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六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能量代谢和体温(生理学课件)
二、人体的产热和散热
• 人体的产热 安静时:内脏(主要是肝脏)
主要产热器官 运动时:骨骼肌
寒战产热 (肌紧张)
机体产热形式及其调节
非寒战产热 (代谢产热)
散热方式 (1)辐射(radiation)散热
机体以热射线(红外线)的散热。 辐射散热量取决于皮肤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和有效辐射面积。
当气温≧皮肤温度,辐射散热即丧失(特殊情境)
思政目标:
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Part1 教学难重点
重点: 氧解离曲线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难点: 呼吸节律产生的机制,三级呼吸中枢假说。
Part2
第一节 能量代谢
知识讲解 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指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内物质代谢过程
中伴随发生的能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
精神性发汗(mental sweating): 由于精神紧张引起的汗腺的分泌。
三、体温调节
自主性体温调节(automatic themoregulation)
行为性体温调节(behaviora themoregulation)
(一)温度感受器 1.外周温度感受器 热觉感受器
2.中枢温度感受器 中枢温度敏感神经元:热敏N元、冷敏N元
糖 脂肪 蛋白质
三种营养物质氧化时的有关数据
热价(KL/g)
物理热价 生物热价
17.2
17.2
39.7
39.7
23.4
18.0
O2耗量 (L/g)
0.83 2.03 0.95
CO2耗量 (L/g)
0.83 1.43 0.76
呼吸商
1.00 0.71 0.80
能量代谢和体温概述
能量代谢和体温概述「考纲」1.能量代谢:①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②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
2.体温:①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②体热平衡:产热和散热;③体温调节: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学说。
「考点」1.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显著;精神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蛋白质类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环境温度,在20~30℃的环境温度中,能量代谢最为稳定。
2.基础代谢率比一般安静时低,但并非最低,单位一般以kJ/(m2·h)来表示。
基础代谢率的实际数值同正常平均值相比较,一般相差±10%~±15%之内,都不属病态。
相差在±20%以上者,才有可能是病理变化。
3.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清晨2~6时最低,午后1~6时。
成年女子的体温平均比男子高约0.3℃,且其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发生波动,规律为:月经期和卵泡期较低,排卵日最低,黄体期内体温较高。
4.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肝(安静时)和骨骼肌(运动时)。
5.人体散热的主要部位是皮肤。
辐射、传导和对流散热的前提条件是皮肤温度高于外界环境温度,散热量的多少均同皮肤与环境间的温差及皮肤的有效散热面积等因素有关,对流散热还与气体的流速有关。
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上升为机体的主要或散热方式。
6.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的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起调定点的作用。
「试题」1.食物的氧热价是指A.1g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B.1g食物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C.食物氧化消耗1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D.氧化1g食物,消耗1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E.1g食物所含的能量答案:C2.由于存在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进食时应注意A.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B.调整各种营养成分的摄入比例C.适当增加能量摄入总量D.适当减少能量摄入总量E.细嚼慢咽,以减少这种特殊动力效应答案:C3.食物中每克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可供给能量(kcal)分别为A.4,4,9B.9,4,4C.4,9,4D.4,9,9E.9,9,4答案:C14.使基础代谢率增高的主要激素是A.糖皮质激素B.肾上腺素C.雌激素D.甲状腺激素E.甲状旁腺激素答案:D「解析」本章考查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率,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以及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
能量代谢与体温(生理学课件)
⑵传导散热:指体热直接传给与 之接触的较冷物体的散热方式。
第二节 体温
⑶对流散热:指体热通过气体流动 交换热量的散热方式。
⑷蒸发散热:水分从体表气化吸收 热量而散发体热
第二节 体温
⑷蒸发散热 1)不感蒸发:指体液的水分从
皮肤和粘膜不断渗出而被气化。 ∴ 临床上给病人补液时应考虑到由 不感蒸发丢失的体液量。
1
能量代谢
2
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贮 存和利用。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利用 (一)能量来源——食物中的化学能 1.糖:供能(50-70%) 2.脂肪:储存能量+供能 3.蛋白质:组织自我更新+激素、酶生物活性物质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二)能量去路 1.热能:>50% 2.ATP: 能量的直接提供者。 能量储存的重要形式 3.磷酸肌酸:ATP储存库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进食刺激机体额外消耗能量的作用。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三)精神活动 • 平静地思考问题时,能量代谢
受到的影响不大 • 但精神处于紧张状态(烦躁、恐
惧、情绪激动等)时,产热量可 显著增加。
第一节 能量代谢
基础代谢 (一) 概念
1.基础代谢: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 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2.基础代谢率(BMR):基础状态下 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一)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大
能量代谢率作为评价肌肉活动强 度的指标
机体不同状态时的能量代谢率
───────────────
状态 产热量(KJ/m2.min)
───────────────
能量代谢与体温(生理学课件)
3.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1)肌肉活动
是影响能量代谢的最显著 因素。
(2)精神活动
主要通过肌紧张 及激素 的作用增加产热量。
=
在睡眠和在活跃时的精神活动下,脑 中葡萄糖代谢率没有差异。但精神紧张 状态如烦恼、恐惧时,产热量显著增加。
(3)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概念 :进食能刺激机体额外消耗能量的作用。 效应:蛋白质30%,糖6%,脂肪4%,混合10%
9.下列哪种疾病会导致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 )。
A.呆小症
B.糖尿病
C.甲状腺机能亢进
D.甲状腺机能低下
10.测定基础代谢率的最稳定的环境温度( )。 A.10~20℃ B.20~25℃ C.30~35℃ D.37℃
11.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 A.肾脏 B.皮肤 C.肺 D.消化道
12.当外界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的散热形式是 ( )。
)。
15.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 )。 A.脊髓 B.延髓 C.中脑 D.下丘脑
16.有关调定点下列哪项错误( A.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C.发热时不影响调定点数值 无障碍,调定点上移
)。
B.规定数值一般为37℃ D.发热时,体温调节机能并
能量代谢
1.机体的能量来源与利用 (1)能量的来源
①三磷酸腺苷是机体直接 供能物质
ATP
②三大营养物质的能量转化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2.能量的利用
2.能量代谢的测定 (1)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食物中化学能=热能+外功
能量代谢率: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 测量单位时间机体产热量。
6.能量代谢率与下列哪项具有比例关系(
A.体重
第六单元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六单元能量代谢和体温定义:生物体内物质代谢中所伴随着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等,称为能量代谢。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及利用(一)来源:食物氧热价——食物氧化消耗1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
(二)能量的利用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一)肌肉活动最显著(二)精神活动(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进食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蛋白质的特殊动力效应高达30%(四)环境温度 20~30℃最稳定三、基础代谢:基础条件下的代谢①清晨,清醒,静卧②空腹③室温20~25℃。
④精神安定·不是最低代谢。
基础代谢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正常值:正常平均值±10%~20%病理状态:>20%影响因素:·甲状腺激素:BMR↑·体温:1℃↑ BMR13%↑·肾上腺皮质激素:BMR↓·性别:男>女·年龄:越大,BMR越低体温及其调节体温:平均深部温度测量部位:直肠:36.9~37.9 ℃口腔:36.7~37.7 ℃腋窝:36.0~37.4鼓膜温代表下丘脑温度实验研究食管温代表体温度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一)产热主要产热器官: 安静时肝脏为主、运动时骨骼肌为主(二)散热2.机体调节散热的方式①交感N兴奋性↓→皮肤小血管扩张,散热↑②汗液蒸发散热温热感受器→下丘脑→交感神经胆碱能神经→汗腺泌汗→汗液蒸发散热三、体温调节生理性体温调节(自主性体温调节)行为性体温调节(一)温度感受器①外周温度感受器:②中枢温度感受器:(二)体温调节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三)体温调定点学说——“恒温箱” 阈值【例题】给高热患者用冰帽降温是通过增加()A.辐射散热B.传导散热C.对流散热D.蒸发散热E.发汗散热[答疑编号505447060101:针对该题提问]【答案】B【例题】给高热患者酒精擦浴是为了增加()A.辐射散热B.传导散热C.对流散热D.蒸发散热E.发汗散热[答疑编号505447060102:针对该题提问]【答案】D【例题】穿棉衣御寒主要是降低()A.辐射散热B.传导散热C.对流散热D.蒸发散热E.发汗散热[答疑编号505447060103:针对该题提问]【答案】C【例题】下列关于基础代谢率的叙述,哪一项时错误的()A.在基础状态下测定B.儿童高于成人C.反映人体最低的能量代谢水平D.临床常用相对值表示E.平均值相差±10%~15%属于正常[答疑编号505447060104:针对该题提问]【答案】C【例题】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效应最大的食物是()A.糖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E.混合食物[答疑编号505447060105:针对该题提问]【答案】C【例题】从生理学角度出发,体温是()A.舌下温度B.直肠温度C.腋窝温度D.机体表层平均温度E.机体深部平均温度[答疑编号505447060106:针对该题提问]【答案】E【例题】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位于()A.脊髓B.延髓C.脑干网状结构D.视前区--下丘脑前部E.大脑皮层[答疑编号505447060107:针对该题提问]【答案】D【例题】某疟疾患者突然畏寒,寒战,体温39℃,此时体内的变化是由于()A.散热中枢兴奋B.产热中枢兴奋C.调定点上调D.皮肤血管扩张E.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答疑编号505447060108:针对该题提问]【答案】C【例题】关于体温生理变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变动范围无规律B.昼夜变动值大于2℃C.午后体温比清晨低D.女子排卵后,体温下降E.肌肉活动使体温增高[答疑编号505447060109:针对该题提问]【答案】E。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真题解析生理学第六单元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六单元能量代谢和体温考情分析2006 2005 2004 合计ZY 1 1 1ZL 2第一节能量代谢基本概念1、食物的热价(thermal equivalent)或卡价(calorie value)指一克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出的能量。
2、食物的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xygen)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一升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
3、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2 产量和耗氧量的比值。
4、非蛋白呼吸商(non-protein respiratory quotient, NPRQ)糖和脂肪氧化(非蛋白代谢)的CO2 产量和耗氧量的比值。
1.食物的氧热价是指A.1 g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B.1 g食物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C.食物氧化消耗1 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D.氧化1 g食物,消耗1 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E.1 g食物所含的能量答案:C能量代谢是指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的贮存、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
一、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一)肌肉活动肌肉活动对于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
人在运动或劳动时耗氧最显著增加,机体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的强度呈正比关系。
(二)精神活动脑组织的代谢水平虽很高,但在睡眠时、在活跃的精神活动及平静地思考问题时,能量代谢受到的影响均不大,产热量一般不超过4%。
而当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如烦恼、恐惧或强烈的情绪激动时,由于随之而出现的无意识的肌紧张以及刺激代谢的激素释放增多等原因,产热量可以显著增加。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人在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即从进食后1小时左右开始,延续7~8小时,虽然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所产生的热量却要比未进食时所有增加,食物这种刺激机体产生额外能量消耗的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其中蛋白质的特殊动力效应高达30%(推测额外热量可能来源于肝处理蛋白质分解产物时“额外”消耗的能量)。
6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二)能量去路Utilization of energy
日粮总能→可消化能→代谢能→净能→用于做功和生产
粪能 发酵能和尿能 食物特殊动力效应能
机体的组织细胞并不能直接利用食物的能量来进行 各种生理活动。机体能量的直接提供者是ATP。
1.2能量代谢的测定 Energy metabolism measurement
1.直接测热法 2.间接测热法
Direct and indirect calorimetry are two methods
of energy metabolism measurement.
直接测热法(direct calorimetry):将被测者安置在一个称 为呼吸热量计(respiration calorimetry)的小室内,被测
⑴战栗产热:skeleton muscle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⑵非战栗产热:又称代谢产热,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都能 进行代谢产热。
(二)散热(Heat loss)
主:皮肤 1.散热部位
面积大 与外界接触 血流丰富 有汗腺
次:肺、尿、粪
2.散热方式:
机体散热方式有以下几种: Skin loses heat to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20~30℃的环境温度中最为稳定。
2. 当环境温度低于 20℃ 时,机体产生寒战和肌紧张增 加以御寒,代谢率即开始增加;在10℃以下时,则显著 增加。 3.环境温度超过30℃,能量代谢率增加。
1.2.4Basal Metabolic Rate, (BMR)--基础代谢率
2. 体温
Body temperature
─────────────── State of the body Heat production kJ/(m2.min) ───────────────
能量代谢和体温最新课件
调定点温度值在37℃左右
体温>调定点:热敏神经元活动↑,产热↓而散 热↑,体温↓,回到调定点
体温<调定点:冷敏神经元活动↑,产热>散热, 体温↑,回到调定点
能量代谢和体温最新课件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能量代谢:物质代谢中伴随能量释放、转移、储存和 利用 (一)能量的来源 1.糖:主要供能物质(70%),葡萄糖为主 2.脂肪:储存和提供能量(20%~30%)
饥饿时,脂肪成为主要供能物质 3.蛋白质:长期饥饿或体力极度消耗时供能(氨基酸)
能量代谢和体温最新课件
能量代谢和体温最新课件第二 Nhomakorabea 体温及其调节
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一)正常体温 定义: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血液温度可代表各内脏器官的平均温度 临床测定 直肠 36.9~37.9℃ 口腔(舌下) 36.7~37.7℃ 腋窝 36.0~37.4℃
能量代谢和体温最新课件
(一)体温的生理变动 1.昼夜变化 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 由机体内在的生物节律决定 2.性别 女性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 育龄女性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
能量代谢和体温最新课件
雌激素
排卵
基础体温
孕激素
月经周期中女性基础体温的变化
能量代谢和体温最新课件
3.年龄 儿童体温>成人体温>老年人 新生儿体温调节机制不完善,体温易受环境影响 老年人BMR较低,体温偏低
4.其他因素 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和进食,可导致体温升 高
能量代谢和体温最新课件
二、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二)体温调节中枢 1.下丘脑——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 2.下丘脑PO/AH——体温调节整合中枢 3.下丘脑调节体温的传出途径 自主神经系统→皮肤血管舒缩反应汗腺分泌 躯体神经→骨骼肌紧张性寒战反应 分泌激素→代谢水平 (产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NE、E↑
↓ 产热量↑ 特点: 作用迅速↑, 维持时间短。
(二)散热过程
1.散热部位
主:皮肤
面积大 与外界接触 血流丰富 有汗腺
次:肺、尿、粪
2.皮肤的散热方式:有4种: 辐射散热、 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
(1)辐射散热
(2)(2)传导散热
临床上常利用冷水袋或冰袋为高热患者降温。 (3)对流散热 (4)蒸发散热
(3)腋温:约比口腔低0.3℃,为36.0~37.4℃。
(二)体温的正常变动 1.昼夜波动 2.性别差异:女子排卵日体温最低(约1℃)。 3.年龄差异: 新生儿体温>成年人>老年人。 4.情绪和体力活动.主要产热器官 安静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和脑;
运动和劳动时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蒸发散热分为不感蒸发和可感蒸发。 当气温≥体温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途径
①不感蒸发 :人体不感蒸发量每日约1000ml。 ②发汗(可感蒸发)
安静状态下,当环境温度达到30℃左右时,便开始发汗 临床上常利用酒精擦浴为高热患者降温。
(三)散热的调节反应 1.发汗
温热性发汗
精神性发汗
汗腺 全身绝大部分汗腺分 手掌、足跖、前额和腋窝等部 泌(手掌、足跖除外) 位汗腺
六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目的要求
掌握 1、体温的概念、正常值及其生理变动 2、散热方式;发汗;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方 式。
熟悉 1、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2、基础代谢; 3、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
2、正常值:
(1)肛温:正常为36.9~37.9℃。
(2)口温:约比直肠低0.2℃,为36.7~37.7℃。
(三)体温调定点学说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能量代谢 2、体温
3、食物的氧热价
4、呼吸商
5、基础代谢率
二、问答题
1、简述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2、简述人体的产热过程。
3、简述机体主要散热部位及其散热方式。
4、简述人体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5、何谓调定点。说出体温调节方式及体温调节中枢部
位?
6、根据人体散热原理,提出(举例)对高热病人的
神经 交感神经的胆碱能节 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 支配 后纤维
刺激 温热刺激 因素
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
意义 散发体热,对体温调 与体温调节无关,可能与湿润
节有重要作用。
手掌和足跖,增加摩擦力有关。
发汗中枢在大脑皮层运动 发汗中枢在下丘脑 前区
汗液是低渗的。 当机体因大量发汗而造成脱水时,是属于高渗性脱水。
↑产热反应↓ ②PO/AH温度↓→PO/AH的冷敏N元+ →散热反应
↓产热反应↑
(二)体温调节中枢: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 下丘脑前部(PO/AH)是体温调节中枢的关键部位。
致热原对热敏神经元的作用途径,现在认为可能是通 过前列腺素E这一中间环节。某些退热药(如阿斯匹林)可 抑制前列腺素E的合成,因而能阻断致热原的作用,使调 定点回降,产生退热效果。
2.产热的形式:(1)战栗产热 (2)非战栗产热 3.产热活动的调节(1)体液调节 (2)神经调节
(1)机体在寒冷环境几周后
↓ 甲状腺
↓ T3、T4 ↑
↓ 代谢率↑(增加4~5倍)
↓ 产热量↑
甲状腺激素特点: 作用缓慢,维持时间长。
NE、E 、生长素等特点:作用迅 速,维持时间短。
(2)寒冷刺激时
2. 皮肤血流量的改变:
三、体温调节
体温调节的方式: 1.自主性体温调节 2.行为性体温调节
(一)温度感受器 1.外周温度感受器 ⑴分布:全身皮肤、某些粘膜和腹腔内脏等处。 ⑵类型: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
2.中枢温度敏感神经元 ⑴分布: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等处 ⑵分类: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 血液温度↑→热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血液温度↓→冷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下丘脑前部(PO/AH)脑温变动0.1℃时: ①PO/AH温度↑→PO/AH的热敏N元+ →散热反应
四种降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