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寄畅园导游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寄畅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在无锡有一座近500年历史的名园,它不仅体现了我国明清两代造园艺术的高超水平,而且文物也十分丰富,这就是我们即将前去游览的寄畅园。寄畅园是中国山麓别墅园林的代表。它位于惠山东麓,占地约15亩。该园虽小,却能利用山水地形,精心布局,巧妙运用借景,将惠山、锡山秀色揽入园内,以有限的空间,造无尽的意境,从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典范。1988年寄畅园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麓(lù):山坡和周围平地相接的部分。]
【寄畅园历史沿革和得名由来】
关于寄畅园的创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它的前身是秦氏家园,故名“秦园”。此园第一代园主秦金(1467-1544年),字国声、号凤山,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秦观(1049-1100年)的第1 7代孙。秦金在明正德、嘉靖年间,经历两都(北京、南京)出任了五个部的尚书(南京礼部、北京户部、南京户部、北京工部、南京兵部)。时称“九转三朝太保,两京五部尚书”。明朝嘉靖六年(1527年),秦金辞官告老还乡。归休4年间(嘉靖十年,朝廷复起用他为南京户部尚书),利用原惠山寺的“南隐”和“沤ōu寓”两僧舍建造一座别墅,因秦金号“凤山”,故初名“凤谷行窝”,初步奠定了园林的雏形。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邦宪(1907-1946)是秦观的第32代孙。]
到了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第三代园主秦燿(1544-1604年)因失意于官场而被解职,从而驱使他寄情于山水之间,先后花了七年时间,在“凤谷行窝”的基础上建成20景。新园建成后,取王羲之的诗句“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清冷涧下濑lài,历落松竹林”,而命名为“寄畅园”。[《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后以“仁智乐”指遨游山水的乐趣。濑,一般是指激流。]
清代顺治十四年(1657年),秦燿的曾孙秦德藻(1617-1701年)专门请了造园名家张涟(字南垣yuán)设计改造,并由他的高徒侄子张鉽(shì)负责施工,在园内精心叠石,引入惠山泉。经一代名家张南垣的创意,寄畅园的风光更美了,名声也更大了。
康熙、乾隆两朝帝王对寄畅园更是十分垂青,在100年间,他们祖孙两人分别六下江南,每次都要到寄畅园游览。两个皇帝14次巡游江南,每次都住这里,为什么呢?高宗乾隆说出了原委,他认为“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且“深爱其幽致”,康熙还特意为寄畅园题写了“山色溪光”、“松风水月”刻石。乾隆更是不惜耗费巨资,以寄畅园为蓝本,在北京万寿山建了一座“惠山园”,就是如今在颐和园中的“谐趣园”。
各位游客:寄畅园的历史就介绍到这里,下面随我到园中去参观。
【凤谷行窝---秉礼堂---含贞斋---九狮台】
各位:在进入门厅后,左侧墙壁上,嵌刻的是明代石刻《寄畅园记》。过门厅,天井里有两块刻石,右边是康熙题写的“山色溪光”,概括园内景色;左边是乾隆题写的“玉戛jiá金枞cōng”(玉戛指流泉,金枞指假山),“戛”和“枞”,都有敲击之意。“玉戛金枞”,出自“枞金戛玉,水乐琅然”。大意是,敲击金属和玉石做的各种乐器,发出清朗的声音,赞美园内八音涧的美妙泉声。
凤谷行窝
往前是“凤谷行窝”大厅,三门敞厅正中悬挂朱屺瞻所题写的匾额。凤谷行窝是寄畅园最早的名字。寄畅园第一代主人秦金,号“凤山”,惠山俗称龙山,以“凤谷”相对,指出此地是“凤藏龙山”的风水宝地。现在的大厅是清雍正年间改建的,厅前柱子上挂着无锡金石家高石农篆书翁同龢的楹联:“杂树垂荫,云淡烟轻;凤泽洁畅,气爽节和。”走廊东门叫“侵云”门,透过此门可眺望龙光塔影,塔身仿佛高耸入云,故名“侵云”。西门为“碍月” 门,穿过此门可眺望九龙山峰(惠山),因峰高阻碍月色,故名“碍月”。
秉礼堂
从“碍月”门出来,是一座苏式小庭院,中间是小水池,用太湖石围砌。周围红柱回廊连接整个庭院,廊的两端各有一个月洞门,分别叫“含翠”和“凝秀”。在廊壁上嵌有一部分《寄畅园法帖》石刻。院子南面的“秉礼堂”,古朴典雅,装饰扇木格子落地长窗,共有18扇。这里是执掌礼仪的场所,据说此堂题名是为纪念关公。关羽被曹操软禁后,为试探关羽,只给他一间房,关羽把房让给嫂嫂,自己站在门外,借月光读书到天明。曹操为此佩服至极。园主人更是敬佩关公,题名“秉礼”,即秉烛达旦,遵守礼节之意。
含贞斋、九狮台
从北面出小院,坐西朝东的三门古屋,是“含贞斋”,这里原是明代园主秦燿读书处,这位官场失意的园主喜欢吟咏“盘桓抚古松,千载怀渊明;岁寒挺高节,吾自含我贞”的诗句,因此斋名也就叫作“含贞斋”。屋前两棵银杏树,高大挺拔,在它的后面种植着大片桂花树。穿过树林,看到的是“九狮台”。
九狮台是座大型假山,整座假山看上去像九只用太湖石叠成的巨大雄狮。据说这是根据元代无锡大画家倪云林的《九狮图》画稿堆砌而成的。
【八音涧---嘉树堂---锦汇漪---七星桥---涵碧亭】
八音涧
请大家跟着我往前走,前面便到了“八音涧”。此涧是根据晋代左思“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名句而命名的。八音涧是选用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黄石,堆砌了一条前高后低、三曲四弯的石涧,长36米。同时,沟通惠山“天下第二泉”,引进泉水,流经石涧。泉水充沛时涧内泉水潺潺,叮咚作响,顿生“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音,枞金戛玉的交响乐,就回荡在山水之间,人行其中如行幽谷中。八音涧边假山群中的这些古树,都是有二三百年树龄的古樟,它们枝繁叶茂,最大的胸围有4米。
我国古代造园学说,不仅注重因地借景,还注重因地借声,来丰富园景。八音涧就是采取因地借声的造园艺术,从流水中引出声响,用清水自然的声音,替代丝竹管弦之声。这样,就能从流水的天籁之音中,静静地悟通人生哲理。
我国古人将乐器按其制作材料分为八类,既金、石、丝、竹、匏páo、土、革、木为之八音。《乐记》中曾记载为:“土曰埙,竹曰管,革曰鼓、匏曰笙,丝曰弦,石曰磬、金曰钟、木曰柷。”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乐器大部分已经失传。直到1978年,在地下沉埋了2400余年的国宝编钟及编磬及其他失传的乐器,随着曾侯乙墓的发现、发掘而重放异彩。人们才有机会见到这些几千年来只有文献不见实物的精美的宫廷乐器,重新聆听他们的声音。
嘉树堂
嘉树堂是寄畅园最北面的一座建筑,1993年全面翻修,恢复明代硬山式建筑风格。游客站在堂前,南面秀丽的锡山,山顶的龙光塔和园中的知鱼槛、郁盘亭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山地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