=原煤量×(入炉低位热值/标煤热值)反平衡供电煤耗供电煤耗=热耗率/(29.308×锅炉效率×管道效率)/(1-厂用电率)2、生产厂用电率生产厂用电率是指发电厂为发电所耗用的厂用电量与发电量的比率。
3、综合厂用电率综合厂用电量与发电量的比率:4.锅炉效率 %锅炉总有效利用热量占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燃料的输入热量的百分比。
分正反平衡两种计算方法,一般火电厂采用反平衡计算法,我厂#9、10机组设计锅炉效率92.23%,实际运行在91%左右,锅炉效率1个百分点影响机组煤耗约3.5 g/kW.h5.排烟温度℃一般情况下排烟温度升高约5℃影响煤耗1g/kW.h6.空气预热器漏风率 %α分别为空气预热器出口、进口处烟气过量空气系数过量空气系数计算方法:21/(21-该处的氧量)空预器漏风对锅炉效率影响较小,它主要影响吸、送风机电耗7.飞灰可燃物 %飞灰1个百分点影响煤耗1.3 g/kW.h8.制粉单耗(kWh/吨原煤)指制粉系统(磨煤机、排粉机、一次风机、给煤机、给粉机等)每磨制1吨原煤所消耗的电量。
制粉单耗=制粉系统耗电量/入炉原煤量9.制粉耗电率 %指统计期内制粉系统消耗的电量占机组发电量的百分比10、送、引风机单耗(kWh/吨汽)指锅炉产生每吨蒸汽送、引风机消耗的电量。
送、引风机单耗=送、引风机耗电量/∑锅炉增发量送、引风机耗电率=送、引风机耗电量/∑发电量×10011、一次风机单耗(kWh/吨煤)一次风机单耗=一次风机耗电量/∑入炉煤量12、汽轮发电机组热耗率 kj/kWh是指汽轮发电机组每发一千瓦时电量耗用的热量。
它反映汽轮发电机组热力循环的完善程度,是考核其性能的重要指标。
一次中间再热汽轮机的热耗率计算公式:13、真空度 %真空度降低1个百分点大约影响热耗率的1%,约3 g/kW.h14、凝汽器端差℃端差增大1℃约影响真空0.3kpa,煤耗1 g/kW.h。
电厂节能技术经济指标及计算方法
Q1用下式求得: Q1=1/103 [D过热蒸汽量(i过热蒸汽焓—i给水 焓)+D排污流量(i饱和水焓—i给水焓)] 反平衡计算煤耗(也可以用电厂效率来计算 分析)
:
(g/kwh)
R—修正系数,根据减温水、排污水、中间再
热、自用蒸汽、其它未计算的热量等情况而定。 对没有中间再热设备的凝汽式电厂而言,R取 1.02;
主要节能技术经济指标 及计算方法
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是指影响火力发电 厂热力设备经济性能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技术 经济指标可分为一级发电厂综合技术经济性指标, 即发、供电量,供热量,供、发电煤耗率,供热 煤耗率,入厂燃料质量指标,发电、供热厂用电 率,补充水率,汽水损失率等;二级技术指标是 发电厂热效率、汽机效率、锅炉效率、管道效率 等;三级指标是汽轮机、锅炉及辅机设备和热力 系统的各项小指标。以上三级指标构成一个火力 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B月耗标煤=
B月耗煤×Q低位+B月耗油×Q燃油低位
-B非生产、供热耗标煤(吨)
29271
在实际统计计算中,每天都要计算标准煤消耗量, 逐日计算累计值,月末得出全月标准煤消耗量累加。 如果在月末煤场盘煤时发生盈和亏的情况,即应 对月累计耗标准煤量进行调整:
B月耗标煤 = B月实耗标煤 -
△B月末盈或亏煤量×Q低位
用这种方法计算煤耗是基于以下考虑的:
1、供电煤耗率是作为国家对一个企业的全面生 产经营考核指标,其中包括燃煤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技 术管理,这样有利于促进整个企业的全面生产经营管 理。 2、在燃料供应和消耗过程中,计量煤量共有三 个点:矿方计价煤量、电厂收入煤量和电厂入炉煤量。 我们的入厂煤量检测装臵受国家计量部门监督,同时 约束着煤矿、铁路和电厂,因此准确度高。
电力企业所有指标公式
发电企业统计指标解释财务产权部一、发电设备能力1、发电设备容量:发电设备容量是从设备的构造和经济运行条件考虑的最大长期生产能力,设备容量是由该设备的设计所决定的,并且标明在设备的铭牌上,亦称铭牌容量。
计量单位为“千瓦(kW)”。
2、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是指报告期(月、季、年)的最后一天发电厂实际拥有的发电机组容量的总和。
报告期末发电设备容量 = 期初发电设备容量 + 本期新增发电设备容量 - 本期减少发电设备容量。
3、期末发电设备综合可能出力:报告期末一日机组在锅炉和升压站等设备共同配合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生产能力。
包括备用和正在检修的设备容量。
4、发电设备实际可能出力:(即可调出力)报告期末一日机组在锅炉和升压站等设备共同配合下,同时考虑火电厂受燃料供应等影响,实际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
它是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扣除故障、检修及封存的设备后的容量。
发电设备实际可能出力与综合可能出力的区别,在于前者不包括故障和检修中的设备。
如果没有修理和故障以及外界因素(燃料供应等)影响时,二者应当相等。
二、供热生产能力1、供热生产能力热电厂供热设备在单位时间内供出的额定蒸汽或热水的数量,计量单位为“吨/时”。
热电厂供热设备有抽汽式汽轮机、背压式汽轮机或电站锅炉等。
经过中间二次转换的,按二次转换设备容量计算。
2、供热机组容量热电厂中专门用于供热的抽汽式机组和背压式机组及其它供热机组的设备总量。
计量单位为“千瓦”。
3、锅炉生产能力锅炉每小时的蒸发量,计量单位为“吨/时”。
4、期末锅炉设备容量报告期末一日,发电厂全部锅炉(发电及供热用生产锅炉)的铭牌容量的总和。
报告期末容量,即为下一期初容量。
5、锅炉平均容量锅炉设备在报告期内,按日历时间平均计算的容量。
其计算方法为:每台锅炉的设备容量乘以报告期内该锅炉构成本厂锅炉设备容量小时数之积的总和,除以报告期日历小时数所得的商。
即:报告期日历小时数锅炉设备容量的小时数厂报告期内该锅炉构成本牌容量锅炉铭平均容量报告期锅炉∑⎪⎪⎭⎫ ⎝⎛⨯= 由于锅炉设备一般变化不大,所以采用下列简化公式计算:报告期日历小时数期末之间的日历小时数新增容量自投产至报告增锅炉容量报告期内新设备总容量报告期期初锅炉平均容量报告期锅炉∑⎪⎪⎭⎫ ⎝⎛⨯+= —报告期日历小时数期末之间的日历小时数自动工拆除至报告锅炉容量报告期内拆除∑⎪⎪⎭⎫ ⎝⎛⨯ 计算新增锅炉容量时,基建竣工新增设备投入生产的时间,应该与基建竣工新增计算新增生产能力的时间一致。
电厂主要指标计算公式
主要指标统计计算1、发电量:日、月累计发电量。
2、供电煤耗:日供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日入炉煤热值(兆焦千克)日入炉煤皮带秤来煤量(吨)(兆焦千克)日供电量(千瓦时)计算期内入炉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日入炉煤热值(兆焦千克)日入炉煤皮带秤来煤量(吨)日入炉煤皮带秤来煤量(吨))月供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日入炉煤热值(兆焦千克)日入炉煤皮带秤来煤量(吨)(兆焦千克)月供电量(千瓦时)累计供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月供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月供电量(千瓦时)月供电量(千瓦时)3、供热标准煤耗率(千克/百万千焦)=供热标准煤量(吨)供热量(百万千焦)月供热标准煤耗率(千克/百万千焦)=日供热标准煤量(吨)日供热量(百万千焦)累计供热标准煤耗率(千克/百万千焦)=月供热标准煤耗率(千克百万千焦)月供热量(百万千焦)月供热电量(百万千焦)4、发电厂用电率(%)日发电厂用电率(%)=日发电厂用电量(万千瓦时)日发电量(万千瓦时)月发电厂用电率(%)=日发电厂用电量万千瓦时日发电量万千瓦时累计发电厂用电率(%)=月发电厂用电率月发电厂电量(万千瓦时)月发电量(万千瓦时)5、供热厂用电率(%)日供热厂用电率(千瓦时/百万千焦)=日供热厂用电量(千瓦时)日供热量(百万千焦)月供热厂用电率(千瓦时/百万千焦)=日供热厂用电率日供热量(百万千焦)日供热量(百万千焦)累计供热厂用电率(千瓦时/百万千焦)=月供热厂用电率月供热量(百万千焦)月供热量(百万千焦)7、补水率日补水率(%)=日除盐水量(吨)-非生产用除盐水量日蒸发量(吨)月补水率(%)=日除盐水量(吨)日蒸发量(吨)累计补水率(%)=月补水率月蒸发量(吨)月蒸发量(吨)8、耗油量按日、按月进行累计。
9、发电水耗日发电水耗(吨/千瓦时)=日取水量(吨)日发电量(千瓦时)月发电水耗(吨/千瓦时)=日取水量(吨)日发电量(千瓦时)累计发电水耗(吨/千瓦时)=月发电水耗月发电量(千瓦时)月发电量(千瓦时)10、入厂、入炉煤热值差日入厂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日每列火车平均热值(兆焦千克)日每列火车来煤量(千克)+日小窑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日小窑煤来煤量(千克)日火车来煤总量(千克)+日小窑煤来煤总量(千克)月入厂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日入厂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日来煤总量(千克)月来煤总量(千克)累计入厂煤平均热值=月入厂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月来煤总量(千克)月来煤总量(千克)日入炉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各班组入炉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各班组入炉煤量(千克)日入炉煤总量(千克)月入炉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日入炉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日入炉煤总量(千克)月入炉煤总量(千克)累计入炉煤平均热值=月入炉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月来煤总量(千克)月入炉煤总量(千克)月入厂、入炉煤热值差=月入厂煤平均热值-月入炉煤平均热值累计入厂、入炉煤热值差=累计入厂煤平均热值-累计入炉煤平均热值11、主汽压力(Mpa)日主汽压力平均值=日小时现场抄表所得的每小时实际值累加起来小时月主汽压力平均值=日主汽压力平均值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累计主汽压力平均值=月主汽压力量平均值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12、主汽温度(℃)日主汽温度平均值=日小时现场抄表所得的每小时实际值累加起来小时月主汽温度平均值=日主汽温度平均值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累计主汽温度平均值=月主汽温度平均值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13、再热汽温度(℃)日再热蒸汽温度平均值=日小时现场抄表所得的每小时实际值累加起来小时月再热蒸汽温度平均值=日再热蒸汽温度平均值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累计再热汽温平均值=月再热汽温平均值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14、排烟温度(℃)日排烟温度平均值=日小时现场抄表所得的每小时两侧实际值累加起来小时月排烟温度平均值=日排烟温度平均值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累计排烟温度平均值=月排烟温度平均值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15、给水温度(℃)日给水温度平均值=日小时现场抄表所得的每小时实际值累加起来小时月给水温度平均值=日给水温度平均值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累计给水温度平均值=月给水温度平均值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16、真空度(%)日真空度平均值=日小时现场抄表所得的每小时真空实际值累加起来小时当日当地大气压力平均值月真空度平均值=日真空度平均值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累计真空度平均值=月真空度平均值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17、凝汽器端差(℃)日凝汽器端差平均值=(日24小时现场抄表所得每小时汽轮机排汽温度实际值累加起来-日24小时现场抄表所得每小时循环水出口温度实际值累加起来)÷24月凝汽器端差平均值=日凝汽器端差平均值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累计凝汽器端差平均值=月凝汽器端差平均值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18、大渣含碳量(%)日大渣平均含碳量=日每次取样化验所得的大渣含碳量算术平均月大渣含碳量平均值=日大渣平均含碳量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累计大渣含碳量平均值=月大渣含碳量平均值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19、飞灰含碳量(%)日飞灰平均含碳量=日每次取样化验所得的飞灰含碳量算术平均月飞灰含碳量平均值=日飞灰平均含碳量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累计飞灰含碳量平均值=月飞灰含碳量平均值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月计算期内日历天数20、高加投入率(%)月高加投入率=月高加运行时间%月汽轮机运行时间累计高加投入率=月高加投入率月汽轮机运行时间月汽轮机运行时间21、制水单耗(千瓦时/吨)月制水单耗=月制水耗电量(千瓦时)月制水量(吨)累计制水单耗=月制水单耗月制水量(吨)月制水量(吨)22、输煤单耗(千瓦时/吨)月输煤单耗=月输煤设备耗电量(千瓦时)月上煤量(吨)累计输煤单耗=月输煤设备单耗月上煤量(吨)月上煤量(吨)23、除灰单耗(千瓦时/吨汽)月输煤单耗=月除灰设备耗电量(千瓦时)月蒸发量(吨汽)累计输煤单耗=月除灰设备单耗月蒸发量(吨汽)月蒸发量(吨汽)24、给水泵单耗(千瓦时/吨汽)月给水泵单耗=月给水泵耗电量(千瓦时)月蒸发量(吨汽)累计给水泵单耗=月给水泵单耗月蒸发量(吨汽)月蒸发量(吨汽)25、循环水泵耗电率(%)月循环水泵耗电率=月循环水泵耗电量(万千瓦时)%月发电量(万千瓦时)累计循环水泵耗电率=月循环水泵耗电率月发电量(万千瓦时)%月发电量(万千瓦时)26、制粉单耗(千瓦时/吨原煤)月制粉单耗=月制粉设备耗电量(千瓦时)月制粉设备磨制原煤量(吨原煤)累计制粉单耗=月制粉设备单耗月制粉设备磨制原煤量(吨原煤)月制粉设备磨制原煤量(吨原煤)27、送风机单耗(千瓦时/吨汽)月送风机单耗=月送风机耗电量(千瓦时)月蒸发量(吨汽)累计送风机单耗=月送风机单耗月蒸发量(吨汽)月蒸发量(吨汽)28引风机单耗(千瓦时/吨汽)月引风机单耗=月引风机耗电量(千瓦时)月蒸发量(吨汽)累计引风机单耗=月引风机单耗月蒸发量(吨汽)月蒸发量(吨汽)29、锅炉漏风率(%)锅炉漏风率一般指锅炉本体漏风率和烟道漏风率、空气预热器漏风率。
【新提醒】热电厂的小指标如何计算的?
【新提醒】热电厂的小指标如何计算的?1. 发电量电能生产数量的指标。
即发电机组产出的有功电能数量。
计量单位:万千瓦时(1×104kWh)。
发电机的电能表发生故障或变换系统使电能表不能正常工作时,应按每小时记录其有功功率表的指示来估算发电量。
2. 供电量发电厂实际向厂外供出电量的总和。
即供电量= 出线有功电量,计量单位:万千瓦时(1×104kWh)。
单台机组供电量=出线有功电量,计量单位:万千瓦时(1×104kWh)。
以出线开关外有功电能表计量为准。
3. 综合厂用电量综合厂用电量=发电量-供电量计量单位:万千瓦时(1×104kWh)。
4. 供热量热电厂发电的同时,对外供出的蒸汽或热水的热量。
计量单位:吉焦(GJ)5. 平均负荷计算期内,瞬间负荷的平均值。
计量单位:兆瓦(MW)。
计算方法:平均负荷=计算期内发电量/计算期内运行小时6. 燃料的发热量单位量的燃料完全燃烧后所放出的热量称为燃料的发热量,亦称热值。
计量单位:千焦/千克(kJ/kg)。
7. 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单位量燃料的最大可能发热量(包括燃烧生成的水蒸汽凝结成水所放出的汽化热)扣除水蒸汽的汽化热后的发热量。
计量单位:千焦/千克(kJ/kg)。
8. 原煤与标准煤的折算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2589-81)关于《热量单位、符号与换算》中明确规定:低位发热量等于29271千焦(或7000大卡)的固体燃料,称之为1千克标准煤。
所以,标准煤是指低位发热量为29271kJ/kg (7000大卡/千克)的煤。
不同发热量情况下的耗煤量(即原煤耗量)均可以折为标准耗煤量,计算公式为:标准煤耗量(T)=原煤耗量(T)×原煤平均低位发热量/标准煤的低位发热量=原煤耗量(T)×原煤平均低位发热量/292719. 燃油与标准煤、原煤的折算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2589-81)关于《热量单位、符号与换算》中明确规定:低位发热量等于41816千焦(或10000大卡)的液体燃料,称之为1千克标准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厂技术经济指标核算公式
关键词:技术经济指标核算公式。
编制人:周国强
审核人:杨同伟
批准人:王平年
编制单位: 西安安诚能源技术有限公司、陕西协同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电力调整试验中心。
编制时间:2012年12月20日
技术经济指标核算公式
1. 发电量计算:当日表底(减去)昨日表底×系数=总发电量
2. 供电量计算:本日总电量(减去)厂用电量=供电量
3. 厂用电量计算:当日有功底(减去)昨日表底×系数=厂用电量
4. 厂用电率计算:当日厂用电÷发电量=电率
5. 负荷率:当日发电量÷24÷机组名牌额定出力=负荷率
6. 混合煤:24小时煤量相加=日耗混合煤总量
7. 折标煤:当日检验报告QYDW热量数据÷7000大卡=折标煤系数
8. 日耗标煤量计算:折标煤系数×日耗混合煤=日耗标煤量
9. 煤耗率:日耗标煤量 ÷当日发电=煤耗率
10. 制煤耗电率=制煤耗电量/制煤量(度/吨)
11. 上煤电率=输煤耗电量/上煤量(度/吨)
12. 锅炉燃煤率=耗用标煤量/锅炉总蒸发量(度/吨)
13. 风机耗电率=引风机耗电量/锅炉总蒸发量(度/吨)
14. 汽轮机耗汽率=汽机进汽量/发电量(公斤/度)
15. 给水泵耗电率=给水泵耗电量/锅炉蒸发量(度/吨汽)
16. 循环水泵耗电率=循环水泵耗电量/发电量(%)
17. 蒸汽品质合格率=蒸汽测定合格次数/测定总数(%)
18. 给水溶解氧合格率=测定合格率/测定总次数(%)
19. 汽水损失率=补充水量/蒸发量(%)
20. 排污率=排污量/蒸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