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实施方案

核酸检测实施方案
核酸检测实施方案

全面推行核酸检测试运行工作方案

为预防和控制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保障临床用血质量和安全,经研究决定我站将全面开展核酸检测。为稳步推进核酸全面检测,不影响血液批放行,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制定本试运行方案。

一、组织管理

为顺利开展全面核酸检测工作,成立核酸检测工作小组,工作组负责全面推行核酸检测试运行工作,协调处理试运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核酸检测工作小组由田站长总负责,分管站领导和相关科室积极配合。

二、工作目标

根据卫计生发〔2013〕22号,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全面推进血站核酸检测工作实施方案(2013—2015年)提出的工作目标,到2015年,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基本覆盖全国。2014年5月27日,山东省卫计委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供血核酸检测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市要按照原卫生部《全面推进血站核酸检测工作实施方案(2013-2015年)》要求,迅速开展核酸检测工作。确保2014年下半年在全省全面开展供血核酸检测。为全面推进我站核酸检测工作,目前前期准备工作已就绪,人员、设备、资金已到位。经研究决定自2014年7月1日开始对我站所有献血员标本(包括沂源采血点)进行核酸检测。

三、保障措施

1、资源保障:器械科购买进口核酸采血管,仅供沂源采血点使用,为沂源采血点配备标本离心机二台(一台备用),购买标本运输箱3个(hiv送检一个,沂源采血点一个,备用一个)。(确认号之后到位,前完成)

2、沂源采血点标本的运送:沂源采血点工作人员严格按《血液标本留取程序

》留取标本和离心,置于2-6℃冰箱保存。标本由计划送血人员运回。根据工作需要,沂源计划送血增加一次,同时减少一次急症送血。即每周二、四、六计划送血三次,中午下班时由送血司机把标本及原料血捎回。为保证核酸标本检测不超48小时,沂源采血点工作人员工作时间调整,接血当日下午采血点工作人员休息,周日休息。

3、机采血小板计划的下达:血液供应科提前和临床沟通,说明我站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全面核酸检测并纳入批放行)及造成的血液供应时间的变更,达成共识,取得谅解。合理安排血小板预约和采集计划,血小板采集计划截止到每天下午16:00点之前。

4、机采血小板标本的交接:机采成分科按照血液供应科下达的采集计划预约献血员,安排献血员第二天早上7:30分之前到达血站,血小板标本必须于每天上午9:30之前分别与酶免实验室和核酸实验室当面交接。

5、全血标本的交接:各采血点2014年7月1日起,所有采集的血液同时留取核酸标本和酶免实验室标本。待检室每天早上与酶免实验室和核酸实验室当面交接标本,未检、待检和待放行的原料血和成分血分别存放并标识。

四、核酸检测

1、核酸实验室与酶免实验室同步对当天采集的单采血小板标本和前一天接回的沂源采血点的标本进行血筛三项检测,并对酶免实验室前一天初次检测无反应性的标本进行血筛三项的检测,对酶免实验室前一天初次检测单试剂呈反应性的标本进行血筛三项的单检模式,每天15:30前完成实验。若遇拆分标本,及时与相关科室沟通,调整放行和血小板发放时间,并且完成当天拆分检测,保证该批试验中不留待测的标本。若遇突发应急事件,核酸实验室和酶免实验室同步检测。每天核酸检测完毕后出具书面检测报告交血液质量控制科、血液成分制备科和献血服务科机采成分。

2、质量保证:核酸实验室应建立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实验室的每一批检测应至少有一个弱阳性室内质控品,该室内质控品应参与混样、核酸纯化、拆分或联检及鉴别检测的全过程。实验结束后,依据室内质控的判定规则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审核,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五、隔离放行

1、每天下午血液质量控制科根据酶免实验室和核酸实验室的检测报告执行隔离放行。

2、若遇核酸拆分检测,全血及成分血第二天8:30之前放行,单采血小板第二天7:30之前放行。

六、试运行的实施

本方案拟自2014年7月1日实施,试运行一段时间后,由工作组对试运行过程进行评估,并拟定正式运行时间。篇二:全面推进血站核酸检测工作实施方案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全面推进血站核酸检测工作实施方案

(2013—2015年)的通知

卫计生发〔2013〕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强血站核酸检测工作力度,落实《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工作目标,我委制定了《全面推进血站核酸检测工作实施方案(2013—2015年)》。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3年4月26日

全面推进血站核酸检测工作实施方案

(2013—2015年)

血站开展核酸检测是保证血液安全的重要举措。《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完善无偿献血服务体系,加强血站血液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积极推进血站核酸检测工作,提高血站实验室检测能力。到2015年,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基本覆盖全国。为全面推进血站核酸检测工作,确保实现规划目标,不断提升血液安全水平,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在总结前段工作的基础上,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原则

(一)坚持统一规划,统筹资源。以省级行政区划为单位,统筹规划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合理配置相关资源,优化血站布局和结构。

(二)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各地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血站核酸检测发展规划和策略,鼓励采血量较大、管理规范和具备相应技术条件的血站开展核酸检测。

(三)坚持强化基础,提高能力。以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强化人才培养,加强信息化建设力度,提升检测服务能力和实验室管理水平。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工作目标。

1.总体目标。

按照《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加强采供血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无偿献血服务体系,提高血站血液安全保障能力,积极推进血站核酸检测工作,提升血站实验室检测水平。到2015年,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基本覆盖全国。

为实现上述目标,各地应当构建总体布局合理、资源配置高效、检测功能完善的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网络。建立和完善血站实验室质量保证和控制体系,提高检测水平,保证质量,稳步推进集中化检测。

2.阶段目标。

2013年,东部地区血站核酸检测覆盖率应达到60%以上,省会城市应达到70%以上,其中北京和上海应达到80%以上;中部地区应当达到50%以上;西部地区应达到30%以上,省会城市应达到40%以上。

2014年,东部地区血站核酸检测覆盖率应达到70%以上,省会城市应达到80%以上,其中北京和上海应达到90%以上;中部地区应当达到60%以上;西部地区应达到50%以上。

2015年,东部地区血站核酸检测覆盖率应达到80%以上,省会城市应达到90%以上,其中北京和上海应达到100%;中部地区应当达到70%以上;西部地区应达到60%以上,省会城市应达到70%以上。

以上核酸检测覆盖率指核酸检测标本数量占总采血标本数量的比例。

(二)工作任务。

1.做好血站核酸检测工作规划布局。合理配置血站实验室检测资源,充分发挥血液中心

技术示范以及质量监督作用,逐步形成以“血液中心加强质量控制、基层血站延伸

采供血服务”的模式,即“质控上收、服务下沉”。

2.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加强管理,完善和落实核酸检测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建

立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完善核酸检测模式下的实验室质量运行评价体系,整体提

高血站实验室管理水平。

3.逐步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各省(区、市)应当充分发挥血液中心在质量管理、业务培

训和技术指导方面的带头作用。优先支持采血量大、管理规范的中心血站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在确保检测质量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检测覆盖范围。

4.稳步推行集中化检测。各省(区、市)应当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科学论证,合理配

置资源,建立和完善有效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确定工作方案和流程,稳步推

动以血液中心为主体的集中化检测工作进程,并保证至少有2处规范的核酸检测实

验室互为备份。

三、工作要求

(一)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血站核酸检测相关管理制度、工作机制、操作规程等,建立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不断提高血站和血站实验室管理水平,确保核酸检测工作有序开展,稳步推进。

(二)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加强对血站实验室的建设、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按要求开展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和室内质量控制工作,确保检测质量和安全。

(三)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建立人员培训体系和制度,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核酸检测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技术和管理能力,建立技术过硬、管理规范的人才队伍。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各地应当建立和完善血站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原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会同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做好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和评估,为持续改进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四、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将血站核酸检测工作作为提高血液安全水平的核心任务,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细化工作方案,明确目标要求和实施步骤,指导各级血站认真开展血液检测工作,保证临床用血需求和血液安全。

(二)加大投入,保障运行。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切实保障血站核酸检测及正常工作经费需求,统筹经费使用,确保专款专用,发挥资金最大效益。

(三)积极探索,务求实效。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血站应当在工作中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加强交流,及时总结,切实落实保障机制和管理制度,不断探索提高血液检测水平的有效方式,确保各地核酸检测工作取得实效。篇三:重庆市血站核酸检测项目工作方案重庆市血站核酸检测项目工作方案

为提高血液检测技术水平,缩短经血传播疾病检测的“窗口期”,降低经输血传播疾病风险,最大限度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血站核酸检测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101118号)要求,我市将在部分血站开展血液核酸检测工作。

一、项目目标

在市血液中心、万州中心血站分别建设1个核酸检测实验室,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完成血液核酸检测设备及配套设备的配置、建立完善相关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组织开展人员培训、进行信息系统建设及数据统计分析。

二、项目内容

(一)市血液中心、万州中心血站各配备1台(套)核酸检测设备及1套用于样本运输、分离和储存等的配套设备(见附件2)。

(二)市血液中心、万州中心血站各培训5名核酸检测技术人员,开展核酸检测。

(三)开展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并及时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评估。

(四)建立完善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建设,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保证检测质量。

三、项目资金安排

根据《财政部、卫生部关于下达2010年公共卫生补助资金的通知》(财社2010271号),中央财政给予我市中央资金补助508万元,分别给市血液中心、万州中心血站划拨资金254万元,其中160万元用于核酸检测设备购置,72万元用于核酸检测实验室配套设备购置,2万元用于人员培训,20万元用于实验室信息系统建设与数据统计分析。资金分配和使用方案见附件1。

四、工作要求

(一)项目开展单位市血液中心、万州中心血站要高度重视,根据项目目标和内容,建立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推动项目顺利实施,既要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又不影响血站各项业务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市血液中心、万州中心血站要按照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标准制定实验室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和人员培训的相关工作方案,并报市卫生局备案。

(三)市血液中心和万州中心血站应严格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的有关规定,通过政府采购进行相关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并将采购结果和工作进展及时报市卫生局。

(四)市血液中心和万州中心血站要加强对血站质量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特别是要完善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建设,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保证检测质量。

(五)市卫生局、万州区卫生局对项目实施单位进行监管,开展工作督查和评价,推动项目顺利实施,确保项目任务目标的圆满完成。

附件:

1.重庆市血站核酸检测项目资金分配表

2.核酸检测实验室配套设备清单

附件1

2010年血站核酸检测项目资金分配表

单位:万元

4

附件2

核酸检测实验室配套设备清单

一、500l 2-8℃医用冰箱二、大容量2-8℃低温离心机三、生物安全柜

四、无rna酶专用真空试管去盖仪五、水净化设备

六、不间断电源系统(ups)七、电脑篇四:输血安全是个大问题政策促血筛核酸检测市场放量

输血安全是个大问题政策促血筛核酸检测市场放量

日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并印发了《全面推进血站核酸检测工作实施方案(2013~2015年)》,该方案明确了血筛核酸检测推广的具体时间表,指出到2015年,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基本覆盖全国。

业内专家表示,近年来国内经输血感染艾滋病、肝炎的病例时有所闻,该政策强力推动血液筛查核酸检测,一方面将有助于进一步保障我国的用血安全,同时也将进一步激发国内血筛核酸检测市场的需求,利好科华生物、达安基因等相关试剂生产企业。与此同时,内外资企业在这一市场的竞争也将趋于激烈。

全面推广在即

根据方案提出的阶段性目标,到2015年,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基本覆盖全国。东部地区血站核酸检测覆盖率达到80%以上,省会城市达到90%以上。其中,北京和上海达到100%;中部地区达到70%以上;西部地区达到60%以上;省会城市达到70%以上。

方案指出,为实现上述目标,各地应当构建总体布局合理、资源配置高效、检测功能完善的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网络。建立和完善核酸检测模式下血站实验室质量保证和控制体系,建立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逐步扩大核酸检测范围,稳步推动以血液中心为主体的集中化检测工作进程。并保证至少有两处规范的核酸检测实验室互为备份。

据了解,这是政府自2010年推行血筛核酸检测试点以来,首次提出全面明确的阶段性目标。据初步统计,从2010年开始开展血站核酸检测试点工作以来,截至目前,全国共有67家血站利用核酸检测技术对血液进行筛查。

“全面推行血液筛查核酸检测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血液质量,保障用血安全。血筛核酸检测技术目前主要有pcr和tma等,相对于传统的免疫学方法来说,核酸检测灵敏度更高。”perkinelmer公司诊断事业部副总裁张晟指出,“核酸检测平均可将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检测窗口期分别缩短40%、89%和50%。另外,核酸技术还能检出免疫学方法尚无能为力的免疫静默感染、乙肝隐匿性感染、病毒变异株感染等。”

激发市场潜能

市场普遍认为,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国内血筛核酸检测市场需求将迎来一定放量,利好罗氏、诺华、科华生物、达安基因以及去年底被perkinelmer收购的上海浩源生物等国内市场上主要的核酸检测试剂生产企业。

据了解,上述5家生产企业均在2010年10月前后获得相关产品批文,目前国内血筛核酸检测试剂也主要由这几家企业生产。

分析人士指出,科华生物、达安基因、浩源生物等国内企业将受益最多。这主要是因为国产核酸检测试剂的质量也有保障,而价格比进口核酸检测试剂便宜,性价比较高;另一方面则在于渠道优势。

正是看好中国血筛核酸检测市场,perkinelmer在去年底将上海浩源生物收入囊中。“血筛核酸检测是未来高速发展的一个领域。通过并购浩源生物,使得perkinelmer有机会向中国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张晟表示。

也有不少专家指出,血筛核酸检测实现全覆盖带来的市场机会并非倾向国内生产企业。“国内企业其实很难占到便宜。”东兴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宋凯指出,首先是由于国外产品在质量和性能上占据优势,血站使用的诊断试剂比临床使用的标准要高,更看重准确性、安全性;其次,外企的仪器设备先进,通量高、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更符合血站大样本量的要求;再次,血站的议价能力强,生产企业难以从血筛市场获得较高的盈利。”

即便如此,业内对于该方案的出台实施将带来血筛核酸检测市场的扩容颇有共识,并指出未来国内外企业在这一细分领域的竞争也将加剧。“未来决定国内血筛核酸检测试剂生产企业发展的核心是技术平台优势,达安基因等技术平台领先、研发优势明显的核酸诊断龙头值得看好。”宋凯指出。

而随着国家政策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边远地区,提高边远地区的医疗服务质量,血筛核酸检测试剂生产企业也必然将其产品的触角延伸至这些地区。篇五:“十三五”重点项目-核酸检测试剂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十三五”重点项目-核酸检测试剂盒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

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

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红火蚁监测技术规范

红火蚁监测技术规范(试行) 为规范红火蚁疫情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新疫情,准确掌握疫情扩散、分布及发生动态,特制定本办法。本办法规定了红火蚁监测准备、监测区域、监测植物、监测时期、监测用品、监测方法、疫情诊断、监测记录与档案以及监测报告等要求,适用于全国各地开展红火蚁监测。 1监测准备 收集当地与红火蚁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制定简要的监测计划。 2 监测区域 2.1发生区 重点监测发生疫情的有代表性地块和发生边缘区。监测目的是掌握红火蚁的发生动态和扩散趋势。 2.2未发生区 重点监测高风险区域,包括经过疫情发生区的交通沿线、近年来从红火蚁发生区调入高风险物品(包括土壤、垃圾、装盆用混合或有机覆盖物、干草或秸秆、其他如草皮、苗木、绿化树运载土壤的工具等任何含土壤或附着土壤的东西)的地区。监测目的是了解红火蚁是否传入。 3 监测范围 重点监测草坪、绿化带、苗圃、果园、荒地、堤坝、垃圾场、高尔夫球场、货场以及可能调入盆栽植物、垃圾、木材、肥料的场所。 4监测时期 在气温为20-32℃时间段进行。 5 监测用品 工具:诱瓶、扩大镜、解剖镜、挖掘工具、镊子、指形管、样品袋、标签、记录笔等; 材料:酒精(95%)和诱饵(火腿肠等)。 6 监测方法 6.1未发生区 6.1.1 访问调查 向当地居民或经常在该区域工作的人员询问是否有被蚂蚁叮咬后出

现红火蚁危害的症状,是否看见隆起高于地面呈金字塔状的蚂蚁巢,近年来是否从红火蚁发生区调入过高风险物品,每个社区或行政村随机询问调查10人以上,记录可疑蚁害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对访问调查过程发现的可疑地点,进行重点踏查。 6.1.2 踏查 结合访问调查情况进行,在调查区域内步行观察附近有无可疑的蚁丘,计划行走的路线要覆盖整个调查区域。可用一根长80-100 cm、直径0.3-0.4 cm铁丝,拨开杂草或障碍物观察有无蚁丘。如有蚁丘,则用铁丝插入蚁丘5-10 cm,观察是否有蚂蚁迅速出巢并表现出很强的攻击行为。采集蚂蚁标本(方法见附录1),进行现场鉴定或送室内鉴定。填写红火蚁监测记录表(附表1)。 如确认有疫情发生,进一步按照发生区的要求进行监测。 6.2 发生区 6.2.1发生范围监测 参照6.1各方法采取访问调查和踏查。 6.2.2发生动态监测 6.2.2.1 诱饵制作及用量 用火腿肠作为诱饵。将火腿肠切成厚度约0.5cm 左右的薄片,放入专用的塑料诱瓶中,并固定在地面上进行诱集。注意使用的火腿肠要新鲜。 6.2.2.2诱瓶的放置与使用 诱瓶的放置应覆盖所有的村庄或社区,每个村庄或社区每类型场所设置3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放置5个诱瓶,瓶间相距10m。对于条状的区域(如绿化带)则每10 m左右放置1个诱瓶。注意选择有蚂蚁活动的地方放置诱瓶。使用时将诱瓶置于地面,30分钟后取出蚂蚁,进行鉴定和计数,必要时制成标本。填写红火蚁诱集监测记录表(附表2)。 7 疫情诊断 7.1 现场诊断 监测过程中如发现可疑蚂蚁,可根据蚂蚁的形态特征、行为以及蚁丘的形状进行鉴定(附录2),必要时可采制标本。 7.2室内鉴定

核酸检测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复习进程

核酸检测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 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核酸扩增检测技术泛指以扩增DNA或RNA为手段,从而筛查特定基因的检测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PCR)、连接酶链反应(LCR)、转录依赖的扩增反应(TMA)等。核酸检测试剂是基于核酸扩增检测技术的体外诊断试剂,目前已经用于病原体检测、特定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体内物质的型别鉴定等不同领域。为规范核酸检测试剂的生产及质量控制,特制定本技术指导原则,并将根据核酸检测技术的发展状况适时进行修改。 一、基本要求 1、核酸类检测试剂的生产企业应获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2、核酸类检测试剂的生产企业应具有与其技术要求相适应的人员、环境、设施和仪器设备等条件,建立专用实验室,配备满足核酸提取和扩增检测以及操作人员防护所需的设备。实验室应当严格分区,人员和物品应当单向流动,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实验过程中样品之间的污染和避免扩增产物的污染。 3、核酸类检测试剂的生产企业应按照《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应通过《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考核评定标准(试行)》的考核。

4、核酸类检测试剂的生产单位应当对试剂的使用范围作出明确规定,并经国家药品管理部门批准。引物设计应当符合核酸检测设计的要求,扩增体系应设定合理的内标和外标,试剂须设置抗污染的特定措施,扩增产物须进行确证研究。 5、核酸类检测试剂的原材料应制订相关质量标准,应符合现行《中国药典》或《中国生物制品主要原辅料质控标准》的要求。使用未列入上述标准的化学试剂,应不低于分析纯。 二、原材料 应提供主要原材料如引物、探针、企业参考品或标准品等的选择与来源、制备过程、质量分析和质量标准等的相关研究资料。如果主要原材料来自市场(从其他单位购买),应提供的资料包括:对物料供应商审核的相关资料、购买合同、供货方提供的质量标准、出厂检定报告,以及该原材料到货后的质量检验资料。 核酸类检测试剂的包装材料和耗材应无DNase和RNase污染。 1、dNTP 脱氧三磷酸核苷,核酸的组成成分,包括:dATP、dUTP、d GTP、dCTP和dTTP。应为HPLC纯、PCR级,无DNase和RNase 污染。-20℃保存。 2、引物 由一定数量的核苷酸构成的特定序列,通常采用DNA合成仪人工合成,合成后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或其他适宜方法纯化。

核酸检测基本 知识

核酸检测基本知识 1.什么是核酸检测 核酸的定义:核酸是由核苷酸或脱氧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一类生物大分子。 核酸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功能,主要是贮存遗传信息 和传递遗传信息。 2.核酸的分类 核酸大分子可分为两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3.核酸的组成

DNA和RNA都是由一个一个核苷酸(nucleotide)头尾相连而形成的,由C、H、O、N、P,5种元素组成。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RNA是少数不含DNA的病毒(如HIV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毒等)的遗传物质。RNA平均长度大约为2000个核苷酸,而人的DNA却是很长的,约有3X10^9个核苷酸。 4.核酸的功能 在蛋白质的复制和合成中起着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 作用。核酸不仅是基本的遗传物质,而且在蛋白质的生物 合成上也占重要位置,因而在生长、遗传、变异等一系列 重大生命现象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DNA与RNA都是核酸,它们在化学组成上有什么区别如 下: DNA与RNA的比较DNA RNA 主要存在部位细胞核细胞质 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碱基种类A、G、C、T A、G、C、U 五碳糖种类脱氧核糖核糖 核苷酸链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一条核糖核苷酸链 5.检测方法 核酸检测方法,主要通过同时进行靶核酸扩增和可检 测信号的生成来检测样品中的靶核酸。可应用于临床微生

物学、血液筛选、遗传病诊断和预防、法医学等领域的核 酸检测。 目前主要使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a.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法 NASBA是由一对引物介导的、连续均一的、体外特异性 核苷酸序列等温扩增RNA的新技术。反应在42℃进行,可在2h内将RNA模板扩增约109倍。NASBA原理是提取病毒RNA,加入AMV逆转录酶、RNA酶H、T7RNA聚合酶和引物进行扩增。 整个反应分非循环相和循环相:在非循环相中,引物I与模板RNA退火后在AMV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形成RNA:DNA 杂合体,随即RNaseH降解RNA,引物Ⅱ与cDNA退火,在反转录酶作用下合成第2条DNA互补链。双链DNA可在T7RNA聚合酶的作用下,经其启动子序列起动而转录RNA,RNA又可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反转录成DNA,进入循环相,对模板进行大量 扩增。 b.转录介导的扩增技术 TMA技术原理与NASBA基本一致,略有不同之处是TMA利用的是MMLV逆转录酶及T7RNA聚合酶两种酶,MMLV逆转录酶既有逆转录酶的活性又具有RNA酶H活性。反应在41.5℃进行,可在1h内将RNA模板扩增约109倍。 c.连接酶酶促链式反应(LCR) LCR是基于靶分子依赖的寡核苷酸探针相互连接的一种

医院新冠核酸检测操作流程(2020)

XXXX医院 新冠核酸检测操作流程 一、个人三级防护穿戴 带一次性帽子、佩戴医用N95口罩、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鞋套、一次性防水靴套、一层乳胶手套、外层一次性隔离衣、防护目镜、第二层乳胶手套、穿戴完毕后应尽快通过专用缓冲间或者走廊,进入核酸提取区(专业核酸提取实验室)。 相关防护用品:护目镜、口罩、手套、防护服 二、样本灭活处理 新冠核酸检测须有两名工作人员快速通过进入实验室,进行灭活实验操作。生物安全柜内需配备吸水棉与消毒酒精、有条件可配备吸水台布,对样本溢洒时进行紧急处理;打开二级容器,用75%酒精消毒物体表面,检测样本管密闭性后进行灭活处理,灭活条件(56℃,30min,水浴等多种方式),取出酒精灭活管用酒精擦拭外表,将样本放入到生物安全柜内。 三、手工核酸提取 操作人员进入试剂配置区或者单独的洁净实验室。 (一)试剂区准备

根据说明说要求,在AW1中加入无水乙醇130mL,在AW2中加入无水乙醇160mL,计入无水乙醇后及时做好标记,在310μg的Carrier RNA中加入310μL AVE,并颠倒混匀使Carrier RNA充分溶解,就此完成洗液AW1、洗液AW2和Carrier RNA配置,而后通过传递窗传送到样本处理区,或者由专人送到核酸提取实验室中。 (二)样本的裂解 用1.5ml的无菌EP管,移液器移取560μl AVL裂解液,加入5.6μl Carrier RNA,加入140μl的已灭活的待提取核酸的待测样本,涡旋振荡15s,室温静止10min。将上述EP管放入离心机内瞬时离心以去除可能残留在EP管盖上的裂解产物,防止污染。裂解完成后,加入560μl无水乙醇,振荡混匀15s,将上述EP管放入离心机内瞬时离心以去除可能残留在EP管盖上的裂解产物,防止污染。 向离心柱加入裂解产物630μl,8000转离心1min,若离心机在生物安全柜之外,每次使用都需进行外表面消毒。更换新废液收集管,要从离心机中小心取出离心柱,将上层离心柱转移到新收集管中,继续将剩余裂解产物630μl加入离心柱中,若样本体积大于140μl时需重复此步骤,直到全部裂解产物都过柱离心,8000转离心1min,小心将离心柱转移到新的收集管中。 取500μl AW1加入离心柱中(注意,此处加样操作时务必将移液器吸头接触离心柱内壁缓慢加样),8000转离心1min。小心取出离心柱,更换新的收集管。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2014》

修订内容 1 进一步明确基桩检测方法选择原则及抽检数量的规定; 3.1.1 基桩检测可分为施工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检测和施工后为验收提供依据的工程桩检测。基桩检测应根据检测目的、检测方法的适应性、桩基的设计条件、成桩工艺等,按表3.1.1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当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测方法的相互补充、验证,能有效提高基桩检测结果判定的可靠性时,应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 3.3.1 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检测应依据设计确定的基桩受力状态,采用相应的静载试验方法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检测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3根;当预计工程桩总数小于50根时,检测数量不应少于2根。 3.3.3 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选择,应符合本规范第3.1.1条的规定;当一种方法不能全面评价基桩完整性时,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基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灌注桩工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应少于20根;其他桩基工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 2 除符合本条上款规定外,每个柱下承台检测桩数不应少于1根; 3 大直径嵌岩灌注桩或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大直径灌注桩,应在本条第1~2款规定的检测桩数范围内,按不少于总桩数10%的比例采用声波透射法或钻芯法检测; 4 当符合本规范第3.2.6条第1~2款规定的桩数较多,或为了全面了解整个工程基桩的桩身完整性情况时,宜增加检测数量。 对干作业挖孔桩和单节预制桩,数量可减半。——取消 3.3.4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进行承载力验收检测: 1 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 2 施工前未按本规范第3.3.1条进行单桩静载试验的工程; 3 施工前进行了单桩静载试验,但施工过程中变更了工艺参数或施工质量出现了异常; 4 地基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 5 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 6 施工过程中产生挤土上浮或偏位的群桩。

核酸类检测试剂的原材料生产工艺和半成品

附件 3 核酸扩增法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一、前言 本指导原则主要针对核酸扩增类检测试剂的主要原材料、生产工艺及反应体系、产品质量控制等环节提出指导性技术要求。 本指导原则系对核酸扩增法检测试剂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详细阐述其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 本指导原则是对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订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二、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核酸扩增法检测试剂的注册技术审查,其他类核酸检测试剂可参照相关内容。 三、基本要求 (一)基本原则 1.核酸扩增类检测试剂的生产企业应获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研制、生产用的各种原料、辅料等应制定其相应的质量标准,并应符合有关法规的要求。 2.试剂生产企业应具有与其技术要求相适应的人员、厂房、设施和仪器设备以及适宜的生产环境,配备满足核酸提取和扩增检测以及操作人员防护所需的设备。建立专用实验室,实验室应当严格分区,人员和物品应当单向流动,以

最大限度地防止实验过程中样品之间的污染和避免扩增产物的污染。生产用于病原微生物核酸检测的生产企业应建立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设施和措施。 3.试剂生产企业应按照《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应通过《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考核评定标准(试行)》的考核。 4.核酸扩增类检测试剂的引物设计应当符合核酸检测设计的要求,扩增体系应设定合理的内标和外标,试剂需设置抗污染的特定措施,扩增产物须进行确证研究。 5.企业使用新型原材料时,应提供与通行原材料比对研究结果及相关资料。使用未列入上述标准的化学试剂,应不低于分析纯。 (二)原材料应提供主要原材料如引物、探针、企业参考品或标准品等的选择与来源、制备过程、质量分析和质量标准等的相关研究资料。若主要原材料为企业自己生产,其生产工艺必须相对稳定;如主要原材料来自市场(从其他单位购买),应提供的资料包括:对物料供应商审核的相关资料、购买合同、供货方提供的质量标准、出厂检定报告,以及该原材料到货后的质量检验资料。主要原材料(包括生产工艺)或其供应商发生变更,应依据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进行变更申请。 核酸类检测试剂的包装材料和耗材应无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和核糖核酸酶RNase)污染。 1.脱氧三磷酸核苷(dNTP) 核酸的组成成分,包括:dATP、dUTP、dGTP、dCTP和dTTP。应为高效液相色谱HPLC)纯、PCR级,无DNase和RNase污染。一20C保存。 2.引物 由一定数量的dNTP 构成的特定序列,通常采用脱氧核糖核酸 (DNA )合成仪人工合成,合成后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或其他适宜方法纯化。 冻干粉,序列正确,合成量应达到试剂生产要求。纯度应达到电泳级

常见实验方法的写作套路核酸检测篇9-Digital PCR

编号:2-9 主题:digital PCR 概述: Digital PCR(dPCR)即数字PCR,它是一种核酸分子绝对定量技术。相较于qPCR,数字PCR可以直接数出DNA分子的个数,是对起始样品的绝对定量。数字PCR是最新的定量技术,基于单分子PCR方法来进行计数的核酸定量,是一种绝对定量的方法。由于数字PCR能够直接数出DNA分子的个数,是对起始样品的绝对定量,因此特别适用于依靠Real-time PCR的Ct值不能很好分辨的应用领域,例如:拷贝数变异、突变检测、基因相对表达研究(如等位基因不平衡表达)、二代测序结果验证、miRNA表达分析、单细胞基因表达分析等。目的: 对DNA分子的个数进行绝对定量。 原理: 其主要采用当前分析化学热门研究领域的微流控或微滴化方法,将大量稀释后的核酸溶液分散至芯片的微反应器或微滴中,每个反应器的核酸模板数少于或者等于1个。这样经过PCR循环之后,有一个核酸分子模板的反应器就会给出荧光信号,没有模板的反应器就没有荧光信号。根据相对比例和反应器的体积,就可以推算出原始溶液的核酸浓度。 步骤: 1.分离并纯化基因组DNA; 2.计划数字PCR实验,确定样品的最佳稀释度,以获得数字PCR答案;

3.上样,将DNA样品与TaqMan Assay以及OpenArray数字PCR预混液上样到OpenArray 384孔板; 4.循环和成像,利用OpenArray AccuFill 系统将反应上样到OpenArray平板。将OpenArray平板插入OpenArray箱中,装满浸液,并用封箱胶水密封。利用OpenArray? 实时定量PCR系统开展读取。 5.快速轻松地获取和分析数据。 流程图:

达安基因新冠核酸快速检测——万人通量检测整体解决方案

达安基因新冠核酸快速检测 ——万人通量检测整体解决方案当前疫情在全球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秋冬季新冠肺炎和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交织叠加,防控任务艰巨。 应疫情防控需要,面对庞大的检测人群压力以及巨大的卫生经济资源压力,寻求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势在必行。在2020年8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进一步推进新冠核酸快速检测能力建设工作方案》,提出了推进新冠核酸快速检测能力建设的新要求,也提出了新冠核酸快速检测的要求,混合样本检测是实现检测能力增长的关键之一! 面对新冠核酸快速检测能力建设的新要求,达安基因特推出“万人通量检测整体解决方案”的新冠核酸快速检测方案,该新冠核酸快速检测方案以日检测量1万例进行搭配、可适应混样提取、减少设备投入、大幅度降低检测成本、节约人力和时间,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庞大人群的核酸检测。此新冠核酸快速检测方案特点如下: 1、检测时间快 达安基因新研发的新冠核酸快速检测产品——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相比于市场的常规检测试剂,更快速完成新冠核酸检测,使用快速逆转录酶和热启动酶,逆转录时间由常规的15-30 min缩短至2min,热启动时间由常规10-15 min缩短至2 min,PCR延伸时间由常规的每循环30-60 s缩短至10 s,全程高效扩增。 2、搭配灵活 新冠核酸快速检测1万份/天混采——10合1方案

新冠核酸快速检测1万份/天混采——5合1方案 3、投入少,空间利用率高:搭配新冠核酸快速检测试剂,大幅提高检测通量,可降低检测仪器数量; 4、成本低,检测效率高:在8 h内就可达到1万人份的样本新冠核酸快速检测能力,可充分缓解目前因检测能力不足而带来的压力。 达安基因在核酸混检的新冠核酸快速检测方案中充分考虑了检测平台空间、工作时间、检测效率等指标,可在设备、人力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快速进行大量样本检测。 5、复查极速 新冠核酸快速检测混检阳性检测——复查方案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1适用范围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噪声本标准规定了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噪声监测测量计划制定、现场调查方法、监测点位设置、室 内低频噪声测量方法、监测数据处理与评价、资料整编和监测质量保证等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噪声引起的室内低频噪声污染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的条款。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785声级计电、声性能及测量方法 GB12348 GB22337 GB/T3241 GB/T15173 GB/T1718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倍频程和分数倍频程滤波器 声校准器 积分平均声级计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倍频带声压级soundpressurelevelinoctave采用符合GB/T3241规定的倍频程滤波器所测量的频带声压级。本标准规定的噪声频谱分析 时使用的倍频带中心频率为31. 5Hz、63Hz、125Hz、250Hz、500Hz,其频率覆盖范围为22Hz~ 707Hz。 3 .2低频噪声LowFrequencyNoise测量仪器性能应符合 (IECGB3785和GB/T17181对1型声级计的要求且符合国际电工协会 GB/T3241中对滤波器的要求,61260)Class1标准;噪声频谱分析滤波器性能应符合具备实 时频谱分析功能,测量范围应满足所测量噪声的需要。 4 .1.2声校准器 校准所用仪器应符合 率为GB/T15173对1级声校准器的要求。A 声级测量时,校准声源频20~250Hz区间1000Hz;低频频谱测量时,校准声源频率至少有一个点频率应设在内。 测量仪器和声校准器应定期检定合格,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声级计每次测量前、后应进 行校准,其前、后校准示值偏差不得大于0 .5dB,否则本次测量无效。使用延伸电缆时,应注意 长电缆对声波信号的衰减,因此在进行校准时,应使延伸电缆与声级计一起进行校准。 传声器应 加防风罩。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技术人员培训-答案449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病例优先采集: A:上呼吸道标本 B:下呼吸道标本 C:尿标本 D:全血标本 E:血清标本 2.新型冠状病毒采集的血液标本应尽量釆集发病后()内的急性期抗凝血: A:3天 B:5天 C:7天 D:10天 E:14天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用于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的标本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则应置于()或以下保存: A:-30℃ B:-40℃ C:-50℃ D:-60℃ E:-70℃ 4.新型冠状病毒血清标本可在4℃存放: A:3天 B:5天 C:7天

D:10天 E:14天 5.新型冠状病毒毒株或其他潜在感染性生物材料的运输包装分类属于:A:A类 B:B类 C:C类 D:D类 E:E类 1.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A:α属 B:β属 C:γ属 D:δ属 E:以上都不是 2.下列哪种消毒剂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A:乙醚 B:75%乙醇 C:氯己定 D:过氧乙酸 E:氯仿 3.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标本的包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本采集后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生物安全柜内分装

B:所有标本应放在大小适合的带螺旋盖内有垫圈、耐冷冻的样本采集管里,拧紧C:容器外注明样本编号、种类、姓名及采样日期 D:将密闭后的标本放入大小合适的塑料袋内密封,每袋装一份标本 E:以上都正确 4.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标本保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在24小时内检测的标本可置于4℃保存 B: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则应置于-70℃或以下保存 C:血清可在4℃存放3天,-20℃以下可长期保存 D:应设立专库或专柜单独保存标本 E:标本运送期间可反复冻融 5.2019新型冠状病毒毒株或其他潜在感染性生物材料的运输包装对应的联合国编号为 A:UN2814 B:UN1602 C:UN3373 D:UN9284 E:UN1605 1.设计有缓冲间的实验室是 A:BSL-1实验室 B:普通型BSL-2实验室 C:加强型BSL-2实验室 D:所有级别的实验室

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

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 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 究竟什么是病毒核酸检测?什么是抗体检测?为什么可以用核酸检测结果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确诊依据?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问题。 病毒核酸检测是什么? 病毒核酸检测是常见的病毒感染检查方法,并不局限于新型冠状病毒。在埃博拉、流感、禽流感等多种病毒性疾病诊断中,都会应用到病毒核酸检测技术,区别就在于所检测的病毒特异性基因不一样。 核酸检测是实验室确诊的主要方法。可通过实时荧光PCR检测咽拭子、痰液或血液等标本中2019-nCoV核酸阳性,或通过病毒基因测序,如与已知的2019-nCoV高度同源即为病原学阳性。 它既不需要开刀也不需要打针,采集人体分泌物后,进行留样保存,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PCR技术进行检测,进行临床病原学的确诊。 抗体检测是什么? 血清抗体检测,简称抗体检测。血清检测大多使用三类方法:间接免疫荧光(IIFT)、间接法 ELISA 和胶体金法。 血清抗体检测冠状病毒感染并不能像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一样作为病毒感染的“金标准”,因为抗体检测的准确性受制于检测方法、灵敏度、特异性、血样制备等因素。 如何判断有没有新冠病毒?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出属于新型冠状病毒的RNA,这就像法医找到嫌疑人的DNA一样,是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幕后凶手”的直接证据。目前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方法主要包括实时荧光RT-PCR(简称为定量PCR)检测和基因测序,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就基于前者,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核酸检测的流程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样本一般来自咽拭子。检测时,医生会用一个像棉签一样的拭子去擦拭扁桃体和咽隐窝附近的分泌物,也可以通过鼻腔取鼻咽后部的分泌物,然后放到试管里面,再交给检验部门做相应的病毒核酸的检查。因此,咽拭子采样前应提前漱口。 核酸检测需要经过取样、留样、保存、核酸提取、上机检测五个步骤。

核酸检测技术的应用

核酸检测技术的应用 规ELISA检测。部分标本因为ELISA检测项目不合格直接被淘汰而未 进入到核酸检测环节,有303616份标本分别实行混样核酸检测(191222人份)和单人份核酸检测(112394人份)。⑴混样核酸检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要求,筛选ELISA检测合格标本实行8个标本混样 核酸检测,无反应性pooling的8个标本视为该项目核酸检测合格, 有反应性pooling实行标本的拆分单检,拆分无反应性的标本判为合格,拆分亦有反应性的标本判为该项目核酸检测不合格。⑵单人份核 酸检测:采用单个标本核酸检测模式,按照试剂盒和全自动核酸检测 设备要求实行检测,检测无反应性的标本视为HBVDNA、HCVRNA、HIV- 1RNA项目联检合格,检测有反应性的标本则视为HBVDNA、HCVRNA、 HIV-1RNA项目联检不合格。 1.2统计学处理采用x²检验,比较各项目不合格率的差异,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其中112394人份采用单人份核酸检测系统实行检测,检出单独NAT不 合格数148例,不合格率为1.32‰;191222人份标本采用另外的混样 核酸检测系统实行检测,检出单独NAT不合格数63例,不合格率为 0.33‰.两者不合格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单采血小板标本中,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全血标本278214人份,HBsAg、抗-HCV、抗-HIV-1/2三项不合格数2536例,不合格率为 9.1‰;采用ELISA方法检测单采血小板标本27698人份,HBsAg、抗-HCV、抗-HIV-1/2三项不合格数78例,不合格率为2.8‰.两者不合格 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类,一类为NAT反应性而ELISA无反应性,即为单独NAT不合格结果, 此类不合格的检出即为NAT在血液筛查中所发挥的检测效能。另一类 为NAT反应性ELISA亦为反应性。303616份标本中全血标本和单采血

YY-T1182-2010核酸扩增检测用试剂(盒)

YY/T 1182-2010 核酸扩增检测用试剂(盒) 1围 本标准规定了核酸扩增检测试剂(盒)【以下简称“试剂(盒)”】的术语和定义、命名和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识、标签和说明书、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核酸扩增检测试剂(盒)的质量控制。核酸扩增检测试剂(盒)应包括核酸提取、核酸扩增及产物分析试剂组份,如核酸扩增检测试剂(盒)不含有核酸提取组份,应由生产企业说明或指定提取试剂(盒)。 本标准不适用于基因分型、基因芯片和病毒基因分型/突变检测用试剂(盒)及血源筛查的试剂(盒)。 2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415-2008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 3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聚合酶链反应或多聚酶链反应是一种对特定的DNA或RNA片段在体外进行快速扩增的方法,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3.2 PCR杂交(膜上、板上)PCR hybridization 具有一定同源序列的两条核酸单链(DNA或RNA)可以通过氢键的方式,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相结合,探针结合于特定核酸序列或PCR产物的杂交过程可以在液相中进行,也可以将其中一个固定在固相载体上进行。 3.3 PCR 电泳 PCR electrophoresis 根据PCR产物分子质量和所带电荷的不同在电场中进行分离的技术。 3.4实时荧光PCR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核酸检测技术的应用

核酸检测技术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检测方法及判定规则305912份全血标本和单采血小板标本进行常规ELISA检测。部分标本因为ELISA检测项目不合格直接被淘汰而未 进入到核酸检测环节,有303616份标本分别进行混样核酸检测(191222人份)和单人份核酸检测(112394人份)。⑴混样核酸检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要求,筛选ELISA检测合格标本进行8个标本混样 核酸检测,无反应性pooling的8个标本视为该项目核酸检测合格, 有反应性pooling进行标本的拆分单检,拆分无反应性的标本判为合格,拆分亦有反应性的标本判为该项目核酸检测不合格。⑵单人份核 酸检测:采用单个标本核酸检测模式,按照试剂盒和全自动核酸检测 设备要求进行检测,检测无反应性的标本视为HBVDNA、HCVRNA、HIV- 1RNA项目联检合格,检测有反应性的标本则视为HBVDNA、HCVRNA、 HIV-1RNA项目联检不合格。 1.2统计学处理采用x²检验,比较各项目不合格率的差异,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单检模式及混检模式下的NAT结果303616人份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其中112394人份采用单人份核酸检测系统进行检测,检出单独NAT不 合格数148例,不合格率为1.32‰;191222人份标本采用另外的混样 核酸检测系统进行检测,检出单独NAT不合格数63例,不合格率为 0.33‰.两者不合格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全血标本和单采血小板标本ELISA检测结果305912份全血标本和单采血小板标本中,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全血标本278214人份,HBsAg、抗-HCV、抗-HIV-1/2三项不合格数2536例,不合格率为 9.1‰;采用ELISA方法检测单采血小板标本27698人份,HBsAg、抗-

汽车检测技术标准

汽车检测技术标准 第一章概述 1、汽车检测(vechicle inspection):1、汽车不解体 2、利用汽车检测设备和计算机技术 3、对 汽车性能进行快速、准确、定量的检测4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的检查和测量5、汽车继续运行或进厂维护或修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2、汽车检测的目的:1、预防故障。2、建立科学的汽车维修体系。 3、汽车检测的分类:1、汽车安全环保检测(年检,安全性、环保性)。2、汽车综合性能检测 (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可靠性、操纵稳定性)。 4、检测参数:1、工作过程参数(发动机功率、制动力)2、伴随过程参数(振动、噪声、异响) 3、几何尺寸参数(气门间隙、自由行程)。 5、检测参数的选择原则:1、灵敏性:检测参数相对于技术状况参数的变化快慢。2、单值性: 单调性,汽车技术状况参数:初始值uf终了值ue的范围内,检测参数的变化不应出现极值(即dP/du≠0)3、稳定性: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多次测的统一检测参事的测量值,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6、检测参数标准的类型: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JT-交通,/T-推荐性)、3、地方标准 (DB)、企业标准(Q/…) 7、检测参数标准的组成:初始值、许用值、极限值。 8、测量:利用测量仪表通过实验和计算方法获取检测参数的量值。 9、汽车检测设备的组成:试验条件模拟装置、取样装置、附加装置、测量系统。 10、测量系统的组成:传感器(把非电物理量转换成电量信号的一种变换器)、信号调理电路、 测量仪表。 11、信号调理电路: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各种形式的信号处理(如电量转换、阻抗转换、离 屏蔽、小信号放大、温度补偿、滤波和调制等)将其调整为适合后续处理电路(A/D卡)应用的规范信号(0~5V、0~10mA及4~20mA等电信号)。(热电偶) 12、智能仪表与虚拟仪表:智能仪表(微处理器与电子仪器相结合的产物)、虚拟仪表(计算 机和电子仪器结合的产物)。区别? 13、汽车检测线的检车单元布置的4个原则:1、对现场的环境污染最小。2、对检测精度影响 小。3、应考虑每个检车单元的检测等时行。4、空间布置上要合理,不能发生空间上的干涉,占地面积少。 第二章发动机性能检测 1、发动机综合检测仪的组成:信号拾取系统、信号与处理系统、采控显示系统。 2、起动系测试前的连接:蓄电池电压拾取器、起动电流拾取器。 3、充电系测试前的连接:蓄电池电压拾取器、充电电流拾取器、充电电压探针。 4、无外载测功:无外部负荷时,猛踩加速踏板,发动机突然加速所发出的动力除克服各种阻力 外,有效转矩全部用于加速自身各运动部件的运转,即发动机以自身运动部件为负载加速运转。 5、无外载加速时间测功法的原理:在节气门全开时,测量在给定转速范围(n2-n1)内的加速时间 Δt。点火系的点火脉冲一缸信号拾取器夹在一缸高压线上获取发动机的转速信号;当驾驶员迅速踩下油门,发动机转速迅速升高,计算机自动判断转速并且分别记下转速从n1到n2时的时间t1和t2。计算功率。 6、无外载加速时间测功法用哪些拾取器?一缸信号拾取器。

核酸检测考核试题和答案大全

A.精密度、准确 2.基因芯片技术的本质是(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A、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时,正确的方法是(。(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D.小潮气量和低吸气压力 4.合成RNA的原料是:(单功该题正确答案: C、NTP 5.个人防护装置是用于防止人员个体受到生物性、化学性或物理性等()伤害的器材和用品。(单项该题正确答案:A危险因子 6.标记的参与杂交反应的已知核酸序列是(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探针 7.级A1型和A2型生物安全柜的通风连接是使用:(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A套管“或“伞型罩“连接 8.第三代测序技术的特征(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E、单分子测序 9.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中,不属于净化实验室专用门特点的是:(单项该题正确答案D以上均不是 10.以下对应关系正确的是()(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B.敏感性一一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 11.目前的DNA自动化测序技术可以一次性读取的序列长度约(单项) 该题正确答案 D、1000bp 关于分子信标技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E、分子信标设计简单 13.国内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一定要按照国务院发布的()进行管理。(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A《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14.从鼻咽拭子中提取的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剩余核酸提取物不可用于哪种病原体诊断(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D丙型肝炎病毒 15.退火温度是决定PCR反应特异性的关键因素,通常退火温度为()该题正确答案 减5℃ 16.实验室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0(单项该题正确答案E以上都是 17.下列关于 Taq DNA聚合酶的描述,正确的是(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E、在引物的3-OH末端加入脱氧单核苷酸,形成3',5磷酸二酯键 18.下列关于恒温金属浴的使用说法错误的是()(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D孔位不足时,可将管放入加热孔中进行热裂解,加热时间不变。 9.脱卸三级防护装备的顺序是:0(单项该题正确答案: A.鞋套→护目镜→外层手套→防护服→帽子→内层手套→口罩 20.下列哪项不是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内容()(单功该题正确答案 E.进行核酸提取的有效性评价 21.在核酸检测体系中加入内质控,其作用不是监控的是(单项) 该题正确答案

JGJ340-2015《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

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 JGJ340-2015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5年12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786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340-2015,自2015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1.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5年3月30日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43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土(岩)地基载荷试验;5复合地基载荷试验;6竖向增强体载荷试验;7标准贯入试验;8圆锥动力触探试验;9静力触探试验;10十字板剪切试验;11水泥土钻芯法试验;12低应变法试验;13扁铲侧胀试验;14多道瞬态面波试验。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1总则 1.0.1为了在建筑地基检测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地基性状及施工质量的检测和评价。 1.0.3建筑地基检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考虑地质条件及施工质量可靠性、使用要求等因素因地制宜、综合确定。 1.0.4建筑地基检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核酸检测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

附件3: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 ——核酸检测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 核酸扩增检测技术泛指以扩增DNA或RNA为手段,从而筛查特定基因的检测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PCR)、连接酶链反应(LCR)、转录依赖的扩增反应(TMA)等。核酸检测试剂是基于核酸扩增检测技术的体外诊断试剂,目前已经用于病原体检测、特定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体内物质的型别鉴定等不同领域。为规范核酸检测试剂的生产及质量控制,特制定本技术指导原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依据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适时组织修订。 一、基本要求 (一)核酸类检测试剂生产用的各种原料、辅料等应制定其相应的质量标准,并应符合有关法规的要求。 (二)核酸类检测试剂的生产企业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仪器设备以及适宜的生产环境(实验室应当严格分区,人员和物品应当单向流动,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实验过程中样品之间的污染和避免扩增产物的污染),获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同时,应按照《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和记录,加以实施并保持有效运行;还应通过《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考核评定标准(试行)》的考核。企业应对试剂的使用范围作出明确规定,并经国家药品管理部门批准。

(三)核酸类检测试剂在研制时,应当遵循科学、规范的原则,引物设计应当符合核酸检测设计的要求,扩增体系应设定合理的内标和外标,试剂须设置抗污染的特定措施,扩增产物须进行确证研究。 (四)核酸类检测试剂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各种材料及工艺,应充分考虑可能涉及的安全性方面的事宜。 (五)生产和质量控制的总体目标:保证试剂使用安全、质量稳定、工艺可控、检测有效。 二、原材料 应提供主要原材料如引物、探针、企业参考品或标准品等的选择与来源、制备过程、质量分析和质量标准等的相关研究资料。如果主要原材料来自市场(从其他单位购买),应提供的资料包括:对物料供应商审核的相关资料、购买合同、供货方提供的质量标准、出厂检验报告,以及该原材料到货后的质量检验资料。如果主要原材料(包括工艺)或其供应商有变更,应依据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进行变更申请。 核酸类检测试剂的包装材料和耗材应无DNase和RNase污染。 1.dNTPs 脱氧三磷酸核苷,核酸的组成成分,包括:dATP、dUTP、dGTP、dCTP和dTTP。应为HPLC纯、PCR级,无DNase和RNase污染。-20℃保存。 2.引物 由一定数量的核苷酸构成的特定序列,通常采用DNA合成仪人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技术人员培训答案(干货)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技术人员培训 答案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病 例优先采集: A:上呼吸道标本 B:下呼吸道标本 C:尿标本 D:全血标本 E:血清标本 2。新型冠状病毒采集的血液标本应尽量釆集发病后 ()内的急性期抗凝血: A:3天 B:5天 C:7天 D:10天 E:14天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用于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的标本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则应置于()或以下保存: A:-30℃ B:—40℃ C:-50℃ D:—60℃ E:—70℃ 4.新型冠状病毒血清标本可在4℃存放: A:3天

B:5天 C:7天 D:10天 E:14天 5。新型冠状病毒毒株或其他潜在感染性生物材料的运输包装分类属于: A:A类 B:B类 C:C类 D:D类 E:E类 1。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A:α属 B:β属 C:γ属 D:δ属 E:以上都不是 2.下列哪种消毒剂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A:乙醚 B:75%乙醇 C:氯己定 D:过氧乙酸 E:氯仿 3。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标本的包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本采集后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生物安全柜内分装 B:所有标本应放在大小适合的带螺旋盖内有垫圈、耐冷冻的样本采集管里,拧紧 C:容器外注明样本编号、种类、姓名及采样日期

D:将密闭后的标本放入大小合适的塑料袋内密封,每袋装一份标本 E:以上都正确 4。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标本保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在24小时内检测的标本可置于4℃保存 B: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则应置于—70℃或以下保存 C:血清可在4℃存放3天,-20℃以下可长期保存 D:应设立专库或专柜单独保存标本 E:标本运送期间可反复冻融 5.2019新型冠状病毒毒株或其他潜在感染性生物材料的运输包装对应的联合国编号为 A:UN2814 B:UN1602 C:UN3373 D:UN9284 E:UN1605 1.设计有缓冲间的实验室是 A:BSL-1实验室 B:普通型BSL—2实验室 C:加强型BSL-2实验室 D:所有级别的实验室 2.BSL-3实验室辅助工作区应至少包括 A:监控室、清洁衣物更换间和淋浴间 B:监控室、清洁衣物更换间和防护服更换间 C:监控室、清洁衣物更换间和缓冲间 D:监控室、防护服更换间和缓冲间 3。工作人员应穿着配有生命支持系统的正压防护服的实验室是 A:普通型BSL-2实验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