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早发白帝城》教案
![《早发白帝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c2808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69.png)
《早发白帝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早发白帝城》这首古诗。
让学生了解唐代诗人李白的生平背景及其创作风格。
让学生通过诗句分析,掌握古诗的意象表达和韵律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祖国的山河之美,培养他们对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学习李白崇高的品格和豪放的创作风格,激发学生追求梦想、奋发向前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2.1 《早发白帝城》的诗意和韵律特点。
2.2 李白的生平背景及其创作风格。
2.3 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3.1 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
3.2 学生对古诗的深入分析和解读。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早发白帝城》的全文和注释,以及李白的生平介绍资料。
4.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以便记录和做笔记。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白帝城的图片,引导学生对白帝城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对李白的敬仰和兴趣。
5.2 朗读和背诵(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早发白帝城》,指导学生注意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自主背诵,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5.3 诗句分析和解读(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意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4 欣赏和表达(10分钟)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和想象。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5.5 总结和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六、教学延伸6.1 比较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早发白帝城》与其他古诗的异同,如杜甫的《登高》、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早发白帝城》全国优秀教学设计4篇
![《早发白帝城》全国优秀教学设计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8c4fa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a.png)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字词。
2、领会诗的规律,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诗歌,并会背诵。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对于诗歌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加深对祖国大好山河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十个汉字。
2、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提高对诗歌的鉴赏力。
教学准备1、有关三峡景色的音像资料,挂图等。
2、惧有关李白的资料。
3、准备生字卡片。
4、适合诗歌朗诵的音乐第一课时一、导入观察诱情。
由情入文,老师利用音像资料或挂图将三峡美景展现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观景时产生赞叹之情,再由情入文,小朋友们,你们现在看到就是我国著名的”三峡“,这里的景色美不美,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又怎样呢?我国唐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李白,李也到过三峡,当时他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轻松而愉快,在这样的情绪中他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你们想学一学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早发白帝城》。
二、新课(一)自学1、自读,轻声朗诵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看书下注间,通过上下文猜字,借助字典等方法)自己解决。
2、正音,指名读古诗,尤其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发,朝,还,重。
3、互检,读给同桌听一听。
(二)识字1、你认识了哪些字,找出来带大家读一读并组词。
2、游戏巩固。
(1)开火车读字组词。
(2)“读一读“找一找,利用字卡,你读我找。
(三)写字1、观察。
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你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
对学生认为的难写的字进行范写指导,其他的字学生照书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自评、同桌评、小组评)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有条件的还可采用大范围评价,如全班评。
(四)练习1、读读我们写过的字。
2、这些词语应该怎样读,试着讲一讲它们什么时候怎么读。
重量重复重要重叠归还还是还有还原出发发现理发发明“重“在形容词前读重,表重复读重,还在副词时读还,作动词用读还,发在名词中读发,在动词中读发(学生可从词的角度式意思来认识,不必讲解语法知识,可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理解,让学生说句子。
早发白帝城教案
![早发白帝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0deb5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6.png)
早发白帝城教案第一章:导入1. 课程背景:介绍中国唐朝诗人李白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2.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李白的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第二章:诗歌解析1. 诗歌背景:介绍《早发白帝城》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诗歌内容:逐句解析诗歌内容,解释生僻词语。
3. 诗歌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第三章:诗歌欣赏1. 朗读指导: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诗歌翻译:对诗歌进行意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3. 诗歌欣赏: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四章:诗歌创作1. 创作指导:教授学生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2. 创作练习: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创作,互相交流和评价。
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阅读其他李白的诗歌,并写一篇读后感。
早发白帝城教案第六章:互动讨论1. 议题设定: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
2.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3. 汇报展示:各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第七章:诗歌品鉴1. 品鉴方法:介绍诗歌品鉴的方法和技巧。
2.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诗歌品鉴实践,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节奏、韵律等元素。
3. 品鉴分享:各小组汇报品鉴成果,进行班级交流和讨论。
第八章:艺术创作1. 创作主题:以《早发白帝城》为灵感,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2. 创作形式:可以是绘画、摄影、手工制作等,学生自由选择。
3.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艺术创作,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第九章:文化探索1. 文化背景:介绍白帝城的历史文化背景,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等。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白帝城,亲身感受诗歌中的景色和氛围。
2. 反思评估: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和效果进行反思和评估。
2023年《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8篇
![2023年《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8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92780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15.png)
2023年《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8篇《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五个生字,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方法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习《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习步骤:⑴熟读古诗⑵理解诗意⑶想象意境⑷练习背诵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早:早上。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
城居高山,地势险要。
(课件展示地图)四、指导自学课件展示自学要求: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习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习“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早发白帝城》说课稿、教学实录(精选8篇)
![《早发白帝城》说课稿、教学实录(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c5977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9e.png)
《早发白帝城》说课稿、教学实录(精选8篇)《早发白帝城》、篇1一,说教材:《早发白帝城》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北师大教材的编排特点为单元主题式,本诗是单元主题为"远行"的一篇主体课文.全诗运用夸张手法,以轻快的笔调抓住极具特色的回荡在耳畔的猿声和早已越过万重高山的轻舟,竭力描述了长江水流之急,轻舟之快,景色之奇,充分表达了诗人无比喜悦的心情.该诗气势豪放,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韵畅达.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更是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极好教材.《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指出:要引导儿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及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本课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审美情趣.二,说学情:二年级儿童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本堂课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独立识字,注重多音字的正确读音.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学生已经读过了很多他的诗歌,对诗人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学中以学生积累的知识入手调动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热情地参与学习.同时,学生已经学会了查字典的方法,在本诗的教学中,我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字词,理解字义,根据儿童认知水平来理解诗意,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同时边读边想,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情况,围绕《课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精神,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认识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发""朝""重""还"的读音;发挥学生主体性,对古诗的意思及意境进行理解,感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高兴,急切的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其中,教学重点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对古诗的意思及意境进行理解,感悟.教学难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高兴,急切的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四,说教法: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课标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网上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 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为着眼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体现"以读为本"的语文学习理念.五,说课前准备:1,收集李白资料,诗歌.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图书,网络,社会等资源查找有关李白生平简介,诗歌等资料,以便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人.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情感的投入;同时也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2,网络.作为教师,我除了在课前读懂文本,读懂作者,根据教学情况预设教学流程外,我还利用网络资源 ip地址下载《早发白帝城》课件,以突破教学难点,带领学生更好的走进文本,领悟诗人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六,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上课开始,我便引导孩子直奔主题:同学们,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诗人,他就是李白,随即出示cai课件——李白的画像.(意在让孩子知诗人.)紧接着让孩子汇报通过课外收集的资料,说说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在学生交流之后课件出示李白简介,学生阅读整体感知.顺势我又说:李白的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人们又美称他为"诗仙".你们会背他的诗吗谁能美美的背给大家听一听于是利用cai课件配上优美的古筝曲,学生自由背诵李白诗.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孩子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课内外联系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进而产生学习的欲望.不是有一句话"读生活的书也叫学习".随后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有关李白写这诗的背景故事,一边讲一边出示cai课件,展示江陵和白帝城地理位置的地图,山峡风光.最后齐读课题,初步解读课题.这个环节主要利用cai课件创设情景,点燃学生的情感思维,在阅读过程中更好的解读文本,了解诗人情感,达到心与心的交流,突破难点.(二):出示课文,读准字音.在学生有一个情感储备后,我带领学生走进课文静静的欣赏这首诗(cai课件播放带着配乐的朗诵)听清字音,自由读认清字形,而后利用课件检查生字掌握情况(通过抢读,开火车等活动)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在指导识字中,重点强调"还,朝,重"这几个多音字,并让学生记住"啼,猿,辞"的结构.这样,在反复阅读中学生了解了生字的字音,字形,并在其后的随文教学中反复巩固,达到掌握的程度.注重了学生识字的情感,态度,习惯的培养,为课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深读课文,感悟意境.这一流程分为五步完成:1, 在学生已经克服了生字难关,也能流利地诵读古诗以后,我这样说:同学们,学习古诗,不仅会读,还应该走进诗句,了解诗意,这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让我们再深入地读一读,边读边想,把不能理解的字词标示出来,尝试自己解决.于是引导学生边读边议,同时运用字典查找字义,同桌互助.(师巡视,随机点拨)在课堂上,当学生对一些字词不理解时,老师的引导解决办法是很多的,这个环节,我结合农村状况,结合我班学生情况,让学生和附近几个同学讨论,通过查字典解决.因为,字典是学生的终生伴侣,二年级学生刚学完查字典,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应该重视,我们的课堂在追求时尚,追求完美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最为淳朴的东西,特别是农村学生.2,师生释疑,扫除字词障碍:江陵,是现在的湖北省江陵县,在白帝城的下游,距离白帝城有上千里路.边介绍边点击地图课件,让学生体会路途的遥远.这个环节是我没有事先预设的,因为在巡视中我发现虽然在导入时我提过,但仍然还有几个学生不知道这是地名,于是我结合课件再次点击地图,同时也让学生体会路途的遥远,在解决这一没有预设的生成问题时,也奠定了情感基础.3,学生汇报,引导图文结合自主说诗意,顺序由学生汇报顺序变动.(1)"朝辞白帝彩云间":了解 "朝"是"早上"的意思,早上李白告别了高耸入云的白帝城.cai课件出示白帝城图,感悟诗人心情.感情读.(2)"两岸猿声啼不住"是李白在回江陵城时,听见两岸的猿猴在不停的叫,船行的特别快.cai课件出示山峡风景,猿猴图,听猿猴凄惨的叫声,感悟诗人高兴,欣喜,愉悦的心情,无暇欣赏美景,耳边只听到猿猴叫声,连听到猿猴凄惨的叫声也没能受影响他的心情.(3)紧接上句出示 "轻舟已过万重山":①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②感悟夸张的手法.学生列举诗例,知道这里的"万重山""千里"都不是实指.了解李白诗歌特色.③谈体会.感悟诗人高兴,急切的心情.④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抽读,赛读这两句诗,师生互动评价.(4)"千里江陵一日还":cai 课件出示白帝城到江陵的地势图.引导学生比较"千里江陵"和"一日还"的意思,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遥远,但用的时间却很短,让学生体会小船顺流直下,速度飞快,作者遇赦返乡的高兴心情,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感受.(抽生读,小组读)(5)你们已经走进课文,和诗人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这也是学习古诗,读好古诗的好方法.下面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加上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的含义.(生自由说,抽生说)对于古诗的感悟,我没有按照传统串讲串问教法,而是引领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哪怕只是选择一句.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互动评价.同时,在感悟中有效利用cai 课件,创设情景,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发挥想象,感知诗人.(6)读背古诗.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两步.先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而后在学生自由诵读,个别读,小组赛读过程中达到能背下来的程度.其实,反复朗诵的过程不仅是一种巩固,也是学生感悟的再创造.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积累.生:,背诵.(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到此,学生已掌握诗歌,也了解了意境.但语文学习不仅要走进文本去感悟,体会,还应该走出文本去审视,运用.这才是有效学语文.因此,课毕,我还让学生课内外联系课后收集有关李白的诗,或者唐诗,准备开个"唐诗交流会".让他们带着要求走出课堂,扩大阅读视野,培养学习古诗兴趣,感悟我国唐诗文化的博大精深.《早发白帝城》说课稿、教学实录篇2各位专家、同行们: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早发白帝城》,严格地说,应该是《纵横码与〈早发白帝城〉》,又或者是《以纵横码支持〈早发白帝城〉的教学》。
孟浩然早发白帝城教案教学设计
![孟浩然早发白帝城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b0fe37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b.png)
孟浩然早发白帝城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案概述《孟浩然早发白帝城》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之一,描绘了作者在早晨离开白帝城时的壮丽景色和对离别的深情思念。
通过本次教学,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美、培养学生美好情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理解《孟浩然早发白帝城》的意境与情感表达。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诗歌,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亲人离别时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并感受诗歌中表达的意境与情感。
2.难点:培养学生欣赏诗歌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文材料:《孟浩然早发白帝城》诗歌原文。
2.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与诗歌意象相符的白帝城美景视频,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并引入《孟浩然早发白帝城》。
1. 学习课文观看导入视频后,学生开始学习《孟浩然早发白帝城》的诗歌原文。
首先,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熟悉诗歌的格律和韵律。
2. 理解诗歌意境通过诗歌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意境。
可以帮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 孟浩然在诗歌中通过哪些描写方式表达了白帝城早晨的景色?b) 诗歌中的景色有哪些特点,给你的感官带来了怎样的体验?3. 分析诗歌情感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
可以让学生思考:a) 孟浩然为什么离开白帝城会有深情的离别之情?b) 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如何描述你与亲人分别时的情感?4. 欣赏诗歌美通过诗歌欣赏,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美的能力。
可以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美的来源,并与自然的美相联系,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
同时,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五、课堂练习设计针对《孟浩然早发白帝城》的课堂练习,包括以下活动:1. 小组朗读: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朗读诗歌,通过合作来理解诗歌的意境。
2. 画面表达:让学生自由发挥,用图片或简短文字表达诗歌中的景色和情感。
3. 自由写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对《孟浩然早发白帝城》的理解和情感。
《早发白帝城》优秀教案
![《早发白帝城》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2b3811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c.png)
《早发白帝城》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早发白帝城》。
2.理解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诗中的景物描写。
2.诗人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诗人的生平背景及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早发白帝城》的创作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朗读与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早发白帝城》,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3.学生再次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
(三)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等句子。
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诗人的情感表达,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等句子。
(四)诗歌背诵1.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背诵《早发白帝城》。
2.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回顾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早发白帝城》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诗歌意象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白帝城”、“江陵”、“猿声”等。
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这些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三)诗歌修辞手法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
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这些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四)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鉴赏《早发白帝城》,感受诗歌的美。
(五)作业布置1.背诵《早发白帝城》。
2.写一篇关于《早发白帝城》的鉴赏文章。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背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早发白帝城》。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提高了文学素养。
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修辞等,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4.课后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早发白帝城》的理解程度。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早发白帝城9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早发白帝城9篇](https://img.taocdn.com/s3/m/db41513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2a.png)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早发白帝城9篇早发白帝城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还”。
2、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3、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意思。
感悟其意境美、韵律美。
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策略方法:1、自主合作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古诗更是如此。
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往往逐字的为学生解释,再把字意串连起来,然后就是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古诗的意思。
这样的教学完全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没有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联系自己对古诗已有的认知水平,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插图或多媒体手段创设的画面展开想象,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情感及意境,然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理解。
在课堂上创设出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谐互助,充满人文气息的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合作精神。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
古诗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情感,更是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诵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创设的动画或图片、磁带、录音机设计思路:一、激趣导入——背诵课外古诗(李白所写古诗)学生已经会背了许多首古诗,所以教师的激趣会引发他们争先恐后地吟诵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课外自学、课内展示的舞台。
学生在争先恐后地吟诵中,一种渴望学习古诗的欲望被点燃,兴趣盎然的开头,使新诗的学习成功了一半。
早发白帝城课程设计
![早发白帝城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4fa5d3f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7e.png)
早发白帝城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背诵《早发白帝城》全诗,掌握诗中的生词、词组和句式结构。
2. 学生能分析并解释《早发白帝城》的意境、修辞手法及作者李白的思想感情。
3. 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以及李白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注释,正确理解并翻译诗句,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2.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学生学会运用现代汉语对古诗文进行创造性表达,提高写作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早发白帝城》,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学生在品味诗歌的过程中,体会到大自然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
3. 学生通过学习李白的诗歌,激发敢于追求梦想、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古诗文阅读与鉴赏为主,结合写作技巧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已具备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和写作基础,对古典文学有浓厚兴趣,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教学要求: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导入:《早发白帝城》诗歌背景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李白及其创作特点。
2. 诗歌朗读:全班同学共同朗读诗歌,感受诗歌韵律美,教师示范并指导朗读技巧。
3. 词语解释:讲解诗中的生词、词组,如“白帝城”、“朝辞”、“江陵”等,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句。
4. 句子翻译:对诗句进行逐句翻译,让学生掌握古诗文翻译技巧。
5. 内容解析:分析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深入探讨作者的思想感情。
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7. 写作练习: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古诗文仿写或现代汉语创作,锻炼写作技巧。
大学生早发白帝城教案设计
![大学生早发白帝城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ef0cba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1a.png)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豪放与激情。
2. 通过对诗歌的鉴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早发白帝城》一诗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括诗歌原文、作者介绍、背景资料、诗歌赏析等。
2. 学生提前预习诗歌,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李白及其生平,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对《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有什么了解?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诗歌,理解诗意。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问: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这些意象如何体现诗人的情感?2.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3.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意境。
四、诗歌赏析1. 教师详细讲解诗歌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豪放与激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早发白帝城》,大家还记得诗歌的主要内容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拓展阅读1. 教师介绍李白的其他诗作,如《将进酒》、《庐山谣》等。
2. 学生阅读相关诗作,体会李白的诗歌风格。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问:同学们觉得李白的诗歌有什么特点?2.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3.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引导学生体会李白的豪放与激情。
四、作业布置1. 学生以《早发白帝城》为主题,写一篇读后感。
2.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李白的诗作,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诗歌鉴赏,使学生深入了解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早发白帝城教案设计
![早发白帝城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53f893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6.png)
早发白帝城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早发白帝城》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段插曲,通过描述宝二爷与王荣之间的斗争和红楼梦尤物晴雯之死来展现人与人之间的世态炎凉。
本教案以《早发白帝城》为文本,旨在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使学生全面了解小说的核心内容和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1. 理解《早发白帝城》的文本内容及其主题。
2. 掌握小说中重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和心理发展。
3. 理解小说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能力与技巧:1. 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
2. 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能够运用所学的文学知识进行写作和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关怀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早发白帝城》的文章内容和主题;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和心理发展。
2.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运用文学知识进行写作。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1. 导入(5分钟)学生们坐下,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早发白帝城》这个标题,然后向学生们提问:“你们知道《早发白帝城》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吗?它的作者是谁?”让学生们回答并展开讨论,引导他们了解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2. 阅读与理解(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们分发《早发白帝城》的文本材料,并给予适当的阅读时间。
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在纸上做批注,标记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或者感受到的重要内容。
然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们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并与他们讨论。
3. 人物形象分析(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学生们互动的方式,分析小说中宝二爷和王荣这两个重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和心理发展,帮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性哲理。
4. 意象和修辞手法剖析(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们解释小说中所运用的一些意象和修辞手法,例如对比、象征、暗示等,让学生们了解这些手法的作用和意义,并引导他们在文本中找出相关的例子进行分析。
中班早发白帝城诗歌教案
![中班早发白帝城诗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3dfe4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c.png)
中班早发白帝城诗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2.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和音乐节奏感。
3.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准备1.诗歌《早发白帝城》的课件或诗字卡片。
2.彩色画纸、彩色笔、剪刀、胶水等制作手工材料。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老师展示《早发白帝城》的课件或诗字卡片,引导幼儿观察诗歌的主题和内容。
2.老师用简单的语言向幼儿介绍白帝城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步骤二:学习诗歌(15分钟)1.老师朗读《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歌,让幼儿仔细听,感受诗歌的节奏和美感。
2.老师逐句解读诗歌,引导幼儿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3.老师反复朗读诗歌,并提醒幼儿注意诗歌中的押韵和韵律。
步骤三:创作手工(30分钟)1.老师发放彩色画纸、彩色笔、剪刀和胶水等制作手工材料。
2.老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想象,制作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手工作品。
3.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画面和色彩,在画纸上绘画或剪纸,再用胶水粘贴在一起。
步骤四:合作表演(20分钟)1.老师分组,让幼儿合作表演《早发白帝城》。
2.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3.其他小组成员可以配合表演,比如用手势或口头表达。
步骤五:小结(5分钟)1.老师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幼儿在学习中的表现和收获。
2.老师鼓励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保持热爱,并促进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多地接触和了解。
四、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办法1.如果幼儿对诗歌的理解有困难,可以通过绘画、故事讲解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
2.如果幼儿在制作手工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提供示范和指导。
3.如果幼儿在合作表演中不知道如何开始,可以给予他们一些启发和建议。
五、教学延伸活动建议1.在音乐课上,引导幼儿用声音模拟《早发白帝城》中的鸟鸣和江水声。
2.在美术课上,教幼儿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绘制山水画或白帝城的图案。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6e8198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3.png)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早发白帝城》。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美好。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人李白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的朗读和背诵音频。
2. 准备与诗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准备关于诗人李白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白帝城的景色,引导学生欣赏。
简要介绍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2. 朗读与背诵(10分钟)播放诗文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朗读。
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背诵练习。
3. 词语解释(10分钟)引导学生注意诗中的生僻词语,共同讨论其含义。
如有必要,给予解释。
4. 句子理解(10分钟)让学生谈谈对诗中某些句子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意境。
5. 小组合作(10分钟)让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进行分享。
6. 分享与讨论(10分钟)每组学生分享所查阅的资料,全班讨论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背诵《早发白帝城》,并选择一首李白的诗进行阅读。
9. 板书设计早发白帝城李白10. 课后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文和相关的知识点。
如有需要,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等环节。
2. 知识掌握: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诗文内容、词语解释和句子理解的掌握程度。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https://img.taocdn.com/s3/m/e2c23f9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d4.png)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早发白帝城》的背景和寓意,感悟诗人李白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朗读、背诵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提升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2.学习描绘画面,培养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等。
2.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真挚情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诗人李白,引导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和诗歌创作风格。
2.引导学生关注《早发白帝城》的背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二、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自主朗读《早发白帝城》,感受古诗的韵味。
2.教师示范背诵,学生跟随背诵。
三、理解与分析1.教师逐句解释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等。
四、描绘画面1.让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诗句中的画面。
2.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回顾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2.回顾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巩固知识点。
二、深入探讨1.分析诗句中的情感,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讨论诗句中的寓意,探讨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
三、拓展阅读1.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李白的诗歌,感受其诗歌风格。
2.选取一首与《早发白帝城》主题相近的古诗进行对比阅读。
2.布置作业:背诵《早发白帝城》,描绘诗句中的画面。
五、教学反思1.部分学生对古诗的朗读和背诵能力较弱,需要加强训练。
2.在描绘画面的环节,部分学生想象力不足,需要引导和鼓励。
1.加强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
2.多为学生提供描绘画面的机会,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早发白帝城》的理解更加深入,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同时,学生的朗读、背诵和描绘画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辅导和鼓励,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36c563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1.png)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
2.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
2.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古诗文专题学习网站。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唐朝有一位特别出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很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忱奔放、感情真挚,他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李白〕李白是唐代最宏大的诗人,大家已经学过了他的不少诗篇,同学们能背诵出来吗?〔同学有表情地背诵《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静夜思》《赠汪伦》〕二、揭题释题,指导方法。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早发白帝城》也是李白的有名诗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3.你们想知道白帝城是什么样的吗?老师这里有张白帝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图片〕4.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动身,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
一路上,他观察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指导自学三、自学要求:1.自同学字词,不熟悉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阅网站,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2.正确、流利朗读本诗,体会诗中诗人的心情;四、小组合作学习1.汇报各组自学状况;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登陆古诗文专题学习网站,查阅资料一同解决问题;3.用自己喜爱方式诵读古诗,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五、汇报自学状况1.指名同学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出示课件“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同学们看到画面有什么感受?7.诗人站在船头,耳边响起猿猴的啼叫,这一处的叫声还没有停,由于小船飞速而下,诗人又听到另一处猿猴的叫声,两岸猿声连成一片,可见船行的速度真快。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4535500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b4.png)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早发白帝城》全诗。
2.掌握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3.感受李白的豪放诗风,提高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句内容,背诵全诗。
2.难点: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诗人简介资料3.相关诗歌资料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早发白帝城》的创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李白创作的诗歌特点。
(三)课堂讲解1.教师逐句解读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2.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3.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二)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三)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诗句填空练习。
2.学生进行诗句仿写练习。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情感。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句中的情感,如豪放、激情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句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
李白《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李白《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aa7ae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f8.png)
李白《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李白《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白《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辞、陵”等8个生字,会写“帝、朝”等5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还、重、朝”。
2.朗读、背诵课文,感受诗的内容,体验诗人的感情。
3.感受古诗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古代优秀诗篇的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的内容,体验诗人的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整体感知古诗内容。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激趣导入—背诵课外古诗。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一生写下过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我们在一、二年级时曾经学过他的好几首诗,他被人们成为“诗仙”,你知道他是谁么?(生回答)对,他就是李白。
你们会背他的那首诗呢?想不想背给大家听呢?(配上古筝的音乐)【设计意图】从本诗的作者导入新课,不仅对诗人李白作了介绍,而且给学生以展示的平台。
和着优雅的古筝,学生吟诵着李白的诗歌,如《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等,还有我们今天要学的《早发白帝城》。
这些诗歌有的在前三册语文书的“语文天地”中出现过,同学们已经会背诵,有的在学前班学过,所以同学们一定会争先恐后地要求展示,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背古诗、学习古诗的氛围。
二、识字学词(一)识字1.教师出示生字:辞、陵、猿、帝、朝、岸、啼、舟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让学生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采用指名读、齐读等方式巩固字音。
3.检查。
同桌互相考查。
教师抽查。
4.重点强调多音字“还”。
《早发白帝城》教学方案设计
![《早发白帝城》教学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45da213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9a.png)
《早发白帝城》教学方案设计《<早发白帝城>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早发白帝城》这首诗。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3、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欢快的心情。
(2)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和意境的优美。
2、教学难点(1)领悟诗人通过写景来表达心情的手法。
(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所处的环境中,加深对诗歌的感受。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长江三峡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欣赏壮丽的景色。
(2)提问:同学们,看到这样的美景,你们想到了哪些诗词?引出《早发白帝城》。
2、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和节奏。
3、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重点解释“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等词句。
(2)结合地图,让学生了解白帝城和江陵的地理位置,体会诗人行程的遥远和速度之快。
4、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这样的行程中,心情是怎样的?(2)从诗歌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3)让学生讨论交流,感受诗人轻松、欢快的心情。
5、感受意境(1)再次朗读诗歌,让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6、拓展延伸(1)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2)让学生回忆李白的其他诗作,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进行比较和分析。
7、课堂小结(1)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2)强调学习古诗的方法,鼓励学生多读多背。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共6篇)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共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d83943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72.png)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西师版二上:《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愉快的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李白其人其诗的相关资料。
教师:生字卡片、挂图和轻快的配乐磁带。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谈话、看图引入、释题1?孩子们,你知道李白吗?他是个什么人?你知道他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李白的信息,背诵自己知道的李白的诗,老师可以相机简介李白小传及诗歌背景。
〕2?你愿意再学习李白的诗吗?好,今天我们就学习李白的另一首诗。
3?出示挂图。
提问:孩子们,仔细观察,图上有哪些景物?〔层层叠叠的高山、深深的大峡谷、奔腾汹涌的长江、秀丽壮美的两岸景色、轻快自如的小船〕对,这就是重庆东去长江三峡一段的沿江景色,多么壮丽的山河,多么轻快的小舟,如此的美景,真令人喜悦欢畅。
4?想想,如果是你,站在船头,面对如此景色,你的心情如何?你会说些什么?5?你们听,李白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描写这壮丽的景色的?〔配乐朗诵〕 6?出示课题,释题。
从课题中,你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题目的意思是: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二、自读自悟,初知大意1?孩子们,李白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先自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古诗读通。
要求:边读边勾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注意“城〞、“舟〞是翘舌音,“辞〞是平舌音,“城〞是后鼻韵。
2?同学们,生字你都认识了吗?现在我们认读一下生字卡片吧。
〔整体读、抽生读、开火车读。
〕3?刚刚我们认识了生字,读准了字音,现在可以把诗文读正确了。
来,试试吧。
〔抽读诗歌、评价、正音。
〕4?同学们都能把诗歌读正确了,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试着理解诗文,要求做到以下几点:〔1〕根据学习古诗的方法,先弄懂每个字〔词〕的意思,根据词义提示,试着理解句义,并猜猜每句说什么。
《早发白帝城》教案
![《早发白帝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afa23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8e.png)
《早发白帝城》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早发白帝城》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早发白帝城》教案请关注北师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栏目。
《早发白帝城》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
2、通过反复诵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 、理解诗意,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有感情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
三、教学方法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四、教具准备生字卡片,与白帝城相关的课件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新课师: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 生:李白师:你会背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质疑:“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白帝城在哪里?2、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 结合正音,认读诗中生字。
古诗(shī) 白帝(dì)城两岸(àn)(2) 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 再读古诗,认识诗中的多音字及其表示的意思。
朝(zhāo):早晨。
还(huán):回到原来的地方。
重(chóng):座,一座座山连绵不断。
(4) 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古诗。
3、品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 出示古诗内容。
(2) 指名读前两行。
(3) 提问: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多远的路?要多长时间到?板书:白帝城——江陵师:那么他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呢?生:船师:从诗中看出李白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6)指导朗读前两行诗。
(试着用高兴的心情)(7)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回答)(8)指名读后两行诗(9)你们对后两行是怎么题解的?(10)出示课件,同学们看到画面有什么感受?(11)诗人站在船头,耳边响起猿猴的啼叫,这一处的叫声还没有停,由于小船飞速而,诗人又听可另一处猿猴的叫声,两岸猿声连成一片,可见船行的速度真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五个生字, 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方法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习《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习步骤:⑴熟读古诗⑵理解诗意⑶想象意境⑷练习背诵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早:早上。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
城居高山,地势险要。
(课件展示地图)四、指导自学课件展示自学要求: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习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习“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七、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
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背诵。
刚才老师发现这首古诗同学们读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
下面请所有能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
老师也想当场背一背,邀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来,行吗?八、总结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
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九、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课外找一两首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教学目的:1 学会本首古诗中的生字新词。
2 在弄懂词句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 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重难点: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复习:出示图片:看图回忆古诗《绝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古诗。
出示一段话:(略)教师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喜欢读那一段话?说出理由。
(喜欢读古诗,古诗读起来象唱歌)师:朗读古诗要注意节奏,就像大家做操一样,要跟着节奏,才能做出优美的动作。
三:新课:师:今天我们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板书)1 预习情况,解释词语意思。
白帝城辞江陵还2 出示地图从图上找到白帝城和江陵的大概位置。
师:作者正是从白帝城回江陵?那么他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呢?(船)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轻舟已过万重山)同学们思考:作者从白帝城出发到江陵坐船需要多长时间?师:诗中用多长时间?(一天)师:为什么用一天就可以到达千万里的路程?3 教师简单讲诗的背景:李白在朝中做官时遭人陷害被皇帝流放到很远的地方中途的赦返回家乡。
这时的李白是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返回家中的。
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写下了经典的《早发白帝称》。
师: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感情来朗读这首古诗呢?(轻松愉快的心情)板书:朗读古诗。
(创新之处打节奏读古诗)师:刚才大家说喜欢读古诗,因为读起来比较优美,我们以前用什么样的方法读古诗?(拍手打节奏:一句来两拍一句四拍一句七拍)1 学生分别用三种节奏来朗读古诗,感受诗的节奏美。
教师指导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 小结用那一种节奏读起来比较好?(一句两拍)大家再来读一遍。
板书:体会古诗师:读完古诗,你从中知道了诗中写了那些内容?(学生回答)师:诗中写了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李白从白帝城出发到江陵去)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诗的题目)师:“发”是什么意思?(出发学生对出发可能不懂,教师稍加讲解。
例:我们从学校出发到烈士陵园。
)学习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的要学习方法:自己理解,教师启发。
师:彩云间是什么意思?白帝城沐浴在彩云中间。
(解释诗意)早晨离开了沐浴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
师:白帝城距江陵有多远?诗中写了吗?(相距千里)师:一千里是真正的一千里吗?千里不是实数,是一个大概得数字。
这样远的路程作者什么时候才能到达?。
(一日表明速度快)学生想:一天能到达吗?现在坐火车到北京还需要一个晚上,坐船一天就能到吗?师: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作者的心情愉快,所以觉得船行的快。
(学生解释诗意)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师:作者如此喜悦的心情,他不去欣赏沿江两岸那美丽的风景吗?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猿猴的叫声看到万重的高山)师:万重山是什么意思?是一重两重。
(解释诗意)在猿猴不断的叫声中,轻快的小舟已经穿过了连绵不断的群山。
朗读诗意。
小结:这首诗主要讲作者在归途中觉得千里的路程很快就可以到达。
表明他无比喜悦的心情。
作者还为我们描述了长江两岸,群山连绵,猿声不断,响彻山谷的壮丽画面。
还写出了一叶小舟快速直下的情景。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作者归途的喜悦心情。
师:这样美的画面大家不详把他描绘出来吗?好,下面大家拿出画笔来画出这优美的景色吧。
板书:描绘诗句。
作业:画出一幅表现诗句的图画。
生活是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轨迹,是具体的人的生活。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生活情感和生活体验。
语文课堂联系生活所指正是不同学生的生活显示,因而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特征。
教师若能关注这一点,才能满足每个学生表现自我独特生活感受的要求,达到对课文语言充分的体验和感悟。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名句。
一位学生质疑:“猴子的叫声很难听,就像哭一样,怎么会让诗人听了高兴?”另一位学生则认为:“那是因为皇帝赦免了李白的罪,,他可以自由了,当然开心,连平时很难听的猿啼也变得好听了。
”于是教师进一步启发大家:心情好了,看什么都会好看,听什么都会好听,你们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吗?一位小男孩就举了这样一件事:“上学期一个冬天的傍晚,天气非常不好,西北风的尖叫声十分难听,我放晚学回家连伞都撑不住,可我觉得这风声很好听,简直就像在吹奏一首快乐的舞曲。
为什么?因为我在下午的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我急着要去向爸爸妈妈报告好消息哩!”这一来,又进一步触动了不少学生的生活回忆,纷纷争相发言,交流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
这说明生活感受是有着很强的个体差异的,在语文教学的生活联系中,就应当十分珍视学生的这种极具个性化的生活感受。
一、学生主动参与,做学习的主人我教《早发白帝城》这首古诗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我首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查阅有关李白的资料。
如生卒年月,所处时代,本人性格,诗所反映的主要内容等等。
学生手头上有了资料,刚一上课,他们纷纷举手抢先介绍了自己对李白的了解。
除生卒年月,代表作品,他们还知道了“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侍奉权贵,故政治生活很不得意,受到朝廷的冷遇和打击,多次遭到流放。
”“在他长期漫游生活中,接触了各种生活、人物,领略了祖国各地雄伟、秀丽的风光。
这对他豪放的性格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的诗显示出很高的才华,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诗表现了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强烈反抗,对理想的自由生活和个性解放的热烈追求。
对祖国大好河山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由于查阅到有关资料,还没有学《早女白帝城》,学生对李白已有全面的了解,为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也遇到了自己不懂的问题。
在学习课文前,他们毫无顾虑地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此时,又呈现出一种质疑的高潮,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张载所说的“于不疑处生疑方是进矣”。
二、以“前知”为基础,激活新知识为了使学生对新知识不感到陌生,并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我先激起学生的回忆:过去我们学习古诗,还记得都学过谁的诗歌?请同学们背诵他们的诗,逐渐归纳到李白,专门背诵李白的诗。
这样便自然地导入新课学习。
在学习新课时,先指导学生认真地看书下面的注释,这样“朝”、“辞”、“还”、“轻舟”学生自己全看懂了,不用老师去讲解。
接着,引导学生看《阅读思考》中的题,以便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解决问题。
如,朝辞白帝彩云间,早晨离开白帝城灿烂的朝霞中间这样,从字面上注释,学生自己弄懂了:作者李白,在早晨离开了彩云缭绕的白帝城。
这里老师只简单介绍了白帝城在奉节县城东的白帝山上。
以下各句均是这样让学生逐字逐句去理解。
他们不但可以自己讲解,还可以相互补充,交流信息。
体现“生生交流,能者为师”,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相互启发,获得新知识。
三、想像情境,达到情景交融学生从字面上已经了解诗的主要意思,但这还远远不够。
他们应当从诗中理解到当时作者的处境、心态、思想情感,这样才能理解诗的意境。
如,从“彩云间”三个字中你能想像到什么?学生说:“白帝山山势险峻,高耸入云。
清晨,一抹朝阳映照在朝霞上,五彩的朝霞缭绕在白帝城上,给白帝城披上了美丽的霞帔。
在这样的美景中,诗人的心情是愉悦的、兴奋的。
”从“千里江陵一日还”一句中想像一下诗人的心情,你是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这个问题同学们一时答不上来,老师要加以引导。
千里江陵一日还路程长时间短归来这句话点明诗人出发的时间和地点,还有要到达的地方。
从四川的白帝城到达湖北的江陵县,路途是十分遥远的,但诗人驾着一叶轻舟,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了。
顺风顺水行船,飞驶而下,毫无阻挡。
行船速度快,也暗衬此时诗人的心情是十分愉快的。
提示:“还”字用法,亦是同学前面提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